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笔砚2023年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8篇)

环保宣传语可以动员大众参与到环保活动中。环保宣传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深思熟虑的环保宣传语范例,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

我见过很多瀑布,有“骤止断崖跌九重”的黄果树瀑布,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与陕西之间的秦晋大峡谷,水面宽300多米,但一到壶口瀑布附近,水面宽度就只有二三十米了。就像水壶的倒水口一样。壶口瀑布因此而得名。

去看壶口瀑布前一天晚上,我们是枕着壶口瀑布的咆哮入睡的。我想壶口瀑布声势这么浩大,气势肯定也很雄壮。第二天去看,果然如此。

还没有走近瀑布,扑面的水花来迎接我们。等走近了,震撼!河水裹挟着泥沙从壶口处喷薄而下,奋勇向前,绝不回头。它们就像那英勇的士兵,向敌营冲锋陷阵,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再加上那震耳欲聋的隆隆声,让这只勇猛的军队多了几分气势。

正在我们欣赏时,突然静静地在瀑布上空出现了一条五彩斑斓的拱状物。我激动地大喊“彩虹!彩虹来了!”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看向我手指向的地方。有的人感叹好美好美,有的人呼朋引伴快看彩虹,有的人“咔嚓”一声捕捉到了这神奇的一幕。本来,我以为今天瀑布水雾太重了不会有彩虹……可是,她还是倔强地出现在这里,傲然于黄河上方,俯视着眼下的一切。彩虹和瀑布交相辉映,让壶口瀑布混黄的底色增添了一丝彩色的身影。

我凝视着壶口瀑布,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歌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不正是此刻壶口瀑布真实的写照吗?难怪人们都被它的壮观而吸引,都为它的英雄气概而痴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教学创意: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因此,将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确立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另外,本文的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与柔美,进一步去体验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所以将“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确立为本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

总之,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读书体验,让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学生合作交流,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已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

2、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用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用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初步感知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2、朗读教学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优美,意境雄浑的特点,深入品味壶口瀑布的'壮美与柔美。

3、比较阅读法。通过删、改、换等多种形式,理解文章语言大气磅礴的特点,并通过散文与诗歌的不同文体形式,来共同体悟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写景散文《壶口瀑布》,去感受那里别样的风景。

图片展示,资料助读,直观地展示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二、初读,感受写景之奇

请同学们走进文本,自由朗读课文,并做好圈点勾画,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有什么不同?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作者曾两次去过壶口,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雨季的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雄伟壮阔,刚柔并济。

3、课文写水,为什么第五段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如钢似铁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目的是为了写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到一定程度时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从而表现黄河之水无穷的力量。

自由读课文第二至五段,再次感受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奇特、壮丽。

三、细读,欣赏表达之美

刚才,我们跟随作家梁衡细腻的笔触,感受到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不同的美,下面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描写枯水季节时的壶口瀑布,请大家看这个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下面我们看看这几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梁衡为何要这样描写河水。

第一组:换动词。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点拨:“挤、撞、推、搡、呼、拥”罗列,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将“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生动。

第二组:删叠词。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点拨:叠词的运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四、诵读,感悟哲理之深

1.同学们,一篇游记散文,“所感”是它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最后,我们来背诵文章最后一段,欣赏其深刻的哲理美。

学生先自由背,再全班齐背。

2.作为最后一段,它有点题的美妙作用。这一段,作者想表达什么?

明确:这里写出了黄河博大宽厚、顽强不屈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写出了一个人、一个民族危难的时候应该表现出的精神。

3.诚如同学们所言,黄河水正是在和山石的搏斗中,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也正是她与山石的搏斗中,铸就了伟大的性格,她博大宽厚但绝不软弱,我们齐读第六段第一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带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其实,赞颂黄河的作品有很多,我们来齐读《黄河颂》中的片段,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她的伟大坚强。

全班配乐齐读: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五、教师总结

如果黄河是中华民族一部读不完的史诗,壶口就是这部长诗的惊叹号!如果说黄河是我们民族之魂,壶口就是黄河之魂!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初读,感受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细腻与独特,将眼前之景用文字再现,使读者也能身临其境,然后体会情感,感悟黄河之美所寄予的内在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辅助了多媒体手段,但学生对黄河磅礴的气势仍然感受不深,对作者语言文字之美的体悟也相对肤浅,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才是语文真正的内涵。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1.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

