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

时间:2023-10-25 作者:QJ墨客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

环保是指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的一系列行动。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施环保措施呢?接下来是一些来自环保专家的总结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一

读着辛弃疾的《西江月》,我眼前忽见金光四射,等我有知觉时,自己已来到了诗中。

半夜,参天大树的枝上排着几只雀儿。忽然,像蹦出来似的,月亮将她的脸探出了树梢。她惊动了雀儿,它们如黑影,化在夜幕中了,送来一缕缕清风,伴着几阵蝉鸣。在一块田间,小麦裹在黑夜里摇动着,说着梦话。在这黑海边,一座茅屋亮着温暖的光,房中的人在谈着丰收之年的喜悦。田中几只青蛙唱着,似是在应和,似是在自顾自地高歌。

我正欲开口,只觉彷徨迷离,又回到现实中。诗人在困境中所依的,不是朝廷的“辉煌”,而是田园风光,是自然——我们心灵的归宿。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二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陈景润(1933~1966)。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家欧拉小学时提问“星星”遭开除。

欧拉是数学史上着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三

不看《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我也会思考,或许易遥的死,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是必然的。父亲的漠视,母亲的嫌弃,同学的嘲笑为难与恶意报复,以及她的邻居包括那个护士,倒霉的`骗去她第一次的男朋友,所有的所有,都让她只看到了来自整个世界的恶意。她唯一一点希望就是齐铭的关怀和顾森西的在乎。

所以当顾森湘死后,齐铭和顾森西哪怕一句“去死吧”,都扼杀了她最后一点活着的希望,所以她果断地选择了死亡。

我看这本书,觉得收获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反省。郭敬明小说里的易遥,就好像一个鲜活的生命,活生生地摆在自己眼前,在和我平行的世界里,生活着。

通过和她的比较与反思,我发现我比她真是幸福太多了!就算是在失意难过的时候,只要想起还有更糟的人更糟的经历,我还不是最倒霉的一个,我就会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那种感觉就好像《追风筝的人》里面的那个人,在监狱里被毒打的时候,他想想阿富汗那些被密集轰炸的孩子,就可以告诉自己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就还有求生的希望。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四

生活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难题都非常之多,学习要努力,完成各种难度不相同的作业,面对各种决定命运的考试。家长们呢?则需要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

讲到学习,高斯的学习方法应该比我们好得多,仅仅有那灵活的'大脑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方法,掌握了方法,你就能好好学习,学到许多别人学不到的知识,你就成功了。

高斯的老师白尔脱一次出了一道数学题:“1+2+3+4+5+6+……+100=?”同学们马上就用上了最简单的方法,而高斯不同常人,高斯想出了一种方法,最快算出了答案,使白尔脱改变了对高斯的看法。

哦!差距就产生在开头的两三秒之间,因为就在这个十分短暂的时间内,成功者与落后者已经决定了自己将要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同样,像高斯它们班的同学中,没有一个是努力学习吗?不,不是的,他们之所以没有像高斯那样想到最好的方法,是因为他们没有像高斯那样懂得换个角度去思考,这短短的几个字中,其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

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不要慌张,给大脑留出一点空间,想一想,哪一种方法最可取,哪一种方法不可取。要告诉自己:冷静、沉着,小心、谨慎。当你具备了这种冷静、沉着的气质和富于决断的素质时,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向你招手了。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五

寒假里,我阅读了《数学西游记》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李毓佩。整本书文笔生动,幽默风趣,特色鲜明。他用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为主线,描绘了一个个数学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聪明的数学猴无意间遇到了猪八戒、孙悟空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经,他们一路遇到了许多妖怪,一个个都身强体壮。数学猴负责计算数学难题,而其他三人负责打妖精,为民除害。他们一路上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有解方程、周期问题、盈亏问题等等很多有趣类型的题目,不过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道百分数问题。故事讲的是,大家刚打完妖精,猪八戒就抱来一坛10千克的仙酒,想与孙大圣、小牛、龙王一起分了,解解渴。狡猾的悟空想多喝点酒,便对大家说先分给他10%,接着分给小牛剩下酒的25%,再分给龙王小牛分剩下的酒25%,然后分给猪八戒剩下酒的30%,最后还剩多少就归他自己啦!八戒看到自己能分到30%,这个比例最大,还以为自己分到的最多,特别的得意。可是没想到,大圣先分到了1千克,小牛分了9×25%=2.25千克,还剩下9-2.25=6.75千克,龙王就分到了6.75×25%=1.69千克。现在还剩下6.75-1.69=5.06千克,则八戒分到的酒就是5.06×30%=1.52千克。最后还剩下5.06-1.52=3.54千克,这些酒全分给孙悟空的话,那他一共就可以分到整整4.54千克。当猪八戒得知自己都分到的酒最少,气的脸都红了。

