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

时间:2023-12-16 作者:紫衣梦

教案是教师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组织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素材收集:引导学生积累总结写作的素材,拓宽他们的思维和写作视野。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探教学法教具。

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腈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2%15%120%100%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二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

3、会写百分数。

4、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5、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比较、分析、分辨的能力。

(一)、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近年来,我们学生的近视率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我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媒体出示)。

2、揭题。

生展示他们找到的百分数。

师有选择的板书并小结:看来生活中这样的数确实挺多的。数学上把这样的数,叫百分数。那么什么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怎么写?还有哪些跟百分数有关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师:大家都在关心我们学生的近视情况,作为老师当然更要关心我们学校同学的`近视情况。下面是老师调查的二、三年级的近视情况(出示表格)。

年级总人数近视人数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近视率。

二年级202。

三年级253。

师:二年级的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呢?三年级呢?哪个年级的近视情况好些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可以先在草稿本上写写算算。

学生反馈:可能会出现通分成分母是50的,也可能是100的。

师挑选通分成分母是100的提问:为什么把分母都通分成100呢?(便于比较)。

2、教学写法。

师:二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0/100,又可以写成二年级近视率是10%。(媒体出示再板书)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在分子10的后面加上百分号。看看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百分号的小圆圈写小点)那么三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2/100,可以怎样写呢?生写在草稿本上,指名一生板演。

师:三年级的近视率12%指的是哪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也就是说三年级的近视率12%表示?(三年级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2/100)(板书)。

师:那么二年级的近视率10%又表示什么?(二年级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0/100)(板书)。

2、生自主说。

师:那么谁能说说我市小学生的近视率18%,中学生的近视率49%,高中生的近视率6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反馈说,师选择小学生近视率表示意义板书。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呢?

3、小组内说。

生反馈,师挑选组的代表说,并板书。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说的都非常接近了。百分数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意义)。

1、辨别。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百分数是表示谁是谁的关系呢?

出示:

鸡的只数是鸭的75%。

一根绳子的长度是一根铁丝的51/100。(51/100可以改写成51%吗?)。

出示:

一堆煤重87/100吨。(看看下面这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吗?为什么?)。

2、师小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加单位。

3、加深理解进行判断。

(1)一段绳子长29/100;。

(2)一段绳子长29%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4)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五)、巩固练习。

师:简单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会写百分数了吗?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零点五。

2、读出下面百分数,想想下面的信息给了你哪些启示?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地球总储水量中只有3%是淡水,而这些淡水中可以直接饮用的只有0.5%。

(3)今天我们班同学的出勤率是100%。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其实爱迪生说过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同学们对于学习也要付出努力,不怕辛苦。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三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二)成反比例的量。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

……。

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当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六、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四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正确读写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教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

2.下面各句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提问:单位一是谁?分数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1.意义:上面这些表示关系的分率和倍数都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叫百分数.。

(板书课题,并把上面句中和图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指导读法.)。

(1)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70%.(读作:百分之七十)。

(2)已经修了一条路的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3)今年的钢产量是去年的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提问:这些百分数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谁与谁的关系?谁表示100份?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追问: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数?

2.指导写法:

读百分数时,与分数的读法一样.(示范读法)。

练一练: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3.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教师出示投影)。

同:都是数,读法相同.。

1.读百分数:(互相读)。

2.写百分数:(两组互相看)。

百分之七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五点三百分之三百一十点六。

百分之五十五百分之四百。

百分之零点一百分之百。

3.把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说说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4.用阴影表示下面的百分数,说说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本书,已经看了它的75%,还有25%没有看。()。

(2)一根绳子长50%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25%。()。

6.看图填空:

把()看做单位一,()占()的60%,没走的路程占()的()%。

把()看做单位一,()相当于()的32%,苹果树是()的()%。

把()看作单位一,()相当于()的27%,现在用电是原来的()%。

四、总结:

1.读书,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2.书第68页5~8。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五

1、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看新闻了吗?谁能给大家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生:第十二届亚运会于昨天在日本广岛结束,中国队共获得137枚金牌,名列第一。)对,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上课当天为第十二届亚运会结束的第二天,1994年10月17日。)。

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的制成统计表,有的绘成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

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1994年10月。

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见过)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见过)在哪里见过?(生:在报纸上看见过;在包装盒上看见过;在爸爸单位的办公室里看见过;在像老师给我们看的这样图上见过……)。

揭示: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2、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学习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28页的例题。

思考: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

(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

(3)什么叫百分数?

