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道德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精选9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念青松2023年思想道德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精选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一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前,总习惯于一言堂的方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国培”所学的知识,以及上网学习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习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平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二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机遇,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比过去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不要”。

政治课教学中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后来经过反思明白一个道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识记知识,而没有提高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没有热情。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设置鲜活的热点材料,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如:在讲授初三政治第六课时,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我让学生课前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从收集的图片中自己去思考、讨论提出问题,进而得出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5分钟,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课堂要注意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有助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比如,在学习民族精神时,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上课的思路,停下新课的讲述,说:在北京奥运会中刘翔有什么表现?你当时的感想?因为联系了学生感兴趣的事,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热闹,课堂也跟着活跃了起来,知识也迎刃而解。

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的今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输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少,但是,黑板在教学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富有艺术的板书,它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如在讲述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关系时,我画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辨证关系的学习(船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力系统——改革开放;导航系统——思想基本原则),学生觉得新鲜且很感兴趣,这个板书,虽然字少,但学生有充分的想像空间和余地。

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让老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作为政治老师,必须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去突破、创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讲解吝啬一点,课堂时间大方一点,板书艺术一点,这样,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才能争得学生的心,赢取学学生的爱,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才能在政治课堂中得以升化。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三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具有“实践性”特点:“注重与学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

实践证明:优质的思想品德课,“得利于课前实践活动,得法与课内实践活动,得益于课后实践活动”。

寓事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但是课堂上的东西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不易接受,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课前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理,积累感性认识,增加体验,无意识中受到了与教材相对应的.主体教育,为课堂上理论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例如:在学习《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中没有贫穷的影子,很难理解当今社会的巨大变化。于是在课前给学生留下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调查身边的邻居从衣、实、住、行四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调查,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了“生活变化之大”的主题教育。由于学生课前参与了实践活动,有了感性体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水到渠成。

课内实践活动即课堂上的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形式,在表演、游戏、辩论、演讲、体验等活动中内化知识。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内实践活动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程结构、教材体系的调整,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调查活动、采访活动、上网查找资料,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一:在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一课时,我让学生走进村庄,寻找需要帮助的人,考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人提供适当的帮助。

例二:在学习《人和大自然地不和谐之音》时,我让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出自己的建议。

课后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巩固和升华了课堂上的知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发挥整体教育功能,促进了知行的和谐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德”与“行”统一、“知”与“行”统一,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只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才会有心灵的触动。带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验,比老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说教、父母在家中强调要实在、动人的多,也有效的多。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四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试论点滴体会。

品生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品生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讨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五

上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空洞说教。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桥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思想品德课,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六

巴班斯基是研究“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大师,他的一项调查证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确定教学方法感到困难,而在实际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往往为“大杂烩”、“一锅煮”,或者一味赶“时髦”,破坏了教学方法的最优结合。

教师应自觉地、有根据地、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至少参照以下几个依据:

1、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资料

3、教材的难度

4、班级的学业水平,在教育会诊的基础上做出班级鉴定

5、各种教学法的性能及优缺点的比较

6、教师本人的个性特点、长处

据此选择出的教学方法,既能够防止教师把一些个别教学方法绝对化,也可防止无根据地拒绝选用新的、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学生能够独立钻研,那么这种情景下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形式去学习是最适宜的;那些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经过学生个人思考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理论题材,异常是教材较复杂或份量较大时宜采用全班教学的形式。

据此,教师觉得这节课有必要用小组合作学习就用,没必要用就不用,万不可一刀切,认死理,节节合作,课课探究,那会犯教条主义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七

在“装扮我们美丽的教室”这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劳动表现,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劳动的学生,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了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发挥;并鼓励孩子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主意,想办法,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收拾得清洁整齐,让他们真正感觉到集体的事大家做,而且都愿做、想做!促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进步成长。我随时注意在活动中教育孩子,用事实说话,让孩子真正地在活动中学到东西,在活动中改正缺点,在活动中发现优点,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真正地做到在活动中成长。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八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整节课凸现以下几点:

一、找准目标,层层深入。

“我认识他们”这一活动主题以一个孩子的话为切入点,用孩子的眼光看社会,观察在他们身边,有哪些行业的劳动者在为大家辛勤服务。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在悉心钻研了教材和教参后,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活动。课前指导学生们调查、观察、采访身边的劳动者,让学生初步体验。上课时从三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解决好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劳动者”中,通过师故事导入示范找身边的劳动者——学生找图片中的劳动者——找身边的劳动者,落实“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这一目标。在活动二“调查中,走进劳动者”中,通过汇报课前调查,了解身边劳动者的苦与乐——游戏中自己体验劳动者之间互相服务,落实“初步感知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三“理解中,赞美劳动者”中走进劳动者的心灵,赞美劳动者。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走进从业者,访谈观察或亲自体验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将话题进行延伸。即是为下一个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做好了扎实的铺垫,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延续。

二 、触及心灵,体验内化。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心理发展角度出发,找准最能触及学生心灵的那个音符。如开课时,巧用今年大雪灾,人们互相关心帮助,尤其是交通、电力、部队等部门发挥了“不能没有他们”的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自己身边许多不曾关注到的人,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又如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身边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最确切的情感体验切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再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游戏设计。学生们在感同身受中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在活动三中,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爱心卡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本课的cai内容,完全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人,学生学起来轻松,体会起来深刻。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做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而这,是我们每一个品社人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思想道德教学反思篇九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