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雨中梧

制定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以及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我们选取了几份优秀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编制教学计划有所启发和帮助。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一

1.读懂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1.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

2.多媒体显示《小池》,由学生补充后两句。说出诗人是谁。

b)播放荷花视频。(诗人杨万里非常喜欢荷花,看到鲜嫩的小荷叶赋诗一首,面对西湖满池的荷花,他也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这节课我们首先欣赏这首诗。)。

a)出示诗题:谁能说就这个题目说点什么?或者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晓:早晨。)。

b)显示全诗,播放范读。

c)听了范读,大家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过渡:老师要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大家一定都说不错。要正确评价,先得理解意思。)。

d)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e)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f)读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诗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范读,一边展开想象。

(过渡: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远近闻名。刚才的诗中,杨万里描绘的荷花胜景仅是西湖美景的一个侧面。同学们课前也查阅了西湖的资料,来给大家简要地说说。)。

a)学生简要介绍西湖的资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图片和视频。

(过渡:美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赞美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间,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西湖的诗篇。)。

b)解题:谁读懂了题目?

c)朗读全诗。

d)诗中描写了西湖上怎样的景色?有不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

e)这首诗中最有名的是哪两句,你知道吗?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f)先听范读,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范读录音比一比。

a)学生小结:学习要学会总结。谁能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b)多媒体显示两首诗,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内容、写作技巧、结构、修辞手法)。

c)学了这两首诗,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何启发。

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画一画,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西湖诗两首。

莲叶无穷碧西水光潋滟(好)。

荷花别样红美山色空蒙(奇)。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二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 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理解诗句意思。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焚烧千捶万击墨梅乾坤。

三、学习《石灰吟》。

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

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

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焚烧清白洗砚乾坤。

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够用自己的笔触描写诗中画面,体会诗中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人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这首传言是吕洞宾写的诗中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童》。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教师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7.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齐读此诗。

(三)深入研读。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五)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牧童》这首诗,说说牧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随机点名的方式请学生做出总结。

(六)作业。

1、预习剩下的两首诗。

2、搜集八仙过海的故事,下节课来讲一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五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认识双线格内的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字。

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颂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

2.挂图或课件。

课 时: 2课时。

一、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b 介绍王昌龄、杜甫、戚继光,说说这些了解是从从哪里得到的?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学提纲,按提纲要求自学三首古诗歌。

三、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a 小组内朗读这三首诗歌,组长汇总组内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b 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组长先报告讨论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一、积累内化。

(1)背诵三首古诗。

(2)“自选佳句”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二、迁移练习。

(1)仿照戚继光的《马上作》,替北洋海军名将邓世昌也写一首《舰上作》,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如学生有困难,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据情景填写适当的古诗。

20xx年的春天,当一位中国记者踏上伊拉克的领土,面对葱葱的绿树和弹痕累累的墙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两句诗:“ ,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指导写字。

三、实践活动。

课后找王昌龄、杜甫的其他诗作读一读,背一背,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对爱国诗有所感悟,对爱国诗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六

1.认知: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体会诗的意境美,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2.情感: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绘画等方法来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认识12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

感受诗的意境。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感受一下庐山瀑布的壮美和山行的快乐吧!

揭示并板书课题。

(一)。

1、学生自读(投影:出示两首诗的注音全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再读,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开火车读,同桌间互读并纠错。

4、去掉拼音读,达到正确熟练。

(二)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读的生字词,反复认读。

2、卡片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反复认读,并试着组一组词语。唤起学生已有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并蓄势成“愤”的状态。

通过反复诵读逐步达到正确熟练,为背诵打基础。

脱离语言环境,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三)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都能把两首诗正确地读下来了。就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了。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美。

3、检查背诵情况。

(一)感受《望庐山瀑布》。

1、师:这又是一首李白的诗,你们对李白有那些了解?

生:.畅谈李白。

2、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望”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白望到的庐山瀑布的样子。(示插图)。

师介绍庐山、香炉峰以及瀑布。

3、师:李白在诗中是怎样夸庐山瀑布的呢?