这个故事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讲述了百分比这个问题的道理,让我了解到,百分比是一个相对值,要知道百分比所占的'总值大小,才能对最后的结果有更准确的判断。

李毓佩的作品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充满了勇敢精神,对付各种场面的智慧,具有一种阳刚之气。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带给我的乐趣,还学到了很多数学原理,受益匪浅。

我要为大家带来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趣味数学魔术。他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魔术向我们展示了数学有多么神奇,让我们有兴致地学习数学,从不枯燥乏味。这本书让人不禁赞叹数学的博大精深。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一天,作者去了一家大演院看魔术,一走进去就看见一个13岁小男孩出现舞台上、,他的助手飞快地潜入观众席,拿起观众的物品,提问舞台上的小男孩,结果小男孩在既远又昏暗的环境下毫不犹疑一一回答正确,观众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作者非常惊讶,原来这一切奥秘来自简单的“数字”。

魔术师是利用了数字来暗示某一个物体,达到“神奇魔幻”的效果。如:“1”代表手提包;“2”代表烟;“3”代表铜币等等。书中还说道“非凡的记忆”也是通过数字给单词编号......还有一个魔术:请一个伙伴拿着一枚多米诺骨牌比如它是6/3,请他以这组里的某个数字乘以2,加7,再乘以5,再让他以另外一个数相加,让他报出答案,拿这个减去15,你发现了什么?自己算算看!什么?想知道原理?自己把书买来看吧!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六

在盲人数学家欧拉、诗人数学家谷超豪、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娅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面前,我还是认为数学五子小高斯最让我们喜欢、敬佩。

高斯出生于一个贫穷人家,很小的时候他就有了惊人的数学天赋。在他三岁时就发现了父亲的计算错误。

其中,小高斯在一堂数学课中的举动,让我深深不忘。一天,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数学题:1+2+3+……+97+98+99+100等于多少?高斯并没有像同学那样一个数加一个数地运算,而是细心地观察着每个数,他发现1+100=101、2+99=101、……,就这样他发现一百个数可以分为两个数一组,一共有50组,50个101相乘=5050,答案就出来了。小高斯高兴地跑到老师身旁,说“我算出来了”,老师头也不抬地说“去去去,你错了!小高斯又说:“我想我是对了”,老师抬头瞧了一眼,才发现小高斯的答案果然是正确的,老师惊呆了,连自己都算了很久,一个学生才算了半个小时,不愧是数学天才呀!

通过高斯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当我们遇见数学难题时,需要勤思考、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解题规律。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七

《高斯》这个故事,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动脑筋对自己有多么大的好处!《高斯》这个故事主要讲数学家高斯小时侯非常善于动脑筋,他家很穷,爸爸没有让他上学。

一次他看到爸爸在算帐就在旁边看,爸爸刚要去干别的事他告诉爸爸算错了,爸爸重算了一遍果然错了爸爸觉得儿子很爸觉得儿子很聪明倾家荡产也得让儿子上学,于是高斯10岁时进了小学。

那年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从1加到100同学们都在埋头苦算,只有高斯一个人在思考,他在本子上写了5050就交给了老师,背起书包回家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在学习中我们要像高斯那样善于观察、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不慌张,善于发现它的规律,这样才能利用这把宝贵的“钥匙”解开难题。

