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 蜜蜂课文教案蜜蜂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紫薇儿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 蜜蜂课文教案蜜蜂教案(优质19篇)

在个人简历中,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便招聘方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个人素质。想要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吗?不妨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小编为您准备的职责范文。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一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资料,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潜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试验闷了好久推测几乎阻力尽管陌生

2、在课本相关字词旁边标注加点的字意思

推测准确无误逆风而飞超常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推测激动反:陌生减少

4、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查资料等(常规预习资料)

预习课(20分钟)

主要任务: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准备精读课文。

一、板题引入

1、引入:学习了《花钟》,我们对花有了新的了解,这天我们来一齐学习《蜜蜂》(板书课题),看对这种小动物又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了解作者: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是谁写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示简介:

(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四年级我们还将学习他写的《蟋蟀的住宅》)

二、检查预习状况

1、引入:请一行的同学读课文。他们读错了,自己有没有发现,大家随时说出来帮忙他们纠正。

2、学生依次读课文,教师在学生读完相关自然段后随机叫停,正音,了解预习中词语意思等:学生读完有关自然段,依次提问、补充介绍或了解一些有关资料。

(学生课文读得如果一般,则鼓励学生,我们下面还有机会读课文)

【承接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有个以检查课前预习(含引入)的预习阶段,也可称为初读阶段。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要求,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

1、随机指定一列(或一行)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一般读一个自然段,由指定这些学生读完全文,也可称开火车朗读课文。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不同的课文用不同列的“火车”朗读,全班同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都有机会展示朗读状况,即使轮到一些朗读水平个性差的同学,也要给他必须的朗读机会,读的差时,可读少一点资料,甚至只读一、两句话,随着他们朗读水平提高,适当让他们多读一些,有了读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甚至语文水平的提高。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也体现了面向全体的要求。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读音错误,全班学生可即时帮忙纠正。这样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听读,便于学生交流。时过境迁,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资料在有关自然段朗读后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学生容易读错字的读音,了解一些字词意思等。有些字词意思相对固定,如“准确无误”一词中“误”的意思、“逆风而飞”中“逆”的意思等,可在预习阶段了解,有些字词意思需要结合课文具体资料了解,如“推测”等则需要在精读阶段学习。

2、了解学生预习其他资料状

况,学习非重点段,为精读扫清障碍。在低年级,预习阶段还要突出识字训练。】

2、默读课文,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为了证实蜜蜂(),做了个试验,得出了()的结论。

(板书:试验――目的过程结论)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了解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读读找找哪几句写了他试验前的准备,都有哪些准备工作?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后出示:

四、作业: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预习课板书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二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预习内容

一、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1.读词语

平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我知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提示: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怎样试验的?(提示:读第二自然段)

三、交流、点拨导学案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课堂练习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3.抄写词语。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词语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三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读《昆虫记》这本书。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蜜蜂》。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

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把有关的语句画来来。

2.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实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可以看出。)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1)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2)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3)在两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认不认得回家的路。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桌听。读时教师适机点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1)刚放飞时,恰巧起风了,作者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时,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说明作者担忧蜜蜂找不着家。

2)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想到:“尽管它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这些地方要多读,读出感情。

四、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如,周到严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五、拓展作业。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实验来证实。验证过程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四

读自然主义者法布尔的文字的感受一直是清新质朴,犹如从法国南部草原上吹来的和风,《蜜蜂》就是节选他的著作《昆虫记》。这样一篇既有文学的深邃同时又有实用文特质的好文章,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关注什么?学生的学习节点在哪?这是我在教学中应该要思考的。我在上课之前是这样考虑:首先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其次要从中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这一点如果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概念上,学生即使学完文章也无法感受作者的态度和科学作风,只有带领他们行走文本之中,掂量品味一些关键语句和词语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感知。

但是,现在有些教师在教学本文时,使用了大量的挂图、视频等非文本因素的教学资料来牵引课堂和学生。我认为这是眼中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和对文本的个体化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适当借助一点图片和其他媒介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但是大量使用就是适得其反了,要培养学生“裸读”文本的能力,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从中提炼文本信息和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

1.会写“确、误”两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1.出示三组词语

无论试验纸袋证实减少阻力包括沿途超常

几乎大概推测

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师帮助学生理解“听说”的意思。)

(1)听说班级一位同学可以用鼻子唱歌,你听了会怎么做?

