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字海

优秀作文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智慧。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的魅力吧。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一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3、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结合这首诗歌材料来看,这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意浅显明了,诗歌中的物象是镜子。说的是镜子,一辈子只照别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首先,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

“照了一辈子人”貌似赞扬无私奉献,但“没有照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真面目”却将感情极力地扭转为贬斥,联系全诗,诗歌意在批评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只能知人,不能知己。

另外还有关联词,“就是”“才”也可以作为佐证。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深深的惋惜,是浅浅的责备,是淡淡的批评。由物及人,诗歌意在告诫我们: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认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

这也是作文的立意,当然还可以化大为小,从如何认清自己入手,如材料找另一面镜子,论述“以人为镜,看清自己”。这里的人,可以指大众,可以指领袖、精英、榜样。可以从大众身上看到人类的劣根性、人性的丑陋,从而反省自己丑陋的一面;也可以以领袖、榜样、楷模为高标,感知差距,寻找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体说,“以人为镜”中的人,可以指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诤友、知音、爱人、师长、同事、邻里,也可以是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之人,甚至可以是对手。

还可以史为镜,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教训,认清自己,不让悲剧重演。如毛泽东“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要认清自己,不一定非得借助外在的“人”“史”“物”,还可以为自己准备一面心镜,即“反躬自省”“三省其身”,时时开展自我批评。

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垫,着重论述后者。

2、以人为镜,看清自己。

3、诤友——生活中的明镜。

4、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

5、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

6、以史为镜,看清自己。

7、反躬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8、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朋友应该是你的一面镜子,正所谓“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考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写作指导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二

此方法注重于对话题或中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其他材料,挖掘话题或中心词的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凭借什么去做,这样做有何意义,即对于中心词语或论点的内涵、时机、方法、方式和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阐释。这样既能扣住中心,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又能丰富文章内容,使结构清晰,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常用的方法。

倒问法,即倒叙设问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打破常规叙述材料的思维,在叙述材料时不急于揭开材料主角的神秘面纱,而先亮出主角行为的价值,或者历史场景,似隐似现地暗示材料的主角,引发读者思考和追读,再点明行为的主角。其基本句式为“是谁……?是谁……?是你,……”,也可以是这种句式的变形。该方法通过两种艺术技巧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和论证力度,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比较新颖的方法。

对比法是为了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更为严谨缜密、材料更具张力,可以从相对角度阐释两则相对的材料或者同一材料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以充分论证中心,服务于表达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

其中,对于一则能论证中心的材料,可以再增加另一则相对的材料,以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在对比中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思考。

叙述材料论证中心时为了避免突兀,先陈述与中心相应或相对的内容,或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或批驳异己思想,从而突出强化中心观点。前面内容铺陈衬垫,蓄势增情,强化表达效果,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情景想象法,即在叙述某一经典材料时,抓住历史的某一切入点或某一瞬间,利用与该材料相关的情景事件,大胆想象,突破时空限制,对经典场景加以形象化、诗意化的想象。经典场景有屈原纵身跳汨罗江、项羽自刎乌江、杜甫茅屋悲歌、苏轼泛舟赤壁、嵇康刑场弹琴等。这些经典的瞬间,成为赋予作文诗意的重要源泉。这种方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使文笔具有丰厚的形象感,增强文章的深度,同时也强化语言的文学色彩。

反复强调法是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紧扣住话题,反复强调某一个关键词语或中心思想,揭示其行为的不朽价值,或通过整合同一类型材料,强化主题,突出思想,丰富文章内容。反复强调不是简单地重复,当多位材料主角同一个行为具有个性化的收获,或者一位主角的同一个行为具有不同的价值时,可以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行为,并揭示其意义。

所谓整句,就是指两个以上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组合。排比句固然从属于整句。当试图运用若干相似的材料来论证一个观点时,可用材料整句,这样既表现文章的整齐美,使语句更具文采,也使文章更具厚重感与震撼力,增强论证的气势,显得论据扎实,说理充分,使材料内容丰富。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三

“酷”文章必有“亮”形态。高考作文最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就是结构与语言。“结构”是“骨骼”,“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据材料主题需要,安排恰当结构才能光彩照人。文章结构使文章思路外现,主题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文章呈现出“老三段”“八股模式”,臃肿虚胖,内容空洞;或段落颠倒,语序不当;或句意跳跃,突兀逼仄;或重复啰嗦,含义不明。

文章结构应如《左传昭公四年》所说:要“四季分明,互为承接”,即要“有机相连、逻辑推进”。而考生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布局意识,没有“段与句”意识;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应骨骼健全,匀称有序。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即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准则。没有布局观是无法展示思维逻辑层次的,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考场作文结构“龙骨”构造有两点:一是“通体透光”二是“中通外直”。所谓“通体透光”是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条理。所谓“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思维标志,使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试卷一目了然,透彻见底。这样,我们在和阅卷老师的“对话”中就以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态度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分数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铸造考场作文“龙骨”是指着眼于作文内部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组合。即如何在考场上营造一种紧扣题意,类似“龙脉”结构方法;如何针对考生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现实,强化对具体事例的解读和运用;如何使文章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上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层次,使文章有一种大气和精神底蕴;如何打磨一种前后呼应、衔接自然、过渡通畅、文脉通达的内在脉络。

“内容”优化,是指对文章所举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和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耸容动情。

其次确立段落结构。即确立起始段、引入段、过渡段、重点段、小结段、总结段、收束段的布局,从而真正做到层次清晰,上下有序;精致衔接、有机关联。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四

有些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往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句子,主、谓、宾齐全,那么,这种题目的题眼,不在主语部分,就在宾语部分,谓语做题眼的情况比较少见。见题目后,迅速扫描主、谓、宾,重点从主语和宾语下手。如《有句话挂在嘴边》,主语“有句话”就是题眼。有句什么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什么情况使“我”或其他人想说这句话。从主语这个题眼入手,我们的写作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如《年轻渴望飞翔》这个题目,主语“年轻”,谓语“渴望”,都无法下手,扫描宾语,我们“飞翔”就是题眼。渴望的是什么形态的飞翔?要飞到什么地方?从宾语入手,我们很容易就有了思路。

1.偏正结构短语,扫描中心词。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有不少偏正结构短语。如《青春的符号》这个题目,中心词是“符号”,“符号”就是题眼,青春有哪些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有哪些有代表性的经验和事件?这就是入手的地方。再如《我的时间》这个题目,中心词是“时间”,定语是“我”,定语部分无从下手,中心词“时间”就是题眼。我们写作时,就要紧扣“时间”去写,写“我”对“时间”的“认识”,写“我”在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和经验。从中心词入手,找到思路并不困难。

2.主谓结构短语,扫描谓语。

主谓结构的题目,重心往往在谓语部分。如《我能》这个题目,主语“我”看不出什么来,谓语“能”则意蕴丰富,“我”能做什么?“我”能是什么?为什么“能”?抓住谓语这个题眼,文章的思路就出来了。

3.动宾结构短语,扫描动词。

如果题目是动宾结构,题目重心通常在宾语部分。如《跨过这道坎》这个题目,如果从“宾语”这道坎入手,就偏离了题目的主旨,题目的重心应该是动词“跨过”。怎样“跨过”?为什么要“跨过”,这才是这个题目的意蕴所在,也是我们确立思路的方向。再如《拒绝平庸》这个题目,乍一看宾语“平庸”是题眼,其实审题的立足点应该落在动词“拒绝”上,写拒绝的方法、拒绝的心态、拒绝的理由,这才是确立思路的方向。

如果命题作文给出的题目或者话题作文要求所写的话题是一个词,那么,题眼可以是词语的本身的含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目标》《季节》《肩膀》这几个题目,我们的思路可以立足于揭示概念的内涵,或者描绘事物的特征上。此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题目改造一下,变化成上面所说的几种形式,制造一个题眼。如《目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改造成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如“目标期待抵达”,主、谓、宾齐全,扫描主语、宾语,“目标”不好入手,题眼落在宾语“实现”上,为什么要抵达?抵达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思路就有了。还可以把题目改造成短语,如《高三的目标》《调试目标》《纠正目标》等。有了题眼,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五

书写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老调重弹,老调还需重谈。

书写不好,丧失了极其重要的阅读理解度。书写难以辨认、增删太多、胡乱涂画等现象太多,阅卷者怎能理解到文章思想的精髓?连阅读时理解都是断断续续的,又怎么能够把握、分析文章的亮点?阅读一篇文章从开始阅读到判分时间可能在90秒左右,阅卷者不可能为一篇文章的辨读花去太多的时间。

二、让你的文章像你的青春一样阳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一切文章都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所谓的感情真挚指的是作文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而不是矫情、虚伪、生硬做作,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所谓个性,首先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是能够被人接受和欣赏的,而作文的个性就在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认识,也就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文章以传达思想者胜。这里的思想关注入的生存与质量,生命本真与生活外相,人文精神和科学思考等,即针对事物能有适合年龄特点、适合时代要求、自由抒发主体情感的认识。古语有云:诗言志,诗缘情,言为心声。作文应传达自己丰富的个性思想,表现自我独特的鲜活情感。

三、公共命题私人化如何做到符合题意?

