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作文字优质(七篇)

时间:2023-05-31 作者:储x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一数学字篇一

1、主要概念:变量是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

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 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 ,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图像: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二、学习导航

1、有关概念应用

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②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为y.

2、利用表格寻找变化规律

施肥量

土豆产量

时间/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①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因变量?

③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中,v的增加?

3、用关系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3.、①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10,底面积为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体积v与底面边长a的关系。②设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求气温与t高度h的关系。

4、用图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1)5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

(2)在5月9日至5月11日三天中,共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

(3)从图上可看出,5月上半月新增确诊病例总体呈 趋势.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

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

三、一试身手

1、(贵阳)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到后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轴 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2、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

部分的高度y(厘米)与燃烧时间x(小时)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

3、(20xx宿迁课改)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8.6分钟 b.9分钟

c.12分钟 d.16分钟

回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

(2)中途中加油_________l;

(3)已知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 ,车速为 ,

若要达到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原因.

所挂质量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

18 20 22 24 26 28

(2)当所挂物体重量为 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

(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

(1)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多少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

(2)通话多少分钟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

(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

(1)写出 、 与x之间的关系式;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初一数学字篇二

就这次的数学试卷来看,题目难易适中,以书本为主,以基本知识点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前二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情况。学生的平均成绩在及格分以上,较为理想。但从学生的试卷上,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并加以加以注意,采取措施,帮助有问题的同学进步。

为此,我找了这部分出问题的学生,和他们谈话,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要求他们用一天的时间记住他们花了半个学期的时间也没记住的概念--其实是没去记。我的做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被找的大多数同学都意识到自己的学生态度出了问题--不笨,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没会?因为没用心学;我究竟用了多少的精力在学习上?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如果我端正态度,拿出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我的成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极大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办公室里仅仅用了十多分钟就掌握了。我相信他们当时的成就感会对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成为学习的动力。

后面的解答题全部都是空白——包括比较简单的计算和解方程问题。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解答题有畏难情绪,根本不去看、不去分析每道解答题的难易程度就主观的认为自己不会做,就在那等考试结束的铃声。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在讲解例题时多找他们分析题意,找他们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由浅入深,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总会有某道计算题目看错了“+”“-”号或去掉括号以至于失分。这就要求我经常提醒他们,克服自满情绪,认真对待每道题,尤其是考查基础算理的计算题,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对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也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1、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计算,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2、不足之处是有些学生在答题时,从答题上看,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缺乏灵活性。不能够认真审题。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不足。

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思想认识不够。

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2、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3、对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放松了对他们的学习要求。

本次期中考试不仅中等生的成绩下滑,部分中等学生勉强及格甚至不及格。究其原因是对该部分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未能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以指正,导致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学习也不如以往认真,作业也马虎了事,最终成绩出现重大危机。

4、没有抓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相当部分学生存在着计算方面的问题,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错误百出。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加强他们的训练,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重点,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能乐学、爱学、好学,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和练习的监管和督促力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教学打好基础。

初一数学字篇三

第一章 1·4公式    1·5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2、会解简单的方程及会利用简易方程解实际问题;

3、初步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公式;      2、方程中的有关概念;      3、解方程的依据。

下面讲述这几点的主要内容:

1、公式

用字母表示数的一类重要应用就是公式,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公式。

如:(1)s=vt(路程公式), (速度公式), (时间公式)

(2)梯形面积公式:

(3)圆的面积公式:

(4)s圆环=

2、方程中的有关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

二、典型例题

例1、图示是一个扇环,外圆半径是r,内圆半径是r,扇环的圆心角为n,写出扇环的面积公式,并计算当r=8cm,r=4cm,n=60°时的扇环面积( 取3.14,结果取一位小数)。

分析:扇环面积可以看作是环形面积的一部分,因为环形的圆心角是360°,所以圆心角是n的扇环面积是环形面积的 。

解:   当r=8cm  r=4cm  n=60°时,

答:扇环的面积约是25.1cm2。

说明:(1)公式计算时单位要一致,计算过程中一般不写单位,最后结果才写出单位,并用括号将单位括起来。

(2)上面所用的求扇环面积的方法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一般在计算比较复杂的图形的面积时,都有采用此法,即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

例2、一根钢管它的截面是一个圆环,圆环的外圆半径是r=10cm,内圆半径r=8cm,钢管长l=100cm。

求:(1)求此钢管的体积;

(2)若将此钢管内外都油漆起来,求油漆部分的面积。

(2)由于油漆部分包括四个方面,即内外两个侧面与两个圆环面。所以只要求出这四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解:(1)

(2)

答:(1)钢管的体积是 cm3;(2)油漆面积是3672 cm2。

说明:对于 ,若题中没有给出数值,结果可以保留 。

例3、一种树苗的高度用h表示,树苗生长的年数用a表示,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树苗原高100cm)

年数a

1

2

3

4

……

高度h

100+5

100+10

100+15

100+20

……

写出用年数a表示高度h的公式并求当a=10时,n是多少?

