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翰墨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一

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具有的独特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学生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课堂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单一的体育教学课堂变为多-维的体育课堂。教师要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精神,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主动走进学生,与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体育动作,或是亲自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耐心纠正学生的错误,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在深入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堂内容的安排,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教师要尽量减少课堂讲解时间,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益的实践能力。在乒乓球练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段乒乓球比赛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乒乓球的魅力,然后教师亲自演习乒乓球的基本动作。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后,可以为学生播放更多精彩比赛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体育课堂不应该是呆板的、了无生趣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要在深入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课堂体育项目,增加街舞、健美操、瑜伽等新式体育项目,改变那种认为体育就是跑步、跳远的课堂形式的观点。教师可以将游戏因素融入课堂中,开展多种教学手段,如在课堂中加入游戏,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唱歌,成语接龙。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课堂疲劳,同时,也可以让那些体育较弱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体育带来的自卑情绪。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比赛,如组织学生进行篮球传递,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篮球接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可活跃学生的体育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比赛,将课堂上的运球动作发挥到比赛中,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教师还可以深入挖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通过联想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定的体育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比赛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比赛的规则,用各种体育明星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三、建立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的评价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进一步创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方式。有些学生体育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提高评价标准,不断要求学生进步,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为学生设立更高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对于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他们拥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善于进行团队合作,在一些体力要求较弱的项目上有优势等,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进行评价,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找到适合他们的体育运用。只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发挥他们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学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要认真对待。体育课堂注重团队合作,教师在评价方面也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实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相互对比中,不断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教学观念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课堂上实现创新,运用游戏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实行合理的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二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技术性偏强而趣味性不足等缺点仍然存在,且大部分学校受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与限制。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无论是在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都应强调个性风格,不能千篇一律。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有限的条件,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选择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活动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内容。如: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取部分选修的办法,提出多种项目给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平时正常的课堂内容中包涵具有时代性、传统性的体育项目,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由学生自己设想并提出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参与自己设计的体育项目中去,不仅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好的学习,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法有这样一些:

一、发现引导法

创新贵在发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把他们的随意创新转变为有意创新。学生经常爱自发性开展游戏创新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发现肯定,热情支持,积极引导,精心培育。例如:在跳绳活动中,学生基本掌握跳绳的方法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创造其他用绳锻炼身体的方法,可自行寻找练习伙伴,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双人跳、一人摇绳两人跳、跳长绳、用绳跳高,拔河、开火车等练习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活动的形式非常活跃,热情高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朋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团体教学法

团体教学就是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

三、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强调借助各种暗示手段,发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智 学习潜力,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其直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

四、创造教学法

创造教学法是指创设问题的情境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展现情境,以图画、录音、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情景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三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独特性,有着特殊的育人优势,它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全方位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所以体育教学更应顺应教育发展的主流,去积极革新,而教师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要通过教师的外在培养和内在转化,激发出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在实践互动过程中完善个性的发展,把外在的东西内化于身心,才能完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本身具有的丰富想象力、独特的智力思维和情感活动都被完全压抑了,学生被动的接授,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成了学习的奴隶,这是传统教学的悲哀,更是教师的失职。新的模式在注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后,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解除学习束缚,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的学生观,教育方法和教学态度在绝对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是具有很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同时教师本身具有的创新能力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和方式对学生产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减去了思想上的压力,激活创新意识。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和自己发挥去体验快乐和成就感;学生在这种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思维和意识就会完全被激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发展学生观察力时:第一,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在要求学生观察前,教师首先通过讲解、示范或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对动作有一般了解,并注意让学生明确观察前的目的和任务。第二,要让学生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教师在让学生观察示范动作前要提醒学生,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节奏、运动轨迹等;重点观察什么动作、什么部位,特别是要求学生注意某个部位动作时更应如此。第三,观察时要教会学生选择合理的位置。观察时如果选择的位置和角度有所不同,观察的效果也就不同。总之,观察所选择的位置,一定要清楚地看到动作完成的整个过程和重点环节。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篮球“三攻三、二防三“简单战术配合教学中,学生在场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从而形成比赛阵型。而比赛阵型受攻守变化规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重叠、斜线占位,3人进攻可采用传切、突分、掩护等基础配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掌握创新方法。

