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

时间:2023-12-28 作者:紫薇儿

教学计划的执行和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教学计划向来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依据,以下范文将给你提供一些指导。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一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社戏》3课时。

《端午日》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1课时。

《中秋咏月诗》2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1课时。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整理。

2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

[4][5][6]。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二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4、能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2课时。

《人琴俱亡》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

第一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教师巡视、指导同桌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2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 《背影》 (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成果,老师巡视进行指导同桌交流、再补充。

3组织学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大班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二块: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拓展想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 (二)。

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前学习: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

课堂学习: 。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诵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有感情地诵读。

2组织小组竞赛,推荐同学在全班朗读小组竞赛,推荐。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并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以《背影》为题,写一写自己最敬重的师长。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体会母子深情,探究文章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第二块:咂摸泥土的“甜”味。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读课文,思考、交流自己的看法。

2齐读最后两小节,思考:糖是体现妈妈对王小亮的爱的,但他没有吃到糖,泥土甜在哪里?齐读课文,小组讨论,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小组探究结尾的艺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五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第六学时:《我的母亲》  (一)。

学习目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

课前学习: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请你为文章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小标题阅读文章,思考。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细节。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生活交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自己讲的故事整理成文。

第七学时:《我的母亲》 (二)。

学习目标: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课前学习:重点研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断,质疑。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讨论:我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全面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2精读第三个片断,思考:母亲是不是不疼爱我?她这种心态矛盾吗?阅读并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请你调查一下,现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与当时又有哪些差别呢?

第八学时:《人琴俱亡》 。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九——十一学时:写作。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3.写作指导,随机点评学生口头设想口头设想练习一、评价他人口头设想。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利用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学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掌握他人心理,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课前学习:搜集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请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学生讲述事例、听取他人发言。

3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成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劝说思考、发言、交流。

4创设情境(练习a、b)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总结成功劝说的经验全班交流。

学习目标: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 、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

(3)参与活动的情况。  。

(4)学习兴趣的增强。  。

(5)学习能力的提高。  。

(6)情感态度的升华。  。

(7)对老师建议、评价  。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表格。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三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4、能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背影》2课时。

《甜甜的'泥土》1课时。

《父母的心》1课时。

《我的母亲》2课时。

《人琴俱亡》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教师巡视、指导同桌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2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背影》(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以1991年,香港。

[4]。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四

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以“在学习中成长”为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纪宇的《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以凝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激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在书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了解灿烂的文化,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孔子学琴》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推敲》一课说明中华文明源源流长,文人故事、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字的敬畏》文章篇幅短小,意蕴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深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橱、贾、”等42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查、府”等53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课时安排:

11、《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2课时。

12、《孔子学琴》。。。。。。。。。。。。3课时。

13、《推敲》。。。。。。。。。。。。。。1课时。

14、《字的敬畏》。。。。。。。。。。。。2课时。

15、《和时间赛跑》。。。。。。。。。。。2课时。

《综合学习三》。。。。。。。。。。。。。1课时。

11、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以凝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激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在书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了解灿烂的文化,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会读文中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诗句,明白诗歌要表达的意境,体会小书橱和读书给“我”带来的。

收获与快乐。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运用查阅课外资料的方法丰富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中的情感。

2.巧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让认读生字轻松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实际,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培养读书、爱书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分析:

l课前预习,了解有关事例来理解诗句是学习这首诗的重点。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一方面可以读读诗句,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搜集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诗句中涉及的名著人物、名著故事、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事例来理解诗句也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所在。教学时可以把相关的故事、图片及音像带入课堂,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形象起来,使诗句的理解充满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尽可能多地了解诗歌中出现的故事及典故。

2.老师准备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图片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2.教师导入: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文题目,通过阅读知道关于这个小书橱的哪些情况呢?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诗歌,感受作者的书香世界吧!

