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龙咚锵教案 中班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薇儿最新龙咚锵教案 中班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龙咚锵教案篇一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

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

(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了无生趣引导得生机盎然,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

龙咚锵教案篇二

【在一个游戏活动中,几个围在一起摆弄着一条丝巾的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我心想就一条普通的丝巾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往脖子上一围就可以了吗?我倒想看看他们几个能玩出什么花样。我没有打断他们的活动,在一旁仔细的倾听他们的对话,认真观察他们的动作,出乎所料,他们对丝巾的玩法别出心裁,玩出了他们的花样,连几个男小朋友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学习向上抛接的动作,训练幼儿手眼配合的能力。

2、促进幼儿手臂肌肉发展及灵活协调能力。

1、丝巾(丝巾、沙巾)与幼儿人数相等。

2、游戏时背景音乐(三首)。

3、舞蹈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1、播放音乐,幼儿随着音乐节奏拍手进入教室。

2、教师与幼儿玩常玩的帽子游戏。

(1)、将大拇指大小的笔盖戴在拇指上扮演戴帽子的先生:“嗨!小朋友们好!我是帽子先生,今天我又来和小朋友玩我们的帽子游戏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唱:《郊游》的歌前半段。念游戏词“东跑,西跑……)

(2)、反复游戏2―3次把丝巾变出来。

1、帽子先生找到了什么?(丝巾)

【简单的问题就带出了主题的名称。】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到过丝巾?(商场,超市,街上。妈妈围过……)

3、妈妈是怎么围的?请个小朋友给老师也围一下!(请幼儿上来)

4、这样围着很漂亮,可是我们的妈妈还可以把它做成一朵花来,那就更漂亮了!(请家长将丝巾做成花)小朋友们一起表扬这位妈妈!

6、请小朋友拿起凳子下小篮子里的丝巾自己做一做玩一玩!(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观察引导并与幼儿一起玩耍丝巾)。

7、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玩法(做成了什么或怎么玩的?)

1、在玩耍是时发现有幼儿将丝巾盖在头上,扮成了新娘,教师和所有的幼儿一起扮扮新娘!

2、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的音乐。教师与幼儿一起舞蹈。

1、我们刚才扮成了新娘跳了个舞,问一问爸爸妈妈我们跳得好吗?那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教师数到三,所有的幼儿一起将丝巾抛上去,连续三次左右)。

2、请幼儿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抛的?教师模仿他的动作(单手从下往上抛,单手从上往上抛,双手从下往上抛)。

3、请所有幼儿空手和老师一起学学三种抛接动作,每一种空手模仿2―3次(讲解手臂的动作要领,大臂带动小臂使劲往上抛,在抛的同时眼睛注意上方,做到手眼配合,最后接住丝巾)。

4、请小朋友一起拿起丝巾,随音乐自由选择喜欢的动作抛接丝巾。

5、分组比赛(教师注意请拿材质差不多的丝巾的幼儿为一组)。

动中教师对动作以及幼儿自己对动作感受进行了讲解,教会幼儿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抛接的目的,使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随着音乐抛接。在幼儿较为熟练掌握抛接后,还进行了一定的抛接比赛,教师能在比赛中注意到丝巾材质的不同,提醒幼儿抛接动作协调、灵活。

1、在最后一组比赛的时候,教师将自己的丝巾藏在身上某处,故作丝巾不在了的神情,请幼儿帮忙找,吸引幼儿的注意,然后再将丝巾拿出来告诉幼儿是老师自己把他藏起来了!

2、请幼儿和老师一起玩藏丝巾的游戏,幼儿随着音乐开火车,音乐停止后开始将自己丝巾藏起来,老师数三声便开始找(鼓励幼儿藏到不一样的地方)。

【这是一个延伸趣味活动,幼儿能想出身体的不同的部位来藏起丝巾,活动效果很好!】

游戏2―3次后:“我们的丝巾真好玩,它有这么多的玩法,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玩玩!现在我们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出教室玩玩吧”!

