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2篇)

时间:2024-01-17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2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2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文献之一,尽管它的内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它仍然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阅读《论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让我们永远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孔子说:“虚则能容,容则能济”,这就是说当我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时,我们可以更好地容纳他人,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在现代社会,虚心面对自己的不足以及学习他人的长处,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才是我们需要永远坚持的信仰。

其次,《论语》还告诉我们要努力工作,而不是空谈学问。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表明我们应该找到优秀的人为我们的学习对象。同时,我们不应该止步于“空谈”,而是要比别人更努力地实践。学习并不代表了解,成功是需要真实学习并实践的。

第三,《论语》告诉我们要对他人心存感激,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彼此合作的重要基础。子路曾问孔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子一言百马至,何谓也?”孔子回答:“君子言微,乃致远效,言论犹降雨,无所不及。”这是说,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是蕴含着无限潜力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传递并将它带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

第四,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发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意味着身边的朋友和老师是重要的,能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并给我们带来快乐。而同时,我们也应该为他人带来价值,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对自己的负责。《论语》告诉我们:“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与其不学,宁愿单独而学之,没有比较贵重的知识了。” 表明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赢得更广阔的前景。

综上所述,《论语》是一本珍贵的经书,可供我们不断思考,以成长和改善自己。它让我们如何保持谦虚,如何学习和实践,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往。希望我们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借鉴《论语》的智慧,追寻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

《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一定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必须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门徒言论的集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我看来,论语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际关系、提升个人修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对实现自身成长和社会和谐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论语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行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不器”,这句话告诉我们,“器”指才华和技能,在孔子看来,才华和技能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只有修养好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君子自修齐,终日斯郁郁。”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愉快地生活,并给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其次,论语给我们提供了思考人际关系的智慧。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这种善待他人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同事之间的关系,我们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不要伤害他人的利益。此外,论语还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和回报。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别人对我们有所帮助,我们应该及时回报,不要忘记别人的恩情。

第三,论语中强调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立志追求仁和义,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论语》中有一段对话:“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个对话告诉我们,表面的巧言令色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的品质,只有真心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此外,孔子还指出了“君子爱人,小人恶人”的道理,告诉我们要以善待他人为基础,不要做小人之事,以免伤害他人。

第四,论语教导我们要懂得反思和自我察觉。孔子提出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不断地反思和自省的习惯,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我们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同时,论语中还强调了对自己责任的担当。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言辞和思想,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和过失。

最后,论语还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目标和追求。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立志成为“君子”,追求“仁”和“义”,而不是追求权力和利益。孔子说:“温、恭、让以追远,色难以及之矣。”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功名和权力。只有真正追求道德的完善,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就。

综上所述,《论语》是一本蕴含着丰富智慧和价值观念的书籍,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提升个人修养、理解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为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提供重要的指导。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践行论语的智慧和原则,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同时也能够在现实的社会中取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争》看到《论语》中的这句话,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观点有相似之处。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人是坦荡荡的,光明磊落,他不与人一争雌雄,即便是争也要争在明处,或者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中的好友。君子之人不与人争高低,不与人为敌,待人以礼。成为刎颈之交的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君子不争利,若要争,也是以切磋技艺为主,射场上的竞技者,射场下的好朋友。有时就是最严酷的战争,也要互派使者,约时间,约地点,约人员,约回合,不以暗箭伤人。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礼。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乐适度》这则语录本来是孔子用来评价《关雎》的情感风格的,《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爱情诗,是男子追求心仪中的女子,心怀喜悦,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渴盼,这是“乐”,但又思而不见,追而不谋面,充满痛苦,这是“哀”,但这首诗却恰当地处理了情感的度,乐但不过分,伤感但不感伤,这是一种中道思想。

这个评论的可贵之处是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合理调控自己的情感。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难免,庄子想通过“逍遥游”的方式告诉人们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摆脱功名利禄。范仲淹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修炼自己,宠辱不惊,乐观旷达,恰到好处。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仁者安仁》孔子告诉人们应当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这是做人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之中,不可以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他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事,会损害他人利益。

真正达到生命自觉的人,他会安于仁德,利于他人,他会以宽厚之风灵动之气呈现自己高尚的人格,他能一贯把持自己高尚的人格,不因贫困,不因利益,不因权势。孔子认为自己的弟子中最贤德的人是颜回,就是因为他住在简陋的街巷,吃着粗糙的饭菜,仍然能不改其乐,老师以有这样高度生命自觉的弟子为自豪。孟子也说:贫贱不能移,就是处于困顿的境地不能动摇自己的做人底线,不做苟且之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安于仁,利于仁,行于义。

