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的不断修订和完善是教学工作的常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一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1.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直尺

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哪些平面图形?举例说说。

师:出示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的纸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吗??生;它是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由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游戏中掌握特征

(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

说一说: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学生能说出棱、顶点、面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在对比中认识长方体,初步感知长方体特征,并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18页内容,并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完成学案中的第1题

2.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有小组长记录下来)

(1)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棱有什么特点?

3、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并用课件验证(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

(1)面:板书??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棱:板书??12条????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板书(8个)

(4)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宽、高。一般来说,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小练习:

说一说: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辨一辩:一张a4纸是长方形还是长方体?为什么?

认一认:课件出示:学生指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小结: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想一想: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了变化,这个长方体的形状有没有变化?(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师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特征,突出了重点。

三、巩固提升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度(??)。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填空,让学生巩固长方体特征。

2、说一说(纸巾盒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9厘米)

(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从观察物体的角度出发,更够清晰地辨认长方体哪些面是相对的,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

2、辨一辩.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辨一辨,再次巩固强化长方体特征。

四、思维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总结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公式,即: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是对长方体特性的应用。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只要你平常留心观察,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不久的明天,同学们也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聪明的才智,让数学真正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对

棱:?12个??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五、教学课时数:1课时。

六、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在开始上课之前,你可以在身边找一找有没有这样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品,当然,如果有能拿在手上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儿就更好了。

说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啊,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形状的物品。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啦。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们也曾与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书中相遇,,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从哪儿入手呢?有个成语啊,叫名正言顺,我们就先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要素的名称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你拿出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跟随老师一起来认一认吧。

师:这是面,这是棱,这是顶点?你都找到吗?

师:那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呢?让我们用上面、棱、顶点,这样的词语来说一说吧。

师: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生:(a.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b.长方体有12条棱,有八个顶点)。

师:这两位同学呀,数出了长方体、正方体面、顶点、棱的数量,他们数的对吗?我们一起跟随视频中的同学数一数吧。

生1: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有三组相对的面,一共是六个面。

师:这位同学呀,他数出长方体有三组相对的面,那正方体呢?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数,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

生2:我把棱分成三组。首先,我们来数最长的一组。1、2、3、4。一共有四条。然后我们来数与我垂直的一组。1、2、3、4。也有四条。最后我们来数竖着的一组。一、二、三、四。还是四条,那么一共有12条棱。

师:这位同学是把长方体的棱分成了三组来数的。我们在数的时候还可以像这样分成四组来数,看出老师是怎么分的了吗?把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看作一组,三加三,数棱的时候还可以像这样分成四组来数,看出老师是怎么分的吗?把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看作一组,三加三,再加三,再加三。四个三一共是12条棱。

师:那顶点的数量呢?

生:一共有八个顶点,上面有四个顶点。下面有四个顶点。

师:这位同学呀,他把顶点看做了上面四个,下面四个,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它看作左面四个,右面四个,或者前面四个,后面四个。我们再来看看正方体的顶点。前面有四个,后面也有四个,也是八个顶点。

师:刚才呀,同学们数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那我们现在把这些数量记录在表格里吧。表格儿是帮助我们记录和整理数据的好帮手。

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呢?我们听听同学们怎么讲。

生1: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用呢?

生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区别呢?

生3:正方体好像也是一种长方体,但是它比较特殊,那他都特殊在哪里呢?

生4:为什么有的长方体上面有正方形呢?

生5: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发言中啊,关注了形与体之间的关系,还关注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从面的形状、大小关系以及棱的长度关系,这些方面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作进一步的研究吧。你有什么想法吗?让我们看看视频中的同学们是怎么样去探索和研究的。

生1:我用尺子量啦,这个长方体中12条棱的长度,其中这四条棱,长度是22厘米。这四条棱,长度是14.5厘米。而这四条棱,长度是7.5厘米。我发现在长方体中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是相同的。

师:这位同学呀,他通过测量发现长方体中相对的四条棱长度一样。我们再看看下面一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2:我把这个正方体魔方的一个面躺在那张纸上,是个正方形。我再把其他面也放在上面。我发现正方体每一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

师:这位同学把正方体的魔方的面画在纸上,她发现每一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那同样也就说明了每个面每条棱都是一样长的。

生:现在我把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剪下来,放在它的相对面上,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上下相对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我又剪下了左面和后面,分别与右面和前面进行比较,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师:这位同学呀,他通过拆、剪、重合的方法,说明了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那不拆不剪,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同学。

