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ZS文王

编写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学科知识和教学资源等因素,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展示了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一

教学理念:

课内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的话,有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重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读,会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自主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收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提练主线: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教学过程: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

西藏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在20世纪它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省会级首府城市。

因此,青藏铁路的修筑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二、合作探究。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三、拓展延伸。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 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三个方面)。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

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

四、课后反思。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一些感性的材料,使学生的联想,入情入境,激起深切体会。

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并学习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不畏艰难、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2、体会建设者的英雄气概,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天路》。

2、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引题:这条“天路”就是青藏铁路。它为什么被叫做“天路”呢?它是怎样修建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去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的方法掌握字词,理解文意。

(2)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3)勾画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

2、鼓励发言: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3、检查字词情况。

4、提问:文中有句话反复出现,是哪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2、研读“困难1”

(1)修建者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

(2)认识困难,出示句子--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3)理解困难,了解什么叫“冻土”、“海拔”。

(4)克服困难,出示句子--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5)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考察次数多、时间多,吃苦耐劳的精神。)。

(6)激情朗读:在充满困难的青藏高原上,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你体会到这些时,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朗读5、6自然段)。

3、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3)克服困难:从哪些词看出科技人员的艰辛?(理解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4)感情升华:天气十分恶劣,工作非常危险、繁重,当你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有感情读8、9自然段)。

四、拓展交流,丰富形象。

2、这条铁路的修建有什么意义?面对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3、鼓励谈话:从铁路修建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就是这条包含着无数铁路工作者心血的铁路,在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画下了新的篇章。在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竣工,在7月1日正式通车。

六、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或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2、有感情朗读课文。

青藏铁路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在教学之前应做好相关的资料调查,如铁路修建的时间、路长,什么是高原冻土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的伟大意义。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本次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了解修路中出现的困难和修建者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在了解到修铁路的困难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们能从情感上感受到修建铁路的困难,加深对与那些修建者的认识,升华情感。

而在后面的说和学当中,使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加强情感的表达,达到语文工具性的作用。最后,做一些简单的课外延伸,让学生能关注到西藏和西部的一些内容,加深对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导入:播放歌曲《天路》,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神奇与伟大。

2.汇报交流:学生交流有关西藏拉萨的资料。

3.教师已作适当补充: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西藏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在20世纪它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省会级首府城市。因此,青藏铁路的修筑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已经成为现实。(出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

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作为课程资源与学生共享。开课由《天路》歌曲导入,引导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交流西藏拉萨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西藏的过去,特别是交通闭塞的困难,为后面理解课文作有效铺垫。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完成练习题。

3.课堂交流重点句。

(1)出示句子:“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背’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2)将课外搜集的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文中有关青藏铁路的介绍结合起来理解。

(3)有感情朗读,体会“起步、跨过、通过、穿越、到达”等词语的妙用。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扣住重点句,将学生课前查找的与青藏铁路有关的资料结合起来理解,体现了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应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也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感知当时环境。出示:“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满怀誓死修成铁路的决心,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分组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到底是怎样的不简单呢,筑路大军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画出有关语句;筑路大军又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用“”画出有关语句,再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1)筑路大军遇到了哪些困难?(朗读有关句子)。

(2)筑路大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朗读有关句子)。

(3)面对这些世界级困难,筑路大军始终斗志昂扬,充满必胜信心。再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面对遥遥在望的拉萨,筑路大军满怀喜悦地高呼:“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请再读这句话。

4.说话。

(2)文中多处使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一设计体现了略读教材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展示自我,通过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把朗读、语言训练、感悟融为一体;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有利于学生内心感受的外在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上感情浓郁。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四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但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向是西藏人民期盼已久的事。2006年号称“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了。这天我们来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了解这条铁路是怎样修建成的。

二、初读课文。

1、指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思考:

青藏铁路是条什么样的铁路?

2、交流。

三、默读课文,思考。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困难怎样克服冻土难打隧道昼夜观测反复试验。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四、想象与交流。

房子吹到了,屋顶掀翻了,头被砸破了,脸流血了……但是队员们想到西藏人民的迫切期望,他们咬紧牙关,一遍一遍地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生自由交流。

五、交流有关资料。

正是这句口号时刻鼓舞着筑路大军,使这条铁路全线贯通。

看照片,此时此刻你最相对筑路大军说一句什么?

