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学生能力和兴趣等因素,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编写教学计划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一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再读读课文,谈谈你的体会。

4、学生交流。

相机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这段话中有两个“担子”,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d、第一个“担子”是指什么?

e、第二个“担子”又指什么?

f、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g、指导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8、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师配乐范读。)。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1、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回报母亲恩情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播放《母亲》)。

2、学生各抒己见。

3、今天,正好有许多母亲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恩情,让我们对着母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母亲的爱》。

4、请同学们去抱一抱自己的母亲,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重担、翻山越岭、泪水”,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出示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速度快一点,像说话那样自然。)听配乐课文朗诵,回顾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感悟母亲的伟大。

1、师:同学们,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换床单,“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指名说)。

3、母亲这么轻,作者是什么感受?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难过,愧疚。“)为什么难过?(我太粗心,不了解母亲;没有替母亲挑重担;母亲生病。)。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引导: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指名汇报。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母亲挑起的是半边天。

5、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板书:母爱)。

交流:母爱。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怀,其实比天空还大的是母爱。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重担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交流: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说明母亲把几十年的辛劳看得很平常。

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自己的母亲了吗?

交流说说自己的妈妈。

7、课文的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那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写我用心地抱母亲的情景?

出示:最后一段。教师深情地朗读。(板书关键词:无数次抱我)。

结合理解母亲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幸福、欣慰、激动、开心、是甜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最感人的一段话。

四、深化拓展。

1、“无数次”与“第一次”比较,你一定有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无论用古诗,还是成语,或者为母亲唱上一首歌。)。

2、作业。

师:母亲真好,回到家,让我们也好好地为母亲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吧!然后写在今天的日记里。

五、歌曲欣赏。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三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5、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古诗导入。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读课题。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

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e、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爱与责任!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5、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五、板书设计: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感悟、交流体会,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对母亲的报答之情。

自主感悟、交流体会,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对母亲的报答之情。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一小节,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埋怨;难过)。

2、教学第二自然段,感受“母爱”的伟大。

(1)过渡:母爱伟大,我为什么“我很难过”?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自主朗读。全班交流:

指名谈体会,并读一读相关的语句。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没能帮母亲挑重担而难过。)。

(3)重点理解“重担”。

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母亲的担子还有别的吗?

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通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4)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2、3自然段。

3、教学第四、五段,激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引读课文:“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指名读。

(2)想一想,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睡着了吗?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母亲抱我呢?(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

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时,不禁想起了孟郊诗中的两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提起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母亲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4、朗读全文。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交流。

1、一天中妈妈为你做的事;

2、一天中你为妈妈做的事。

3、当你拥抱妈妈并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妈妈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感受?

4、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出示,并指名进行口头填空:

母爱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着你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母爱是。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6、读一读补充习题第5题的诗歌和句子,并完成相关练习。

母爱是一片阳光,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春天温暖;

母爱是一泓清泉,

即使心灵岁月的风尘蒙沙,也能让你清澈澄净;

母爱是一株树,

即使季节轮回也固守家园,甘愿撑起一片绿荫。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悠远清净;

母爱是一幅山水画,自然清新;

母爱是一首歌,婉转深情。

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

是相伴你一生的盈盈笑语,

是你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四、检测评学。

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心意卡并把它送给你的妈妈。

2、收集一些描写母爱的古诗句。

母亲无数次抱我。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五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寻求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情愫,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准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写规范、写端正。

3.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责怪、翻山越岭”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时何地“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3.联系生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确定教学难点感悟母亲的伟大、无私,懂得要回报母爱!

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闭上眼睛欣赏歌曲《妈妈怀里的歌》,抒发心中感受,用充满“爱”的眼睛寻找母亲“爱我”的生活点滴。

(一)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2.请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读“我”第一次怎样抱母亲的,感悟作者心灵。

1.镜头一: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指名读。

(2)通过他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亲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为什么感到难过、愧疚呢?

(5)走进文本,读懂母亲。

过渡: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学生口头完成填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

重点品读§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镜头二:母亲、护士和我的对话。

指名练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导读好对话,要像平时说话那么自然。

3.镜头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就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过渡:我知道,倾尽所有华美的辞藻赞美母亲,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我只能够怎么做?