1.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让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上的离心力原理。

2.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思维。如跑步教学时问:“腿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38°-42°而不是45°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已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

3.创新排列、打破定式。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好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后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个小组一个实心球,画出一定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实心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以前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的游戏活动。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四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人才的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主要由教师的观念支配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立起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因此,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把教育思想观念切切实实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能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切劳动都应围绕着学生的意愿和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不要使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要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的”。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当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虽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学生的主体作用必然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才得以实现。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所以,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教师还要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打通思维,让学生观察,探索、思考,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良好的学法、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理想的思维方法。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尊重、鼓励学生

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师要学会鼓励每个学生,对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要表扬,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要赞扬;对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善意要赞扬;还要对学生的一切思维给予肯定,不论是顺向的还是逆向的,不论是常规的还是超前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四、大胆质疑,启发想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导议;要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质疑才能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天地,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却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集合起来,这样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五

作为一名长年在农村中学任教的体育老师,目前自己工作的学校条件、师资情况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很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只是做做准备活动,做做游戏,打打篮球,完了学生在操场自由活动,这也的的确确是当前大部分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的真实的现状。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人对偏远农村中学的体、音、美三科教学戏称为“唱音乐”“玩体育”“画美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十分清楚地写着: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实际状况却不完全是这样,现在大部分家长只去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很少有人去关心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事情。但是,体育重要吗?当然是很重要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呢,因此,我针对初中生身体和心理特点设计了若干个教学小案例。

1、从思想上以动机教育促学生创新教育。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过程结构也不同,往往影响着体育锻炼的效果。目标明确的学生会在种种体育活动中坚忍不拔,其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和过程更具有创造性,进行扩散思维练习。如:学生参与过程-----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讨-------分析并处理过程------汇报结果。此方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扩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2、从内容上创设情景进行创新教育。

案例:立定跳远教学。

教学初一学生“立定跳远”,可采用小青蛙找妈妈的线索:

(1)开始就引导学生成为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找妈妈的途中遇到小动物,指导学生模仿小动物作准备活动。

(2)遇到小河,要踏石过河(专项准备),要过比较宽的河,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看谁的本领学得快。

(3)小青蛙学到了本领勇敢地过了河,在稻田里消灭害虫。于是,他们拿起武器(小沙包)去消灭害虫(投准)。

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妈妈,与妈妈一起载歌载舞(放松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初一学生好奇、善于模仿的特点,并巧妙地利用游戏代替枯燥的动作技能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要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创造的小个体,要从小激励每个学生有创新的欲望。

案例:玩呼啦圈。

一般在玩呼啦圈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腰间转动,而我却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动学生的脑筋,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1、扩散思维:圈可在手上、颈上、上臂中、膝中旋转,也可单腿进行等。

2、求异思维:呼啦圈摆在地上一个个相连,可进行单腿跳练习或单跳双落练习;一组学生手持圈竖成一排,另一组“钻山洞”练习;等等。经过以上的创新练习,学生由乏味变成兴致勃勃,大大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动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增进和道德的养成,更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他们成为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案例:学习弯道跑的技术。

在弯道跑技术讲解中,先不讲课示范,而让学生先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体会弯道跑技术。在跑动中提醒学生注意直道和弯道上身体姿势的变化,在弯道上左脚和右脚着地部位,两个手的摆臂幅度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体验得出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教师适时进行表扬鼓励,认可学生的能力。学生自己归纳,自主学习,又得到教师的认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弯道跑技术的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五、准备活动与整理运动的创新。

准备活动的热身操节奏要稍快,把身体充分活动开。整理运动的运动要柔和缓慢。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分组进行编操,一组准备一套热身操,在音乐伴奏下跳,充分活动身心。

案例:放松“照镜子”

游戏由两人一组,一人模仿另一人的动作,要求好像“一个人”在照镜子一样。

通过游戏,使学生放松了身心,得到了美的享受;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了他们的表现欲望。

自制教具,一是培养了器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创造能力及表现欲望,使学生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最关键的阶段。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认真处理好能力,智力与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体质的关系,要像落实“双基”任务一样,在每节课中抓好培养能力与发展知智力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乐学乐用。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拓阔视野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加强教学研究,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角度考虑,积极挖掘教材中和生活中的可创造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向学生提供富有创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生发现和创造美的练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六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情景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激发体育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创新意识。