六、总结。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妖娆、巍峨”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情感目标:紧扣单元训练点,了解西部,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本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充分表现了筑路大军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时的喜悦之情。文章内容鲜明,语言直白简洁,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因此,我把教学重难确定为: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学生对本课背景不了解,对西部了解不多,课前又没有搜集相关的资料,这些为学生理解课文增加了难度。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上面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主要采用情境激情法,通过画面和音乐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指导法,运用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朗读感悟法,抓住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朗读中体会情感等。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学生自读感悟后,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词语,感受到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抓住朗读,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时整体感知,思考问题采用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在解决难题时,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建设者在修筑风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去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天路》;

2、引言导入新课。

二、读题质疑,明确目标。

1、读了课题,你头脑中浮现了哪些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字词读准确;

2、边读边: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读后检测。

四、读中感悟,体会精神。

1、学生默读感悟。

默读课文4———9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还可在句子旁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高原冻土;

学生交流句子,引导感受困难;

读悟克服困难的句子,体会建设者的精神,引导朗读;

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学生交流句子,师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精神。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齐读10——11自然段;

2、简介青藏铁路;

3、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建设者的无私、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题目导入新课:

预设学生介绍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海拔3658米.它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重镇,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素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俗民情独特、名胜古迹众多、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

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觉生字词,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觉生字词,不懂的做标记。

2.默读课文,思考:(1)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默读勾画。

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3.学生交流预设:生1:这条铁路穿越的世界屋脊,这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生2:我觉得修铁路的路程好远,修建好难啊。

师:你们说是很有道理。现在谁来读一读?把你心中的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课文。

师:那么在青藏铁路施工的过程中,筑路工人遇到了哪些巨大的困难?又是如何战胜的呢?用横线画出。用波浪线画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把你的体会写在句子旁边,再和同桌好好交流交流。(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三、品词析句,学习表达:全班交流: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把筑路工人遇到的巨大困难用横线画出。又是如何战胜的呢?用波浪线画出。把你的体会写在句子旁边,再和同桌好好交流交流。(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一)研读“困难1”冻土层(板书)。

预设:生1: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前面,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渣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想要在多年冻土区开凿隧道难度极大,在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眼里,都是无法做到的,也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衬托出西部建设者遇到困难的那种勇敢,实干的精神。

生2:“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我体会到,工程刚开工,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洞壁就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的难题。作者还采用的拟人的手法,说明冻土层给筑路工人带来的巨大困难。

2.师:我们的筑路大军面对多年的冻土区,退缩了吗?他们是如何战胜这个困难的?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生2:我从“逞凶一时”看到,这只是暂时的困难,筑路大军经过努力,克服冻土层这个世界级难题,也说明筑路大军很乐观。

3.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二)研读“困难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1.预设:生1:我从“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中的“刚刚、一夜之间、竟、转眼间”这些词语感受到这里的天气极其恶劣,变化很快。

生2:我从“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体会到这里极度缺氧,不仅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人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

攻克恶劣天气和缺氧:(课件出示)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体会:引导理解科技人员为了战胜困难,忘记吃饭,忘记睡觉,不分昼夜的实验着,工作着,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抓拟人句。

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感情朗读。

(三)研读决心信心:

预设: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工人的勇气和毅力、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预设:生1: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又贯穿文章的始终,是文章的线索。

生2:这句话表明了筑路大军的决心和信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志向,所以,他们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师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

板书设计:

困难解决精神。

冻土层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吃苦耐劳。

恶劣天气无私奉献。

极度缺氧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乐观向上。

科学创新。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七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但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期盼已久的事。2006年号称“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了解这条铁路是怎样修建成的。

1、指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思考:

青藏铁路是条什么样的铁路?

