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QJ墨客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

教案模板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材料,帮助教师准备充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用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通过参考这些教案模板,相信大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模板,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中。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一

导数是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在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中学阶段而言,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在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曲线的切线以及一些优化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对研究几何、不等式起着重要作用.导数的概念毫无疑问是教学的关键,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教材中并没有引进极限概念,而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直至建立起导数的数学模型。而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教材中所选取的实例是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和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笔者以为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与其用切线来引入导数,还不如将之视为导数知识的.几何解释,因此教学处理时采用数值逼近、几何直观感受、解析式抽象三种方式实现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渡。

教学时需关注:一是逻辑主线是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程序展开;二是学生极限思想的形成,需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先通过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去得出瞬时速度,再由此抽象出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瞬时变化率的的模型,并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三是从特殊到一般,通过若干个特殊时刻的瞬时速度过渡到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从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是瞬时速度过渡到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是瞬时变化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能复述导数的概念,掌握利用求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实现求导数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求解简单函数在一点处的切线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数值逼近计算的方法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并在归纳抽象的过程中建构导数的概念,尝试几何解释的过程中领悟数学发现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感受数学研究方法,并在使用手持技术过程中改善学习方法,即初步形成向技术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

数值逼近法生成建构导数概念及导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本节课需要用到的知识储备包括平均变化率、直线的斜率、物理中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解析几何中的切线等,而所要用到的归纳、概括、类比、抽象思维能力等也已具备,特别地实验班的学生均能熟练操作图形计算器,也多次经历过数学再创造的过程,对“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样的学习程序并不陌生,这些都是开展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二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是学习三角函数定义后安排的一节继续深入学习的内容,是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工具,是整个三角函数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中学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a、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想出两个公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基本关系式在两个方面的应用:

1)已知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能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2)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

b、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想;通过求值、证明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例题与练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知识迁移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同角三角函数函数基本关系在解题中的灵活选取及使用公式时由函数值正、负号的选取而导致的角的范围的讨论。

学生刚开始接触三角函数的内容,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既感到新鲜又感到陌生,很有好奇心,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

1、教法分析:采取诱思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类比、讨论、总结、证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主动探究中汲取知识,提高能力。

2、学法分析: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决问题.数学学习必须注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突出数学本质。

例2、设计意图:

(1)分子、分母是正余弦的一次(或二次)齐次式,注意所求值式的分子、分母均为一次齐次式,把分子、分母同除以,将分子、分母转化为的代数式;还可以利用商数关系解决。

如此设计教学过程,既复习了上一节的内容,又充分利用旧知识带出新知识,让学生明白到数学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每一节内容都应该把它牢固掌握;在公式的推导中,教师是用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关系式,多让学生动手去计算,体现了&qut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探索得材料,研究获本质,思维促发展&qut的教学思想。通过两种不同的例题的对比,让学生能够明白到关系式中的开方,是需要考虑正负号,而正负号是与角的象限有关,角的象限题目可以直接给出来,但有时是需要已知条件来推出角可能所在的象限,通过分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解决了。

由于课堂在完成例题及变式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与尝试,故对学生的检测只能安排在课后的作业中,作业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的'情况,能否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可以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下节课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加以评讲,并设计相应的训练题,使学生的认识再上一个台阶。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三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重难点分析。

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目标分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1:提供一张表格,把上次运动会得分前10的情况填入表格,我报名次,学生提供分数。

名次(得分)。

情景3:某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图略)。

提问(1):这三个例子中都涉及到了几个变化的量?(两个)。

提问(2):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将如何?(它的值也随之唯一确定)。

提问(3):这样的关系在初中称之为什么?(函数)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在创设本课开头情境1、2的时候,我并没有运用书中的前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改成提供给学生一张运动会成绩统计单。是为了创设和学生或者生活相近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引人入胜,第二个例子我改成一道简单的速度与时间问题,是因为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还不是很熟悉。同时这两个例子并没有改变课本用三个实例分别代表三种表示函数方法的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熟悉的情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引导分析,探求特征。

思考: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并不急着让学生回答此问,为引导学生改变思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入本节课的重点。这里也是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的体现,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引。

提问(4):观察上述三问题,它们分别涉及到了哪些集合?(每个问题都涉及到了两个集合,具体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问(5):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对应)。

及时给出单值对应的定义,并尝试用输入值,输出值的概念来表达这种对应。

提问(6):现在你能从集合角度说说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吗?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引出函数的概念。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上述一系列问题,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学生心情愉悦的氛围中,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探求定义,提出注意。

