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饮湖上初初晴后雨的教案(六篇)

时间:2023-03-26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饮湖上初初晴后雨的教案(六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3年饮湖上初初晴后雨的教案(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一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教材根据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为实际主义诗人,他既用恢宏的笔触形象再现了海面的壮美广博,又用寥寥数语描写了海上的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仑美奂的西湖景致。此诗写于公元1073年,描写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动人。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加之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古诗文诵读竞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作为在海边长大的小朋友,对大海十分熟悉,但对西湖却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局部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由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和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和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诗经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说说自身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二

: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三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

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二、解诗题,知诗人。

(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在“湖”“晴”“雨”三字下方打上“△”,并在“湖”的下方画箭号写上“西 湖”)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

①潋滟(liàn 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③(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④按节奏齐读。

四、品诗句,赏诗景。

2、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

3、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

5、赏“西湖之晴”。

⑴齐读诗句。

⑶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

(板书:潋滟 )“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

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

⑸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

⑹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6、赏“西湖之雨”。

⑵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⑶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

⑷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⑸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

⑹(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

(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⑴ 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⑵生自由练读

⑶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两种“景色”都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天气”都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感觉”都很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西子西湖”

(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

⑵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

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⑶(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⑷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淡妆浓抹)

⑸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

⑹(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⑺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总相宜)

⑻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板书:在“西湖”之中加上“子”字),同学们一起美美地喊一下她的名字。

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

3、(出示ppt配乐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

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

(谁来试试,指名背→齐背)

六、荐诗篇,重积累。

1、这就是美丽的西子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美妙诗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写西湖的诗,你搜集到哪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2、老师也搜集到两首写西湖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3、生读诗

4、师简述诗景

5、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师生齐读诗句。

5、作业:

①、背诵本课古诗

②、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背诵。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四

1. 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1课时

一、导入

(明确: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

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是—— (苏轼)

二、理解诗句意思

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

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 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游览了杭州的著名景观西湖。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

四、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明确: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分别是: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 )

五、教师总结全诗

全诗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第一、二句是诗人的实写,从初晴,雨后两个角度描写了西湖美好的景色。第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他把西湖比作春秋美女西施,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婀娜多姿之态,刻画出了西湖的风采神韵。因此这首诗里来被认为是吟咏西湖最出色的诗篇。也正因为本诗的出名,西湖也得了“西子湖”的美誉。

六、作业布置

1. 找出本诗中的名句,反复诵读,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2 . 课外再去找找苏轼的其他名诗,背诵,增加积累。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五

在诗人苏轼担任任杭州通判的时候,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景物的诗作。其中最有名的诗作当属《饮湖上初晴后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其一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六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

    唠叨奶奶作文八百字(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唠叨奶奶作文开头唠叨奶奶作

    江南作文800字(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江南作文800字篇一不知名的

    最新奶奶作文400字小学(1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友谊拨动了我的心弦作文(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奶奶作文200字(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最新奶奶过生日作文100字(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奶奶过生日作文400字(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奶奶家一日游作文(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2023年奶奶的眼神作文150字 奶奶的眼神作文500字(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