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笔舞

教学计划包括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评估方式的确定。教学计划不仅仅是一份书面材料,更是教师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需要教师精心编写和细致推敲。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捏一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我在教学“铅笔有多长”一课,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习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展示知识,关注过程。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由于在教授本节课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教师没有枯燥地讲授1毫米有多长,而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毫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2.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胶带、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另外,我创设多种富有实效性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设计的导入部分,教师安排“动手操作情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由此激起学生探寻米、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新授部分设计“故事情境”――淘气与笑笑的争执,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此外,设计的其他部分,也创设了多种情境。如,活动情境――让学生找长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游戏情境,手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以上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3.立足教材,活用教材。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数学实践,培养数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活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恰当的加工。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中的量铅笔变为量课桌,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再如,教材中练一练的第2题是画线段,而教师将其改为剪彩带,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4.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5、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6、不足之处。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二

《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不容易建立直观概念。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使我深深认识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小组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三

1.能读写100以内的数,通过数数活动,会用不同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2.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培养同学们的数感。

3.通过数数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正确数100以内的数。

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图片,卡片。

小棒数根,学生自备大约10枝铅笔。

讨论、交流、操作。

1.复习数位。

老师提问: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复习20以内的数。

3.谈话导入新课。

1.活动要求。

(1)每个小组8个人,两人合作,分清楚要数什么,然后用最快或最喜欢的方法数清铅笔或小棒的数量。

(2)小棒和铅笔都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2.学生游戏。

教师参与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学生数数是否熟练,对不同的数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3.交流、汇报数数方法。

(1)请学生说说自已是怎样数数的。

学生演示自已数数的方法。(有的一个一个地数,有的两个两个地数,有的五个五个地数,有的十个十个地数)。

(2)集体数数。

主要练习上面几种数数的方法。

(二)数手指游戏。

师:每个人有几根手指?数数看。

叫9位同学,从第一位开始依次伸出双手,全班同学数10、20、30、40、5090。

师:大家数了几个10?是多少?再添上一个十呢?(板书:10个10是100。)。

(三)数一数活动。

1.抢答数数。

随便出一个数,学生抢答出下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如:47、48;(两个两个地数)如:36、38;(五个五个地数)如:85、90。

2.数一数我们班的人数。(留心学生的数数方法有哪些,相互评价谁的方法最好。)。

3.圈一圈,数一数。(课本插图。)。

师:总数是多少?你是怎样这么快数出来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4.小结:数数时不仅要注意不要多数,也不能少数,还要认真、细心观察,排列整齐的东西要先找规律,才能数得又快又对。

1.第1题:看学生是否能灵活选取合适的方法数数。

2.第2题:通过数一数、填一填,进一步学会数数。

3.第3题:练习数数和写数。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数100以内的数,计数单位一和十,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文档为doc格式。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四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我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过程。

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能找出身边的1分米吗?”通过身边的物品来感知1分米的长度,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节课的不足。

这节课的知识点看似简单,学起来却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担心学生没搞懂,正因为担心学生没搞懂,在前面的探究环节我进行了反复的感知体验,以至于精心准备的一些环节来不及让学生品味,如“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个小遗憾。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五

学习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重点:

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

教具:

课件,卡片,多种颜色的粉笔。

学具:

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恩,秋天到了,松果熟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森林里来采松果了。(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有多少个,大家能帮他们数数吗?

生:能。

师:好,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松果。(同时板书课题:数松果)。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师:认真观察图画,你能找到数学信息吗?

生:采了9堆,一堆5个。

师:你会数吗?(会)。

好,下面用你们准备的小圆片,来摆一摆,数一数吧,开始。

(生动手摆圆片,师巡视)。

师:数好的同学坐直,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找1——2个学生说怎么数的)。

生:我是5个5个数的,5,10,15,20........等。

师:哦,我看大家都是5个5个数的,那到底数的对不对呢?

我们一起来边数边整理吧。(出示表格)。

(先简单介绍一下表头:有几堆,有几个)。

师:有一堆的时候,有几个?(5个)。

2堆呢?(10个)。

师:这里的10你是怎么得到的呢?谁来说说?

预测:生1:一堆5个,两堆就是2个5,就是10个。

师:恩,你是这样算的,很好,还有别的想法吗?你来说。

预测;5+5=10(或2个5相加等于10).......