分析:怎样用含a的代数式来表示h呢?在h这一栏中的数

是两部分的和,看“+”后的部分与a的关系:

因此得后一部分是5a,再加上100,得:h=5a+100

解:h=5a+100   当a=10时,h=5×10+100=150(cm)

例4、选择题:下列方程中,解是4的方程是(      )

答:c

说明:判别某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只要将它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即可。

例5、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都加上 ,得:0.7x=

方程两都除以0.7,得:

注意:(1)上述解方程的过程也可写成:

解:0.7x= (两边都加上 )

(两边都除以0.7)

(2)为了防止发生差错,解方程时,必须严格按步进行。最后还可

以把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等式是否成立;

(3)方程两边都除以0.7,实际上就是乘以 ,一般在有小数或分

数的计算中,统一化为分数再计算要简便些。

解:设原有树苗x棵,根据题意得: x+30=50

x =20(两边都减去30)

x =100(两边都乘以5)

答:原有树苗100棵。

注意:到方程解应用题时,必须仔细审题,在弄清题意的前提下,首先设未知数(一般可用x或y、z表示),再用代数式表示题中其至有关的数,并根据题 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最后是解方程,检验并作答。

例7、张明用a元钱购买国库券,n年期的年利率是i,那么到期时张明可得本息和多少元?并计算当a=100元,i=3%,n=5时的本息和。(本息和=本金+利息)

分析:在储蓄中,本金存入后不再变化,而利息随本金利率和存入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本题中n年期到期,则存期n=5年。

解:设本息和为y,则y=a+nia

当a=1000, i=3%,n=5时,y=1000+5×3%×1000=1000+150=1150(元)

答:本息和是1150元。

【一周一练】

1、填空题: 

(1)若三角形的面积是s,底是a,那么它的高h=_____,当s= m,a=4m时,h=_____。

(2)若梯形两底之和是m,高是h,那么它的面积s=______,当m=6.8cm,h=1.5cm时,s=______。

(3)圆的直径是d,它的周长c=____,面积s=____,若d=2.68,那么c=____,s____。

( 取3.14)

(4)圆锥体的底面积是s,体积是v。它的高h=_____。若s=7cm2,v=105 cm3,那么h=_____。( 取3.14)

(5)已知 +3=4,那么代数式x2-1的值是_______。

(6)若代数式 与1的差为0,则x=______。

(7)一个数的2倍加上6得13,则此数是             。

(8)静水中船的速度是x千米/时,水流的速度是1.5千米/时,顺水航行t小时,行走的路程s1=          千米;逆水航行t小时,行走的路程s2=           千米。

(9)某商品标价为165元,若降价以九折出售。(即优惠10%),仍可获利10%(相对于进货价),则该商品的进货价是_______元。

2、选择题:

(1)下列方程中,解是x=3的方程是(     )

(2)已知x=2是方程m-3x= 的解,则m2- 的值是(     )

(3)圆柱的高为x,底面直径等于高,则圆柱的体积是(     )

(4)下列各题中两个方程的解不同的是(     )

a、2x+5=10和10=2x+5

b、 和

c、 和x-1=10

d、 和0.1x=0

3、解方程:

(1)            (2)0.1x+ =            (3)

行驶全程n(km)

每km耗油量q(l)

剩油量a(l)

1

0.04

20-0.04

2

0.08

20-0.08

3

0.12

20-0.12

4

0.16

20-0.16

……

……

……

写出用n表示a的公式,并计算当n=150时,a是多少?

5、一件工作,甲独做要16小时完成,乙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先由甲独做6小时,余下的由乙单独做,还需几小时完成。

【一周一练答案】

1、填空题:

(9)135。

2、选择题:

(1)c;         (2)d;         (3)a;         (4)d。

3、(1)x=3;    (2)x= ;      (3) 。

4、a=20-0.04a;    140升;

5、 ,x=7.5(时)

6、分析:两人在环形跑道上相背而行,第一次相遇,说明此时两人所行的路程之和是一个跑道长。

解:设乙的速度是x米/秒,则

6.5×25+x×25=300

∴ x=5.5

答:乙的速度是5.5米/秒。

初一数学字篇四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a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aa1a0;

aa1a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0.120.01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4)据规律11210100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7.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①.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②.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售价成本1,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100%;

1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πr2h。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初一下册知识点总结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1an,(a≠0)。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p(1)若二次三项式x+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q;

22

2※(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注意: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1※(3)注意:x2x2。

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10.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平面几何部分

②有关垂线的定理:(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n(n-3)2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②a-b

提分数学七年级上知识清单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①按正、负分类:有理数零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a|≥0;注意:|a||b|=|ab|,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5.绝对值的化简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⑷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b=b+a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ⅲ.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同分母结合法)--

=-1+0-

=-1

18=+3

31112-1)+(-3)+1044883=2

12-3+102316=-3+13

=10

5151122ⅴ.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先拆分后结合)-3+10

=-1+

411+1522提分数学

=-1+

815+3030=-

730ⅵ.分组结合

=0

ⅶ.先拆项后结合

(1+3+5+7+99)-(2+4+6+8+100)

七.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1(a≠0),就是说aa和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a0八.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101002

22

n2.乘方的性质

n为正偶数时:(-a)=a或(a-b)=(b-a).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nnnnnnnn

九.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十.科学记数法

-9-

则.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一.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初步知识)

a

a-b和b-a.

