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FS文字使者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保证教学效果的稳定和提高。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注重变通和创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了解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的过程,感受他的科学精神。

感悟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天火之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天火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雷电,它常常伴随着轰鸣的声音、耀眼的闪光来到世间,这不,它来了。(播放图片、雷声)。

3、大家都见过雷电,你对雷电了解有多少。

5、人们认为雷暴跟神灵有关,他是神灵发怒的表现。但偏偏有人不这么看。他认为——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学生齐读句子)。

持这个观点的是——富兰克林(板书:富兰克林)。

雷暴到底是放电现象,还是上帝的怒火?这可真是个谜。最终这个谜解开了吗?结果是——课件完善句子,学生朗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出示“无稽之谈”什么叫“无稽之谈”

人们心头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而把问号变成感叹号的正是——富兰克林。

二、深入探究。

1、问号源于富兰克林的推测,而把它改成感叹号的方法是(实验)板书。

2、交流富兰克林的推测。

(1)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学生找到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说自己的理解。引导体会“很多”等词语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体会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大家能读好这句句子吗?

(2)富兰克林敢于挑战。

(方案a)学生说自己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读了这句话,你读到了什么味道?——人们在责备富兰克林,读好句子。(仅仅是责骂吗,还有取笑,人们会怎么取笑呢?出示词语“冷嘲热讽”这就叫“冷嘲热讽”)。

3、交流风筝实验。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富兰克林决定用实验证实自己的推论。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的这个实验。大家了解这个实验,那也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

a、这是个能揭开天火之谜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呢?

(1)学生说要准备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

(4)老师说过,了解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你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实验做到这里,你又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学生说自己的感悟——科学严谨)。

b、现在就让咱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752年7月的那个雷电交加的一天,跟富兰克林一起把风筝放上去。当我们做完这个实验,你会发现,你对富兰克林的认识又深了一层。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们到了……(课件播放雷声,教师叙述)。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这时富兰克林把手指靠近铜钥匙……。

实验完成了,请大家回到课堂。

刚才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经历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这一个试验已经用文字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难忘的场景。

a、讨论靠近铜钥匙,说说怎么看出勇于献身的(板书“勇于献身”后问同学你会不会把手指接近钥匙?)。

b、讨论“欣喜若狂”。出示词语,说说意思,(照理他应该难受才对呀)讲讲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若狂”联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们对他的取笑。读好这句句子。

c、还从那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勇于献身?“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解释科学原理,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读好这句句子,读出喜悦。(或教师引导: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出示句子——“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想想看,当老师看到麻绳“怒发冲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电流离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富兰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建议复述前先把这个片断再好好读一遍。

教师针对要点模仿无知者提问。

三、结语。

1、这个实验震惊了世界,人们被什么震惊了?

2、对呀,这个实验不光揭示了一个科学真相,还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因此他发出的声音才会掷地有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宣言。

3、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出示“安然无恙”解释。

四、学习本课生字,布置作业。

1、学习生字。

2、作业:

(1)复述课文。

(2)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课文段意。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生词,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雷电()加不()为奇()为一谈冷嘲()讽。

怒发冲()欣喜若()无()之谈()然无恙。

2、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齐读第2自然段: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提示:过渡句,承上启下。

3、填空。

()国科学家()在()的天气里进行()实验,揭开了()的秘密。

二、探究“风筝实验”

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富兰克林是如何做实验的?填表(在课文中标注符号,画出关键词句)。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时间。

天气情况。

人物。

实验器材及用途。

观察现象。

1、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颠簸着,()着。

2、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般地竖了起来。这是()的信号!

3、突然,一道闪电()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麻绳淋湿后就成了()。

动手实验。

富兰克林用手指()铜钥匙,听到(),看到(),他的手臂感到()。

先自己说一说实验过程,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a、实验条件:天气、器材。

b、“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你理解麻绳上的纤维为什么要“怒发冲冠”吗?

联系生活中头发的静电现象谈一谈。

c、“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蓝色的火花”和“发麻”说明了什么?从这里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勇于献身。

从中你体会到富兰克林他……?

d、“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这时候,富兰克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那该怎么读这一句?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用“欣喜若狂”造句。

3、正是富兰克林有着为科学坚持到底不怕危险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富兰克林,和他一起做风筝实验,(放录像,随着录像一起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三、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做实验?