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是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

(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

年级。

三好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

六年级。

17。

100。

五年级。

30。

200。

(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上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8)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1)鸡的只数是鸭的;。

(2)绳长是铁丝长的;。

(3)一堆煤重吨。

师生讨论:

(1)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2)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分数。

百分数。

意义。

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从而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并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写得最好看。

2。教师示范书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

3。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读出百分数,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练习三十第1题中的百分数。读后提问:

(1)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这组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5%)。

(2)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百分数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较的标准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较的量就可能是这样0。5份、1份、121。7份、300份等)。

2、教师投影出示下图,

(1)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

(2)用阴影表示百分数。

借用上图,让学生用阴影部分表示出65%和100%。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练习三十的第3题。

3、口答。

先让学生写出10个百分号,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当中,教师突然叫停笔。然后要求学生用带有百分数的句子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如一学生写好3个百分号,则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或完成任务的30%。)。

4、选择练习。

出示一组百分数。

6%3。9%120%98%100%。

(1)提问;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近?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今天的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

(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3。9%或6%)。

(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

(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100%)。

5、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

(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

(3)人脑的重量约是人体重量的2%-3%。

(4)一本书已看了40%。

(5)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

提问:

(1)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

(3)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

6、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三十第4、5题。

五、课堂小结。

六、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25%”,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一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一个组同学的人数14人)老师让第一组同学先离场。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二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让第二组同学离场。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都可以离场?”(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一起离场。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六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备课中的困惑。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折报纸,一方面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会不会沿着同方向对折纸,如果学生随意对折,那么对折后报纸的层数就不太好数;另一方面折纸活动和拉面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复?在和其他老师交流过,我最后舍弃了折纸,直接用拉面情景引入,具体做法如下:

生齐答:2根;4根。

(我给学生提供的绳子最多只能拉扣6次)。

提问:(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这个数字的?

(2)观察等式右边的算式,算式里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你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它们?

(引出课题,板书:2.6有理数的乘方(一))。

教材中的议一议是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一般只能举出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正方体的体积表示为,那么表示什么呢?学生在现实中就很难找到它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上课时回避了这个问题,直接由拉面的情景引入了乘方的定义。

本节课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出发,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小结时,对容易出现的错误概括地非常全面,甚至把课堂上没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举例,如:不能写成2×6。可见,本节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好,教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半学年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反比例的意义的教学,考虑到前面正比例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上就采用了正比例这样的教学程序。通过逐层深化的方法慢慢帮助学生建立反比例的正确意义。由具体数据和表格式的例题的教学到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判断。然后再到一些比较特别的例子的判断,从而慢慢形成反比例的正确理解。

因为反比例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跟正比例的意义比较相似,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以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为基础,采取了放手的形式,通过开始教师引导后就直接把研究和讨论的要求交给了学生,在学生之间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这样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反比例,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加上正比例与反比例在意义上研究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因此学生在整堂课的思维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这一节课还是出现一些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同时在教学中由于小组合作的关系,个别学困生没有做到较好的参与。

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这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语言,第一次使用几何符号表示几何图形,因此这节课对于几何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抽象出三种图形,让学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三种图形的学习中学生还感受了类比的数学思想。