师:恩,2堆是10个,那么3堆呢?(15个)。

师:怎么得到的?(1——2个学生说)。

师:4堆呢?后面的会填吗?(会)。

来听清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先把这个表填完整,然后跟同桌讲一讲每个数字都是怎么得到的.?听明白了吗?开始(2分钟)。

填完后,找一同学简单汇报,ppt出示数字,并让学生讲解怎么得到数字的。

(2)(乘法算式怎么表示,说算式意义,圈圈,说结果怎么得到(只要说出即可,也可引导:比上面多了一个5,所以结果就比上面的结果多5)。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松果,我把这一堆松果变成了一行,看这一行是几个?(5个)恩,也是5个,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

我们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呢?

生:1×5=5(若学生说不出,师提示这是有几个5呢)。

师:这里的1×5表示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

生:表示1个5(说意义时把这5个圈起来)。

师:像这样再来一行松果呢?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生:2×5=10.(或5×2=10)。

师:这里的2×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2个5(可挑2个学生说)。

师:这里的10你是怎么得到的呢?

师:那么再来一行呢?乘法算式是?(3×5=15)3×5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15怎么得到的?生回答。

师:如果接着往下,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会)。

下面,请大家把课本中间的算式补充完整,并且像老师这样圈一圈,有问题的可以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开始吧。

(学生完成后,老师再在黑板上写算式,圈圈,算式意义,得数怎么得到)。

师:算式完成了,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有生说用乘法口诀)。

师:对,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说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的得数。那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比如这里1×5=5,我们就可以编出口诀:一五得五。它可以解决1×5的计算,还可以解决哪个算式的计算呢?(对:5×1)(稍作强调:虽然这两个算式不太一样,但用的口诀是一样的,都是用的一五得五)。

2×5=10,怎么编口诀呢?(二五一十)(师强调:如果积满十,我们就在这里加个得字,如果积够十了或者超过十了,我们就把这个得字省去)。

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呢?(生回答)(此处较为简单)。

好了,它还能解决哪个算式呢?(5×2)。

3×5=15........(过程同上)。

下面的口诀你们会编吗?(会)。

好,同桌两人一组,一起把下面的口诀完成吧,比一比哪一组完成的又快又对。(2分钟左右)。

生填完,小组起来汇报,老师将剩余口诀写在黑板上(并根据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同时板书:5的乘法口诀)。

(师介绍乘法口诀的来历。)。

师:其实呀,乘法口诀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已经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们计算乘法的好帮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师:怎样才能快速的记住5的乘法口诀呢?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生:......

师:提醒:我们认真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或规律呢?

生认真观察(看情况可适当讨论),找生发言,简单总结。

恩,我们发现了不少的规律,下面给大家1分钟时间,看你能不能快速的记住,开始。

师:记住了吗?(记住了)齐背一遍恩,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游戏名字叫:对口令。(师先做下示范:比如我说三五,你说十五,学会了吗?)同桌两人玩。

师:(根据时间情况)。

1.若有时间,在进行1道练习课后题1。

2.若无时间,进行结语。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那么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呢?(2——3个学生回答)。

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应用的还非常广泛,(看情况:比如,我们的一只手有5根手指,2只手就是2个5,10根手指,3只呢?.......)你能找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5的乘法口诀吗?课下找一找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文档为doc格式。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交流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初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挂图,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预想目标。

教学反馈。

(一)。

观察。

表述。

——。

初建。

模型。

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

指名演示(主题图情境),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自由答)。

像这样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充分说出生活中类似的情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有几枝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教学流程。

预想目标。

教学反馈。

(二)合作探究——构建模型。

活动一,摆一摆,比一比.

1,同桌合作,用学具代替铅笔和学生列举情境中的物品边演示边说情境("有几枝铅笔"和根据演示情境引发想象的情境),发现共同之处:都是求"合起来".

2,师小结:表示"合起来"时用加法计算,应在要合起来的两个数中间写"+".

3,师引导学生边读边书写"+".

4,让学生试着自己读式子"3加2等于5"等,适当强调"="的写法.