作文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首先在于立意。任何文章都是指向表达意义的,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更需要一个标准,因而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游戏规则,在立意上符合标准,尽可能深刻、有震撼力,引起读者的共鸣。所谓符合题意,就是所答为所问,文章的主旨或立意一定要符合所规定的范围和情感、思想的倾向。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命题的材料、导引、要求三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地审理,抓住注意、要求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还要仔细琢磨材料和导引中的关键语句,分析要求写什么。公共命题私人化,即如何对命题进行个性的思考,得出个性的创新的见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结合自己的游历,得到一个个性的独特认识有志者事竟成。

怎么才能做到公共命题私人化呢?

第一,通过类似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这样的造句练习,梳理自己对命题的真知灼见。

第二,用新材料、新角度来论证新观点,做到出奇制胜。

第三,朝心灵深处思考,朝人类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方向思考。用个性的、探索性的、怀疑的、批判的、否定性的思考,理解生命的真谛与内涵。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六

今天上午开考的2016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围绕“个性与创新“做文章,大致为: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个性化作文,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

1.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经常化,指平时的作文,大都可用来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具体化,指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如何联想。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注意首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联想的桥梁,注意联想的丰富性,注意联想的定位和联想的引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2.加强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教师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3.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普遍而新颖的心理机能呈现出来的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其作文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在立意上,只有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和认识感受,写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胜的效果。但大多数人在考场上因情绪紧张,一时想不出新的素材,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这存在一个选择角度问题。比如拿到一个苹果,别人都习惯于竖着切分,你若能独出心裁横着切,结果切分出来的横断面就与别人切分的截然不同,你就可能从中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作文也当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变换一个角度,或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告诉同学们,事物都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善于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写他人之未写,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并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文章,在作文中把事物的异处表现出来。

例如,有位学生以《疙瘩柳》为题写一篇作文,结尾处这样写道:“柳树被伤害了,婀娜的它背着个丑陋的疙瘩;人要被伤害了,愉悦的他也会背着个沉重的`思想疙瘩。人啊,请不要伤害柳,更不要伤害人。”事后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写,她说:“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柳树中有两棵有疙瘩,先请教一位老师。他说因为柳树老了。我指着不远处一棵小柳树问他,听说那棵柳树只有五年树龄,怎么也有疙瘩呢?他没有回答出来。后来问生物老师,才知道柳树的疙瘩为伤害所致。”这位学生的见解不同于一般,她通过柳树的对比,同中求异,又联想到人,于是写了这篇富有新意的文章。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属于生活。生活是本无字书,这部书博大精深。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感悟生活不仅要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还要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形成自己的作文的活水源头。有的家长逼学生观察,甚至让学生搬个凳子坐着,四下里瞪眼,以为这是体悟生活,其实是胡闹。文学意义上的观察并非要人傻里傻气用眼去看,而是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

例如,我在教了朱自清的《春》后,让学生写一篇自己对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的真切感悟的文章,题目自拟,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写得非常生动。有一名学生就在《开在心里的映山红》中写道:“……每年阳历四五月份是我们村子里最美也最快乐的日子,红的、白的映山红开满山头,简直成了人间仙境,我经常和村里的几个同学到对面山坡上去摘映山红,将一朵一朵喇叭似的映山红捧在手心里,用鼻子轻轻地一闻,哇!真香!轻轻地掰一片映山红放到嘴里,一股清淡的甜味融进心里,还有一点酸,我们还用映山红花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满林子乱窜……”因为学生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而且是最想说的话,表达的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最有感悟的情感,所以不仅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而且写得得心应手。这样,便能在写作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唤起灵性。

用心悟生活实际是一种善于用情感意识去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这样的感悟并非难为,一是让眼与心沟通,入目即入心,入心即升华;二是捕捉信号,即物心与我心撞击的火花。这样,便会悟出一份惊喜,一份生活的底蕴,一份成功的真谛。许多学生的眼睛也许很明亮,写作能力也许很强,但有的心是呆钝的懒惰的,就是说他们不会感悟,不知怎样感悟。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从斑斓的生活中主动搜索作文的信息。比如一家人看电视时抢自己喜爱的节目看,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件小事,稍微留心就可以写出一家三口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就象我的霸气、妈妈的灵气、爸爸的傻气,并可感悟到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七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首尾亮起来。

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

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

字迹要清楚。

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开头结尾都要精彩。

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按时写作文。

15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60—7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精心选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八

求异思维,即对一个问题,一则材料,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质疑探索,以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挣脱常规思维的束缚,突破固定的`思维定势,运用求异思维,多方求索,以小见大或同中求异,写出立意不落俗套的文章来。

如以《滥竽充数》寓言材料写作文,可有多种立意:

(1)批评郭先生的“充”、“装”、“混”,抨击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

(2)批评齐宣王爱搞“大合唱”,吃“大锅饭”。使有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

(3)指出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充”,与那299个苟且相安,知情不报的“乐师”有很大关系,批评现实生活中同事之间的互相包庇,官员中官官相护的现象。

(4)肯定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能采取主动离开,腾位让贤,颇有“自知之明”。

其中,(1)则是历来多数人的立论;(2)、(3)两则着重分析南郭先生能“充”、“装”、“混”下去的原因;(4)则既未指责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也未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议论,而是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针砭时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又如有位同学在写《数字与生活》一文里。讲了社会上刮过一阵“8”风,“8”,广东人读为“发”的谐音。有些人求财心切,以至“16888”的电话号码卖到数万元,因是“一路发发发”。可是,偏有位汽车司机接受大家都害怕的车牌——“16444”,他不怕“一路死死死”。而是说:“多拉发发发”。因为他爱唱歌,从音乐的角度来理解数字,显得与众不同,很有新意。

再比如,有一个作文题《沙子的启示》。有很多同学写“沙尘暴,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也有很多同学写“沙子团结起来力量大,可以修桥梁、盖大厦。”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多角度思维,写“一粒沙子虽小,也能把你的脚磨出血泡,砂轮也能磨铁嚼钢,小事物从来都不能忽视。”有的写“沙子借助风的力量周游世界,自己的力量虽小,却可以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写“沙尘暴,是沙子联合起来的结果,它们毁坏了庄稼,污染了环境。所以,坏东西团结起来就不是好事了。”有的写“当年那么多的沙子,只有这一粒被风刮进了蚌壳,成了珍珠,可见机遇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同学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深入挖掘,思路开阔,这些立意都是求异思维的奇葩。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九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而是对平凡、平常的写作材料视而不见,见而不思,以至于把许许多多的“精彩”、“绝妙”的写作材料忽略了,遗弃了。

当年,新加坡准备发展旅游业,但有人认为它没有金字塔,没有长城,没富士山,也没有夏威夷,要想发展旅游业几乎是“纸上谈兵”、“水中捞月”。一句话——不可能。但是,当时新加坡领导人却说了这样一句令世界惊醒的名言:“阳光,我们只要有阳光就行了!”就以这样的“理念”,新加坡利用“阳光”成功地发展了他们的旅游业,并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佼佼者。

