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GZ才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篇一

20xx年11月23日,我上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受到了八校同行们的好评。

1.教材处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

3.教学是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体现了风动水动,水随风流。归纳了洋流的记忆方法:自北向南,逆-顺—逆-顺或8自记忆法,被各校老师拿去用。效果很好。

4.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现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5.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学生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课标要求。

6.在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教学中可加以扩展。

本节课授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

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授课量的安排要灵活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篇二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知识容量很大,在教学时,我用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了洋流的概念,从性质方面对洋流的分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各个洋流的名称、性质,有些知识的难度还很大。相应的习题变化也很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记住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本节又是历来考试的热点,必须让学生记住并理解本节的知识。为此,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使得自己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效果也比较显著。下面谈谈我对本课的反思。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本节的概念。

本节中洋流的概念,寒、暖流的定义,让学生先通过预习,然后教师画图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这样图文对照,效果显著。

2、播放视频:小鸭子漂流记,用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很容易理解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3、洋流的形成讲完之后才讲风海流、密度流和上升流。学生更容易理解。

4、画简单的轮廓图,表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即画图表示各个中低纬度、中高纬度洋流的环流方向,大洋两岸,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原因及环流方向,都一一用箭头去表示,并且边画边提问,使学生很快记住了各个洋流的名称。并且在画洋流时注意用红笔表示暖流,蓝色表示寒流。

5、对于大西洋海区的洋流,由于书本上地图将大西洋分隔在两侧,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印象,教学时,我用ppt投影出了完整的大西洋轮廓图,再将各条洋流补充到图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

6、采用形象的数字记忆法,指导学生去掌握各个海域的洋流名称、环流方向、洋流的性质。

如: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8”,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0”,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画这两个数字(按笔画顺序),并且每一段都标上箭头并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洋流名称。

7、每节课前,都要复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做到复习与巩固,使所学知识牢固地记忆。

1、给学生画图,填图的时间少了,若是让学生画填图,那么学生记忆得会更深刻;课堂容量大,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

2、讲解洋流分布规律时,没有强调几条重要的纬线(30°n、30°s、60°n)与对应形成的大洋环流的位置关系。

3、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选取的案例不是特别合适。

4、没有更多的强调世界的风带对洋流形成的影响。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篇三

20xx年11月23日,我上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受到了八校同行们的.好评。

1.教材处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

3.教学是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体现了风动水动,水随风流。归纳了洋流的记忆方法:自北向南,逆-顺—逆-顺或8自记忆法,被各校老师拿去用。效果很好。

4.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现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5.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学生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课标要求。

6.在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教学中可加以扩展。

本节课授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

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授课量的安排要灵活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篇四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

------总结理想模式图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结合理想模式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从理想的洋流模式到实际洋流分布的.转变

-------认识和记忆实际洋流分布图和洋流的名称

a、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并没有形成环流,而是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原因:此区域几乎都是海洋,无陆地的阻挡

b、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

4.全球海域的洋流运动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课堂总结】略

【课堂巩固训练】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形成,灵活运用洋流分布规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的思维。)

【板书设计】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的概念

2、洋流的性质分类:暖流和寒流

3、洋流的成因分析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篇五

20xx年11月23日,我上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受到了八校同行们的好评。

1.教材处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

3.教学是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体现了风动水动,水随风流。归纳了洋流的记忆方法:自北向南,逆-顺—逆-顺或8自记忆法,被各校老师拿去用。效果很好。

4.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现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5.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学生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课标要求。

6.在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教学中可加以扩展。

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授课量的安排要灵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