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琉璃

范文范本是写作教学中常用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下面提供的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的写作过程。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一

文化转化为软实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种文化要具有吸引力,二是该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精神能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效仿、追随并转化为他们的价值、精神。正如李光耀指出:“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期望模仿一国文化时,其软实力才得以实现。’所以,进行国家软实力建设,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弘扬传统文化,更要深度挖掘其精髓,对原有的制度性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发展,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东西,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在延续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中国优秀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通过文化开放,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提升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发掘同源文化、地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作用,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维护多元文化交融的有益性,建构一种更具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的文化环境,建构一个普世主义的文化思维框架,向世界展示中国富有感染力和包容性、能被世界普遍接受和理解并取得共识的文化体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向着以现代经济和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模式跨进,面向全球社会,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应当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确立全球视野。我们应坚持文化独立和文化主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可在全球化进程中迷失自我,与传统隔离、脱节,“不能进入文化自恋和自我自足化的误区,要重新发现、探索、阐释东方思想”,“中国文化不仅应该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而且应成为新世纪世界文化中的强音”;确立全球视野,谋求文化对话的对等地位,重新寻找自己的世界文化秩序中的位置,同时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用以治理和调整我们的社会生活,使之不断趋向公正、合理、繁荣与昌盛;立足东亚,推动东亚传统的当代重构;秉持“和谐”观念,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寻求不同国家间的互助合作与和谐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存之间的平衡,为全人类的福社而努力。

(三)扩大汉语国际影响,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我们应该抓住“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契机,提高汉语的国际声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国家都在有计划的实施自己的语言战略。法国努力协调有34个国家和3个地区构成的法语区的语言问题;西班牙利用“西班牙语世界”这一概念向世界进行语言传播;日本、韩国建立基金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日本语、韩国语的国际传播。中国政府应进行长远规划,制定符合国情的汉语推广政策,大力推动汉语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用,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以此来加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维护中国的语言文化利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传播机制,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介绍和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提高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打破‘文化逆差”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先后出台了(冷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这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化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跨国文化企业。其次要完善产业运作机制,改革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政策。再次要打造响亮的中国品牌。国家应制定扶持政策,扶持文化支柱产业的启动,支持重点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速文化产业实现两个转变的步伐,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此外,还应注重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要进一步创新传承方式,对面向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作为文化产业予以支持;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掘传统技艺,再现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要广泛深入地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人物,支持他们以各种方式培养传承人,完善对他们的激励机制。最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逐步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据此实现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国家应对那些投资文化产业的个人或实体采取免税、减税、贴息贷款、税利返还、差别税率等经济手段,鼓励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使得有逐利性的资本转向文化产业,从而从总体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二

(1)“硅谷精神”与高科技产业。

(2)企业文化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巨大作用。

4结语。

参考文献。

[1]牛芳。高新技术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5)。

[2]廖少纲。基子高新技术发展的创新文化建设刍议[j]。科技与管理,2009,(2)。

[3][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中信出版社,2009,(6)。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三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要实现奋斗目标,既要不断地丰富物质财富,也要不断地丰富精神财富。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30多年来,我国亿万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发展的世界奇迹,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两者。

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反过来也会促进物质文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深刻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异,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四

(1)高新技术与竞争文化。

(2)高新技术与创新。

(3)高新技术与传播革命。

(1)“硅谷精神”与高科技产业。

(2)企业文化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巨大作用。

4结语。

参考文献。

[1]牛芳。高新技术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5)。

[2]廖少纲。基子高新技术发展的创新文化建设刍议[j]。科技与管理,2009,(2)。

[3][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中信出版社,2009,(6)。

文档为doc格式。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五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走依靠企业文化管理企业之路,大屯铝业公司党政从2004年开始,对企业文化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创新,经过近4年的努力,铝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从统一思想到高度重视、从学习借鉴到实施意见、从理念征集到手册印刷、从视觉文化到理念形成、从复杂文化到准军事化、从2004年的起步到2008年整合的历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已粗具雏形并得到落实,特别是培育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职工队伍,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作者:李新华作者单位:中煤集团江苏大屯铝业有限公司刊名:企业文明英文刊名:enterprisecivilization年,卷(期):2009“”(7)分类号:关键词: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六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文化力作为有别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并逐渐取代资本成为国际问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则必须在壮大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的同时,大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其战略思路是:提升文化凝聚力是其根本路径:增强文化创新力是其关键因素:扩大文化传播力是其前提条件.

作者:王广军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辽宁,阜新123000刊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horizon年,卷(期):“”(1)分类号:g0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体系综合国力竞争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七

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关东文化是我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独具特色的`关东文化应从提炼个性文化特征和文化遗存入手,并且要有继承有变革,只有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才能显现这种文化的生命力.

