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灵魂曲

编写计划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执行力和自律性,让我们更好地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自己的计划书。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生字字形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蜜蜂引路教生字“蜜、蜂”。“蜜”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蜂”读准后鼻音,字形上与“锋”区别。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各写一个。

2、“引路”什么意思?

3、读课题,说说你看了课题后想要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后,教师简介列宁的生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理解莫斯科养蜂附近谈天字音重点:斯(注意读准平舌音。)字形重点:养(与“美”区别)、斯(与“期”区别)词义重点:教师简介“莫斯科”。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莫斯科小山房子并随即理解“附近”词语的意思。

(3)请小朋友结合板画,说说列宁的住处。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字的偏旁。引()旁,共()画。斯()旁,共()画。蜜(0旁,共()画。

2、抄写本节课学过的生字。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通过学习“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蜜蜂会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蜜蜂是一种小昆虫,它怎么会给人领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我们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真的认识它们了吗?

出示生词卡片:莫斯科附近派人聊天敲门惊讶同志。

自主归类识字:

上中下结构的字:莫。

熟字加、换偏旁识字:斯—期付—附敲—搞呀—讶志—士。

联系生活识字:聊派。

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相机理解词语。

2、生字宝宝真调皮啊,瞧,他们一下子躲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细读感悟。

(一)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丛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附近”和“旁边”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蜜蜂图)瞧,它是谁?谁来和蜜蜂打个招呼?蜜蜂的“蜂”是一个后鼻音,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吧。

2、现在呀,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把小蜜蜂请到黑板上,让我们再一起叫它一声吧。

3、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

(1)跳圆圈舞。(2)能认路。(3)喂养幼虫和蜂王。

(4)采花粉、酿蜜。

4、这么能干的小蜜蜂,今天还有新的本领呢,他会……板书:引路,什么叫引路?就是为人们带路。课文中的小蜜蜂为谁引路呢?那就让我们随着可爱的小蜜蜂飞进课文吧!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啊,老师想听你们读一读,好吗?谁愿意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你请吧。

(2)出示第一段: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a、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好多生字宝宝,谁能看着大屏幕再读一读?

b、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自由读)。

c、谁想读?(自由读)声音真响亮!我们一起读吧,老师指一个,你们读一个。(齐读)。

d、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随机点拨)。

莫、斯、附、派、聊。生字障碍我们已经清楚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第一自然段)。

4、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了一个人物,他是……(列宁)你们知道列宁是谁吗?出示图片。

6、课文读通顺了,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三个自然段讲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吗?那简单地说,就是讲了列宁利用蜜蜂来……(指着课题说:引路的事)。

三、细读课文,研读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相近呢?谁先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你很能干,找对了,谁还想读?

(2)为人们带路的人我们称为……(板书“向导”并齐读词语)。

(3)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它的意思和我们课题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找对了,一个是“导”,一个是“领”,它们都可以和“引“组成朋友,谁会说?愿意积累吗?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引导引领)。

4、小列宁们,你们一边走一边看,都发现了什么呀?(你发现了花丛里有小蜜蜂,谁还发现了其他的?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5、摆路线图:

(1)画路:小列宁们,这是你们刚才走过的小路,那你们发现的花丛在哪里呢?是啊,就在路的边上。(贴图)那房子和园子在什么地方呢?好好地去读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话,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2)谁读懂了课文里的话?你来摆?

(3)交流。

6、小列宁们,你们刚才观察得可真够仔细,(板书:仔细观察)那谁愿意再来当当小列宁,来说说你刚才发现的经过呢?(诶,你就是小列宁啊,怎么说?引导改成“我”。)(指名读)让我们都来当当小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吧。(齐读)。

7、小列宁们,你们刚才在观察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写什么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

“我”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9、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那个养蜂的人。

(1)哪个词语证明结果和你们想的一样?(果然)。

(2)是啊,当你看到的事情和你事先想到的情况是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果然”来形容。

(3)找到了养蜂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谁来读?你读出了列宁的开心,你读出了列宁的高兴。我们一起读吧。

四、拓展延伸,指导书写。

1、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用心,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喜欢吗?自己读读吧,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读吧。

(小蜜蜂真勤劳,飞到东来飞到西,采完花蜜把家回。列宁同志真聪明,仔细观察善思考,寻得主人笑开怀。小朋友,学列宁,身边小事别错过,争做生活有心人。)。

2、结课:同学们真是聪明,老师真心地祝愿小朋友今后越来越聪明,好吗?下课!

板书:

向导。

仔细观察,引领。

善于思考,引导。

(画一条路)。

小房子图。

园子图(旁边)。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四

【片段设计】。

一、提出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4、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1)列宁在观察什么?

