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紫衣梦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

优秀学生是学校里最受老师和同学们喜爱的,他们在学习上能取得卓越成绩。这些优秀学生的经历和故事将会给我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参考和指导。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一

临汾市东关小学是一所拥有30个教学班、2168名学生、108名教职工的市直小学。多年来,学校党、政、工、队一班领导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变革中,克服一切困难和干扰,坚持在“合格”上做文章,“特色”上下功夫,使学校德、智、体工作步步上台阶,并被省教委命名为“书法特色校园”、“雏鹰活动试点学校”、“科技试点学校”。张中太校长在介绍东关小学素质教育经验时,谈了以下三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之后,学校一班人遵循教育方针、教育发展规律,大胆提出了“教育的出路在改革,根本在名人,关键在教师”的工作思路,把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建立起了党支部―――校委会―――校工会―――教导处―――少先队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师资建设网络。在此基础上,着重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围绕师德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养成教育。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学校对教师的德、能、勤、绩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从领导到教师自觉为人师表。坚持做到十个一,即每周一例会支部组织教工学习政治理论;每周一教工全部参加升国旗仪式;每季度一次教工政治理论学习大检查;党支部每周五下午“一课三会”雷打不动;每学期一次教工思想工作汇报会;每学期进行一次政治理论测试;领导、班主任每人一份德育报;党员每季度组织一次生活会;每学期每人写一份德育论文或教学改革论文;每学期表彰一次文明班级、优秀教师、三好学生、有特长学生、有进步的学生。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六比六讲”的活动:比学习、讲政治;比工作、讲奉献;比作风、讲效果;比纪律、讲大局;比团结、讲风格;比师德、讲表率。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的改善,从而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师德基矗。

另一方面围绕教学业务,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实施素质教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前提;领导重视、方向明确、业务过硬是保证。为此,学校经过长期的大学习、大讨论,系统出台了素质教育十知道,把广大教师的思想及工作中心转移到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上来,并围绕创建“规范加特色的校园”制订了17种评估方案;围绕争做“合格加专长”的教师制订了15种评估方案,围绕争当“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制订了14种评估方案,围绕教师的读功、写功、讲功、架驭功、操作功,一个集辅导、练习、检查、考核、展评、竞赛于一体的“一条龙”基本功训练活动进入了高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阵,校长亲自示范,亲自辅导,亲自检查,班子成员包教师、包所级。几年来,学校先后自办和聘请专家举办“书法专题讲座”、“学法、教法专题报告”、“评教、评学、说课、评课专题活动”16场次。教师中先后有13人次获得盛地、市教学能手,并涌现出有特长的教师50人。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的开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二、注重“两全”合格是确保素质教育成功的核心和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在于落实《纲要》提出的“两全”要求,没有“两全”的合格,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所以,我们坚持在“贯彻方针、开全课程、全面发展、全程育人”上做文章,坚持不懈地从五个方面推进“两全”的落实。

1?坚持育人第一。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严格实行三抓,即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党政、工、队一齐抓。同时,完善了十种制度,确定了4个德育基地,常年开展十个一活动。1994年以来,学校先后与郭行乡上村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三热爱专题教育活动、为山里娃献爱心活动等。学校少先大队部通过开展“人人献出一点爱”活动,为郭行乡建立了5个图书架,1个器材室,价值10000余元,被少工委誉为“红旗雏鹰大队”。

2?坚持教研开路。坚持教研开路是确保教学工作优质高效的根本途径。1990年以来,学校加强对学科教研组的领导与管理,先后4次修订充实《教学改革及教学常规管理方案》,派出20人次外出学习研讨,5次聘请市教研室、教科所的同志来校现场讲座指导,多次举办各学科课堂改革观摩课、示范课和评优课。

3?坚持两课并举。两课即学科课和活动课。学校坚持做到了开全课程、上足课时、五育并重、全面发展,并加强了对体育、美术、音乐等薄弱学科的建设。活动课做到纳入计划、列入课表、落实教师、教材。同时对活动课的备课、上课等环节不定期进行课前检查、课中听讲、课后调查。活动课不但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主阵地,而且成了教师施展才华,发挥特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用武之地。为此,深受师生欢迎。

4?切实解放学生。长期的“片追”升学率,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直接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顽症”,这一“顽症”不消除,实施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为此,学校各处室、组多次集中会诊、研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心议题就是“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双手、双眼和头脑。突破口就是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估机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通过建章立制,严格督查,广大教师基本做到了“六不一自”,即不利用节假日、星期天补课;不乱购、乱发资料;不违犯市局规定布置超时超量作业;不歧视后进生;不组织期中、期末以外的任何考试;不进行考试排队;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精心准备,上好每一门课、每一节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三、注重特色教育是引深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素质教育的“三点”要义,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实现“特色”学校的理想,学校正确处理了普及与提高,合格与特色的关系,积极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首先,加强对特色教育的计划管理、档案管理和跟踪培养。学校将各班的兴趣小组、特长小组列入教学计划,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对有特长的学生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并实行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跟踪培养。其次,发挥优势,突出抓好书法、音乐和科技小发明教育活动。这三项教育,在我校坚持多年不间断,学生参与率达100%,基本做到了教师保证、时间保证、经费保证。几年来,学校先后有百余名师生的书法作品在盛地、市获奖,有160名学生分别荣获国家、盛地、市级绘画比赛一、二等奖。有130名师生的科技小发明、小论文在盛地、市获奖。学校电子琴选手、口琴选手获省比赛一、二等奖。学校参加地、市文艺汇演连年夺魁。多年来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共计800多名。省、地、市教委、少工委、科协、省书法教育协会先后多次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较高评价。

临汾市东关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素质教育不仅深受广大教师、学生欢迎,而且得到了家长及全社会的支持,是培养各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二