作者:王俏梅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博物馆,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刊名:理论观察英文刊名:theoreticobservation年,卷(期):“”(5)分类号:g122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个性关东文化原生态文化融合性文化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八

摘要:在当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开始频频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传播媒体的平台上,时常出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录音和文章。大众媒体以它独特的优势,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符号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栏目的策划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各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本期“川剧节目”的介绍推广,就是从一个侧面辐射到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使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相关知识加以推广普及。本期节目是一个文化纪实,节目集什么是川剧、川剧的发展现状;嘉宾讲述和川剧表演现场的视像;现场采访三大模块为一体,信息含量较大,富有文化底蕴,具有地域性特色。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保护;传承;对话。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活性载体,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公布了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余项,是世界上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全球性文化事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无疑是位列前沿的。然而,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不仅要得到较好的传承,还应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据一些学者调查得出的数据发现,当下有很大一部分国人对“非遗”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对“非遗”这一词汇都很陌生。如,很多人只知端午节是粽子节,可以吃到各种美味的粽子,而不知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更不知端午节还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还有如此多的珍贵的“非遗”项目,已被国家列为保护项目,但在宣传和关注度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为此特策划《对话非遗》栏目,其旨在针对各类非遗项目的特色和现状进行展示,以加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本期节目主要介绍的是以五种声腔同台演出为标志,迄今亦有近两百年历史。[1]并于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曲川剧艺术。几代川剧艺人和众多有识之士为振兴川剧做了许多努力,但“振兴川剧”保卫战收效甚微。[2]那些神秘的技法面临失传,整个川剧行业也面临人才断层、新剧创作乏力、名角儿缺席等等问题。通过电视屏幕的传播路径,把握和展现川剧的艺术价值,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川剧艺术对于川人乃至人类发展的意义,了解当前川剧艺术的传承状况,同时带给观众艺术的审美享受。

1栏目设计主题。

在传承、保护各类非遗文化过程中,作为主流传播媒体之一的电视媒体,其应当承担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电视媒体视、听等多符号的传播特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办《对话非遗》——川剧栏目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通过本期的川剧节目这一点,作用辐射到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的“接力棒”。

2栏目设计准备。

2.1栏目设计背景。

在当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大支撑元素,其关注和重视度逐渐升高。作为主流传播媒体之一的电视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辐射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具有承担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随着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开始进入白热化时期,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3]广大人民群众并未真正认识这种文化形式。但是,在它开始频频走进人们视野的同时,却仍然有许多人民群众并未真正认识到这种文化形式。因此,在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传播媒体的平台上,时常出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录音和文章。大众传播以它独特的优势,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符号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笔者认为,有着独特个性的非遗项目作为电视栏目的主题将会吸引、留住更多的观众。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的创办、策划、录制和播放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节目播出规律性、系统性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猎奇”视角、“体验式”浅层制作等问题时有发生,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栏目相对较少。面对一些虽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但却依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上举步维艰。为此开办《对话非遗》栏目,旨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认识和意识到我们国家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的处境,促使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提高。真正将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落实到实处,并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提高青少年对非遗的参与度,让非遗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2.2受众分析。

开办新栏目须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才能得以创办成功。所谓的群众基础即受众的关注和支持,只有了解掌握每一位观众观看需求,并积极采纳观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节目的质量,才会鼓励、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栏目组每期节目的主题征集、内容策划和后期反馈程序中来。因此,《对话非遗》之川剧栏目策划适合各个层次的人群收看,以关心传统文化发展,又期望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知识,对传统文化演进过程中的典故具有好奇心的观众为主。其受众主要包括:有一定文化基础上班族、中青年学生、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居家人士。

2.3节目定位及特色。

2.3.1定位。

无论哪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电视节目,相对于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4]节目的定位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与受众密切相关,因此,在本期川剧节目中,充分利用地域性这一特点与四川电视媒体强强结合,以四川为核心辐射全国乃至全球。从而在本期的节目中主要以记录和展示为主,以嘉宾讲述为辅的'节目播出方式,以主持人沉稳、大气,并富有文化底蕴的向观众播报,采用讲述的形式为主,整体风格是轻松明快,大气,蕴含文化气息。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动起手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2.3.2特色。

1、抓住川剧的发展现状问题作为栏目的主题。

2、以记录和展示为主,以嘉宾讲述为辅的节目播出方式,主要表现川剧申遗后的现状。尤其是记录片《瞬间》,更能真实地展现川剧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3、栏目注重与电视观众互动,通过新兴信息传播媒体(手机短信的方式),让观众参与讨论,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节目布局。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九

中国电影界研究者一直对电影文化软实力非常关注,并将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与美国电影、欧洲电影甚至亚洲其他国家电影文化软实力进行对比,希望中国大力进行电影体制管理的改革,促进与世界电影管理体制接轨,解放中国电影生产力,在遵循民族文化及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的同时,尽力打破解放各种电影题材的禁区,满足中国与世界观众对中华民族电影不同层次内容的审美需求。唯有如此,才对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二,希望将商业主流电影与国家意识形态主流电影河流。近几年来,国内一些著名的影视专家学者如尹鸿、贾磊磊、桂青山、饶曙光、黄会林、王志敏等教授都表达了对提升我国影视文化的软实力的强烈关注,他们从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发展状态。饶曙光把电影分为国家主流电影,一种是主流商业电影,希望能将两种潮流结合起来,将红色基调注入商业电影,以期望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得到加强。

第三,对海外电影文化软实力具体研究和借鉴。由于中国不断加强了与海外电影的合作,一些学者开始对海外电影软实力的发展予以深入的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娟对美国好莱坞电影的软实力进行了探索,认为:好莱坞电影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和内容都体现了软实力的“软”性之道。电影的商业娱乐身份打消了海外观众对可能存在政府宣传的疑虑,电影所展现出的普世价值和理想化的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实现了文化软实力。尹鸿的《好莱坞电影与美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从美国传媒化集团的多元经营,好莱坞电影工业现状,好莱坞电影的工业体系,好莱坞电影的中国策略等多个方面,对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软实力进行了仔细考证研究。