【整个活动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幼儿在活动中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每一环节过渡自然且形式、风格各异,活动材料做到一物多用。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这还需要在反思后通过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以将活动考虑得更周到,上出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需要,更有特色的活动课,使幼儿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龙咚锵教案篇三

岁月匆匆而逝,似乎只是弹指一瞬,一学期的工作就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所经历的事,工作虽然很忙,但忙得很充实。“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是我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在这一学期中,我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倾注最高的热情,踏实、勤奋地完成了一学期的工作。

本学期,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班级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教学

按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课。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坚持学玩结合

在工作中,自己努力增强上课技能,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活动中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动静结合,寓学于玩,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谦虚虚心请教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教学中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 教育教学工作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主题开展设计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添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积极认识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2、结合主题教育内容,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消防演练活动,六一文艺汇演,还有生活技能技巧比赛,在各类主题活动中培养了孩子各种能力。

3、 做了一些幼小衔接特色工作,如看图学成语、学会倾听故事、每天一练、提高幼儿讲述和理解能力,充分利用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加强了幼儿阅读、识字、数数、讲故事、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教生活,使我体验到了好多,也渐渐的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去了解幼儿,如何去用行动关爱每一名孩子。每当我看到一双双炯炯有神、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我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让我从每天的疲倦中清醒,让我从失落中找回自我。

龙咚锵教案篇四

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对于什么是反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哲学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洛克认为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与反思(又译反省),前者即外部经验,后者即内部经验;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有人把反思定义为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和情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反思是个体在分析自我经验、监控和评价自我行为的基础上,依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所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为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倡导幼儿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课后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题总反思。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形成一条反思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过程中加强课程研究,提高教学技艺。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得益非浅,而有的教师无所适从。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存在着空、浮、杂等现象,有些教师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任务型、应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学活动《沉浮》,教师反思记录:幼儿对探究活动有兴趣,能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时间拖长了点;上了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师反思:小朋友对故事感兴趣,想象丰富,就是没有注意面向全体……诸如此类,反思浮于表面,也有点八股味道。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适当的引导。

龙咚锵教案篇五

活动过程:

1、引入游戏状态

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小老鼠非常喜欢吃花生,可是主人不愿态意给他们吃,主人请来猫头鹰看管花生园。可是小老鼠还是很喜欢吃花生,只好趁猫头鹰不在的时候偷吃花生,猫头鹰回来了,赶紧逃会回自己的家………。

我们一起来玩猫头鹰捉小老鼠的游戏,好吗?

2游戏:猫头鹰和小老鼠

a欣赏两组音乐:区分小老鼠和猫头鹰音乐的不同之处(欢快、沉重)

b幼儿游戏:

小老鼠(幼儿一起扮演)听到明快的音乐,就到场地中间吃花生,听到低沉的音乐(猫头鹰由老师扮演过渡到幼儿表演)就到小椅子后面躲起来,被抓到的小老鼠站到一边。

3、节奏游戏:救救贪心的小伙伴。

a猫头鹰抓到了几只小老鼠呀?(集体数数)

b讲解节奏游戏的规则:你们要救小伙伴只有一个办法,谁能和小鼓说的话一样,就可以救走一位小伙伴。节奏训练:

c幼儿游戏。被救走的'小老鼠要说一句致谢的话(渗透礼貌教育)

4、排序:花生张大了

b出示花生宝宝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花生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

c分组排序。

d集体整理生长过程。种子、发芽、长高、开花、结果。

5、动作创编:花生长大了。

让我们变成一粒种子,听着音乐慢慢长大好吗?

点评:该案例是以音乐活动为牵头,融合语言、常识、数数的一个综和性艺术活动。鉴于此活动的设计者为家长,我以教师的眼光评析,认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定位恰当

2、取材形象

在大多数小朋友的印象中,都有小老鼠贼溜溜样子的感性经验。题材通过故事讲述和情节的环环紧扣,便于了幼儿的理解、模仿,又留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3、体现随机教育

在解救贪心的小伙伴时,不忘礼貌教育。伙伴获救后,及时教育幼儿不能学小老鼠偷东西(渗透品德教育)。

4、充满愉悦的氛围

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家长的引导语始终体现了游戏性和情景性。启发幼儿大胆表达对音乐和情节的理解,体会用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让幼儿想像自己是一颗花生种子的环节是孩子们尽展肢体、发挥想像、真情投入的时刻,满足了孩子们对音乐活动没有负荷的诠释。