《不失仁道》孔子的这则言论有两个关键词,即“道”和“仁”,其实在这里“仁”是对“道”的阐释,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要依从于道,不做背离道之事,到孟子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说“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就是说君子之人要保持一贯的操守。仁是对道的进一步阐释,君子之人不能在很短时间和很困顿的时间违背仁,仁成为君子之人的道德底线,如果背离仁,那就违于道。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具备人道之心,富贵不离道,贫贱不违道,时时事事将道存于心间,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做真君子。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论语是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感其内涵丰富,让人受益匪浅。在我阅读并思考论语的内容时,我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论语教导我们重视品德修养。孔子强调“君子务本”(《论语·子罕第九》),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修身养性的根本。一个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够受人敬仰。同时,孔子还提倡“学而优则仕”(《论语·学而第一》),表达了他对知识和能力的重视。他强调,只有将学问运用于实际生活,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其次,论语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孔子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密相连,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第三》)的原则。这句话概括了仁爱之道,教导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始终保持善良和谦逊。只有尊重他人,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促进和谐发展。

第三,论语教我们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孔子提倡“恕己及人”(《论语·卫灵公第二》),告诫我们不能对自己的过错过于放纵,要对自己有责任心。同样地,他也强调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应该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我们应该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学会妥善处理问题,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其次,论语提醒我们要注重家庭伦理。孔子非常重视家庭关系,他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论语·为政第十二》)。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反映出他在家庭中的表现。他强调要尊重父母、敬爱长辈。我们应该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对家人负责任,以此为基础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论语鼓励我们要积极向上。孔子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第一》)。他认为学习应该不断进行,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只有不断进取,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孔子也告诫我们应该追求公平和正义,要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研读论语,我深入理解了孔子的思想,也得到了许多启示和帮助。这些心得体会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尊重他人、谦虚有礼;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不断进取;我们要关心家庭、珍惜亲情;我们要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追求公平与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真正价值的人,为社会发展和谐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为河东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每个教育者更是如此。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 “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 “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古为今用”,就要研究《论语》思想的时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事实上,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这说明古代的思想家与我们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当然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

孔子的做人治学之道至今仍被世人恭维圣哲用来修身治教,这说明他有很高的真理性。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不断的深入研究学习这位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伟大思想,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以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一代优秀接班人才。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论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和智慧。阅读《论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文化修养,还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迪。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

第二段:学习方法

阅读《论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地搞清楚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其次,我们还需要注重翻译版本的选择,因为不同的翻译版本可能存在差异,有些版本可能并不能很好地传达作者原意。最后,我们还需要注重笔记的整理,将自己的感悟进行记录,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段:人生哲学

《论语》中的许多思想都具有深刻的人生哲学意义。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言论无不教诲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进步,关注他人感受,以及学会忍让和包容。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些思想都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第四段:处世之道

《论语》中也蕴含着很多处世之道。例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等等,这些言论教导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始终坚持正道,遵循良好的道德准则。只有通过投身于公益事业,用行动去回报社会,才能最终赢得他人的尊重。

第五段:总结

阅读《论语》虽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收获也是十分丰厚的。《论语》教会我们如何思考人生,如何处世立身,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仅仅依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成功,唯有从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提升和升华,才是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会不断地阅读《论语》,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和智慧感悟。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言论的总结和记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体会到其中深刻的道德观和人生哲学。在我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下面我将从孔子的人际关系观、教育观、道德观、治国观和修身观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孔子的人际关系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动。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理。这告诉我了要以仁爱之心待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应该以友善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个性和权益。只有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实现共同的目标。

其次,孔子的教育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认为,教育是人类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孔子提倡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为信条,即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孔子也非常重视人格的培养,主张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领导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孔子的道德观让我深感触动。孔子强调了“仁”的道德理念,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他认为要追求大德,要有爱心、诚实、宽容和正直的品质。孔子强调了要遵循天理和道德常识,要经常修身养性,保持道德的高尚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从孔子的道德观中受益,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四,孔子的治国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提出了君主治国的准则,主张要以仁爱和道德来统治国家。他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者,要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改革和完善国家制度,致力于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从孔子的治国观中学习到一些启示,明白一个政府要真正为民请命,就必须以智慧和爱心来治理国家。