本文对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旨在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切实有效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分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有思想情感、思想认识、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质有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及政治观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形成和体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以及运用所学所能将个人目标或任务付诸实践的能力。法律素质是其所具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的综合体现。道德素质是其做人及行为实践过程中对其自身起规范作用的心理品质。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进,但实际情况不近人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难入人心。在这个价值观高度多样化的时代,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和相关课程内容差异大,施教者难以有效输入新的思想政治认知。2.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化,现行人文素质教育只达到人文知识教授层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无法遵循人文精神。3.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原动力,普遍只想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工作,缺乏高层次追求。4.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存在道德评价失准、道德价值取向混乱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们,我们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形成,解决高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一,用皮亚杰的建构学说中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建构认知结构的方式的理论来指导思政素质教育。思政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将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加强和丰富原有的结构,只是这一同化过程学生会过滤和改造施教者给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说,学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结构不一致,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思政教育在同化过程中受挫,但是我们可以在顺应过程中找到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因为受教者的认知无法适应客体要求时,就会创造新的认知结构来适应环境需要,这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学生在同化和顺应过程的中认知结构变化的节奏、时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可能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建构起大学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

其二,高校若能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那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实现由现目前学生仅仅是机械接受人文知识的层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层次转变。认知驱力是奥苏贝尔三大成就动机中最重要和最稳定的一项,此外还有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动机就是对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无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对实利的追求。而奥苏贝尔对认知驱力的重视本质是对认知和理解的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认知驱力,就能转变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现实意义的想法。

其三,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介绍给大学生,并引导学生追求较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创新意识的原动力。文献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可尽力引导大学生追求马斯洛理论的高层次需求,鼓励他们将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的终身人生目标。

其四,高校可在法律道德教育的课程中引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唤起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对责任感的考虑。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六个阶段,而我们要重点引荐给学生的是第六个阶段,即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确立起了一种用于社会治理的道德观,他们懂得德性的本质、以尊重人为目的而非手段为前提。执此道德观的人是推动社会道德发展的力量。具体可选用科尔伯格的“海因茨难题”这一经典道德两难问题作为课堂开放式讨论话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和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后,为其讲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基本法律知识以激发和普及大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

结论。

大学生素质的形成看似由外至内,其实也是一个内心变化引起外在行为表现变化的外化过程,是需要施教者带着潜移默化的意识耐心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因此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是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三

小小的一片茶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它们是人体必需并具有一定营养及功能的物质。茶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饮料,喝茶有益健康是很多人越来越认同的事情,随着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许多同学越来越认识到喝茶的好处,认识到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振奋精神,兴奋中枢;强化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强心活血,帮助消化等;茶多酚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解毒、抗辐射及防癌抗癌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茶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饮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养生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1]喝茶是一件优雅的事情,经常喝茶之人身上都有一种恬静泰然的气质。可见,茶人受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另外,茶文化还涉及到一些戏曲、小说、诗词等等,其中可以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这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道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扬传统美德等方面。茶道“五谛”的内涵:廉-清廉自律;美-崇尚美德;和-和睦相处;敬-敬人爱民;勤-勤劳朴实。通过学习茶道文化,达到弘扬廉洁自律、勤劳朴实、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中国的茶道,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品位,让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染下,感悟到茶的清静之美,理解了今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时都要泰然处之,才能正确的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茶文化,大学生会渐渐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地远离低俗和暴力,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茶的礼仪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孝、悌”。通过对茶礼仪的学习,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礼仪,引导学生知礼、习礼、重礼,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和道德观来辐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茶味人生”,茶味入口时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像茶一样,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风雨,人生如茶,有甘甜亦有苦涩,茶味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与苦涩,终将归于平淡,正如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终不失质朴与平凡。

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品德,提高内心素养,学习茶道、茶艺,能够让大学生更为系统地领略到祖国茶文化的内涵。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精神,[4]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启示大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功近利”,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茶,犹如君子,君子性情高洁,重情重义。品茶,就像和君子对话,学习君子的性情。我国从古至今十分崇尚君子的风骨,因此茶文化也推崇君子的高尚品德。大学生在接受茶文化的教育时,自然就会领悟到茶文化中所蕴涵的高尚品德,所以说,茶文化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修养。

三、

弘扬校园茶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对大学生起着多方位的教育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与健康”宣传活动,可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喝健康饮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定期邀请茶学专家开展“茶科学、茶文化”的专题讲座,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茶文化、茶历史,以及茶叶对人类的贡献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开展系列的茶艺、茶道表演及“以茶会友”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友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以茶艺社为载体,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以及开展茶艺技能大赛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同学间交流、协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密切相连,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茶事活动,大学生感到提升很大、受益匪浅,同时学校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育人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普及茶文化知识,增强大学生对茶的了解。茶文化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添加,其中包含的内容,总是某个时代最推崇的、可以传承的文化。茶文化主要包含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茶在被赋予了这些文化知识以外,还保存着自身的文化,即茶本身的知识。比如茶的原产地,茶的种类,以及每种茶本身带有的故事等。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普及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课程,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体现。茶文化所包含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很多的领域。茶作为传播祖国文明的载体,在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可达到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联谊,增强同学之间友谊,增强团队和协作精神,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把茶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四

如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过程中可以从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

(1)充分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2)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3)初具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4)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6)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学习能力、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一:理论知识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任何工作,无论是科学、教育研究,还是具体的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大学生用自己广阔的社会时间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和学好,同时,要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到达充实自己的目的。

二:适应环境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是找工作,参加工作,然后定居。它们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大学生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交际能力。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找工作的问题,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若要具备这一能力,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敢于说,这也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需要广泛的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说话,注意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注重语言的得体,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为此,大学生应该抽出时间阅读有关的文学著作和口才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五

(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行历史还很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但受重面小,还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此活动的目的和作用。另外,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还没有深刻认识,社会支持不够;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在这方面培养的很少,基础准备差;走向社会后没经验且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成功的困难较大。今后还需要积累经验,多向发达国家学习,总结抽象出完善的系统理论和可行性方案,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中来,为国家培养出较好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理论体系;基础准备;可行性方案;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丁晓非(1966-),教授,博士,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0余年,发表科技及教改论文近70篇,撰写论著7部。主持及参与科研、教研项目多项。指导研究生多人。参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多项。作为大连市沙区人大代表及市建言建策专家提出并参加多项议案。

