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教学设计(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梦幻泡礼物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礼物教学设计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

2、学习从左到右排列实物。

活动重难点:

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正确的`总数。

活动准备:

ppt(三只兔子、三根萝卜、声音)、橡皮泥、穿珠子、洞动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熟悉1—5的数名。

手指律动:一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条毛毛虫。

两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把小剪刀。

三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把小叉子。

四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把小扇子。

五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把小喷壶。

二、基本部分

1、初步学习点数。

a、ppt声音“我太喜欢你们的表演了!”ppt出示一只兔子。

教师提问有几只兔子。(一只)

b、ppt声音“等等,我也来啦!”ppt再出示一只兔子。

教师提问:“一共有几只兔子?”

师幼一起点数:12,一共有两只兔子。

c、ppt声音“哎,还有我呢!”出示第三只兔子。

师幼一起点数:123,一共有三只兔子。

2、集体练习点数。

a、出示兔子带来的礼物,师幼一起点数有几盒礼物。(3盒)

b、分别打开三个盒子,并点数每盒中的礼物数量。(都是3)

c、ppt出示三根萝卜,请个别幼儿来点数老师送给小兔子几根萝卜,注意强调幼儿说出总数。

3、分组操作活动:

第一组,穿珠子(每个幼儿一份材料,2或3颗珠子。)

第二组,橡皮泥(每个幼儿2或3块橡皮泥。)

第三组,洞动板(每个幼儿有三只兔子和三把青草。)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幼儿整理学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来点数周围环境中的物品数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同期进行的科学活动《小动物爱吃什么》,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通过点数幼儿喜欢的兔子以及兔子送来的三种礼物,到后来小朋友给兔子回礼,在故事情境中幼儿主动地反复练习点数。

礼物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

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所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上下”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孩子们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礼物教学设计篇三

一、活动名称:《送给爸爸的礼物》

二、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外部两个特征找出该物体或者给物体进行定位。

2、能和同伴交流活动的内容,愉快地参加活动。

3、能用语言表述相关的操作内容。

三、活动准备:

1、数学区:

(1)材料:相关动画软件;《送给爸爸的礼物》操作板等

(2)游戏:《送给爸爸的礼物》、《给动物爸爸找宝宝》、《排排队》、《找爸爸》等

2、美工区:

折纸《送给爸爸的`包》;剪贴《送给爸爸的礼物》等

3、语言区:

《爸爸的手真能干》

四、活动过程:

1、课件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有家小动物专卖店开业啦,我们去看看吧……”

2、幼儿自由为爸爸购买礼物

幼儿根据篮子里、卡片上的物体特征,找出相应的物体,找到后说一说。

3、参加区域活动,教师重点指导数学区,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活动

4、小结评价:

(1)幼儿演示新的数学游戏的玩法:

(2)激发幼儿对爸爸的喜爱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吗?我们除了送礼物给爸爸,还可以怎样做来表示对爸爸的喜欢呢?过会儿可以和好朋友谈一谈。”

五、活动反思:

最近我们正在进行《我的好爸爸》这个主题活动,此活动就是围绕这一活动进行的。

各区域活动提供的操作均围绕主题活动内容设计。

利用电脑课件创设的生活情景导入活动,孩子特别喜欢,个个兴致很浓,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操作电脑时,由于电脑的语音鼓励及有趣的送礼物画面让孩子觉得它的真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别人的爸爸买到合适的礼物而开心不已。在此基础上,我们过渡到第二个为自己爸爸买礼物的阶段,并创设了购物的环境及购物单,孩子们很高兴地拿着单子去购物,当他们拎着亲自买来的礼物时,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通过同伴的介绍、向教师的展示,大部分孩子均能按要求购物:根据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找出相应物体。

当孩子们回到桌面操作作业单时,有些幼儿遇到了不会操作的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孩子们缺乏二维空间的经验,因此提供的学具出现二维操作的内容无疑是干扰了孩子们的操作。通过这次活动后的思考,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学具设计中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来影响幼儿的操作,同时提供的学具要具有层次性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礼物教学设计篇四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活动准备:

教具:橙边大卡片4张、红边大卡片16张(4组,每组4张)、小猴大卡片1张、磁铁(自备)。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介绍新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有一位客人来这里,它是谁?”