然而不动脑筋的结果又怎样呢?从前有个小孩他很聪明,很小的时候就会作诗,但是后来他骄傲了,变得不爱动脑筋,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不动脑筋的坏处多么大啊!《高斯》这个故事让我受益非浅,我喜欢读它。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八

趁着放寒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一次次勇与力的互搏,一回回谋与略的较量,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三国演义》围绕着汉室宗亲刘玄德展开。刘玄德虽为皇亲国戚,却十分贫穷,靠贩卖草鞋为生。二十几岁的时候,黄巾起义,刘玄德与同想为国效力的关云长和张翼德结为兄弟,斩黄巾除董卓,收了常山赵子龙后又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孔明,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他打出了一片天地,与东吴孙权、北魏曹孟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看完了书,我最佩服的当数皇叔刘玄德。其实刘玄德并不厉害,空城计他绝对使不出来,让他上战场领兵作战,他也不会打。但为什么他还是经常能赢呢?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仁义。因为他仁义,赵子龙才会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因为仁义,诸葛孔明才肯出山,为他出谋划策;因为他仁义,那么多平民百姓才这么信任他,这么支持他。他的仁义,弥补了他的一些缺陷。使他在诸雄争霸的时候也能异军突起,匡扶汉室,登上王位。

如果刘玄德不仁义,那么他或许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猛将与谋士,他只会像一个草芥百姓一样,看着孙权与曹孟德对决,也不会那么出名,那么脍炙人口了。如此看来,仁义,真乃得天下之关键也。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九

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我们应该拥有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敬、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就有这么一个孝敬父母的开国大元帅-―陈毅。

陈毅虽然每天都十分繁忙,经常连休息时间都没有,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已的老母亲。有一次,他路过家乡,决定抽出自已的休息时间去探望瘫痪的母亲。他不顾母亲的劝阻,硬是帮母亲洗尿裤,以十分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着病中的老母亲的心。虽然陈毅大元帅为母亲做得都是很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出陈毅对母亲饱含着深深的情,浓浓的爱。不管他有多么伟大,多么繁忙,他都不会忘记母亲对自己付出的艰辛。他懂得报答,他那一片赤子之心,真令我感动!

我又想到了自己国庆假期时,家里呈现出一幅乱糟糟的情景,满地是书和杂物,书桌上堆满了洋娃娃和垃圾。妈妈见我做完了作业,就叫我帮她打扫一下卫生。我正在看书,便不耐烦地说:“烦死了,我在看书呢”现在我看了《陈毅探母》的故事十分惭愧。我立刻放下书,帮妈妈干活去了,妈妈很开心,但我心里却内疚地想:和陈毅比起来,我真是太渺小了。以后,我一定要向陈毅学习,做一个会孝顺父母的人。

希望在中国懂得孝顺父母的人越来越多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幸福、安康的国家!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十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今天我读了《数学王子高斯》这篇文章,文章的内容让我感到无比震惊,也让我对做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文章中写到:有一天,一位青年放学回家,刚吃完饭,就开始做老师给他布置的每日一练,可是最后一道题却难住了他,他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一直到深夜才做出来。

第二天,他把题交给了老师,说:“对不起,老师,我昨天一直到深夜才做出来。”本以为老师会批评他,但老师却怔住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师把题目给错了,这道题原本是给老师做的。老师惊讶地说:“这道题牛顿都没做出来爱因斯坦也没做出来,你却用了一个晚上就做出来了!”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他的这种勤学奋进的劲头,深深地触动了我。也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天晚上,我也被一道数学题给难住了,我想:这道题这么难,明天肯定会有很多人不会算了,不写了,明天听老师讲吧!