二、转变教与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潜能。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自制体育器材,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体育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现行和未来的教育强调娱悦身心、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并有所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素质教育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并不是各种相关因素简单、随意或偶然性的结合,而是教师对“体育”、“教材”、“育人”、“学生”、“环境”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地用兴趣去唤醒,用情感去促成,用学生主体去实现,用身心健康去维持。

一、激发体育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创新意识。

实现师生间的沟通,培养他们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我们可以通过黑板报、挂图、广播、录像等方式大力宣传体育运动和健身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小型的比赛活动,如年级、班级之间的拔河、趣味队形、接力比赛,体育课中的分组比赛等,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为他们提供张扬个性的机会、技能展示的平台,做到师生同练,师生同乐。同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教师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并将快乐体育的理念用游戏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对体育的兴趣,有助于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教与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潜能。

较实际,学生又能够接受的具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尝试中感觉既简单而又有一定的难度。如在直线奔跑能力的联系中让练习者胸前附一张16开纸或半张报纸,用手扶稳,起跑后随着速度的增快将手松开,在规定的距离内看哪位学生的胸前纸是第一个掉下来的。在无风的情况下,谁跑得快且直线性好,谁的胸前纸就不掉。教师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既有一定难度又看似教学内容,通过在游戏化的教学中达到提高学生快速直线奔跑的能力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采用“尝试感知—发散思维—归纳认识—自主评价”的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初步建立起创新思维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一定要尽可能地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使学生受教师的感染,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自主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七

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具有的独特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学生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课堂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单一的体育教学课堂变为多-维的体育课堂。教师要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精神,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主动走进学生,与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体育动作,或是亲自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耐心纠正学生的错误,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在深入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堂内容的安排,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教师要尽量减少课堂讲解时间,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益的实践能力。在乒乓球练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段乒乓球比赛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乒乓球的魅力,然后教师亲自演习乒乓球的基本动作。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后,可以为学生播放更多精彩比赛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体育课堂不应该是呆板的、了无生趣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要在深入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课堂体育项目,增加街舞、健美操、瑜伽等新式体育项目,改变那种认为体育就是跑步、跳远的课堂形式的观点。教师可以将游戏因素融入课堂中,开展多种教学手段,如在课堂中加入游戏,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唱歌,成语接龙。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课堂疲劳,同时,也可以让那些体育较弱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体育带来的自卑情绪。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比赛,如组织学生进行篮球传递,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篮球接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可活跃学生的体育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比赛,将课堂上的运球动作发挥到比赛中,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教师还可以深入挖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通过联想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定的体育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比赛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比赛的规则,用各种体育明星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三、建立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的评价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进一步创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方式。有些学生体育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提高评价标准,不断要求学生进步,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为学生设立更高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对于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他们拥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善于进行团队合作,在一些体力要求较弱的项目上有优势等,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进行评价,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找到适合他们的体育运用。只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发挥他们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学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要认真对待。体育课堂注重团队合作,教师在评价方面也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实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相互对比中,不断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教学观念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课堂上实现创新,运用游戏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实行合理的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综合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八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角色的转化,改变过去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走到学生中间去,甚至和学生坐在一起,一起带着头饰去唱歌去表演。把音乐课上得轻松快乐。从表面上看,只是上课的形式变了,实质上是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和创新的环境,这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发自内心的去主动学习,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改革单一程序化的教学模式。

音乐课堂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唱歌,还要弄懂乐理,学会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欣赏能力以及乐器的演奏能力的提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以兴趣、个性、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重点来设计课堂教学,重视和运用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1.创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创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的内容、作者等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想象来处理歌曲。

2.创造性的音乐欣赏。

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的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欣赏时,让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尝试着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将视觉、听觉、动作与创作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例如:欣赏《小青蛙》一课时,可以借助旋律配带各种青蛙的头饰,把它的“伸个腿、瞪个眼”等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在唱而乐、乐而舞、舞而美的气氛中,既美化了课堂,又渲染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敏捷度和对乐曲旋律、节奏的感知,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创造性的艺术实践。

(1)在联想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度。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活泼的特点,选择短小的歌曲,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内容,根据音乐的发展想象音乐的形象,编讲故事,随歌曲来设计动作。