生读诗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反复吟诵古诗。

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

重点理解:紫烟遥看飞流三千尺疑。

4、质疑问难。

5、师:轻声背诵古诗,边背诵边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一夸庐山瀑布吗?

(二)进一步理解《山行》。

1、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5、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6、诵读。

(1)出示挂图,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一)自学八个生字,观察每一个生字的字形,确定识记方法。

(二)小组内交流。

1、交流识记方法。

2、扩词。

(三)班内汇报。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己提出不好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解决。

3、师生共同仿写。

4、点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将诗背下来,在头脑“自现”诗的意境实现初步感悟。

充分让学生在进一步巩固理解古诗基础上背诵、积累。在诵读中学生将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觉潜入到诗所描绘的情景中去,有的学生摇头晃脑,朗诵得有滋有味。

打通想象世界与经验世界的联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质量。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生字教学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他们会记得更牢固。同时,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从小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七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庭中有奇树》和《龟虽寿》。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庭中有奇树

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板书:庭中有奇树)

【设计意图】由古代批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读顺字音节奏

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预设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读出意境画面

师: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古体诗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作内容,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铺垫。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预设

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绿叶发华滋”中的“滋”为繁盛的意思,写出叶绿花盛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花盛图。

设问2:第三、四句写主人公,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预设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一个“思”字,可谓诗眼。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设问3:“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但此时思念之人却在远方,使这愉悦之情变淡了,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设问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这样美的花为什么“何足贵”?显然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试想,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师小结: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诗情。同时,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妙处。

【板书设计】

龟虽寿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阅读。

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语气:语气高亢激越,应读出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说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

预设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发共鸣,为下文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预设

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设问2: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预设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设问3: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预设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说明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的豪迈气概。

预设

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设问5: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

预设

比兴。诗歌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比喻,照应。诗歌中间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又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则互相映照。

师小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定会流芳百世。什么时代都需要昂扬向上的情怀,什么时候都需要积极乐观的信念,让我们满怀信心,怀着昂扬的斗志,努力学习,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引领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及艺术手法。采用问题引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龟虽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继续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赠从弟(其二)

课件出示: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东汉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设计意图】朗诵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赠从弟》,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通过抽查朗读,发现问题,教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预设

断句: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两种节拍。

押韵:本诗阅读时要注意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

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

(3)学生按照指导再读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作阅读的语气和节奏。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设计意图】诗歌虽然为古体诗,但通俗易懂。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知内容,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

预设

从弟即堂弟。题目的意思是写诗慰勉堂弟,写的内容是松柏树。

设问2: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预设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预设

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峻挺拔,傲骨铮铮。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问4:品析诗歌第一、二句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预设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寒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衬托松的高洁。

设问5: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预设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设问6: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预设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师小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本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诗意和韵味。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抓住字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文本,品析诗歌情韵,读出诗味。

【板书设计】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课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1.题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梁甫行”原为挽歌,在这里曹植用旧题描写海边人民贫苦的生活,为贫苦民众写挽歌。

2.读顺字音节奏

生:二三拍。

师:其实,同学们可以根据注音,来把握诗歌的顿挫,也就是要学会区分平仄。

课件出示: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和缓,仄声短促。

预设

沉缓、低沉。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体会语气语调。

3.读懂诗词大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主要意思。(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预设

民不聊生,破败荒凉。其中,“寄身”三句,从生活环境、生活艰难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恶劣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设问2: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预设

诗人用“剧哉边海民”一句,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活,点出了全诗的中心。“剧哉”是这首诗的“诗眼”,下面具体艰苦的生活由此而展开,起到了提挈全诗的作用。诗人面对海边贫民的痛苦生活,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

设问3:“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海边贫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了烘托作用。

设问4: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艺术特色。

预设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白描、直叙的写法,不作雕饰,语言自然质朴。在展现海边贫民生活的时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八

《四时田园杂兴》是西师大六语下册第二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熟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作者劳动人民的赞美。

1.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进一步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诗歌的意境。3.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导学互动。

多媒体课件。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2、出示导纲。

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美读第一首:

在范成大眼中,田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成为《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角。(出示)。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请大家自由读读,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四时中那个季节的风景?(生自由读)。

蛱,蛱蝶指的就是蝴蝶。

谁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读好。

读出来了吗?(春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的?