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查阅工具书解决。边读边思考自己的问题。

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展示。

三、再读课文、重点理解。

1.自由读文,边读边将描写作者对小书橱喜爱的句子勾画出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勾画的句子(第四小节)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在读中悟出对书橱的喜爱即是对读书的热衷。

2.指名读二、三小节,体会文字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课件展示。

此处可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将学生和老师搜集的故事、图片等资料一一展示,对文中的故事和人物了解得多了,朗读自然到位。

3.再读第四小节,感受文字的魅力和读好书的畅快淋漓。

四、高声诵读、畅谈感受。

1.将课文完整地高声诵读一遍,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2.将自己最心爱的书籍介绍给大家,说说读书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熟读成诵、即兴创编。

1.在熟练朗读之后,完成背诵。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即兴创编。

2.课件出示,学生完成创编活动,并全班交流。

黛玉葬花,悟空习武;

琵琶舞,七色鹿等等。

二、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教师予以指导。

12孔子学琴。

教材分析: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十一个生字,会读文中七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利用工具书和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重难点分析:

l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感到陌生,个别地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l依据本课提供的两条线索,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由孔子其人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探求他的精神世界。

3.板书课题:12.孔子学琴。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初步感知。

1.课件展示学习提示: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课件出示其涵义: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时,就算是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深入理解。

1.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

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

孔子弹琴的程度是这样一个过程:一是会弹,二是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三是令师襄如醉如痴,四是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孔子学琴的内心想法变化:一是不满足现状拜师学琴,二是想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三是要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四是体会出作者是周文王,心情激动。

师襄几个阶段变化:奇怪——迷住、激动、如醉如痴——惊异、佩服、行礼。

2.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

“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的认真——一丝不苟。

3.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

“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表现孔子治学的严谨——精益求精。

4.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是什么?最后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课件展示。

二、想一想。

想一想: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认读生字。

2.请学生选出不好书写的生字。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记住这个字的好方法。

3.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五、课外推荐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14字的敬畏。

教材分析:

《字的敬畏》选自乔传藻关于写作的文集《文学的眼光》。在这篇短文里,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由了解到最终敬畏的过程:小时候乡俗的影响——老人们关于“敬惜字纸”的告诫;后来自己读书的体悟——感受到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文章的结尾,作者不禁感叹到:“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文章篇幅短小,意蕴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深深的热爱之情。阅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十个生字,会读文中十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对汉字产生敬畏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语句,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对“字”的敬畏?

3.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对诗词《听张立本女吟》、小说《聊斋志异》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

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

2.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本课生词较多,应该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适时加以理解。有一些词语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例如“含蓄”、“言简意赅”、“渲染”、“气象万千”,注意切不可就词解词,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

阅读理解不能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对汉字的感受,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课前准备:

搜集《听张立本女吟》和小说《聊斋志异》相关资料,作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引发思考。

1.板书《字的敬畏》。

2.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

“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

教师导入:为什么作者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种“敬重又畏惧”?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巩固。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接段读文。

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对“字”的敬畏之情的。小组展开讨论。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学生交流自学体会。

第一部分(1)自然段:由疑问开始,引起下文的追溯。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小时候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

第三部分(5-9)自然段:写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中国文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

(5)回忆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

(6-8)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

(9)写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

第四部分(10):总结全篇,写出自己对方块字地深刻感悟:汉字,在我的眼力是有生命的。

3.教师把每一部分内容用简洁的“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如第一部分:产生疑问;第二部分:敬惜字纸;第三部分:感受文字生命力(感受神奇、创造奇迹、悟出道理);第四部分:总结全文。课件展示。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逐层深入。

1.默读第2、3、4自然段。思考:什么叫“敬惜字纸”?课件展示。

资料:中国民间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过去在私塾的房前有一个砖砌的池子,里面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敬惜字纸”四个字。“字纸”就是有字的纸,不管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都不能随手乱扔。因为纸上有了字,就具有了神秘的力量,“凡人”须尊敬这种“神秘”的力量。这种态度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完全可取的,但它也反映了先人对文字的一种敬重: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敬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敬重。

2.指名读第5自然段。

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慨:“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3.课件出示古诗,学生根据预习理解诗词内容。