生:我分别记录了长方体六个面的长和宽的长度,而且相对的面都是一样的。

师:这位同学呀,他通过测量六个面的长和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要是不拆、不剪、不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吗?我们听听下面这位同学的想法。

生:我是推导出来的,在我的长方体中,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两个长是相等的,所以这两条棱是相同的,这两条棱是相同的。这两条棱是相同的,这两条是相同的,所以这四条棱是一组相同的棱。我们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出第二组、第三组相同的棱。我们现在要证明这个长方体的两个相对的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要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不是一样的,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我发现他的长正好是同一种相同的棱宽,也正好是同一组相同的棱,所以这两个相对的长方形是一模一样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呀,他利用长方形边的特点推导出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大小和形状是完全一样的。刚才同学们呀,利用测量、誊画、拆剪、重合以及推理的方法,得出了这样的一些结论,我们把它写在表格中吧。

(板书)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都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

师:对同学们得出来的这些结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听听这位同学怎么说的。

生:长方体中会不会有正方形呢?可能有几个面是正方形呢?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有的长方体上面有正方形吗?会有几个呢?请你想一想。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讨论的。

生a:一定不可能有1、3、5个正方形,因为相对的面是相同的,正方形的个数一定是偶数。

生b:可以是两个,像这个牙膏盒或者这个海绵坐垫儿。

生c:那四个呢?

生d:如果四个面是正方形,那剩下的两个面也一定是正方形,那就是六个正方形,也就是一个正方体啦。

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是不是和刘老师一样更加清楚了长方体上可以有正方形的面,可能有两个正方形的面,那有的同学呀,还对这样的长方体做了进一步的观察,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什么。

生e:老师,我发现,如果一个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它有八条棱,都是相等的。而且,除了上下两个正方形的底面,其他四个长方形的侧面也是完全一样的。

师:嗯,嗯。那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和观察,我们再次把表格完善一下,在长方体中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在长方体中最多有八条棱,长度相等。那现在同学们我们发现。长方体当中所有的特点,正方体都是具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了解了这么多,那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大小,我们该如何来描述呢?请你想一想。

生:我可以说一说这个长方体有多长,有多宽,有多高。

师:嗯,多长、多宽、多高都与长度相关。在点、顶点、面和棱这三个要素当中,棱是可以用长度来测量的。那如果有一条棱缺席啦,你还知道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还能知道吗?那要是再少一条棱呢?还知道吗?再少一条,还能知道吗?那少到什么程度?不能再少啦。

生:一般长方体有三组不同长度的棱,每组有四条,只要三组中能各剩下一条棱,我就能描述出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师:三组中各剩一条。那要剩下这样的三条棱,你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

生:能,

师:那剩下这样的三条棱,

生:也可以。

师:也可以这样的吗?

生:还行,

师:那这样的也是可以吗?

生:当然可以,

师;我们就称这样的三条棱为长方体的长、宽、高。一般情况下呀,我们选择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作为长方体的长、宽、高来进行标记。那对于正方体呢?它的12条棱都是一样长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其中一条棱的长度就知道这个正方体的大小了。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呀,我们一起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大小了,一起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要素的名称,知道了他们的特点,也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课后你可以继续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的框架,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儿,相信会对你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很好的帮助哟。

八、板书设计。

面66。

棱1212。

顶点88。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三

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能辨认出不同状态下的长方体、正方体。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多种不同的形状(边说边拿出一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的实物,如装墨水瓶的纸盒、火柴盒等)。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能回答可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告诉大家,再板书:长方体。教师让学生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形状的纸盒(教师可将自己预先多带来的纸盒分发给没有带来的学生),并提问:“大家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大部分学生随意地一个面一个面地数,个别学生会有顺序地数。教师行间巡视时,要注意发现会有顺序地数的学生。)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让他再数一数。教师再叫会有顺序地数长方体多个面的学生来数一次。

教师:“我教你们一种不容易数错的方法,(边指着长方体的模型,边说)长方体有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一共有六个面。”

教师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教师问:“这也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吗?”教师让学生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实物(教师注意调配一下学生的长方体,使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实物的各个面和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并按照上面的问题提问学生。

这样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着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教师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如魔方、正方体的积木块(或小木块)和药盒等。提问:

“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正方体。要求学生拿出带来的正方体实物,让学生看着实物,教师提问:“正方体有几个面?”进行观察、分析,并要求学生分别回答上面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正方体也有6个面。

3、出示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

教师先出示长方体图,并且将长方体图跟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模型加以对比。使学生知道这样的长方体模型画出的图应该是教师出示的图形的样子。

学生认识正方体图的过程同上。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和一个棱柱体、一个圆柱体的实物。提问:

“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并让学生从中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平时你还看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是正方体的?”