1、找一找,写富兰克林“观察”到的,用“——”画出。

写富兰克林“推测”的语句,用“~~~~~”画出。

交流。

用“不足为奇”造句。

2、思考:他观察到的静电放电和雷暴放电有什么区别?

3、出示别人取笑的那段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填空。

()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对他冷嘲热讽。

不仅……就连……也……;

4、想象:冷嘲热讽;取笑。

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

四、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那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交流:

“风筝实验”()了世界。它向世人(),雷暴只是()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之谈。破除了()。

“无稽之谈”什么意思?

2、我们还记得在实验前,人们对富兰克林是冷嘲热讽,那现在呢?他们会。

怎么样?

想象说一说。

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

3、后来,富兰克林根据(),发明了()。这样,雷电轰鸣时,()就安然无恙了。

你见过避雷针吗?

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利用科学知识,发明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此时此刻,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吗?

说话练习:

我想对富兰克林说——。

五、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1、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雷暴和静电放电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大胆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但由于人们对雷暴是神灵的火焰这一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没人相信他,于是他决定做风筝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震惊了全世界,后来他又根据放电原理进行了发明创造,这是多么让人敬佩啊!

2、老师启发:

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老师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

(1)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

(2)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3)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3、拓展:富兰克林名言。

1、经常使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2、你热受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六、布置作业。

1、句子练习。

(1)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改为“被”字句。)。

(2)避雷针的发明者是富兰克林发明的。(修改病句。)。

(3)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

这种推论在当时令人难以置信。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富兰克林如果不大胆地进行实验,怎么能解开天火之谜呢?(改为陈述句。)。

2、复述课文。

3、搜集科学家小故事,准备在班会上讲一讲。

19。

观察推测实验创造。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三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完成“雷暴、劈、毙伤、难以置信、不足为奇”等词语教学。

4、完成对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复述。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揭题,齐读课题。

2、了解预习情况。

预设目标:在点评中渗透预习的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指出高年级学习中课前充分预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指名分节读课文,点评朗读情况。

预设目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混为一谈、风筝、系、钥匙、纤维、无稽之谈等词语的读音。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

二、理解天火,感受天火。

1、指名读词语: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指名用这些词语说上一句话。

预设目标:能明确四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天火,古代西方人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在科学上,叫做雷暴。

2、指名读词语:   击倒    劈开   毙伤。

指名介绍“爆、劈、毙”等字字形的记忆方法。

预设目标: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

3、自由轻读两组词语并指名说说读这组词语后的感受: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击倒     劈开   毙伤。

预设目标:能初步感受词语背后的意象,为理解“天火”的可怕铺垫情绪。

4、出示段落: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1)指名读好这段话(部分关键词标红)。

2)提问:还可以从哪里词句体会到雷暴很可怕?

3)再次指名读好这段话。

4)视频播放:电闪雷鸣。提问:面对这样的场面,你的感受是什么?

5)齐读这段话,读出感受来。

预设目标:能抓住“劈开、击倒、上帝的怒火、雷神、几十亿次、长期以来、一直”等词语(根据回答随机标蓝),不断深化理解,感受雷暴的可怕,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同座练习用上面出现的8个词语说一段话。指名汇报。

6、指名再读词语,读出自己体会来。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击倒     劈开   毙伤。

预设目标:能梳理一、三自然段部分内容,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复述。能完成上述词语的积累内化。

三、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一)。

1、提问:谁为我们揭开了天火之谜呢?

