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优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念青松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优质8篇)

考试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学习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范文***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一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二

(一)找出“冷词”“暖词”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浙江省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却不一样。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6.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三

选择题是客观试题,理论上是最容易得分的题型,但往往有很多考生的失分点就在选择题这部分。高考语文要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要加强选择题的解题练习,从中学到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对提高考试成绩是有效的。

1、运用心理效应

运用心理效应包括做深呼吸;告诫自己,仔细审题等等。

2、要有扎实的功底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3、自己做题的方法和题型

如果基础好成绩却没有别人好,可考虑自己做题的方法,这是其一。其二,应研究几份试卷看看有没有哪种题型特别薄弱。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4、做题的方法

做语文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方法,比如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不要轻易改动,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5、做选择题的办法

做对题的根本因素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但在考试中掌握一些方法,一些应试技巧,也有助于得分。

选择题都有题干,题干当中包含内容和要求。选择题总是有正确选项和迷惑选项这么两种选项。正确选项当然是正确答案,而迷惑选项则是用来迷惑考生的,看考生能不能区别正确选项和迷惑选项。题干的后面,一般有四个选项。如果是单选题,则只选择一个选项作为答案,其余的都是迷惑项;如果是多选题,则要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作为答案。

做选择题有许多好办法。比如:

(1)采取排除法,“缩小包围圈”。

不一定要先去找答案,最好先排除迷惑选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迷惑项数量多,四个里面占了三个,错误比较容易发现。容易排除的迷惑项排除掉了,迷惑项数量减少,检查剩下的选项就要容易一些。这就是采取排除法,好比逐步“缩小包围圈”。

例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先分裂后统一是无法通行的死胡同,分裂与统一不能共存,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b.入春以来,长春市一些小贩走街串巷上门收购陈米、陈面,尽管价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钱,但生意做得很红火。

c.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部落,以狩猎为主,但知猎兽,不知捕鱼,更不知稼穑种植为何物。

d.简单是一种富足和从容,只有寒碜和自卑才需要泡沫的虚化和油彩的掩饰。

a的“分裂与统一”是对立的统一,“鱼与熊掌”不是对立的统一,不能用“鱼与熊掌”来类比“分裂与统一”,可见这是一个迷惑项,所以首先要淘汰a项。剩下三个选项就比四个选项容易对付。b的.“价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钱”和“生意做得很红火”之间没有转折关系。价格低,往往生意红火,所以b的关联词用错了。又淘汰了一个迷惑项,剩下的只有c和d了。从两个选项里挑选一个正确答案,当然要容易得多。再看c,里面的“稼穑”与“种植”重复,也应该淘汰。最后审查d,虽然难理解一些,但是没有毛病,d就是正确答案。

(2)互相做比较,利用序列差。

什么叫做“序列差”呢?有一些选择题,有双重序列,题干上有1、2、3、4,选项里面有a、b、c、d,两个序列之间的矛盾,就是序列差。迷惑选项总是要“露马脚”的。前面说过,各人的知识情况都不一样,在各个考生眼里,迷惑选项“露马脚”的先后次序也不一样。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就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再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又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一个选项被否定,就造成了另一个选项的不可能,于是题干序列和选项序列之间互相映衬,互相“揭老底”,产生了空档,正确答案往往就出来了。例如: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置身在这座________的小楼,她内心的孤寂、凄楚是难以言传的。

[2]入夏以来,许多立交桥下________了不少消夏纳凉的人。

太多,损失惨重。我们知道,语文成绩作文差

[3]他似乎早已忘记遭人白眼的________,一上班就像没事似的吆五喝六。

[4]在马路上晒粮食会________交通。

做这一题,如果感到[1]的空档处很难填入哪个词,填入“寂静”、“安静”似乎都可以,那就不要在分析[1]上多花时间,不如暂且放下[1]而去分析[2]。选项里有“聚积”和“聚集”,“聚积”的对象应该是物质,“聚集”的对象才是人。这就“露马脚”了,使选项序列产生了空档:“聚集”使得a、b的“寂寥”和“寂寞”、“苦楚”和“苦处”、“妨害”和“阻碍”等都可以不用考虑,说明a、b选项都应该否定。

如果首先看[3],似乎填入“苦楚”、“苦处”或者“痛苦”都可以,那就暂时放一放。然后看[4]。对于“交通”而言,应该使用“妨碍”而不是“妨害”,又“露马脚”了,a、c应该否定,什么“寂寥”、“安静”、“苦处”和“痛苦”等都是虚设的,于是正确答案就是d。实际上,我们只审查[2]和[4]两处,不仔细审查[1]、[3],答案就找到了。这就是充分利用序列差的结果。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四

1、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是以叙述性文字为主,在整体阅读的时候,要用心的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接着审清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原文,这样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

2、文言文阅读中考生失分很严重的题型之一,就是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再结合上下文来推断意思;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的句式和语序的变化调整,注意译句是否通顺。最后书写要认真,文言文翻译重在直译,注意要字字落实。

3、很多考生对于文言文的题目,往往都有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作准备,就会发现,高考文言文选材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标准,往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要太着急,越过去先读下文,也许之后就能明白了,也可以去题目中寻找答案。

4、考生在做文言文阅读题的时候,首先要把对应文段用心精读一遍。另外,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考生也要多加关注。在精读原文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选项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等。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五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标点符号运用题

常见错误:非疑问句用问号,倒装句中句号、叹号前置;分句之间用顿号,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连词前面用顿号,概数用顿号,集合词语用顿号;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不是书名用书名号;括号句内、句外不分;破折号、省略号。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六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七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八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