目前,对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缺乏对中国影视政策、中国影视管理体制创新对影视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研究;缺乏对中国在wto框架下中国影视产业如何“走出去”提升软实力竞争优势的研究;缺乏对国内公共影视文化管理与受众审美需求对影视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创作毕业论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切实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成效。当前要切实抓紧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中华民族创新力的动力,在世界感受中国力量不断涌动的今天,必须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在时代前沿,立于不败之地。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必须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培育和谐文化、发扬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国文化价值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三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础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促进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接应,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风气良好的形成。[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长期任务,一定要坚持常抓不懈,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深入研究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深入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和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融入到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

二、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一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要素指的是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吸引力,使得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政权产生影响。文化要成为软实力必须要同化他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强大的说服能力、渗透能力,以有利于本国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虽然文化在软实力化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以及文化本身及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特性,使得“文化的很多作用或多或少脱离于政府的控制之外”,“倾向于对外部世界产生漫射性作用,并不容易控制以获得特定结果”,但是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过文化来展现”。文化本身虽然无法像物质性资源一样为我们用肉眼所见,但是文化的作用却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文化因素可以作用于人,从而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根基,被视为国家推行战略目标的重要渠道。文化要素发挥着“培育”作用,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一国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国内政治等,同时向他国传播或宣扬,使本国可以通过吸引力让他国用符合本国意愿的行为方式达到国家目标,使其行为更加具有合法性,遭到更少的抵制和反对。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态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己经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认清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对外战略层面,对于国家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二

对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具备的交际能力,它与语用能力以及语言策略能力共同构成了外国学者所认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应该适时适当的向学生指导语用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策略能力指的是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应变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含义和用法已经非常的熟练,但是如果运用到生活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和他国的人交流就经常会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老师针对这一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训练的时候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去学习,讲究语言应用的策略,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弥补学生词汇和语法知识缺乏的不足。

这样训练学生学习英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去处理交流中遇见的问题,准确的传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交际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教法中,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就是熟悉掌握词汇和语法,并没有考虑怎样的运用,所以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该联系他国文化,学习他国语言特色以及思维方式,加以训练,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以后同他国人民进行交流时的实际应用,避免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沟通内容上的误解,正确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是良好沟通的必要保障。

三、行为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者就是行为能力,所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不容忽视对行为能力的培养。外国人对行为能力的定义就是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对行为冲突的对策的能力,培养行为能力,首先就应该了解他国的行为规范,例如:基本礼仪和文化禁忌等等,从而避免因为不了解他国文化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触犯了他国的禁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行为冲突能力就是在已经因为某些因素在交流的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了争执,这个时候应该灵活的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巧妙的解决方式化解尴尬的冲突局面。行为能力的培养是跨文化交流的体现者,因此,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中应该在行为能力培养这一方面加强力度,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社会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该培养其文化适应能力,也可以说是环境适应能力,因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在其环境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不困是生活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反应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我们应该对一个地方的文化环境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先清楚的掌握地方文化特色,在根据文化上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个人能否迅速的适应一个地方的文化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性发展能力的高度。其次培养社会性发展能力就是培养交流能力,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更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和他国文化产生共鸣,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样才能在我国文化和世界之间架起坚固的桥梁,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至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同时也吸取他国的优良文化,将祖国文化的发展带向新的高潮。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传统大学英语做一些适当的改变是很有必要的。

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与本国语言的教学大相径庭,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实践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但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看见成效的,所以在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这条道路上,需要任重而道远的精神,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以出更多经验,开辟出更多的方法和途径,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帮助。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艺术情趣、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孕育滋养出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鲜明品格,滋养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精神,陶冶了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绵延不绝、郁郁葱葱、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会凝聚力、价值吸引力、思想影响力等方面的文化精神力和竞争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五千多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孝、悌、廉等思想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尚仁重德、知礼好学、诚信守正、宽厚孝义、扶危济困的情操品格,深深地滋润着神州大地上的众生,流淌在血脉里,熔铸在精神世界之中。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文化承担着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思想育人、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是指引人类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心灵明灯,能够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文化高峰,儒、法、道、墨、兵、阴阳、纵横、杂、名、医、农百家争鸣,“稷下学宫”辩学策论昌盛,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孙子、荀子、管子、孟子等思想先哲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诸子百家思想体系,开创了影响深远、彪炳史册的思想文化繁荣盛景,丰富深邃的思想之光历经几千年岁月时空一直影响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孕育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道德思想、行为规范、社会理想、美学品格、辩证思维等,构成了光耀千秋的不朽文化思想经典,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品格和气魄,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历经磨难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根基。