2、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指名说说对富兰克林的初步印象。

3、齐读这个名字。

预设目标:能说出对富兰克林的初步印象,读好人名。

四、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二)。

1、雷暴是什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划出来。

预设目标:能找到以下句子:

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第三自然段)。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第五自然段)。

2、自由轻读上面两句话,边体会两句话表达上的差异。

3、过渡:如果把这两句放到它们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触摸到句子背后富兰克林不同的心跳。

预设目标:能大概感知两句话的差异,渗透学习方法——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体会句子。

4、齐读句子: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出示:“怒发冲冠”。提问:这里的“怒发冲冠”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目标:能理解“怒发冲冠”的本意与具体语言环境的意义。

2)指名介绍自己知道的静电放电现象并出示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这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指名读资料。思考、汇报:放电现象有哪些特点。

3)说雷暴就是一种放电现象,推测的依据是什么?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有关的语句。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并齐读。“:

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声,都能毙伤动物……。

出示句子: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指名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说。

预设目标:了解到放电现象的三大特点——发光、有伤害。能理解“雷暴是放电现象”的依据。

4)体会作为第一个发现者——富兰克林的心情。带着富兰克林当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预设目标:能体会出富兰克林欣喜与兴奋的心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富兰克林对于自己的推论有把握吗?

1)出示段落,读中体会: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指名读好这段话。

3)充满自信地读读这句话: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6、出示富兰克林图像。提问: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

预设目标:能抓住“早就观察到、大胆地推测”等关键词,理解“大胆推测”背后富兰克林细心、勇敢、自信的品质。在朗读中不断深化理解。

板书:细心 大胆 智慧  自信……。

五、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三)。

1、过渡: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在我们看来——(不足为奇),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简直就是——这简直就是——(难以置信、无稽之谈、荒谬可笑等等词语。)。

预设目标:渗透“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无稽之谈”词语教学。

2、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落,找出有关描写人们难以置信的句子。

1)出示句子: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2)出示富兰克林身世资料。结合资料,再读读上面的话,边读边想象人们嘲讽富兰克林的话语。

富兰克林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

3)教学“冷嘲热讽”。

4)指名读好这段话。

5)想象富兰克林内心的感受。

6)带着体会齐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7)出示资料并配乐介绍:

达尔文担心进化论的发表会对社会产生震撼,死后手稿才得以发表。

哥白尼的“日心说”触犯了基督教的教义。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并遭到教会公开的侮辱。

伽利略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受到罗马宗教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

齐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3、出示富兰克林图片。再次说说对富兰克林的认识。

4、出示词语并指名读:

混为一谈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1)教学“不足为奇”:“不足为奇”什么意思?课文中什么“不足为奇”?在当时,对于智慧大胆、充满自信、意志坚定的富兰克林来说,什么又是不足为奇的呢?在你的生活中,什么又是“不足为奇”的呢?用“不足为奇”来说一句话。

2)同座练习: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得出推论的过程。指名汇报。

预设目标:能充分理解“不足为奇”,会用“不足为奇”造句。能活用词语,完成第三自然段的复述。

六、结束。

1、齐读: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2、富兰克林是怎么样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的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预设目标:实现简洁、明快的课时交接。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四

2、天火之谜指什么?(板书:雷暴之谜)。

3、谁来说说雷暴(板书:放电现象)。

4、谁解开了这个谜团?(富兰克林)。

师: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打开课文,找一找。

1、出示句子: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导抓住“直”“才”体会句子含义。

3、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呢?小声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体会体会。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重点指导理解句子。

投影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2.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4.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

6.再读中心句。

过渡:那么富兰克林又是怎样通过实验揭开这个秘密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实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再小组交流一下体会。

投影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天电了。

1.学生说说体会。富兰克林不知道那个钥匙带电吗?

2.出示:一片乌云漂过……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4.其实他早就观察到麻绳带电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手指靠近钥匙,是为了亲自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读句子,再说说体会,引导体会勇于献身的精神。

5.富兰克林手臂发麻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

理解:欣喜若狂。以评促读。理解“狂”。

6.他为什么欣喜若狂,引导联系前文,对比读第五小节,层层推进,朗读体会实验成功的兴奋。

7.读句子,引导体会富兰克林准备充分,考虑周密。

你能说说用这些材料都有什么用处呢?

师: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成功了,他……引读。更加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再读中心句,相信我们此时对富兰克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谜团的?把实验经过和同桌讲一讲,指名讲。

师:雷暴这个谜团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解开后有什么意义呢?理解“安然无恙”

1.读了故事,相信同学们对富兰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2.出示资料读。

3.你有什么想说的?