根据高教1、2号文件,全国各高校全面组织和实行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是为了更好地走出传统的教学以课堂灌输为主,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走向社会难于适应以及目前的就业压力等提出的一个较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措施。从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可以知道,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的需求,是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我校机制专业如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我校除了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实践环节,如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多设置实验课中综合训练项目等。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及学校每年都会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对院级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参赛,对校级优秀的作品参加市、省级机构创新大赛、为老服务等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以前普遍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家知识储备大,技术能力强,个性也强,不好协调,合作起来困难。但当集体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上,所有老师目的是一致的,这反而让教师们更好地将知识专业特长用到一件事上,达到了非常好的优化效果。例如,我院的太阳能制冷背包用到了机械专业的知识,同时也用到了制冷、热动专业的知识。再例如,我们学生设计的海底贝类苗播种机,既用到了水产养殖的知识,又用到了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机械手以及电信专业的水下信号意别等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让我校多个学科专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学校在多次举办类似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后,也不断总结经验,现已形成一套良好的机制。从教务处到学生处针对不同的群体都设立的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中心为全校各专业有想法的学生服务。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但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高校培养计划在这方面考虑得相对较全面,但实施起来还有许多困难。社会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接纳在校大学生实地实习。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已成了社会上的普遍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也为高校培养模式方案的提出指明了方向。各地也纷纷出台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虽然高教部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由于时间不是很长,各学校都在摸索探讨最优的方法,这一活动依然还有侍完善的地方。一是受众学生数少。这有许多原因。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培养计划中来,各高校还是较注重学术型、研究型模式的培养,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系统的体系,学生还没有主动就业的想法,基本上还是被动者居多,就不了业被动创业为主,所以没有良好的基础准备,成功率不高;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不建全或没有,学生和教师完全凭个人爱好,投入的主观能动性差,政策上的想法是好的,但实施起来,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因为在高校中尤其是在各名校中,带学生做大创活动成了科研能力差、不入流的工作,跟进级、升职不挂勾,自然教师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也就谈不上投入和敬业了。还有学校的实验条件限制包括设备和场地及专职人员,这也使得大创活动受众面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是学生有功利思想,各高校对待大学生参加的市省部级的各种比赛有特殊的奖励方式,比如对于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如果能够拿到以上的奖励可以取消处分。另一个思想就是有这种比赛的奖励对就业有益当然这是一个积极正能量的想法。总之,如果能够从学生和教师思想深处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从动手完成一个零件一个机构中找到兴趣点,从被动到主动;学校对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效果会更加显著。三是从我们对每年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统计看,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较少,通过走访毕业生,有几点值得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思索。

没有启动资金是一个方面,主要的是找不准行业和市场,没经验也无所借鉴,且职能部门给予的优惠政策较少办事还过于烦琐。纠其根本原因一是中国的教育在这一块还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有待学习和提高。二是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认识上到行动上还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虽然任何事业都不会轻易成功,大学生创业也是一样,但只要我们踏实地一步步去改进,总结经验,逐渐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会越来越深入到社会每个公民的思想中去,相信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比尔,盖次”、“乔布斯”级的人物。

四、未来的发展。

我们国家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还属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很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近几年来,教育专家们更多地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在慢慢地丰富和完善。但目前研究较多的还是从教育培养模式上如何体现这一活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校内到校外的各种可行性方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最著名的德国,以及美国、法国、英国、瑞典,还有韩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模式。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是让参赛大学生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撰写创业可行性报告,并由学术界和企业界名流当评委,选出优胜者。在企业界积极参与下,一些获胜的可行性报告最终能获得风险投资。创业计划在美国高校中由来已久,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此竞赛之所以成功,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每个高校在利用自己的“名校效应”为年轻学子们创造创业机会。各个高校请企业届、学术届、社会名流作为评委目的就是宣传学校,宣传他们的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被投资的机会。同是亚洲国家的韩国,这方面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的大学生的就业想法跟我国基本相同,毕业后想去名企、大企业,将来的目标为高管和ceo。但金融危机后,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韩国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韩国成立了“创业支援中心”,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减少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弊端。又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就是瑞典,瑞典的创业教育涵盖一生,从小学到大学直至研究生,他们从小就会开设创业课,请成功的企业家进校讲座,从“小小企业家”、“年轻企业家”一点点培养。综合起来,有几条可以学习的地方,一是政府支持,如美国政府建立的中心企业创业中心,为大学生减免税、免费咨询、简化手续等;再如,英国王子创立的“青年创业计划”,法国的“十大青年项目”,法国大学生创业可领取政府补贴等都反映了政府对此的重视。二是利用社会资金力量,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学校开设创业必修课和实践课程。四是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总之,无论是政府重视、学校训练及社会支持,目的都是以“创业促就业”,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六

企业文秘工作是企业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服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文秘工作对及时传达、贯彻各项政策法令,对企业实施科学决策,强化各项管理,搞活生产经营,疏通业务关系,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秘工作能否搞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秘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

一、当前企业文秘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只要有领导工作,就离不开文秘工作,文秘队伍的能力素质决定了文秘工作的质量。当前企业文秘人员队伍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与新时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上进心不够强。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文秘工作可有可无,工作简单,无非是收收发发,抄抄写写,谁都能干。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形成文秘人员不被重视、更换频繁的局面。这种局面使部分文秘人员自己认为不受重用,提拔无望,晋级无路,工作没奔头,前途无希望,因此会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二是主观方面,责任感、事业心不强。少数企业文秘人员片面追求个人实惠,图名求利,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出现偏移,或责任意识谈薄,抱着“混”的态度对待工作,上进心不够,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企业文秘人员大多从基层管理人员选拔上来的,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文秘专业知识方面还没受过系统的学习,同时企业也很少开展文秘专业方面的培训。因此大多数文秘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工作完成靠同事的指点或自己的摸索,因此不能较好地胜任文秘工作。

