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来客教案反思 天外来客陨石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笔尘天外来客教案反思 天外来客陨石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外来客教案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他是一块沉睡的物体,还没有被生命唤醒”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1请同学谈谈你认识的石头。

2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在书中找答案)

三、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指名检查读文。

五、初读课文以后,你对陨石有哪些了解。(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课文)

六、理解“他是一块沉睡-----”这句话的含义。

七、为什么说陨石是信使。什么是信使?陨石会带来什么信息?

八、看着陨石图片,你想对陨石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类似于科普文学的小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学生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陨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并不是直接告诉读者的,它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手法将知识融于文学之中,因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这些小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没有一节一节推进室学习,我让学生们抓住重点词句,谈理解,谈收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做到全面,因此,我抢同学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引导学生读书,从书中寻求答案。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有了这样的体会,再加上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知道朗读就能一气呵成。

天外来客教案反思篇二

《天外来客》一课,用诗歌的形式给孩子讲了陨石的知识,激发他们探求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我则要借助这一课对学生进行来体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教了之后,一些想法不禁涌入了我的脑海。

1、信息技术应用了什么,合适吗?

在课文的教学中,所谓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本课,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陨石,并将电子图片拿到学校来,每人建立一个文件夹放在电脑桌面上。这个过程中,三年级的学生学会上网、搜寻资料、下载照片、打包到电脑桌面上等。接着在生字检测环节,我设计了给出拼音,让孩子讲对应的汉子粘贴到拼音下面的环节。比较简单,而且也检测了学生拼音和孩子的掌握情况。在精读课文阶段,我将课文原文出现在课件上,让学生在其上用白板画笔进行画句子。在其中,三个组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将这一任务完成,在画句子的过程中,孩子也逐步理解了课后一题的要求。

对于这三处的白板应用,其实让我最满意的乃是画句子这一个环节。我没有想到一个组不能完成任务,在三个组的参与下,扩大了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所以取得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完美融合的满意效果。至于其他两项,生字一项,总觉得不能体现写的方面的要求和训练。而查资料所搜集的照片却因为课堂时间的紧迫而没有来得及展示,感到非常遗憾。

2、语文学科的任务完成了吗?为什么?

下了课堂我才感觉到,这节课因为要照顾的方面太多,所以有些任务是没有完成的。如课文的背诵,课题一题的复述与总结。我在想,我到底是哪个地方用的时间多,哪些环节可以删掉呢?课后一题的答案,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画的句子说一说,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不用到讲台上来书写。我原本是让孩子们来写课文和资料上所有的有关陨石的知识,结果孩子却单纯地写成了资料上的,这样就偏离了本文的重点。也许是我没有说清,或者是讲清楚,当然这样的说法,即便是大人往往都能立刻明白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前不久我们举行一次周会课,提前让各年级一位老师备课。这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十大道德人物事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结果等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交上来后,发现大多跑题,都成了宣讲十大道德人物事迹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几乎很少。从这里可看出我们的成人有时候都不能准确把握,更何况学生呢。所以这个错误不能怨学生,只能怪我没有能力将我所说的让学生明白。

如果这一个主要环节,再稍做修改,我相信课堂会显得从容一些,教学任务完成也会顺利些。

3、读书充分吗?到位了吗?

下了这节课后,一位听课教师给我指出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说这么美的诗歌,诵读和朗读有些缺乏了。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面对诵读总显得苍白无力,不会指导,读的效果不好。看看在我的周围,很多同事他们的课堂上书声琅琅,常常读得我心潮澎湃。所以让孩子会读、读好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一篇课文,如果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明孩子没有学懂。反之,即便是老师不讲,只要孩子能把课文读好,也说明人家学得好。

反思读得不好,主要是我放在诵读上的时间少了,而拓展延伸的东西太多了,课本都没有学好,如何能学好其他。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上我一定要在读上下工夫,从而将这个语文方面的真工夫做足。

天外来客教案反思篇三

《天外来客――陨石》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与陨石、与自然、与宇宙进行了一次对话,用生动有趣富于想象力的语言,在介绍有关陨石的科普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对陨石来历、经历的无限遐想。

于是,我在第二课时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韵味,并背诵;

2.了解陨石的知识;

3. 仿写句子。其中“了解陨石的知识”和“仿写句子”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三项活动:

1.读文,思考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关于陨石的知识?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指导朗读。

2.熟读并背诵诗歌。

3. 出示句子,读并仿照句子提问,最后写下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有很多不足。

首先,在第一个活动中对朗读的指导很不到位。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出什么,却没有指导他如何去读,是凸显重点词语、放低音量还是柔化语气等,我都没有指明方法,也没有请其他孩子点拨评价,错失了教学良机。如果用示范的方法,由词到句,或小组竞读的方式,应该更易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增强读书的效果。