是的,上帝只给了牛顿一只苹果,造就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成就了一个巨大的娱乐业。

所以,我们的写作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怎样发现、发掘材料的“利用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地利用现有的平凡、平常的材料,就能化寻常为精巧,化陈旧为新颖,甚至化平庸为惊奇,那么,我们拥有的“阳光”也一定会成就我们一篇篇佳作美文。

很多同学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同样的材料在自己的笔下就那么“呆气木讷”,而在有些同学笔下却“鲜活水灵”,这是因为我们材料掌握的不多?不是。这是因为我们对材料理解得不透?也不是。

这是我们对材料的“美感”,敏感度比较迟钝。真正能够看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人,就是能够从平凡、平常的材料中发现“新大陆”的人。

怎样利用我们现有的材料,是我们写作文进入什么“等级”的关键。材料就像一个魔方,看我们把它拨弄成怎样的色块,看我们利用它的哪一面,这一面应该是与你文章的主旨、内容、思想、情感最吻合的一面。当我们准确地发现并利用了这“唯一”的一面时,我们的文章就从“平庸”进入了“优秀”。

最近,上海某区高三作文题是“把耳朵叫醒”,许多同学在考场上面对这个题目“毫无感觉”,寻找不到文章的“入口”。

面对这样一个明显具有比喻意义的题目,我们就要寻觅生活中那些带有“听觉意义”的材料。这些具有“听觉意义”的材料又必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觉”。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读到的一篇短文《小草的幸福》:

留学德国的一个中国学生,想晒晒被子,没找到绳子和架子,看到门前的草坪很干净,就把被子摊开在草坪上晒太阳。不久,便有两个警察找上门来很认真地拿着皮尺量了一下被子覆盖草坪的面积,拿出计算器算了算,开出罚单,对留学生说:请接受5欧元罚款。

为什么?留学生不解。警察很耐心地对他解释说:因为小草也有晒太阳的权利,而你破坏了小草正常的光合作用。

这不就是最好的写作材料吗?我们可以这样谋篇布局:

被子晒在草坪上——你听听小草的抗议:我要阳光。

引申开去:狗熊表演拳击——你听听狗熊的不满:我要回到深山。

猴子表演杂技——你听听猴子的要求:我要回到花果山。

就这样,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容,阐述“善待自然(动物、植物)”的主旨。

其实,我们都知道,“阳光”是我们每一个人“共享”的财富,它赋予人同样的温暖,只是“栖居”于阳光下的人,有的善于感受和顿悟,有的拙于察觉和感悟。有人见阳光以为是财富,有人见阳光就是阳光,甚至不感觉到阳光的存在。所以,要写好作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学会在平凡的普通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阳光”,而这里所说的“生活”应该包括我们的阅读生活。

如果你能真正感受到身边的“阳光”,那么就打开了你作文灵感的“闸门”,智慧、灵感、创意就会汩汩而来。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

即在取标题时不妨运用一下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更能使文章的标题产生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如下面这些标题:

《秋风萧萧菜市口》:剪辑谭嗣同临刑前的悲壮环境作标题,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眺望长安的李白》:以李白最具特征性的动作披露李白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使标题具有了外在的张力美。

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可能碰到的更多的是一般性的题材,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引导学生刻意求新,避免标题的通俗。实例:

《2010,我的夏天》:较之《暑假记事》,无疑有了一种别致美。

《天地之间走来一个我》:比自我介绍一类的标题更有一种大气。

《住在我上铺的兄弟》:克服了“我的同学”一类标题的呆板,具有了一种灵动。

《我的第25小时》:比起“珍惜时间”和“挤时间”一类标题,自不可同日而语。

《倾听花开的声音》:见到了太多的“感悟生活”一类的标题,见到这标题,我们会更多地感到一种诗意。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一

今天上午开考的20xx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围绕“个性与创新“做文章,大致为: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作文指导:。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个性化作文,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

1.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经常化,指平时的作文,大都可用来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具体化,指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如何联想。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注意首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联想的桥梁,注意联想的丰富性,注意联想的定位和联想的引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2.加强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教师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3.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普遍而新颖的心理机能呈现出来的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二、写作的多角思维。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其作文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在立意上,只有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和认识感受,写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胜的效果。但大多数人在考场上因情绪紧张,一时想不出新的素材,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这存在一个选择角度问题。比如拿到一个苹果,别人都习惯于竖着切分,你若能独出心裁横着切,结果切分出来的横断面就与别人切分的截然不同,你就可能从中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作文也当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变换一个角度,或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告诉同学们,事物都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善于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写他人之未写,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并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文章,在作文中把事物的异处表现出来。

例如,有位学生以《疙瘩柳》为题写一篇作文,结尾处这样写道:“柳树被伤害了,婀娜的它背着个丑陋的疙瘩;人要被伤害了,愉悦的他也会背着个沉重的思想疙瘩。人啊,请不要伤害柳,更不要伤害人。”事后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写,她说:“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柳树中有两棵有疙瘩,先请教一位老师。他说因为柳树老了。我指着不远处一棵小柳树问他,听说那棵柳树只有五年树龄,怎么也有疙瘩呢?他没有回答出来。后来问生物老师,才知道柳树的疙瘩为伤害所致。”这位学生的见解不同于一般,她通过柳树的对比,同中求异,又联想到人,于是写了这篇富有新意的文章。

三、感悟生活,创新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属于生活。生活是本无字书,这部书博大精深。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感悟生活不仅要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还要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形成自己的作文的活水源头。有的家长逼学生观察,甚至让学生搬个凳子坐着,四下里瞪眼,以为这是体悟生活,其实是胡闹。文学意义上的观察并非要人傻里傻气用眼去看,而是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

例如,我在教了朱自清的《春》后,让学生写一篇自己对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的真切感悟的文章,题目自拟,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写得非常生动。有一名学生就在《开在心里的映山红》中写道:“……每年阳历四五月份是我们村子里最美也最快乐的日子,红的、白的映山红开满山头,简直成了人间仙境,我经常和村里的几个同学到对面山坡上去摘映山红,将一朵一朵喇叭似的映山红捧在手心里,用鼻子轻轻地一闻,哇!真香!轻轻地掰一片映山红放到嘴里,一股清淡的甜味融进心里,还有一点酸,我们还用映山红花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满林子乱窜……”因为学生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而且是最想说的话,表达的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最有感悟的情感,所以不仅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而且写得得心应手。这样,便能在写作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唤起灵性。

用心悟生活实际是一种善于用情感意识去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这样的感悟并非难为,一是让眼与心沟通,入目即入心,入心即升华;二是捕捉信号,即物心与我心撞击的火花。这样,便会悟出一份惊喜,一份生活的底蕴,一份成功的真谛。许多学生的眼睛也许很明亮,写作能力也许很强,但有的心是呆钝的懒惰的,就是说他们不会感悟,不知怎样感悟。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从斑斓的生活中主动搜索作文的信息。比如一家人看电视时抢自己喜爱的节目看,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件小事,稍微留心就可以写出一家三口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就象我的霸气、妈妈的灵气、爸爸的傻气,并可感悟到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个性化的习作必然有创新的火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鼓励,努力使其延伸到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创新的过程总会带有不成熟的印记,需要我们教师大度宽容,使学生更为从容地跨越成长的过渡期;学生的模仿容易趋向油滑,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其走向纯净洗练或雄浑大气;习作的语言难免一些瑕疵,需要教师适时点拨,使其成为优美可读的文本。但愿我们共同创造良好而宽松的环境,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文学才子。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二

甲类:审题准、语言准确流畅、见多识广、谋。

篇自然灵活,思维活跃、起笔快。比例大致5—15%。

乙类:审题准、语言平淡、见识较短浅、谋。

篇呆板,思路不畅、起笔较慢。比例大致40—70%。

丙类:不会审题,语言表达障碍大、语病较多,反映慢,迟迟不能起笔。比例大致10—20%。

高三。

作文训练,如果从全局考虑,重点肯定是乙类,难点是丙类。

“和锅煮”,“大杂烩”,忽略了因材施教!