4.学习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对汉字的感受。

二、书写生字。

1.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2.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本课生字笔画简单的较多,要注意同意字、形近字的区别。

三、学后推荐阅读。

乔传藻《挑柴——童年纪事》。

蒲松龄《聊斋志异》。

15和时间赛跑。

教材分析: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然而,当一个个人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回首往事,会发现一个个人生却有着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有着光辉灿烂的一生,有的人却平平淡淡、碌碌无为;有的人为自己无愧的人生感到安慰,有的人却因为没有珍惜而感到惭愧。

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应该有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的方式;应该有勤奋与锲而不舍的精神;更应该懂得自己拥有的有限时光的宝贵。《和时间赛跑》便是一篇使我们思考生命、思考时光的文章。

课文从外祖母去世的悲痛引发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工作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九个生字,会读文中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

2.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格言警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懂得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知道从小珍惜时间。

重难点分析:

l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l体会“我”为什么会“还感到害怕”、“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时间的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和时间赛跑》,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谁、为什么、怎样和时间赛跑来回答问题。

教师导入:问题出现了,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文,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请教老师、问问同桌、联系上下文等等)。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认读。

提示:课文讲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什么和时间赛跑;

第二部分:怎样和时间赛跑;

第三部分:结果怎样?

三、细读品味、深入感悟。

1.初步体会内心的触动。

2.体会时间的珍贵。

课件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学生齐读、感悟。

3.深入体会内心的触动。

再读爸爸对“我”说的话。课件出示思考话题:爸爸是想告诉我什么?(他想告诉“我”总有一天我也会老去,也将会死去,我的心理非常害怕,所以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指导朗读第5、6、7自然段,教师小结:“我”没有一味的消沉下去,而是选择了“和时间赛跑”。

第二课时。

一、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指名读第8、9自然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2.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和时间赛跑,我有什么收获?(受益匪浅)。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重点指导学生在运用中记忆生字。

2.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相互交流、抒发感受。

2.教师点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如果你也想和时间赛跑,就快快行动起来吧!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五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 搜集、整理。

2指导语 :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 :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社戏》(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课前学习情况检查汇报成果。

2指导语 :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并能了解文意。自读。

3组织交流、检测检测、发表见解。

5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6、课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平桥村在少年鲁迅心中的地位?发表见解。

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4巡视、参与、讨论小小组交流、讨论、绘画。

5组织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自评、互评。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 《社戏》(二)。

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组织学生阅读划出的精彩片段,并加以点拨和评价阅读并阐述理由。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将学生按城乡分成两组交流趣事。

5主持、参与、评价自评、小组互评。

第4课时 《社戏》(三)。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小结人物性格小组代表发言,补充、评价。

3指导语 :你较喜欢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组织交流,鼓励、评价发表见解,谈感受。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讨论:豆和戏都很普通,作者在意的是什么呢?讨论。

2组织交流 发表见解。

3设置情境: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作者的经历吗?思考、写作。

4指导语 :对文章本身还有可质疑的地方吗?思考、质疑。

5解疑、小结自我小结。

教学反思。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图书。

资源《鲁迅全集》(1938年版  作者:鲁迅  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选集》(上下册) (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传》 (作者:王晓明)。

网络。

资源。

第5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检查课前学习情况,熟悉作者自我检测。

3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文中是怎样介绍端午日赛龙舟和捉鸭子的场面的。再次阅读,圈点勾画。

3组织模拟记者采访男女生角色扮演。

4鼓励、评价自评、互评。

第三块::拓展延伸——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文中赛龙舟场面的描写,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朗读、思考。

2组织交流发表见解。

3指导语 :学习虚实相生的写法,扩写捉鸭子的场景。(巡视)思考、写作。

4组织交流、评价推荐交流,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到网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向父母或亲属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并加以比较。

2、将获得的信息整理,汇总成探究报告。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图书。

资源《沈从文传》 (作者:凌宇)。

《沈從文文集》(十二卷本)(作者:沈从文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与广东花城出版社合作出版 )。