活动二,摆一摆,算一算.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用5根小棒或其它学具摆一摆,算一算.要求边摆边说边写,看哪一组同学摆的方法多,写的算式多.(要让学生说说各个算式是怎样摆的,怎么算的.)。

活动三,演一演,算一算.

1,演——"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又跑来一个加入"的情境.让学生说意思,提问题,说算式.

2,演——"停车场停有3辆汽车又开来1辆汽车"的情境.让学生说意思,提问题,写算式.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情境,你又发现了什么。

1,在比较中提炼出加法的本质意义.

2,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加法算法的多样性.

3,学生在观察演示中体验,"来了一些","添上一部分"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也用加法计算.

4,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拓展应用——运用模型。

(一)基本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2,3。

(计算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如果有的学生口算困难,可提醒摆学具."打乒乓球"有多种算法,要让学生说明想法.)。

(二)拓展练习。

1,"练一练"中的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同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若有不同类相加应进行引导.)。

独立思考和解答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同思路,方法和答案的思考,分析,判断中提高各方面的数学素养.

(四)总结反思——延伸模型。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想一想,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加法问题。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七

《有几枝铅笔》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开始。本课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1——10这些数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续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说的训练。

二:动手操作的训练。

无论是在主题图的教学中,还是在“摆一摆”“练一练”环节中,我都注重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图上的实物进行操作,切实体会加法的含义;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正确计算。

三、与实际生活像联系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身边的加法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并不神秘,就在我买的身边。

四、其他方面。

我上课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直是语速较快。上届的孩子由于已经习惯了我上课,在语速上我也没刻意去注意。现在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听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我尽力注意语速适中,让孩子能听明白,听懂。教学的方式上注重步骤分明,层次清晰。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加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图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感加法的含义。

师左手拿3支铅笔,右手拿2支铅笔,合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刚才演示的情景。问一问(提出问题),列一列(列出加法算式),,说一说(说说各部分及算式的意义)。算一算。

认识加法和加号。

二、创设活动,摆一摆,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逐幅出示p22摆一摆,列一列,算一算。)由易到难,从扶到放地列式计算,逐步加强。

三、拓展加法的含义。

看图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从而理解加法的含义。(图附后)。

(或请学生选择哪些图片可以用加法计算,为什么?)。

四、练一练。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明图意,说含义,发现规律。

第四题可能多的发现加法现象,发展发散思维。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九

1、理解图意,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学会买东西时所必须的几个生词及部分没学过的礼貌用语。

3、知道买东西的基本程序,并可以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学会有几句完整的话表达课文图画的意思;基础好的能理解图意并能脱离书本完整的讲清买东西的整个过程,并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2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买东西的基本程序并在其中使用礼貌用语。

第一课时。

1、导言。

啊,有些同学买过,有的没有,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买铅笔(板书)。这篇课文不但有趣还很有用呢,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小朋友们就会一个人去商店里买东西了,商店的营业员阿姨还会夸小朋友能干,有礼貌呢。

2、指导看图。

那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65页,我们一起来看看第65页的图,想一想这幅图讲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丁丁去干什么?丁丁是怎么对营业员阿姨说的?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看图画,用一句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文具店,从图上的字和摆放的文具看出来的)。

(2)丁丁想干什么,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告诉我们的)。

(3)丁丁对阿姨说什么?(阿姨我要买铅笔)。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啊,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看“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丁丁在文具店买铅笔)。说的真好!那么,丁丁是怎样买铅笔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上课的重点了。

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当丁丁,老师来当营业员阿姨,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买铅笔”的游戏,同学可要看仔细了。

点一位学生来表演,(生:阿姨你好,我要买铅。师:那一种?生:这一种。生接过铅笔,递钱,走人)。

这位同学表演的真不错,他买到铅笔了。同学们说说他哪里做的对,哪里做的不够好。(他说了“你好”)对!小朋友一定要有礼貌,(他拿了铅笔没说谢谢就走了,走的时候没说再见,买东西时没问多少,也没说买几支铅笔)。

将同学们的话整理出来列在黑板上:您好几支多少钱谢谢你再见。啊,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宝贵意见,那么这些话哪句先说哪句后说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呆会儿我再请同学来表演。

3、连贯的说话。

(1)同桌练习。

请同桌之间,一个当营业员阿姨,一个当丁丁,用刚刚学会的几句话来对话。(学生各自在座位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演示。