可结果却出乎意料,到了第二天,全班同学都做出来了,只有我没有做出来。于是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后来每当我遇到难题就绝不会空着不做,我会先审题,然后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写。我再也不想做全班那个全班唯一一个没有做出来题目的孩子。

还有一次,我写作业的时候,又有一道题难住了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这道题。做不出来我就不去睡觉,我想了半个多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做题的方法,结果那道题只有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做了出来,其他人都没做出来。那一刻,我的心里无比开心。

现在看到高斯的故事,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要善于思考,只有这样你才能取得成功。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十一

今天我看了《数学王国历险记》这本书,300字。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奥数问题,但它却不是像普通教科书那样枯燥,而是通过一件件精彩的历险故事,在历险过程中要不断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难题。

我最喜欢书中的第一篇小故事,里面讲述了小强在前往数学王国时,遭遇了一场战争。而战争的原因竟是因为两位司令认为对方没有自己高贵,小强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这场纠纷,还使两位司令情同手足,做了兄弟,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分数王国又发生了分歧,两位司令前来化解纠纷,谁知他们这一帮忙,反而使分数们吵得更欢。最后还是零国王让大家坐下来冷静思考,使大家明白了自己都是数学王国中缺一不可的`成员。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到奥数真是奥妙无穷,学奥数要活学活用,知道来用简便方法计算。另外,我不但懂得了一些有趣的算法,而且还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开心。我以后一定要多多学习奥数题。让我们一起勇闯以后的数学难关吧!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十二

《数学王国历险记》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我几乎是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仍然爱不释手。

这本书里的每一道题其实都非常简单,但有的时候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答案,直到我看了书中的做法才恍然大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丁当和小贝去“弯弯绕国”做客,他们首先去打了一个漂亮的擂台,然后前往数学宫。在数学宫里,他们了解了黄金数,,知道数学宫原来是由生物计算机管理的。然后他们又去了野生动物园,帮助布直首相拿回了激光全息电视的图纸,还去了中国古算馆,读后感《读《数学王国历险记》有感300字》。最后,大家开了告别联欢会,目送丁当小贝消失在远方。

我以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但是自从看了《数学王国历险记》,我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生活中,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好好学数学、用数学,碰到难题不气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热门读数学司令有感(案例13篇)篇十三

我要为大家带来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趣味数学魔术。他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魔术向我们展示了数学有多么神奇,让我们有兴致地学习数学,从不枯燥乏味。这本书让人不禁赞叹数学的博大精深。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一天,作者去了一家大演院看魔术,一走进去就看见一个13岁小男孩出现舞台上、,他的助手飞快地潜入观众席,拿起观众的物品,提问舞台上的小男孩,结果小男孩在既远又昏暗的环境下毫不犹疑一一回答正确,观众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作者非常惊讶,原来这一切奥秘来自简单的“数字”。

魔术师是利用了数字来暗示某一个物体,达到“神奇魔幻”的效果。如:“1”代表手提包;“2”代表烟;“3”代表铜币等等。书中还说道“非凡的记忆”也是通过数字给单词编号......还有一个魔术:请一个伙伴拿着一枚多米诺骨牌比如它是6/3,请他以这组里的某个数字乘以2,加7,再乘以5,再让他以另外一个数相加,让他报出答案,拿这个减去15,你发现了什么?自己算算看!什么?想知道原理?自己把书买来看吧!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药品生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6篇)

    整改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文书,对于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整改报告的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在撰写整改报告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本课题为注塑设计

    专业法律案例分析与感悟(通用13篇)

    环保标语是通过简练有力的语言表达,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口号或短语,具有警示、倡导和鼓励的功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写一句有力的环保标语需要

    优秀公款旅游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培训心得是对自己参与培训活动的一种反思和检视,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公款旅游这个话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支持、

    最新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心得体会范文(15篇)

    读书心得是进一步思考和理解书中思想和观点的过程,通过总结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加强对书中内容的领悟和记忆。这是一些教师写的真实教学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的优化

    最新童心向党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总结学习心得,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

    专业双创示范基地总结(模板13篇)

    学期总结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们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成就。接下来是一些军训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

    热门欣赏田园风光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工作心得是一个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欣赏是我们日常生

    实用提高法治意识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实习心得是在实习期间对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反思和成长。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工作心得范例,希望对大家写作工作心得有所帮助。

    2023年姓名申请书格式大全(17篇)

    工作转正申请书是我们向上级展示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和实绩,争取到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待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

    最新简单的改名申请书大全(18篇)

    助学金申请书是一份重要的文件,需要我们准确、详细地描述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经济状况,以增加获得资助的机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转学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