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紫衣梦最新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

环保标语倡导绿色生活,号召人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在写环保标语时,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使其更好地融入目标群体。这些环保标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们催人奋进、呼唤行动。

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反思:1-5这些数字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小朋友不要说对于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成问题。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是一点也不知道。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得心应手的“数学事实”。认识1-5各数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数”的开始。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学生初步了解1-5的含义并认识了1-5各数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从抽象到具体的操作练习,让学生从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时,我把重点放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上面,我主要是这样安排的:1.注重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加法新课开始的时候,我用课件出示了小丑手里拿着3个红色的'气球,随后又买来1个绿色的气球,让孩子们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孩子产生3个和1个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概念,让孩子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多,让孩子们反复说3个气球加一个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孩子理解得很深刻。后来出示小松鼠的图片,对于2+3的计算,可以接数,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2和3合成5,在这里我问孩子2+3是怎样算的,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是没有一个说2和3合成5的,我又追问了几次,孩子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就直接告诉孩子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经学过5以内的加减法,一个小男孩就大声说:老师,你讲的这些我们都会了。我知道,有些孩子只是会计算,不一定理解意思。因此,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用动态的小丑和气球吸引学生,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一道道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发笑脸等,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学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需要改进:我观察发现多数孩子伸手指头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要尽快让他们熟记5以内加减法的得数,提高做题速度。

文档为doc格式

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第三单元先学习了1——5的认识,然后才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生在幼儿园都对加减法有了初步认识。现在学习加减法的意义我主要是这样教学的:

一、通过形象直观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我在课件上做了直观形象的图片,通过情境图小丑拿气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丑一个绿气球和3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有4个气球。于是我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求一共有几个,用加法计算。学习减法时,继续使用小丑气球的情境图,小丑手里原来有4个气球,绿色气球被风吹跑了,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认识到减法的意义,求还剩下几个,用减法计算。经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清楚的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二、熟练计算加减法

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正确计算得数,通过观察学生的计算速度,发现班里学生的计算速度差别特别大,有的学生得数张口就来,非常熟练,有的学生每道题都得想好大一会,还有很多学生每道题都要伸手指头才能得出得数。

针对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比较慢的情况,我向家长说明了情况,请家长大力支持,每天在家里找时间给孩子提问加减法得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第三单元先学习了1—5的认识,然后才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生在幼儿园都对加减法有了初步认识。现在学习加减法的意义我主要是这样教学的:

我在课件上做了直观形象的图片,通过情境图小丑拿气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丑一个绿气球和3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有4个气球。于是我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求一共有几个,用加法计算。

学习减法时,继续使用小丑气球的情境图,小丑手里原来有4个气球,绿色气球被风吹跑了,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认识到减法的意义,求还剩下几个,用减法计算。经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清楚的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正确计算得数,通过观察学生的计算速度,发现班里学生的计算速度差别特别大,有的学生得数张口就来,非常熟练,有的学生每道题都得想好大一会,还有很多学生每道题都要伸手指头才能得出得数。

针对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比较慢的情况,我向家长说明了情况,请家长大力支持,每天在家里找时间给孩子提问加减法得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习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的认识和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八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