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冰花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灵魂曲最新鲁冰花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鲁冰花教学反思篇一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南方并不是经常能够看到冰花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冰花图,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感受理解“晶亮”、“洁白”等词语,并练习运用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机会。

课文中小童惊奇地喊时,我引导学生:“喊”和平时的说话一样吗?小朋友,你们平时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老师做妈妈,谁来做小童喊一喊。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正如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才能成为感悟课文内容的“打火石”。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我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我是这样点评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像(),像()。”的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对学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鲁冰花教学反思篇二

冰花一文写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孩子的眼中经过想象和联想,它却显得美丽异常。尤其是写冰花形状的句子,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不太好理解,但通过拿两个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作者这样写作的妙处:

1.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2.它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晶亮,洁白。

再通过课件给以直观的形象,直观的感觉“宽大的,柔嫩的 ,丰满的”意思。再举贴合生活实际的例子“她是女孩”和“她是个可爱的女孩”来感知这样写的好处,同时让学生试着说几句,练习说话。用心去领悟那形容词的魅力!

最后拓展思维,令同学们讨论回答3个问题:

1.冰花真的是冬爷爷送给小童的吗?

2.妈妈为什么说是冬爷爷送的呢?想一想:在春天,夏天,秋天,你能不能看到冰花?

3.冬爷爷的冰花是不是仅仅送给小童的?

从而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丰富生活常识,增强理解力。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孩子的思维拓展开,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冰花的美上,还了解了冰花的形状. 这节课除了注重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还练习了孩子的动脑筋思考能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或思维来说算是一个小小的转折点!

鲁冰花教学反思篇三

《冰花》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话,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从颜色、形态等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冰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第三自然段是写小童看见了美丽的冰花后向妈妈提问以及妈妈巧妙的回答。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有以下成功之处。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江南这个地方并不是经常能够看到冰花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创设了北风呼啸,屋外冰天雪地这样一个情境导入课文,并引导学生去观察玻璃窗上的冰花,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冰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运用所学的词汇来表达,不同的词汇来形容学生自己所看到的冰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机会。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看到冰花,所以他们也能与课文中的小童产生共鸣,“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在教学时,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教师点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再如冰花像怎样的牡丹?指名读丰满的牡丹后,教师点评说刚才我们看到的牡丹开得是那么鲜艳,花瓣层层叠叠,挨挨挤挤,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动人,这冰花真像是一朵丰满的牡丹啊……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像。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这时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图案。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感到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缺乏灵动的“生成”。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充满智慧和富有艺术性的。在课堂上,我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生动,今后还需不断锤炼。

鲁冰花教学反思篇四

《冰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课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以上目标,我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根据自学目标进行自学(试读课文,整体把握,初步认读生字,描红仿影;)第二、三课时:随文识字写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学完之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应该坚持下去:

课始,我用简洁的话语想学生宣布本课的学习目标:

1、一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2、二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标记;

3、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少读5次;

4、四读课文,找出长句子,或难懂难读的句子,至少反复读5次;

5、五读课文,读连贯,读正确;6、读生字(会认的和会写的),看笔顺,书空;

7、读帖,描红。最后,我又明确地提出了下课时的检测要求:抽查。这样,学生有事可做,有目标,有要求,学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这12个字就是我进行本课识字教学的程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从词语中找出生字,最后将生字送回课文当中,这种方法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作为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论是识字、写字也好,还是朗读、背诵也罢,都要学会发现“小老师”,当你在课堂上表扬某个“小老师”时,你留意一下其他的学生,此时,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学生想和他比一比,想和他一样去展示自己,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因此,要重点培养几个优秀的“小老师”,他们的表现会给其他的学伴带来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竞争的种子,进而促进更多的学生进步、提高。 教学中还有不少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如怎样让组长具备更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钻研,只要我们坚持,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鲁冰花教学反思篇五

《冰花》一文,通过小童对冬日清晨窗玻璃上的美丽冰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冬日窗花的美丽。其实,在文本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在这一文中,它教给了孩子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想象,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探究。

观察与想象,打开孩子们的思维之窗。冬日清晨窗玻璃上的冰花,对于处于我们安徽地区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东西,因此,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去了解呢?只有通过课件来体现,让学生留心观察。即使观察了,他们从观察中得到了什么?看,文中是这么写的:它像宽大的树叶,它像柔嫩的小草,它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景象是多么美丽,想象是多么贴切。这就是观察的功力了,作者在写冰花的美丽时,用了三个词语,即宽大,柔嫩,丰满,这三个词语都是体会事物形态、感觉的词,没有一个是写表示色彩的词语的,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有着鲜明色彩的景象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儿用这三个词,是与冰花的特点相吻合的。

在教学中,我们会对这几句比喻句进行拓展,可是,在拓展前,我们就得通过“宽大、柔嫩、丰满”三个词去体会冰花的这种无色之美,无言之美,让学生去辨别词语,去真正地认识冰花。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让学生去体会的,出示这三句话,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去复原文字描述的景象。下一步,把三个形容词去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有区别吗?孩子们都说有,区别在哪呢?一时说不上,好,让我们再去读一读吧,读完了,能感觉到吗?有的说感觉不到,好让我们再读一读,读完了再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好,读完后,我在黑板上把三个形容词圈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边读边想,宽大,柔嫩与丰满三个词,你觉得用得怎么样?孩子们都能体会得出宽大与丰满两个词的作用,宽大写出了树叶的样子,丰满写出了牡丹花开得大而美。可是柔嫩一词却不好表达,行,让我们再展开想象,孩子们,小草就在眼前,让我们伸出手去,对轻轻地向小草伸出手去,去摸一摸,好吗?你能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舒服、软软的、痒痒的、软绵绵的、柔软的、细细的……不用再多说,孩子们已经通过还原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体会到了柔嫩一词。

当然,接下来的想象也就容易得多了,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把冰花想象成了粗壮的大白菜,结冰的河流,茂盛的大树,成丛的珊瑚等等,虽然想象不一,但是都能够把握住了冰花的特点,没有人说带有颜色的词语,难点就是这样被突破的。

表达与想象,让课堂走得更远。在这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不多,却颇耐人寻味,在第二段中,小童看到这美丽的冰花惊奇地喊妈妈:“妈妈,快瞧,玻璃窗上开花啦!”在这句话中,我们读出的是小童的惊奇,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妈妈与小童母子两人共同看冰花的温馨场面。表达来源于哪里,表达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内心对世界的满足,小童的热爱与满足来源于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来源于妈妈的爱,有了爱才有了表达的需要,才有了母子一起观察冰花,想象冰花,议论冰花的探究场面,在这里,小童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冰花的美丽,更是对生活敏锐的观察,让学生能够读出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物我两忘,物我不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才会有切肤之感,内心的表达欲望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