3、学习力不够扎实。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对文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现实是,部分文秘工作人员知识更新慢,又不能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不变应万变”,业务能力不能及时得以提升,不能适应文秘管理工作新形势的要求。

4、创新力不够足。

由于很多企业对文秘管理队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少为文秘人员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少组织专门的工作培训,因此,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从而使企业文秘工作的创新举步维艰。

二、提高企业文秘人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企业文秘人员队伍,其中不少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文秘工作的要求,极大制约了企业文秘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企业文秘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已成为当下亟待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1、要提高认识。

继续教育等方式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二是通过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积极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到文秘部门工作,不断充实专业力量。

2、要加强学习。

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基础,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使企业文秘人员思维层次和知识水平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能力素质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要紧密结合实际,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的知识,要把学习当作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需要、第一位的责任。企业文秘人员,要立足本职,“苦练内功”,坚持干什幺、专什幺;缺什幺、补什幺,切实做到知识有所增长,觉悟有所提高,工作有所建树。

3、要做到“三勤”

企业办公室是机关的轴心,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重工作,处于协调机关各部门、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枢纽地位,因而要求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办事能力,从能力素质方面要做到“三勤”:

(1)勤于思考。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连结点”作用。对上级,要领会、传达领导意图,对群众,要收集、整理、归纳和上报他们的意见建议。因此,要当好企业文秘工作人员,首先要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参照各方面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和掌握本质的、深层次的东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理性思考,运用综合分析,对问题作出定性、定量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2)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成才,提高素质,离开实践这个环节。作为一名企业文秘工作人员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工作,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这样做出的决定才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3)勤于总结。善于总结,探索规律,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实事求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总得有个“求”的过程-即总结的过程。善于总结,不断地认识和把握规律,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总结出水平,总结出成绩,总结出战斗力。因此,企业文秘工作人员要想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必须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通过不断的总结,切实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把零散的做法系统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七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应以教育和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在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人为本测评的关键在于建立激励机制、沟通机制,与市场需求接轨,进行发展性测评等测评机制。构建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完善测评方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综合素质测评。测评机制。测评体系。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修正,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测评体系。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尊重人、关心人和发展人为目的,“以培养自主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确立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对于促进素质综合测评体系构建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导向意义,对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学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素质综合测评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的测评,应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基础。

以人为本,首先强调对人的尊重,维护人的权利。在素质测评实施过程中,学生既是接受测评的客体,也是进行测评的主体,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要义在于测评的实施不能伤害学生的主体感受。对于学生而言,是被动地接受外界评价还是出于衡量自身发展状况的自发性需求,将导致消极抵触或积极参与的不同效果。

(二)以人为本的测评,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素质综合测评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对“个性测评”、“共性测评”的反思。从其起源来看,进行素质测评的初始目的是为学生评奖、评优、选拔、就业等工作提供依据。因此,它一开始就是一种以共性评价为基本取向的选拔。随着社会、个体的多元化发展,只强调共性发展的测评模式,已不能够适应新时期高校教育培养人的要求,在素质测评中体现对个体个性化发展的尊重已得到普遍认同。

人本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有效引导,实现自我发展。学生作为个体,社会化过程和个性化过程是统一的,外界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对个体会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以人为本的素质综合测评不能违反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正确发挥引导作用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意义,应将必要的教育规范和引导人的个性发展相结合。

(三)以人为本的测评,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应当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学校的教育关注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其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强调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决定其今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应体现倡导德、智、体等“基本素质”和创新素质、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素质”共同和谐发展的理念,通过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决定学生创新素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学阶段是学生心智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目前,将学生身心健康的测评纳入高校素质综合测评的目标体系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等同于心理素质评价的问题,如何将心理素质评价科学纳入测评体系成为难题。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评价面临在操作中被边缘化的窘境。为此,需要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寻求理论突破与创新,在素质综合测评中融入心理素质评价,以发挥教育引导学生心智成长的作用。

二、实现以人为本,以建立有效的测评机制为路径。

(一)以发挥引导作用为基本功能,建立测评激励机制。

发挥导向作用是素质综合测评的重要功能之一。素质综合测评不以“测”和“评”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在测评过程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自我评价的需求上升为促进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成为学生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的内驱力。通过发挥导向作用,不断强化学生主动进行自我修正的意识,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充分重视测评反馈环节,建立学生和学校之间双向评价的沟通机制。

反馈结果是测评工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每阶段的测评后,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测评的感受,不断完善测评工作。通过建立双向评价的沟通机制,增强学生对学校教育引导方向的认同感,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机制。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是影响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的主导因素。素质综合测评的指标体系应能够反应市场需求,引导学生向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除在建立测评体系时汲取市场、用人单位的意见,学校也要及时关注在测评结果中处于不同位置学生的就业情况,为不断完善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测评体系提供依据。

(四)尊重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建立测评的发展机制。

个体的发展是动态、连续的,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能力素养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测评体系本身要尊重并符合这种发展规律。发展性的测评应实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在测评结果中体现出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定位的依据,具备后续发展导向的功能。

三、落实以人为本,以建立科学的测评方法为保证。

(一)以开放性为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

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决定了素质综合测评体系不可能是统一的。构建科学的测评体系,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测评指标。达到测评指标体系的科学化,必须坚持测评体系的开放性原则,寻求理论创新,不断修正和完善已有的测评体系。我国高校的测评体系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种框架:

1、以国家发布的文件、法规为指导思想和依据。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为基本框架,增加、强调某一些(种)素质和能力。

2、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评价。

3、引入新的理论,如以“才质容积论”、“价值人假设”等作为理论构建基础,建立新的测评指标框架。

我校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包含学业成绩和素质拓展两部分,前者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素质拓展部分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主要组成项目,引导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在实施过程中,允许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指标细则项目和所占权重,以适应综合、全面测评的要求。此外,允许针对不能穷尽的学生个人发展表现,则通过额外加分项的方式予以认可。

