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伟大的友谊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BW笔侠2023年伟大的友谊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伟大的友谊教学反思篇一

《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尤其是男生对探险类的话题较感兴趣,但由于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人公国籍等方面都与学生差异较大,所以“悲剧”一词尚易理解,“伟大”二字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确定本节的课的重难点后,我将以下两个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头戏。

1、理解本课的主旨主要是理解“伟大”二字,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斯科特一行人的颂扬之情。为此,在学生能够指出悲剧“悲”在何处之后,我便将重心放在了解读“伟大”二字上面。首先,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出“伟大”的句子。为了便于学生找准,我设计了如下句式:“我从 这句话中看出了伟大,表现了他们 的精神(品质)。”并自己给出了一句示范。有了这样一个抓手,学生就能较为轻松准确地找出这类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其次,对学生找出的能体现“伟大”二字的句子进行品味。让学生找出句子后大声地读出来,然后学生品析、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在学生理解句子后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找——读——品味——情感朗读”这四步,使学生对作者的颂扬之情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学生对“伟大”二字的理解便轻而易举了,而老师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2、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拓展延伸部分:假如你是凯旋而归的阿蒙森,请给斯科特写一封信。阿蒙森是斯科特的对手,由他之口表达出的对斯科特的敬佩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由于前面已对“伟大”一词作过深入解读,学生此时争先恐后地想要借阿蒙森之口表达对斯科特的敬意。信的内容虽然都是表达敬佩之情,但每位同学的抒情点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感人至深。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老师也作了一个示范,朗读了一封自己创作的给斯科特的信,并满怀敬意地朗读出来,至此,将本节课的情感推向了**。从一张张动情的小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灵魂受到了冲击,对探险事业有了自己的理解。

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不够优美。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散文教学”,散文的语言大多优美,值得玩味。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自然也应与文章的语言相衬。而我,由于缺少平时的积累,“语到用时方恨乏”,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加强语言的积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

2、朗读时间不够。散文本就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主旨的,尽管在探究“伟大”一词时我带学生品味了语言并进行了情感朗读,但对于散文而言,这样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课堂的安排正好控制在40分钟里,但40分钟里让学生读的时间不足10分钟,总以为课堂时间的宝贵,宁可多作一点分析也不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文本。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朗读中让学生心领神会岂不比教师讲解灌输要好?!

一次比赛一步成长,一段经历一份收获!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伟大的友谊教学反思篇二

1、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

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例如:学生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3、本课堂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理稍欠。如:

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4、本课堂在生成教学中,教师准备可以更充沛。如:

学生提出了标点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极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或批判看问题的好机会。但因一方面平常在教学中标点知识储备不扎实,一方面我的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一个好问题没有当场给予好答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伟大的友谊教学反思篇三

1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与意图

1.1理念

1.1.1“用教材教”

1.1.1.1一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

1.1.1.2我给予了学生怎样的引导?

1.1.2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1.1.2.1如此好的范文,我运用了吗?

1.2意图

1.2.1学生有所获

1.2.2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收获

2本堂课目标达成度

2.1重点词语掌握

2.2结构与写作方法的引导

2.3感悟两人伟大的友谊及敬业精神

3本堂课存在的问题

3.1概括地讲了两人伟大的友谊,学生并不理解

3.2厌恶、宁愿缺少注音,应再强调。

4来自同事的评价

4.1学生朗读上的巨大进步

4.2将重点词语提前写好,并适时强调

4.3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4.4评价语言很有针对性

4.5非常有耐心地在引导学生

4.6“敬业”――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7对“概括”的提问要更具体化

4.8宁愿、厌恶的读音要标注

5继续努力的方向

5.11.继续加强朗读训练

5.1.1方法

5.1.1.1自身加强普通话训练

5.1.1.1.1听范读录音

5.1.1.1.2听广播

5.1.1.2教师范读与学生范读相结合

5.1.1.3及时指出学生朗读时的`不足并引导

5.1.2行动

5.1.2.1持之以恒

5.22.继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33.继续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5.44.平时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

我的更多文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10-1721:37:53)[听课感想]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机会(2016-10-1122:26:51)学生写出的优美开头(2016-09-2822:03:20)语文学习,也要得法2――缩句的训练(2016-09-2122:15:57)语文学习,也要得法――《瑞恩的井》教学所思(2016-09-0521:52:11)我的开学第一课(2016-09-0206:18:14)“注意力集中!”(2016-05-1906:45:18)学生作文写作现存问题小析(-12-0206:45:33)抓动词,做动作,学方法(2015-11-3020:43:14)我班钢笔字书写现存问题及建议(2015-11-1021:59:45)

伟大的友谊教学反思篇四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是让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从情感价值观目标来说,对于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教学上确实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中很好的处理了文本,长文短教。并注重教学的整合。我就这节课中突出的几个亮点做简要剖析。

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学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这一点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上的精神伟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文本较长,教学用1课时,难度大,即使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难度仍然很大。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复述内容。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授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长文短教,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再次很好的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

伟大的友谊教学反思篇五

1、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

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例如:学生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3、本课堂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理稍欠。如:

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4、本课堂在生成教学中,教师准备可以更充沛。如:

学生提出了标点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极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或批判看问题的好机会。但因一方面平常在教学中标点知识储备不扎实,一方面我的.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一个好问题没有当场给予好答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