这次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长资源的富有和潜在力量。尝试到了确立幼儿园、家庭、社区大教育意识的益处,鼓励更多的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龙咚锵教案篇六

活动开始时,我先扮演松鼠妈妈带小松鼠在场地上走起来,做了一些小动物飞、走、跑、跳的动作,接下来我带着孩子们来到跑道上练习倒退走,让幼儿再一次熟悉倒退走。大概是孩子们看到场地很宽阔,不害怕了,都在很轻松地练习。然后,我以妈妈的身份对小松鼠说:孩子们,我们练了基本功,现在要帮妈妈做事情,可以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这时我把小松鼠分成4组,问他们想不想用比赛的形式,来比比谁运砖多,谁运得快。第一次比赛时,我主要要求他们稳稳地把果子运到,第二次比赛时,我要求他们运的快一点。第三次的时候,我们分了男女小朋友比赛。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小朋友都大胆地练习拖物倒退走。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下,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

反思这一次活动,我认为它好的地方在于富有童趣,灵活运用《小松鼠运果子》这个活动,使孩子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比赛中,孩子们兴趣很高,充满积极性。教案对老师来说能很好掌握的,但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案都能使幼儿容易掌握。如何能使孩子们学会正确的方法,更是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继续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好的教育方法。

龙咚锵教案篇七

这是中班下学期一个围绕“服装”这一话题而开展的系列活动。该班教师针对本班幼儿在午休时,有许多幼儿不大懂得折衣服,经常是上衣和外裤一脱就随便放在柜子里。为此,她特设计一个“时装超市”的活动。老师在活动室里实现给幼儿划分出两个区域,一个是男孩时装超市,一个是女孩时装超市。活动一开始,老师告诉幼儿:小朋友带来许多漂亮的衣服(事先请每位幼儿带冬夏各一套衣服),今天老师准备用小朋友带来的衣服,请小朋友玩一个“时装超市”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给这堆衣服进行分类呢?……老师接着幼儿的回答说,噢!我们可以将这些衣服分成男孩一堆、女孩一堆,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两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开“男孩时装超市”,另一个地方是开“女孩时装超市”。现在请小朋友按男孩、女孩给这些衣服分类,记得分完后要将衣服折好放在柜子里。老师在幼儿分类的过程中,边个别指导幼儿怎样折衣服。幼儿分完回到座位后,老师就说,小朋友都将这些衣服分成了两堆,这堆是男孩时装超市,那堆是女孩时装超市,老师刚才发现××小朋友把衣服折得很整齐,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折的呢?老师给全体幼儿示范折衣服的方法。示范后,老师接着说,老师发现小朋友在时装超市放衣服的时候“乱乱的”,小朋友想一想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衣服还可以怎样分?让顾客一来的时候我们时装超市就看得很清楚呢?老师说,噢!我们还可以按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将衣服分成两堆。接着老师又请幼儿再去按这一标准给男孩子(女孩子)衣服进行分类……整个活动持续12分钟左右。

从这一活动的效果来看,我们可以估计该班可能获得的经验:一是懂得折衣服的方法;二是知道要先将衣服折好再放回柜子里;三是懂得一元分类方法。在这三条经验中,第1、2条是达到该教师在活动设计时预定的特定的目标,但幼儿所获得的第3条经验只是在原由的水平上作简单的重复,也就是说,对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早已懂得按一维分类的方法(其实,该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幼儿这是按“性别”来分的;这是按“季节”来分的)。而其实上对这一活动的材料提供与活动设计作稍加细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分类”活动方面对幼儿已有的分类经验提出挑战,即可以有意识地初步渗透“层级分类”就(在这活动中,教师所做的看似属于层级分类,但其实不然,因为老师从老师的语言指导中可以看出该教师本身没有渗透“层级分类”这一新经验的想法,在点评时,该老师也承认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老师在幼儿按“性别”这一标准分完之后,又按“季节”分了一次,教师应该用语言很明确地帮助幼儿的经验提升起来,这些衣服我们按性别分完了一次,还可以再按季节再分一次。当然,如果教师在用语言概括的同时能借助“图示法”则效果更为明了。