(2)在游戏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层次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当学会一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自编动作上台表演,扮演与情景相适应的各种角色,使音乐更为形象、富有真实感,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思路,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他们的各种表现力。

三、尊重学生,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灵感的迸发,哪怕是一个并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或举动,都要采取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让学生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过于束缚学生的个性,就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组稿编辑:王焕章】。

(作者单位:131400吉林省乾安县实验中学)。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九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创新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十一世纪是高新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纪,是“经济、科技、教育、人才”激烈竞争的世纪,总之,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那么中小学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见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创新,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已的个性特征,进行创造性教学,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坚持创新习惯。不能就题论题,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教学目标。应以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确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和方法本身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每一次板书设计,每一节课的语言表达,每一个合乎情理发现等等都是创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教师对于某个问题的解决是否新颖,有独到的见解,观察的角度是否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勤观察、勤思考、勤研究,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自已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与课程改革同步,让自己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2.热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池糖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业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自已的心奉献给他们”。他们都早认识教育工作中爱生的重要性。师生关系是否亲密友好,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顺利的进行,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效果。

师生间情感相通的基础是理解,它是师生实现和谐融洽的前提。师生间情感的互相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人际关系是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这样,教师的激情得以发挥,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发现自己,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性,自由地考虑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爱因期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容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产生好奇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求知欲,上进心,这些都是他们创新的动员力。

在民族学校里,学生学习汉语是,都会遇到笔画比较多的字,比如说“赢”这个字不好记,学生一般记不下来,这时候老师问:这个字还有哪几字组成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回答说:“亡”,“口”,“月”,“贝”,“凡”五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导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并且会产生一种创新欲望。

4.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经常性地给学生创设有变化而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内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情景教学论认为;情感与情景相伴,出境才能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形象,感染性性强教学投影、图书、课件、事物、表现和操作等手段,努力创设学生探究问题的情景,辅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谈话,耐人寻味的故事,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你刚才在黑板上写的字既好看又正确,你还能不能用这些词语给大家造一下句子呢?”,“请把作文给大家读一读”,“他把课文朗读得非常好,大家来鼓掌“,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给他们以亲切感,创设美的情景,同时把”微笑教学“的艺术教学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美的心境,创造精神隐藏在这种心境之中,民主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营造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提出自己想设的氛围。

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育从潜能,把学生诱导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教师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增加新内涵,利用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发现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使知识能化。

由于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向学生讲授一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地创出更新更好的另一种学习方法。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可以保证一个人的继续不断地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6.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勇于怀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学习中学生能质疑,善于问难,这是他们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是表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思考质疑,激发他们多向思维,启发他们对现实问题和现在知识多问几句为什么。这样也就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生观,根据各种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营造一个重个性发展重标新立异,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环境,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创新素质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阶段的初级阶段,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只注重动作的模仿,而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尤其是在运动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对任课教师产生亲密感和信任感。课堂上要大胆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说、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强调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激励、相互启发,开拓思路。其次,要创设自由的表现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创造,为学生创新求异创造争论环境和展示环境。

德国的海纳特教授指出:“教师凡事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倡导一种在班级学习中的合作和社会一体的作风,这样也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一位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态势语来表达对于学生的期待和信赖。只有这样轻松愉悦,学生得到最大的尊重和信赖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于学生体育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巧妙地运用评价进行调控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滋养创新意识的'土壤。在运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同样的动作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必然会不同。一个简单的动作,“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动作时首先要保护,做完动作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做完动作时教师只需要竖起大拇指表示赞美就行了;而对于一些胆小懦的学生,能完成动作,首先要肯定地说:“你很勇敢。”对做动作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这种做法真棒!”“你真聪明!”如在做游戏“改变追击目标(贴膏药)”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原来的游戏中逃的人以逸待劳,追的人越追越累,常常出现耍猴的现象,能不能改成一人追,一人逃——逃者贴——被贴者追,于是,我们在游戏讲评乃至课间操中对创编该游戏的班级体大加鼓励。结果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贴膏药”一个游戏,学生就能变换多种玩法。