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人们普遍认同、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原则,广泛渗入到民族血脉、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发展体系,核心价值观是其中的血脉灵魂,是决定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机系统,涵盖了包括思想、精神、价值、理念、信仰、思维、美学、艺术、技术等众多文化形态的社会文化领域,而核心价值观就深藏、凝结、广泛渗透在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之中,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和主导引领作用。一个民族的发展兴旺,离不开先进的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睦,离不开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认同;一种文化的自信自强,离不开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精神支撑。核心价值观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和前途命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影响力持久深入广泛,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特色优势,包含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巨大的精神活力、崇高的道德人格、辩证的科学思维、形神兼备的审美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融汇成为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理念和道德人格文化传统,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深入人心,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色、信仰支柱、精神追求,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血脉灵魂。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里和价值追求当中,历来就有崇高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具有文以载道、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具有家国天下的博大文化情怀。“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等思想观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内在的特质秉性与文化标识,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和人格理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行为方式和家国情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生命力的精神基因。

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使命和担当意识。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编订《六经》,儒家典籍得以传承。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忧国为民的思想情操,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屈原“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正是中华民族使命担当、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在近代,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奋力呐喊,警醒国人,用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民族崛起、振兴中华的思想意识,让民主科学的思想萌发并不断光大,有力推动了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

在现当代,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大变革、大思潮、大激荡中,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与肩负的时代责任,一直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自觉的把握和坚定的实践。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为丰厚滋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传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出高屋建瓴、独树一帜的文明品格,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创新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深刻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之中,充分体现在创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之中,全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之中,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如果抛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就等于割断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命脉,我国文化软实力就会患上“营养不良症”“贫血症”和“软骨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审美境界、人格情操、思维方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同时也能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有益启迪,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文化引领价值,具有穿越历史时空的恒久文化精神力量。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四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要实现奋斗目标,既要不断地丰富物质财富,也要不断地丰富精神财富。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30多年来,我国亿万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发展的世界奇迹,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两者。

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反过来也会促进物质文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深刻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异,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五

100多年前,日本人福原有信从中国典籍《易经》“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一语中择“资生”二字作为其创办的药店的名字,从这一源自《易经》的店名出发,福原有信家族打造出世界级的美容化妆品集团——资生堂。

肯德基、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推出第一个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其名典出苏轼散文《前赤壁赋》结语:“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创下“东坡肉”这道名菜的大文豪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影响中国人的“胃口”。置身“东方既白”店内一边进餐一遍还可以欣赏墙上影印版苏轼手书《前赤壁赋》不失为赏心乐事。

19世纪诞生的资生堂也罢,4年前面世的东方既白也好,都从纷繁的中国典籍中找到最具张力的元素,做那品牌的磁铁石。

两大品牌虽为外邦所创,但始创者能如此神妙地利用这些元素,可见其文化鉴赏力与不凡的眼光,对中国典籍的把握确有过人之处。

正是这样的品牌,让我等平日里念着全球化这本经的中国人,在日常消费的间隙也能一瞥中国典籍之美。

借中国文化的题材来写品牌的文章,虽非中国人所为,为憾事,亦为幸事。

如今,高露洁牙膏开始尽情玩起草本概念,宝洁公司的飘柔对于汉方也是信手拈来,《本草纲目》这样的老古董似乎成了大众读本;不仅仅是入乡随俗而已,这些“他者”对于中国文化业当然有一番更新奇的看法。

《左传》有语“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说的是楚国人才虽多但都跑到晋国去了,为晋所用。今日中国文化的处境有时也不过大抵如此,我们整天说自家瑰宝多,但实际经营中却老想着法用些洋文化来镀金以提升品牌的价值感,殊不知老外天天想着要濡染中国文化的流风遗韵以抬升自己的品位。

当“中国风”越来越烈,文化与品牌相互为用的命题,似乎越来越能触动我们的思维。

这其中有文化的觉醒,有传统复兴的萌动,更有市场竞争中的战略考量。

国人曾经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与商业发展毫不相干的本土文化,正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战略武器。

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人不可怕,中国也构不成对世界的威胁,因为中国输出的是电视机、电冰箱,没有输出文化、输出意识形态。”

这就是铁娘子给予我们的启示:中国品牌要真正对竞争对手形成战略威慑效应,也必须能够输出文化;因为人家输出夏奈尔香水、哈雷摩托的时候,同时也在输出具有母国文化基因的意识。

因此,我们有必要理解品牌存在的另一种价值——无论中西,品牌已经成为文化传递最为重要的桥梁,且这种文化桥梁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进将日益凸显。

这一判断,基于对另外一种正逐渐弱化的趋势的认知。

7月,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国宝级的大学问家于同一日相继驾鹤西去。

两位文化巨擘作古,传统知识精英正成为比大熊猫还稀缺的珍惜动物。有人感慨中国已进入大师凋零的时代,开始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

此非杞人之忧。过去,文化传承主要依赖于知识精英,岳麓书院便是典型;“衣钵”一词,正能反映传统文化人际传承的特性。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六

摘要:中共十六大之后,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提高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将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高度,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本文阐述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供大家参考。

(一)概念。

“软实力”是近年来最盛行的关键词,是一个舶来的概念。自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气的实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根底上出版了《美国定能指导世界吗》一书,全面阐释软实力概念。他以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度维护和完成国度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才能,其力气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简言之,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度或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化力。