课间活动。

5、做教科书第72页上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中间一行的每一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把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跟它们所对应的几何图形用线连起来。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五中的第2题,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

3、做第3、4题。做第4题时,教师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的大小怎样?(每个面都一样大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摆。

三、小结

教师要学生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吗?

接着回忆正方体有几个面?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6面,相对的面一样

正方体:6面,6个面都一样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四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

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习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五

《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渗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因此,本课一开始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先做自我介绍,再比一比谁能把自己介绍得更清楚,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现实活动中,初步感受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位置,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我们习惯上怎样来分小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最后再开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后,通过填写座位卡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座位卡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述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此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了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创设活动情境,感受位置。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创设实际活动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公民的思想教育。

4、练习应用。

通过小组讲座如何合理的给小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帮助小蚂蚁设计寻找食物的路线等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小朋友,今天和你们一起上课的除了刘老师,还有许多领导和老师,他们很想认识咱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怎样介绍能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并板书课题)。

1、联系班组实际分组情况,明确习惯上的分组方法。

2、生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

3、游戏: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根据描述的位置猜测出他的好朋友是谁。

4、填写、比较座位卡。学生在座位卡上填写好自己的位置后,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的座位卡进行比较、探讨,并从中发现规律:自己与前后的小朋友在同一组,与左右的小朋友在同一个(同一排),进一步明确: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

2、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在进场找座位的情境中真正掌握找位置的本领。

3、反馈:通过验票检查学生是否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1、给小动物分房间。(课件出示动物园一角)。

小组讨论:把什么位置的房间分给大象比较合适?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理由充分就应给予给定。)。

2、小组合作设计出帮助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路线。

这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设计的路线可以有多种,只要各小级能根据小蚂蚁及食物的位置,设计出合理的路线就应给予肯定。最后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评选出能让小蚂蚁很快吃到食物的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和什么有关系?(位置)而且我们还能够应用有关位置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说明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们有决心学好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1、联系学生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首先,通过师生谈话,联系学生实际做自我介绍的方式,自然引出课题。其次,联系班级实际,告诉大家自己所在的位置或好朋友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感受位置,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

2、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位置。

首先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创设电影院的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解决到电影院“找座位的方法”这一难点,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本领。最后,通过课件演示给小动物分房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采取适当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理念之一。本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探讨,尤其是在动物分房时大象到底要分到哪间房,初步体会研究性学习形式。

1、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是一个难点,能否多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感悟到其规律。

2、能否结合本节课内容把位置的相对性渗透给学生。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搭长方体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数学图形,你认识它们吗?(认识)。

师:那这个图形叫什么?这个呢?这个……。

师:在这些图形里,你能分辨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吗?(能)。

师:你上来试一试。请将是平面图形的拖到左边,是立体图形的拖到右边。

师:同学们,他做的对吗?(对)。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立体图形的世界,更深入的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认识长方体。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请同学们看,在长方体中,老师手摸得这些平平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面,然后面与面相交的这条线就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这些问题摸一摸你的长方体。

(1)长方体有()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个顶点。

师:你们有答案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交流: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你们想亲自动手用小棒做一个长方体吗?(想)。

师:那想要搭成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小棒呢?(12根)。

师:为什么是12根?

师:给你12根一定能搭成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作:

师:同学们想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任务要求:

(1)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

(2)进一步思考其他方案可不可以搭成,为什么?

(3)思考在搭长方体的过程中自己的发现。

学生操作。

反馈:

师:同学们完成了吗?请问哪些方案不能搭成长方体?

方案2。

师:这些方案都用了12根小棒,为什么唯独2号方案不可以搭成长方体?