最后,孔子的修身观让我深受感动。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高尚的人,首先要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起,要不断地修炼和改进自己。他提出了“礼仪”和“中庸”作为修身的准则,强调要言行一致,用言语、举止和行为来展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水平。只有将修身放在首位,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论语》,我对孔子的思想做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和感动。孔子的人际关系观、教育观、道德观、治国观和修身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思想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借鉴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我的修养,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作为一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经典,孔子的《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小学之源”。通过长时间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和深刻内涵,也受到了它的启迪和熏陶。因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阅读《论语》时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第一段:阅读《论语》,了解了孔子思想的核心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载他言行的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以天下为己任,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一切事业的发展和成功的关键是要关心人、爱人、教育人。他的思想也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特别是对于君王们的胁迫权力,孔子提出要在自我修养和融合中体现对他们的批评和建议。阅读《论语》,了解了这些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对我的思想和人生观影响深远。

第二段:学习《论语》,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的传统文化上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阅读《论语》,感受到中国文化中强烈的生命力、与世界文化对话的活力,其中仁、礼、义等传统道德观念的价格得以完整的保留,是我建立自己价值观的重要参考,并对对中国人传统文化认识进行了清晰的理解。

第三段:读懂《论语》,理解了修身与立身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人的修身和立身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他强调的是修身,当前主要的是把自己的身体管理得好,各种东西要有合理的安排,让自己的身体好一点。立身,则强调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和人事。要做好自己,必须得先理解自己和把自己的价值和使命界定清楚,然后通过读书,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第四段:领会《论语》,明智了做人的道理

读《论语》,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处事方式、做事原则等对我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例如,孔子在《子路篇》中说,要想好人际关系必须先去做一个好朋友;在《子路第十三》中说,做事要有耐心,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耐心地去做。读懂了这些道理,我会更理性地面对周围的一切,更关注自己的言行,也更明智地处理人与事。

第五段:读懂《论语》,体悟到一个人的意志力量

《论语》对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力——这也是我身边很多朋友所肯定的,例如《子路三》中谈到“无求则不困”,《子张三》又说,要想成功就必须全心全意的去追求。这提示我们,人的一生需要有信念,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要坚定信心,并为之努力。《论语》鼓舞了我的意志力,是我在面对生活和人生路上难题时得以坚持和前进的重要支持。

总之,阅读《论语》,体会其中透露的传统文化精华和人生哲理,对于我个人的精神成长和思想道德锻炼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深深地领悟到《论语》所传递的正能量,坚信只要不断地阅读与修炼,必然会有一个更美好的自己在前方等待着。

论语仁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李泽厚说:"学"者,学为人也,。学为人而悦者,因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友朋来而乐,可以本体乃群居而作个体独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值也。此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之枢纽。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这段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语意重点并不在"学"字上,而在"习"字上。习,实践。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学习如果能经常实践它,那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学"固然是快乐的,但实践所学更能让人快乐。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废墟上,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处境的殷宋公孙嫡系,成了"儒"的复兴者。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吾从周!""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个东方的"周帝国",他以几百年来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礼》作为支柱来建构一个理想的家园。所以他认自己是这种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然而初不见用于鲁,十四年周游列国,栖栖惶惶一如丧家之犬,喟然长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双鬓畴昔之夜,梦里在空寂神殿的两楹之间,抚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学何为?习也!学而无所用,才是一种真正的痛苦。学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乐而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九万里的风等待扬起东海的波涛,托举鹏翼扶摇碧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门曰朋,来当然是切磋修养,研讨学问的;又自远方,山高水长,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难得一见,这实在是可以快乐的事。"何时共把盏,重与细论文",这多少古人所临风怀想的美景。

然而细细想来,我们可以有另一种理解:难道朋友都在远方?近处无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不也是孔子所欣赏、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谁与归?"现实生活的周围却往往没有这样志同道合者!

圣人可以光耀千秋,可以光照四海,却照不亮附近凡人们的双眸!凡人们会告诉你:太阳再鲜艳,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脸上的雀斑;西施是美,可是她有心脏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独的。所以他期待远方有一双慧眼,能够看到他的光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寂寂的柴门,等待远来的寻芳者扣响,打开一个尘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伟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超越了他的时代;还在于他有更远大的抱负。而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奈何这世上,谓我何求的人远比谓我心忧的人多!更有甚者,人们总是习惯用石块、鸡蛋来迎接启蒙者、先知者。

胆怯一点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点的人,毁誉无动乎中,荣辱在所不计。即使是举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可是当一个君子,真的好难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声无奈的叹息,袅袅了千古!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十一月和十二月份工作总结 十二月份工作总结(优质8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

    最新学生会廉洁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网吧打工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

    老员工个人辞职报告(优秀9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

    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大全9篇)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

    青海湖的导游讲解词(模板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

    禁止出轨协议书(大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

    暑假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 暑假实践心得体会(大全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我给大家整

    2023年人生的意义心得体会报告(优秀13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

    晋升领班申请书(通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