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

1课时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小组交流讨论)

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这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作者从威武雄壮、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河——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

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的妙处并学习使用。

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1、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时,教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对其不乏赞美之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xx自天涯”,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预习反馈】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三)【初读课文,巧梳理】默读课文思考:

2、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磅礴、危险、震耳欲聋、与众不同、声势浩大

(四)【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品读3———5段,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壶口瀑布

(小组讨论,圈画出重点词句,并作分析)

2、第五段写石头有什么作用

(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属于侧面描写)

(五)【再读课文,感悟主旨】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儿女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巨大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身体力行,爱我中华】

如果有一位外国友人向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你会怎样给他介绍(100字左右)

温馨提示:结合本文所学的有关内容

(七)【视频欣赏,中国美】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思考深邃。为了让学生能快速入情入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引领学生充分感知壶口瀑布独特的景象。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游记,不应当局限于这篇游记写了哪些地方,记了什么景物,而应当先把握作者为什么记这些景,他笔下的景物之间有什么联系,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或思考。

作者视角独特,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描写景物,表达情感,融会贯通且有特色。

1.积累文章中精美的词语,如“震耳欲聋”“深不可测”“前呼后拥”等;

2.品析语言,结合文章深刻体会作者在观赏雨季和枯水时期的壶口瀑布时不同的感受。

3.领会文中所写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重点:品析语言,结合文章深刻体会作者在观赏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时不同的感受。

难点:两次壶口经历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梁衡

二、初读课文,寻美。

作者几次前往壶口?分别在哪些段落具体描绘?作者两次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默读,圈点勾画。

三、精读品析,赏美。

学生活动:

1.朗读第2段,试赏析雨季壶口之美。

第二次作者为什么选择枯水季去壶口?

2.自由读3--5段,赏析枯水季壶口之美。

写完壶口瀑布的水,为什么又要写“脚下的石”?

3.分别朗读文章的第1段和第6段,说说这两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小结文章的写作思路。

美点预设:

气势之美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多种修辞手法和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3.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形态之美

1.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河水因地势而纤细柔和的优美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运用得十分贴切,表现了水流的灵动多姿,使人如临其境。

2.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顺壁挂下的水比作“丝缕”,隐在水雾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生动写出了挂瀑水的姿态柔美,声音动听。

神韵之美

1.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河水人的品性,表现了黄河水外柔内刚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黄河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四、延伸交流,说美。

你喜欢壶口瀑布吗?想去壶口吗?

如果梁衡先生决定要第三次游壶口,请你帮他选个时间点。

五、课堂小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读了梁衡的《壶口瀑布》,我们不由的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为美景感叹时,也深深被梁衡的语言文字所折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

六、作业。

积累本课字词,赏析经典语段。

板书随堂完成。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梁衡先生感知了壶口瀑布的壮观与柔美,这节课,我们来跟着梁衡先生学习写作游记。

二、请同学们朗读第3—5段,圈出表示观察顺序的词句,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1.自主圈点勾画。

2.小组内交流。

3.明确:

下到沟底走到河心向上游看去细观脚下的石

立足点:沟底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上

观察角度:俯视龙槽——仰观河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龙槽两边——俯视脚下

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即定点换景法。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不一定都是实录游程,也不一定都有明显的“移步换景”,可以像本文这样定点换景。

二、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3—5段,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所见”是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写作时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选材,有所侧重,不可贪多求全。要写最能触动自己的景物,选择表现景物之美最集中、最典型的“点”描写。描绘景物时可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适当联想和想象,以丰富作品的内容。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由景物自然而然地触发出来,与景物融为一体;写出自己对景物的独具个性的体验与感想。如果在抒写感受的同时,能进行理性的思考,文章就有了高远的立意。例如本文中,作者在抒写对壶口瀑布的赞叹之情时,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就让文章有了深度,增强了文章的魅力。

三、总结收获:

1.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2.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3.写作注意事项:

所至:不一定都是实录游程,也不一定都有明显的“移步换景”,可以像本文这样定点换景。

所见:要写最能触动自己的景物,选择表现景物之美最集中、最典型的“点”描写。

所感:由景物自然而然地触发出来,与景物融为一体;写出自己对景物的独具个性的体验与感想。

四、布置作业:

请仿照本文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某一处景观。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与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

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

(四)文本学习:

1.整体感知:

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

2.品读感悟:

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而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赏析)