预测1:2号方案黄色小棒不够了,而蓝色的多了一根。

预测2:每种长度都应该是4根才够,否则搭不成。小结:长方体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都是4根。

预测1:每种长度都有4根。

引导学生指一指模型并板书:分成3组,每组4根。

预测2:长度相同的4根小棒,放在相对的位置。

板书:位置相对。

预测3:每组相等的小棒,都是平行的。

师:(利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水平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垂直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侧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预测4:每个顶点上有3条长度不等的棱。

师:同学们,请看模型。老师把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拆下来看一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长与宽都是用的一样的小棒,所以前面和后面是一样的长方形,同样的道理,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长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长方形。我们再一次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并且相对的面大小相同。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方案3搭成的长方体,哪些同学是用方案3搭的?

师:(出示方案3)这个长方体与与用方案1搭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预测:方案1搭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方案3搭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师:是的,这是方案1的长方体,我们可以将它怎样变化,得到方案3搭的长方体呢?(课件演示)。

师:再进一步思考,我们能不能继续把这个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呢,有什么办法?

学生反馈,师动态演示。

师:这么特殊的长方体即正方体,有哪些小组搭出来了?

师:(展示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体)正方体与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画出了这幅图,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在以前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图?(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集合图,体会两者关系。)。

师:其实,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七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长方体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与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己动手研究长方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一)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

请个别同学回答,总结后板书明确面、棱和顶点。

活动二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再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三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练习

课本中的试一试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找一找它们的顶点、面和棱。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八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的认识”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方体的认识。

师: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的认识”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师: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

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把握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

课件、模型、搭长方体的材料等。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数学图形,你认识它们吗?(认识)。

师:那这个图形叫什么?这个呢?这个……。

师:在这些图形里,你能分辨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吗?(能)。

师:你上来试一试。请将是平面图形的拖到左边,是立体图形的拖到右边。

师:同学们,他做的对吗?(对)。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立体图形的世界,更深入的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新授。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认识长方体。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请同学们看,在长方体中,老师手摸得这些平平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面,然后面与面相交的这条线就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这些问题摸一摸你的长方体。

(1)长方体有()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个顶点。

师:你们有答案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交流: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你们想亲自动手用小棒做一个长方体吗?(想)。

师:那想要搭成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小棒呢?(12根)。

师:为什么是12根?

师:给你12根一定能搭成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作:

师:同学们想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任务要求:

(1)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

(2)进一步思考其他方案可不可以搭成,为什么?

(3)思考在搭长方体的过程中自己的发现。

学生操作。

反馈:

师:同学们完成了吗?请问哪些方案不能搭成长方体?

方案2。

师:这些方案都用了12根小棒,为什么唯独2号方案不可以搭成长方体?

预测1:2号方案黄色小棒不够了,而蓝色的多了一根。

预测2:每种长度都应该是4根才够,否则搭不成。小结:长方体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都是4根。

预测1:每种长度都有4根。

引导学生指一指模型并板书:分成3组,每组4根。

预测2:长度相同的4根小棒,放在相对的位置。

板书:位置相对。

预测3:每组相等的小棒,都是平行的。

师:(利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水平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垂直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侧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预测4:每个顶点上有3条长度不等的棱。

师:同学们,请看模型。老师把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拆下来看一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长与宽都是用的一样的小棒,所以前面和后面是一样的长方形,同样的道理,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长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长方形。我们再一次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并且相对的面大小相同。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方案3搭成的长方体,哪些同学是用方案3搭的?

师:(出示方案3)这个长方体与与用方案1搭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预测:方案1搭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方案3搭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师:是的,这是方案1的长方体,我们可以将它怎样变化,得到方案3搭的长方体呢?(课件演示)。

师:再进一步思考,我们能不能继续把这个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呢,有什么办法?

学生反馈,师动态演示。

师:这么特殊的长方体即正方体,有哪些小组搭出来了?

师:(展示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体)正方体与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画出了这幅图,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在以前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图?(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集合图,体会两者关系。)。

师:其实,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搭长方体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数学图形,你认识它们吗?(认识)。

师:那这个图形叫什么?这个呢?这个……。

师:在这些图形里,你能分辨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吗?(能)。

师:你上来试一试。请将是平面图形的拖到左边,是立体图形的拖到右边。

师:同学们,他做的对吗?(对)。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立体图形的世界,更深入的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请同学们看,在长方体中,老师手摸得这些平平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面,然后面与面相交的这条线就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这些问题摸一摸你的长方体。

(1)长方体有()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个顶点。

师:你们有答案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你们想亲自动手用小棒做一个长方体吗?(想)。

师:那想要搭成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小棒呢?(12根)。

师:为什么是12根?

师:给你12根一定能搭成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同学们想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任务要求:

(1)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

(2)进一步思考其他方案可不可以搭成,为什么?