网络。

资源。

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1、 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

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巡视、参与、指导阅读、小组合作学习。

3组织交流、评价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指导语 :你是如何评价旧时过年习俗和现在过年习俗的小组交流。

3组织交流、评价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块:展开联想和想像,推想未来的年将有的习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评价畅想、互评。

3布置作业 :《畅想2050年新年》课后作文。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3组织交流发表见解,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第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朗读课文。

2组织朗读齐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3组织朗读齐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发表见解、表情朗读、小组补充。

3组织朗读齐读。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二)。

课前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结合内容谈感受。

3组织背诵齐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

2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明确目标。

3 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4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当堂作文。

5组织交流,点评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第9、10、11课时  写作。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如何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2自读写作短文,概括要点自读,圈点勾画。

3组织交流:谈谈你是如何从生活中找“米”的 发表见解。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已有的摘抄本 。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写作。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2明确写作要求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最近的一篇文章。

2、能够对修改的文章评价和评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修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2课时  走进图书馆(另列)。

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六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计划课时:8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关键: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学、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30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体验,展示过程。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

生: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精讲点拨。

(1)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0。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3)练习:30×40140×30。

试一试,课本第30页第四组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四、拓展练习:

1.书上第31页第2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31页3、4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练习:p31第5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4.练习、巩固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五、本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生小结: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求出积。

板书设计:找规律。

5×1=55×10=5050×10=500。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七

(出示卡片)。

一、两、三、四、五、只、个、数、小、朋、友、去、二、六、七、八、九、十、花。

第一次复习。

第二次复习()。

二、写数字。

1。数一数,写一写。

2。你还会写哪些数字,把它记下来。

()()()()。

三、课文背诵。

课文第一次第二次。

山村。

数字歌。

四、读一读。

丁丁的朋友。

丁丁在幼儿园有十个好朋友。他们是:小兔、小猴、小鸡、小猫、小狗、小羊、小鱼、小虾、小虫、小马。每天一进幼儿园,丁丁就会把他的.好朋友抱出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好朋友都到齐了。开始排队了,小虫排第一,小虾排第二,小鱼排第三,小鸡排第四,小猫排第五,小兔排第六,小狗排第七,小猴排第八,小羊排第九,小马排第十。“一二三,齐步走”。丁丁在前面当起了小老师。他觉得每天上幼儿园真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1。朗读课文。读错了()字。(带点字可由老师提示)。

2。想一想,说一说。

你在幼儿园有哪些好朋友?

你喜欢上幼儿园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八

一般来说阅读“事理说明”类的文章以及我们探索世界万物的奥秘时,包括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认清是什么,有什么,二是弄懂为什么。

本单元课文中第十四课《宇宙里有些什么》主要明确天体是怎样构成,第十五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十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明确客观物质世界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第十二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则主要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应不懈努力。教学时,应强调单元整体联系,每篇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探索永无止境的顺序来组织教学。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逐步养成事实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师应用多媒体演示或丰富的感性的语言的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开展切实可行的语文小活动,巧妙地转换文本信息呈现形式,重视文本的解读。利用多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调动主体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能自主、合作形成单元探究专题,并从作品中领会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本单元还要求指导学生学写简单说明文,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方法。还要指导学生了解主办校刊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校刊。

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三。

w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w理解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w了解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他们的作用。

w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w掌握说明文写作基本要求,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w了解主办刊物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刊物。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课时。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1课时。

《活板》2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1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课时。

山市1课时。

写作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可放在课外)。

单元学习小结1课时。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等。

3

讨论:本单元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讨论,交流。

4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2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4][5][6]。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九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质疑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1.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水平。

2.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透过文字去研究文章内涵,发现渗透在文章中作者的思想,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间百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送行》2课时《给我的孩子们》2课时《台阶》2课时《呼兰河传》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符合学生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应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互动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留下创造性思维和联想的余地,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通过对文本的质疑和探究,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将设疑法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中。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一、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背影》2课时。