雷暴之谜。

富兰克林。

实验揭秘。

放电现象。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五、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六、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震惊世界。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六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干揭开大自然的奥妙。课文第一局部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局部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局部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和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根据此教学重点和其课文自身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其中较为基本的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收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另外较有发展性的目标是: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置能力。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干有效的进行。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天火之谜》一文时,我将尝试着使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自身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意义建构。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中生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示。而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情境,不时为学生激起“涟漪”甚至“波涛”。指导学生按”质疑—读解(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读议—读评”的学习链进行学习,达成目标.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能够正确、通顺,了解课文大意,能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并精读了课文的第一局部,感受到了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序。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公开课教案则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尽管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不少内容涉和到物理知识,语句描写生动具体,假如不引导学生切实读懂课文,学生就会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给学生两个读懂课文的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其中后者是教学重点。一方面,在课前我让学生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以备课上增加自身发言的依据。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资料,并且在课上适时地运用,力求让学生自身在综合阅读中读懂课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置能力。

1、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激疑。问题的发生不是教师强加给予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的困惑、矛盾。揭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质疑引起认知抵触:“天火之谜”指什么?这个谜解开了吗?谁解开的?是怎样解开的?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然后通过自读课文,使学生很快解决了前三个问题,把学习目标定位于最后一个问题。

2、抓住学生之间不同理解的矛盾,解疑。教学目标定位后,我没有指定阅读的内容,而把球再次踢给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读课文的哪一局部呢?学生很容易确定为第四自然段“风筝实验”。在学习“风筝实验”时,先组织学生观看课件“捕获天火”。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初步感受了实验过程。接着让学生围绕“风筝实验”自身来设计问题相互考一考。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我随时解决;对一些较麻烦但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我提议到课后去解决;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气研究解决。最后把问题定位在三个上:1、实验这天,天气如何?(这是实验的条件)2、这次实验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东西?(实验器具)3、当风筝飞上了天,富兰克林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实验经过)

3、设计一些对学生有问题启示作用的范例,再生疑。如在教学完风筝实验后,我又创设情境小结延伸:是呀,在这样电闪雷鸣的天气里,很可能被雷劈到,因此,富兰克林做这个实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学到这,你又有什么新疑问吗?这时,学生问:难道富兰克林不害怕?他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做这个实验呢?从而使学生找到了新的增加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是课后的要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使朗读与读懂课文相结合,通过朗读促进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并重点指导了两处感叹句的朗读,体会第一句中那惊奇发现的心情,还有最后三个感叹句体现的那分胜利的喜悦。考虑到这篇课文比较长,在课内并没有布置全文的复述,而是突出重点自然段,让学生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在复述时,我没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而是采用多幅图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我想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因为,我们回忆一件事的时候,脑子总是一幅幅画面,而不是一个个关键词语。

在课上指导了学生围绕课文阅读搜集课外资料进行信息处置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课外阅读,并且还要是自身阅读的需要。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防止雷击从而维护建筑物的?”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试图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多地了解富兰克林,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奥妙。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七

一、导入:

这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古诗,还记得高鼎的《村居》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诗。是呀“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一直都是快乐与自由的象征。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风筝却担负着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它要帮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天火之谜》。

齐读课题。

看了题目之后,你有什么疑问?

生2:这个谜解开了吗?谁解开的?是怎样解开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1)出示第一类词:(难读字)。

雷暴毙伤拴攥住颠簸钥匙纤维。

(2)出示第二类词:(需理解词)。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3)交流以上词的意思:(提示理解词义的方法:a、理解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词义。b、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指名试读课文,相机纠正。

4、交流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四、根据课后习题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读课后习题四的要求。

2、说说概括段意得要领。

3、默读课文独立完成。

4、交流。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4、感情朗读这部分课文。

六、总结过度。

齐读第二小节。

述:富兰克林是怎样解开这了谜团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七、结合预习导航指导书写:

暴:注意下面是“   ’’。

揭:左窄右宽,里面是“  ”

颠:左右同等。

毙:中间一横不要过长。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整体回顾。

1、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

上帝的怒火    谜团     大胆推测。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普普通通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3、围绕课文内容,试着用上面的词语说一段话。

4、学生练说后师生交流,教师注意点拨、指导。

二、朗读课文,感受“艰难”

1、浏览课文,想一想揭开雷暴秘密容易不容易?