在一个测评体系中,项目指标和所占权重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对指标细则进行修改,如果变动随意性较大,可能导致整个测评体系悖离原始的测评框架。可以通过具备数理、统计原理等知识的专业人员给予指导以规避这一风险。此外,学校还需要跟进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项目,以其记录作为测评打分的主要依据。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素质测评相结合,既使测评有记录可寻,也为学校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形成培养和选拔人的系统性工程。

(二)倡导柔性原则,将“质”的评价和“量”的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素质测评主要以量化打分的方式显示其客观性,测评结果以分数论优劣,这种方式可能会挫伤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有悖于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理念。量化的测评结果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定性的评价以“客观描述”和“特征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感受到尊重、鼓励,促使学生优良的个性因素得到尊重和张扬。

(三)改进测评实施方法,促进测评实施的网络化。

建立网络操作平台和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是近年高校素质综合测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心理学、计算机技术、人力资源等学科的介入,能够促使素质综合测评体系的构建得以长足的发展。开发使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素质综合测评信息的自动化操作和管理,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规范测评实施程序,规避测评过程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实现测评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

四、结语。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唯人为贵”的思想指导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不囿于旧有的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立场,探索构建科学的测评体系,实现正确的育人导向。把素质综合测评作为载体,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为社会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解伟。人本理念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j]。经济师,20xx,(10):133。

[2]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xx,(5):6。

[3]虞丽娟,孟宪明。大学生才质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xx,(7):4—8。

[4]李晖,李正刚。基于价值人假设的人才综合素质三维测评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457,227—228。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八

第一:利用多样性的绘画材料进行启发与指导。多样性的绘画材料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之处和用途,当然幼儿所用的绘画材料是要无毒无害的产品,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材料,比如筷子啊棉签啊什么的,材料的丰富性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使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第二:老师要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对于美术的教育,首先课堂要有创新性,老师不能照本宣科,要采用多样的课堂模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户外写生,用形体或者实体物体让学生观察,然后在绘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美术教育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和美术的属性有关。培养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发挥其思维去构思去绘画,要给学生的想象给予一定的肯定,并提出意见。培养学生打开思维,培养学生进入美术的思维。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九

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是每一位高等院校教师,尤其是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几年来,心理咨询中心在增强学生对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方面,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顺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适应方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方面能取得较大成效,从而对学生的稳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更对学生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归纳分析。

综合有关资料及我们近5年的测试结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实践,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问题。

面对高深广博的学习内容和复杂多样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经受住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考验,顺利完成学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学习方法不当,对所学专业不够满意等因素而产生的学习焦虑,自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学习效率低下等。严重者思维混乱、失眠、烦躁,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从而引起行为上的混乱、盲动,发生心理疾病。此类情况在大一、大二学生中表现比较明显。相关资料还表明学习问题己占所有问题的30%左右,是困扰大学生顺利渡过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

2.社会适应与人际关系问题。

3.情绪焦虑与意志薄弱问题。

大学生由于知识层次高,往往内在体验比较丰富、细腻,自控能力比较差,他们感情比较脆弱,常常会因一点小事就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们常常表现出抑郁、空虚、无助、绝望、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状态,并且往往难以自拔以大三、大四级同学较为明显。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有关,主要是社会认识偏差,他们对社会不能客观认识,不能合理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因而缺乏自我约束力,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轻则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重则心灰意冷。

特殊的年龄段及特殊时期易导致大学生消极、抑郁、忧愁等不良情绪的错位,致使情绪错位、意志薄弱的大学生自我封闭,患上现代社会性的各种心理疾病。如,暴躁、脆弱、自私、多疑等等不良性格使其主体深受其苦。这些同学大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是他们缺乏太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艺经验来控制,需要我们相关的人员给以帮助和指导,当然这也和我们的其它教育有关。

4恋爱及性意识困扰问题。

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要谈恋爱和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是,由于他们思想尚不成熟,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对待恋爱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主要表现为单相思,友谊与爱情相混淆,不会处理爱情与学习及事业的关系,对恋爱中的矛盾冲突感到惊慌失措,不能正确对待失恋等。尤其是失恋,会使他们的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及生活规律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造成诸多心理问题由于大学生性心理己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基本上都受到来自自我性意识的困扰比如被异性吸引的体验,性幻想,常想到性的问题,性梦、性压抑等。这种困扰通常只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安和躁动,但当其达到严重程度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5.自我同一性混淆问题。

努力形成和确立自我同一性是青年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人需要完成对某种社会职业的选择,对个人终身目标及其展望的形成和人生观的确立等。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够成熟,对自己的评价时而过高,时而过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从众心理较强,常常处于理想自我与现实矛盾的冲突中。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对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也难有切合实际的认识,常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矛盾心理此类问题在大四学生中反映最突出,大四学生即将离开母校走向社会,既有对大学生活的回顾又有对未来工作的憧憬;既有对大学取得成绩,自身素质得以提高而欣慰,又有对没能实现的某种目标而懊i悔这种理想自我同现实自我得不到统一,从而对社会学校乃至现实产生强烈不满。这种自我同一性混淆的同学往往以酗酒、打仗、斗殴等形式表现出来,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6.人格障碍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因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家庭、社会学校某些因素的影响,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数量。目前,从统计比率上看:此类问题所占比例大约是5%左右。但在我们咨询工作中明显感到患有强迫症、抑郁症、较深的躁狂症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此类问题的出现呈上升趋势。且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其内心体验背离生活常情,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所以矫治比较困难,咨询工作成功率较低。