当然,经过中国化了解的翻译,实践上有了一些新的内涵。经过查阅很多书籍,我发现关于“软实力”的了解,有几种不同的概括:“经过吸收他人而不是强迫他们来到达你想要到达的目的的才能”;黄牧怡在《关于“软实力”的哲学考虑》中则分离硬实力来进行比拟认识,以为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度在军事、经济等范畴所具有的物质性力气,而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度在认识形态、文化魅力和道德诉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肉体力气,是经过吸收、异化的方式,让别国“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杨胜群先生以为文化软实力是指反映一个国度发明力、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很多是看不见的,不能物化、不能市场化的。文化软实力不等于文化产值,不等于文化gdp。

(二)重要性。

当今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而民族凝聚力和发明力的重要源泉就是文化。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需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完成中华民族的巨大复兴必然随同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而繁荣昌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基本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位置和作用愈加凸显,比其他力气的`影响更具浸透性、耐久性、普遍性,即提升国度文化软实力有以下优越性。

1.带动经济社会开展,提升综合国力。

文化不论是作为一种智力支持,还是肉体动力,对经济和社会开展影响都是极端深远的,而且在一定水平上决议了科技的转化力。一个国度的认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关于科技工作的投入、科技成果的分享都起着决议性的作用,以至关于成果的转化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文化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能够起到整合各行为主体的肉体追求和行为标准作用,这是维持一个国度、一个民族生存和开展的重要前提。

在市场机制下,文化可分为非运营性文化和运营性文化两类。无论是公益性文化,还是运营性文化的繁荣与开展,关于丰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关于进步消费力和提升综合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外交亲和力,扩展在国际关系中的位置。

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一体化的态势下,不同的国度、民族经过文化交流促进了理解、消弭了误解、化解了争端。“强大的民族总是自信的,自信的民族总是开放的。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在与异邦、异己进行文化交往时,总是以开阔的胸襟善待他们,施行开放、宽容、了解、交流的国策;相反的,晚唐施行闭关封国政策,则反映了当时在中国积弱积贫、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的不自信。”

(一)现状。

就我国状况来看,现阶段的文化形势非常不容悲观。在变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建立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但与经济的快速开展相比,我国文化开展却相对滞后,这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肉体文化需求不相顺应,与我国的国际位置不相顺应。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开展,使世界曾经逐步习气了中国快速增长的全球贸易顺差,但是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却为“文化赤字”感到着急。

(二)缘由。

1.在“标与本”问题上的认识不够明晰。

近年掀起的“民族文化维护热”是一个好头,但是遗憾的中央还很多。其间的文化造假者有之,文化投机者有之,文化庸俗化者有之,文化玄化者亦有之,可谓五花八门。很多中央政府将文化建立简单归于“文化的gdp建立”,实践只是复制文化款式,自身对文化的开展恐怕弊大于利。

在此,我举一个“民族文化维护”的例子,穿苗族服饰、梳侗族的发式、跳苗族舞蹈、唱侗族歌本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目的,但是如今处于商业需求制造出来许多节目和形象,不但扭曲了民族文化,而且会惹起人们的恶感,追求短期效益而随意制造一些节日、典礼因脱离季候和自然背景而失却了它们原有的肉体内涵;为强迫兜售旅游产品,尾随、堵截、敲诈游客的现象时有所见。为商品化、低俗化所左右的文化产业将丧失民族文化的肉体内涵,与发扬和开展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南辕北辙。

中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认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整个文化建立中居于中心和支配位置。必需把建立社会主义中心价值体系,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牢牢抓在手上,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所以要鼎力建立社会主义中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以我们要把建立社会主义中心价值体系,作为进步我国国度软实力的首要任务,持之以恒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气,用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肉体和以变革创新为中心的时期肉体鼓舞斗志,最终使社会主义中心价值体系成为全民族发奋向上的肉体力气和团结和睦的肉体纽带。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七

军校文化软实力是军校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军校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本文以空军雷达学院发展的转型期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例,分析了军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作用,并探讨了提升军校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作者:王薇王玲作者单位:武汉市赵家条空军雷达学院,湖北武汉,430019刊名: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英文刊名:moderneconomics年,卷(期):7(4)分类号:关键词:任职教育文化软实力雪莲文化途径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八

随着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文化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大力推进文化及其产品的输出,包括音乐、电影、图书、动画及其衍生产品在内的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开发与销售,使其成为展示国家实力、传播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美国不仅获取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增强了美国文化的吸引力与渗透力,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推动了美国文化在全世界各地的扩张,把美国塑造成全球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而日本、韩国同样不仅重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注重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日本在加强发展经济建设,推动科技产品创新的同时,还积极采取措施,把文化及其产品的出口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仅在政策层面上积极鼓励并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制定并实施《文化产业振兴法》、《知识产权基本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实施“文化立国”战略,鼓励支持国民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推介日本文化,努力建设并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近60%的动漫产品是由日本制作的,这些动画影片的播放时间超过世界各电视台播放总时间的半数以上,对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音乐市场不断发展,民族音乐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逐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民族音乐与文化市场、文化经济之间的联系。民族音乐与文化经济之间的联姻,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民族音乐文化必将构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民族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我们看到,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民族音乐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珍贵的音乐历史遗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从事民族音乐表演以及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另一方面,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以及文化环境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而且受到了西方流行音乐的严重冲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民族音乐要想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走向市场,满足市场的需要。尽管有一些民族音乐,如《唱山歌》、《纳西古乐》等得到了音乐演出市场的肯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总体来说,民族音乐与市场之间还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不能满足音乐市场、演出市场的需求,也就不能创造出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毫无疑问,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没有将各种音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无法将资源优势转换成为规模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在当前阶段,由于民族音乐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行为与政策等是推动民族音乐健康发展的。重要环境,民族音乐发展的相关政策会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产生出直接的影响。在当前民族音乐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需要资金、基金等的投入,更需要政府政策、制度以及措施等的扶持。应该看到,当前政府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的政策还缺乏整体宏观布局,许多地方虽然制定了扶持民族音乐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缺少实质性的内容,主要停留在提出概念的环节。政策与措施的缺失,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民族音乐文化经营主体规模小。在当前阶段,由于对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民族音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还有大量的民族音乐表演单位虽然存在,但是规模小,经营比较分散,社会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影响力明显不足,因此,普遍缺乏发展后劲。在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还比较粗放,造成对民族音乐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同时,由于规模小,在艺术创新以及市场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很多民族音乐艺术只能在偏远农村表演和演出,市场空间比较狭小。