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写出体会。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研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努力使课堂成为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引导、指导,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让学生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师:下面我们开始交流,交流时可以先读一读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其他同学如果有自己的见解及时进行补充。

预设:前后联系。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不容易。“‘啪’的一声”和“手臂一阵发麻”告诉我们富兰克林把手指靠近铜钥匙是十分危险的。

师:文章还有没有地方告诉我们“风筝实验”是危险的?

生: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大叔劈成两半。

生: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树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师: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生齐读)你想说什么?

生:富兰克林真是太勇敢了。事实上,他应该知道“风筝实验”十分危险,但为了自己的推测,为了真理,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他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实验。

……。

预设二:推敲词句。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师: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你、感受到了想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

的。

生:“一直”和“长期以来”都是说时间很长,说明18世纪以前人们在心理上完全认可雷暴是种可怕的东西,富兰克林要揭开雷暴的秘密需要极大的勇气。

……。

生:我还从“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中的“才”字感受到解开雷暴之谜的艰难。看来,以前也有许多科学家试图揭开雷暴之谜,可都没有成功,所以说“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

生:我从“‘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中的“震惊”感受到雷暴之谜的艰难……。

……。

预设三:放飞想象。

(一)。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文前面的插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学生想象雷暴的可怕。)。

(二)。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生:什么是“冷嘲热讽”?

生:冷嘲热讽就是言语十分尖刻的嘲笑和讽刺。

师:透过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预设四:虚心涵咏。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

生:我丛“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感受到天气十分恶劣,让人感到可怕。在这样的环境中做“风筝实验”的确不容易。

生:“一只风筝”、“一根铁丝”、“麻绳”、“一段丝带”、“一把铜钥匙”这些材料看似平常,但每一个都发挥各自的作用,看来富兰克林在实验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考虑得十分周密。由此可以看出富兰克林进行风筝实验很不容易。

……。

4、引导学生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在富兰克林怀疑雷暴是天火的时候,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富兰克林想_______。”而“在富兰克林揭开雷暴只不过是普通的放电现象的时候,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富兰克林想_______。”

从刚才的交流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

三、再现场景,练习复述。

1、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课文录音再次回到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之中。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凝神静听。

3、学生对照板书,练习复述。

4、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四、示范引路,指导造句。

1、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词语要求造句。(在板书中圈出“不足为奇”、“欣喜若狂”。)。

2、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吗?

3、教师适时讲解:

用“不足为奇”造句,所选的内容一定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的确不感到奇怪的。比如:等上月球对人类来说已经不足为奇。

用“欣喜若狂。

”造句,所选的内容一定值得人高兴得发狂。比如: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全国人民欣喜若狂。

4、集体交流,教师注意点拨、指导。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风筝实验的原理,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3、理解并积累词语:冷嘲热讽、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怒发冲冠、无稽之谈、安然无恙,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解读雷暴。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质疑。

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过渡:富兰克林是如何揭开天火之谜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一)、检查预习。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爆炸冷嘲热讽   毙伤揭开拴住钥匙颠簸(1)学生读。

2、出示词语: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读正确:指名读,齐读。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品质。

1、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那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5自然段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推测——实验)。

2、交流:

(1)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指导朗读。

(2)富兰克林敢于挑战、勇于探索。

(预设1)学生说自己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读了这句话,你读到了什么味道?——人们在责备富兰克林,读好句子。(仅仅是责骂吗,还有取笑,人们会怎么取笑呢?出示词语“冷嘲热讽”这就叫“冷嘲热讽”)。

(预设2)他的推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为什么难以置信?“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理解“冷嘲热讽”,想象人们会怎么取笑他。

出示富兰克林身世资料。结合资料,再读读上面的话,边读边想象人们嘲讽富兰克林的话语。(点出为什么写人们的取笑,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

富兰克林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

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

齐读第3自然段。

四、小结。

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富兰克林动摇了吗?他决定——。

富兰克林是怎么样通过“风筝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的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复述实验经过。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风筝实验的原理,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3、理解并积累词语:冷嘲热讽、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怒发冲冠、无稽之谈、安然无恙,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解读雷暴。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质疑。