提问(7):你觉得这个定义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剖析概念,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便于理解记忆。

4、例题剖析,强化概念。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单值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例2、(1);(2)y=x-1;(3);[设计意图]首先对求函数的定义域进行方法引导,偶次方根必需注意的地方,其次,通过(2)(3)两道题,强调只有对应法则与定义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相同的函数。而与函数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进一步理解函数符号的本质内涵。

例3、试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设计意图]让学体会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5、巩固练习,运用概念。

书本练习p24:1,2,3,4。

6、课堂小结,提升思想。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把握,将对学生形成的知识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

1、我通过对一系列问题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

2、为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也可将某些问题改成判断题。

4。本节课的起始,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更理想的教学情景。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四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概念》,本课题是人教a版必修1中1.2的内容,计划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时的内容为:函数的概念、三要素及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下面我将以“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何用”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课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

(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景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5)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课标解读。

关于函数内容的整体定位和基本要求解读:

(2)强调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要求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多次接触、螺旋上升;

(3)关注背景、应用、增加了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4)削弱和淡化了一些内容,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反函数、复合函数等;

(5)注重思想和联系——增加了函数与方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

(6)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函数及其性质。

【依据意图】。

(1)教材如此要求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本质,而真正理解函数概念是不容易的。因此,不要在过于细枝末节的非本质问题上作过多的训练,有了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值域自然就定了。此外,“课标”建议先讲函数再讲映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函数的本质理解。

(2)希望通过方程根与函数零点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函数概念、函数思想及函数这一主线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将函数思想以及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具体化。

(3)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根的常用方法,更为一般、简单,能很好地体现函数思想,“大纲”只是用“三个二”解决根的分布问题。

(4)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替代艰苦的学习和人脑精密的思考,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快速计算的工具。

3、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条主线,它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这一节所学习的函数概念既是对初中所学函数概念的一次升华和再认识、对集合语言的一次重要应用;又是以后继续学习函数的性质、数列等等知识的必备理论基础,在函数学习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章节。

(2)内容与课时划分。

本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中1.2节,计划教学2个课时,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第二课时内容为:区间表示、较复杂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分段函数、函数图象等。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

4、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经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

(2)本班级学生个体差异较明显。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5、教学目标。

【依据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要体现出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基于以上分析作为依据,课时目标分解如下:

【课时分解目标】。

1、能够列举生活中具有函数关系的实例;

2、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的定义,能对具体函数指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带根号,分式)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从函数的三要素的角度去判定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形成函数的概念。

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函数概念。

[意图依据]:本课时是概念课,重在概念的理解和形成,但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联系旧知、突破难点、生长新知。为此通过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及精髓,带着目标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法。

问题式教学法(实例情境、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归纳抽象)。

由于本课题是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揭示函数的本质,无论难度还是跨度都有质的飞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通过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一系列的设问、引导、启发、发现,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并灵活应用多媒体、黑板呈现、展示、交流。

[意图依据]: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2)对函数本质的理解不能一步到位,要注重螺旋上升;(3)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展示实例、学生举例、典例分析、小结归纳等环节穿插若干问题,引起思考,达成教学目标。

四、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互评。

我们知道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其统摄性就越强,学生从中领悟到的数学就越本质;但事物总有两面性,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难度大、时间长,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因此本节课在学法上我重视学生在列举大量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对所给出实例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探究,合作,提炼,感悟函数概念的“本来面目”,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预习环节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互动环节有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后拓展环节有学生的探究学习。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获”,“获”有所“用”。也恰好能够体现我以“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何用”来设计本课题的整体思路。

[意图依据]:本课时是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过程,着重让学生经过对大量实例的剖析、了解、归纳而形成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经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解决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层层深入的理解函数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为以下逐层推进六个步骤:

1、课前预习、生成问题:

2、创境设问、引入课题:

3、观察分析、探索新知:

4、思考辨析、深刻理解:

5、提炼总结、分享收获: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概念,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函数的概念是人教a版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为我们在高中学习函数的概念,这一内容进行了铺垫,而函数的概念又为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做了铺垫,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科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琴方面,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入手,目前学生处于高一阶段,在中学已经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问题,为重新定义函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并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