出现除式时,用分数表示;

(7)若运算结果为加减的式子,当后面有单位时,要用括号把整个式子括起来。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b;a与b差的平方是:(a-b);

是:n-1、n、n+1;

2222222

二.整式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2

单项式多项式.

注意:分母上含有字母的不是整式。

三.整式的加减

1.合并同类项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8整式加减的步骤:(1)列出代数式;(2)去括号;(3)添括号(4)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1注意:未知数在分母中时,它的次数不能看成是1次。如3x,它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x5解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验算!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6移项

移项: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的依据:(1)移项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进行同时加减,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2)系数化为1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同时乘除,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

移项的作用:移项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向左移,常数项往右移,使左边对含未知数的项合并,右边对常数项合并。

注意:移项时要跨越“=”号,移过的项一定要变号。

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审清题意、设未知数(元)、列出方程、解方程、写出答案。关键在于抓住问题中的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10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

(1)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时间=

路程路程,速度=速度时间(单位:路程米、千米;时间秒、分、时;速度米/秒、米/分、千米/小时)

工作效率利润,售价=标价(1-折扣);进价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3)利润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

(4)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

2

1222322

3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第四章走进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等都是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柱柱体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体

(按名称分)圆锥

椎体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平面图形的认识

线段,射线,直线名称线段射线直线

-16-

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m是线段ab的中点

a

直线的性质

mb

am=bm=

1ab(或者ab=2am=2bm)2(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直线桑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角的表示: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

1°=60’,1’=60”

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aob平分∠aoc∠aob=∠boc=

1∠aoc(或者∠aoc=2∠aob=2∠2obboc)

-18-

余角和补角

③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

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对顶角。

注意: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有公共的顶点;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形成对顶角。

②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图,∠1和∠4是对顶角,∠2和∠3是对顶角

2431

∠1=∠4,∠2=∠3

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

注意:(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垂线的性质: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图形知识结构图: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展开立体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平面图形平面图形

初一数学字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二、学法引导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板书: 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 s = ah

附图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求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 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 (米),上底 ,高 ,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 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出示投影3)

例2 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 ,内圆半径 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测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 ,高 的三角形面积

3.已知圆的半径 , ,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 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 千米/时, 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八、随堂练习

(一)填空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22页1、2、3第23页b组1

(二)选做题课本第22页5b组2

十、板书设计

附:随堂练习答案

(一)1. 2. 3.

(二)

作业答案

必做题1.

2. 3.

.

选做题5.

探究活动

根据给出的数据推导公式。

初一数学字篇六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多听公开课,把老教师上课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学习了,再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多向前辈讨教经验,在本学期,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初一数学字篇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幽默征服,有幽默伴随着我们,我们的生活中才能时时充满快乐的笑声。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初二(6)班,常常都充满欢声笑语,使这个沉闷的家庭变得更加喜气洋洋。有一个人,他是我们的开心果,只有他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充满快乐,每当听到他的声音,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他是一个胖而高的开心果,他的脸上总是充满微笑,当他咧嘴一笑时,呀!那幅画面,更是让人太迷恋了。瞧,他的眼睛就要合拢了,真可爱,真逗人。只要他一笑,便能引起全班人的一阵大笑声,有时你会沉浸在他那甜甜的笑容中,被他那甜甜的笑容陶醉。

他的口头禅就是——吃饭。毕竟“民以食为天”嘛,吃是每个人都不会忘记的吧!一提这我们又要开始大笑了。他常常用吃饭来教育我们,但在这教育中也带点讽刺,可我们却并不讨厌他,而是深深的喜欢上了他,因为他总是那么幽默,风趣。

这个数学老师,真是太有趣了,让他教我数学真是三生有幸,他是我最敬佩的一个老师,他不仅性格温和,让人觉得亲切,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多面手。上学期我们一起经历了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而且有侯老师在场我们的心情就很舒畅,所以我们取得了好成绩,现在大家都期待下一次的活动。总而言之在他的身上我能看到许多人没有的优点,在我们的心中: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有他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我们的初中生活一定会更加快乐!

幽默,风趣的老师,就让这良好的性格品质伴随您一生吧!这样您的生活才会更灿烂,更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数学作文字(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最新初一数学作文字汇总(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

    2023年我喜欢的位老师作文10篇(精选)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最新作文我喜欢的特殊老师大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最新作文我喜欢的特殊老师字 我最喜欢的老师特点8篇(优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2023年初三我多了一份作文 初三,我多了一份作文(优质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初三我多了一份作文

    2023年初三我多了一份 作文精选(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2023年初三,我多了一份 作文(汇总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乡村生活字作文(优质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乡村生活作文(汇总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