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笔舞

教学计划需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进度相适应,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计划向来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依据,以下范文将给你提供一些指导。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一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识字、感悟和思考。

1、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2、识字,写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并把课文演一演。

课件、小黑板、挂图。

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1、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熊、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

2、学生观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课题,并配上“咕咚”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通过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的形式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3、屏幕以各种小动物带出生字词,让学生自由拼读、开火车、手拉手等多种形式读。

4、让学生用自已的方法识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5、互相合作、讲讲故事。

(1)、小组(同桌)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

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一部分;还可以讲自已最喜欢或自已认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组推荐)上台讲故事;同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补充。

(3)、组织评议。通过学习,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6、写生。

(1)、让学生说说自已最想写哪一个字,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2)、学生自已练习书写。

四、勇闯“接龙阵”。

师:咦!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件或挂历图——“接龙阵”)。

a)听课文例子的录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接龙”。

b)全班分四至六个组先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词语接龙。

c)分组竞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好,评为优胜组。

六、检查书写情况。

七、想想、连连、读读。

d)出示生字“大、花、水、河、叶、树、黄”。

师:有些生字娃娃正在小树林里玩,咱们去瞧瞧。

e)能过“大”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大大”的形式认读,全班读。

f)出示连一连,组成词语的例题。

小结:通过学习,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后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讲授法和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快乐中学。

2.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熊、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使同学们特别兴奋,在快活的气氛中学习,学习效果当然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二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1课时。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三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难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三、质疑问难 以学定教。

四、以读为本 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听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 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24咕咚。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四

一、图画导入。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理解内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

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

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

6、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拦住”。

7、分角色读课文。

8、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可怕极了。

小猴子快跑。

狐狸山羊小鹿逃命。

大象跟着跑。

野牛拦住。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五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1课时。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六

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从。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课文的第2、3、4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再写小动物怎么说,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

1、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通过课文学习,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1、识字、写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2课时。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

对,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3、识记生字(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转、跟”是前鼻音。

“咚、命、象、领”是后鼻音。

“熟”是翘舌音。

“着”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轻声的“zhe”。

三、图文结合,品读课文。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9、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七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习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八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一.识字、写字。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

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呢。

二.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读,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抠对白,制作小剧本。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自己会归纳和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这篇长课文,情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用笔划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经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达的故事精髓。

四.分组合作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学习结构。

五.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3.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六.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九

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24课《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长,共有12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我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并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一.识字、写字。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

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

二.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渎,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抠对白,制作小剧本。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自己会归纳和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这篇长课文,情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用笔划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经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达的故事精髓。

四.分组合作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学习结构。

五.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3.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六.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提问:

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它害怕什么呢?(咕咚)"咕咚"会是谁呢?(幼儿猜测)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四、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一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

6.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拦住”。

7.分角色读课文。

8.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9.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20.咕咚。

木瓜。

害怕、逃跑笑了。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二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

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三

一、教学理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偏听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认识“四点底”。会读指定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用“热闹”写一句话。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知道不能偏听偏信。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知道不能偏听偏信。

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是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认识“四点底”。会读指定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是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拼音:xhtrnlaiaoangan。

2、旧字:下门市包。

3、偏旁:

(二)、识字。

1、学生自己读文,找出本文生字,教师半数。

2、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说说记字方法。

(2)组词理解意思。

3、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用熟字(偏旁)组合记生字。“闹、吓。”

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记生字。“吓、跟、跑、哈。”

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记生字。“闹”

将熟字加、减或换一部分记生字。“哈、吓、闹、很――跟、抱――跑”

按结构记字。左右结构:吓、说、跑、跟、哈。

上下结构:热。

半包围结构:逃、闹。

(2)教师指导:新偏旁“灬”四点底。找一找带有“灬”的字。(热、黑)。

“闹”先外后内。

(3)组词:

(4)理解词语意思:

木瓜:蔷薇科植物。

结满:

4、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认读二类字。

五、作业:抄写生字和词语。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四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1.朗读指导具体到位。

2.重点词语品味功夫较足。

3.识字教学过于简单。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五

1.知识目标:学会“热”、“闹”两个字,认识“四点底”。

2.能力培养: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一、复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词连读。

2.读词语。

(课件出示)热闹水花正巧逃命木瓜熟了。

吓坏大伙儿哈哈笑跟着跑说。

二、学习生字。

1.记忆字形。

(课件出示)热闹。

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师范写四点底)。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说,提升方法。

2.组词。

3.书写。

指导:热,上面部分要紧凑。横折弯钩弯得不要太大。

4.用“热闹”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请你边读边想像,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热闹的场面。(板书:热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热闹的情景?你能用上“热闹”说一句话吗?