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研宄和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和成因,目的是为更好地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预防、调适和矫正其心理障碍,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们在分析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及心理素质教育方式方法的同时,结合我校几年来工作的经验,初步总结探索出适合我校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三三六六一体化”模式,建立了三位组织机构,即在大学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研宄会、心理健康教育室、心理咨询中心;形成了三元咨询队伍,即由临床医生、心理学专业教师、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三类人员组成的心理咨询队伍;努力做到了六个结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教师心理健康相结合以及群体教育与个体关照相结合;达到六个目标,即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提高学生行为的社会化程度;实现一体化,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融组织、宣传、监测、教学、科研为统一的整体。进而我们可以综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运作模式。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运作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起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这既有赖于内容的设置,更有赖于各种配套措施的实行。建立三元组织机构,形成三位一体的咨询队伍,构建三级心理保健网络。通过三位途径是这项系统工程实施的关键,也是把这项工作落到1.建立三元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设置是“系统运作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核心、是灵魂为了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地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依据各高校的实际需要及现有的客观条件,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研宄会、心理健康教研室三元组织机构,来具体领导和开展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咨询队伍。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学科完备、专业技术人员齐全的特点,组成由神经内科医生、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学团工作干部三部分人参加的咨询工作队伍从而实现三位一体的咨询队伍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三位一体的心理咨询队伍,不仅保证了此项工作的科学性,而且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层次与水平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构建三级心理保健网络。

(1)初级保健网: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并培训一批心理卫生骨干,担当心理保健员和学生咨询联络员。他们生活在学生中,随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同学中的问题,并介绍、推荐有问题的学生去寻求心理帮助.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采取不同的方'法走向整合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发展趋势。因为教学、活动以及其它途径,都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要相互结合,才能取得最佳实效。通过长期的研宄与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新生入学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从而科学、迅速地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测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工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状况,按照学生的兴趣、志向和社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未来工作者,应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和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心理档案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的倾向,以便于我们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矫正,并帮助治疗各种己经产生的心理疾病。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艺术教育也逐步随着国家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心之一。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通过培育人们的审美修养和审美心理,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沿袭着传统教育的方式,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体,尤其是美育一直都是作为副科来辅助教育,从观念和本质上并没有受到重视。然而,高校的艺术教育,一方面要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艺术教育的各种形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而不是像机器批量生产似的,培养出模式化的“产品”。通过艺术教育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艺术审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也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从最初的艺术类课程只在艺术学院开设,到艺术类公选课走入高校,再到学生在4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2门艺术类的选修课,虽然有了变化,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一方面,大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还是以艺术课的技法、技能训练为主,尤其是一些艺术院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然是从技能入手,很容易把学生培养成为“匠人”或者“艺人”,和过去社会的“师傅带徒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致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创造力的培养相对比较忽视,并且对相关的艺术类理论课程不够重视,重心偏向了“技”,这就偏离了艺术教育最初的功能和目的。另一方面,艺术教育没有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修到学分而随意修选,尤其是一些理工科的学生。由于我国之前的教育一直存在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很多高校的学生在选修艺术类课程时都是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艺术教育的功能,这对现在所倡导的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只有一些比较顶尖的高校(如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在推行艺术教育时,真正地把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予以明确。希望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启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能力,把理智和情感贯通起来,辐射到各个学科,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我国高校的硬件建设中,很多高校还缺少多媒体音乐厅、展览馆、音乐广场等设施,这样不利于实施艺术教育,也无法提供交流的场所。另外,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中,经常要受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束缚,很多老师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集中化、程式化授课,使得课程枯燥、单调,使学生们失去了兴趣。同时,由于场地和设施的限制,很多艺术类的课程都只有艺术院校的学生才能接触到,作为选修课面向全校的话很难实施,这也限制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艺术教育要融入创新理念,转变教育模式。

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任何时候,不论是从事哪种学科、哪种工作,都需要时刻有创新的理念。联想公司贴着一句话:“每一年每一天都在改变。”由此可见,不论是艺术学科,还是科学发展,都时时刻刻倡导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谋求发展之路。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高校承载着培育综合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时要注重综合培养,通过艺术心理学、艺术鉴赏等课程,在内容上走向综合化。作为高校受教育的群体,任何专业的学生在选修任何一门艺术公选课时,都应该通过艺术类课程的学习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艺术教育正是承担了这个任务。首先,艺术教育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增强人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曾表示:“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初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理论等让学生有个感官的认识,然后逐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无限的想象力,通过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增强其创新能力。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所讲授的内容,而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的理念,增强创造力,这样才不至于说我们的高校教育是批量生产,生产出来的.人才都是单一而非多元的,不能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其次,现代教育是人生的整体教育,不能仅仅重视科学教育,而忽略艺术教育,高校里的教育一直强调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一种素质教育,我国很多高校的艺术教育在整体上已经忽略了“素养”,而进入狭隘的“艺术”层面,使得艺术在很多学生的概念当中是神秘而又另类的,有非课程化的倾向。而这其中重要的艺术教育渐渐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艺术教育被纳入终身教育的体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审美愉悦,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塑造着我们的思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从而激发我们改造世界的创新能力,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1]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缺乏的就是创新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创新是最重要的理念。高校应当在管理机制上、课程设置上、师资培养上以及校园艺术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真正把创新的观念纳入高校的艺术教育中。

(二)高校艺术教育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更新理念。

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是以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统一机械地按照教学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填鸭式”的讲授,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记住的东西几乎为零,不过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听一遍而已。高校的艺术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根本,使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主体。教育需要科学的方式,科学教育当中也蕴含着人文精神,就像北大物理系教授王义遒说的:“科学工作者在科学探索中至少表现出浓浓的人文精神;人对知识的追求;人的自我完善;科学中充满着美。”[2]我们应当发掘科学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进行教育时,把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采取合适的、新颖的、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真正意义上重视艺术教育,体验艺术教育带来的创造力的培养过程。此外,我国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大部分偏重知识的传授,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偏重知识体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在大多数高校,公共艺术课和其他课程在比例上非常不均衡,导致很多学生有意无意地就会有倾向性,限制了学生修读艺术类课程的选择。转变高校艺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在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要积极调整一些专业性过强的课程,将人文艺术教育更广泛地深入到教育中,形成美术、音乐、舞蹈、诗歌、建筑、历史等多学科的综合,加深学生们对艺术教育课程的理解和消化,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从而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真正使他们从艺术教育的课程中获得精神的升华。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而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正是承担着这个任务。[3]另外,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启迪和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的形式,通过具体的事项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如,通过画一个圆,让学生进行联想绘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冲动,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当中逐步走进艺术的殿堂。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设定一个相关的主题,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兴趣投入其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即兴的创作和表演,不设置任何的形式限制,通过想象扩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艺术教育中,可以把文、理、工、艺术等等学科进行交叉,找出它们之间的一些联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把艺术与科学、艺术与人类文化等等融入一个领域当中,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逐渐地理解艺术,提高艺术素养。在我国很多综合性大学中,艺术教育黯然失色、没有地位的背景下,艺术教育沦为“附庸”和“奴婢”,似乎它仅仅是为了人们的娱乐消遣而存在于世间。[4]在综合性大学中,本身艺术类课程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只是上完主课之后的一道点心,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的重视不够,学生的意识也很淡薄,如果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质量再不高,随时处于尴尬的局面,因此要加强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在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中,一方面缺乏高水平、有创新性的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这些艺术教育工作者缺乏对艺术教育体系的深入研究,他们已经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去实施课堂教学,不及时更新教学方案、教学课件,也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探索发展新的思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难以真正体现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致使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遭遇夭折,或是毫无效果。