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春天田园怎样的画面?(自由读)。

从这几句诗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1.梅子金黄杏子肥,

“肥”就是指梅子的个儿很大,是这样的.吗?这就是金黄的梅子,肥大的杏子,我看到同学们惊喜的表情,那就请你带着这份惊喜来读读——相信诗人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我们一起读,和诗人分享这份惊喜!

2.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春的气息?麦子开花白白的,菜花稀稀落落的。

果子肥,菜花稀,他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你还看到了什么?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就是范成大眼中的家乡,诗人的心是多么悠闲,他淡淡地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文字描出来。这样的田园风光,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美。(板书:风光美)。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课文围绕“学会聆听”、“把聆听的经验教给他人”展开故事内容。

2、教师指导: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2、编题自练。

四时田园杂兴动物蜻蜓。

蛱蝶。

植物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九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十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

《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渔歌子》。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相关内容。(略)。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十一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1.检查预习情况: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字。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知识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自择方式的朗读展示,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的时空,发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雨》。

2、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1个多音字。

3、初步理解《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识字、写字。

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看拼音读读古诗。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三、精读《春雨》。

1、师范读,领读两遍。

2、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

3、理解第一句:

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课堂:背诵古诗。

课外: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晓:指早晨。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三、精读《春晓》。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练习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

学习第一句:

眠:睡觉。晓:天亮。

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都有鸟的动听的叫声。

学习第二句:

这句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四、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

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十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3.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江雪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十四

1、正确认读“眠、啼、觉、少、晓”5个生字,会写“春、处、多、少”4个生字。

2、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这两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一、揭题示标。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板书:《春晓》。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眠、啼、觉、少、晓”5个生字,会写“春、处、多、少”4个生字。

2、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三,研探展评一:比正确朗诵古诗。

1.师口述学习指导: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得最准确。

2.自研共探。

a.生自由读古诗,师巡视。b.小对子互读,正确。

3.学情展示。

a.指名读,正音b.小组赛读。

4.师范读。

过渡: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再把古诗读几遍,要求顿而不断。

5.生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四,研探展评二:比会认字。

(一)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vgushi古诗首眠处闻。

口述学习指导: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读,然后对子互读,最后小组内齐读。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1,自学:生自由读2.合作:对子互读。

3.展示:指名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及时正音。五,研探展评三:理解感悟吟诵古诗。

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二两行诗。

(2)读懂了哪些字词?能连起来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这是诗人早晨的所见所闻。

(3)齐读。

一、二两行诗。

(4)指名读。

三、四两行。

(5)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6)齐读这两句诗我们来体会诗人的.所想所感:

师: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

(7)让我们带着作者爱春、惜春之情一起来背背这首是吧!(指名背诵、齐背)。

六、研探展评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古、声、多”,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笔顺及位置,并书写。

2、生描红、练写。

3、指名上台写。

4、师生评议。

5、师范写。指导:“古”字横要长:“声”字上为“士”字:“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一小下大。

6、生再次练写并组词。

七.归纳总结。

《春晓》将一幅雨后的春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八:作业。

1.背诵《春晓》。

2.书写会写的字。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十五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早发白帝城(李白)小池(杨万里)。

千里——一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轻舟——万重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一、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

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朝辞江陵猿还。

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能够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辞:辞别白帝:指白帝城。

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呢?(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把自己体会到的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啼:叫不住:不间断。轻舟:轻快的小船万重山:长江。

两岸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江两岸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驶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把小船行驶速度的快和作者欢快的心情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连起来朗读这首诗。