引读§5。

(三)情感升华,聆听母亲心曲。

过渡: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愧疚,“母亲”又是什么感受呢?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人说: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比天空更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想像填空:这是________的眼泪,因为。

3.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音乐起)师描述:这泪,是欣慰的、激动的、高兴的、又苦又甜的!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如今,作者仅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高兴、那么甜。这不再平凡的省略号该浓缩了何等深厚、浓烈的母子情呀!请拿起手中的笔,男生围绕话题“妈妈,您受苦了!”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女生围绕“孩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写下母亲的心里话。 (1)学生练写,师巡视。

(2)反馈。

看到母亲悄然而落的两行泪水,儿子心疼地说……母亲欣慰地说……。

看到母亲潸然泪下,儿子鼻子一酸,说……母亲感动地答道……。

(四)激情小结、课外延伸。

2.让我们再次感受第一次抱着母亲入睡的经历,将“感恩”二字铭记心间吧!

教学后记:

把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律动脉。

建构“扎实”、“高效”与“灵动”的语文课堂。

讲课之前,我在内心用虔诚的目光将年少时一直认为严厉有加、温柔少许的母亲深情地凝望,竟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远,有了这深沉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宽容、明理的我,有了这高远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坦荡、坚强、智慧的我,深沉、高远的“爱”怎会轻易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我用心祈祷:妈妈,愿您健康长寿!!!

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我以为这样的一篇情感型课文一定会“触及学生心灵”,我的心灵作好了“感动”的准备,谁料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学生却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讲完课,我不禁沉思:是现在的孩子不知“感动”吗?不是!单纯是因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经验积累无法领会作者成年人丰富的心理感受吗?也不是!课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桥梁,教者要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找准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结合点,课堂就不会因没有情感而显得平淡乏味了。

专家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教研室沙主任在《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之中提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

怎样把准“工具”与“人文”的律动脉,使两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能巧妙地把握“说”或“写”的切入点,将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船长》也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内涵,很难激起学习的内驱力,很难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然而教者却在最末十分钟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训练:从“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想象轮船沉没时,海水渐渐吞没可敬的船长的时刻,已经得救的人们可能会呼唤些什么,一个手势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哈尔威船长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孩子们说:“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你为了这一次事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值得吗?您的妻儿、您的老母亲正等着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见他们呀!可是,我怎么能够离开‘诺曼底’呢?‘诺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长是我的职责,‘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我怎能弃之不顾呢!所以,再见了朋友!”……围绕一个“家”字,深深触及学生心灵,围绕一个“家”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情动而辞发”,围绕所选择的话题动情地诉说着,情至深处竟为之动容,怎不令听者感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其独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绝?毫无疑问,这个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学生心上!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构建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让我们“三思”而“进课堂”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文中的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触发情感。

1、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这一个人,就叫母亲。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

2、自己读读课文,试着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学生交流。

2、天啊!母亲竟然这么轻,我感到很难过。我为什么难过?学生交流。

3、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学生交流。

生读。小黑板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

自由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指名感情朗读。

5、母亲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请问:文中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母亲肩上的扁担吗?

学生交流。

6、这担子太重太重来,可是我却以为母亲身体强壮,力大无穷。这让我愧疚万分!就连护士也动情的说-----引读大妈,您真了不起。我也想说,作者的母亲太伟大了!可如果我说只有作者的母亲伟大,你同意吗?(不同意)请用母亲的话反驳我。

学生读:提那些事干什么?那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母亲这话是什么意思?交流。

读这一句,我想到美国著名作家惠特曼的话: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你的母亲、我的母亲、他的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都是这样的坚强,都是这样的无私,都是这样的伟大!你想到来你的母亲了吗?说说吧,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投影照片,播放音乐《母亲》)。

学生交流。

交流。

有感情朗读。

8、母亲为什么流泪?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

三、真情告白,深化感情。

同学们,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却抱过我们无数回,看到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别忘了在开头深情的喊一声:妈妈!(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回家后把你写的话读给你的妈妈听。

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感受母慈子敬,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感受母子情深,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课前预习:查字典理解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醒生活感受,导入新课,读题生疑。

1、导入。同学们,你还记得母亲抱着你的情形吗?什么时候,什么感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不是妈妈抱孩子,而是一个成年人抱妈妈。

3、围绕“抱”这个字,头脑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谁抱母亲?怎样抱母亲的?为什么抱母亲?我抱母亲是怎样的感受?母亲又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谁?怎样?为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理解部分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读课文,了解朗读情况。正音,正确断句子。

3、读了课文,第一个问题已经能解决了。谁抱母亲?