2)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3)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4)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生:果然。

3)“果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5、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画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了。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体会列宁仔细观察并进行思考的过程,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悟。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五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六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电脑、图片、磁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养蜂花丛仔细采蜜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七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目标:(本节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生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只可爱的昆虫有关系——(板书:蜜蜂引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答)。

师:谁能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那蜜蜂到底给谁引路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拼音将字词读准,语句读通顺。)。

(生读课文)。

二、评读。

师:蜜蜂给谁引路啊?

(生答)。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

师: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想读?

(指名生读课文)。

课文读完后,其他生进行评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后生作答)。

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依据提纲自学第三段。

提纲:

(1)有感情地轮读第三自然段。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师:这说明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

4、学习第四段。

师:(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点两生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列宁怎么样?

(生答)。

师:列宁所说的向导是谁?

(生答)。

师:你们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练笔)。

写一写你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设计: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八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4、蜜蜂给谁引路?——列宁。(课件出示)。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课件出示练习)。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学生回答)。

3、集体朗读1、2段。(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默读第3小节,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学生回答)。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学生感情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师: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读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

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生答)。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学生交流)。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学生试演)。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九

1、会认8个生字。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附近”和“旁边”的意思。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蜜蜂图)瞧,它是谁?谁来和蜜蜂打个招呼?蜜蜂的“蜂”是一个后鼻音,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吧。

2、现在呀,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把小蜜蜂请到黑板上,让我们再一起叫它一声吧。

3、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

(1)跳圆圈舞。(2)能认路。(3)喂养幼虫和蜂王。

(4)采花粉、酿蜜。

4、这么能干的小蜜蜂,今天还有新的本领呢,他会……板书:引路,什么叫引路?就是为人们带路。课文中的小蜜蜂为谁引路呢?那就让我们随着可爱的小蜜蜂飞进课文吧!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啊,老师想听你们读一读,好吗?谁愿意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你请吧。

(2)出示第一段: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a、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好多生字宝宝,谁能看着大屏幕再读一读?

b、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自由读)。

c、谁想读?(自由读)声音真响亮!我们一起读吧,老师指一个,你们读一个。(齐读)。

d、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随机点拨)。

莫、斯、附、派、聊。生字障碍我们已经清楚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第一自然段)。

4、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了一个人物,他是……(列宁)你们知道列宁是谁吗?出示图片。

6、课文读通顺了,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三个自然段讲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吗?那简单地说,就是讲了列宁利用蜜蜂来……(指着课题说:引路的事)。

三、细读课文,研读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相近呢?谁先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你很能干,找对了,谁还想读?

(2)为人们带路的人我们称为……(板书“向导”并齐读词语)。

(3)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它的意思和我们课题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找对了,一个是“导”,一个是“领”,它们都可以和“引“组成朋友,谁会说?愿意积累吗?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引导引领)。

4、小列宁们,你们一边走一边看,都发现了什么呀?(你发现了花丛里有小蜜蜂,谁还发现了其他的?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5、摆路线图:

(1)画路:小列宁们,这是你们刚才走过的小路,那你们发现的花丛在哪里呢?是啊,就在路的边上。(贴图)那房子和园子在什么地方呢?好好地去读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话,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2)谁读懂了课文里的话?你来摆?

(3)交流。

6、小列宁们,你们刚才观察得可真够仔细,(板书:仔细观察)那谁愿意再来当当小列宁,来说说你刚才发现的经过呢?(诶,你就是小列宁啊,怎么说?引导改成“我”。)(指名读)让我们都来当当小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吧。(齐读)。

7、小列宁们,你们刚才在观察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写什么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

“我”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9、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那个养蜂的人。

(1)哪个词语证明结果和你们想的一样?(果然)。

(2)是啊,当你看到的事情和你事先想到的情况是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果然”来形容。

(3)找到了养蜂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谁来读?你读出了列宁的开心,你读出了列宁的高兴。我们一起读吧。

四、拓展延伸,指导书写。

1、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用心,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喜欢吗?自己读读吧,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读吧。

(小蜜蜂真勤劳,飞到东来飞到西,采完花蜜把家回。列宁同志真聪明,仔细观察善思考,寻得主人笑开怀。小朋友,学列宁,身边小事别错过,争做生活有心人。)。

2、结课:同学们真是聪明,老师真心地祝愿小朋友今后越来越聪明,好吗?下课!

板书:

向导。

仔细观察,引领。

善于思考,引导。

(画一条路)。

小房子图。

园子图(旁边)。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本节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生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只可爱的昆虫有关系——(板书:蜜蜂引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答)。

师:谁能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那蜜蜂到底给谁引路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拼音将字词读准,语句读通顺。)。

(生读课文)。

二、评读。

(生答)。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

师: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想读?

(指名生读课文)。

课文读完后,其他生进行评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后生作答)。

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依据提纲自学第三段。

提纲:

(1)有感情地轮读第三自然段。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师:这说明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

4、学习第四段。

师:(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点两生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列宁怎么样?