(2)听说我们学校一个非常漂亮的女老师,是教体育的,你听了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把“听说”一词放在生活的语境中让学生感知,并且由生活中情境引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也为后面的阅读和学习奠定基础。

2.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做试验)他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他想通过做试验来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设计意图】前一个问是为后一问铺垫的。让学生在品读文字中了解作者科学的研究观,同时对学生也产生了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遇到问题要学会钻研,这种研究不是简单的停在想象中,而是要落实到实践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的指向,真正把学生的基本能力渗透在课堂的教学点滴之中。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1)交流:抓住“纸袋”“四公里”“白色记号”“二十只”“让小女儿在窝旁等着”引导学生明白法布尔在做试验的时候准备很充分。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试验过程。

(3)指导朗读

2.放飞了蜜蜂后,“我”看到了些什么?

蜜蜂飞得很低,贴到地面了吗?(几乎)

3.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这是作者的一种什么心态?

【设计意图】此段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理念:1.实用文的文本特质要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所关注,而这一段着重写的是作者如何“试验”的。从叙述角度上看,有试验的缘由、试验的过程还有后面的结果,这是典型的实用文特质。所以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抓住体现时间的词语来汇报。2.这一段文字在语言特色和文体风格上偏重于文学性的描写,这样的描写体现了一篇优秀文章的文质之美,如:“纸袋”、“白色记号”等。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让生说说“二点四十”看出他们记录的非常准确,像这样的数字,课文有好几处。你能快速地找出来吗?(将近两点整,大约三刻钟)

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开心、欣喜若狂)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6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1指导书写“确、误”

2抓住“无误、逆风而飞、沿途陌生的景物”来理解

“无误”什么意思?(没有一点失误)

“逆风而飞”有没有使他们迷失方向?(没有)

“沿途陌生的景物”有没有使他们偏离方向?(没有)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突破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来说,唯有静下心来默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在训练学生“学习默读这一阅读方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

2.指导朗读。

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3.学到这里,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1)什么是“本能”?(生下来就有的本领)

(2)作者在最后找到答案了吗?(无法解释的本能)

明确:同学们,科学的探究是没有止尽的,作者在文章结尾处也没有完全给大家一个答案,但是给了我们一个研究和试验的空间,希望大家也可以走进生活,走到原野上,观察蜜蜂,进一步了解蜜蜂。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课文内涵和表达方法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就应当向生活延伸,鼓励学生走向语文大课堂,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情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五

精读课文,完成本课主要教学任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蜜蜂》,上节课我们用了20分钟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明白(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为了证实蜜蜂(),做了个试验,得出了()的结论。

1、透过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我们还了解了法布尔做试验的初步过程(出示):

捉蜜蜂(二十只)――装纸袋――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2、请大家根据提示练习说说这个试验的过程。指生说说这个试验的过程。

3、讨论:这样安排对证实蜜蜂辨别方向有什么好处?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

(3)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4)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距离足够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4、从这些做法中,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样的人?

(周到、周密、全面等)

5、让我们随法布尔去看看那些被放出来的蜜蜂吧(出示:)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能够减少阻力。

指读,指读去掉“好像”读,再依次去掉“几乎”“大概”读。(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

1、在放飞蜜蜂后,作者想了什么?在回家路上呢?

(出示:)

在回家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为什么我这样推测呢?默读课文,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远,闷在袋子里,起风)

3、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一连串的想象和推测,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4、蜜蜂到底回来了没有?(出示)

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居然小蜜蜂比法布尔回来得还要快,真厉害。小女儿情绪怎样?(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情绪)那么就请你带着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情绪,读读有关部分。感情读,再现当时情景。写这样文章,很容易写枯燥,这部分很生动、具体,吸引读者,值得借鉴。

5、应对回来的这两只蜜蜂,引发了作者那些思考。朗读了解。

(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1、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不是,第二天,我又发现15只飞回来了。)

2、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出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朗读,体会感情。去掉关联词,表达效果不如原句。

3、小结:听说得到了证实。

1、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怎样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2、透过试验,作者证实了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潜力,蜜蜂为什么能辨认方向,作者到最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吗?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3、蜜蜂有辨别方向的潜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中寻找答案吧。

4、对结论和全文有疑问吗?

1、谈学习本文收获。

2、回读全文,加深体会

精读课板书: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六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试验、证实、阻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在默读中圈画关键词,了解作者试验的过程,体会作者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学会在默读中圈画关键词,了解作者试验的过程。

体会作者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出示蜜蜂图片)你们了解蜜蜂吗?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蜜蜂的相关资料。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他十分痴迷于昆虫的世界,他一生深入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最终成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出示:试验证实阻力推测

包括沿途陌生超长

a、小老师带读

b、同学互相提醒难度的字音。

c、全班齐读

再出示:闷了好久几乎尽管

a、小老师带读

b、提醒这三个都是多音字。

c、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所有词语。

3、通过区分,理解“试验”

a、区分“实验“和”试验“

抓住“实”和“试”的不同理解“实验“是用来证明它正确或者推导出新的结论,重在证实。“试验“用来检测过程、状况等,重在尝试。

出示:选词填空。

试验实验

1.这节化学课,我们做了燃烧钠的()。

2.经过无数次(),爱迪生终于发明出了。

4、指导写“试验”

a、出示“试验“,学生仔细观察;师范写(一边写一边说笔画、占位、结构)

b、生练写“论、阻、证、括、误“几个生字。(都是左窄右宽)