其次,背诵时没能结合板书,通过梳理内容帮助孩子记忆,成了干巴巴地死背书,背死书。且背诵的呈现形式太单一了。这里可以将巩固练习的内容调整过来,先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读出理解,再背诵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个活动“在观察中想象并提问”引导不透彻,孩子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表述出来?每一步都应该落实,而不是急于表述,导致想象不合理甚至与观察脱节。对学生思考及交流的过程关注度还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同时,这一难点在突破时设计太高了,应该更有练习的层次性,由简入难逐步上升,学生提问会更精彩。

最后,板书不够科学、美观。本来设计时题目靠左,中间用大括号从上到下依次罗列陨石的名字、来历、经历和性格,再用大括号归纳它的奇妙,写在右边。但由于我紧张导致疏忽,一开始将题目写得靠右了,所以只能在下面延伸板书。在结束时,应该结合板书再梳理一下学文的收获,这样的课才完整。

以上就是我的反思,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我的成长。

天外来客教案反思篇四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神奇的自然奇观的好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组词,会运用,并流利的在课文中朗读。

2、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规范的书写课文中的10个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了解陨石的有关知识,体会“我们”探索宇宙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3分钟)

1、师板书“天外来客”:同学们,说起天外来客,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2、师小结:在整个宇宙中,除了我们生存的地球,还有许许多多的星球,人类在不断的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名天外来客——陨石。

3、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交流释疑

1、自读课文,出示讨论内容: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天外来客”?分小组交流学习,质疑问难。

2、你从哪一句话中读懂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吗?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

5、学生质疑。

6、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陨石的知识。

四、延伸拓展: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秘密。宇宙太大了,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将来为人类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关于宇宙、关于另一个星球的秘密。

六、课堂检测:

1、照样子,加一加,再组词。

由宙(宇宙)油(加油)宗—()—()

垂—()—()黑—()—()

2、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

航行在宇宙

星星穿过大气层会发光

含铁和镍

落到地上变石头

天外来客教案反思篇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与陨石、与自然、与宇宙进行了一次对话没用生动有趣富于想象力的语言,在介绍有关陨石的科普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对陨石来历、经历的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

重点是明白陨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运用信息技术来学懂课文内容并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浏览课文,利用前面学习的金钥匙,看本课哪些内容应该查资料(轨道 信使),哪些内容不需要查(宇宙 镍),然后再查有关陨石的资料。

2、让学生把有关图片复制电脑上。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章节

2、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关注写法,读中学写

二、自主读识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浏览课文,标清小节号,看看哪些小节是远观陨石,哪些小节是近看陨石。

3、检查自学

4、找朋友。出示拼音,让学生利用白板将对应的生字归到拼音下方。

的确 曾经、沿着、坚硬、沉默、记忆、派来

强调多音字 的

5、指名读和齐读了解学生读课文情况。

三、自主读识 深入学习

1、依据自学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陨石的.知识?请用笔画出来。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陨石的资料,说说你获得的有关陨石的知识。

2、学生自学中,指名有关同学在多媒体上画横线,做批注。

3、小组交流一下,组长简单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获得陨石知识最多。

指名小组到黑板板书。

四、合作释疑 朗读积累

1、你们都知道了哪些有关陨石的知识呢?是从哪里得到的?

答案要点是

陨石来自宇宙;在飞入地球之前,陨石也按一定的轨道运行;陨石燃烧是因为“和大气接触”;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一经落入大气层,陨石就一定会“落在地球的怀抱”;陨石上面没有生命的迹象;陨石是由物质组成的;含有丰富的铁和镍,十分坚硬。

2、你发先这首诗是怎么押韵的吗?请大家把这首诗的韵味读出来吧。

指名读、小组比赛读、齐读、评价读

3、背诵这首诗歌

五、激发想象 读中学写

它(陨石)沉默着,那么安静,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

丁丁提示:这句话先观察石头,然后展开想象,提出问题。

1、根据丁丁的提示,你对这块陨石提出什么问题?

2、试着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开阔视野

1、诗句

含有“石”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

2、有关石头的一篇散文。

3、欣赏有中国著名的陨石

中国吉林陨石、中国新疆大陨铁、美国巴林杰陨石、澳大利亚默其逊碳质陨石等。

4、孩子的图片展示

结束语:同学们,天外来客陨石身上还有很多的奥秘,大自然中的奥秘是无穷的,让我们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一起拥抱大自然,从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