引导把话说具体。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朗读、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自己在课文中找一找。

指名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读好重点句。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猴子“也跟着跑,边跑边叫”。

“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二)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经过)。

1.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谁走来了呢?

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2.分角色朗读(戴头饰)。

指导读好“你们看见了吗?”“我是在湖边听见的。”等句子。

(三)朗读、理解、背诵第四自然段(事件结果)。

1.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板书:听见)就造成了这热闹的场面。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头脑冷静下来了,它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2.小动物们看见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书:看见)它们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应?(板书:笑了)。

3.你能看着课文的插图,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吗?

(课件出示):

大家(),正巧一个木瓜(),咕咚一声,()。大伙儿(),(),都()!

指导背诵。

4.小动物们在笑什么?

指名说,理解不能偏听偏信。

(四)朗读全文。

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四、布置作业。

1.用“热闹”写一句话。

2.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3.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热听见热闹。

看见笑了。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六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七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八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喊)谁来喊一喊?

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

8、男生读,女生读。

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3、汇报(找到了吗?)读3—7自然段。

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在黑板上连箭头)。

4、狮子却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问)。

5、说一说: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6、小结:“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

2、字卡,兔(独体字)组词,说句。怎么记?观察,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4、描红,写两个。

板书:24咕咚。

兔子。

狐狸跑、喊(听)狮子追、问(看)。

猴子、小鹿、松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咕咚教学设计(优秀19篇)篇十九

1.知识目标:学会“热”、“闹”两个字,认识“四点底”。

2.能力培养: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词连读。

2.读词语。

(课件出示)热闹水花正巧逃命木瓜熟了。

吓坏大伙儿哈哈笑跟着跑说。

1.记忆字形。

(课件出示)热闹。

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师范写四点底)。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说,提升方法。

指导:热,上面部分要紧凑。横折弯钩弯得不要太大。

4.用“热闹”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请你边读边想像,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热闹的场面。(板书:热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热闹的情景?你能用上“热闹”说一句话吗?

引导把话说具体。

(一)朗读、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自己在课文中找一找。

指名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读好重点句。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猴子“也跟着跑,边跑边叫”。

“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二)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经过)。

1.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谁走来了呢?

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2.分角色朗读(戴头饰)。

指导读好“你们看见了吗?”“我是在湖边听见的。”等句子。

(三)朗读、理解、背诵第四自然段(事件结果)。

1.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板书:听见)就造成了这热闹的场面。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头脑冷静下来了,它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2.小动物们看见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书:看见)它们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应?(板书:笑了)。

3.你能看着课文的插图,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吗?

(课件出示):

大家(),正巧一个木瓜(),咕咚一声,()。大伙儿(),(),都()!

4.小动物们在笑什么?

指名说,理解不能偏听偏信。

(四)朗读全文。

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1.用“热闹”写一句话。

2.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3.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6咕咚来了。

热听见热闹。

相关范文推荐

    冬天的温暖记忆(热门15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见解并能打动读者心灵的作品。以下是一些获奖作文的选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优秀作文的魅力。冬天来了,冬天来了,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雪,外

    团委团日活动总结(汇总16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活动或事件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下面是一些经典活动总结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

    家委会主任发言稿(模板15篇)

    发言稿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准备并组织好自己的思路,避免在演讲中遗漏重要的信息。发言稿是在正式场合进行演讲或发表观点时所准备的一篇文字素材,它能清晰地传达演讲者的想法

    军训迟到检讨书字反省自己(精选17篇)

    通过检讨书的总结与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老师:今天的x课上(写

    有爱就有好老师演讲稿(热门17篇)

    演讲稿范文的编写需要注意言简意赅、有条理和信息丰富等要素。演讲稿范文中的语气变化多样,既引人发笑,又能使听众产生共鸣和思考。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

    爱牙日教案反思(热门23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所需教材和教具,以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1、了解牙齿的作

    入党介绍人对接收为预备党员的意见(优秀12篇)

    预备党员应时刻保持对党的纪律的严格遵守,不断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这些总结范文中,预备党员们对党组织的感谢和对党员队伍的期望,也让我们深感共产党员的伟大和光荣。

    浙江卷高考整理范文(18篇)

    浙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人选择来浙江发展。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浙江总结的范文,希望能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有的人以为得失是终点

    学生竞选班长职位的发言稿(优质19篇)

    发言稿能够帮助我们组织语言,使得演讲更加流畅,内容更加有条理。在准备一个重要的发言时,参考一些成功的发言稿范文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发言稿范文,供大家

    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内容(精选23篇)

    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实践锻炼,增加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以下是一些入党积极分子的主题演讲稿,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发言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