4、我是怎样抱母亲的?读课文,找找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指读两处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知道课文大意。

1、轻声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怎么分段,试着用概括一下每段的意思。

2、交流。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出示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理解词语。会写字词,

1、读。会正确书写生字。

2、理解词语。

愧疚:惭愧不安。疚:对于自己的错误感到痛苦。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翻山越岭。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3、思考余下的两个问题。

第二课时。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生字词语谁来读?

2、出示词语。

轮流  脖子  仰面摔倒。

瘦小  重担  翻山越岭。

难过  愧疚  突发奇想。

谁来读一读?

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个学生。

打开书。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课文,找出“我”的感受。

浏览课文,把直接写“我”感受的句子用线画出来。

2、谁先读?

3、出示句子。

4、谁来读好这句话?

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 个别读。(两个。

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是为什么呢?

三、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我”的难过和愧疚。

1、提示方法:要想理解这句话,有个好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去思考。

2、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好这段。

我多粗心呀,不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联系下文再想想这句话。自己读一读第二段,

5、交流。“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

同时出示“我”的话。

哪些词语牵动了你的心?

还有哪些句子?

年复一年,就是——。

“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该怎么读??

6、分男女生读“我”的话。女: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长大。

男:我们长大后……让她来挑。

一起读:我一直……那么重的担子。

7、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心里怎么想呢?

8、现在母亲累得病倒了,还病得不轻。我心里很难过,更有一份“愧疚”啊。

9、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谁来第三自然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交流。从哪里读出来的?

母亲笑了笑说:“提……?”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母亲无怨无悔付出,不求回报。

四、读课文4-5自然段,体会感恩与亲情。

1、引读:我突发奇想地说——。

2、我是怎样报母亲能入睡的呢?指读最后一段。谁来读读我抱母亲的句子。点评。再读。

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谁能读好这句话?

3、引读:护士不忍离去,……流下来……。

4、同学们,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呀?

出示: 两行(      )的泪水。

5、读书还要会读标点,课文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母亲的心里很不平静,母亲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交流。

6、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呢?打算怎么做?

7、同学们,唐代诗人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用心去爱妈妈!用行动回报妈妈、爸爸以及关心爱护自己的人。

8、第一次抱母亲,母爱子,子敬母,多么真挚的感情呀!请让我为你们读读最后一段,再次感受母子深情。

9、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朗最后一段,把这个温馨的画面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生齐读。

五、课外拓展阅读《妈妈的账单》。

1、读准字音,画出喜欢的词语。

2、这个孩子的“突发奇想”,与本文儿子的“突发奇想”一样吗?

3、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写一段不少于50字话发表你的看法。

板书:

难过          。

愧疚          。

报答。

教后修改:

对前两次教学不满意,于是三易教案,简化问题,整个教学就扣住这以下问题讨论交流:“我”是怎样抱母亲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抱母亲呢?这样抱母亲,结果怎样?这样,教路、学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了。

第三次教学过程回忆如下:

(一)读懂“怎样抱”,体会“抱”的变化。

教师:“我”是怎样抱母亲的?谁能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学生:找出了两处描写“我”抱母亲的句子。

1、出示第一处的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教师:谁愿意读读这一句话?

学生:朗读。

教师:出示填空。

我                      抱母亲。

结果                   。

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第二处的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教师: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两句话,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学生:边轻声读边琢磨。

教师:谁来读这一句话?

学生:感情朗读。

师生评议。

教师:出示填空。

我                       抱母亲。

学生:思考、交流。

(二)读懂“为什么会这样抱”,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疼”和“我”对母亲的爱。

教师:先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抱母亲的?

学生:根据本段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教师:能读好这一段吗?

学生:感情朗读这一段。

教师:默读第2、3、4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又会这样抱母亲的呢?

学生:根据段落中的相关句子,回答问题。

教师:在学生说到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时,从“小时候”和“我们长大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那么重的担子”,体会母亲的辛劳和对子女的疼爱。

教师:能读好这一段回忆吗?

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继续交流。

(三)读写结合,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

学生:找出最后一段中的句子:“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教师:这是怎样的泪水呀?

