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书香墨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一、复习导入。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设计很有创造性。不仅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而且理解了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全文。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二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三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学生常规预习课文;投影。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2、今天我们要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位扫路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能读出感情来就再好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刚才又读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出示三组词语。

扫帚宿鸟打量扑棱棱

精瘦褪色黝黑瘦削豁达开朗自在悠闲炯炯有神

飘飘悠悠层层叠叠顶天立地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指名读第二组词语,这组词语在文中都是写谁的?(扫路人)文中的扫路人给你怎样的印象?(例如朴素、健朗、精瘦等等)

(4)指名读第三组,这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天游峰)你读懂这些词了吗?说说你的理解,也可以用其中的词语来说一句话。

(5)齐读这些词语。

三、初步认识天游峰:

1、文中开头就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3、出示句段1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心里好不得意。

(1)自由读读这段话,用笔圈出表现这座山峰的特点的词语。把你所理解的天游峰的特点就写在字词的旁边。

板书高、险、窄

(2)指导朗读:那么高,那么险,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谁来试一试。评读,再指读,齐读。

4、出示句段2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你又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集体交流。

(2)指导朗读。

5、(1)这么高,这么险,这么陡峭的天游峰,让我们来亲眼看看她的雄姿。

(出示组图,并配乐朗诵介绍天游峰的语段)

(2)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观感)

(3)再读两组句子。

6、天游峰高大,险峻,从古到今,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浏览后留下了许多的诗文。

(1)出示三组诗句和一句名言

天游峰

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徐霞客

武夷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郭沫若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刘白羽

(2)自由读,看看你能读懂那句诗?

(3)齐读,要求读出雄伟,读出赞叹。

四、二识天游峰:

1、在我们和“游客”的'眼中,天游峰是如此的――高、险、窄,充满着挑战,而在这位扫路人的心中,这又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他又是怎么形容自己的工作的呢?再次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师:“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天游峰是如此的秀丽、险峻,扫路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此峻秀的天游峰让他忘却了一切的疲劳与辛苦,真是累在脚下,乐在心头啊!

(2)板书:好山好水指导朗读。

3、过渡:可这位扫路人毕竟是七十来岁的老人了,也该早点退休了呀!是这么让他执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这座山呢?一起来看这段话。

4、出示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是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是什么让他执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这座山呢?

(2)师:老人舍不得天游峰的,是雪花泉的水、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是清爽的空气、是花鸟作伴。仅仅是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天游峰的云霭朝霞、络绎的游人……)

老人对天游峰有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依恋不舍、像自己的母亲……)

板书:不舍指导朗读。板书:一生依恋

五、总结全课:

作为一位步履匆匆的游客来说,天游峰留给我们的是美丽的景色、陡峭的山峰,而作为一位与山为伴的扫路人来说,天游峰留给他的,是好山好水,是无尽的乐趣,是相依为伴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下走进扫路人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他的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好山好水

窄不舍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1:

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过渡: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可他的收获却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在游览天游峰的过程认识了一位让他深受启发的老人。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2:

找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仔细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课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

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3: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

三十年后,作者章武先生又来到天游峰,会是什么情形呢?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讨论交流。

4、完成小练笔。

附板书:

离不开。

扫路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自信乐观。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效果不太好,课堂较为沉闷,且教学环节比较松散,不够紧凑。课后经过反思以后,觉得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学准备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竟然连续出现低级错误,课前制作的课件中,连续两次出现输入错误,并且在一张幻灯片上出现了三处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前必须仔细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游峰的特点,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学生在回答以后,我用课件出示了其中的一句,课时这句话中,我少打了一句话“下山九百多级”,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我也及时更正了。可是在课后,我觉得在课堂上,我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让学生进行辨析的读,即让学生将课文的原句和省略了一句话的句子,分别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两句话虽然意思一样,都是说天游峰的石阶有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课文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石让人觉得天游峰的石阶特别多,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首先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天游峰的特点和扫路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以及自信乐观的精神,而不是单单靠老师的讲解。

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以为戒,坚决不能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五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多媒体课件。

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

二、引导质疑: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三、自读感悟: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下自己认为能回答上面问题的句段。

(2)读一读划的句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与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4)读好所划的句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四、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自由汇报读书体会: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

五、练笔。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三课时。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不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资料提供者: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七

一、揭题,谈话:

1、单刀直入,揭示课题。

2、朗读课题,引发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

(2)师生对话,引发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与别的扫路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受:

1、自由放声读课文,思考上述思考题。

2、检查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会到不同之处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感悟: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作个批注。

2、交流感悟,适时深化体验,朗读语句。

教师预设:

服务地点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险。

见面方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穿着朴素。

生活态度不是苦劳动,而是赏风景。对山有真感情。

服务方式劳动量大,认真细致。

外貌精神,慈善。

年龄70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气神情悠然自在,乐观开朗。

生活环境优美舒适,人山一体。

茶充满人性,沟通心灵。

作者这样说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领会写作特色: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结尾含蓄,意义深远。