2、欢迎新朋友。

师:“哦!我们对它表示欢迎吧!”(师带领幼儿一起鼓掌)

3、为新朋友起名字。

师:(拿起小猴子大卡片遮住脸,声音稍变,模仿小猴子)说:“你们好,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帮我取一个吧?”(老师挑一个幼儿起的名字运用,如‘花花’等)

4、和“花花”一起去超市购物。

1)师:“花花想去超市买东西,你们去过超市吗?”

2)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花花去超市逛一逛,为―家人购买他们想要的物品。”

二、游戏“买东西”

1、为爷爷买毛巾。

1)师: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3)师:“爷爷想要买的毛巾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毛巾?”

4)师:(同幼儿一起总结)爷爷想要买的是“旁边两条蓝色条纹,中间一条橘黄色条纹”的毛巾。

2、为奶奶买鞋子。

3)师:“奶奶想要买的鞋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师:(同幼儿―起总结)奶奶想要买的鞋子是“鞋面淡黄色,鞋面上方的边是红色、下方的边是绿色”。

3、为爸爸买包。

3)师:(同幼儿―起总结)爸爸想要买的包是“中间红色的、上下为绿色的”。

4、为妈妈买围裙。

3)师:(同幼儿―起总结)妈妈想要买的围裙上狗的颜色是“脚和耳朵中有一只耳朵是白色的,其它都是黄色的”。

三、集体游戏“一样的商品”

1、为老师买毛巾。

1)师:“小朋友找到了一家人想要买的物品,真棒!现在老师碰到了困难,请你们帮助一下!帮老师找出这条毛巾。”(出示任意一条红边毛巾大卡片)

2、帮助老师找一样的包。

3、帮老师找鞋子和围裙。

师:教师逐一出示鞋和围裙的橙边大卡片和相应的4张红边大卡片,让幼儿分组分别从红边大卡片中找出与橙边大卡片―模―样的鞋和围裙,然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其它三张红边的与橙边大卡片之间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新本领,帮助大家在超市里找到了与想要买的一模一样的物品,花花和老师都很感谢你们。”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礼物教学设计篇五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蔬菜,水果及夏令物品的名称,能从外形上区别个物品的`外形的相同和不同。

2、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掌握两人轮流接龙的规则。

活动准备:

操作卡片:夏令物品接龙卡每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出认识的夏季物品。

(1)教师:夏天到了,你们知道有哪些东西是夏天可以看到的吗?

(2)幼儿讨论讲述。

2、出示接龙卡,请幼儿观察接龙卡指认接龙卡中的物品。

(1)幼儿选择一套接龙卡,让幼儿看着接龙卡指认物品,说出名称。

(2)接龙卡上哪些东西在当地可以看到?哪些东西在当地不常见到?除了接龙卡上画出的这些东西外,本地还能见到哪些夏令物品。

3、介绍接龙游戏规则。

(1)告诉幼儿接龙卡是两个人玩的游戏。

(2)一位幼儿配合教师演示活动规则:两人平分卡片,然后轮流出卡片,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接在一起,如果自己手上没有合适的卡片相接,则仍然由对方出卡片,直至两人所有的卡片出完或两人都无法再接下去时为止。

4、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提示幼儿可将分得的接龙卡片排列在桌子边上,如果一头接不下去,可试着另一头。

(2)建议幼儿在接卡片时一边接一边表述如:葡萄和葡萄接在一起等。

(3)要求幼儿玩后收好接龙卡片。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观察、操作,将相同的水果图案头尾相接,理解接龙游戏的规则,能按照要求自主地进行接龙游戏,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操作的乐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