出示: 两行(      )的泪水……。

学生:理解、交流。

教师:读书还要会读标点,课文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母亲的心里很不平静,母亲在想些什么呢?作为儿子的“我”,看见母亲流泪了,又会想些什么呢?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体会一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出示:

学生:选择角色,写体会。交流。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九

1、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来了解母亲。(生齐读课题)。

强调抱:这个姿势很特别,小孩子才会用这个词语。

强调母亲:抱得不是别人,而是母亲,一个生我养我的人。)。

根据你的理解,我们再次读一读课题。

生回答。(母亲了不起,感动……)。

师:相信学了课文后,每个人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对母亲的由衷地敬意。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循题入文,探寻爱的足迹。

师: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他们画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课文边找句子)。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到。”

(2)“我坐在床沿上……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指名读这两处。短短几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这两次抱母亲有何区别呢?(第一次重,第二次轻)为何有这样大的区别呢?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仔细品读。

2.“轻重”对比,体会“我”的难过。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

第1。

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1)一开始“我”在什么情况下要抱母亲?

(2)划出“我”抱母亲的动作,你能看出“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一开始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病了。

生:母亲不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连起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确实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这个做儿子的当然义不容辞了。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

(动作词:左手托住,右手托住,使劲一抱)。

你能模仿这个动作做一做吗?

生:从“使劲”“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可以看出,“我”当时以为:母亲一定很重。

师:(追问)“我”以为有多重?

生:100多斤重。

师:可实际呢?

生:只有89斤重。

师:是吗?

生:(略一沉思)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重。

师:是啊,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母亲可能连89斤重也没有。

咱们同学体重超过80斤重的请举手!

(有六、七位学生举手)。

师:天啊,母亲的体重竟然跟十岁的小学生差不多!

课文中用一个词语表达了我知道这个真相的感情!(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乎意料,没想到)“我”为什么难过?

生:“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这么轻,“我”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难过。

“我”还难过些什么呢?

3.透过“回忆”,感悟母亲的无畏慈爱。

师: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呢?

生:(读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屏幕出示)。

(大屏幕出示:连绵起伏的大山,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一位母亲肩挑重担,带着两个孩子在艰难地走?着……?)。

师:(深情地)你看到山了吗?什么样的山?

生:连绵起伏的大山。

生:又高又陡的山。

师:山路呢?

生: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是石头。

生:山路很远,一直看不到边。

师:你看到担子了吗?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麦等粮食。

生:还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头。(余生笑)。

师:母亲挑石头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盖房子、垒院墙。(余生点点头)。

师:这担子有多重?

生:(齐回答)100多斤。

师:(追问)母亲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生:后背还背着妹妹呢!

师: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妈妈,我饿!”母亲会怎么说?

生:她会说:“别哭,回到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师:此时,母亲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妈,我累了,走不动了!”

生:母亲说:“孩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年复一年”说明母亲一直这样劳累,几十年如一日。

秋天来了,丰收在望,可是要下雨了,为了抢收粮食,母亲赶紧怎样?

好不容易等到我们长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叫我们放下,由她来挑,在她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关爱。

生: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亲太无私了,重活都留给自己干。

师:你能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吗?(指名有感情朗读)。

读到这里,你觉得“我”除了感动,还会有什么样的感情?(难过)。

为什么难过?(联系上下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几次抱母亲及作者对应的感情;

2、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准备:ppt、预习单。

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共鸣。

1、播放母亲节沙画视频(暖场视频ppt1,约3分钟)。

2、师(出示ppt2):看完这个小视频,老师想到了冰心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张炜月和其母亲的故事中。

二、理清思路,品读课文。

师(出示ppt3):你来读一下课题。

师:我听出你把“抱”字读得特别深情。(板书着重号标注“抱”字)。

师:文中的我抱了几次母亲?

生:两次。

师:抱了哪两次?你能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吗?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ppt4)。

师:作者在抱母亲做什么?

生:换床单。(出示ppt4:抱母亲换床单;板书:换床单)。

师:还有一次呢?找出相关语句。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出示ppt4)。

师:这一次作者抱母亲做什么了?