教学。

内容,及学生学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对具体函数指出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进步作用,加深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模型化思想函数的三要素,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难点为函数符号fx的含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区间表示,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我们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领导发现练习巩固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上面的教学方法以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动手尝试,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再创造过程,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下面我将着重谈一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例如,正方形的周长也要与边长x的对应关系是l=4x,而且对于每一个x都有唯一的l与之对应,所以l是x的函数,这个函数与y=4x相同吗?又如你能用已有的知识判断y=x与y=x/x^2是否相同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概念,此部分我设计的意图是利用初中所学知识引入课题,由熟悉到陌生,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接下来,引导探求以书上的四个实例高速列车时间与路程关系,电器维修工人工作天数与工资的关系,时间与空气质量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这四个实力为例,让同学们探究其对应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的变化范围,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第三部分,归纳。

总结。

形成知识,让学生总结第一到第四中的函数有哪些共同特征,由此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设计意图为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会分析归纳共同点,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精神,第四部分变式训练巩固知识,思考反比例,函数y=k/x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各是什么?请用函数定义描述这个函数,这是为了通过变式使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举一反三的,能更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五部分,深化知识习题训练,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将布置三道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做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第一题,第二题为基础题,第三题为选做题,习题训练复习巩固很重要,树立夯实基础目标,坚持事求是,脚踏实地。

基于以上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六

一、说课内容: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关系。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y=kx+b,ky=kx,ky=,k0)。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0)。

解:y=x(20/2-x)=x(10-x)=-x2+10x(0。

解:y=100(1+x)2。

=100(x2+2x+1)。

=100x2+200x+100(0。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讲解新课。

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

2、在y=ax2+bx+c中自变量是x,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

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a=100,b=200,c=100.

5、b和c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

若b=0,则y=ax2+c;。

若c=0,则y=ax2+bx;。

若b=c=0,则y=ax2.

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y=ax2+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3(x-1)2+1(2)s=3-2t2。

(3)y=(x+3)2-x2(4)s=10r2。

(5)y=22+2x(6)y=x4+2x2+1(可指出y是关于x2的二次函数)。

(四)巩固练习。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m。

(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4.5cm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cm2,其中一条直角边为xcm,求s关。

于x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此题由具体数据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它的表面积为scm2,体积为vcm3。

(1)分别写出s与x,v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子;。

(2)这两个函数中,那个是x的二次函数?

【设计意图】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列出函数关系式,也很容易分辨出哪个是二次函数。通过简单题目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评价分析。

本节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给出,而要让学生自己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增加对二次函数的感性认识,侧重点通过两个实际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这种新的函数二次函数,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最大面积问题,可给学生留为课下探究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方法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均应鼓励。

文档为doc格式。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七

教材采用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本章节9个课时,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三、重难点分析确定。

一、教学基本思路及过程。

本节课《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借助小黑板)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等参差不齐等。

三、教法、学法。

1、本节课采用的方法有:

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2、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

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关系,列出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值.

教学难点: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n是自变量。

2、,n是,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与都有意义.

(3)小题的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题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同理,第(6)小题也是二次根式,是被开方数,。

解:(1)全体实数。

(2)全体实数。

(3)。

(4)且。

(5)。

(6)。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师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求出使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与次类似.

但象第(4)小题,有些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将答案写成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在这里就直接拿过来用.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讲清“且”与“或”.说明这里与是并且的关系.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九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是学习高中数学的重要工具之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人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等,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从教材我归纳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

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针对现在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计算能力差的`特点,第一节课的内容不要求学生太多的计算,通过大量的举例让学生充分掌握集合的基础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学习,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类比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力求把握好以下几点:。

(1)通过实例,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力求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去看待问题。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3)力求反馈的全面性、及时性,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

(4)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把结果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类比得出结果,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复习导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1)集合的有关概念。

(2)常用集合及表示方法。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的集合(不确定)。

(2)好心的人的集合(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4)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是的)。

(5)高一(12)班全体同学的集合(是的)。

(6)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的集合(是的)。

2、教材p5练习1、2。

1.本节主要学习了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符号;一些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具有的特征.

2.我们在进一步复习巩固集合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又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和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同学们要熟练掌握.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初步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和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一、问题.

1、角的概念是什么?角按旋转方向分为哪几类?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角分为哪几类?与终边相同的角怎么表示?

3、什么是弧度和弧度制?弧度和角度怎么换算?弧度和实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4、弧度制下圆的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在各象限的符号怎么确定?

6、你能在单位圆中画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线吗?

7、同角三角函数有哪些基本关系式?

二、练习.