其后果:优生难显其优势,差生难得长进,中等生难有突破。费力不讨好,老师、学生互相埋怨,校长、家长面前都不好交差!

因材施教,凡当老师的都烂熟于胸,因此被视为“老生常谈”,但真能够把它玩好的绝对不多。

怎么玩?

(1)注重“堂外功夫”

第一、绝对熟悉你的学生。暗中将其按上面的大致标准分类排队。最好按三大类自己编制三张《。

写作能力分析表格》,还可以添加若干项目,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填写,填写之前必须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把情况弄准确。学情分类要保密,切不能够让学生得知,避免产生副作用。

第二、高三。

作文教学,“三类同堂”是最糟糕的常规教学模式!除非很有必要,尽量采用“分类授课”方式。可能你会因场地、时间问题而产生困惑?!这里把我的做法简单介绍一下:

同一堂。

作文教学课。甲类在教师里按我的要求。

写作文;丙类在教师里抄写“优秀。

作文”,把乙类调出教室,找个空地方,重点是听我讲。

作文,听完后在课外完成布置的。

作文。但不完全是一成不变,根据需要,有时调甲类学生出堂,有时调丙类学生出堂。高三。

作文教学,“重在堂外功夫”,此乃我的绝招之一。

(2)。

作文评改“因人而异”

我最反感“。

作文全批全改”,也从不全批全改!因此同行中不少人都说我是个“懒人”,校长和某些家长也有过不少非议。我不管他!因为学生还满意。最后的考分可以让非议者闭口!

我每次。

作文不过就批改十来。

篇,其余的打个分就完事!看起来很轻松。其实不然!

我决定要批改的,不但是“全批全改”,而且是精批细改!往往我的批语比学生的。

作文要长好几倍,4-5。

篇批语只是一般的,多的批语有十多页。有时甚至还要附上一。

篇我根据学生原文改写的。

作文。不这样,优生就很难在今后更具优势。中等生和差生,一般不写评语,只是偶尔加一句两句表扬和鼓励,批语中从不指出毛病和缺点。但这只是表面。暗中的工夫是我要教会他们自己给自己的。

作文写评语。学生会写评语,自然知道。

写作失误在什么地方,他能够找准失误点,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所得到的感受比看老师的评语不知要好多少倍!我有个真切的体会:“中差生。

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教他怎样写好文章,而是教他如何避免。

写作中的错误!”除自己评改外,有时也让他们互相评改。有时还把优等生的。

作文拿给差生评改。古人说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在评改中学习和提高。

写作能力”,这是我的又一绝招!

(3)“评分标准”随心所欲。

在平时训练中,

作文评分不必运用一成不变的评分标准。自己认为该宽就宽,该严就严。对优生,我一般只有评语,不打分,或者干脆让他自己按照。

写作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老是低分,他就完全失去了。

写作的积极性。我遇到一个非常反感。

写作文的学生,他瞎凑合了几句“诗句”交来,我只是随便看了一下,就大胆给他99分(平时满分为100分)。他看到后很迷惑,我没有管他。上课时,我扎扎实实给了他一次“狠捧”,挖空心思吹捧了他一番(孙子云:兵不厌诈,但要运用得当。)。后来听他家长讲:他回到家后,用毛笔把那几句瞎凑合的“诗句”写下来贴在他卧室的墙上。从此以后,他到处搜罗唐诗、外国诗歌,常读常写,半个学期就写了一两大本。他喜欢写“诗”,我就让他写,平时我布置的。

作文,他大多没有写,就把他的“诗集”交来充数,我暂时也就随着他。我收到他的“诗集”,不下评语,也不打分,只写个天日。你可千万别认为我是放弃他了,我是在等待有利时机。没过多久,时机到了:他拿着本来问我:“老师,你看我的诗到底怎样?”我说:“很好啊!”

“你怎么不下评语呢?”

“你很在乎老师的评语吗?”

“那当然!”

“很好!那么,我们以后找个星期天,你到我家来,让老师当你面好好给你评一评。”

一个星期天,他真来了。这是他自己来的,这就是天大的机会和转机。实际上我并没有怎么评点他的“诗集”,主要是聊天。这一聊,得到出乎意料的收效:他。

作文兴趣陡增,劲头一来,

写作水平也简直是与日俱增!我动员他参加了一次“全国中小学生诗文大赛”,他得了一等奖,并应邀。

免费参加了有著名作家与会的“承德避暑山庄中小学生夏令笔会”。他的这种状态应对高考。

作文哪还用老师担心?(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因限于。

篇幅,不容赘述。)就此,我有点感概:搞教育,重点是“育”,真正“教”还在其次!所谓“教”,只是将现成的东西进行传授,而“育”则要动用心机!

高三。

作文教学,要求“短、平、快”。要在短期内迅速见效果,必须运用超常规的思路与方法。

1、尽量减少无用功。

其中第一步是准确把握学情,否则,教学就是无的放失。此点前面已述。

第二、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忌“大包抄”。

对于优生,重点是思路的拓展和语言运用技巧,同时要避免。

作文中的低级错误,这是得高分或满分的关键。(对优生我一般不太注重让他去拼满分,但高分则必争。)。

优生。

作文我常给他们分两大类:一是“完全。

作文”,二是“非完全。

作文”。其中“完全。

作文”不到10%,“非完全。

作文”超过90%。“非完全。

作文”包括:写开头、写主体段、写结尾、写结构提纲、罗列该用的名言妙语、罗列该用的典型事例、用诗歌结尾或开头,用警句结尾或开头、写中心。

思想、写审题说明、写。

写作思路等等。除“完全。

作文外”一般要求每个学生一节课要写10个左右的题目。在高三一年中,优生训练过的。

作文题目绝对不下1000个。题目虽然多,因为大多是“非完全。

作文”,因此,但对他们,

作文从来没有课外作业,也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就是我借用体育训练中的所谓“大运动量”的。

写作训练方式。如此训练,何愁学生。

写作思路不开,何愁他们会考场卡壳与临场失误!他们平时的训练比考场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高考场上他们早已经觉得见惯不惊了。

对中等生,千万别要求他们向优生看齐,不然,既不现实,同时也往往会闹到“二家不愿”的境地,不但学生得不到解放,老师更是深受其苦。高考。

作文,70分为满分,中等生以50分为目标则可,相当于100分。

作文得70分,把握得当,应该能够实现。若把握不当,要他拿40分也难,因为高考考场心理因素的影响,一般比平时要减少15-20%的得分率,50分怎么拿?老师要将这50分化解并分点落实到每个人头。同样是50分,张三的拿法与李四就不一样。这就要根据高考。

作文的评分标准,针对每个中等生平时。

作文失分的概率,制订每个学生挣分的具体细节,这才是作到了既有目标,又有具体措施和方法。否则,目标绝对落空!

差生是拖全般后退的重要因素,也是老师最感头疼的事。差生的突破口是。

写作的信心和兴趣。若能够将此突破,平均40分是能够办到的。这相当于平时的及格分数。但我在阅卷场上,却经常遇到成本试卷40分以下的达70-80%,这说明高考。

作文得低分(及格分数以下)简直是太容易了!如何提起差生的。

写作信心和兴趣?我常用以下方法,给。

提供点。

参考:

1、分数刺激加巧妙的鼓励(前面已述,此从略)。

2、降低。

写作难度,最好从起点入手。我是把起点完全降到最低限度:从写话起步。写什么话?放开,再放开!什么话都可以写!用2-3个月“写话”。现代中学生最拿手的是牢骚话,这也无妨!古人云:欲教之,必先诱之。只要他肯写,你就成功了一半!前一个月,只有表扬,绝无批评。第二月,间或做点点拨足矣!第三个月,用心诱导。三个月之后,不但信心和兴趣慢慢培养起来,而议论文的。

写作基本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个成效可不小啊!这以后的事就比较好办了。我和我的同事曾经犯过的共同错误是: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望现在的高三语文老师,千万别蹈我们过去的覆辙!