一、设计理念。

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实施课程教学民主化,促进开放式教学的深入研究,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充分暴露和展示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经历一个再发现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间,紧紧抓住“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条主线,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将面向全体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实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线段,为学生学习本堂课提供了基础。这节课对学生来说,通过课件形象感知直线、线段以及射线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分类思想的培养。通过典型的感知材料,及教师根据概念的特点组织感知活动,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念。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会了根据三线各自的特征区分直线、射线、线段。知道了线段、直线、射线是最简单、是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也是以后系统学习几何所必需的知识,线段的得出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时,直线、射线的表示法是由线段延长而得到的。

三、这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

1、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让学生先通过线段的特征总结方法,过渡到学习射线、直线,进而总结射线、直线的特征,学会三线的异同点,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自己又对单元教材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

2、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多次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手、脑、口并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3、能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思维。学生先从线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其中的重要性。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教材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四、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整堂课因为内容设计较多,怕教学时间不够,加快了整个教学节奏,有些地方就显得有些匆忙,不够从容。最后总结全课后就正好下课了,机动的拓展题目可以不出现,拖延的那几分钟时间出现思维拓展题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够集中,没达到预期效果。

2、课件要和动手实践相结合。这是使用课件教学的不足之处,特别是讲授几何课,更要再使用课件的同时动手画出图形,让学生看到作图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把握重点内容。

3、对个别同学回答问题时的几何语言纠正的不及时。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七

反比例的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能力目标: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各种分析和设想,我将按照以下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一)故事导入,导课揭题:

讲《财主和帽子的故事》,引出新课。

如果总布量一定,每顶帽子用布量和帽子的数量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目的:以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初步感受反比例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加法表”和“乘法表”,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初步感知理解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不同。

设疑:这两种量是不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反比例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再解答,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题目。

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

[提示]。

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

b.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c.你还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3、出示“分果汁”的情境。

板书: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一定)。

4、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2、例3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2和例3,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及判断反比例的方法。

5、讨论“加法表”和“乘法表”是否成反比例。

6、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财主和帽子的故事》是否成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合作、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反比例的概念,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最后对加法表和乘法表两种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解决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名回答)。

(1)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2)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3)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

和所需时间。

(4)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需天数。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反比例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判断。

两个量是不是成发比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的认识,又巩固了正比例的相关知识。最后,通过找一找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在生活。

中还有很多反比例的例子,请同学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这一过程,是知识的再现的过程,又是再次学习和巩固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反比例。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一定)。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八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正确读写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教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

2.下面各句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提问:单位一是谁?分数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1.意义:上面这些表示关系的分率和倍数都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叫百分数.。

(板书课题,并把上面句中和图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指导读法.)。

(1)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70%.(读作:百分之七十)。

(2)已经修了一条路的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3)今年的钢产量是去年的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提问:这些百分数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谁与谁的关系?谁表示100份?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追问: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数?

2.指导写法:

读百分数时,与分数的读法一样.(示范读法)。

练一练: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3.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教师出示投影)。

同:都是数,读法相同.。

1.读百分数:(互相读)。

2.写百分数:(两组互相看)。

百分之七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五点三百分之三百一十点六。

百分之五十五百分之四百。

百分之零点一百分之百。

3.把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说说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4.用阴影表示下面的百分数,说说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本书,已经看了它的75%,还有25%没有看。()。

(2)一根绳子长50%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25%。()。

6.看图填空:

把()看做单位一,()占()的60%,没走的路程占()的()%。

把()看做单位一,()相当于()的32%,苹果树是()的()%。

把()看作单位一,()相当于()的27%,现在用电是原来的()%。

四、总结:

1.读书,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2.书第68页5~8。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2、出示课本第77页情境图,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一)教师讲解……像98%、60%、6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自学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3)会读、写百分数。

2、学生自学课本第77、78页。

教师巡回视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有目的的讲评。

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3、全部逐步汇报。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3)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i教师写出一个百分数让个别学生读出。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个读作让学生写出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4、同桌互说、互写百分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30分)。

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二十。

2、读一读下面百分数(30分)。

35%74.8%56.03%102.3%98%66.8%。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40分)。