2、交流。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困难怎样克服冻土难打隧道昼夜观测反复试验。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房子吹到了,屋顶掀翻了,头被砸破了,脸流血了……可是队员们想到西藏人民的迫切期望,他们咬紧牙关,一遍一遍地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生自由交流。

正是这句口号时刻鼓舞着筑路大军,使这条铁路全线贯通。

看照片,此时此刻你最相对筑路大军说一句什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八

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在初读课文时,学习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令我颇感意外。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季丹妮:读流利。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将这一段读流利。

(季丹妮认真地在读了一遍,很投入,且读得相当流畅)

师:谁还想读一读自己想读的段落。

(李泓读了建筑工人困难重重的一段,较流利)

朱宇航:我猜是这段话详细的描写修建青藏铁路的艰辛,所以李泓选择读这一段。

师(还以为猜中了):李泓,对不对?

李泓:没猜中,我是敬佩筑路工人,他们在这样艰辛的条件工作。

(师生一阵哈哈笑,课堂气氛明显更加向上,不再出现初读课文时总是死气沉沉的,很多学生走神的现象)

初读课文,总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感之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此为其一;其二,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时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而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这一环节,自然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而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课的教学时,在“初读课文”时,针对季丹妮这类课文还未读流利的同学,老师中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同时,用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这样赞赏的话表扬,更使学生产生读书的积极性,也为让学生“有奖竞猜”读书原因埋下伏笔。针对李泓这类课文已经读流利的学生,先让其他同学猜,然后再李泓自己说,这样就在学生初读课文一环节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九

极度缺氧。

教学反思。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并学习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不畏艰难、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

2、体会建设者的英雄气概,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

1、欣赏歌曲《天路》。

2、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引题:这条“天路”就是青藏铁路。它为什么被叫做“天路”呢?它是怎样修建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去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的方法掌握字词,理解文意。

(2)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3)勾画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

2、鼓励发言: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3、检查字词情况。

4、提问:文中有句话反复出现,是哪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2、研读“困难1”

(1)修建者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

(2)认识困难,出示句子——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3)理解困难,了解什么叫“冻土”、“海拔”。

(4)克服困难,出示句子——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5)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考察次数多、时间多,吃苦耐劳的精神。)。

(6)激情朗读:在充满困难的青藏高原上,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你体会到这些时,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朗读5、6自然段)。

3、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3)克服困难:从哪些词看出科技人员的艰辛?(理解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4)感情升华:天气十分恶劣,工作非常危险、繁重,当你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有感情读8、9自然段)。

四、拓展交流,丰富形象。

2、这条铁路的修建有什么意义?面对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3、鼓励谈话:从铁路修建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就是这条包含着无数铁路工作者心血的铁路,在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画下了新的篇章。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竣工,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六、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或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2、有感情朗读课文。

青藏铁路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在教学之前应做好相关的资料调查,如铁路修建的时间、路长,什么是高原冻土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的伟大意义。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本次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了解修路中出现的困难和修建者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在了解到修铁路的困难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们能从情感上感受到修建铁路的困难,加深对与那些修建者的认识,升华情感。

而在后面的说和学当中,使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加强情感的表达,达到语文工具性的作用。最后,做一些简单的课外延伸,让学生能关注到西藏和西部的一些内容,加深对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困难(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困难(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克服困难(1):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克服困难(2):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交流)。

7.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简介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板书设计。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二

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了解了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施工的艰难后,我发起了给青藏铁路命名的比赛。孩子们的命名还真有几份创意。

谌思捷:英雄路,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克服了前所未有的重重困难,难道他们不是英雄吗?

陈民哲:神工路,这样一条难以施工的铁路胜利建成,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邓兴航:富强路,虽然这个名字很老土,但正是有祖国的富强才修成了这条路;有了这条路,祖国会更富强。

肖选睿:天路,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董培源:汉藏路,因为它使藏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更加情深谊厚。

……。

此时,孩子们正和我一起把爱国建国的心路铺到灵魂深处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三

我们都知道,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全程1338公里,一眼望不到边。也被誉为我们中国的“天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严重缺氧,但是我们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智慧、心血和自己的性命来修建我们中国的“铁龙“。有很多外国媒体说“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我们用我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把全长28.2公里的冻土隧道给贯通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用我们的实力证明了我们能行!给外国媒体一个有力的回击!