读出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总结赏析句子的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赏析:“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合学指导:可从修辞、动词、句式等角度来赏析;先独立思考,做好批注;小组交流解疑,需要老师帮助可举手示意。

(赏析完成后,配乐诵读。板书“壮美”“情”“赞美”“热爱”)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3.探究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壶口瀑布这一胜景来抒发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情景交融”)

(五)拓展提升:

观看壶口瀑布视频,示范所思所想:罗丹曾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面对这样的壶口瀑布。我想到了在黄土高原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后生们,忘情的、没命的击打着的安塞腰鼓!想到了在陕北高岭上,那曲调高亢,旋律奔放的信天游!想到了在关中地区,那大喊大叫,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的秦腔!这些文化体现的就是黄河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思考:面对这样雄伟壮美的壶口瀑布,你想到了什么?(比如:人生启迪、历史、文化……)

(六)小结:

《壶口瀑布》写景细腻,通过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征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声势形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这不仅是一篇有新意的游记,更是一篇带给人启迪的哲理散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与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教师板书:题目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检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

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

(四)文本学习:

1.整体感知:

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

2.品读感悟:

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雪。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赏析)

读出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总结赏析句子的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赏析:“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合学指导:可从修辞、动词、句式等角度来赏析;

先独立思考,做好批注;

小组交流解疑,需要老师帮助可举手示意。

(赏析完成后,配乐诵读。板书“壮美”“情”“赞美”“热爱”)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3.探究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壶口瀑布这一胜景来抒发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情景交融”)

(五)拓展提升:

观看壶口瀑布视频,示范所思所想:罗丹曾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面对这样的壶口瀑布。我想到了在黄土高原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后生们,忘情的、没命的击打着的安塞腰鼓!想到了在陕北高岭上,那曲调高亢,旋律奔放的信天游!想到了在关中地区,那大喊大叫,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的秦腔!这些文化体现的就是黄河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思考:面对这样雄伟壮美的壶口瀑布,你想到了什么?(比如:人生启迪、历史、文化……)

(六)小结:

《壶口瀑布》写景细腻,通过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征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声势形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这不仅是一篇有新意的游记,更是一篇带给人启迪的哲理散文。

(七)推荐阅读:尧山壁《陶醉壶口》梁衡《壶口瀑布记》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

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4、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

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4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

第二课时

【思维训练】

1、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随着水势减弱呈现出另一种美。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壶口瀑布具有丰富的美的形态。

2、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

3、作者为什么要描摹集纳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瀑布?

作者将壶口瀑布的“海、河、瀑、泉、雾”等形态与人的“喜、怒、哀、怨、愁”结合在一起。作者认定:“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5、怎样理解第6段?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6、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这些,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作者认为“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还不足以表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8、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诗文。

9、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小结】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北海的早晨》,了解新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四年级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教案(优秀18篇)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一些初二教案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小学四年级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教案篇一教育专家曾

    保险公司领导致辞后主持人接话(优秀8篇)

    理想可以激发人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何实现理想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现在是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理想总结范文的时候了。保险公司

    设计方案包括哪些步骤(大全11篇)

    广告策划需要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和时间表,以便保证广告活动的有序进行。下面是一些婚礼策划公司的推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设计方案包括哪些步骤篇一科学概念:

    2023年儿科医生个人总结(实用11篇)

    在考试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学期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儿科医生个人总结篇一一

    最新半日活动邀请函(实用15篇)

    公益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和奉献,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的活动。编写公益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进行对比和参考,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和思考。下面是一些公益志

    唯美情感语录说说(优质13篇)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在总结中要积极宣传环保的理念和意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环保是我们当下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尽力保护环境、节

    最新厂房屋租赁合同 厂房租赁合同集合(大全8篇)

    借款合同是一种保证,确保出借人能够按时收回借款本金和利息。授权委托书样本一:本委托人授权受托人代表本人办理房产买卖手续,具体事项详见附件一。厂房屋租赁合同篇一一

    2023年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大全12篇)

    工作心得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求改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军训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教师的读书

    山东省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感悟心得体会(优质8篇)

    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具备审视自己教学的能力,勇于面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下面是一些写军训心得的经典句子,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山东省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

    最新世界环境日宣传标语 世界环境日宣传语(大全14篇)

    理想是我们对于自身发展和进步的期待,它推动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在写理想时,可以回顾过去的经历,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实现理想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