(3)思考在搭长方体的过程中自己的发现。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完成了吗?请问哪些方案不能搭成长方体?

方案2。

师:这些方案都用了12根小棒,为什么唯独2号方案不可以搭成长方体?

预测1:2号方案黄色小棒不够了,而蓝色的多了一根。

预测2:每种长度都应该是4根才够,否则搭不成。小结:长方体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都是4根。

预测1:每种长度都有4根。

引导学生指一指模型并板书:分成3组,每组4根。

预测2:长度相同的4根小棒,放在相对的位置。

板书:位置相对。

预测3:每组相等的小棒,都是平行的。

师:(利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水平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垂直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侧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预测4:每个顶点上有3条长度不等的棱。

师:同学们,请看模型。老师把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拆下来看一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长与宽都是用的一样的小棒,所以前面和后面是一样的长方形,同样的道理,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长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长方形。我们再一次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并且相对的面大小相同。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方案3搭成的长方体,哪些同学是用方案3搭的?

师:(出示方案3)这个长方体与与用方案1搭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预测:方案1搭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方案3搭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师:是的,这是方案1的长方体,我们可以将它怎样变化,得到方案3搭的长方体呢?(课件演示)。

师:再进一步思考,我们能不能继续把这个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呢,有什么办法?

学生反馈,师动态演示。

师:这么特殊的长方体即正方体,有哪些小组搭出来了?

师:(展示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体)正方体与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画出了这幅图,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在以前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图?(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集合图,体会两者关系。)。

师:其实,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自主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出示一张纸)看,这是一张纸。如果不考虑它的厚度,它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对,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将大小一样的纸重叠在一起,变成一本书,现在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师: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粉笔盒,茶叶盒,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还有一个物体是什么形状?(正方体)。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我们先来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第21页上面的内容。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谁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拿着你手中的长方体同桌之间指一指它的面、棱和顶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探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来认识长方体。一起读一读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把小组探究的结论写在这张纸上。

小组合作,老师巡视。

(1)面的特征。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面的特征。

让一个小组汇报,另外的小组补充。有序的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可以先数右面一个面,中间四个和左面一个。也可以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这样去数。重点让学生按照第二种方法有序的数一遍。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般情况下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

(2)棱的特征。

长方体有12条棱。(教给学生有序的数出12条棱)。在数棱的条数的时候有的学生将长方体不停的转动要及时纠正。

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来数,也可以按照相等的棱为一组去数。

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4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的特征。

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我们把长方体的特征用表格的形式将它梳理出来。对照一下,哪个特征是你们小组自己探究出来的,哪个是同学们共同探究出来的。

上课的教室,找出它的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吗。一定要有序的观察。

(4)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把这个长方体放在你桌子上,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另外的三个面哪里去了?(被相对的面挡住了)相对的面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所以我们画长方体直观图的时候,通常把能看到的三个面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三个面我们用虚线表示。一定要记住,还有三个面我们看不到。

(5)认识长、宽和高。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师:如果擦去长方体的.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样子吗?

师:如果再擦去几条棱(三条虚线),你还能想象出原来的形状和大小吗?

师:我们至少要剩下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来原来的样子?这几条棱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学生自己说一说)。

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有的名称。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情况下,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这样放,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换一种放法,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放置的方法不同,它的长、宽、高是可以互换的。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指一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一课本23页第一题。

(1)墨汁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与它相对的是哪个面?

(2)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与他相同?

(3)哪个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

2、自主练习课本23页第二题。

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根据下图想象出一个长方体,运用所给的数据回答。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学习长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成功之处:

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品进行观察并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在例2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棱,相交于一点的长方体的三条棱就是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并由此延伸拓展到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的长度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当长方体的长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哪些面的变化呢?哪些变了,哪些不变?同样宽的变化会引起哪些面的变化,哪些面不变?同样高呢?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不足之处:

1、由于在探索长方体的特征时,时间用时比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量不足,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2、在例2的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只是让学生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的框架,没有让学生实际动手来操作,导致学生对于长方体的棱的特征认识不深刻。

再教设计:

压缩例1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用胶管和橡皮泥在课堂上动手来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长方体的棱的特征,还能加深对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概念的理解。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三

教材分析: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直尺。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哪些平面图形?举例说说。

师:出示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的纸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吗?生;它是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由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游戏中掌握特征。

(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

说一说: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学生能说出棱、顶点、面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在对比中认识长方体,初步感知长方体特征,并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18页内容,并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完成学案中的第1题。

2.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有小组长记录下来)。

(1)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棱有什么特点?