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过渡:富兰克林是如何揭开天火之谜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一)、检查预习。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爆炸冷嘲热讽毙伤揭开拴住钥匙颠簸(1)学生读。

2、出示词语: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混为一谈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

读正确:指名读,齐读。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品质。

1、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那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5自然段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推测——实验)。

2、交流:

(1)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指导朗读。

(2)富兰克林敢于挑战、勇于探索。

(预设1)学生说自己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读了这句话,你读到了什么味道?——人们在责备富兰克林,读好句子。(仅仅是责骂吗,还有取笑,人们会怎么取笑呢?出示词语“冷嘲热讽”这就叫“冷嘲热讽”)。

(预设2)他的推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为什么难以置信?“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理解“冷嘲热讽”,想象人们会怎么取笑他。

出示富兰克林身世资料。结合资料,再读读上面的话,边读边想象人们嘲讽富兰克林的话语。(点出为什么写人们的取笑,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

富兰克林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

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

齐读第3自然段。

四、小结。

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富兰克林动摇了吗?他决定——。

富兰克林是怎么样通过“风筝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的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复述实验经过。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前置性学习要求。

一、读熟课文。

二、找: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三、查:课后第3题中词语意思和自己不理解的词意。

四、思:1、课后第4题。

2、富兰克林是个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五、搜:富兰克林人物简介资料、防雷小常识、雷电形成的原因及最佳感兴趣的知识。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

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板书课题,指导齐读《天火之谜》。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内交流易错字、音及词语的理解。。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4、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个具有什麽精神的人?(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精神)。

三、合作探究:

1、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精神。

2、讨论交流: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大胆推测)。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定一人当作富兰克林,其他同学用各种话来取笑、讽刺他),体会富兰克林面临的巨大压力。

过渡:富兰克林面对人们的取笑是怎样做的呢?(做实验)是的,事实胜于雄辩。

思考为什么要写其他人的看法,让学生明确烘托写法的作用。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敢于试验)。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

3、风筝实验的过程能读懂吗?用画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怎么样?

(学生四人一组,自主交流)。

读悟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再次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献身精神。

4、读悟第五自然段。

补白:那些取笑过富兰克林的人现在会怎样说?

5、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思考:富兰克林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体会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巩固小结:

1、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勇于实验)2、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还怕吗?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你有哪些防雷小常识与大家分享吗?(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一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西方人则把它看做“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揭题:天火之谜。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出示要求: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重点读好以下词语: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

相机理解:怒发冲冠、不足为奇、冷嘲热讽、安然无恙。

4、紧扣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读好有关段落。

5、相机进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2—5)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6)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暴、劈、毙;揭、钥、匙、颠。

2、交流这两组字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书写。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体会,学习文中知识,阅读一些。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二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每年的夏天都会下什么雨呀?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初读课文。

自学: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理解下列词语: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指名试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节。

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可以用这段中哪些词语来概括?

为什么说他可怕?

齐读。

指名读第2至5小节。

简介弗兰克林。

齐读第2节。

弗兰克林早就观察什么?早就表示什么意思?

他从观察和比较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人们习惯的怎样认为?

这一自然段里用了一个推测,两个推论,意思想通吗?

齐读第3节。

第四节的前两句话说了什么?

这风筝上的配件有哪些?

试验的结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齐读第6节,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

25。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试验 发明。

时 地 人。

弗兰克林            拴了 结上 系着  宣告。

解   开    放风筝 攥住 远望 发现  震惊世界。

靠近  手臂发麻 。

欣喜若狂 喊。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三

当我们在学第十九课《天火之谜》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证明了雷暴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他又通过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那么,避雷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课文中没有介绍,我决定去查一查,一段时间后,我查到了一段与避雷针有关的,上面介绍说避雷针其实就是一根针,它通过“针头”吸引雷电,再通过与地下连接的导线把雷电引到地下,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我真佩服富兰克林,他太勇敢了,竟然不顾危险做了这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实验,要知道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轻则把他电成残废,重则让他失去生命,我想富兰克林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这个实验,由此可见,他多么有献身精神啊,其实在科学的道路上时刻都需要具备这样的素质。

