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雨中梧

教学计划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包括教学过程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课程安排等方面的一份详细计划。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一

一、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二、阅读陆游词。

2、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道,“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囊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选做题。

1、背诵陆游的咏梅词。

2、写一写你心中的梅花。

五、布置作业。

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二

诵读、点播、赏析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习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三

1、学会生字,理解“咏梅、犹有、花枝俏、烂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梅花的不同的品性和精神;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四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信息资料: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2课时。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荐人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六、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

2.了解词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和谦逊的作风。

3.渗透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谈谈你要歌咏其中的那一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

难点:联系校园景物谈体会。

教学准备:

参观植物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3)“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七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道,“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囊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1、背诵陆游的咏梅词。

2、写一写你心中的梅花。

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八

教学诗歌主要是欣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那么,要欣赏诗中形象的真正内涵,就要赏析诗歌本身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意义。诗歌的语言艺术重在领会其优美、精炼、生动、传神的风格。而表达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诗歌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而言,这首以梅花为主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形象鲜明,语言独特,表达技巧特殊,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1、理解词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的巧妙运用。

3、体会词中作者以逆境为美和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诵读领会,比较探究。

1课时。

方案a。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理顺词句。

3、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出意象,读出意境。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教师提示,毛泽东作此词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二、理解“寒梅”寓深意。

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严寒冷酷的季节仍旺盛成长而闻名,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坚韧、贞节的象征含义。可经得起风雨袭击,霜雪严寒的摧残。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因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地,许多人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险恶,而是清醒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于是作词《卜算子咏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充满信心和乐观之情,全词体现出一种激情昂扬的风格特点。

三、看山花烂漫,思反陆词之意。

1、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研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笑”有何深刻含义?

研习:一个“笑”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乐观,把梅花在经历严寒霜冻之后以胜利者姿态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悬崖“俏”过,现今在“山花烂漫”时,却温婉而笑,是历经磨难后胜利的“笑”是对恶劣环境的“笑”。一次,仅一个“笑”字,毛泽东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3、、在词的首行写“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反其意”反在何处?

研习:首先,是毛泽东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准确判断与认识,他肯定唯物辩证法,逆境总会转化为顺境,充满乐观。

其次,毛泽东以一句“犹有花枝俏”,点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陆词孤独寂寞和哀伤。

其三、毛泽东的乐观与自信着实在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梅花在逆境严峻的考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悲剧感,流露出从不失败,一派乐天自得。

其四、毛泽东在词中所写梅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而是充分体现了词人坦荡宽广的胸怀和在恶劣环境中的洒脱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主题鲜明。

此题设制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强化文本的主体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体验的一个特意体现。

四、比较探究异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神内涵。

2、比较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3、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壮美之情?

方案b。

一、【提示导入】。

中国传统诗歌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时,无论是借古讽今,用典或直接抒情,还是叙事抒情,托物言志,都特别注重对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如“春风又来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都可谓点睛之笔,达作者难达之情,状作者难状之景,今天,我们就通过字词的推敲来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反复诵读,悟词中所蕴之意。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抓住“梅花”这一独特意象,理解所含深意,

3、学生齐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整体设疑,互探其意。

1、词中典型意象是什么?

2、此意象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用此意象?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同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相比较,探究毛泽东的“反其意”反在何处?

四、合作对话共协商,比较探究思其源。

1、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的“崖”字能否改为“岩”?为什么?

探究:“崖”有“高而陡”之意,而“岩”重在“突起”,另外,“崖”则更具口语化,容易被读者接受,也突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

2、“百丈冰”中的“百”能否改为“万”?为什么?

探究:“百丈冰”更能体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精神状态,也有从战略上对敌情的蔑视,和“悬崖”结合,更能说明毛泽东对当前逆境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充分表象其乐观、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3、词句“犹有花枝俏”中的“犹”能否改为“独”假如改后,又有什么不同?

探究:用“犹”则避免了字面上的“孤独”、“孤僻”之意,反而有了“梅花”生命的旺盛,意志的坚强,自豪自得的品格,也显示了梅花的豪壮气概,飒爽英姿。

4、词句“俏也不争春”中的“俏”能否改为“梅”?

为什么?

探究:不能,“俏”实际上是这首词的灵魂,“俏”有“俏丽”,“俊俏”含义,不仅增强了词的美感,而且体现了“梅花”在经历了风霜严寒之后仍然傲然挺立的豪迈情怀,另外和上句“犹有花枝俏”形成“顶针“读来朗朗上口,其三,这个“俏”字和毛泽东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刚柔相济”的美感。

5、词句“她在丛中笑”中的“丛”字能否改为“旁”字,为什么?