2%15%120%98%100%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3)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4)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5)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用眼保健、专心听讲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

教学目标: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每次拿的支数。

10。

5

4

2

1

拿的次数。

总支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和()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和()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一

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第52页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80 k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下面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二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交流。

讲故事《大胆的小猴》,并与大家交流,对学生进行自信、勇敢的培养。

设计意图:课前三分钟交流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可以是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真是万紫千红,各有千秋。

小组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一、展示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数学学习内容远离生活无疑是导致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它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有鉴于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体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较。两个量比较才能产生百分数,只有一个数量是不能产生百分数的。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比较的结果,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让学生自探明之,自求得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

读百分数时注意要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写百分数时,通常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并注意%的两个小圆圈要均匀且不能过大,以免和分子混淆。

在半分钟内写十个百分数,看看写出的百分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并用自己喜欢的一个百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并展示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又加深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四、小组交流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

分数代表一个数值,也可以代表一个分率。而百分数只能代表一个分率。

(2)读法不同。

分数读作几分之几,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

(3)写法不同,百分数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行了,而不是写成分数的形式。

(4)分母不同。

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5)分子不同。

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可以小于100.

(6)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7)分数单位不同,分数的单位是几分之一,而百分数的单位只能是百分之一。

设计意图:百分数源于分数,而又有别于分数。实践证明,学生认识这一点非常困难,这是长期学习的种属概念负迁移所致。学生会误认为分数与百分数是包含关系,分数有的属性,百分数也一定具有。为了跨越这一认识上的误区,我采用了小组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区分清楚百分数和分数是不一样的。

五、生活中的应用。

1、经典文化中的百分数。

百发百中——100%百里挑一——1%。

2、做游戏。

石头剪刀布。

规则:两人十次,想一想,你赢了对方几次?赢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找成语中的百分数和做游戏,已能找出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能将百分数应用到平时玩的游戏中。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在生活中找例子。

生本教育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所以课堂练习要设计有挑战性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六、总结。

请告诉大家你这节课学习情绪的比率。

愉快占()%。

紧张占()%。

遗憾占()%。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三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板书课题:)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教师提问: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4.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反馈.

根据: ,写出 ,

(二)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出示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演示课件:分数除以整数)

(1)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 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 米是 米.

(3)教师板书整理.

(米)

2.教师质疑:如果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可以这样想: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列式是:

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

副标题#e#

(米)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 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一)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二)求未知数

1. 2.

(三)判断.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四)解答下面各题.

1.把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以6等于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一)计算下面各题.

(二)解下列方程.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任务条读取进度和衣服吊牌明白百分数其实就在身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百分号的特点,弄清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教学重点及课程引入:

百分数的意义:结合主题图说说百分数的意义。(课件出示)(出示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检测)。

利用两个例子对比发现。

学生讨论:上传文档显示已上传20/100个文件,可不可以说“已上传文件20%”?

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找到的不同之处: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因此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分数不仅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且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如20/100个,也就是说,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的后面不可以带单位名称的。

辨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对不对?(学生举例说明)。

讨论:4/6和46%的区别与联系。

要求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再说说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4%读作百分之十四。

33.3%读作百分之三十三点三。

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

(课件出示练习题)。

3、小组合作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小组合作填表格。

(2)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条出示表格内容。

2探索新知。

哪杯牛奶最浓?

【课件出示图片,板书5/20=15%,10/50=20%,14/100=14%】。

师:那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谁能说说黑板上的15%、20%、14%表示什么意思?

生1:15%表示把第一杯牛奶看成100份,奶粉占15份。(或奶粉占牛奶的15%)。

生2:20%表示第二杯牛奶中奶粉占牛奶的20%。

生3:14%表示第三杯牛奶中奶粉占牛奶的14%。

师: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分母都相同,都是100。

师:这个100是不是表示每杯牛奶都重100克呢?怎么理解呢?