(四)专业技能人才较为匮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文化属于知识型产业,不仅需要掌握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熟悉市场环境懂得策划经营的技能人才,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条件的限制,民族音乐发展中人才匮乏现象极为严重,不仅缺少开拓音乐表演市场的营销人才,也缺乏对民族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创新的经营人员和策划人员。

三、发展民族音乐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当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着各种问题,社会影响力还比较弱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民族音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认真做好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以及开发工作,努力凸显民族地方特色。在当前阶段,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民族音乐资源。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对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全面整合的基础上,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创新,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创作出一批既体现时代特征又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音乐艺术作品。同时,要在政府机构、文化企业以及表演者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努力打造出一批贴近现实生活、凸显民族地方特色的精品音乐项目。

(二)积极创建民族音乐艺术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构建民族音乐艺术品牌,通过特定的品牌经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应该看到,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是我们发展民族音乐的独特优势。在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发挥这个资源优势,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创作出音乐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形成强大的差异化优势。因此,要结合实际,通过举办区域性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方式,认真做好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活动。一方面,要积极邀请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媒体对民族音乐文化节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提供有效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要借助报刊、网络、电台、电视等新闻对民族音乐文化节进行全程跟踪,以新闻、广告、专题、连载等方式全面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通过集中有效的宣传,使民族音乐艺术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三)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资金支持力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逐步得到社会的重视,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民族音乐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扭转。民族音乐艺术也吸引了很多民间资本的参与,很多民间资本开始投资兴办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演艺企业。同时,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政府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产业进行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在制定政府年度预算计划时,要对民族音乐文化项目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逐步增强这些民族音乐文化项目自我发展的实力。同时,对于民族音乐文化项目,要在税收、管理、工商、金融、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给与支持,通过“政府宣传,政策引导,多方配合,企业主角”的模式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增强民族音乐发展活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方面,建立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大力培养既熟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又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市场运作方法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民族音乐艺术人才的储备、管理以及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创作成果以及经营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人才观,充分调动民族音乐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活力。

(五)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作用。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及研究,有助于培养出一大批从事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人才,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支持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民族音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中,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使学校的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成果可以快速地转变为面向市场的舞台剧目,而且有助于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与市场之间的有效结合了,促进民族音乐艺术的保存、传播和发展。

四、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再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的竞争,而且已经演变成文化之间的竞争。“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文化已经成为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源泉,成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民族音乐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音乐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民族音乐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艺术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九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因素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和’咬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国一贯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为基础,强调同周边国家和谐相处,不仅为中国的硬实力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周边环境,而且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提供了文化基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截至2005年,中国接受的海外留学人员己达到884315人。同时,中国不遗余力的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到2006年底,中国己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议,其中在46个国家设立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学堂,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的树立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2009年1月17日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己跻身全球第7位,排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软实力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不足,优良传统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巫需完成。在吸收国外优秀飞文化的同时,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质,不能被吸收的文化所同化,只有在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掘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之处,才能形成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其次发扬中国文化离不开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建设现代化的文化传播途径意义重大。近代以来,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发展史,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晚,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相对于美国美联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和俄罗斯俄塔社,中国新华社的世界话语权相对不足:中国的电影等传媒产业发展也不健全,中国文化的现代传媒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二十

习近平同志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始终遵循的方向与原则,深刻回答了文化发展中“一与多”“古与今”“中与外”“常与变”“人与文”等基本关系问题,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明确重申与反复强调,深刻回答了我们所要发展繁荣的文化的根本性质、主体内容,深刻阐明了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____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于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各项要求之中,反复出现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建设问题的论述中。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文化服务人民、文化讴歌人民、文化扎根人民、文化依靠人民。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坚持和强调,深刻回答了我们的文化为谁兴盛、何以兴盛这一根本问题。

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和民族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及其现代价值,强调要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多一分尊重、多一分思考,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反复强调,再次申明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对待文化领域的古今关系应持的科学方法论。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反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习近平同志还反复论及文化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回答时代新课题、回应发展新需求的过程中创新的问题。对创新的高度关注与着力倡导,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刻阐明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层动力问题。