点名请两位学生演示(丁丁:阿姨,你好!我想买铅笔。营业员:好,要那一种的?丁丁:请您给我拿这一种的,营业员:要几支?丁丁:一支。多少钱?营业员:五毛。丁丁:谢谢阿姨。营业员:不客气。丁丁:阿姨再见!营业员:小朋友再见!)这些步子,基础好的可以说的更好一些,甚至一个人可以讲明不同角色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程序方面也可以更灵活明了。

(3)师生评议。谁讲的好,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学习生词:营业员阿姨谢谢(重点在讲明意义及读音)。

好孩子,懂礼貌/文明用语记心间。/客人来了说请进,/与人相见说您好。/求人帮助说请你,别人帮助了说谢谢。/打扰人家对不起,/分手别忘说再见,/互相尊重有礼貌,/礼貌用语温心间。/大家相亲又相爱,/社会风气大发扬。

好!我们已经学会了礼貌用语的儿歌,我们就要在实际中应用起来。上一节可课我们请同学表演“买铅笔”现在我们请几组同学上来表演“买东西”,就是你到商店里去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来!哪些同学想表现一下,一定要注意使用、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过程略)。

再一次复习儿歌。

4、布置作业。

(1)小朋友回去将生词每字写10遍。

(2)放学回去后,到商店去买一样东西,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预习下一课。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

《铅笔有多长》这节课是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测量》的带头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中,分米和毫米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知识板块。整节课的设计,我针对学生平时生活中扔铅笔这一现象,从情境创设入手,引起学生思考、争论,使他们自身主动地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他们通过估、量、找的方法开展数学活动,注重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反思及运用。一节课上下来,我颇有感触:

在估、量、找三步骤教学时层次清晰,而且结合教材内容把估计贯穿教学始终,从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了他们的估测能力;通过实际测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另一方面经过量不断调整学生原来的估计,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分米、1毫米长的物体,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与米两个长度单位,他们已经掌握了用米或厘米做单位测量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已经具备一定的估测能力。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安排学习毫米再学习分米,在引入分米时改变教材从估一估10厘米长的铅笔入手做法,创设了让学生用厘米为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认识到在实际测量中必须有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分米。这样,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新知识的产生来源生活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本节课,不管是通过估测、测量产生出新的长度单位,还是在生活中、身边寻找1分米和1毫米长的东西,至始至终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知识。在学习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直尺,并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让他们自己发现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一

1.使同学们学会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借助实物操作和互助交流数数的方法,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1.谈话:

新学期开学,明明的好朋友都来帮他整理书房,看,其它都弄好了,就剩下铅笔还零乱的摆在桌子上呢!

问: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呢?

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2.板书课题:

数铅笔。

1.观察图:

(1)生说一说数数的方法。

(2)交流汇报。

(3)问: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数呢?

(4)请大家动手数一数。

(5)同桌互说。

2.出示笑脸图。

(1)观察数数。

问:图上一共有多少张小男孩的笑脸?(圈一圈,数一数)。

(2)谁能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3.出示点子图。

提问:这幅图又有多少点子?圈一圈、数一数指导:(10个一圈)说明自己画圈与数数的方法。

1.出示计数器。

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动手拨数:4357生读数。

2.按要求。

二人合作,一人拨数,一人读写数。

3.练习:

数方格图;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九、九十五。

4.数一数教室内的桌椅。

数100以内的数。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二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每人一条学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币。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你知道吗?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1、估一估。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渗透估计方法的多样性)。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3、写一写。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去?

活动一:认识毫米。

1、认一认。

仔细观察尺子,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可以用毫米来帮忙。

师:你还知道毫米,真了不起,快给大家说一说,毫米是什么意思?1毫米有多长?

生: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尺子,他说的你发现了吗?你认为有道理吗?现在谁也认识毫米了,再来说一说吧。

2、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读刻度。

师:我都数花眼了,有没有好办法?

生:我发现从0到1的中间有一条长一些的线。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小练习:投影出示直尺,师指生读。

6厘米5毫米、10厘米4毫米、15厘米7毫米。

3、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

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生:短、小。

师:对呀,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

4、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1、揭示分米。

师:在这些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一个很特别的,是哪一个呢?(稍停)师指出:是“10厘米”,因为10厘米的长度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1分米。(板书:分米)。

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画一画。

你能用尺子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画完后同桌交换过来量一量画的是不是准确?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从刻度几画到几?