1.给出下列命题:

(1)小于的角是锐角;

(2)若是第一象限的角,则必为第一象限的角;

(3)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

(4)第二象限的角是钝角;

(5)相等的角必是终边相同的角;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6)角2与角的终边不可能相同;

2.设p点是角终边上一点,且满足则的值是。

4.若则角的终边在象限。

5.在直角坐标系中,若角与角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

6.若是第三象限的角,则-,的终边落在何处?

例1.如图,分别是角的终边.

(1)求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含边界)的所有角的集合;

(2)求终边落在阴影部分、且在上所有角的集合;

(3)求始边在om位置,终边在on位置的所有角的集合.

例2.

(1)已知角的终边在直线上,求的值;

(2)已知角的终边上有一点a,求的值。

例3.若,则在第象限.

1、若锐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则角的弧度数为.

2、若,又是第二,第三象限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3、一个半径为的扇形,如果它的周长等于弧所在半圆的弧长,那么该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弧度或角度,该扇形的面积是.

4、已知点p在第三象限,则角终边在第象限.

5、设角的终边过点p,则的值为.

6、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p且,求和的值.

1、经过3小时35分钟,分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是.时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数是.

2、若点p在第一象限,则在内的取值范围是.

3、若点p从(1,0)出发,沿单位圆逆时针方向运动弧长到达q点,则q点坐标为.

4、如果为小于360的正角,且角的7倍数的角的终边与这个角的终边重合,求角的值.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一

在前一段我讲了30度、45度、60度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它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在前一节刚讲过正弦、余弦、正切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求法。现把我对本节课的做法和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点,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2、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引入时我采用创设情境法,“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1)含30、60度角的直角三角尺(2)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更感兴趣。

1、让学生自主研习,独立探究。

(1)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他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2)sin30度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cos30度呢,tan30度呢?

2、让学生合作学习、生生互动。

(1)请同学们完成下表: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表格略)。

(3)同桌之间可互相检查一下对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情况。

3、精讲细评,师生合作(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1)计算:sin30°+cos45°;sin260°+cos260°—tan45°。

(2)钟表上的钟摆长度为25cm,当钟摆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1cm)。

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4、延伸迁移,形成技能。

(1)计算:sin60°—tan45°;cos60°+tan60°;

(2)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其倾斜角为30°。高为7m,扶梯的长度是多少?

讲课后我让学生自主小结本节收获,并给他们提出困惑的时间和机会。

在本节课中我感觉学生整体来说收获不小,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会进行计算,只是对这些三角函数值的记忆还有欠缺,课下还需时间加以巩固。课堂中学生积极性也很高,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学习数学对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帮助,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二

质数又称素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质数;否则称为合数(规定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质数的性质。

(1)质数p的约数只有两个:1和p。

(2)初等数学基本定理:任一大于1的自然数,要么本身是质数,要么可以分解为几个质数之积,且这种分解是唯一的。

(3)质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若n为正整数,在n2到(n+1)2之间至少有一个质数。

(5)若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在n到n!之间至少有一个质数。

(6)所有大于10的质数中,个位数只有1,3,7,9。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三

“棱锥”这节教材是《立体几何》的第2.2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棱柱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又一常见几何体。它既是线面关系的具体化,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棱台的概念和性质奠定了基础。因此掌握好棱锥的概念和性质尤其是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意义非常重要,同时,这节课也是进一步培养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2、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棱锥、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正棱锥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通过观察具体几何体模型引出棱锥的概念;通过棱柱与棱锥类比引入正棱锥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逐步探索和发现正棱锥的性质,从而找到解决正棱锥问题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做,学生会感到自然,好接受。对教材的内容则有所增减,处理方式也有适当改变。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棱锥以及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领会应用正棱锥的性质解题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正棱锥中相关元素的相互转化的研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空间问题向平面转化的能力。

(3)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正逐步形成。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正棱锥,它的性质用处较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引出正棱锥的最重要性质及其实质;而如何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本节课则通过抓住正棱锥中的基本图形这一难点实现突破,教学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正棱锥的线线,线面垂直关系。

由于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学习的中期,正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电教手段,把某些概念,性质或知识关键点制成了投影片,既节省时间,又增加其直观性和趣味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并没有采取把正棱锥性质同时全部讲授给学生的做法,而是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将正棱锥最重要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发现的全过程逐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的教法确定为:类比联想、研究探讨、直观想象、启发诱导、建立模型、学会应用、发展潜能、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立体几何教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严格证,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四