探究:“旁”有“旁边”、“旁观”等意,也有“孤芳自赏”之意,而“丛”则有“共处”、“一起”之意。“梅花”在严寒冷冻中顽强抵抗,终于迎来了胜利,她没有因得到胜利和喜悦而居功自立,而是在百花丛中,和所有千姿百态的鲜花一起欢笑,享受胜利的喜悦和快感。因此:“丛”字则更能体现此意。

五、拓展延伸,巩固成果。

2、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已是黄昏独自愁”中的“独”字能否改为“犹”为什么?

3、背诵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并对这首词做简要的赏析。

4、通过以上几首词的学习,概括毛泽东的思想内涵。

六、课堂小结。

结合毛泽东和陆游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通过比较两首同题目的词的异同,来归纳二人的思想情感。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九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将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面,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放、寒梅斗雪、一枝独秀)。

3、配乐欣赏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新课。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2)说(3)画。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9.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b.回忆层次c.凭借板书d.熟读成诵。

10.配乐齐诵。

五.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一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写所闻。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两处风情”,从“脉脉”来;“万重烟水”,从“千里”来。细针密线,丝丝人扣。“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二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赏析:

以一个身陷风尘的女子身份,这首词得以流传于世本身。

已有些许传奇色彩。

薄命如落花仍是不亢不卑,意欲寻一泓清流托付余生,语。

调凄婉而又倔强让人心生怜惜又不禁起钦敬之意。莫问奴归何处?

在山花烂漫尽头,是傲骨栖处。

作者简介:

宋时天台严蕊严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与天台太守唐仲友交好。仲友风流倜傥,但因宋时官法甚严,官府有酒,可召官妓承应,但只歌唱送酒,却不可私待枕席,因此两人未曾有私。朱熹时为仲友上司,因不满仲友恃才放旷,遂将仲友与严蕊一并收监,欲问通奸之罪。熹以为仲友风流倜傥,严蕊色艺冠绝,两人必有所染。况严蕊柔弱娇嫩,只须刑拷,无论有否,都能令其招供,就此即可参罢了仲友的官爵。却未料好一个严蕊,钢铁的性子!虽说本不是什么重罪,但任凭严刑拷打,就是不肯屈招。朱熹无法,只好问了个“蛊惑上官”的罪名,发至绍兴另行审问。同时参了仲友一本,好在仲友朝中有人分辨,官无大碍。严蕊却又在绍兴饱受酷刑。绍兴太守承朱熹之意,本欲问个重罪,奈何严蕊不招!后此事渐渐传开,终一日入了“圣听”,朱熹改调他方,岳霖继任,严蕊方得出监。岳霖知此事,怜其情,悯其志,意欲相助。乃命其赋词以述心志。严蕊乃口占《卜算子》,即文前所叙。岳霖大加赞赏,于是作主为她脱了乐籍,判与从良。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三

这首词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是典型人江西诗派词风。此词上片写景,描画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

【原文】。

卜算子。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

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

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赏析】。

这首词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是典型人江西诗派词风。首句“烟雨幂横塘”,句法全袭杜甫的“烟雨封巫峡”(《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三、四两句完全化用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下片首句“隐几岸乌巾”,可以从杜诗中找到痕迹:杜诗《小寒食舟中作》云:“隐几萧条戴鹖冠”。《北邻》诗云:“白帻岸江皋”。《南邻》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乌巾、白帻,都是头巾,岸,露额也。至于“细葛含风软”,则全用杜诗《端午日赐衣》成句。

此词上片写景,描画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烟雨空濛,水色天青,横塘潋滟,吴江潺湲,风景如画,使人心静神远,几欲忘却浊世尘寰。下片写人,乌巾葛衣,俨若神仙,心逐孤云,隐自恬淡。山水寄幽情,此之谓真隐士也,境是仙境,人是高士,境界和谐完美,难怪前人评曰,“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调。”(《词统》卷四)。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杜诗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陶渊明,陶为柴桑人,故云。杜甫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遣兴五首》其三)。“孤云”,出自陶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七首》其一)。杜诗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杜诗《幽人》又云:“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孤云,隐士之喻也。幽人,亦隐士也。陶诗“孤云”喻贫士,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作者介绍】。

谢逸(1066?—1113),字无逸,号溪堂,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屡举进士不第,后绝意仕进,以诗文自娱,终身隐居。政和三年卒,年未五十。曾作蝶诗三百首,多有佳句,盛传一时,时人因称“谢蝴蝶”。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著有《溪堂集》十卷。词存集中,有汲古阁本《溪堂词》别出单行。其词“标致隽永”(《词统》卷四),“轻倩可人”(毛晋《溪堂词跋》)。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四