师质疑:尺子上没有0刻度,我该怎样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生:从1画到11,从2画到12……。

3、分米和米的关系。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感知几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2)同桌合作:量出从中指的指尖到胳膊肘窝之间的长度。

生:3分米。

师:看,我们的身体上又多了一把3分米长的小尺子,有了这些尺子的帮助,同学们估计的本领就更大了!

5、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字母表示:

1、复习:米用哪个字母表示?厘米呢?

2、师介绍:分米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母mm表示。

3、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三个等式。师板书:1cm=10mm。

1dm=10cm1m=10dm。

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是否准确。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每4人一个小组,先选好要估计的物体,每人都来估计出长度,说出估计结果。然后进行测量,谁估计的结果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得胜一次。最后,谁胜出的次数最多,谁的本领高。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分米、毫米的认识”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建立1分米和1毫米表象,发现并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1毫米和1分米实物、铅笔、格尺及10厘米长的吸管。

一、巧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刘翔传递圣火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在干什么吗?在今年的3月31日,中国著名运动员——身高1米89厘米的刘翔高举火炬奔跑在xx广场,拉开了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序幕。在上面这条信息中出现了我们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是什么?(米和厘米)。

2、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

2、量一量:这枝铅笔到底有多长呢?大家用格尺量一量吧,注意0刻度要和铅笔一端对齐。

学生自由测量,汇报测量结果(17厘米还多8个小格)。

3、揭示课题:同学们测量的非常认真,看来这枝铅笔的长度比17厘米还多了几个小格,在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经常会遇到测量的结果不是正好整厘米数的情况,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我们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4、你知道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呢?说一说。

(1)建立毫米表象:在格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许多很小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出示课件演示)。

同桌互相在格尺上指认1毫米。

用手势表示1毫米: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1毫米),再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然后慢慢抽出硬币,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就是1毫米。

找出生活中厚度或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

(2)探究毫米、厘米的关系:观察格尺,你能发现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吗?(课件演示:1厘米=10毫米)。

(3)小恐龙身高5厘米,你知道它身高是多少毫米吗?90毫米是多少厘米?为什么?

(4)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5)我们已经认识3个长度单位了,现在我们用这3个长度单位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座楼房高约25()。蚂蚁身体长约3()。老师身高约156()。学生课桌高约7()。

(二)认识分米。

1、看来要想解决上面这个问题,必须要用到一个既比厘米大又要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

2、估一估:课前老师给每人发了1根吸管,估一估吸管大约有多长?

4、借助吸管或格尺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5、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6、上面我们感知了1分米的长度,又找到了1分米长的物体,如果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就更棒了,敢试试吗?(学生画1分米长线段,同桌互查)。

7、(教师出示米尺)在米尺上藏着许多1分米,同学们能把它找出来吗?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分米?

8、探究米、分米的关系:奥运福娃测量身高的结果是:京京身高1米,妮妮身高10分米,贝贝身高100厘米,它们谁高,谁矮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吧。(1米=10分米=100厘米)。

指名反馈,说明理由。

9、系统整理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现在你能把我们认识的这四个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吗?(指名演示)。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表述,师板演)。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比较大小。(数学书第47页第3题)。

2、估一估,量一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呢?通过自己的努力你有了哪些收获?

五、课后延伸有没有比米更大,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呢?如果你感兴趣就到网上或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四

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日的艺术实践中,就要求学生们做有心人,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并将这种意识和能力得以内化,为其艺术表现的发展和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铅笔作为书画的主要工具,最简单、方便。从儿时起,学生就开始使用它。但是对铅笔的认识和运用却很有限,多数只停留在文字的书写和线条的描画上。其实,铅笔有着丰富的表现效果,通过巧妙的应用,铅笔可以发挥出神奇的表现力。本课的.设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探索更多的铅笔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的图片丰富且具有典型性,教学时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例如,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主要利用铅笔进行涂抹,通过画面的黑白色块表现事物。丰富的层次变化和黑白对比不仅塑造了形体,而且获得了画面朦胧、完美的视觉效果,生动地表现出舞台灯光下的戏剧情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的作品《画家之子尼古拉像》采用线条和块面相结合的手段表现出一个生动、可爱的少年形象。《静物》则是通过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的疏密排列,来表现衣物的结构和质感。