生:把每杯牛奶看成100份。

生:40克。

师:这些百分数既不说牛奶情况,也不说学生近视情况,你能用一句话把百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来吗?(板书)。

师:刚才我们借助百分数,帮助我们解决了“哪杯牛奶最浓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百分数随处可见。我们的课本中就提供了一些百分数的知识,请看,这是一条学生近视情况的信息,小学生18%,初中生49%,高中生64.2%。

师:谁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生1:小学生的近视人数占全市小学生的18%。(或把全市小学生看做100份,小学生的近视人数就占18份。)。

生2:初中生的近视人数占全市初中学生的49%。

生3:高中生的近视人数占全市初中学生的64.2%。

师:从这组数据中,你能看出哪个阶段近视的学生人数最多吗?(高中生)你们同意吗?是怎样比出来的?我看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请拿出你们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这句话中提到了多少个数?(或百分数都是几个数比较的结果啊)(2个)因此它的另一个名称是……(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用百分数进行说话练习。

1.写数比赛。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写百分数。

2.用百分数知识进行说话练习。

师:你能用刚学的百分数来说明你完成任务的情况,让大家来猜猜你写了几个吗?有没有写10个的?超额完成的有吗?(师:假如我写12个呢)。

3巩固提升。

练习一:

两个篮球爱好者遇到一起,相互和对方吹嘘自己的投篮技术,老高说他5投3中,二黑说他6投4中,他们两人的命中率各是多少呢?谁的命中率高呢?(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60%66.7%。

所以二黑的命中率高。

1、读信息,说说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1)一块布长85/100米,用去它的85/100。

解:布长85/100米不能写成百分数,用去它的85/100可以写成85%。

(2)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约占37/100。

解:车祸约占37/100可以写成37%。

(3)我国某地六月降水量为351/100毫米。

解:降水量为351/100毫米不能写成百分数。

(4)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100,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100。

解:占世界人口的22/100可以写成22%。

(5)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是98/100。

解:出勤率是98/100可以写成98%。

在实际生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如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

2、成语中的百分数。

师:是啊,百分数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就连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经典成语中也蕴含着百分数呢,你相信吗?请看:(课件)。

(1)看成语猜百分数:

百战百胜(100%)十拿九稳(90%)百里挑一(1%)。

3、判断。

(1)12/100米是百分数。………………………………….(×)。

(2)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一样。………(×)。

(3)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千克。……..(×)。

(4)甲数是乙数的1/5,也就是说甲数是乙数的20%。…….(√)。

练习二:

方法一:750×20%方法二:750×20%。

=750×0.2=750×(1/5)。

=150人=150人。

师:方法一是将百分数换化成小数在进行计算,方法二是将百分数换化成分数进行计算,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有利进行计算。

4总结结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余数小了商就对。

课后小结。

本课通过实际的问题(衣服配料表和进度条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举例子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百分数,认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书写百分数的百分符号%和正确的读百分数,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具体的认识、深刻的理解。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余数小了商就对。

板书。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一写作1%百分之三点一四写作3.14%。

百分之一百二写作120%。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的第3、4题及练习七的第2、3、5、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进一步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意义的理解。

2、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3、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学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3)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二、复习倒数的知识。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

1的倒数是多少?

0有没有倒数?

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判断下面各题的错对,说明理由。

(1)是倒数。

(2)的倒数一定是。

(3)小数没有倒数。

5、练习:练习七第7题。

三、作业。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六

反比例关系是一种重成反比例的量要的数量关系,它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所以本节课体现了以下2点:

本节课《成反比例的量》中重点和难点都是学生理解“成反比例”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的得出要从研究数量关系入手,实质上是对数量之间关系一种新的定义,一种新的内在揭示。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应用题学习中是反复强调过的,本节课的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关系上,而是要从一个新的数学角度来加以研究,用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来加以理解,用一种新的数学语言来加以定义。“成反比例的量”与数量关系是有本质联系的,都是研究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两种数量之间相乘的关系,因此在复习题中我让学生大量的复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并且联系教材复习了教材及练习中涉及到的一些数量关系,渗透了难点。