“棱锥”这节教材是《立体几何》的第2.2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棱柱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又一常见几何体。它既是线面关系的具体化,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棱台的概念和性质奠定了基础。因此掌握好棱锥的概念和性质尤其是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意义非常重要,同时,这节课也是进一步培养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2、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棱锥、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正棱锥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通过观察具体几何体模型引出棱锥的概念;通过棱柱与棱锥类比引入正棱锥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逐步探索和发现正棱锥的性质,从而找到解决正棱锥问题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做,学生会感到自然,好接受。对教材的内容则有所增减,处理方式也有适当改变。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棱锥以及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领会应用正棱锥的性质解题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正棱锥中相关元素的相互转化的研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空间问题向平面转化的能力。

(3)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正逐步形成。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正棱锥,它的性质用处较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引出正棱锥的最重要性质及其实质;而如何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本节课则通过抓住正棱锥中的基本图形这一难点实现突破,教学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正棱锥的线线,线面垂直关系。

二、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学习的中期,正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电教手段,把某些概念,性质或知识关键点制成了投影片,既节省时间,又增加其直观性和趣味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并没有采取把正棱锥性质同时全部讲授给学生的做法,而是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将正棱锥最重要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发现的全过程逐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的教法确定为:类比联想、研究探讨、直观想象、启发诱导、建立模型、学会应用、发展潜能、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启发式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立体几何教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严格证,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四、说教学过程。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五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于一个相应的系统中。把某一概念置于它所存在的相应系统中进行比较,引出新概念,不但能达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还能深化和发展概念。本课教学时,我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类比,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在类比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又分析了这两种方程的联系和区别。

在概念的理解上,教学时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分析概念的矛盾运动。。

总之,概念课的引入是概念课教学的前提,概念的理解是概念课教学的核心。重视概念教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感官、思维的积极性,学好用好概念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六

陈老师的这节课是九年级下册地二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这是一节很重要的内容,如果学生掌握不牢固,对后面的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则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陈老师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首先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先是引导学生一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利用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复习我们学过的三角函数,明确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应变量各是什么?进行新课的探究。

在探究sin30?=?cos30?=?tan30?=?时完全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教师只是总结,整个课堂收放适当,进而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45?60?和角的三角函数值,通过探究完成表格,然后巧记。再利用知识开始习题的应用练习,加以对知识的巩固。

1、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整个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学生也很配合,整个课堂气氛挺活跃,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问题的思考,教学效果比较高。

2、活处理教材,教法学法得当。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纵观这节课,陈老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陈老师教学时采用讨论,抢答等活动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合作、交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不愧是有经验的教师,不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整个课堂的控制,都井然有序,板书工整,自己美观,可以看出陈老师在每上一节课都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也给我启示,好的课堂前提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陈老师的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为此我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教学中可通过精炼、精彩的语言鼓励学生、及时点拨学生、评价学生。

2.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错点误点也是很好的教材,可加以利用突破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难点。

教学因学生成而精彩,因缺憾而美丽。陈老师的这节课虽然也有一点点缺憾,但整体上还是较好的一堂课。

以上愚见,请各位老师指正。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七

本节课是第一轮初三中考总复习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复习课,根据现在的中考特点及考纲要求,进行相应的复习和巩固。现就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如下:

1、正确分析现在中考命题的方向、热点及考纲要求,得出有关锐角三角函数考点的知识要点及各种题型,通过课堂教学在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本节课采用分阶段,分层次归类复习。

(1)基本概念领会阶段。学生对概念,公式,定义的理解与掌握。

(2)基本方法学习阶段。使学生对有关基本技能训练,掌握课本例题类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针对练习阶段。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3、本节课选题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针对性,突出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2)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即能考察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又能考察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富有一定的思考性。有几个例题,有分类思想方法,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有计划地设置练习中的思维障碍,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提高训练的效率。

4、本节课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上课兴趣,从而使学生复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出来,这样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

陈雪君。

这是一节初三的复习课,王老师在教案中讲到在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在锐角三角函数这节命题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三角函数的计算,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互余三角函数关系。围绕着这个目标,王老师先让学生明白他们应该掌握什么,必须掌握什么,并精心设计了很多练习,从学生的反映中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掌握的比较好,基本达到了黄老师事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王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板书非常清晰,教态和语言有一定的号召力。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我想如果把这节课分为两节课,那效果会更加好。

