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2-24 作者:LZ文人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文件,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一年级教案范文,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2.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摸一摸。

(2)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4)还有左耳和右耳。

(5)还有左眼和右眼。

(6)还有左肩和右肩。……。

(7)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爬楼梯。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4.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转弯判断。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

2.小游戏:我是小司机。

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左边的同学说命令,右边的同学用玩具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图”上转弯,然后交换角色。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二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

提问: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三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________,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学书、铅笔盒、练习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师:刚才我们欢迎老师是用什么鼓掌的?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评析用鼓掌来引入左、右手,自然、不着痕迹。)。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

1.说一说。

教师: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

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

(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

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

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

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评析把“左右”的认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做一做。

摸鼻子游戏。

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摆一摆(课件出示正确摆放图片)。

教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请把数学书放在桌上,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摆放正确)。

提问:。

(1)数学书的左边是_________。

(2)数学书的右边是_________。

(3)数学本的左边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4)铅笔盒的右边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课间操:。

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伸出我左手,伸出我的右手,扭扭我的小腰,端端正正坐好。

5.走一走。

(出示小军上楼图片)。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朋友上下楼梯。

教师:上下楼梯应该靠哪边走?

学生:靠右走。

教师:小军在干什么?

学生:小军在上楼梯。

教师:小军应该从哪边走?

(出示小明下楼图片)。

小明下楼与学生方向相反,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强调左右是指自己的左右。小明下楼,是指小明要从自己的右边下楼。

三、课堂小结。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学生:左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臵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臵,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回顾本次的教学活动,发现还有许多需要思考与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辨别左右。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本节课我整合了语文课等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对左右的认识。比如:在导入中,让学生认识汉字宝宝“左右”,在这里就整合了语文的资源。并再进一步区分识记这两个字,为以后解题读题做准备。

二、利用生活经验辨别左右。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简单地讲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玩中辨别左右。

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1、活动形式多样。

本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说说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化。

2、知识层层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是怎样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经常用右手做什么事?这样对学生原有知识起到了承接和巩固,之后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扩展到身体上左和右,学生会发现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着通过摆学具,在动手做中,进一步加深对身边左右的感知。随后,把左右延伸到身边,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左右是谁,这样范围以自己的左右手为圆心,逐渐地扩大到身边,并质疑:同一人为什么既说他是在左又说他在右边?从而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最后通过和同桌拍手游戏及握手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对性。可以说知识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前一个环节的结论做为下一环节的基础,每一部分在学完知识后,都能利用活动及时巩固复习。

四、课后感受不满意之处。

整节虽然游戏活动不断,但在重难点之处感觉没把学生激发起来,突破不够。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时间的限制,没有机会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臵,这方面对于本班学生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难点。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是组织学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时,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不能正确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动,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可请拍手游戏不顺利的组上台或任意组上台展示,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安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从而突破难点,效果将会更好。

教学中真的是千变万化,有许多不可预料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重点。

总之,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臵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由于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可以说是师生非常开心的"玩"了一节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六

一、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型课型的特点。

本节课我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堂课中解决,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我们不光是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

二、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师生互动,同时还注重用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我主要是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1、复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

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七

一、教学内容:

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八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愿意大胆尝试,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前后,上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左右,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能力目标: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初步空间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物体具体的位置与顺序。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左右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米老鼠这一形象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动中辨左右。

生活化的情境是学生熟悉,喜爱和了解的,结合动画,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的认识由生活过渡到数学上来,本节课我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观看以下课件,通过学生的观察在联系实际生活这样知道行人和车辆都要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则这一生活常识。并且要在生活当中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然后我再利用平时上课时学生发言时要举手这一常知,更进一步的引出左右,同时我又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在找一找像左右手这样的部位,请学生说一说,并用手去摸一摸,听口令做游戏这些大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在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最后学生和动画一起做动作,通过动一动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

第二环节:动中用左右。

在学生对左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我为了满足学生乐于助人的这一积极性,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左右的知识帮助米老鼠找到上楼梯的正确方向。这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学生的名字,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环节:动中说左右。

学生认识自身的左右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听要求来按顺序摆一摆,让学生互相评议摆的是否正确,然后我又根据学生摆学具的顺序给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的去提出问题,由学生来解答。在这一环节中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第四环节:动中悟左右。

我针对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教学难点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师生互动,我和学生面对面一起举起右手,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出怎样才能使老师举手的方向和他们的一样,通过这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说出方向不同,左右位置就不同。在这里我又给学生举出了一个例子,上间操时在学生的前面都有二个大学生在领操,一个是面对学生的,一个是背对学生的,让学生说出应该和哪个学生的方向一致,通过学习到的知识学生就可能轻松的回答出来这个问题了。这时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一来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活实际中领悟到了。

第五环节:动中玩左右。

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课件,来加深学生对物体位置与顺序的认识,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物体的具体位置与顺序。这节课就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结束了。最后让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科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生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学生对左右已有一定的认识,我重视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通过学生的动一动、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加深对左右的理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但在课堂上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在议一议,评一评,分一分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物体如何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分一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设计新意:通过举例加深学生会按照标准分类。

教学准备: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学具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

提问:课桌上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整理,各种物品应放在文具盒里还是放在学具盒里。