《甜甜的泥土》1课时。

《人琴俱亡》2课时。

《父母的心》1课时。

《我的母亲》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第一学时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4]。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一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4.能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

5.学会进图书馆检索书目,能制作摘录卡片,养成勤读书、勤摘录的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2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课时。

常州“民俗风情”专题活动            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教材分析: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新课程伴你学语文》。 明确任务。 。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等。 。

4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你知道我们常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给大家讲讲。 讨论,交流。 。

3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

教学反思 。

第2课时  社戏(一)。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2.能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3.能欣赏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体会“人在图画中”的感觉。

课前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精读“社戏”。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

4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

5 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讲述。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赏析月夜美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4 组织交流、评价。 讲述,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第3课时  社戏(二)。

学习目标:1.能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课堂学习:

第一块:平桥村人物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

4 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有人说双喜他们偷豆的做法是应该批评的,你认为呢? 讨论,交流。 。

2 组织辩论。 分组,辩论。 。

3 主持、参与、评价。 自评、小组互评。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平桥村印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你喜欢平桥村吗,喜欢平桥村的生活吗,为什么? 思考,讨论。 。

2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

4 组织交流、评价。 自评、小组互评。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请写下来。

第4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风俗。

2.能欣赏赛龙船场面的精彩描写,掌握虚实相生的写法。

3.能体会赛龙船表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学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边城》。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沈从文的情况。 介绍沈从文及其《边城》,其他同学补充。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

第三块: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赛龙舟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思考,讨论。 。

2 组织交流。明确:虚实相生的写法。 发表见解。 。

3 请同学们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扩写捉鸭子的场面。 写作。 。

4 组织交流、评价。 自评,互评,交流。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收集祖国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第5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能说出文中所描述的过年前做的十件事。

2.能说出过年的习俗所寄寓的期盼及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学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刘绍棠。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年的风俗。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布置任务:阅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介绍了哪些过年的习俗。 阅读,思考。 。

3 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今昔比较,理解过年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4 组织辩论:

正方:过年在新时期仍有意义,应延续这一风俗。

反方:过年已失去原有的作用,可以取消这种风俗。 分组,辩论。 。

5 主持、参与、评价。 自评、小组互评。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展望未来,赋予“过年”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收集祖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第6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三首诗词,并能背诵。

2.能体会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并能把两首古代诗词改编成现代诗歌。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并能朗读诗词,读通读顺。

课堂学习:

第一块:朗读诗词。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指名朗读,并组织评价。 朗读,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精读释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背诵三首诗词,并收集关于“月”的诗句。

第7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二)。

学习目标:1.能诵咏咏月名句,增加积累。

2.能说出“月”的意向在古代诗词中的作用。

3.能自己作一首咏月诗。

课前学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课堂学习: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朗读三首咏月诗词。 朗读,倾听,评价。 。

3 主持、参与、评价。 评价。 。

5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

6 请同学们也了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寄寓自己的感情。 思考,作诗。 。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把同学们作的“中秋咏月诗”收集起来,出一期专题板报。

第8课时  常州“民俗风情”专题活动。

活动目的:

了解家乡传统节日的习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方式:

到图书馆、资料室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采访家长,组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

活动过程 :

1、 准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分组;制定查阅与调查计划;作好调查的物质准备,比如照相机、录音机、笔记本等。

2、 活动。个人或小组进行专题查阅、调查,作好详细、认真的记录,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汇总。

3、 交流。小组内部成员经常交流,相互协作;全班交流收获与体会。

4、 展示。每个小组制作一份成果展示材料,可以用专题小报、图文展示、摄制短片等形式。

第9、10、1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第9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自学短文“从生活中找‘米’”。 组织学生自学。 。

2 问题情境:看过短文后,请说一说怎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米”。 思考,讨论。 。

第10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一讨论,拟题。  。

2 明确写作要求,写作。 提出写作要求。 。

3 自己修改作文。 组织自改。 。

第11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作文。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