另外,教材的学习提示通过图例介绍了一些铅笔使用的技巧,便于学生自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感受,也可以将其作为学习的引线,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索铅笔更多的使用效果。

1. 丰富运用铅笔表现的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 学习和探究铅笔的表现特点和手法。

3. 在学习中,促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了解和探究铅笔画的表现手法

学生学具准备:hb或2b的铅笔,素描纸、水彩纸等不同质地和肌理的纸张。

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我们平时使用的铅笔,都有什么用途?有哪些表现特点?你能使用铅笔表现出更多的不同吗?”

二、铅笔画的表现手法

1、铅笔的分类:

铅笔的种类较多,有硬有软,有深有浅,型号比较全。我国生产的铅笔分两种类型,以hb为中界线,向软性与深色变化是b至6b,为了更适应绘画需要又有了7b-8b,我们称为绘画铅笔。hb向硬性发展有h至6h,大多数用于精密的设计等专业使用。作为小学生课上可以选用hb或2b的铅笔,自动铅笔,由于笔芯太细,效果不太突出,不建议学生使用。

2、纸张的准备,鉴于本课的特点,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准备一般的作业用纸之外,最好再准备一些少量的素描纸、水彩纸等不同质地和肌理的纸张。

3、了解和探究铅笔画的表现手法。

(2)在纸上试着去模仿体验,体会铅笔表现的多样性,并逐步掌握。

(3)借助教材的学习提示探究铅笔点线面的表现效果,铅笔头的粗细变化画出的线条和块面变化,借助橡皮、手指涂抹等出现的新效果,尝试在不同质地的纸张上进行涂画等。

(通过探究和相互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铅笔画技法,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三、作品分析

1、《画家之子尼古拉像》――鲁本斯(佛兰德斯)

《画家之子尼古拉像》采用线条和块面相结合的手段表现出一个生动、可爱的少年形象。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尺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1(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三、巩固练习。

21、填一填,说一说。(根据板书回答)。

2、完成练一练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

3、完成练一练第3题。(简单的单位换算)。

4、辨一辨:

出示淘气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同桌合作找出错误并改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分米和毫米),还记得长度单位的两个老朋友吗?(米和厘米)你能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一下吗?(生答后结合板书齐读: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4月10日星期天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分米=10厘米1dm=10mm。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七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铅笔淡彩画法的特点,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铅笔淡彩画的接触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艺术,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技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技能。

导入环节:

教师提问:“在课堂开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以前都有接触过哪些种类的绘画?”

1、学生回答:水彩笔画,蜡笔画,

教师:看来同学们接触过的绘画有很多,那么今天老师介绍大家来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绘画方式(ppt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觉得这张画与我们平常接触的画有什么不同?(这时进一步展示铅笔淡彩画与平常画的对比图)。

生:教师:(ppt展示)——导入主题:铅笔淡彩画。

2、学生回答:水彩画,铅笔淡彩画。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阅历都很丰富啊,今天我们要接触的就是刚刚同学们提到的一种绘画。

(ppt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它是刚刚同学们提到的哪种类型的绘画?这张画与我们平常接触的画有什么不同?(这时进一步展示铅笔淡彩画与平常画的对比图)生:教师:(ppt展示)——导入主题:铅笔淡彩画。

1.(ppt展示两张图片)——对铅笔淡彩画的概念进行解说。

2.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可以知道铅笔淡彩画有哪些特点?(ppt展示解说:以铅笔素描为主,水彩色为辅)。

一、构图,轮廓。要注意远景、近景、中景的构图;

二、表现基本明暗。环境光暗面要一致;

三、上色。上色要淡、薄,且应从淡色入手,逐步转到深色。颜色尽量以纯色为主。(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含义,且对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教师示范。