通过描写语言、神情等表现人物。

2、作业:抄写生字词;阅读《挑山工》。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八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1:

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过渡: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可他的收获却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在游览天游峰的过程认识了一位让他深受启发的老人。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2:

找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仔细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课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

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3: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

三十年后,作者章武先生又来到天游峰,会是什么情形呢?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讨论交流。

4、完成小练笔。

附板书:

天游峰高而险台阶多难攀登。

离不开。

扫路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自信乐观。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效果不太好,课堂较为沉闷,且教学环节比较松散,不够紧凑。课后经过反思以后,觉得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学准备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竟然连续出现低级错误,课前制作的课件中,连续两次出现输入错误,并且在一张幻灯片上出现了三处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前必须仔细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游峰的特点,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学生在回答以后,我用课件出示了其中的一句,课时这句话中,我少打了一句话“下山九百多级”,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我也及时更正了。可是在课后,我觉得在课堂上,我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让学生进行辨析的读,即让学生将课文的原句和省略了一句话的句子,分别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两句话虽然意思一样,都是说天游峰的石阶有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课文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石让人觉得天游峰的石阶特别多,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首先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天游峰的特点和扫路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以及自信乐观的精神,而不是单单靠老师的讲解。

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以为戒,坚决不能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文中的图以及文字投影。

3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一、二两小节。

板书 13 天游峰的扫路人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在不理解的词语上做好标记。

3、把课文读通顺。

4、交流。(1)字词的音形。(2)抽读纠音。

5、读书质疑解疑。

1、读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结你知道了什么?

2、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3、用"天游峰( )"这样的句式介绍你了解的天游峰。

4、你能把天游峰那陡峭的美读出来吗?

5、指导朗读。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师生共同回顾第一段的内容。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险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台阶,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1、轻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言、行为的语句。

2、分小组学习画出的句子,体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

(1)"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从这里了解老人与山的感情之深。

(2)"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中,可见他愿与大山终身为伴。

(3)"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以及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3、学生边汇报,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1、摘抄你欣赏的词语。

2、摘抄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3、请将这位老人介绍给你的父母。

1、继续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写一个身边的人。

同学们,天游峰扫路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可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可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写一段话。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十

师:头一次见面拘束吗?不拘束怎么脸上没有一点点笑容?敢说话吗?开始上课好吗?先别坐,先来两句对答,《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师:同学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神采奕奕。

生:老师精神抖擞。

师: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老师和蔼可亲。

师:同学们请坐。

生:老师请坐。(老师请上坐。)。

师;谁敢露一手的,请举手!谁敢?

师:大声地,响亮地把今天上课的课题说一遍。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品读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启迪。

4、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神情等,领会课文蕴涵的'哲理。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2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单刀直入,揭示课题。

2、朗读课题,引发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

(2)师生对话,引发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与别的扫路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受:

1、自由放声读课文,思考上述思考题。

2、检查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会到不同之处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感悟: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作个批注。

2、交流感悟,适时深化体验,朗读语句。

教师预设:

服务地点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险

见面方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穿着      朴素

生活态度  不是苦劳动,而是赏风景。对山有真感情

服务方式  劳动量大,认真细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龄      70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气神情  悠然自在,乐观开朗

生活环境  优美舒适,人山一体

茶        充满人性,沟通心灵

3、你想对这位扫路人说什么?

作者这样说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领会写作特色: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结尾含蓄,意义深远

通过描写语言、神情等表现人物

2、作业:抄写生字词;阅读《挑山工》。

一、阅读,比较:

1、自主阅读《挑山工》。

2、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处?

教师预设:写旅游途中的一个人,反映一个深刻的哲理

写人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与人物结合起来,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3、总结:通过比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积累,练笔:

1、摘录两篇文章中你欣赏的词句,多读几遍,背诵。

2、小练笔: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你有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十二

1、摘录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或段落。

2、阅读《挑山工》,谈谈你的.感受。

3、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

累(乐此不疲)不累

一千八百多级扫一程,歇一程

石梯像银丝炯炯有神

天游峰顶天立地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石梯层层叠叠悠然地说,朗声大笑

游客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颇有节奏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舍不得走

作者倒抽了一口气自信、豁达、开朗

精瘦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十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学生回忆,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2、揭示课题,设问置疑。

1、提出一读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指明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励学生三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1)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涉及句意、中心思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的感知、理解,有的问题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是解决。

4、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1、说说“夷”、“傍”、“颇”、“瘦”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瘦”的书写。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1、读一读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

3、认真诵读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十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多媒体课件。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下自己认为能回答上面问题的句段。

(2)读一读划的句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与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4)读好所划的句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1、自由汇报读书体会: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附板书:

天游峰。

高而险。

台阶多。

难攀登。

离不开。

扫路人。

健康。

不怕累。

能吃苦。

自信乐观。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效果不太好,课堂较为沉闷,且教学环节比较松散,不够紧凑。课后经过反思以后,觉得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学准备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竟然连续出现低级错误,课前制作的课件中,连续两次出现输入错误,并且在一张幻灯片上出现了三处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前必须仔细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游峰的特点,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学生在回答以后,我用课件出示了其中的一句,课时这句话中,我少打了一句话下山九百多级,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我也及时更正了。可是在课后,我觉得在课堂上,我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让学生进行辨析的读,即让学生将课文的原句和省略了一句话的句子,分别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两句话虽然意思一样,都是说天游峰的石阶有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课文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石让人觉得天游峰的石阶特别多,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首先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天游峰的特点和扫路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以及自信乐观的精神,而不是单单靠老师的讲解。

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以为戒,坚决不能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案大全(15篇)篇十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学习15课,齐读课题。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游兴未尽、颇有节奏、循声、沏茶、自在悠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豁达开朗。

理解循声、望而却步。

1、课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样的山峰?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体会一下。

(抓住关键字词来感受天游峰的特点。)。

出示:(第二节),指名朗读。

(1)生交流。

九百多级,具体的数据;(读)(板书:高)。

一根银丝,形象的比喻;(板书:险)。

师: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读好这段话。

(3)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第七节)指名读。

(1)生交流(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具体的数据;游人的反应,侧面烘托)。

(2)师:说的真好,老师相信读的会更好。谁来?

(3)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师:天游峰真真,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齐读句子。

三、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过渡:天游峰又高又险,而打扫它的却是位(70岁的老人)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在感触最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2、交流汇报。

(1)外貌:

文中有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你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生交流(精瘦:很瘦;褪色:朴实;黝黑,健康;慈善:慈爱;炯炯有神,有精神)。

这是对老人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是一位(板书:朴实)的人.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位老人。

齐读句子。

(2)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

文中还有对老人动作的描写,在哪一段?(出示第4段)指名读。

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很热情)。

师:是的,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读出来。(齐读)。

(3)文中除了外貌、动作的描写,还有对老人的什么描写?(语言、神态)。

(出示第一次对话)。

a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你觉得老人这样整天扫台阶到底累不累?可他为什么说不累?

师:说的真好,正是对工作的这份热爱,让他忘却了疲劳。正因为他的乐观,所以他才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谁来试着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读一读。

分角色对读对话。

(1)(出示第二次对话)读句子,说体会。

(2)这段话中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其实他真正离不开的是(大自然)他对自己现在的这种生活很满意,所以他还离不开(自己的生活)我们说老人因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所以感到其乐无穷。

师:我们一起读好这位老人的话。

c、(出示第3次对话)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生说感受。(板书:乐观)。

师:30年后,老人多大岁数了?你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

生交流:(因为老人的生活环境好,而且每天都锻炼。老人很乐观。他吃的是自己种的五谷杂粮,没有污染。美丽的风景陶冶了他的心情,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对世界充满着热情。)师:是呀,我们相信老人能活到100岁!同学们,齐读12段,(课件出示12段)让我们共同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四、结尾转换,小结激情。

过渡:老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回到住地就没有了吗?谁能把这句改得更好?(学生交流)。

(2)师:这笑声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3)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位天游峰的扫路人了吗?(这是一位的老人)(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五、总结全课,提炼写法:

1、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要突出写天游峰的险峻呢?(体会反衬的写法)。

2、文章除了运用反衬的写法,还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向读者多角度地展现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去。

六、处理生字:

出示生字。重点指导:夷褪帚。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演讲稿(模板22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文字材料,可以用来表达观点和引导听众。以下是一些公众演讲的范文,它们帮助演讲者更好地与听众建立起沟通和互动。尊敬的老师们,亲

    以理想为话题的演讲稿(优质20篇)

    理想是人们前进的方向标,也是人们不断努力追求的信仰。最后,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理想实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人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有许多的不尽人意

    浅谈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大全(16篇)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学术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展示。以下是一些高分毕业论文的摘要,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一)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

    餐饮辞职简单辞职信(热门13篇)

    辞职信是在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记录了你与雇主的关系的终止。在写辞职信时,可以从以下范文中找到灵感,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xxxx:。您好!自从我进

    预防校园欺凌防范校园暴力演讲稿(汇总17篇)

    演讲稿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以确保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演讲稿范文中的表达方式生动有趣,语言精准凝练,让人印象深刻。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预防校

    公益活动宣传方案(优质22篇)

    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活动组织者更好地把握活动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精彩的活动方案范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西安市启智学校教学操场。1.领导嘉

    垃圾分类培训活动方案大全(16篇)

    活动方案是为了协调和管理活动各个环节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和安排。活动方案的编写可以参考一些优秀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十二三岁的天空(汇总13篇)

    优秀作文是在一篇作文中,内容丰富、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在文中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接下来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和动力。

    幼儿园小动物妈妈生宝宝教案(优质22篇)

    教案还应该包含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1、能安静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税收伴我成长(优质23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思想和情感进行深刻表达,以及对语言和结构进行合理运用而得以形成的一种文体。它能够展现出作者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