第1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另列)。

第13课时  单元总结。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

(3)参与活动的情况。  。

(4)学习兴趣的增强。  。

(5)学习能力的提高。  。

(6)情感态度的升华。  。

(7)对老师建议、评价  。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二

这个单元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卷,它们均是作家奇思妙想的产物。四位作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带领读者飞翔,从人间到天上,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瑰丽神奇,如梦如幻,抑或光怪陆离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神思飞扬,忍俊不禁,叹为观止。教学本单元重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联想”“想象”和“夸张”的作用;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阅读和写作中让思想自由地飞翔。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地品味,或扮演角色体验,体会其生动优美的语言,进入其奇妙深邃的意境,认识其鲜明独特的意象,感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解读其含蓄深刻的思想。要注意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追求光明的热情,培养其善良正直乐于奉献、顽强执着、诚实勇敢的品格,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引导朗读、感知、品味,激发想象力,增长语文知识。本单元课文文质兼美,朗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尤其具有重要意义。人事物景宜在朗读中感知,优美的语言宜在朗读中体会,思想意义宜在朗读中解读,语文知识可在朗读中掌握,良好的语感可在朗读中增强,整体把握、独特体验等语文能力可在朗读中提高。在感知、体会、解读中,想象力可以得到调动和激发。朗读采取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师生分读、学生朗读、自由选读等多种形式。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在意象的感悟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尤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二、演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提升想象力,看到想象力的发展空间。精心设计好多媒体可件,并安排好演示的最佳时间。在“引入”的环节就演示课件,在激趣上也许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这样往往会局限甚至代替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在意境、意象、构图、色彩等方面,难以跳出课件已展现的“框框”。在学生朗读、感知、品味、想象的基础上演示多媒体课件,则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想象力的发展空间,产生发展需求,提升想象力。还要让学生明白牢记:不管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怎样高飞远翔,始终只有一个目的—表达作者心底的情感和愿望。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运用想象力,培养良好情操和良好品格。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感悟理解,还要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认识感悟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用抑扬顿挫、高底缓急、感情色彩鲜明的声音,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朗读,去因营造意境,渲染气氛,演绎故事,塑造形象。要感动他人要先感动自己,这就要求朗读者除了认识感悟理解,还要产生真情实感,并移情入文,移情入事,移情入人,移情入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初一学生不可能一不到位。教师必须重视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正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形成学生美好情操与良好品格的过程。对未担任角色的同学来说,这个过程,则是一个学习观摩、培养兴趣、找到差距、被感动、被教育和提高欣赏评价能力的过程。

四、本单元课文与初一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有较大的距离,有些语句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如《蔚蓝的王国》中的“........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启发引导,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如果“跳”过去,则会影响对课文的完整理解;如果由教师直接“讲”出来,则弱化了思维训练,也取消了学生阅读“过程”的美感体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三

1.与其他单元相比,本单元的视野更加宽广。课文均可堪称文化与语言的富矿,将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和五彩斑斓的语言王国。

2.从内容上看,是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这篇课文在洋溢着激情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等问题有逐步深入的领悟与思考。学习本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思想的闪光点得同时,更要体会不同文体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学情分析。

1.我所在学校在乡村,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思维慢、课外阅读量小,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太差,个人的阅历及生活经验不足,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差。

2.针对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差、知识基础差的特点、对于本节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中的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及如何对待职业的重要问题。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例清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4)理解文章引用的材料和列举的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培养敬业与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内容。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四

模块一:识字。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识字方法和构字规律,在预习的基础上加深对本单元生字的认识和掌握。

模块二:朗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深刻领会课文主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于祖国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模块三:写字。教师从构字规律入手指导学生写字,写好字。要求会写的字首先要写正确、干净,然后要求写漂亮。在勤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写字要诀。

模块四:积累与运用。通过口语交际以及展示台等方式,展现学生自我,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加深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3.继续学习识字方法,掌握构字规律。通过构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学会更多的生字。加深对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以及独体字结构的认识。

4.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继续学习正确的书写方法。注意学生对于汉字关键笔画的掌握,进一步规范学生笔顺的书写。