青藏铁路凝聚了多少的智慧和血汗!为修筑青藏铁路,建设者们于1959年、1963年、1974年三次进青海,先后有179的牺牲,633人负伤。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还未解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被迫停建。最后经过我们几代人努力,直到7月1日,青藏铁路,在全国各地七条线前往拉萨的线路打通。

这就是我们中国劳动人民的成就和希望,让青藏铁路这种“铁龙"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四

师生共同读题。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五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动不已,中国人民有坚强不屈的精神,这句话久久在我耳旁回响。

课文讲了修建青藏铁路时在风火山遇到的困难,风火山里有多年冻土层。用炸弹炸,炸出的不是石头、土地,而是一块块很硬的冰碴子,在这样的地质上开凿隧道,施工难度极大,但我们的突击队员没有退缩,往已经凿开的隧道里喷混凝土。恶劣天气加极度缺氧轮番向我们这支队伍攻击。风火山给筑路军们造成了重重困难。

筑路军们斗志高昂,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忘记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舍己为人,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我还看了一些网上的资料,修建铁路时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惜的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是目前我国政府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保保护责任书。

当时一些西方媒体预言过:我们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修铁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了,这代表着我们中国的强大。我要向那些西部建设者们学习,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六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安排。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

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三个方面)。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困难(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困难(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克服困难(1):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克服困难(2):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

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完成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江泽民同志曾作了“自然保护区的问题还是要力求解决好”的重要批示。朱镕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精神,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归纳总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板书设计。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七

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课文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1.回忆: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

二、结合提示,了解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出现了几处?(四处)。

四、再读课文,感悟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2)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1)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2)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再一次朗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桌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八

有的课型全文的中心表达比较集中,写作对象及其特点比较鲜明,新课前可以直接置疑。由疑问直扣中心和重点,来理解主要内容,明确写作目的,体悟文本情感。

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引导置疑“工人是怎样修路得?”“修这条路有什么作用?”“祖国修得铁路很多,为什么要写修这条路呢?”问题有了,学习内容就明确了,后面的教学就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阅读教育生活化〗。

过去阅读教育中教师只注重了书本知识的教育,把书本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能按照书本“人云亦云”,缺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使课文内容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抽象、复杂、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多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发展,提高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每一篇课文都是用语言文字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对课文中的生活信息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以致不能在头脑里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想象不到课文所描述的生活画面,得不到主观感受,引不起兴趣,因而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让学生在课前查阅了拉萨的位置和青藏高原的自然情况,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那里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而课堂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便能够深刻理解了筑路工人修筑铁路环境是多么恶劣,在世界屋脊修筑了一条开创历史先河的铁路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筑路工人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充满了的赞美和景仰之情,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在学习《丝绸之路》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丝绸之路”地理路线、贸易情况、出使西域的历史名人故事等资料,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过路线,介绍这条商贸大道的历史作用和“丝绸之路”之名的由来。详实的资料,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九

[教学过程]:

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在初读课文时,学习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令我颇感意外。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季丹妮:读流利。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将这一段读流利。

(季丹妮认真地在读了一遍,很投入,且读得相当流畅)。

师:谁还想读一读自己想读的段落。

(李泓读了建筑工人困难重重的一段,较流利)。

朱宇航:我猜是这段话详细的描写修建青藏铁路的艰辛,所以李泓选择读这一段。

师(还以为猜中了):李泓,对不对?

李泓:没猜中,我是敬佩筑路工人,他们在这样艰辛的条件工作。

(师生一阵哈哈笑,课堂气氛明显更加向上,不再出现初读课文时总是死气沉沉的,很多学生走神的现象)。

[教学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二十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传递出的精神才是本节课重点需要同学们去领悟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我设计的重难点是体会文章重点词句,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因此,本节课在深入研读环节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能在合作的学习中不断体会情感,也能在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二十一