三、以说促思,培养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的概念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体育课的专业语言,而且语言极不规范、不正确、不完整。体育任课教师必须从头教起,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语言。教师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脑思考。从认真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准确的体育语言开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求,使学生把内部语言外化出来,以语言的逻辑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当学生学会了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基本、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后,就要让学生说几句连贯完整的话,学生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维,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培养求异思维意识,要求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引导他们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我在教一年级“大鱼网”游戏规则中,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鱼生活的特定环境,将界限内特定区域比作鱼塘,界限外比作岸。然后提出鱼儿离开了水会怎样,从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总结出:会失去活力,会死掉等等答案。

四、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征,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动作训练,把动手、动口、动脑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颖动作特别感兴趣,喜欢动一动,试一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能突出知识特点的、带有色彩的直观材料,“投其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感知实践。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这样比教师详详尽尽的讲解和演示获得的效果更好。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一

物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物理教学义不辞的责任。在物理教学中, 呢?本文谈了几点看法。

1 .引旨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之前,列举一些司空间惯而又不清楚原理生活中物理现象或向学生介绍与课程有关的科技成果或重大科研课题,设置“悬念”让学生系上思维“包袱”营造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习“摩擦力”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为什么下雨天容易发生事故”“拧紧的瓶盖打开时,垫上块毛巾就变容易了”。在学习“电磁感应”前, 介绍新型交通工具一磁悬浮列车。这样学生带着各种猜想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学互动。

2. 鼓励学生提问强化学生参与意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惯于“教师滔滔的讲,学生默默的听”。这样教学,显然不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多想 思维能力,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新的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本质是发展; 用和谐的教学职能去确保教学介值的完美的实现。

4. 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 直观,生动,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等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成为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益,广大教学范围,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扫除认知道路上的许多障碍。同时反映的物理现象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生动。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二

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现代技术教育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更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的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能力发展意义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前已进入以信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显示出伟大的作用,创新是人们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社会性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产生的'各种复杂的活动的行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的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讲,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就是现代高科技综合技术的结晶,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信息加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建造了学生可参与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技术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得知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学生独立思考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因为(1)现代技术教育的运用使受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动能,吸收广泛的信息。(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者享有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要自主地选择信息。(3)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能动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4)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重复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声、光、色的变化和发展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三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把它贯彻落实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那么,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1、激发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一。有些教师特别是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所学词语,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把词语抄写十几遍或几十遍。其实这样非但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相反,还势必会令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无效的练习,做到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淡化分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此外,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积累、感悟、运用的欲望。

2、创设情景,保持学生的兴趣。

他爱菊花,同时也说明他以前也许与主人一起饮过菊花酒。”创设情景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在我的实践中,我认为在课堂中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主动质疑是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

古人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是疑。过了这一番以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著名教育家费科夫也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早已证明,只有善于思考、敢于发问,才会有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发明创造的出现。 要激发学生内存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探求新知,促使其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认为,就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质疑”,从而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疑”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中不懂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以待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引导学生质疑,就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促使其发问,让他们在“思”和“问”的兴奋状态中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对教材有不同的理解,他们提出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气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揭示规律,为学生质疑问难引路,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作为现代文学旗手的鲁迅,其作品的思想与技巧确有高人一筹之处,然而,有时又很令人费解,同学们在阅读《孔乙己》时,一定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现在不妨把它们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于是,同学们就会提出诸如以下许多问题。小说开头为什么介绍鲁镇酒店格局?“我”是鲁迅本人吗?作品写“我”的意义何在?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这样,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就会主动地思索、研究,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四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竞赛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它有许多弊端。如今我国开展创造性教育,教育要步入创造型教育阶段。用调整作业结构来改革传统作业的弊端是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笔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1)自选作业。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矫正作业。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自编“测验”作业。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研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是对传统作业的结构性调整,针对传统作业的弊端:“问题的提出是课本和教师;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解答的外开放性;作业形式单一;作业不鼓励合作;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评价。”而设计的作业模式。我们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函数思想及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设计。

(1)作业的目的性。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作业的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作业的差异性。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4)作业的重现性。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要注意重现并不等同于机械的重复,要注意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完成。

(5)作业的开放性。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五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师的责任则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意识和观察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建构能力,具有以数学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欣赏数学之美、创造数学之美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同时情境往往并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而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从中提炼数学信息。因此,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发出来,在不断的探索和交流中,数学思想得以突显。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问题场”,好的情境无疑起到了“场”的作用。

