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温柔雨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思考每个环节的设置,确保教学过程的逻辑连贯性和教学步骤的合理性。接下来是一份精心编写的一年级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53+764+9。

57+46+2973+8。

29+792+8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导入新课。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相关的练习课。(揭示课题)。

二、综合练习。

1、第1题。

(1)独立口算,后集体交流订正。

(2)选择第一组题:讨论:第1题与第2、3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1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3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第2题。

老师可以改动加上的一位数,进行多次练习,牢固掌握计算的方法。

3、第3题。

(1)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圈起来。

4、第4题。

(1)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经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已经放了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5、第5题。

先计算,后比较。

(1)每一组的下面一题与上面一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问:24+3和24+8为什么前一道题得二十几,后一道题得三十几?

(3)师小结:在计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布置作业。

(编制者王亚芬)。

教学后记: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二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总结拓展。

四、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资源: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7、第7题。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编制者曹静芳)。

教学后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以及学生能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口算。

二、综合练习。

1、第6题先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然后再计算.

2、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第8题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什么意思?然后看图列式。

4、第9题说出图意然后列式。

比较这2个看图列式的异同。

5、第10题找规律填数先独立完成,有困难可以交流讨论。最后评讲。

(编制者王亚芬)。

教学后记: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编制者曹静洁)。

教学后记: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六

教学目的:

1、巩固5、6、7以内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

2、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圆片、挂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第1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

2、第2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数都是几。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3、第3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计算后,要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改错。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2、第5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3、第6题先启发学生提出(1)、(2)两个问题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找规律。

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律: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这种次序重复,再看图说出3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第二行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

五、课堂小结。

六、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3+4=7–1=2+2=4–3=。

7–2=6–0=6–3=0+4=。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七

教学目的:

1、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6=76+1=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把1个同学和6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教学例2。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出现。理解后,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还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3+4=7想到4+3也得7,应该表扬。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6题。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直观图,让学生学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巩固和是6、7的加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2+5=4+3=3+3=2+4=。

5+1=5+2=1+6=6+1=。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期末复习”第20题。

(1)出示第20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编制者曹静洁)。

教学后记: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强化联系,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2018+7062+436+2。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267457。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7、第8题:

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解问题。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用竖式计算:

35+2352+3064+37+42。

(编制者蒋凤娟)。

教学后记: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

教材分析: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16。

张小华13。

吴力军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16。

张小华2013。

吴力军30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64%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65%。

60100=60%。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一

1、相差较远两数比多少,可说大数比小数多得多,小数比大数少得多。

2、至少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至少用8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摆一个正方形至少要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至少要用六根同样长的小棒。

5、购物需用人民币,它有单位元角分,一角可以换十分,一元需用十角换。

6、比较钱数多和少,单位统一直接比,单位不同化一化,化成相同再比较。

7、计算钱数要注意,单位相同才加减,加满10角进1元,加满10分进1角。

8、几元减几角,计算有妙招,几元拿1元,当做10角减。

9、整十加、减很容易,只把十位数字来计算,十位计算得几十,个位只需写上0。

10、整十连加和连减,计算顺序有规定,从左往右依次算,步步都要算仔细。

11、两位数加以位数,先把个位数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

12、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用十位数加十位数,再加个位数。

13、进位加法不难算,满十进一是重点。个位相加满了十,向十进一要切记。

14、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再加十位数再加十位数。两位数减十位数,先用十位数减十位数,再加个位数。

15、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数相减,十位数不变,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数相减,个位数不变。

【知识点】。

1、数的认识。

(1)数数,读数,写数。

(2)比大小(“”或“”〉,排序。

(3)数的组成。

(4)基数,序数。

2、0的认识——-表示没有,表示起点。

3、计算:

加法计算——-意义的理解,认识加号。

减法计算——-意义的理解,认识减号。

会相关的计算(5以内):加法、减法、0的计算。

【练习题】。

1+3=1+1=()3-3=()2+3=()。

4-4=()3-3=()3-1=()2-2=()。

1+1=()3+1=()2+3=()1+4=()。

1+2=()3-2=()4-3=()2-2=()。

1+1=()2-1=()3-1=()4+1=()。

2-2=()4-2=()3-3=()2+3=()。

4-3=()2+2=()3-2=()2+2=()。

4-4=()3-1=()2+2=()3-2=()。

4-4=()2+3=()3+1=()3+1=()。

1-1=()4-3=()4-1=()4+1=()。

3+1=()1+2=()4-2=()2-2=()。

3-1=()3+1=()4+1=()1+1=()。

2+2=()1-1=()3+1=()2+1=()。

4+1=()4-4=()2+1=()3+2=()。

2+2=()4+1=()1-1=()2+3=()。

1-1=()3+2=()4+1=()1-1=()。

2+3=()1-1=()1-1=()3+1=()。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方法三。

手脑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拟电脑的相应构件、原理运作,模拟电脑开发人体的运算、记数潜力。它是通过模拟电脑0、1理论分解计算为一位数的运算和记数,模拟电脑归纳法处理信息的方式(软件)来实现快速计算的。它既是一种计算方法,又是一种训练人的手脑模拟电脑快速运算、记数的方式。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二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三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题意列式7÷3=。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

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4)反馈练习: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四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可爱的春笋。(齐读课题)还和一些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让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先在心里读一读。(出示词卡)。

师:我的火车就要开。

1、冲破泥土。

2、掀翻石块。

3、裹着。

4、迎着(后鼻音到位)。

师:迎字的后鼻音,你读得很到位!