3、不求。

篇数多,但求路子熟。

高考“八股文”就体裁而论,不外记叙、议论、说明,外加一个“综合运用”。而每一种体裁,结构、方法都很有限。从谋。

篇布局而言,不外就是“启、承、转、合”。就语言运用而言,就是一种:简单的大白话。三大块,五小段,文从字顺,符合题目要求,有个明白的中心意思,40分就到手。说难也不难。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用“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的战术,一个一个环节地突破,每一。

作文,要确定1-2个突破点,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不必换题目,将就原题重写,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切忌蜻蜓点水,题目做得很多,一。

篇都过不了关!此法对三类学生同样适用,对差生尤其管用。

4、以学生优秀。

作文当教材和。

范文。

说实在的,语文教材上的不少文章,我和学生都不大欣赏!因此,许多课文我是放弃了的(但因此也没有少遭训斥,不过我不放心上。)我常把学生优秀。

作文当课文来讲。这有很多好处:其一、学生感觉亲切;其二、“作者”心里喜悦,

写作的劲头会更足;其三、读写结合更紧密;其四、对差生更。

写作感受、经验与教训等等。学生。

作文当教材,我从不复印,让学生自己抄写,写好后才开讲。让差生抄写优秀。

作文,甚至背诵、复述优秀。

作文,这对应对高考确实有用!但老师要精选,并且要能够覆盖高考。

写作大方向。(但这不能够代替。

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有成功的。

范文做样板,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和变通技巧的训练,无论它高考。

作文怎么命题,你都大可不必犯愁!

上面三类学生得分目标实现,高考70分。

作文,全班平均最少50分不成问题,优生,中等生再冒一点,全班平均55-58分的皆大欢喜的局面就可能出现在你面前!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三

语文作文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既是对考生十多年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的一次最重要检阅,也是每年特别吸引社会各界眼球的新闻热点。尤其是怎样写好考场作文、阅卷教师鼓励和喜好什么样的作文,一直是每届考生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

对此,上海市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教授给予了分析与解释。

问:优秀作文的基本特质有哪些?

答:上海市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

所谓有思想,就是写作文要展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对象的思考,通过议论性文体提出并证明观点,或通过记叙性文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谓写真我,就是高考作文要抒写真实情感,作文中的真我,不能肤浅、庸俗、偏激。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所谓尚朴实,就是寄至味于平淡,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更不是不加锤炼的啰唆之言,它至少应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耐人咀嚼。当然,也要肯定其他健康的文风,包括华而实的文风。

所谓守规范,就是高考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不等于不要文体。考生可以任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行文。但在选定文体之后,行文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同时要注意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所谓求创新,是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或思想上追求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仅有新颖的观点而缺乏充分的论述,仍然不能获得高分。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四

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但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xx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入题慢”,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五

何为“征服高考数学”?就是你最后的水平在高考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第一要务是提高自己现有的水平。我建议同学们好好利用第一、二轮复习的机会,夯实基础,做到在基本面上没有大的漏洞,这才是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第二是提升能力,培养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人们学习数学的一个指导和理论基础。如何才能把握住数学思想,在目前阶段,同学们可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一下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都是怎么使用的,其中可以用历年的高考题中一些典型题目,把它总结出来。比如方程思想,哪一年考了哪个题,你下面如果能列出五六个题,并且写一点小结,相信你在这个思想方法运用上就会比原来前进一大步。第三是适当关注技巧和非智力因素。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和测验中,成绩大都有起有伏,要有正确的心态去分析这些起伏。在平时加强针对性训练,树立信心。

下面我将同学们常问的一些相关问题和我的看法公布如下:

答:数学这个东西是靠着逻辑吃饭的,是靠着逻辑演绎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当一个老师把你抱到了逻辑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说饿了就应该找饭吃,下雨了就应该找伞来打,告诉你了这个逻辑规则,你自己肯定会按照逻辑的顺序往前跑,这就叫为什么上课听得懂。为什么课下自己不会做了呢?是因为课下你找不到逻辑的起点,就像一个运动员空有一身本领,跑得飞快,没有找到起点,没有到起点做好认真的准备,结果人家一发令,你没反应。有两种学习的模式,一种是靠效仿,老师给我变一个数,出两道类似的练习题,照老师的模子描下来,结果做对了,好象我学会了,这就是效仿的方式来学数学,这种方式在小学是主要手段,在初中,这种手段还占着百分之六七十的分量,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行了,靠模仿能得到的分数也就是五六十分,其他的分数都要靠你的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你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你的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那么高中数学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我教过的学生里头也有这样的,学数学的方式来停留在初中的模仿和描红模子的阶段,他本人并不笨,脑子也很聪明,就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还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而且习惯于不时地流露出模仿的痕迹,在这样的阶段,高一高二学新课,成绩还不错,也可以考到九十多分,高三的开始,成绩也不错,随着时间的推移,综合题大量的下来,成绩就慢慢下来,自己做题也显得很枯燥,建议改改你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可能有效。

答:那你就看看定理、定义、公式都是怎么使用,除了背下它们之外,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些数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在解题中是如何运用的,建议你好好从课本出发,如何利用刚才讲的这个定理或者定义去解题的,把它先搞清楚,适当的时候自己做做笔记,问问自己,这个定义是怎么使用的,在这个定理里怎么用的,你自己在旁边注上一两句话。若是一句话也写不出来,显然以后你还不会用。

答:所谓非常规的题目,这个东西因人而异,我没见过这个题,我学了高中三年就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于是对来我讲就觉得这个是不是不常规,越出了我的范围。首先,大家应该知道,创造新情景,在试题中,在命题过程中,体现一个改革和创新的意识,这是目前高考的改革要坚持的一个方向。因此,今年在高考试题中,肯定还会有一个情景比较新,98%以上的考生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因此,第一,我们在心理上要踏实下来,不要遇见这个东西就害怕。第二,碰到新的情景,你要广泛地产生联想,运用联想思维方式,把它和你过去学过的旧东西和你熟悉的东西对比起来,然后对于整个的试卷再做一个化整为零的工作,如果这个试题从整体上看它非常新颖,但是它的某一个局部很可能是陈旧的,是你见过的,这样的话化整为零,把它拆成一个一个的部件,这里很多的部件你都熟悉,和你过去学过的东西都挂钩,把它联想起来,这样新颖的东西很容易就被你攻破了。

答:作为一个考生,你不应该太着意于时间的分配。比如我说选择填空题应该50分钟做完,你心里记着这个帐到考场上如果你50分钟没做完,那怎么办?那肯定是心慌、冒汗、心里害怕,这反倒对于你发挥水平不利。其实作为一个考生,你经过这么多次考试了,他有一个基本规律在里面,比如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数学能考到135以上的这样的孩子,我们发觉选择填空题他们一般在40分钟,他大约需要60分钟,其实这都是正常的,按照个人能力来看这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不了解提问的同学你的实际水平,如果你的水平真是135分以上的,那么你关注这个问题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如果你是水平中等,或者以下的学生,我建议你不要关注哪一部分用多少时间,你就顺着题号自由的自然的往下做,做对了就做下一个,下一个三五分钟不会那就先放下,再做下一个,如果这样递进做下去,打铃你该交卷就交卷,非常自然,不用想这些东西。

答:平常咱们所见到的街面上卖的这些复习资料里面,甚至于包括我们有一些省、市、区县出的模拟题里面,个别时候会出现由于错词或者是其它的原因,使得大家对这个题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在高考(微博)题里面,由于是非常严格的、非常严肃、认真的情况下,经过专家们反复推敲,起稿而组成这样一套高考试卷,理念来高考试卷没有出现用词不当,用词不合理而造成考生对题意有不同理解,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有不同理解在考场上出现了应该多从自己这个方面找找原因,是不是哪个定理、定义我记得混淆了,或者哪个出问题,你敲定一下,按照一个意思做答,如果按两个意思做答,按常规判卷原则是以前一个为准评分。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六

距高考还有十几天时间,高三复习进入最后收尾阶段。考生如何科学备考,提高复习的效率,进一步励志口号提升高考答题的命中率,是每一名考生关注的焦点。

在最后的复习备考阶段,考生的复习策略不能再搞“全面开花”,对各科复习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学会抓关键与重点,通过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回顾错题集和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在哪个知识点上还有遗漏或盲点,并加以完善。