(生答)。

师:列宁所说的向导是谁?

(生答)。

师:你们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练笔)。

写一写你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设计: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指导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注意:蜜蜂是一种小昆虫,“蜜”和“蜂”两个字都有虫字旁。“引”是个前鼻音。

谁来领读课题。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谁来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领路、带路)。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蜜蜂、引路、谈天、委派、观察、果然、惊讶、附近、莫斯科。

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红色字为本课生字,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

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句子: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常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到句子中读一读吗?

你能用“常常”说句话吗?

再齐读此句。

3、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发现,列宁常常派人去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可是,这次却有所不同,列宁是亲自去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指名说。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吗?“因为……所以……”

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往常”是什么意思?(平常、过去、从前、以前)。

你能区别开这两个词语吗?

出示: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选词填空。

往常、常常。

a.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b.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由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句子: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出示课文插图。

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你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5、同桌分角色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表演读。相机指导:“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惊讶什么?养蜂人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导朗读养蜂人的话。

列宁是怎么回答的?

“向导”是干什么的?课文中列宁说的“向导”指的是谁?列宁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指名读,齐读。

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列宁这样回答,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师生合作表演读。

6、蜜蜂不会说话,它们是怎么给列宁引路的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交流。

齐读本段,划出列宁一路寻找养蜂人的动作。

“看”怎么看?

“一边走一边看”。列宁此时最想看见什么?结果,他发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观察”列宁在观察蜜蜂的什么?(飞行路线)。

谁能说说蜜蜂的飞行路线?指读。齐读。

看到房子列宁会怎么想?他的判断对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读。齐读。

“果然”是什么意思?齐读体会。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为什么说蜜蜂是他的向导了吗?我们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列宁(),发现()。他(),只见()。列宁走到(),开门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齐说。

你能试试背诵这一段吗?

练习背诵。齐背诵。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相机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判断。

3、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五、拓展:课下搜集列宁名言。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十二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目标:(本节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生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只可爱的昆虫有关系——(板书:蜜蜂引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答)。

师:谁能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那蜜蜂到底给谁引路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拼音将字词读准,语句读通顺。)。

(生读课文)。

二、评读。

师:蜜蜂给谁引路啊?

(生答)。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

师: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想读?

(指名生读课文)。

课文读完后,其他生进行评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后生作答)。

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依据提纲自学第三段。

提纲:

(1)有感情地轮读第三自然段。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示:(  )——(  )——(  )——(  )。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师:这说明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

4、学习第四段。

师:(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点两生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列宁怎么样?

(生答)。

师:列宁所说的向导是谁?

(生答)。

师:你们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练笔)。

写一写你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设计:

20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    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课件。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莫()斯()。

张()摸()期()。

养()谈()导()。

美()淡()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十四

1、认识8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通过学习“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理解蜜蜂会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1课时。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蜜蜂是一种小昆虫,它怎么会给人领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我们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真的认识它们了吗?

出示生词卡片:莫斯科附近派人聊天敲门惊讶同志。

自主归类识字:

上中下结构的字:莫。

熟字加、换偏旁识字:斯—期付—附敲—搞呀—讶志—士。

联系生活识字:聊派。

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相机理解词语。

2、生字宝宝真调皮啊,瞧,他们一下子躲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丛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十五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1、揭示课题。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课件出示练习)。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学生回答)。

3、集体朗读1、2段。(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默读第3小节,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学生回答)。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学生感情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师: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读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

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生答)。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学生交流)。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学生试演)。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十六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课件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莫() 斯()

张() 摸() 期()

养() 谈() 导()

美() 淡() 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6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7篇)篇十七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阅读在线。

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有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

相关范文推荐

    奇幻的声音世界(模板18篇)

    通过写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启示。世界上有许多种美妙的声音,每一

    元旦策划应急方案(汇总14篇)

    策划方案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或解决某一问题而做出的周密安排和详细计划的书面材料。策划方案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活动时间:20__年1月1

    春节期间社区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21篇)

    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实际因素,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接下来的工作方案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工作方案的制定过程和要点。

    中秋节四年级小学范文(21篇)

    优秀作文体现了作者对于所写主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相关事物的敏锐观察。优秀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体验等,具备良好组织结构、合理论证和生动形象的写作作品。

    我心中的秋(通用15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对生活、人物、事件等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精确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每个人的心里有一个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范文(19篇)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序、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大家可以根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汇总16篇)

    教学计划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便教师能够系统有序地进行教学。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教学设计上提供一些启示。1、自主探索,了

    八年级语文新编教案参考指导(通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要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需求,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和可继续性。希望大家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制

    八年级语文新编备课教案设计(专业22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修订要灵活应对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希望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帮助大家编写出更加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

    渔夫的三个愿望(专业17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立意独到、内容丰富、语言精准、结构合理等特点。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选段,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上周,我们学习了一篇名为“道歉”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