总结:这些物品可以按用途分类分成文具和学具两类。

引导学生把自己课桌上准备的学具﹑文具进行整理﹑分类。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分成了几个部分,各是哪些物品。

二、巩固与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识别画的各是什么动物。从左往右排列,上面一排是金鱼﹑狗﹑青蛙﹑海狮﹑鲸,下面一排是鹿﹑螃蟹﹑猴﹑松鼠﹑虾﹑小鸟。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把它圈出来;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则不要圈。

2、第2-4题。

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分,确定分的标准后,再动手分一分。

其中第2题可以按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第3题可以按水﹑陆﹑空分类,第4题以按蔬菜和水果分类,也可以按它们不同的颜色分类。

三、总结评价。

要让学生观察﹑讨论,弄清按什么标准分,自己分一分。要根据习题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独立学习或合作完成。还要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结果和分类的思考。

板书设计:分一分。

学具盒水中交通工具。

文具盒陆上交通工具。

水里动物空中交通工具。

陆地动物蔬菜水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一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景,感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做拍手游戏。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说一说: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

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究新知。

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教学例1)。

(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2)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

2、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右肩,抬抬你的左右腿。

(2)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教学例2)。

(1)伸出你的右手,与你的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2)通过游戏巩固认识。

(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4、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一些规则。

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乘电梯时靠右站立,左侧是紧急通道等。

(2)老师根据教材第6页教学“生活中的数学”

(3)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方位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大家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四)板书设计。

左   右。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经历“左、右”方向感的过程。

2、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本节在此基础上,帮助儿童学会辨别:“左、右”为以后继续学习方位打下基础。教材第3页“左、右”的教学。通过观察、说一说等活动,知道左右的位置及相互性。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并且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较容易。

学习重难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

学习评价的设计。

1、通过参与活动达成目标1。

2、通过做一做环节检测目标2.

3、通过练习一中的第2、3题达成目标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二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生统计花坛每种颜色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情,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有用的.。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三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小棒和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四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小棒和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6=8(个)14-7=7(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五

小数除法单元备课。

(主备人:区实小邓云峰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2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三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专门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

(六)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我的例子提醒(注意)。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83.2÷26=78÷65=。

39.6÷48=1、小数点怎么办?

2、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怎么办?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51.3÷2.7=。

91.2÷0.57=1、小数点怎么移动?

2、商的小数点应该与移动后的还是与移动前的对齐?

商的近似数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13.67373……≈。

循环小数举例子、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循环节。

※1.5÷7的商是循环小数,记作0.2142857142857……,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后第40位上的数是()。

2、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怎么读?

3、小数的分类中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一般的三步应用题。

2、审题(划关键词语)。

3、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4、写思路或者数量关系。

小数除以整数(一)。

(主备人:区实小邓云峰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2章第1节)。

一、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小数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内容:

一、复习准备。

出示224÷4,让学生明确,每次除的被除数和商是多少个百,多少个十。或多少个一。(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二、导入新课:

2、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1、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2、指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思考: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4、分小组讨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一)。

22.4÷4=5.6(千米)。

答: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六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七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八

一、口算。

13-9=16-7=12-3=11-8=17-9=18-9=15-8=。

16-9=14-5=15-6=11-7=14-7=12-5=13-4=。

11-2=12-6=11-9=13-8=11-3=14-9=15-7=。

11-4=15-5=5+6=4+9=3+8=11-5=11-6=。

12-4=12-7=12-8=12-9=13-5=13-6=13-7=。

14-6=14-8=15-9=16-8=17-8=4+7=8+5=。

14-9-2=12-7+6=7+6-8=6+3+4=11-9+8=8+8-7=。

二、在()内填上“”“”或“=”。(6分)。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8分)。

12-()=64+()=1315-()=8。

7+()=10()-6=1211-()=7。

12+()=1314-()=85+4=()-6。

12-4=()-()=()-()=()-()=()-()。

13-7=()-()=()-()=()-()=()-()。

四、连一连。

6+739+6。

7-4135+8。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九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相关范文推荐

    摆脱贫困政论片学习心得(汇总15篇)

    学习心得是我们从学习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同样的错误。请大家花些时间阅读这篇学习心得,或许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

    节能环保工作总结例文(优质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我们工作目标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策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西游记第至回读后感(专业18篇)

    读后感是一种对自身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记录和表达,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回味所读的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令人震撼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一次愉快的课外活动(精选21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语言流畅,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现在,我们来看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劳动是愉快的,只有劳动才会得到甜蜜的成果。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通用18篇)

    教案还应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有效的参与。来看看这些二年级教案范文,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受益,并能在教学中有所应用。教学目标:(一)情感

    外联部策划书(优秀18篇)

    一个好的策划书应该包括清晰的目标设定、合理的行动计划和可行的执行方式等要素。在这份策划书范文中,作者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计划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新课标(模板20篇)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和规划的书面材料。推荐给大家几个优秀的教案范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教学内容:本单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手写样板教案(精选18篇)

    教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习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里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和优化的三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教学要求:1.认知目标:认识

    七年级湘教版数学教案文案(优秀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自我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家乡的春夏范文(23篇)

    优秀作文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使写作更加生动有趣。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例子,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走进家乡,你会觉得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