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 实际测量数学教学反思(汇总9篇)

时间:2023-10-17 作者:文锋2023年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 实际测量数学教学反思(汇总9篇)

学习总结是培养自己综合分析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军训总结是对军事训练过程中所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以及个人成长的概括和总结。军训总结应该如何组织结构和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典型的军训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分米、毫米、千米和吨。这一时期的作业都是在气及而笑这样的状态下批改完的。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如有学生说我睡的床长2(千米);一头鲸重60(克)。更有甚者,连长度单位和质单位都不分,一个鸡蛋重60(分米)这样的答案。

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出现呢?课堂上,我也努力创设了各种情境,如教学毫米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一毫米的物品,并动手量一量。分米的认识也是如此。教学千米时,还带学生到操场上走了1千米;放学回家还请家长协助,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是1千米。教学吨时,只能是凭空想象,根本没有直观感受,教师只能说25千克的孩子,大约有40个那么多能有一吨,后来我发现这些活动,学生缺乏真正的感悟过程,有些根本就没有去做。在课堂上,学生动手能量的东西就是课桌、书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学生能测量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既没有测量需要的尺,也缺乏一定的指导。另一方面除了作业和课堂上,学生在生活上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交流。

所以这方面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才导致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诚恳请教各位同行,提出提宝贵建议。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一、填空:

50000平方=()公顷

65公顷=()平方米

300公顷=()平方千米

7000000平方米=()公顷

3公顷=()平方米800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4000公顷=()平方千米

二、

(1)颐和园的`面积是2.9平方千米,约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面积是0.72平方千米,合()公顷。

(3)天坛的面积是273公顷,约合()平方千米。

三、填表:

市名面积(平方千米)面积(公顷)

北京市16800

上海市6200

天津市11300

四、试一试

80000平方米=()公顷

3.2公顷=()平方米

190公顷=()平方千米

0.4平方千米=()公顷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本堂课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实际测量能力。在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后,进行小组分工,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者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精心地做记录,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但是在后面做相关换算方面的习题时,发现很多学生这一块转不过弯来,接受并会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反复去强调,倒不如慢慢在练习中实践中领悟。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反思这几节让孩子喜欢的课,我觉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来源、形成的认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体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

教学准备:卷尺、测绳、标杆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组织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明确测量方法。

提醒学生在实际进行步测时,要注意迈步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保持直线进行。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对准确些。

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3、4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三、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步测

(1)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平均步长

a:先在操场上量出一段距离(如50米):让学生反复走3次,并要求记下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数,填在表格里。

b:指导学生依次算出走50米的平均步数,以及自己的平均步长。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可以让学生交流每个人步测的平均步长,总结身高高的学生通常平均步长一些,身高矮的学生平均步长相对短一些。

(2)步测学校操场的宽

可以让学生先走一走,并记下所走的步数,然后根据自己的平均步长算出操场的宽。

结合天天练p38页的实际测量,可以组织学生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

(3)比较步测和工具测量的结果。

用工具测量操场的宽,并将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和步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3、目测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课堂作业:完成天天练38页内容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因此本节课我利用ppt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如:运动会跑步、游泳池、树叶、数学课本封面、足球场、花坛等,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仅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探究欲望。

初步认知一周的边线是有长度的',紧接着ppt课件出示生活中更大物体面的边线,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将这些物体的面画到纸上就变成了这样的平面图形,由物抽象到图形,最后让学生描一描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从而引出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教学环节步步深入,周长概念跃然纸上。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隐性的、抽象的观念,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本质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节课中,学生测量圆形的周长时,及时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初步为理念及学习圆的周长打下基础,在练习环节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各给磨课教师的建议下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因为用的是别的班的同学,课前没有去熟悉学生,师生之间比较陌生,情感交流不够,自己也感觉本节课激情不够。其二,上完后本节课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开始与学生互动不够,二是由于时间原因,后半部分处理起来节奏明显加快。三是练习设计层次性不强。四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五是学生测量出现误差时没有给学生解释。

总之本节课也成功也有不足,各位磨课教师也从不同的观课维度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下一步我会进一步修改教案,争取将不足变为出彩的环节。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七

一、填空:

50000平方=公顷

65公顷=()平方米

300公顷=()平方千米

7000000平方米=()公顷

3公顷=()平方米800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4000公顷=()平方千米

二、填空

(1)颐和园的面积是2.9平方千米,约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面积是0.72平方千米,合()公顷。

(3)天坛的面积是273公顷,约合()平方千米。

三、填表:

市名面积(平方千米)面积(公顷)

北京市16800

上海市6200

天津市11300

四、试一试

80000平方米=()公顷

3.2公顷=()平方米

190公顷=()平方千米

0.4平方千米=()公顷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八

《图形与测量》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因此,本节课我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因此本节课我利用ppt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如:运动会跑步、游泳池、树叶、数学课本封面、足球场、花坛等,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仅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探究欲望。

课伊始利用flash动画演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会跑步这一生活情境,通过3位小学手跑步路线的比较,初步感知物体面的边线与一周,紧接着利用ppt课件让学生找一找游泳池口、树叶、数学课本封面以及身边各种物体一周的边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一周的认识,其后让学生比较自己找到的黑板面与空调面边线长短的比较,让学生初步认知一周的边线是有长度的,紧接着ppt课件出示生活中更大物体面的边线,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将这些物体的面画到纸上就变成了这样的平面图形,由物抽象到图形,最后让学生描一描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从而引出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教学环节步步深入,周长概念跃然纸上。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隐性的、抽象的观念,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本质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节课中,学生测量圆形的周长时,及时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初步为理念及学习圆的周长打下基础,在练习环节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各给磨课教师的建议下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因为用的是别的班的同学,课前没有去熟悉学生,师生之间比较陌生,情感交流不够,自己也感觉本节课激情不够。其二,上完后本节课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开始与学生互动不够,二是由于时间原因,后半部分处理起来节奏明显加快。三是练习设计层次性不强。四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五是学生测量出现误差时没有给学生解释。

总之本节课也成功也有不足,各位磨课教师也从不同的观课维度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下一步我会进一步修改教案,争取将不足变为出彩的环节。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总结篇九

这节课是测量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二册的时候学生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第二阶段的学习,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一开始就让学生回忆有关测量的知识,为学生根据1厘米的长度估计木条的长度做一个铺垫,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10厘米的长度。然后通过动手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触摸体验1分米的长度,感受1分米,接下来设计的赵物体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所体验、感受到的1分米在生活中的运用,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更直接的体验1分米,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于生活。学习1毫米的时候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测量4.5厘米的木条时学生意识到大约是5厘米,但是有不够,就有学生向大家介绍可以用小数或者用毫米进行表示,很顺利地引出毫米,也从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

在学习1dm=10cm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测量进行学习并利用旧知1m=100cm、1分米=10厘米和新知1dm=10cm先进行目测激发学生的迁移思维,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用1分米的小木条去测量1米,较直观的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从而得到结论1m=10dm。毫米是学生现在认识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就直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在尺子上寻找毫米,数出1cm=10mm,形成概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