考生的复习重点应放在认真对照“考试大纲”上,明确所考查的知识点,重新回归教材,有系统、有条理的梳理并落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在复习策略上,应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特别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教材中的图表、生物学经典结论、重要原理、规律性知识的表述,学会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信息。考生在最后阶段,还要对专业术语再次进行记忆,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文科生最好按目录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浏览和回归教材,把最原始的知识点“捡”回来。高考的命题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要考生运用课本上最原始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在复习方法上,考生将平时做过的、考过的重点试卷再认真浏览一遍,注意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注意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整理归类后分析出犯错的症结所在,找出自己的缺漏在哪,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最好对自己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来,平时多看看,尽可能避免在高考中犯同样的错误。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每天不能制定太高的复习计划,如果每天的复习计划都难以完成,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打击考生的自信心,感觉自己碌碌无为,复习没效果。反之,如果每天的复习计划都能顺利完成,则考生就会越学越有信心,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在最后十几天的时间里,考生每天要适当做一些练习,对试题要精选精做,保持熟练度,这样才不会在高考时感觉“手生”,避免在考试时跟不上速度。

最后阶段的复习,理科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找题做,而是要每天适当做一套试题,并严格按照高考的规定时间去完成,保持自己的解题状态。但是,绝对不能再做很多怪题、难题和偏题。高考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绩,关键看占全卷80%的基础题做得怎样,而不是看是否做对最难的一道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高考除了比拼知识点的掌握,更要看谁更细心和冷静。

现阶段,考生要对自己的高考目标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毕竟要想在短期内实现成绩的大幅飞跃不太现实。因此,考生对自己的高考目标不宜过高,过高容易产生自悲心理,不要刻意去做自己平时不愿意做的事情,一切正常就好安全格言警句 。

考生在最后十几天要调校好自己的生物钟,如上午9-11点,下午3-5点要保持兴奋状态,要让自己的大脑兴奋点与高考时间同步。在考场上应该有这样的心态:把会做的题都做完整,能拿的分全部拿到手就是成功。

考生对于自己最后阶段的模拟考试成绩要辩证看待,成绩的起伏是正常的,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模拟考试成绩,低估或高估自己,影响个人最后阶段的备考信心。

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这样才能有复习效率,但是,如果考生压力过大,最好找自己信赖的同学、老师,或朋友、家人沟通,释放压力。另外,不要对自己的优势学科期望过高,往年许多优秀考生都砸在优势学科上,毕竟高考比的是六科的总成绩。

在解题技巧上,建议考生遵循“五字”解题方法,即:审———审清题意;读———读懂材料;抓———抓住关键词语;获———获取有效信息;答———用学科的术语准确规范写出答案。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七

通过大量学生咨询,我们统计过,因为在时间不够的问题上,导致整个考试直接丢分的平均有30分左右(全科目),间接的影响更广。而纵观整个科目,语文和英语除了作文有一些影响,时间是比较充足的,但语文、物理、化学等会有这部分问题。这是因为语文、物理及化学等需要学生消耗更多时间动脑,分析理解判断都需要消耗时间,并且由于思考的角度及出发点不同,同样的试题消耗的时间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同学发现,一旦“想对路了”,做题速度非常的快,一旦某一步卡住了,哪怕答案呼之欲出,却始终写不出来。

做题速度慢的大部分原因:

造成对题目不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三个:对知识点本身不熟悉、解题思路不熟悉(思维不熟)、分析能力不足。

计算能力不足、写字速度慢、阅读速度慢、接受信息能力不足(即不了解题目表述涵义)。

马虎、粗心都可以归结于急躁,很多同学读题时快速读完却不了解其表达内容,或者是还没读完就开始写答案了,往往要反复回头,浪费时间。或者干脆做错。

很多同学拿到题闷头就做,事先考虑都不考虑,发现做错了才回头看。也有的同学看到题目不认识,就犹豫要不要先做,导致不知不觉的浪费时间。

训练方法:

大家都知道利用做题来提高做题速度,但是却没有好好的规划。到了这个阶段,做难题意义已经不大。应该配合这阶段的冲刺,同时训练做题速度。

这里我建议同学们无论是出于冲刺角度还是做题速度训练角度,都用简单题和中等题来训练。并且顺序是从客观题开始,然后是简单、中等的解答题,最后有时间了才去练习练习所谓的“最后一题”。

在填空题训练上,减少死记硬算,多加入思考的比重。处理填空题时,思维和技巧摆在第一位。要充分利用填空题的特点,多比较少计算,多动脑少“动手”。如特殊值(特殊的点,特殊的图开,特殊的数量关系等)的代入、,多用直接法(直接理解),少从头到尾死算。填空题是只填结果而写解题过程的题型,要始终本着“少算少错,多算多错”的道理,加大理解分析判断等比较做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也能大量缩短考试时间,即达到短期内提升成绩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做题速度的目的。

然后是中等题和简单题,我们要总结做题过程的思维和解答步骤,你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题型,在解题思路上有太多的相似点。把这些相似点总结出来,你会发现可以应用到各个题型。如物理,几乎都是按照题目表述的步骤罗列表达式,然后联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如语文除了排列组合,其他题只要你能正确的用式子或未知数表达出题意,通过补充题目和所求差距,或寻找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都能够把试题拿下。

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这里说的不是总量,而是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题量必须要够,连续做题的时间要长,而不能浅尝辄止。在训练及选题的过程中,最好要同科同类。

掐时间

每一道题或每一套题都掐好时间,前面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放慢一些,多训练解题思维。当你总结完解题思维后,要尽量缩短做题时间。然后通过做模拟卷的时候,至少缩短规定时间的10~30%左右(最后一道大题若不会做可留下相应时间)。当你能够稳固在这个时间段答题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太多问题了。

这里针对计算、写字慢、阅读有问题的同学。计算能力不足是由于逻辑推导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这一点在短时间内只能通过大量的计算推导来提高。在训练的时候同样多思考式子之间的转换与关联,多观察同样、不同的字母之间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转换关系。至于写字速度慢,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写的慢,然后逐步加快即可。阅读慢或者记不住的同学,平时多朗诵,多读适中篇幅的一些文章或题目,逐渐加长即可。

平时训练时一个字一个字的念题目(或默读),在做题的时候强迫自己规范好草稿。不要东一块、西一块的乱写,把草稿当作作业来写。如果好动的同学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不断继续坚持做下去,短期内养成“稳当”的特点即可。

刚开始训练时,做题时要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看清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你习惯了这些步骤后,就能快速答题了。切忌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之前,一拿到题就闷头做。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时,才能一拿到题,就开始动手。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八

登高望远、高屋建瓴。高三历史教学要有这种功底和气势,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中史参》在20xx年1-2期中登载的《历史高考能力考查取向与塑造》就值得我们细心学习和领会。文章讲到高考历史能力考查的三级定位为:

第一能力层次:记忆。几乎所有的答题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现象(历史知识)的准确、全面的掌握上的。记忆主要要求是观察和描述。对历史学科而言,则主要是掌握(记住)和说明历史现象的情况。但记忆又不能死记硬背,首先,要弄清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各种因素的关系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其次,要通过分析,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征和特点来掌握。

第二能力层次:理解。考试大纲要求理解的方面有: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对历史学科而言,如何达到这一能力要求呢?在学习与复习中有意识地掌握四个步骤:第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发生的背景、原因、条件、激发因素;第二步,了解、掌握历史事物的性质、实质等。第三步,总结历史事物的成败原因、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地位、经验教训等。第四步,研究这个历史事物与其他历史事物的关系,研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它所反映的历史规律以及和现实的关系。

第三能力层次:应用。

(1)准确阅读材料。包括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发现材料中各方面的信息,正面的、反面的、有用的、干扰的都要发现和区别开来;区别和运用有效信息来回答问题。

(2)有效归纳事物。主要是会归纳历史阶段特点和具体历史事物的特征、特点、性质、实质和所反映的历史规律,在历史上的作用、意义、历史地位等。

(3)作出正确判断。一是对史实掌握的全面、准确、清楚、不含糊、不似是而非;二是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如实事求是的观点。