5、六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a、出示第一自然段: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b、指生读

c、把听说去掉,行不行?(不行,听说体现了作者是听别人说的,自己并不确定。)

d、师总结:你看作者用词是多么严谨啊!板书写作严谨

6、理清文章脉络

a.师引导: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做了这个试验,这是做试验的——原因。(板书1原因)

b.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出示第六自然段,全班齐读。

板书6 结论

c.那么2到5自然段是试验的什么?

板书2—5过程和结果

d.引导学生看板书

1:原因

2—5:过程和结果

6:结论

三.学习默读,感悟过程

1、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默读这段话,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每句的关键词语,想一想作者具体做了那几件事?

a、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

捉蜜蜂

放纸袋

做记号

b、讨论:本来应该是先做记号再放纸袋,为什么做记号放在后面写?(重要的步骤可以单独拎出来写)

c、讨论“女儿守蜂窝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是什么关系?

生反馈,师引导学生知道“守蜂窝”和“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是同时进行的。

板书:女儿守蜂窝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用上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来说说作者试验的过程吗?指生说,不看板书内容,同桌练说,指生说。

4、再次默读课文第二段,讨论: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哪一个步骤可以去掉。

5、通过学生提出去掉哪一步,另一位学生反驳不能去掉,并说明原因,一步一步,学生明白哪一步都不能去掉。

7、指生读,全班齐读。

四、小练笔

1、刚刚我们学习了作者试验的过程,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这样有趣的试验呢?用几句话写写你的观察过程,最好能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2、学生练写。

3、交流反馈。

五、教师总结,巩固复习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布尔的试验过程,了解了法布尔不仅写作严谨,而且做实验也很严谨。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试验的结果。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三、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通过学习“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蜜蜂会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蜜蜂是一种小昆虫,它怎么会给人领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我们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真的认识它们了吗?

出示生词卡片:莫斯科附近派人聊天敲门惊讶同志

自主归类识字:

上中下结构的字:莫

熟字加、换偏旁识字:斯—期付—附敲—搞呀—讶志—士

联系生活识字:聊派

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相机理解词语。

2、生字宝宝真调皮啊,瞧,他们一下子躲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细读感悟。

(一)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丛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九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1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件、搜集蜜蜂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尽管、尽力、陌生、准确无误、闷热、纳闷;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蜜”:无论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用手分辨就是“辨”,言语辩论就是“辩”。

“检”和“捡”:用木尺比着检查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2、笔顺讲解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的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四、联系前文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五、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善于思考

做试验认真严谨

得出结论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一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4、蜜蜂给谁引路?——列宁。(课件出示)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课件出示练习)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学生回答)

3、集体朗读1、2段。(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默读第3小节,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学生回答)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学生感情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师: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读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

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生答)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学生交流)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学生试演)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泥塑方法制作小蜜蜂,能对蜜蜂的眼睛、触角、条纹等部位进行精细地制作。2.体检泥塑活动的乐趣,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1.胶泥、泥工板、小蜜蜂手工成品若干。2.各种样式的蜜蜂图片。

3.有关小蜜蜂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表演蜜蜂舞,导入活动。教师:小蜜蜂飞来了!(歌舞表演)......小蜜蜂真可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小蜜蜂的图片,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蜜蜂是什么样子的?请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自由观察、大胆表达。3.出示蜜蜂的范例,引导学习多种方法制作蜜蜂。

教师:瞧,我这里有好多小蜜蜂,它是怎么样做的?

幼儿观察范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制作蜜蜂,掌握制作蜜蜂的方法。

教师:小蜜蜂真好看,我们也一起来做小蜜蜂吧。

教师小结制作方法:首先团一个圆球形,搓一个短粗的圆柱形:

然后将圆球和圆形柱组合起来做蜜蜂的翅膀:并在蜜蜂的头上粘上眼睛和触角;

最后在蜜蜂的身体上粘上条纹,一只可爱的蜜蜂做成了!