学习数学概念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而实现这个目标归根结底依赖于对概念的本质理解。成功的概念教学是要在得出概念之前下功夫,要设计多种教学环节,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体验得出概念的思维过程,先做到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再顺理成章的引出概念的物质外壳---即用语句表达。

例如我在教学《成反比例的量》时,我通过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从生活事例中引出数量关系,然后给这种数量关系一种新的.理解,将这种数量关系重新定义为成反比例关系,给具备这种数量关系的数量重新定义为成反比例的量,沿着这条线索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体验了概念形成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建构“反比例”的意义,课堂流程重点设计两大板块。其一是“选择材料、主体解读”的“原型体验”板块。在这一板块中,借助三则具体材料让学生经历商量选择、独立解读、交流互评和推荐典型等数学活动,积累了较多的与反比例有关的信息和感性认识;其二是交流思维、点化引领的数学化生成板块。在这一板块中,学生立足小组间的交流和思维共享,借助教师适时介入的适度点拨,生成了“反比例”数学概念,并通过回馈材料的概念解释促进了理解的深入。并能利用概念准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首先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然后选择了让12位同学上台站一站,看“每行站几人,可以站几行?”这一素材组织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现实背景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因为反比例的意义这一部分的内容的编排跟正比例的意义比较相似,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例4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而是让学生按照学习例4的方法学习例5,接着对例4和例5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就显得水道渠成了。然后,再对例4和例5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判断,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最后,通过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再创造,改成了学生熟悉的事例,问题导向明确,学生对熟悉的事情或操作性强的事例感觉亲切、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体验,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在填一填、拿一拿、猜一猜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体会了反比例的变化规律,为抽象概括反比例的意义奠定基础,同进也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但其中有一道题学生的争议很大,即华荣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全班还有许多同学认为是成反比例的量,这些同学忽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定要乘积一定的时候,这两种量才是成反比例的量。这也暴露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考的过程还不够灵活和全面。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全面性的培养。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七

教材第53~54页练习十第4~13题,练习十后的思考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根据成正、反比例量的关系,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相应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2.基本训练。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第4题,让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结合第(1)题判断说明:在一个乘法表示的式子里(板书:ab=c),如果积一定,另两个量就成反比例;如果一个因数一定,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另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1.做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

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都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再列等式解答。解题时,正比例应用题要根据比值一定列等式解答;反比例应用题要根据乘积一定列等式解答。

1.做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还可以怎样说?(第一个圆柱的高和第二个圆柱高的比是4:5,或者第一个圆柱的高看做4份,第二个圆柱的高就是这样的5份)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当两个圆柱底面积相等时,(1)圆柱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2)两个圆柱体积的比与对应高的比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式子.指名学生口答式子,老师板书(包括用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式子,说说各是怎样想的。说明:按照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有些应用题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分数和比例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做练习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老师板书)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把树苗总棵数看做单位1,单位1的94%是470棵,所以列方程解)。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l,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列式理由。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3,有怎样的关系式?根据这样的关系式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课后想一想、做一做。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指出:过去我们学过的先求单一量和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可以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先判断成什么比例,找出数量之间对应数值,然后根据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的等量关系,列等式解答。解答应用题,还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的方法做。

课堂作业:练习十第8、9、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第6、7、12题。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八

1、借助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去幼儿园接小朋友,看见幼儿园的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们分饼干,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分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仔细观察,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知道表中的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吗?(说明理由)。

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师:小明的妈妈要去银行换一些零钱,请你帮忙算一算,各换多少张:

二、探索新知,寻求规律。

1、独立思考: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问题。

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要虚心求助,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小组长要协调好本组的合作过程。

3、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4、教师小结,明确概念,呈现课题。

5、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增加记忆。

三、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1、给车棚的地面铺上水泥砖,每块水泥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如下:

每块水泥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是否成反比例?为什么?