坚持以开放为取向。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激发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创造力的内在要求。文化的开放,既体现在积极吸纳外域文明的优秀成果,又体现在积极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党的____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融通外域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又特别关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国家形象的塑造、国际话语权的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对文化开放问题的精辟论述及对文化走出去的积极推动,确立了当今时代条件下我们在文化发展中对待中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坚持以人才为根本。文化是人的创造,文化强国一定有灿若群星的文化人才作代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创新创造,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人才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同时,习近平同志也提出了文化人才成长应有的理想与目标、人才成长过程中的自我修养与锤炼等方面的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才为本,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涵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深刻认识。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大全(21篇)篇二十一

摘要:大学软实力是大学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哈佛大学软实力建设的经验昭示:我国大学提高自身软实力要弘扬大学精神、注重制度建设、打造大学品牌、发挥教育家校长作用。

关键词:哈佛大学;软实力;启示。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又最久负盛名的大学之一,370多年来,它在学术领域和人才培养方面成就辉煌,为美国和世界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30多名普利策奖获得者以及众多的各行各业领袖,其影响力早已超越美国国界,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大学正在着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提升大学软实力来提升大学整体实力的新思路。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楷模,不仅拥有一流的师资、生源、图书馆等硬实力,还具有无形且强大的软实力,“诚如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真正的哈佛乃是一个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哈佛’。”因而,解析哈佛大学软实力,对我国大学如何提升自身软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软实力”概念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是指某个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的因素来获得影响力的能力。大学软实力是从国家软实力演化而来,是大学价值理念、内在品质和整体精神风貌的反映。李培根、王恭南认为,“大学软实力是能表现出学校能量,但无明确指标和数据的所有因素的集合,其构成因素有:内在精神、内部管理、外部(软)资源、领导素养。”下文即从以上四个维度探析哈佛大学的软实力。

1、崇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

崇真求是、追求卓越是哈佛大学的精神追求,也是哈佛大学能够生存、竞争、开拓进取并持续辉煌的力量源泉。哈佛大学在其3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三易校名、历经28任校长,经历着美国历史进程的风云变幻却始终坚守着建校初期的办学宗旨和精神追求。写着“真理”的校徽和“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在哈佛大学沿用至今。同样始于1650年的哈佛学院特许状也在哈佛大学校长手中传承,“促进所有有益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借助所有有益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教育年轻人,并为教育本国的青年人提供所有其他必须的东西。”追求真理就成了历任哈佛校长最执着的追求,如在1933~1953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指出:“如果我们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高等教育的目标,那就是追求真理。”哈佛大学追求真理的同时也注重追求卓越。突出表现在招生和聘请师资方面:一是哈佛大学推行精英教育,招生标准极其严格,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不仅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综合素质,尤其是学术潜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哈佛大学数百年的辉煌,不仅是因为生源的优秀,还在于它有着一支其他任何大学都无法匹敌的教师队伍,即被人们称誉的庞大的‘明星教授群’”。哈佛大学秉承崇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才使得它成为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世界一流大学。

2、健全、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体现着大学的软实力,健全、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大学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大学的.校长遴选制度、“双院制”与委托—代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都别具特色。

(1)哈佛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哈佛大学校长的遴选是依据哈佛大学1650年制定、后在1780年经马萨诸塞州宪确定的《哈佛校章》进行的。“以第27任校长遴选的程序为例:学校首先成立新校长遴选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共9人,包括哈佛大学校长和理事会、监委会委员。然后向在校生、毕业生以及社会各界名人发出30万封信函,请他们推荐新校长人选。期间遴选委员会共召开了12次哈佛本科生、各类学科研究生代表参加的讨论会,主持了4次不同学院和学科教职工参加的意见收集会,会晤了200多名哈佛教职工和高级管理人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历时一年后,在1月3日哈佛理事会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投票推荐萨默斯为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

(2)“双院制”与委托—代理制度。哈佛大学实行“双院制”的管理模式,哈佛大学在建校之初并没有因袭英国的管理模式,而是设立由校内人士组成的董事会和校外人士组成的校监委员会共同管理学校。在“双院制”的基础上,“哈佛大学隶属成员的聘任实行的是委托-代理制度,在董事会与校长的关系上,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董事会下的首席执行官,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等各项事务,向董事会负责。校长下属成员主要由校长考察提名,院系级管理者与校长是委托—代理关系,实施任命制度或者部分选举制度,院长要首先对校长负责,教授的选聘是业务委托—代理关系,教师要对院系和校长负责。”

(3)哈佛大学师资管理制度。大学的发展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劳威尔校长认为“大学是大师云集之地,如果这所大学的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最优秀的大学”。但是教师创造知识的潜力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一定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哈佛大学实行以下四种制度:一是社会契约式的聘任制度,也称终身教职制。对校内教师实行“非升即走”的制度,即已聘教师在8年内没有晋升,必须离开。对校外名师、知名学者的聘任,采用“明星制”。二是评估式的评估制度。由学生和评估委员会共同对教师进行评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查阅到评估结果。三是采用社会实践制度。教师必须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深入了解社会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四是优质的服务和薪金。哈佛大学教师实行“秘书制”,由秘书负责打字、复印等事务性工作,教师专心教学和科研。哈佛大学还为教师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如医疗、福利,给教师高额的薪金,平均每位教授约15万美元。