1)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2)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3)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4)如水(李白《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丹青、汉青(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盈克(《左传》“彼竭我盈,故克之”)。

7)民川(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8)弘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9)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0)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11)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12)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13)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14)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5)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16)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17)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18)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9)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20)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五

《卜算子·咏梅》出自于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词,词中的梅花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卜算子咏梅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译文】。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六

一、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二、阅读陆游词。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选做题。

1、背诵陆游的咏梅词。

2、写一写你心中的梅花。

五、布置作业 。

卜算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七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话别离,风雨催人去。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这是一首写男女相聚又相别的词。作者巧妙地将风雨贯穿全篇,并让它起着联系人、事、情的枢纽作用。人来,是风雨送来的;人住,也是风雨留下的。来,固高兴;来而能住,更令人高兴。中藏曲折,切勿看作直笔。前二句对风雨的感谢之情,可于言外得之。原以为风雨不停,人便不会走,可是万没想到:“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杯盘”,以简驭繁,借指饮食。“草草杯盘”,既有饮食简单意,也有准备此饮食是急匆匆意。看来这是在一次特殊情况下的相聚,她很快就知道了马上还须分别。由“来”而“住”而“话别离”,都是在极短时间发生的,而这未停的风雨也从有情变为无情了。这里用了一个“催”字,暗示她心态的变化,由爱风雨而恨风雨,这是她此刻独特的感受。沈祥龙云:“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论词随笔》)。词看浅白直露,表现女主人的初则喜风雨(“来”),继更喜风雨(“住”),终至恨风雨(“去”),很有层次,跌宕多姿,曲折含蓄,细加寻绎,韵味无穷。

下片正面写别离。喜极生悲,事出意外,现在他真的'被“催”着要走了!“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前句“泪眼”与室外大自然界的雨巧妙相联,天未放晴,雨声淅沥,犹如人的眼一直在滴泪。古人以黛描眉,故称眉为“眉黛”。喜眉俊眼,那是当人“来”还“住”的时候。如今人去,眉黛紧蹙,愁又(“还”)聚到了一起(潜台词是:犹如未来时)。古人写人的愁情,多用笔在眉黛上。如梁元帝《代旧姬有怨》:“怨黛舒还敛,啼红拭复垂。”万楚《题情人药栏》:“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史达祖《双双燕・咏燕》:“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等。一结宕开一层,别出新意:“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一般常情是送行者嘱咐行人,从汉乐府以来便如此:“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范云《送别》:“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谢氏《送外》:“此去唯宜早早还,休教重起望夫山”。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等。今则反其道而行之:“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这是行者嘱咐送行者。“明日”,指明天。意为你想我,希望你不要上楼,明天会仍有风雨,会更引起你的惦念。深一层说,“明日”指分别以后,即日后。因为你会记得我们是在风雨中相逢,风雨中杯盘饮食,又在风雨中分别的情景,“往事浮心头”,你会更难过,因此以后莫到“多风雨”的楼上。殷殷致意,一往情深。词四处写到风雨,并以风雨起,风雨结。首尾呼应,主体的情与客体的风雨如鱼得水,融溶谐和,意境浑然,不知何者为景何者为情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此词可以证之。

相关范文推荐

    近机工程专业培养思路论文(实用20篇)

    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摘要:目前我国建

    设计师聘用合同书(通用15篇)

    聘用过程需要慎重,要充分考虑应聘者的适应性、可塑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因素。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聘用方面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乙方:

    一年级入学养成教育教案(优秀19篇)

    教学目标是一年级教案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能够明确教师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研究下面的一年级教案范文,它们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鼓励性批语论文(汇总22篇)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写作中。3.范文范本的选择是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行的,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读后感大全(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观点,促进交流和对话的发生。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对书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和解读,让读者更好

    生命的出口(专业17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富有深度和内涵的文章,通过精确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述,引发读者的共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高中教务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大全(17篇)

    学期工作计划的编写要考虑到个人的长期目标和职业规划,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学期工作计划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和工作路线图

    初中生开学典礼学生代表演讲稿(通用23篇)

    通过写演讲稿,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提高自信心和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演讲稿,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学生的表达能力。尊敬的老师,亲

    高中寒假记事(汇总12篇)

    优秀作文要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这些作文通过巧妙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将各种主题和观点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表达。在这个寒假里我们的小作者

    学校期末表彰大会发言稿(专业21篇)

    发言稿是一种以书面形式呈现的演讲稿,通过它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希望以下这些发言稿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想法。尊敬的各位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