(三)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承担者是教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的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由“填鸭式”“统一式”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创新式”“发散式”的大众教育,这就十分需要高校教师队伍的正确导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潜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吸收新鲜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高校应当给公共艺术教育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出去学习交流,把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等吸收回来再传授给学生,与时俱进,最终切实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启发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教与学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积极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凡为教育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职务唯在启发引导,使学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5]艺术教育不是独立的,也不是只能针对文科的学生,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泰勒曾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大学里多学科的优势,利用学科之间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例如绘画艺术和光速产生的效果,通过对光速产生出来的效果进行创造,运用绘画的技法表现出光的效应,这都能体现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再比如数学符号和艺术设计的结合等等,通过多种学科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高校周围的艺术资源,更新艺术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艺术教育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入社会,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在这当中,校园文化是进行艺术教育普及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校园当中的文化艺术节、音乐会、艺术社团等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应该举办一些免费的艺术培训活动,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真实地接触到艺术,进行艺术体验与实践。另外,要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以及周边的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歌剧院等艺术教育的阵地,跳出课本,切实地走入社会中的艺术场所,真实感受艺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各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等都承担着进行艺术教育的任务,而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应该扩宽思路,将艺术引进校园,同时也让学生接受直观的艺术教育。通过参观、学习、讲解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艺术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教育的氛围。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独特的功能,使得它在高校的教育当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艺术教育的投入、效果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艺术教育的理念随着教育的发展也在逐步进步,在传统的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下,在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下,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做好两者的对接与融合,拓展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从而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使之与世界接轨。

作者:樊珂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十一

1.做好导师和项目的遴选工作为保证stitp能切实有效地开展,项目指导教师一般为各专业的骨干教师,且有在研项目,学院则在科研资源的利用分配、评优、工作量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师倾斜,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项目选题主要是以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根据在研的科研项目组织选题。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教师在研项目的子课题,保障了stitp项目来源的稳定性,促进师生科研学术工作良性发展。

2.确立导师负责制项目和指导教师确立后,学生要和导师签订协议,导师向学院负责,同时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负责项目的立项、实施与完成。如引导学生选题,撰写项目申请书、立项书等,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综合能力。5.建设合理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为保证学生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搭建金字塔型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尤其重要。一年级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可以通过开展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科技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要在广泛参与一年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选拔、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开始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二学期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项目,并开始项目申报;三年级开始科研试验与结题,并将可继续深入的项目发展成毕业论文。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对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索、研究、创新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精力充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富有进取和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能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破,对其以后的研究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科生科研训练可以服务校外,将社会提供的服务和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加服务的活动中满足社会需求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其项目从论证、立项、实施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权衡比较,得出最优化的决策,需要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交流协作,单靠一人力量很难完成。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精神品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大学塑造成创新者的精神乐园。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与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

5.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拓展空间。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十二

近几年来,针对教师年龄层偏高的现状,我校教师培训的内容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加强教育科研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同时加强了信息技术培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以上内容的培训,让中老年教师观念得到更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并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是我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上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课堂,积极开展教学展示活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要求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轨,倡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效益型”的而不是“时间型”的,通过培训彻底改变那种“高耗时、低效益、重负担、低质量”的现象。

学校规定,学科领导首先执讲示范课,然后学科组长执讲立标课,并认真评课,教师听课观摩,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达到了“听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另外,教师的课堂授课面向全校所有教师公开,即每位教师都可以随时推门去听其他教师的课,以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青年教师也得到了边学边教、随时都能提高自身授课水平的机会。

1.重点开展“过关课”活动。学校对新上岗教师制定了三年培养目标,即“一年熟悉教学业务,二年教学出成绩,三年教学成骨干”。为使新分配的教师尽快适应课堂教学,学校重点开展了“过关课”活动。活动过程中,新教师认真准备,全教研组人员分头听课,然后学校组织评委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量化评估。课堂教学过关的,度过“试用期”,课堂教学不过关的,限期进行整改,进行二次过关,直至课堂教学过关为止。

2.积极开展“汇报课”活动。

为充分发掘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学校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老教师为“导师”,规定老教师要定期听青年教师的课,审查青年教师的备课。一个学期后,青年教师举办“汇报课”,学校组织评委评出不同的奖次。青年教师受奖的,帮扶教师同样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3.适时开展“优质课”评比。为迎接市优质课的评比,学校每年举办优质课评比活动,从全校各个学科组中层层推举出课堂教学突出的教师参加,并将优质课教案装订成册,供其他教师参阅。

4.努力开展“研究课”活动。学校定期举行研究课,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观摩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录象带、光盘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公开执教后,对于成功的案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对于先进的教学模式,邀请市教研室人员进行论证,并在全市推广。

二、创造条件,全面打造教育科研人才。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龙头,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为深化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办学理念,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全面打造教育科研人才。

1.全员参与:为教科研配备“精兵强将”。

搞教科研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也不仅仅是教科室几个人的事,广大教师必须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学校要求以个人名义或所在教研组、备课组名义申报一个校级应用型研究课题,要人中择优申报县级以上课题。我们把选择研究课题的空间与权利充分还给教师,力求让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课题化,主动去研究自己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研究、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