(4)合乎逻辑推理。在回答问题中要做到:准确地判断问题所给的结论是否正确;准确清楚地表述推理的史实依据和用事实说明问题。也就是以足够的事实说明结论的正确,或者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认识、评论;比较事物的异同等。

除《中史参》外,《历史教学》中学版、《历史教学问题》等权威的、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期刊杂志,都是有利于提升高三复习备考理论素养的重要平台。

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复习备考则会迷失方向,其效果则会或南辕北辙或事倍功半。抬头看路,应建议建立在深化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有四看:

第一,课标的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是学科“钦定”的“宪法大纲,它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更是教学的依据,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容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列举的某个知识点,教材编写者必须要将这一问题写进教材。但是,侧重于这一问题的哪个方面、详略如何得当,这里有教材编写者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不能因为教材在内容上的详略表现就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的用力,并做适度的补充和拓展。

第二,考纲的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根据高校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能力要求,参照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实际制定的指导高考的文献。理解与把握考试大纲,直接关系到复习备考的方向、考试的结果。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历史学科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考纲中的能力要求主要是四个大目标十二条能力。

3、考题的变化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备考的最大信息源就在近年高考试题中。高考试题是最大的指挥棒,它指引着备考甚至课改。因此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关注其变化的趋势是提高复习备考针对性重要前提。如文史常识题,全国高考大纲卷,20xx年推出帝王谥号题,接着08年考阴阳文化,09年考官阶爵号,10年考阴阳五行,11年考文献四部分类。20xx年的考题(大纲卷)“刀笔吏”。

开放性的评论题,20xx年考“历史前提”之后,20xx年考“西方崛起;20xx年考”冲击—反应”模式。20xx年,又有了新的方向,以历史地图和图片为内容,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论证的能力。20xx年会是什么呢?值提深思。

1、第—轮复习达成“点透、面全、线通、系统”的教学目标。

第一轮复习时间从暑期补课开始到次年二月中下旬结束。第一轮复习是学生学科能力提升的基础,在第一轮复中,不可囫囵吞枣、盲目赶进度,避免历史学习的“泛化”(缺乏历史事件个性的理解)和浅化”(止于表面的结论,而不去深究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科能力。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基础、立足课本、突出主干,体现“点透、线通、面全、系统”字诀的复习要求。

所谓“点透”,就是以历史概念理解为切入口,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主张目的、方法措施(活动内容)、阶级属性、历史影响、历史局限和现实意义等细节作全面的了解,以新材料扩充教材知识、阐释教材中的结论,整体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所谓“线通”,就是体现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打破教材章节的隔离和孤立状态,在整体上认识历史规律,对历史发展的线索全面了解,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所谓“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要有宏观把握,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各个方面全面认识。在把握历史线索、凸显主干知识的同时,对于“边缘”历史知识也要了解,做到突出主干知识与全面落实并行不悖。

所谓“系统”是指三本必修教材按照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顺序复习完成后,对三本必修教材进行整合,即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如大事年表的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高考历史命题的特点之一是按照历史知识的体系建构来命题,模块之间是有打通的,而不是完全独立、互不相干。总之:纵向的单元知识体系和横向的历史阶段特征整体把握成为第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2、第二轮复习以小专题教学为抓手,在能力提升上做足文章。

第二轮复习建议从20xx年3月初开始至5月中旬。此复习时段可以分为两个节点,3~4月,主要以小专题复习为主,仍然坚持“小切口、深分析、重能力”的专题选择原则;5月开始,以专项训练为主,巩固小专题复习的成果,在学法指导上加大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带总结性的学科基本能力。

(1)专题复习

一要梳理专题现象的发展线索。让专题的主题更实出,结构层次更分明,发展线索更清晰;(也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一轮复习内容对二轮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并落实消化好相关内容。)

二发分析专题现象的阶段特征。引导学生从更为宽广的社会背景中思考问题,对历史专题现象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其方法,不外乎一是联系,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二是对比,把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行对比,认识其发展的特点。

三要评价专题现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专题现象的方法和价值。这样,既对知识的整理和知识的理解与深化,也有历史学习方法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专项训练

一是限时训练:50分时间,12+3模式。要做到快速、准确、规范。一周两次;

二是题型训练:如专攻41题;专攻选做题;专攻选择题

三是能力专项:将近年各地高考试题中的非选择题进行拆分,按照概括类、评价类、背景类、意义类、史观类重新编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共同进行答题思维的总结。

(3)适应考试

每周一次的综合适应训练。三科磨合,时间分配。我们要思考和研究三科单独考试的成绩远远大于三科合在一起考试的成绩?这里面的关键是时间分配与思维转化问题。

3、第三轮复习,搞好考评教学,提升应战能力

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下旬开始到高考前。各种训练更为密集,考评教学成为常态。在这一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有效性和规范性两个方面的问题。

(1)有效性

首先是选题的有效性:回顾一年来的复习过程,哪些内容和题型是过关了的?哪些还很欠缺?哪些还完全没有涉及?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选题就是要针对薄弱,查漏补缺,预测高考,防患于未然。

第二是讲解要有针对性,对于概念、方法,不讲则已,讲必力求讲深讲透,举一反三。同时,要进一步梳理好总结好答题思路、解题规律。

(2)规范性

规范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审题、答题、表述、布局、书写、时间分配、填涂等等。本阶段的复习,要训练有素,成竹在胸!如表达要做到术语专业化:即要学会贴近教材语言;模仿教材语言;运用教材语言。文字书写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段落化、条理化等等。

从各地高考试题和模拟题来看,选做题难度较低,但想得全分却不是十分容易。湖北地区的历史选做题一共是四个。考生选题是在考前,还是在考中,争议很大,因而各地备考的做法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得分,需要十分认真的对待。

1、选题既要务实,又要灵活

平时备考,我们要力图吃透一本教材,兼顾二本教材,不完全放弃其它几本教材。这主要是从时间、机遇上考虑的。吃透一本教材,时间上也有一定的保障,但风险也还存在。因此必须兼顾二本教材。四本选修都是对必修教材的延伸和拓展,对复习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因而不能完全选一样,丢几样。

2、对选修教材的复习应做到:

(1)对于单个的专题知识(即某一单元的内容)要淡化具体知识点的讲述,要注重事件或人物完整的线索梳理和建构,注重背景、原因、意义等内容的综合归纳和提炼。

(2)相同的历史事件要注重相同点的概括和不同点的比较,寻找出历史发展的进步意义。

(3)注重中外历史发展的互动和影响,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舞台中去认识。

(4)精选历史材料,补充选修专题内容,在分析个案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的同时,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到对于学生基本历史方法和历史理论的培养上。

高考的复习备考应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因为课程改革体现着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不仅是教学的方向,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从新课标的高考试题来看,如果我们的教学和复习工作仍拘泥于旧的教学方法和“应试”经验,仍只关注教材上的文字知识,而不全面把握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话,想提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成绩是相当困难的。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要主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教学中的“本本主义”现象(教材的依托是必须的,但是,一味依赖教材是不可取的,要实现从教材观向课程观的转变,适度的拓展和深入也是必须的)、“零碎化”现象(单个的知识点过度训练)、“弱智化”现象(忽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包办代替一切需要思考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自主意识的加强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在教学中践行以下7个意识。

1、落实“提前意识”,让学生了解近期教学内容的安排,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研组要制定并落实具体周密的教学计划(细化到周安排),为学生的提前预习留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强调“主体意识”,基于学情调研下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起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最需要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标高、内容的 呈现情景、问题的提出时段,注意课堂点滴细节的反馈和调控,增进学生课堂参与和分享的有效性,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关注度、兴奋点提高到极致,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挖掘“问题意识”,让在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出问题前提下教师高质量的讲解成为高三教学的常模,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基础上的授课,是提升高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班额教学条件下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因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4、突出“系统意识”和“综合意识”,把握、突破两轮复习(系统复习和专题复习)的特点、难点是提高高三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5、凸显“实践意识”,即注重知识的运用价值.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密切联系,构建开放性的历史思维模式。