4.背诵这首诗。练习默写。

五、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要几个步骤?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朗读并背诵《小池》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运用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上头”不能读轻声,那样就失去了诗的韵脚。要读它的原调,但也不要太重。

2.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初夏)。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

1.从哪儿看出这是描写初夏季节的景色。

2.看注释,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

晴柔:晴空下柔美的风光。立:停落尖尖角:花骨朵或荷叶的尖端。

(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悄地流出来,好象泉眼很爱惜水流,不肯让它们多流一点。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象喜爱晴空下这柔美的风光。荷花骨朵或嫩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3.作者写这首诗时心情怎么样(心情很愉悦,闲适)。

4.练习读这首诗。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积累古诗。

1.试着背这首诗。书写古诗。

2.还读过杨万里什么诗,给大家背一背。

四、作业。朗读并背诵《小池》。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篇十六

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

写作编辑诗歌赏析。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合作探究赏析评价。

以诗词编辑与诗歌朗诵为主,可以让个别有特长的同学参与诸如诗意书画,音乐与舞蹈。

课件。

1、课外活动两周。

2、课内活动一课时。(成果展示)。

(一)课外活动阶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动计划,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任务。

2、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3、通过各种渠道,查询相关资料:

a.可上网看“中华诗词”

b.诗词编辑:

c.每个同学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个演示文稿,选一首古诗词,其中有作家简介,作品背景,解释赏析、评价等。

d.分类编排:

可按诗歌体裁: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等。

内容:咏志,咏物,咏史,感怀,田园,边塞,山水,送别,思乡,友谊等。

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朝代:古诗和现代诗。

e.找出以古诗词为词的歌曲。

第二周:诗词编辑,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进一步修改。

诗歌朗诵,在小组热身、准备。

作文上交,选出佳作。

(二)课内活动阶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级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来组织活动,自己准备开场白。)。

(找出班级干部同学担当评委)。

1、古诗词的编辑:

把这一段时间课前五分钟同学们收集的和以前所学过古诗词的整理出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按着内容、体裁、流派、朝代等编辑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

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意策划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评分。

2、诗词的欣赏:

诗配画,画配诗、为诗谱曲,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

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内容、作品的选择画与诗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进行评分。

3、古诗词的朗诵:

自己选择音乐来配音,朗诵一首或几首诗歌。

活动评价: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分。

活动说明:由评委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若得一等奖的小组,其成员在本次活动中的成绩都是5分,其中由小组长视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酌情加分减分,给小组长更多的权利,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及促进其他同学活动的积极性。此次成绩算做期末考核的一个部分。

相关范文推荐

    领航新时代学习心得(热门20篇)

    在写学习心得时,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接下来是一些学习达人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我想着青藏铁路,党中央想着我”“

    行政前台的转正申请书(优秀17篇)

    行政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透明化的实践经验,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公司领导:20xx年x

    入党群众评议报告(实用14篇)

    入党是为了更好地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入党自传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好自己的入党自传。敬爱的党组织:我自2

    销售业务员月度工作总结销售业务员月底总结大全(17篇)

    在销售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销售业绩、客户反馈、销售策略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未来的销售工作提供指导。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销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总结写作

    爸爸对不起小学(热门20篇)

    优秀作文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够用具体的例子和论据进行支撑。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例子,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爸爸,对不起”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地回荡

    行政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优秀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接下来,请大家阅读小编整理的多个月工作总结范文,相信对大家写作会有所帮助。1.确保协会正常

    我想对小鸟说小学(通用15篇)

    优秀作文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通过文字描绘,将读者带入作者的世界。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我能变成什么呢?我呀,想变成

    百科知识竞赛活动策划(优秀17篇)

    活动策划是指根据特定目标和需求,设计和组织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借鉴以下范文,你可以更好地了解活动策划的核心内容和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活动方案

    微商外宣心得体会(热门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第一段:引言(10

    作业检查情况总结(精选18篇)

    情况汇报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和数据,确保信息准确可靠。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汇总了一些优秀的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指导。根据市安监局《关于开展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