5.供材料,幼儿制作小蜜蜂。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对蜜蜂眼睛、触角、条纹的制作。

6.展示作品,评价分享

(1)将幼儿的作品放入蜂巢,供幼儿之间相互欣赏。

(2)幼儿之间互评:你喜欢哪一只小蜜蜂,为什么?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三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四

课文中讲到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通过实验,得到蜜蜂有一个识路的本能。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条件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聪明,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能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这时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他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推测:“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难。”……一个开放型问题,居然引发了学生那么多的独特思考,这让我既意外又欣喜。在这堂课上,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因此在在教学《蜜蜂》这课时,我在直接引入课题后,就设置了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有几只小手马上举起了。一个学生问: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我一听,真感到了一份惊喜,好极了,正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问的。我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你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呢?”由此我带领孩子们进入了第一段的学习,抓住“听说”这一词语,让学生理解了因为法布尔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这一个试验,并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像这位生物学家法布尔一样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学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学生能够提出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在做这个试验前,法布尔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可是孩子的问题并没有按照我预期的目的提出来,一个孩子问的是“老师,我发现课文中说,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么还有三只哪去了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打乱了我的设计,而且还没有说到蜜蜂被带到多远,怎么带去的,放飞蜜蜂时的天气情况,一下子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们能解答吗?因此我这样回答了她“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姑娘,善于发现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帮你解答,你下课后,可自己想想或与同学交流,看这三只蜜蜂哪里去了?”说完后,我自己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法布尔他为了这个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呢?”并引导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面孩子们的提问确实是一个一个地按照课文编排顺序提问的,因此我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

于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明确了默读要求,即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此基础上,我又用了采用了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时,就已深入到词句中或带问题思考了。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等等。默读时,还可以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中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在这样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读书时的专注,听见了他们在深入思考后的侃侃面谈,感受到了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因为,这样的“收获”是从自己的“读”中得到的!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五

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片断

【片段设计】

一、提出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4、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1)列宁在观察什么?

2)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3)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4)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生:果然

3)“果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5、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画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了。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体会列宁仔细观察并进行思考的过程,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悟。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六

快乐读书屋五蜜蜂引路

1.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1.认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及1个词语。

2.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列宁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研读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二、研读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三、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蜜蜂引路

列宁——仔细观察蜜蜂——找到养蜂人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七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八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发。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一、课外勾连

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

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发?

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喜爱?

“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7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练习设计】

1、填空:

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带到了()外,结果,有17只蜜蜂()。

2、从课文里我摘抄了一些能够表现我对蜜蜂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3、学习了课文,我还要写一点学习体会,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打算。

蜜蜂教学设计的个性标题篇十九

感受活泼欢快的曲调,了解并拍出2/4的节奏特点。

能用跳《www.》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创造性的表现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小蜜蜂的图片多张《小蜜蜂》歌曲磁带活动过程:

以猜谜语、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蜜蜂的兴趣。

(1)猜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蜜蜂"引起幼儿的兴趣(2)引导幼儿讲述小蜜蜂的样子,以及人们形容小蜜蜂的词语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小蜜蜂》,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掌握2/4拍的节奏特点。

(2)幼儿随音乐学说歌词,并分段学唱歌曲。

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用个别演唱、分组轮唱、男女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2)鼓励幼儿加上动作创造性的演唱。

回家后,把歌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通过上课幼儿学会了歌曲,但第一段掌握的较好,第二段歌词记得不太好,课后需要多多练习。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护士节祝福语语录(大全8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写作,还可以增加我们的阅读量,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以下是一些个人简历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个人简历写作有所启发。护士节

    最新岗位晋升申请书(大全11篇)

    贫困申请书的写作需要充分展示家庭的困难情况,同时兼具客观性和感染力,以使读者产生共鸣。小编精心整理了几份学生会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了解申请书的写作要点有所启发

    2023年特岗教师年度工作总结(通用8篇)

    教师工作总结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教学、教研活动,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训工作总结范文9》:从区域培训角度,讨论了培训的协同效应和资源优化利用。特岗教师年

    最新销售员总结报告(优质15篇)

    通过整改报告的撰写和实施,可以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请大家共同阅读一些优秀辞职报告范文,以便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销售员总结报告篇一时间在不

    2023年工地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汇总8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从而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如果你对怎样写一篇令人满意的自我介绍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下面这些经典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

    农民入党转正申请书(模板9篇)

    贫困申请书是呼唤社会关爱和帮助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引起社会的深切思考和行动。最后,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对大家在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帮助大家顺利解决

    2023年朗诵稿中华颂 盛世中国诗朗诵稿(模板8篇)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例句,供大家学习参考。朗诵稿中华颂篇一像运动的轨迹,回到原点

    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表 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汇总15篇)

    意见建议是对某个问题、事件、计划等的看法和建议,通过提出问题、总结经验、分析原因等方式,以期改进和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

    2023年工作调动申请书 工作调动申请书精彩(实用8篇)

    留学申请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过程,它需要你仔细权衡自身条件和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转正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工作调动申请书篇一尊敬

    最新给姐姐的新婚祝福语(实用8篇)

    1.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题材下的典型写作样本。针对交通拥堵问题,我建议加大对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的支持力度,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给姐姐的新婚祝福语篇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