6、践行“差异意识”,搞好分成互促,实现整体推进,避免在资料、进度、考试上的一刀切。均分是一种责任和进一步提升的平台,基础是能力的载体和抓手,落实整体推进下的培尖育优,要把个性化的辅导落到实处(教学、辅导、批改要增强针对性)。

7、凸显反思意识,优化训练试题,在反馈训练中搞好答疑解惑,重在教学反思。对于常规的教学检测和月考以上的大型考试,一方面要通过确保试题质量提高考试的信度,发挥试题的诊断性、针对性和导向性的最大效能,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考试的高附价值,淡化排名和遴选,加强过程评价,从教和学的两个维度深度展开教学反思。考试反思的价值判断应主要着眼于教学的有效性、整体的推进状态和学生的发展性潜力,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过程和“最近发展区”;反思教师的预设目标与实际效果达成之间的差距和因素分析,既重量的分析,更重质(学生发展性的潜能培植)的定性分析把基础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搞好试卷评讲课是逐渐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反思对于教学整改的意义。可以着力的主要方面有:审题、解题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通过抓限定项、关键词、提示语和隐语等方法提高答题技巧和能力,力求主观题答题要点化、程序化、学科化、段落化和整洁化;基于单个错题的原因分析,而不是仅仅告诉学生正确的选项,学生的错题集是最好的抓手;注重试题评讲中的迁移、变式等再创造的活动,实现一题变多题的目标,重在思维的交式训练;通过经典试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主要历史问题的带有规律性认识。

高考指导赢在创新大全(19篇)篇十九

名师押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某著名中学校园里矗立着一块文化石,石的正面和背面均有当地著名书法家的题字。正面为“琢玉”,楷书,遒劲峭拔。

背面为“随缘”,行书,潇洒飘逸。

对于这正背两面寓有深意的题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文体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这是一道颇为别致的新材料作文题。之所以说它别致,是因为它包含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因素,但与一般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又不一样。首先,题有“琢玉”与“随缘”的文化石位于一所著名的中学之内,无疑透露出这所学校的某种办学理念,包含着对于育才或自我成才等方面的辩证思考。其次,正面为“琢玉”,背面为“随缘”,二者表面上属于并列关系,实际上暗示着对“琢玉”与“随缘”不同的认可程度,亦即重“琢玉”而轻“随缘”,或者说先琢玉后随缘,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琢玉与随缘适用的侧面不同。而一般的关系型作文,二者往往没有轻重之分。这两点是本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前提,不能随意抛开。

“琢玉”与“随缘”,琢玉强调过程,随缘着眼结果。凡事先有过程,后有结果。所以,作为凡人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付出汗水和努力,至于结果,则往往不在我们可操控的范围之内,不考虑也罢,此亦即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正是不断雕琢,才成就了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千古书法;正是不断雕琢,才创作出李太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浪漫诗篇;正是不断雕琢,才谱写出郎朗“魅力明星,华人骄傲”的不朽传奇。而王安石笔下神童仲永“泯然众人”的惨痛教训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即使是一块好玉,若不加以雕琢,而让其随缘自适,最终也只能埋没于尘土之中。

本文段是典范的议论性文体的语段,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文段先引用李开复的名句,为观点“不断雕琢,才能实现人生目标”的提出作了铺垫。接下来用两个反问句将观点巧妙地过渡到论证部分,前者强调后天磨砺才能成功,后者强调光凭天赋的优势难以取胜,从而突出雕琢的重要性。论证部分举王羲之、李白、郎朗的事例从正面说理,然后又以仲永为例进行反面论证,同时点题,扣合开头的论点。

当那玲珑剔透、精妙绝伦的玉器展现在你眼前时,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赞叹之余,你肯定会佩服玉雕艺术家那巧夺天工的构思、精致入微的琢磨和才华横溢的创造。其实,面对一方璞玉,玉雕艺术家并不急于动手,而是先要与玉达成情感的交融、心灵的默契,这样,在后面雕琢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不管是琢玉还是“琢人”,雕琢之时,还得要求能随缘,随玉之缘,随人之缘,如此,璞才能成玉,人才能成材。

然而可惜的是,在现实的教育中,面对一个个禀性各异的孩子,我们的施教是那么简单划一,甚至粗暴残酷。这样的教育,就如同拿着锐利的凿子狠凿璞玉,凿不动,就抡起锤子来敲,再敲不动,就干脆改用斧头劈了。试想,如果真有这样的玉雕艺术家,会有多少能雕出传世佳作的璞玉面临灭顶之灾啊!

因此,育人如琢玉,“琢玉”需“随缘”。只有根据禀赋,顺应天性,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孩子的心智发展才会是健康快乐的;反之,过多的人为干涉,功利影子日显,孩子即便是成了“材”,也难成大家。

模拟点评:本语段比喻恰当,说理形象,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使“琢玉”需“随缘”这个观点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明。语段先以高明的玉雕大师巧琢有瑕之玉与现实中简单划一的教育形成鲜明对照,再以随缘琢玉的效果与功利教育的后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它,就永远只是一块璞玉而已。人也是一样,不管他天资如何聪慧,如果不接受教育、不懂得认真去学习,就永远不可能通古博今、明白事理。同样的道理,从人生的意义与本质来讲,一个人如果不磨炼他的心性,即使天赋很高,根基很好,他的灵魂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升华,他的思想境界也永远只能停留在常人的层次上。故对我们教育的主体而言,我们均需在教育中去琢其型、磨其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是啊!这世界上有许多种爱,其中,有一种特别的爱就是先施以“痛”,才得以新生。琢玉呈现的就是教育中的这一原理。所谓“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中国狼爸”萧百佑高举“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旗帜,在他的精心雕琢下,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已被北京大学录取。诚然,以是否进名校来衡量教育的成功与否虽有失偏颇,但每个人天生就有动物性和劣根性的一面,任其恣意生长,一味溺爱,最终只能是“不成器”。

本语段的观点为“玉不琢,不成器”。语段先从“特别的爱”说起,“中国狼爸”之例新颖而令人信服,就目前的应试教育而言,确有借鉴价值。因为“人天生有动物性和劣根性的一面,任其恣意生长,一味溺爱,最终只能是‘不成器’”。当然,萧百佑的具体做法也许还有可商榷之处,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科学地“琢”无疑有助于他们成人与成材。

相关范文推荐

    礼仪大赛的自我介绍(优质21篇)

    一个好的自我介绍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同时突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篇自我介绍来了解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接下来列举几个示例范文)

    内镜工作计划(专业20篇)

    通过撰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明确和具体化,避免模糊和随意的情况出现。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工作计划书案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制定更加具有实战性和

    学校校园安全整顿心得体会(热门15篇)

    在学习中,我意识到需要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才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许下面这些范文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帮助。在当今社会,校园安全问

    百日誓师大会家长代表发言稿(汇总18篇)

    发言稿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演讲者对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与听众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如果你对发言稿写作还不够熟悉,下面的一些范文会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策划方案(汇总12篇)

    策划方案是指在特定目标下,为达到预期结果而制定的各项行动步骤和方案。策划方案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和开阔视野,为我们的策划工作提供新的灵感。二、活动目的:为活

    新学期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18篇)

    通过参与班会和家长会等活动,我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和家长对我的工作的评价和反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班主任工作总结,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上半年过去了,我

    商报商业计划书(优质19篇)

    无论是个人计划书还是团队计划书,都需要具备清晰的目标、明确的步骤和可行的计划。下列是一些经典的计划书示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一部分摘要(

    庆元旦一分钟演讲稿(实用19篇)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机会去改变自己,一分钟也足够我们开始行动。在一分钟内,我们可以完成一次简单的自我反思,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可以寻找解决的方法。尊敬的各位老师、亲

    班主任工作及教学工作总结(模板21篇)

    对于一些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我通过个别辅导和心理疏导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的范文,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如何撰写一

    校园欺凌国旗下讲话稿(优秀19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向听众传达重要信息或发表演讲的文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国旗下讲话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