这是一篇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全文字理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的自主合作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难点:了解建设者在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景色绮丽,蔚为壮观。在祖国的西部,有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那里有成群的牛羊,层峦叠嶂的群峰,纯净明亮的湖泊,还有绵延不断的皑皑雪山,那里的人们虔心信佛,那就是古老而神秘的西藏。(播放西藏风光图片)西藏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自然条件的限制,高原人民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落后封闭的生活。为了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为了促进西藏的繁荣富裕,,党中央作出了指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课件里)(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自读阅读提示,了解学习文章的要求。

2、按要求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学生交流:这是一条怎样的铁路的。

4、结合课件,简介青藏铁路起止点和这条铁路特殊的地理位置。(铁路位置示意图)。

5、有媒体预言:只要风火山在,铁路就修不到拉萨去。面对这样的预言,建设者们始终坚定不移、永不言弃,文中有句话反复出现正说明了这一点。再次引出课题—把铁路修道拉萨去。

7、引读:最终建设者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让风火山……。

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课件引出重点句,学生齐读。

三、读中感悟。

再读课文4---9段,画出描写工程艰难和建设者如何克服困难的语句。

1、建设者遇到了哪些困难?

a多年冻土层(难以控制施工隧道温度)。

b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2、这些困哪给修筑铁路带来哪些影响?

冻土层:a、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b、给隧洞增温,洞壁冰岩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a、经常狂风大作,保温棚七零八落,b电机房顶铁皮不翼而飞,c天气变化无常冰雹劈头盖脸砸下来。

极度缺氧:突击队员胸闷气短、头痛腿酸,劳动效率下降,威胁生命。

3、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a、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终于制服了冻土。b、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1、课件展示青藏铁路,再次深刻认识这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它是世界上离天最近的铁路;它凝聚的科技力量是史无前例的,建造过程中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它充分保护了高原植被特点和野生动物迁移路线;它加快了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青藏铁路,不仅是一条天路,更是科技路、环保路、幸福路,民族团结路。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对青藏铁路又更深层次的认识。】。

3、欣赏歌曲:天路。

作业设计:

1、假如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

【设计意图:课后练笔,把对青藏铁路工人的赞美与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2、阅读文章《触摸风火山》《青藏铁路走过的地方》《生命禁区的早晨》。

【设计意图:推介课外阅读内容,鼓励课外探究学习。】。

板书设计。

多年冻土。

恶劣天气毅力勇气智慧团结。

极度缺氧。

教学反思。

这是篇略读课文就应体现略读课教学特点,做到粗中有细,有放有收。

在一次次试教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文,直奔课文重点,以如何攻克风火山隧道三大难题为主线,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合作探究中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能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另外还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同时还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在建设者身上,始终洋溢着斗志高昂、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将自己的习得感悟转换为个人的语言,真正在略读课的学习中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同时学文前后两次对青藏铁路不同程度、层次的认识,抒发了对中国铁路建设者的无比钦佩与赞美,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使本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深度。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较好成教学任务。但有一些环节还很粗糙,比如教师的评价语、本课小练笔的安排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较好地解决。

相关范文推荐

    中班科学好玩的小汽车教案大全(18篇)

    中班教案的评价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指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方案范文(14篇)

    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相关的优秀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学校生活、学习方法、教

    文明的力量演讲稿(热门23篇)

    演讲稿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练习,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备受赞誉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很

    初一平凡世界读后感范文(20篇)

    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思想和观点进行总结和表达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在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就

    幼儿园安全教育公开课教案(优质21篇)

    幼儿园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幼儿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幼儿园教案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指导。

    妈妈的爱级(优秀13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获奖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本站:妈妈说过的无数的谎言里藏着满满

    财政总结县财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全文(优质21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应该以客观和全面的态度来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避免主观偏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模板。

    培训会教师发言稿完整(实用20篇)

    发言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或者提出建议而撰写的文字材料。那么,以下是一些备受瞩目的发言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颖的观点和想法。

    校园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实用17篇)

    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组织内部行为,维护秩序和促进工作高效进行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准则,它对于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员工的行为表现起到关键的作用。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的注意事

    幼儿园大班分苹果数学教案(专业19篇)

    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开始接触更深入的学习内容,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大班的家长教育指南和家庭教育实用建议,让我们一起探讨。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