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实用7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纸韵2023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实用7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得数。

2、口答。

450除以9得多少?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

3、导入新课

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聆听学生的思考过程,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教师:要把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出想法。问: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和鼓励。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出示分桃图。

1、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1)理解题意。

(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

(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5)集体交流。

(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

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

2、估算。

78÷4470÷8178÷6

83÷9360÷5410÷7

(1)学生独立完成。

可简写思考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3、估算。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请学生说出估算过程。

4、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

297÷4469÷8194÷6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61224()

(2)128643216()

(3)8241236185427()

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的数的过程。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3、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用具:

数字卡片、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汇报家用电器价格,揭示课题

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1、千以内的数。

2、万以内的数。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看这组数(千以内的数),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数,同时复习读法。

师任指两个数让学生说数的组成。

师:观察左右两组数有什么不同?

师:看来这些数都是1000以上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活中的大数》。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认识万以内的数

师:同学们刚才都展示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老师也想展示一下我的调查结果,可以吗?

1、出示情境图,说说这些电器的价钱。

师:你们想写写这些数吗?

师:好,让我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写写这些价格吧。

2、出示数位顺序表。

师:看屏幕上的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依次是。

师:那你知道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位吗?

出示万位,再来读一读。

师:将这个新的数位补充到你的数位顺序表中吧。

3、将上面的数写到数位顺序表中。

师:试着把3200写到你的数位顺序表中吧。

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再试写4008。

试写8080和2165。

师再从黑板上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数让学生练写,再进行展示,集体订正。

师:看来我们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于是几就写几,数位上没有数字的要用0来占位。

三、读万以内的数

1、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些数?

3200

师:末尾的2个0?

4008

师:中间有几个0?

师:刚刚几个同学都读了几个?

师:看来中间有2个0我们只读一个。

8080

师:中间的一个0?

师:末尾的一个0?

2165

师: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2、师:根据刚刚同学们读数的方法,你能从这组数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读一读吗?

3、师:你能试着总结一下万以内数的读法吗?

4、出示数字卡片进行读数练习。

5、组数游戏。

将4、9、0、0四个数字按要求组数。

(1)一个0都不读的数。

(2)只读一个0的数。

四、万以内数的组成

1、师:你能试着说说这些数的组成吗?

2、师: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喜欢的数把它的组成说给你的同桌听。

3、师生互动游戏。

师:老师来说数的组成,你来写,然后告诉我这个数是多少,看您反应最快!

(1)9个千。

(2)5个千、2个十和8个一。

(3)4个千和4个一。

(4)3个千、2个百、8个十和6个一。

五、写万以内的数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些资料,谁来读一读。

出示四幅情景图,让学生读文字信息。

1、师:试着在你的数学纸上写写这些数吧。

2、指名四位同学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教师相机进行写法的指导。

师:看来我们写数的时候也要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写几,几百就在百位写几,几十就在十位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当数位上没有数字时要用0来占位。

4、写出横线上的数。(76页)

六、知识延展

1、师:其实生活中的大数还远不止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同桌说。

师: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来表示。

师:课下调查了解一下河北省各地区的邮政编码,把他记录下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篇三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篇四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我们要搞一个活动,为希望小学捐献书籍。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试一试: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篇五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篇六

教学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版贴。

教学步骤:

你们农村吗?农村什么样?现在的农村修起了公路,盖起了楼房,还开发了旅游项目,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感受一下农村的新气象,好吗?(板书:走进新农村)

我们首先来到凤凰村(引导看课本 52页情境图)观察一下凤凰村有哪些景点?小组交流。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小组活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位置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篇七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