龙咚锵教案篇八

春天来了,在我们幼儿园里那些非常美丽的树,都发芽长叶子了,在户外活动时孩子常常会跑到树旁边玩。孩子们都很渴望走进大自然,今天我们就开展了“我的树朋友”的活动,每个孩子都找到了他的树朋友,表示要好好爱惜它。

活动开始,我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寻找观察自己喜欢的树朋友,他们非常开心来到户外寻找自己喜欢的树,观察自己树朋友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找这棵树做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在交流你是怎样和这棵树做朋友时,有的孩子抱着树不放,有的孩子在摇树,可能他认为这是在表示自己对小树的友谊。在讨论中,有的孩子说摇小树,小树会死掉的,所以要换个方式。有的幼儿说用脸颊贴一贴树皮,有的幼儿说抱抱树干感觉树有多粗细,还有的说闻一闻树清香的味道等等,他们都在用各种方法探索着自己的树朋友,非常的开心。

中班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我的树朋友让幼儿对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是活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看你的树朋友身上的叶子都是什么样子的?树会呼吸吗?引导幼儿说说树吸的是废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呼出的是氧气,是空气清洁工,让幼儿从树的多种功能特性方面让他们充分进行经验交流,达到幼儿喜欢树和树做朋友的目的。

我们人有嘴,有耳,有鼻,那树呢?把树拟人化,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结合问题拓展幼儿的思路,让幼儿了解了更多树的知识,开阔幼儿的思维。讨论树会唱歌吗?树爱吃什么时,有的孩子会说喜欢吃苹果。因为这个孩子他很喜欢吃苹果。他认为树朋友也会喜欢吃苹果。小年龄的幼儿对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不能非常清楚的区分。幼儿说得最多的是水,然后我引导他们知道除了水,树还爱吃空气和阳光。

那我们怎样和树交朋友?这时幼儿说给它浇水,施肥。于是我发动幼儿拿自己的茶杯来,接点水去给树朋友浇浇水,这个环节,幼儿最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拿着水杯,找到自己的树朋友,给这棵树浇水,和这棵树说说话,抱抱这棵树,有的边浇水边给树朋友唱歌呢。他们说,每天都要来看望自己的树朋友。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有了爱护树朋友的意识,在观察树朋友样子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探索能力。这节课的教具很简单就是树,不需要老师准备太多,老师只需要准备几个问题一节丰富的活动就产生了。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课堂与教具,如:风、水、雨、电等自然等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都会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快乐和知识。

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还为树朋友做了身份证,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幼儿知道不仅要爱护自己也要爱护身边的事物,树也是有情感的,我们要爱护这些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朋友们。

龙咚锵教案篇九

情节描述:上完了户外活动孩子们开心的回到教室,只见有的孩子上厕所、洗手,有的去喝水,也有的任务完成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着老师下一步的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快的安静下来,我没有故意拿小铃去敲,而是采用了音乐的方式去感化他们。我选了一段《做馒头》的音乐旋律弹起琴来,孩子们顿时做起动作来,一会儿揉面,一会儿团面,又一会儿捏馒头。最后,孩子们做完了馒头,便开心的做起吃馒头的动作。一会儿功夫孩子们就安静下来,很似开心。

评价分析:

这段《做馒头》的音乐,我前几周的一个音乐教学活动,它虽然只是一段旋律,但孩子们却非常感兴趣。每次,只要我一弹奏这旋律,孩子们便神气十足,知道自己要做的那个角色。平时的音乐,基本都是歌曲之类的,让幼儿大胆去唱,但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喜欢这旋律远大于平时所唱的歌曲,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可以说孩子们刚户外活动回来需要的是休息,其实不然,孩子们即使玩得再怎么累,他们依旧喜欢动、喜欢玩,他们喜欢用肢体动作或行动来表现自我,虽然有时经常会玩这样的游戏,但玩的兴趣却一直存在着,在这里孩子们充分扮演了一个做馒头人物的角色。这样,他们反而觉得是最开心的。这就证实了一句话“孩子的天性在于玩”看来的确如此。