教师在投影仪上进行示范一幅风景画,首先让学生感觉水彩厚与薄,水分多少将导致水彩颜色的厚薄度。

其次,用铅笔在水彩纸上进行简单构图,在构图中,将上一环节的步骤解剖中提到的要领进一步解释。

加上明暗。明暗面一致、最后进行上色,上色时再次强调同学们要从淡色入手,比如天空的颜色,且颜色尽量以纯色为主。

(设计意图:此环节能够让学生对铅笔淡彩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更加好的把握铅笔淡彩的绘画方式。为下一环节:尝试环节打好基础。)。

动手尝试。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创作一幅铅笔淡彩风景画。注意步骤解剖时提过的要点。学生们进行动手尝试,自主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创作指导。

(设计意图:实践动手环节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拓展同学们的思维。且对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方式及其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延伸。

反思: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八

长度单位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学生认识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学生接触的比较多,学生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或听到。特别是厘米的认识,学生用的尺子就是厘米为单位的尺子,所以这两个单位安排学生先学习,确实相对于其它长度单位,这两个单位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所接受。

《铅笔有多长》主要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毫米的认识是难点,因为毫米单位太小,学生平时接触也不多,教学这部分内容,要靠实际测量和估算来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估算和测量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本子的厚度,书的厚度……从估算和测量中感受毫米单位的大小。

分米的认识,让学生找生活中用分米做单位的物品,不局限1分米。课堂上学生说了有的同学直尺20厘米是2分米,30厘米就是3分米,还有的是50厘米就是5分米,老师的尺子1米刚好10分米。1米等于10分米的进率就在学生观察和探索中发现了。

这课教学学生说重要,用手比画更重要,学生每说一个长度,都要配合一个动作把长度比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对各种长度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形象思维远比口头表述记忆深刻。

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九

一、内容分析:

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我们班的孩子地处城乡结合部,孩子们对于本节学的5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掌握较好。但本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因此,本节我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数字中抽象也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四、设计理念:

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数字中抽象也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教具准备:铅笔和桃子图片生:学具中5个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

(先拿出2枝铅笔,再拿出3枝铅笔,最后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

3.师讲解:像刚才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动作,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枝铅笔?(板书课题)请齐读两遍。

下面,请你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做合起来的动作。(师适时在黑板上粘贴铅笔)。

师边讲边板书: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过程,在数学中还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你们看!我用2个符号就把数字组成了加法算式。

4.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了,它叫做“加号”,请跟老师读。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吧)“=”叫什么名字?记得真准!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有多少的意思。那么,你会读这个加法算式吗?(指名读,指生领读)。

5.新知渗透,小结。

谁会把老师刚才合铅笔的过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说一说?(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并给予及时评价)。

师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6.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指名上台摆桃子,其他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列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

(2)师:请你自己摆出一幅圆片图,并说出加法算式。

(3)师: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加法问题?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师特别高兴,接下来带你们去参观一下!

1.(大屏幕出示停车场图片)这是哪里呢?你看到了什么?

2.师:咱们继续走,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发现数学问题了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随着音乐来活动一下吧。(做《拍拍手》)。

旁边还有一场精彩的比赛呢!试试看把算式写在书上。(同桌先交流后全班交流)。

5.师:明明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直!

(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户外活动的应急预案(热门15篇)

    应急预案是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制定的一套行动方案和措施,以便能够及时、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它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必备工具和保障,能够减少损失、保护安全、维

    水的知识教案(通用23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在教学工作中对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安排和计划的重要文件。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

    成长中的寂寞(精选14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大家可以读一读,看看别人的写作方式和思路。看着比我小几岁的弟弟妹妹,都玩

    蛇社会教案(实用13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教师可以根据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适用性广泛。

    女生贾梅读后心得(精选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努力的一种记录和回顾,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写心得体会有所启发。

    国企职工董事述职报告(通用15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并且提出改进建议,推动组织的进步。回顾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选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

    小战马读后感小战马读后感(实用22篇)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内容,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这些读后感范文充满了对作品的独特解读和独到的见解,相信会给大家带来灵感。

    街道计划生育上半年工作总结(专业22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找到工作方式上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如果你还在为写月工作总结而犯愁,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帮助和借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

    蔬果拼盘教案大全(13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是一份完整的教学工作计划,从教案编写到课堂活动设计,都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指导。

    写给自己的坚强高三(模板15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好坏,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深度和观点的独特性。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选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出作文的魅力和特点。1.人生希望一帆风顺,却常常有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