5.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领会课文的主旨,背诵相关课文。

模块一识字活动。

1.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以预习的生字进行交流认知。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检查自查学习的效果。

2.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拼音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对生字进行自学。找出生字在字典中的页码并找出该生字构成的三个词语及其意义。可以安排查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认字、识字。

4.引导学生对已预习的生字按构字方法进行总结,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

(1)生活中与动作中识字。锣、纪念碑、世纪坛、山川、海峡、国庆;拥抱、流泪、聚集、欢呼、歌唱。

(2)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神、峡、陆、庆、献、帜、锣、阔、似、案、坛、迹、厦、传、约、聚、呼、拥、抱等等。

(3)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申。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五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社戏》3课时。

《端午日》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1课时。

《中秋咏月诗》2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1课时。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整理。

2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社戏》(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课前学习情况检查汇报成果。

2指导语: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并能了解文意。自读。

3组织交流、检测检测、发表见解。

5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6、课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平桥村在少年鲁迅心中的地位?发表见解。

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4巡视、参与、讨论小小组交流、讨论、绘画。

5组织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自评、互评。

课后学习: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社戏》(二)。

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组织学生阅读划出的精彩片段,并加以点拨和评价阅读并阐述理由。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将学生按城乡分成两组交流趣事。

4组织辩论:正方:城里的生活更有趣反方:乡下的生活更有趣开展辩论。

5主持、参与、评价自评、小组互评。

第4课时《社戏》(三)。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小结人物性格小组代表发言,补充、评价。

3指导语:你较喜欢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组织交流,鼓励、评价发表见解,谈感受。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讨论:豆和戏都很普通,作者在意的是什么呢?讨论。

2组织交流发表见解。

3设置情境: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作者的经历吗?思考、.写作。

4指导语:对文章本身还有可质疑的地方吗?思考、质疑。

5解疑、小结自我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推荐资源。

图书。

资源《鲁迅全集》(1938年版作者:鲁迅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传》(作者:王晓明)。

网络。

:8080/novels/luxun/。

/wx_hsz/luxun/lx_lxz/。

第5课时《端午日》。

学习目标: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检查课前学习情况,熟悉作者自我检测。

3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文中是怎样介绍端午日赛龙舟和捉鸭子的场面的。再次阅读,圈点勾画。

3组织模拟记者采访男女生角色扮演。

4鼓励、评价自评、互评。

第三。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六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一、 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二、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三、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4]。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七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 搜集、整理。

2指导语 :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 :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

[4] [5] [6]。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八

1、学会z、c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c与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学会整体认读音节zi、ci,会读它们的四声。

(一)、复习导入  。

1、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和拼音王国的很多字母宝宝交上了朋友,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能快速的叫出它们的名字了?出示卡片让学生读。

2、真厉害啊,看来你们真的是好朋友了。拼音王国的国王知道我们104班的小朋友很热情好客,跟拼音宝宝交上了好朋友,他也很高兴,昨晚他跟我说他很想教我们小朋友一种本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变魔术)你们想学吗?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个小朋友必须先认识几个拼音王国的几个新的拼音宝宝,才能开始玩变魔术的游戏。

(二)、学习z、c、zi、ci。

1、学习声母z。

(1)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了啊,谁能来说说?引出声母z。

小姑娘在干什么呢?谁能来把“写字”这个词语说好。

她在写什么字呢?

对了,我们要认识第一个拼音宝宝就是它,你们看看它象什么啊?

谁能来跟它打个招呼啊?讲解发音的方法。

组织学生同桌练一练。

(2)拼读音节:声母都很喜欢交朋友,谁知道它都喜欢跟哪些韵母交朋友呢?

学生说,师板书。

谁能用我们以前的方法拼读这些音节呢?待会看谁读得最好就让他来当小老师。组织学生练习拼读。

谁能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那谁能给它们加上声调读一读呢?