所思所悟:

在户外活动回来时,由于孩子们要上厕所、洗手、喝水。他们有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特别是对于平时几个慢性子的人来说,大家为了等他们,而造成了时间上的隐形浪费,这样,孩子会趁这些时间而自由懒散,从而影响了秩序。而且,我觉得,有时往往就是在孩子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的一个个动作或一句话,使孩子们之间不开心或者闹矛盾。有些小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所以,要多带动幼儿唱唱、玩玩、跳跳。在上课的时候严格他们,在玩的时候尽兴的玩,这样,才能让孩子对你心服口服。

作为老师,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关键在于每个环节之间都要让孩子们有事情做,也就是一直在你的视线之下。这样,才有可能把班级的制度管理的更好。

龙咚锵教案篇十

《摇滚青蛙》是中班的一个阅读活动,主要讲了七只青蛙为举行摇滚音乐会,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打扮自己的故事。在这个活动当中,我充分以孩子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在摇滚的音乐和快乐的游戏中探索知识,寻找答案。

活动的开始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初步感受了一下摇滚音乐,并引导孩子用最棒的动作来展示自己,让幼儿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感受了摇滚音乐。再用魔术的形式激发孩子探究颜色变化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探索颜色的变色。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让他们自主去探索颜色的变化、去体会变化带给他们的惊奇和快乐,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知识。玩颜色的操作试验让孩子们很快认识了颜色的变化规律,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探究,也是成人蹲下身子与孩子沟通对话的最好方式。也为阅读《摇滚青蛙》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也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出示未变色青蛙图片时,我没有马上告诉孩子青蛙准备干什么,而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想像一下青蛙们会去干什么?既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然后出示变色青蛙让孩子们更进一步认识颜色的变化规律。随着黑色青蛙的出示,老师抛出问题:“它是怎么变的?”老师对幼儿的答案不予以肯定,而是把它作为课后延伸自己寻找正确答案。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故意设下悬念,设计了问题“青蛙们为什么要变色?变色后去干什么呢?”幼儿急于知道,迫切想看书,充分的激起了幼儿阅读的欲望。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摇滚青蛙”绘本时,孩子们兴奋极了:一页一页仔细认真地观察讲述着。“青蛙乐手会怎样打扮自己?”“会变成什么颜色?”随着问题的一个个深入,加深了孩子对色彩变化的理解,同时对什么是最酷的摇滚青蛙孩子们也有了自己不同的见解: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就是最好的!在绘本临近结尾的跨页里,最酷的“摇滚青蛙”集体亮相:画面上色彩、造型、声音符号以及热闹的`场景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孩子们兴奋极了,指着画面激动地自己讲述起来,我想:这一刻阅读的快乐是真正掌握在孩子手中。我连忙问道:“‘摇滚青蛙’音乐会都会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孩子们立马议论开了,有的说是跳舞,有的说是唱歌。“那请你当漂亮的摇滚青蛙上来为大家表演吧!”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来表演,孩子们完全沉浸在青蛙音乐会的激情里,尽情表演模仿着自己喜欢的摇滚青蛙。

好的故事总是让人爱不释手,再次翻开“摇滚青蛙”绘本,它的导语深深打动了我:和而不同,并且成为群体中的一份子,才能发展自我、快乐成长。哆来咪发唆拉西,七个音符的合成,就能演练最酷的“摇滚青蛙”。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先前制定的目标并不完善,对躲藏在幕后的故事寓意提炼得还不够升化和主动。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在群体中发展自我这对孩子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我被作者的智慧所折服。漂亮的色彩,抽象的道理,经过一群青蛙的“艺术加工”,在不经意的变化和融汇之间,让孩子开怀地笑,笑过之后会心会意。所有的绘本都是承载着文学滋养和心灵蕴藉的小船,帮助孩子从师生共读“摆渡”到自主阅读。它需要教师不断提供“促进性的阅读环境”,激发孩子丰富的潜能,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