3、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并用课件验证(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

(1)面:板书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棱:板书12条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板书(8个)。

(4)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宽、高。一般来说,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小练习:

说一说: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辨一辩:一张a4纸是长方形还是长方体?为什么?

认一认:课件出示:学生指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小结: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想一想: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了变化,这个长方体的形状有没有变化?(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师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特征,突出了重点。

三、巩固提升。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度()。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填空,让学生巩固长方体特征。

2、说一说(纸巾盒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9厘米)。

(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从观察物体的角度出发,更够清晰地辨认长方体哪些面是相对的,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

2、辨一辩.。

(2)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辨一辨,再次巩固强化长方体特征。

四、思维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总结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公式,即: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是对长方体特性的应用。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只要你平常留心观察,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不久的明天,同学们也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聪明的才智,让数学真正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设计:

面: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对。

棱:12个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四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学设想。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

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习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五

教材分析: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直尺。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哪些平面图形?举例说说。

师:出示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的纸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吗?生;它是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由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游戏中掌握特征。

(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

说一说: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学生能说出棱、顶点、面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在对比中认识长方体,初步感知长方体特征,并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18页内容,并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完成学案中的第1题。

2.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有小组长记录下来)。

(1)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棱有什么特点?

3、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并用课件验证(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

(1)面:板书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棱:板书12条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板书(8个)。

(4)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宽、高。一般来说,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小练习:

说一说: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辨一辩:一张a4纸是长方形还是长方体?为什么?

认一认:课件出示:学生指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小结: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想一想: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了变化,这个长方体的形状有没有变化?(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师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特征,突出了重点。

三、巩固提升。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度()。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填空,让学生巩固长方体特征。

2、说一说(纸巾盒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9厘米)。

(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从观察物体的角度出发,更够清晰地辨认长方体哪些面是相对的,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

2、辨一辩.。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辨一辨,再次巩固强化长方体特征。

四、思维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总结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公式,即: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是对长方体特性的应用。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只要你平常留心观察,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不久的明天,同学们也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聪明的才智,让数学真正为我们服务。

面: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对。

棱:12个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六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一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面顶点棱。

正方体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8个顶点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8个顶点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七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1课时。

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一)复习引入。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第一个情景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小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

4、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当长方体的三组棱都相等的时候,你认为这将会变成什么物体?出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

师:下面,你能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吗?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5、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的表格。

讨论:正方体是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请在小组中,用你手中的长方体完成课本第20“练一练”第一题。

师:接着完成课本21页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师: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2题,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你觉得还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

学困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的“基础训练”。

优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

顶点面棱。

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

86正方形6个面面积相等。12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不清楚,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较差,找不到各个面所对应的长与宽,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不会求,特别是应用题中讲到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时,学生不理解就是求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专业18篇)篇十八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的认识”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师: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客服投诉工作总结(通用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的根源,为下一个月的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本,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

    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汇总18篇)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察,学生在撰写过程中需要与导师和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我们特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与各个专业领域相关的毕业论文范文,希望

    银行违法案例警示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感悟和思考的表达和归纳,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有力证明。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银行从业之道,贵在廉洁

    体会到爱的滋味(优秀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总结能力,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可以给大家带

    三·八妇女节感想(优质20篇)

    优秀作文是注重细节和语法的准确性,能够展示作者对语言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现在为大家展示的是一批经过精选的优秀作文,其中有很多不错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就餐协议合同(实用22篇)

    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可以建立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共同实现业务目标。小编精心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合同的写作技巧。甲方聘用乙方在甲方食堂担

    院徽设计大赛活动策划(汇总21篇)

    活动策划需要与各个部门协作,包括市场营销、销售、公关等。探索这些活动策划的范文,你或许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策划灵感。一、活动背景及活动目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人教版二年级井底之蛙教学设计大全(18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课程进行细化、具体化的产物,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看一看下方的教学计划范文,你将会找到一些解决教学问题的好方法和思路。教学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特

    一件令我自责的事(专业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创作,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思考的深度。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转眼间,童年的大门已向我渐渐关

    学为个人学习方面总结范文(19篇)

    通过阅读优秀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有效的总结思路和写作技巧。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保育员在托幼园所、社会福利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