师:读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生:“着”是轻声。

师: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以“着”结尾也读轻声?

生:跳着,笑着,跑着,哭着,叫着……。

师:原来以“着”结尾读轻声的词,好多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呢。

5、生长。

师:“生长”的“长”啊,可是一个多音字,它还读?

生:“chang”

师:给“chang”组组词呢?

生:日子一长,很长……(若有学生说“经chang”)。

师:“经常”的“常”可不是这个“长”哦!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二)听句练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练练小耳朵。仔细听好啦!

1、冬天,笋娃娃在泥土里睡大觉。(三遍)。

师:哪个认真听的小朋友想来试着说一说?(3个—齐说)。

二、新授。

(一)第一小节。

预设一:

生:是春雷唤醒了笋娃娃。

师:[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谁来读?(2个——齐读)。

预设二:

师:小朋友,“唤醒”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

生:叫醒。

师:小朋友,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叫醒你的呀?

生:xx,快醒醒,该起床了啊!

师:那你能来学着春雷公公的样子来唤醒小春笋吗?

生:小春笋,快醒醒,你已经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

生:小春笋,你快醒醒,该长大啦!

师:是啊,小春笋该醒来啦!

生:小春笋,春天来啦,天气变暖和了,花开了,鸟儿回来了,你赶快醒来吧!不要再睡啦!

师:春雷公公呼唤得多急切呀!谁来读好这句话,来唤醒小春笋?(3个——齐读)。

多么响亮的呼唤啊!

多么急切的呼唤啊!

多么清脆的呼唤声啊!一起来唤醒春笋!

预设三:

师:在春雷的呼唤声中,春笋娃娃张开了眼睛!它们是怎么做的?自己再读读第一小节。

生: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春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春笋要冒出地面很不容易,为什么?

生: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生:泥土很厚,石块很重,要冲破泥土,掀翻石块要花很多力气的。

师:多累啊!

生:冲破泥土,泥土很厚的,要花很多力气呢!

师:要费多大劲啊!还有谁来说?

生:掀翻石块,石块很重的,弄不好还会压伤了自己。

师:是啊,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必须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多不容易。

师:谁愿意做一做笋娃娃,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3个——齐读)。

评:这个笋娃娃的力气真大。(站)。

评:你冲的速度可真快!(站)。

评:我听出来了,你冲破的可是厚厚的泥土啊!(站)。

评:你掀翻的可是重重的石块啊!(站)。

评:你可使出了吃奶的劲啊!(站)。

评:你真是冲破了重重困难,才冒出地面啊!(站)。

师:(指着站着的同学)就这样,小春笋不断从地里冒出来,这儿一个,那儿一个,争先恐后。小春笋们一起破土而出吧!一起读!

师:这群笋娃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生:我觉得它们很勇敢。

生:我觉得它们很坚强。

生:我觉得它们不怕困难。

生:我觉得它们的力气很大。

师:是啊,笋娃娃多勇敢啊,它们。

笋娃娃多坚强啊,它们。

笋娃娃不怕困难,它们。

)从地里()出来。”]。

师:加大难度,咱们一起来。

(二)第二小节。

预设一:

师: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再仔细看看19页的图,你能帮小春笋做个自我介绍吗?先读一读再同桌说一说。

师:小春笋长什么样?

生:我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师:你真是一个嫩生生的笋娃娃。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春笋……娃娃。”]。

生:我的脑袋尖尖的,摸上去毛毛的。

师:你是一个可爱的笋娃娃。也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的外衣是浅褐色的,一层层的,有很多。

师:而且每件衣服之间都贴得怎么样?(紧紧的)这就叫“裹着”。让我们一起来读好。

预设二:

师:在这美好的春天,可爱的笋娃娃,你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生:我会看到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了,还叽叽喳喳地唱歌呢!

生:我会看到小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高兴。

师:请你来高兴地读一读。

生:我还会看到天空下起了细细的春雨呢!

师:雨点打在你身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舒服。

师:那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我会看到小树发芽了,小草也变绿了!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快乐。

师:请你快乐地读一读。

(3个——齐读)。

师:俗话说“雨后春笋节节高”。你看,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春笋——,

[出示]能读好这两句话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声音不够响亮。

生:他没有读出春笋一节比一节高的感觉。

师:你来试试!