2、下表中x和y两个量成反比例,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2)、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3)、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4)、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5)、六(1)班学生的出席人数与缺席人数。

4、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订阅《小学生天地》的份数和总钱数。

(2)、小新跳高的高度与他的身高。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4)、正方行的边长与它的周长。

(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5、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2、这节课你与小组同学合作的怎么样?以后应该怎么做?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十九

教材第106、107页例1,例2。

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一、铺垫孕伏: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让学生先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就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2)说明: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3)小结:

提问:谁来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指出:先按题意列关系式判断成正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正比例关系里比值一定,也就是两次篮球个数与总价对应数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2)谁能仿照例l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知识来解答例2?请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后提问是怎样想的。效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一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修地下管道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4.小结解题思路。

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例1、例2的解题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指出: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追问:你认为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怎样来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出的等式不一样。指出:只有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2.做练习十三第1题。

先自己判断,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你还认识了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2~6题的解答。

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20篇)篇二十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利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个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记得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叙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其实,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要求。因此,我在教学时就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采用大量的情景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大量的生活情境,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并提高了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一个展示知识生成和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1、复习旧知。

复习这一环节往往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利用复习正比例的意义,加深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为学习反比例做好铺垫。

2、提问引入。

“同学们。当你们带着一顶数目的钱去超市购物,怎么样才能买到同一物品的数量比较多呢?”学生回答:买的东西越便宜,数量就越多。这一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单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反比例打下基础。

3、事例解读,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量,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事例:(1)换零钱;(2)上班与上学;(3)分果汁这三个常见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量变关系。在这里我没有直接引出反比例的意义,而是通过让学生对这几组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和以前所学的正比例意义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学,自悟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加深了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对正比例,反比例的异同有了明确的认识。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易于学生的接受。最后得出反比例关系式为:xy=k(一定)。

4、合作探究,初步渗透成反比例量的函数图像。

教材中提供了加法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在比较探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变化关系不相同,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直观,动态地体现了“成反比”的过程,但是让学生必须明确加法表中的和是12的直线幷不表示两个加数成正比例,最后可以指明两个加数之间的关系不成比例。

5、实践应用。

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目标。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大量的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实际问题,由易到难,突出了阶梯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目的是培养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评价。

“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其后,课件出示本节要点,再次点明本节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对本节知识加以牢固。

五、说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与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从实际引入,采用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同学创造了探索知识的条件,将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在与旧知识的对比中掌握了新知识;在阶梯式的练习中,巩固了新知识。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如课堂容量比较大,课堂评价应该多样化,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予以克服。

相关范文推荐

    风景的地方锦集(实用21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和认可的优秀作文范文,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海南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最新开卷有益小学四年级范文(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有序和连贯的叙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文章摘录,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

    2023年幼儿园小班美术课教案(通用17篇)

    幼儿园小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荐开心暑假(汇总23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秀作文更是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感动。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学习,我们收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供大家参考。暑假里,爸爸妈妈

    商户表态发言(实用14篇)

    发言稿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让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小编搜集了一些成功的发言稿范文,在这些范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合适的语言和方法来撰写发言稿

    体育节小学范文(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精心编写的文字,它能够给人以感悟、启发和思考。探索优秀作文的奥秘,我们可以从这些范文中找到一些启发和技巧。通过开展跳绳比赛,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加

    我学会了放风筝四年级(精选24篇)

    优秀的作文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借鉴这些范文可以提供我们写作的思路和素材。

    初中新生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热门21篇)

    讲话稿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文稿的质量,也取决于演讲者的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在读完这些讲话稿之后,相信你会明白一个好的演讲稿背后所蕴含的力量和魅力。

    法律专业简历范文(16篇)

    在个人简历中,应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提供可信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让读者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编写的个人简历范本,希望能够为大

    高中一年级友情范文(19篇)

    优秀作文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概括的一种重要写作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范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