开生活。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动手操作等或创设虚拟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反思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真实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设置:“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只?”学生被这个有趣问题吸引,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所以,真实具体、生动有趣、欢快的学习情境,又拉近了生活与获得知识的距离。潜移默化的提醒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二、鼓励自信,培养创新精神。

心理学研究:自信的学生比自卑的学生更敢于创新,更能把握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去尝试,去交流,进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新课改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发号施令学生惟命是从,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教师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书中所提供的三位同学画平行线的方法,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会得到不同的画平行线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同时自身的创造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三、体验生活中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理解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才能真正的认识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例如,利用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和性质,画交通路口示意图,检验些平行问题,绘制住房平面图等。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能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离不开生活的,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这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这样形成的知识才能源远流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新的数学知识中,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结合教材的自身特点,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六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是啊,创造力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也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多么重要,所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这种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呢?下面,我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含义。

在教学活动中,一提到创新会使人联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发明、小创造等,或者让教师与学生有超乎寻常的作为才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堂生动的课,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是关键,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最佳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愉快的学好一节课的前提保证,所以,我认为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是创新教学的前提保证。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并且能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创新。对小学生来说,千万不要把创新一词的意思复杂化,只要他们提出的问题新颖,有一定的可借鉴性,我们就应该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为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小组讨论、查缺互补、集体交流等多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集体创新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课文包含的深刻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个道理,多数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于是,我就由学生现在生活环境的现状和他们刚学过的课文《北京》中的优美环境,进行对比、讨论,引导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千万不要满足于现状,应该多走出去看看,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更多的东西。这样一对比,学生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多数同学还能把他们亲自见到过的美丽的景点,大都市的繁华介绍给同学们,从而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要改革创新,让学生主动地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精神。这时老师所要做的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了所学知识点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记得我在教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时。书中的例句是:“北京真美,我想把它拍下来”。读了例句,有一部分学生在说时就是换了个地名,意思也大体相同。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草地真绿,同学们千万不要破坏它。”这个同学的答案一出,我及时肯定了她仿得好,而且环保意识强。我一表扬,学生们的情绪立刻高涨,随后又有一个同学说道:“我妈妈真辛苦,我要说声谢谢她。”说完,我又对学生知道感恩的行为及时肯定。我这样一引导,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社会,受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不断提出问题,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是啊,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学生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他们的好奇心,迫使他们去想法设法找回答案,解决问题。所以学习也就成了一种学生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学生也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要学”。之后,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便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当中,开始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收获乐趣。学生一旦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他们绝不会满足于现状,一定会寻找新的问题,新的答案,这样不断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进一步延续下去的。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七

通过这次读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路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一般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给我们的任务,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路呢?我认为: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指引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实践。

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在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为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学习来认识科学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八

古代中国曾以“四大发明”等众多科技创造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期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基于以上认识,我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包括过多,过于整齐的限制,如一定须举手才能发言等,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的“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课上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次,我讲了反冲以后,教同学制作水火箭,我介绍同学们用自行车的气门芯给水火箭冲气,马上有学生提出用篮球针,我让学生讨论,那一种好,学生一致同意用篮球针好,这样制作起省力多了。有这样的环境,学生敢说、敢做,他们的创造能力就能得到发挥。

三、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便于让学生自行实验,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这种方法电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只有不断创造,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人类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小学自然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故事的素材,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诱发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志向。如学习《生物的启示》一课时,给学生讲鲁班发明锯的故事,以及火箭、飞机的发明史等,让学生向科学家学习,从小立志。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在《自然》十一册“地震”一课教学中,我给学生讲抗震救灾时,提及了一些地震报警装置,如地动仪、倒瓶式地震报警装置,学生们很喜欢探究这些装置的工作原理。我就引导他们先从这些实例工作模式、材料选择、制作难度、灵敏度方面进行思考,然后在继承实例工作模式基础上,用常见的材料制作了一个简便、灵敏的落球式地震报警器。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一丝不苟。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知识的'发展性、联系性和有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呢?这是每位科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努力为学生创设科学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掌握创新技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对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

一、进行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有效性做到“做中学”