幸好,他的防护措施做得很周到,幸好他只是用手指慢慢靠近铜钥匙,幸好当时的`雷电强度很弱,才使他逃过一劫,但是现在有几人能这么认真呢?谁对科学这么严谨呢?就拿我们小学生来说,能力是一届不如一届了,比如说体育方面前一届的学生跳长绳最少也能跳二百八十几个,而我们这一届最多只能跳二百五十几个,这是很大的差距啊!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好自己的能力,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25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

课内1、抄写词语。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过程:

一、揭题导入。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5、塔轮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第六节,总结全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文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就是?(板书:雷暴之谜)。

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是谁解开了这个谜团?(板书:富兰克林)。

二、整体切入课文。

1、生说,师出示句子: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谜团由富兰克林解开。

直到、才――指导抓住“直”“才”体会句子含义。

3、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体会体会。

三、精读课文。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呢?

1.“这种推论”指什么?(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引导体会:大胆)。

2.富兰克林什么时候就有这种推论了?

3.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4.对于这个推论,人们为什么“难以置信”呢?(联系第一段,相机齐读)。

6.再读中心句,你来说说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十八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

7.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

过渡:在人们的嘲笑中,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富兰克林依然决定通过实验揭开这个秘密。

四、讨论交流问题。

过渡:那么富兰克林又是怎样通过实验解开这个谜团的?(著名的风筝实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实验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再与别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

投影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天电了。

1.学生说说体会。富兰克林不知道那个钥匙带电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一片乌云漂过……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4.淋湿后的麻绳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手指靠近钥匙,是为了什么?(亲自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结果怎样?读句子,再说说体会?(引导体会勇于献身的精神。)。

5.富兰克林手臂发麻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理解:欣喜若狂。你来读一读富兰克林的话。

以评促读。理解“狂”。

6.他为什么欣喜若狂?引导联系前文,对比读第五小节,层层推进,朗读体会实验成功的兴奋。

7.读句子,引导体会富兰克林准备充分,考虑周密。

你能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和我们平时放风筝有什么区别呢?(材料不同,时间、天气不同,目的不一样)。

8.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成功了,它……引读。更加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再读中心句,相信我们此时对富兰克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五、复述实验过程。

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谜团的?谁能把实验经过说给大家听听?先和同桌讲一讲,再指名讲。

六、学习最后一段。

雷暴这个谜团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解开后有什么意义呢?理解“安然无恙”

学习了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出纸和笔,写下来。再指名说。

七、延伸拓展。

1.读了故事,相信同学们对富兰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为伟大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读一读富兰克林的几句人生格言。

2.出示资料读。

3.适当拓展。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在费城逝世,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说富兰克林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我建议我们的同学课后去读一读关于写富兰克林“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的文章。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第19课《补充习题》第一、二、四题。

2、完成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19、天火之谜 (经过) 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 发明避雷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

四、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口头造句。

相关范文推荐

    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度工作总结完整范文(23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习惯,它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下面给出了一些详实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撰写工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在迎接初三的日子里(优质17篇)

    写好作文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努力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坚持和耐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方面提供一些帮助。世博会将要到来,每个人

    难忘的一个人陌生人(优秀18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标之一,它让我们在表达思想和情感上更加自信和准确。优秀作文是对所学知识的巧妙运用,是对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验。一篇优秀作文不

    年代的距离初三(汇总17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以浓缩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信任,是让社会通向

    初中八年级语文同步教案大全(17篇)

    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关注一些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2.学习作者用

    我心中的秘密花园初三(专业19篇)

    优秀作文应该既有独特的个性,又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这个学校校

    北京游记小学大全(14篇)

    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给人们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购物指南,希望能为您的购物之旅提供参考。星期五下午,我们开车去北京游玩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初三范文(22篇)

    优秀作文是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它能够打动人心和激发人的情感共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出色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方式。

    月试用期工作总结一大全(16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找到成长的机会。这里有几篇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实例,它们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职场和行业。

    亲近大自然(精选17篇)

    优秀作文的标准很高,我们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写出一篇出色的作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上一个暑假,我回了一趟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