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大全(10篇)

时间:2023-04-02 作者:储xy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3、4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五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⑴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⑵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领悟作者的情感。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壮丽的风采,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我们来欣赏一下杜熙宇同学为大家搜集的图片,请他来讲解一下。(出示图片)

多美的岳阳楼,可是同景不同情,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二、 作者及背景了解 (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又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三、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这首诗七言律诗)

1、范读(先听朗诵,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跟读(请同学们小声跟着读)

四、自读文章,粗理大意。

(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根据注释,解释诗中的重点字词。(见大屏幕)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悲)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对应哪个句子?(悲伤,老木沧波无限悲)

(找不准的地方,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

明确答案。

(2)(好,我们明确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基调,齐读一下这首诗) 齐读诗歌。

(3)(都有起立,我们看着大屏幕中的图片,就如登临此楼,让我们再读一遍)

再次齐读诗歌。

师评价:同学们读的悲伤少了点,豪迈多了点,但是我们还是要怀着悲伤的心情来继续欣赏这首诗。

五、理解诗歌,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逐句进行赏析诗歌的语言、情感,小组合作完成)

1、赏析归纳:

(1)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2)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3)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联系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4)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

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

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 感情:沉郁悲壮,对自己辗转多难的生活无奈与失意。

师适时评价。

六、当堂成诵。

1、(我们现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

2、试着背诵一遍。

七、拓展阅读。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体会诗人的情感)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师:杜甫诗中的“老病”“涕泗流”与陈与义诗中的“老木”“无限悲”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对时势的慨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心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祖国。

八、布置作业。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将这首诗默写在作业本上。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下课。

九、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首:夕阳迟

颔:徙倚 欲暮时

无限悲 颈:万里 三年

尾:白头 老木

十、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是以“如何分析诗歌的情感”为主线的。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接着,在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之后,再全班齐读。最后,拓展环节中还是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挑对自己有触动的诗句自由朗读分析。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诗文,还可以让他们感悟诗歌的意境,还可以营造诗韵的气氛。

适时介入资料:在了解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时,我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诗人陈与义是在“靖康之变”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阳楼,才写下此诗。因此,了解“靖康之变”这个历史事件,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悲己悲国的情感。

这堂课有些许的不足,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这点做得还不是很足,自己已经充分进入了角色,可学生却迟缓了许多。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三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前松后紧。由于朗读次数多,自主学习时间长,再加上开始电脑病毒导致课件播放不出声音,中途往返于中控台、黑板等,后面当堂检测时间就比较仓促。这说明自己对课堂会出现的问题估计的还不是很足。另外,如果能应用电子教鞭,就会从容操控课件,节约时间。

二是默写的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在学生朗读背诵之后就进行默写训练,有点仓促,也比较突然。如果能在全诗学完后进行默写,就会随理成章,很自然。

三是在学生探究主旨时,虽然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但是太过于轻轻点水,不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是学生能讲出诗歌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感情,但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运用“以诗论诗”的方法,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相关的诗句对应起来。必然使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五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准确,赏析还停留于表层,有待进一步引导训练。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先学,就要紧紧扣住重难点和考点,认真设计学生自学的题目。就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后教,就要积极引导,引在知识的关键,导在学生的难处。要善于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堂训练,就是要应用课堂所学,解决高考中的实际问题,练在点子上。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四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楼阁上的帷幔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 登上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黄昏时湖山之下。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望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般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五

《登岳阳楼》是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杜甫的一首诗,教学重点是学习运用“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欣赏古典诗歌的意境。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冬。当时杜甫57岁,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时值深冬,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国家动乱,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画面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了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意境壮阔。

本节课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教完后,我觉得本节课总体是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优点:

一、从总体设计思路与教学过程看,本节课教学始终遵循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训练,老师引导。整节课至始至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很足,多大10多分钟。

二、从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到拓展检测,始终围绕“诗歌意境赏析,语言品味,主旨探究”进行,紧扣教学重难点,突出高考诗歌考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三、本节课运用导学案教学,对学生的如何赏析诗歌做了方法指导,特别是语言表达技巧方面做了针对性指导,基本解决学生答题思路会乱,表达不清等问题。

四、本节课突出了朗读教学,从开始到结束学生的朗读背诵达十多次,有示范朗读,自读体验,有齐声朗读,情感朗读,朗读较有层次,基本达到了当堂背诵的目的。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领悟作者的情感。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壮丽的风采,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我们来欣赏一下杜熙宇同学为大家搜集的图片,请他来讲解一下。(出示图片)

多美的岳阳楼,可是同景不同情,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二、 作者及背景了解 (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又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三、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这首诗七言律诗)