3、外部(软)资源。

哈佛大学校长的遴选程序非常严格,对校长自身素质也有明确要求:既是学术领域的杰出人才,又要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哈佛最大的财富在于它成功的挑选了历届的校长,在它历史上重要的时刻,哈佛总能设法挑选到一位义无反顾地带领哈佛继续创新,走向辉煌的领袖。”他们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坚定不移的改革精神,使哈佛大学一步步走向辉煌。18,蒂克纳参照德国大学模式,对哈佛大学进行改革:倡导选修制,打破传统的“固定课程”模式,以系为单位重组学院,倡导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实行住校研究生计划。蒂克纳的改革,使哈佛大学迈出了从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的第一步。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中给予了蒂克纳以高度的评价:“现代美国大学发展的实际界限起始于1825年哈佛大学的乔治·蒂克纳教授。”艾略特在担任校长期间,改革教学方法,严格评价制度;确立大学的科研职能;重视本科生教育,建立选修制度,改革课程体系;创办研究生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艾略特的改革与创新使哈佛大学从区域性大学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研究型大学,为哈佛大学日后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任哈佛大学校长虽然任期不一,但他们始终坚持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紧密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改革创新。正是这些校长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改革精神推动了哈佛大学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1、弘扬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其成员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工作态度和行为取向的核心文化,是一所大学整体风貌的内在表现,具有崇真、求是、追求卓越精神的大学才能成为学人的精神家园,成为造福国家人民的基地和引导社会精神文明的灯塔。”自开始,我国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招生规模迅速扩张,高校人数也急剧膨胀,但是我国大学长期形成的重硬件、扩规模、谋升格,轻文化建设、内涵发展的格局并未根除,致使我国大学竞争力不足。哈佛大学的发展历程昭示:一流的大学就要坚持崇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不为局部的、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忽略大学精神。这值得我国大学学习与借鉴,破除规模扩张的老思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弘扬大学精神。

2、重视大学制度建设。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是独立的生产要素,是一种稀缺资源,它是决定或影响组织效率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制度也是大学组织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有效的制度供给就势必遏制大学的发展,无论是国外大学竞争力的提升,还是我国大学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都足以证明制度的价值。”哈佛大学内部机构良好的运行,依靠的是科学高效的制度保障,如严格的校长遴选制度、院校管理的委托—代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等。制度是一种隐性的软资源,但能与大学内部显性的硬资源产生互动,共同发挥作用。因而我国大学在现阶段要建立和完善大学制度,为我国大学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打造大学品牌,吸引外部(软)资源。

大学品牌是大学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文化积淀和办学实践所积累的荣誉,是社会公众对大学的整体性评价。大学品牌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大学的看法,影响着大学在招生、就业和院校竞争中的地位。哈佛大学的管理者深悟其中之道,他们通过媒介宣传哈佛的办学理念、建立同政府及企业良性的互动关系、加强和校友的联系,为哈佛大学吸引优秀师资和生源、获取政府和校友的捐助提供了潜在的动力。目前,大学实行品牌战略和品牌经营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的共识,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世界各国公民提供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机会,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各国高校间的竞争,我国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注重大学自身的品牌建设势在必行。

4、发挥教育家校长的引领作用。

大学校长是大学独立发展的“舵手”,杰出校长往往成为大学发展史上的丰碑。作为大学首脑的校长,肩负着大学组织与改革的重任,他们的办学理念、领导组织能力往往对大学的发展起到引领、掌控作用,如蔡元培之与北京大学、朱九思之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样哈佛大学的发展史也是哈佛大学校长的改革创新史,如艾略特推行“选修课程”改革、劳威尔实行“集中与分配制度”改革、科南特倡导的“通识教育”、博克实施的”核心课程”改革。正是这些校长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大学并准确定位,又立足现实稳步改革,才造就了哈佛大学的持续辉煌。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时代浪潮,大学的发展同样需要教育家校长来引领。

相关范文推荐

    感恩节开幕式演讲稿(实用18篇)

    通过感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从而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困难。以下是一些感恩的绘画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艺术和创意。大家晚上好!在这激情似火、酒香四

    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心得(实用20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和情感变化。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例句,将会为大家展示一个思维的世界。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

    房地产工作的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招商工作做了一年

    祖国在我心六年级(模板17篇)

    优秀作文需要注重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而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上下五千年

    规培面试自我介绍(优质14篇)

    自我介绍是展示自信和自尊的机会,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自我介绍是建立初步良好印象的关键一环,以下是一些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20xx年5月1日开始我3年全科住院医

    光棍节活动策划方案光棍节活动策划书(通用19篇)

    对于一个复杂的项目,一个完善的策划方案能够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项目的成功率。策划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步骤,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案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启发。

    格林童话阅读心得体会(专业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一些领导者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对领导力的思考和认识。自从我上小学在崔老师的教育下,我

    神秘岛的五年级读后感(汇总17篇)

    读后感是一个表达自己思考和观点的机会,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读后感范文,一起来欣赏一下不同读者的

    最美丽的相遇初三(精选20篇)

    每一个优秀作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观点,通过阅读不同的作文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通过阅读优秀作文的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

    八年级霜降(优秀16篇)

    作文是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一环,写好一篇优秀作文对于提高语文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佳作,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的文学之作吧。回忆,是一个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