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创新空间,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科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科学的快乐。主要措施:

在我们新的实验室建成以后,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来。学习从传统的“讲——听——练”个人模式转变成“预习——提问——思——动”的团队合作模式。所谓传统模式:即老师先介绍科学课的主要内容(讲),学生在下边认真听讲(听),然后根据老师的讲解做作业。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把科学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科学内容而没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结果。新的教学模式:即老师不讲,学生预习课本(预习),然后老师提出问题(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思),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动),老师在教室里对实验小组进行辅导。在新的模式下老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将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把课堂留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动性。在教学中做到: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精心准备实验材料

(二)师生之间广泛的交流

(三)引导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四)有效的分组进行合作学习

二、大力宣传科学的价值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

要性。宣传的策略:

1、利用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自2017年以来,我们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学生作品“简易快捷拧拖把桶”、“简易除油汤勺”均获得了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学生作品本身具有很大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我们将学生的作品“简易快捷拧拖把桶”充分利用起来,把桶放到校园各个水池的旁边,使桶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并吸引师生的眼球。让发明者拥有自豪感,也让其他学生找到学科学的方向和认识科学的重要。这是一种最有感染力的宣传,也应该是最有效的宣传。

2、利用美术老师制作的广告宣传

我们学校美术学科优势巨大,在师生中影响力颇大,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进行宣传事倍功半。通过美术老师精心设计科技创新设想的广告,可以使科学深入学生的心,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我们认为通过以上的措施,学生对科学有很大的认识并积极投入科学课的学习和创作中。

三、以科技创新活动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吸引学生的基础上,我们开展许多有效的科技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不断创新的兴趣。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科技创新就在身边,体验探索的愉悦,并乐在其中。我们的措施有:

1.举办科技节,展示学生的风采。

2.活动联系校园实际生活和学生力所能及。

3.邀请专家到我校进行培训和指导。

4.联系单位让学生进行观摩。

四、进行课程整合

科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联系,我们试着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和探讨,消除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争取做到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以此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的创作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通过不断探索,寻找建立彰显科技创新课堂的最佳途径和方法;通过探索,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学科学、爱科学”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充满激情、乐于探索,追求美的体验;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参与“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活动,加强师生心灵的沟通,让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近他们的心灵,体验科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通过探究,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科技创新活动中积极进取,实现自我超越。在探索实践中凸现科学课的教学功能,演绎出教学的精彩。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十九

通过这次读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路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一般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给我们的任务,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呢?我认为:

一、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指引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实践。

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

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

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在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为能力。

四、提倡学生质疑注异,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

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学习来认识科学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把它贯彻落实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那么,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1、激发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一。有些教师特别是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所学词语,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把词语抄写十几遍或几十遍。其实这样非但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相反,还势必会令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无效的练习,做到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淡化分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此外,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积累、感悟、运用的欲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汇总20篇)篇二十

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轮廓、形状、地形、气候、生物、化石、地层、火山、地震、惯性力的分析、天体引潮力的分析,甚至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期中自我评价(实用18篇)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顾、事事有成长。下面是一些学习强者的自我评价心得,希望对大家在学习中起到指导作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教案范文(17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

    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倍端午节(实用19篇)

    优秀作文注重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小编为大家挑选了几篇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1、端午节还未到,我的祝

    留学申请书写作(优质13篇)

    留学申请需要申请人广泛了解目标国家和学校的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和学术要求。对于留学申请的写作,以下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个人陈述简称ps,一般情况下要

    第一学期班主任老师工作计划(通用19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与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共识和团队力量。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了解一些常用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便

    接力赛加油稿范文(16篇)

    通过撰写一篇加油稿,我们可以向自己传递正能量,激励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小编整理了一些励志的加油稿范文,可以让大家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动力。1.千万个美丽的词汇无法形

    端午节缅怀屈原范文(18篇)

    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1、端午节,送你一个

    学校跳远运动员的加油稿(专业20篇)

    加油稿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或面临挑战时鼓励和支持他们继续努力的一种文字材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鼓舞人心的加油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顿时,全场晴天霹雳般哄起

    我爱学校初一大全(17篇)

    学校教育是让我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的实例,通过阅读这些实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写一篇准确、生动的总结。

    电子技术设计心得体会(专业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