课中操:拍手游戏。

(3)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z的双胞胎来了,它们长的象极了,而且名字也很象,你们听听老师怎么跟它们打招呼,你们认真听,看看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自己练练。

2、学习c。

出示图片,让学生自己学学。方法同上。

三、变魔术。

我们已经认识了拼音宝宝了,现在就可以来玩变魔术的本领了。

你们可要看清楚了,老师用这根绳子变出了什么?你们学会了吗?那么你们同桌玩一玩变魔术的游戏。

现在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玩啊。师说z、c、zi、ci让学生变魔术。

四、书写z、zi、c、ci。

1、拼音宝宝跟我们玩了那么久了,现在它要休息了,你能帮忙找找它们休息的地方吗?学生说老师范写。

2、组织学生练习写。

五、巩固。

1、我们要和拼音宝宝说再见了,谁能再来和它们打声招呼呢?指名认读。

2、鼓励学生回家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玩变魔术的游戏。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热门19篇)篇十九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4、能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背影》2课时。

《甜甜的泥土》1课时。

《父母的心》1课时。

《我的母亲》2课时。

《人琴俱亡》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

第一学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教师巡视、指导同桌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2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背影》(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成果,老师巡视进行指导同桌交流、再补充。

3组织学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大班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二块: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拓展想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二)。

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诵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有感情地诵读。

2组织小组竞赛,推荐同学在全班朗读小组竞赛,推荐。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并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以《背影》为题,写一写自己最敬重的师长。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体会母子深情,探究文章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第二块:咂摸泥土的“甜”味。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读课文,思考、交流自己的看法。

2齐读最后两小节,思考:糖是体现妈妈对王小亮的爱的,但他没有吃到糖,泥土甜在哪里?齐读课文,小组讨论,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小组探究结尾的艺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五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第六学时:《我的母亲》(一)。

学习目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

课前学习: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请你为文章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小标题阅读文章,思考。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细节。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生活交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自己讲的故事整理成文。

第七学时:《我的母亲》(二)。

学习目标: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课前学习:重点研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断,质疑。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讨论:我的母亲是一个的人全面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2精读第三个片断,思考:母亲是不是不疼爱我?她这种心态矛盾吗?阅读并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请你调查一下,现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与当时又有哪些差别呢?

第八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九——十一学时:写作。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3.写作指导,随机点评学生口头设想口头设想练习一、评价他人口头设想。

第十学时: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利用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学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掌握他人心理,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课前学习:搜集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请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学生讲述事例、听取他人发言。

3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成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劝说思考、发言、交流。

4创设情境(练习a、b)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总结成功劝说的经验全班交流。

第十三学时:单元专题交流。

学习目标: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 、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表格。

相关范文推荐

    在区第一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汇总1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全市劳动模范、先进工

    春节同学聚会简单的致辞(实用13篇)

    在致辞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幽默元素,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彩致辞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x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

    社区领导庆祝六一讲话稿(实用14篇)

    通过讲话稿,我们可以有机会向听众传递我们的思想观点和见解,从而影响和引导他们的思考方式。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个人

    少先队员先进集体事迹材料(汇总20篇)

    事迹材料是一种记录人物或团体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生的具体事件和事情的一种文字材料。这些事迹材料范文展示了人们在各种困境和挑战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河北租赁房屋合同份合同(热门19篇)

    租赁合同的签订是租赁双方达成租赁关系的重要前提,具有法律效力。接下来是几份租赁合同的写作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参考。承租方:__________,

    教师评职称个人自我评价(优质22篇)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成果和不足。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自我评价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我们认为:读书,是凸现地理教学边缘

    不想长大二年级(优质19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在写优秀作文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梦

    拓展训练信任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心得体会是在我们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种宝贵经验总结。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关于心得体会的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得体会的方法和技巧。

    中班春天古诗教案(汇总22篇)

    中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的有效性和问题所在。中班教案范文三(关于社交能力发展):本周我们将以“团队合作”为主题,通过团体游戏和分组活动,培养幼

    县长在全县经济工作促进会上的讲话大全(20篇)

    演讲稿是一种以口头形式向观众传达特定信息或观点的书面材料。通过阅读范文,可以培养自己对于演讲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挖掘,使得演讲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