这是一节初三总复习课,内容是锐角三角函数。王老师以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紧跟教学大纲,选择了几个典型例题,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题型结构。同时向学生进行了一题多种解法思想的渗透,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老师对教材,教学大纲理解得非常透彻,对课堂把握能力强,反应很快,能积极跟上学生的思维,因时制宜的调整教学节奏,语速快而清晰,教态、板书也能给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富有感染力。例题的选择合理、新颖且有难度,即有常见的基本计算与证明,也有一定难度的探索型、操作型问题,更有对于知识点综合应用的综合题,层次鲜明,满足了不同奋斗目标学生的不同要求。教学上多媒体的运用,较直观地了解题意,提高解答的准确率,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取长补短,互相竞争,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而教师知识组织者,只是参与、启发、点拨、纠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八

地位和作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本章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对三角内容的整体学习至关重要。同时它又为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内容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函数这一基本概念。所以这个内容要认真探讨教材,精心设计过程。

1、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些常见的知识和求法。

2、我们南山区经过多年的初中课改,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2)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习转化的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为达到教学目标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温故知新,逐步拓展。

(2)通过例题讲解分析,逐步引出新知识,完善三角定义。

运用多媒体工具。

(1)提高直观性增强趣味性。

总体来说,由旧及新,由易及难,

逐步加强,逐步推进。

先由初中的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过度到直角坐标系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给定定义后通过应用定义又逐步发现新知识拓展完善定义。

引入:复习提问:初中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怎样定义的?

sina=对边/斜边=bc/ab。

cosa=对边/斜边=ac/ab。

tana=对边/斜边=bc/ac。

逐步拓展:在高中我们已经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把“定义媒介”从直角三角形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提醒学生思考:由于相似比相等,对于确定的角a,这三个比值的大小和p点在角的终边上的位置无关。

精心设计例题,引出新内容深化概念,完善定义。

例1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p(2,—3),求角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此题由学生自己分析独立动手完成)。

例题变式1,已知角a的大小是30度,由定义求角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提出问题:这三个新的定义确实问是函数吗?为什么?

从而引出函数极其定义域。

由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由学生推出结论,教师总结符号记忆方法,便于学生记忆。

例题2:已知a在第二象限且sina=0。2求cosa,tana。

求cosa,tana。

综合练习巩固提高,更为下节的同角关系式打下基础。

拓展,如果不限制a的象限呢,可以留作课外探讨。

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加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课堂作业p161,2,4。

(学生演板,后集体讨论修订答案同桌讨论,由学生回答答案)。

课后分层作业(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必作p231(2),5(2),6(2)(4)选作p233,4。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十九

本节主要内容为: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重点: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难点: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师准备。

预先准备教材、教参以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教材、同步练习册、作业本、草稿纸、作图工具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新章节开场白.1.进入学习状态.

2.进行教学.2.配合学习.

3.总结和指导学生练习.3记录相关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1、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3、随堂练习。

4、小结。

5、作业。

板书设计。

3、例题。

本节课基本上能够突出重点、弱化难点,在时间上也能掌控得比较合理,学生也比较积极投入学习中,但是学生好像并不是掌握得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再加强关于这方面的学习。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大全(20篇)篇二十

(2)过程与方法:在定积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探索提升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定积分的性质【教学难点】: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定积分的定义,计算定积分的“四步曲”,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性质。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总结范文(18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进和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根据《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月活

    中班健康领域活动教案(模板15篇)

    中班教案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对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暑假农村文化调查社会实践心得(专业16篇)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

    研究生小论文格式(精选18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提供一个可靠的写作模板。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文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1、“开题报告〞应包罗以下内容:(1)选题

    小学心理健康讲座主持词大全(16篇)

    主持词要求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能够将会议的主题和目的传递给听众。请大家集中注意力,一起来观看这些令人惊叹的主持人表演吧。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电力

    医学生社区医院社会实践报告(优质22篇)

    社会实践报告可以作为我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有力的证明。当然,这些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每个人在撰写自己的实践报告时

    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计划(精选16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的整体方向。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作计划书模板和范文,希望对大家编写工作计划书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共建网络文明的倡议书(热门22篇)

    范文范本的发布是为了推广和弘扬优秀的文学作品,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范文九:关于自我认知的范文,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各位网民:近日来,少数网民在互联网、微

    回家过年请假条英文版(精选13篇)

    英文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掌握它能够和更多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文总结参考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公司领导: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越来

    红楼梦读后感(模板22篇)

    读后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心灵共鸣和交流方式,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下面是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读后感,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观点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