2.搭建平台:为展示研究备好“打谷场”。

(1)开辟业余“碰撞台”。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全力为教师搭建形式各样的教育科研平台:学科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各种教研活动,轮流讲课,全员评课;交流案例,百家争鸣;采集信息,共享收获;热点研讨,思维交融;读书汇报,升华理论……这种师师互动、横向沟通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人人受益匪浅。

(2)创办校报《校园风》。为及时报道教师开展教科研的情况,我们创办了《校园风》,栏目有“理论研讨”、“经验交流”、“聚集课改”、“评价视角”等,及时刊登科研中的好做法、新点子,让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科研强师”落到实处。

(3)举办教研年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教科研年会,教师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参与活动,进行汇报课的评价,反思教育教学的研讨,或是师生健康心理的研究,教师各显其能,学校在评比的基础上,将优秀论文、教科研成果推荐参与国家、省、市、县评比。

3.健全机制:为参与研究“改良土壤”。

学校不断加大教科研工作在教师业务考核中的力度,在“考核细则”中明确规定了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执教优质课等项目所应得的奖分。

几年来,通过校本培训,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校本培训有着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资金短缺、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科研工作缺乏有力有序的指导等,但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绿色平台,它将以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学校打造一批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始终与新课改同行。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十三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创设模拟生活活动情境,尽可能地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空间和生活实践活动机会,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实践活动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一、创设模拟生活活动情境。

数学教学应尽可能追求直接经验,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有些内容只能模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模拟生活活动情境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可通过模拟生活活动情境来进行探索学习的内容很多,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中,可模拟给商品设计包装箱,教学《按比例分配》中可模拟进行活动器具的分配、劳动任务的安排等。例如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几》时,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每人发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我提问:“大家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了多少元?”学生很容易得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接着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位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5-8=,想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体验了感知、探究、概括的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空间。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但按照小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要教会学生学习,达到主动构建,就要尽可能地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空间,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人人动手,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不断探讨去解决问题。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方格测量卡片的面积,用小正方形摆出各种长方形,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得出猜想,然后自己画出各种长方形,用原有的知识加以验证,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再一起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计算出教室的面积,测量计算桌面的面积等。数学课上师生之间在协同展开探索活动中,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而且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体验了探索的成功过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练习,自己讨论意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生活实践活动机会。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要让数学贴近生活走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尽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前,先组织学生设计春游活动方案,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组织形式等。在确定了旅游地点后,学生得收集许多信息:景点间的路线、路程,路上所需时间、各景点所需游览时间,门票费用、租车费用等,再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形式把它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确定具体的春游方案,并在活动过程中加以验证。这样,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观察调查实践活动。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以后,组织学生组成各种调查小组,广泛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有的小组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请厂里的领导专家讲几年来工厂的发展变化、效益增长情况,并把调查到的结果制成统计图表;有的小组去调查家庭中使用和丢弃塑料袋、废旧电池等情况,学生从统计中进一步懂得了目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有的小组进行家庭水电费用调查,进行家用电器使用调查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让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社会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结合社会实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教学中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秀14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而且包括人文科学。特别是当前地理学更趋于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凸显人文科学重要性。中学地理课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文在主要在对中学地理教学当中所富含的人文内容进行了充分挖掘,对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培养进行了研究,旨在教学中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论文关键词]人文精神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国著名的吴传钧院士曾谈到:“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主要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对人的品格形成十分关键,要培养全面的品格就应该从这一时期着手塑造。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地理教学跨“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地理科学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完美结合,地理教育应该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出贡献。而传统的地理教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讲授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种偏重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到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应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把人文精神与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要求,又能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浅析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人文精神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具体来讲,人文精神,是指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地理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指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由之而来的。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其实质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引导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社会;人对他人的基本态度,属于道德观的范畴,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必然的、必要的,但竞争应当是公平基础上的竞争,而且是竞争的'同时更要提倡合作;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核心是正确认识自己和控制自己。

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所内涵的人文精神则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而作为一个具有稳定的学习能力并将之内化为自己良好素质的跨世纪的接班人,进入社会后,他可能会遗忘曾经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能够较快、较准确地认识观察客观事物,并对一些棘手的人地关系问题,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置,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所在。

三、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首要渠道。

地理课教学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中学课堂中的地理人文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语言、种族、民族、民俗、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如:自然地理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人类社会的各类经济活动和风格各异的民居、民族服装等人文现象,可引发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的兴趣,提高尊重各民族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意识;全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国际意识、国际观念的培养和确立。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更不能将人文精神教育从地理教学中分离出去。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既掌握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形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又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应有尊重和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突出思想感情、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意识处理人地关系和社会发展。

总之,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必须对学生言传身教,长期熏陶,滋养心性,提高修养,外化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动力。把学生培养成有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赵荣。《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魏青。《教育学》。西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8)。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综合英语课文翻译范文(21篇)

    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写一份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英语总结范文,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总结的写作方式和要点。

    中小学教研讲座心得体会篇(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个人见解和理解,展示了我们的思考深度和思维方式。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思考。

    班主任工作教学总结与反思(汇总19篇)

    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思考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共同提高教

    武警部队转正申请书(通用21篇)

    一份精心准备的申请书可以展现我们的才华和潜力,从而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每篇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创作灵感。是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后由本人主动向所在

    阳光乐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成效和收获进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体会方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写

    为民服务活动心得(热门14篇)

    服务月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教育,通过服务体验,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正在参加或计划参加服务月活动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中班健康快乐的猴子教案反思(通用19篇)

    中班教案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养。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观察

    大学寝室申请书(专业19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学校或相关部门说明转专业的原因和意愿。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转专业申请书的范文案例,供大家参考。尊敬的领导:你好!我们是

    店与店合作协议书(汇总18篇)

    合作可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成效。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对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

    人教美术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18篇)

    在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明确每个学习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下是几位资深教师的教学计划分享,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