师:听出来了,你这个春笋娃娃长得高,长得快,长得欢。让我们向他一样来读好这两句话。

师:来,可爱的小春笋,让我们迎着阳光,快乐地成长吧!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

(三)课外延伸。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你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不怕困难,长得这么高。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不怕困难。

师:李老师希望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都能像小春笋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向上。

(四)生字教学。

破迎再。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拍一拍: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六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2.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3.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对于百数表,孩子们需要知道:

(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1;。

(2)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

(3)能利用以上规律在不看表格的情况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4.“多一些”:只多几个;“少一些”:只少几个.

“多得多”:多得较多;“少得多”:少得较多.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较。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

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

在街上(一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左与右,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设计时,力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由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正确建构“左与右”的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与右及身边周围的左与右的基础上,来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这里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亚。在完成题2、3后,穿插一个游戏“面对面”,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完成题4作铺垫。在课的最后,我还是以一个“跟我做”的游戏来结束本课,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将本课推向又一个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空间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间中的左与右。

(教师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边有窗,我的右边有门。

2.出示第1题图片,说说图意:观察图片说说,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大街上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

板书: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在图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题2后核对。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图上的位置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做一做这道题吗?生独立完成题3后校对。

(面对面)。

(两个面对面的物体,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继续进行“面对面”的游戏:谁能来指一指老师的左眼?同桌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听口令,指出对方的左与右。

5.出示第4题:我们再回到图上看看,小亚站在哪里?(小巧的对面)和我们小朋友呢?(也是面对面的)。

你能说说:小亚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生完成第4题后和核对。

二、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街上”,认识了左与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个情况。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描绘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巩固环节中,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情感与价值观:利用游戏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区分躯干上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参照物,描述出不同物体各自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猜字谜,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出示)。

谜面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左)。

谜面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是呀,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这两个字,但是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区分左和右呢?(板书:左与右)。

二、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

(课件)。

师: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命令,如: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摸摸右耳„„谁又快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了,为了比赛更激烈,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

(游戏)。

2.排排座。

三、分析辨别。

1.出示图片1。

师:你知道这是左手还是右手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可以在照片下的空格里写上“左”,表示左手。

2.相对的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只手(左)这是我的左手,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拍拍手,说说那是你的什么手?这是我的右手,请小朋友和老师拍拍手说说是自己的哪只手?为什么老师是左手而小朋友是右手呢?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老师和小朋友是面对面的。

师:面对面称为相对。当两个人在相对位置的时候,左与右是相反的。再举例,进一步巩固。

师:与同学们面对面,这是我的右脚。

生:这是我的左脚。„„游戏:同桌两两相对,拍拍说,伸伸脚,摸摸小耳朵,并相互用左与右说说。

3.出示课件(图片3)。

师:这是左还是右?说说为什么?

生:图片中的手和我们是相对的。

4.出示课件(图片4)。

这个小女生的耳朵是左还是右?学生可以模仿照片中的动作判断出左和右。

四、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1.辨左右,答问题。

3,9,7,6,4,2,10,8,9,11,0,5,1,数字6左边最小的是____,右边的是____数字0左边最小的是____,右边的是____将这4个数从大到小排列。

2.(出示课件图片)。

小灰兔出去玩,看见小白兔从()边走来。小白兔的()手拿着花,()手拿着气球。小马从小灰兔的()边走来,正在和它()边的蝴蝶游戏。

3.想办法使左、右两边的柠檬同样多。

左边有___只柠檬,右边有___只柠檬。如果从___边拿走___只柠檬,就和___边同样多。或在___边添上___只柠檬,也和___边同样多。还可以从___边拿___只柠檬放在___边,两边也是一样多。

动脑筋:(出示课件)。

1.小丁丁整理铅笔盒时把铅笔放在尺的左边,橡皮放在尺的右边,那么铅笔在橡皮的()边。

2.看电影时,小红坐在小兰的右边,小兰坐在小华的右边,那么,小华坐在小红的()边第()个位子。

五、总结。

说说今天学了些什么。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二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范文(21篇)篇二十一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课题立项申请书(模板15篇)

    考研申请书是考研报名时需要提交的一份材料,它能够体现我们选择考研的动机和研究方向。这些范文包括了不同类型和目的的申请书,可以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学习。项目名称:项目

    弘扬牛精神奋进新征程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促进交流和学习。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_年前,在中华

    高中军训自我鉴定大全(21篇)

    范本是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作品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写作水平。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范文范本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8月,全体新

    幼儿园教师教研工作计划标题范文(18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要想提高幼儿园工作计划的质量,可以学习一些经典的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秋季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热门18篇)

    安全教案的实施需要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形成有效的安全教育网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安全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新学期开始了,安全将时时刻刻伴随着我

    汽车销售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在销售工作总结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团队间的合作和协作模式,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同效应。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销售工作总结的范文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特岗教师述职工作总结(模板16篇)

    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案例和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三年特岗服务即将期满了。

    乡镇计划生育的工作总结报告(优质19篇)

    月工作总结应该客观真实,不回避问题和挑战,同时也要对自己的优点和突破点进行肯定和总结。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写得较好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中医医生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书面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努力和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月工作总结的技巧和经验,供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教学计划(精选18篇)

    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开始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份精心编写的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各位家长和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