1、范读(先听朗诵,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跟读(请同学们小声跟着读)

四、自读文章,粗理大意。

(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根据注释,解释诗中的重点字词。(见大屏幕)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悲)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对应哪个句子?(悲伤,老木沧波无限悲)

(找不准的地方,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

明确答案。

(2)(好,我们明确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基调,齐读一下这首诗) 齐读诗歌。

(3)(都有起立,我们看着大屏幕中的图片,就如登临此楼,让我们再读一遍)

再次齐读诗歌。

师评价:同学们读的悲伤少了点,豪迈多了点,但是我们还是要怀着悲伤的心情来继续欣赏这首诗。

五、理解诗歌,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逐句进行赏析诗歌的语言、情感,小组合作完成)

1、赏析归纳:

(1)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2)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3)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联系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4)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

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

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 感情:沉郁悲壮,对自己辗转多难的生活无奈与失意。

师适时评价。

六、当堂成诵。

1、(我们现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

2、试着背诵一遍。

七、拓展阅读。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体会诗人的情感)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师:杜甫诗中的“老病”“涕泗流”与陈与义诗中的“老木”“无限悲”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对时势的慨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心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祖国。

八、布置作业。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将这首诗默写在作业本上。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下课。

九、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首:夕阳迟

颔:徙倚 欲暮时

无限悲 颈:万里 三年

尾:白头 老木

十、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是以“如何分析诗歌的情感”为主线的。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接着,在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之后,再全班齐读。最后,拓展环节中还是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挑对自己有触动的诗句自由朗读分析。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诗文,还可以让他们感悟诗歌的意境,还可以营造诗韵的气氛。

适时介入资料:在了解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时,我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诗人陈与义是在“靖康之变”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阳楼,才写下此诗。因此,了解“靖康之变”这个历史事件,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悲己悲国的情感。

这堂课有些许的不足,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这点做得还不是很足,自己已经充分进入了角色,可学生却迟缓了许多。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七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楼阁上的帷幔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 登上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黄昏时湖山之下。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望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般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八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前松后紧。由于朗读次数多,自主学习时间长,再加上开始电脑病毒导致课件播放不出声音,中途往返于中控台、黑板等,后面当堂检测时间就比较仓促。这说明自己对课堂会出现的问题估计的还不是很足。另外,如果能应用电子教鞭,就会从容操控课件,节约时间。

二是默写的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在学生朗读背诵之后就进行默写训练,有点仓促,也比较突然。如果能在全诗学完后进行默写,就会随理成章,很自然。

三是在学生探究主旨时,虽然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但是太过于轻轻点水,不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是学生能讲出诗歌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感情,但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运用“以诗论诗”的方法,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相关的诗句对应起来。必然使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五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准确,赏析还停留于表层,有待进一步引导训练。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先学,就要紧紧扣住重难点和考点,认真设计学生自学的题目。就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后教,就要积极引导,引在知识的关键,导在学生的难处。要善于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堂训练,就是要应用课堂所学,解决高考中的实际问题,练在点子上。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九

1、课堂教学程序流畅: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朗读诗歌,初步感知——理解诗歌,合作探究——联系同类,拓展深化”三个主要环节,在其中的第二个环节我明显地在其中用了”如何分析诗歌的情感“这一主线的,在研读一课的同时落实一些研读诗歌的方法:抓住意象触摸诗人的感情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全诗。

2、抓住“反复诵读”的重点:

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主要环节“读准诗歌”:有自由读、单独读、齐读、抓住节奏读。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诗译文。接着,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之后,配上符合全诗意境的音乐,全班齐读。最后,拓展环节中还是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挑自己有触动的诗句自由朗读分析。

在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诗文,还可以让他们感悟诗歌的意境,还可以营造诗韵的气氛。

3、适时介入资料:在了解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时,我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诗人陈与义是在“靖康之变”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阳楼,才写下此诗。因此,了解“靖康之变”这个历史事件,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悲己悲国的情感。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教案反思篇十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3、4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五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⑴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⑵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黄河颂教学反思100字 黄河颂教学反思优缺点(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实用十五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教师的励志人生格言简短16篇(实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教师的励志人生格言短句 教师的励志语十六篇(通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精神病残疾人的低保申请书 残疾人低保申请书(优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小学生书法教学总结与反思5篇(大全)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最新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方案策划 幼儿自理能力大赛方案(16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

    租赁合同编号(精选十六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我就给大

    2023年企业年会员工发言稿(十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企业年

    最新结婚证婚人发言稿 婚礼证婚人发言词幽默(实用1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