生:入睡。(出示ppt4:抱母亲入睡;板书:入睡)。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抱母亲换床单(出示ppt5)你来读。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师: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是怎么换的?(出示ppt6)。

生:托抱。

师:抓得很准!(板书:拖抱)。

师:此时作者拖抱的是怎样的母亲?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母亲病的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哦,原来作者拖抱的是一个生病的母亲。(出示ppt7;板书:病人)。

师:抱着生病的母亲,此时此刻作者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快速浏览第2、3节。

生:难过、愧疚。

师:作者难过的是?(板书:难过)。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出示ppt8)。

师:好,读得再轻些。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来,读出自己的意想不到。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师引读)。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范读)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再读。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是啊,母亲这么轻,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

生:力大无穷。(ppt出示:力大无穷)。

师:我好愧疚啊!(板书:愧疚)。

师:孩子,你来读出作者的愧疚之情。(出示ppt10)。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有点小愧疚了。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愧疚啊!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是太愧疚了。

师: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难过和愧疚。

(二)抱母亲入睡。

师:所以此时作者突发奇想,要抱母亲——。

生:入睡。

师:(出示ppt11)你来读。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读得声情并茂。

师: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出示ppt12)开始讨论。

事件。

“我”如何抱。

“我”把母亲当作。

“我”的感受。

抱母亲。

换床单。

托抱。

病人。

难过、愧疚。

抱母亲。

________抱。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一次“我”抱母亲是怎么抱的?

生:摇抱、搂抱、怀抱……。

师:你们说的都对,这些都是拥抱啊!(板书:拥抱)。

师:此时此刻,母亲在作者眼里是什么?

生:孩子。

师:概括的很准确!了不起!(板书:孩子)。

师:拥抱着母亲的作者,此时此刻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生:对母亲的感恩、幸福、愧疚之情……。

师:这就是对母亲的疼爱啊!(板书:疼爱)。

师:除了疼爱,我抱母亲入睡时还享受其中。(板书:享受)。

师:(出示ppt13)谁愿意读读这段文字?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爱的味道。

师:你来。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你的享受。

师:我们带上动作一起来。

生齐读。

师:母亲在你们的怀抱里一定很幸福。

三、强化思考,加深理解。

师:把题目再读一遍。

师:这一次我听出了你把第一次重读了。

师:作者明明抱了两次母亲(手指板书示意),这里的第一次到底指的是哪一次?

生:第一次指抱母亲入睡。因为这次作者是好好抱母亲的,是把母亲当作孩子一样用心抱的。

师:是啊,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时,把母亲当作病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去抱母亲。而这里的抱母亲入睡才是作者发自内心地把母亲当作孩子来抱,充满了疼爱和呵护之情。抱母亲入睡不但教育了儿子,而且感动了母亲。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话。

师:想一想,“我”把母亲抱在怀里时会想些什么?母亲躺在‘“我”怀里时会想些什么?(出示ppt14)。

师:要求:1、4组写“我”的心里话;2、3组写母亲的心里话。

师:(ppt音乐)儿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让您辛苦了,我真是太对不起您了。

师:好愧疚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怀里,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儿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真好!

师:好欣慰的母亲。

师:孩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您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现在儿子长大了,您肩上重担也该卸下来由我们扛了!

师:好感人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的怀里,你想说?

生:这么多年的苦没白费,有这么孝顺的儿子陪伴我左右,我应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了。

师:好幸福的母亲。

师:儿子,你想说?

生:妈妈,您歇一歇吧,这么多年的付出真得辛苦您了。现在,您就好好享受我们兄弟姐妹对您的爱吧。

师:好孝顺的儿子。

师:母亲,你想说?

生:儿子啊,母亲你点也不辛苦啊!能把你们拉扯大,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母亲心里只期盼你们能过上好日子啊!

师:好惹人疼爱的母亲啊!

生:我可以为母亲洗脚。

师:我想母亲一定很幸福。

生:我可以为母亲捶背。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生:我可以为母亲做饭,因为她下班很晚。

师:我想这个母子情深的场面一定很温馨。

五、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师:(出示ppt15)课后作业:以“第一次xxx”为题,把你第一次为母亲做什么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一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二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语言洗练质朴,母子情感暗流涌动的亲情佳作。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能力目标:以读为主线,以情为基点,以悟为强音,让学生融入课文,与文本交流、对话、感悟。

情感目标: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设计理念】。

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教学过程】。

课间活动:聆听歌曲《母亲》。

一、引——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唱的是谁?(母亲)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明确要求。

整个故事其实就源于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自由读课文,有两个要求:(课件出示:阅读小提示)一是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是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和心情的句子。

2、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仰面翻山越岭背上背着担子重担愧疚。

(重点讲解“担”字的读音和“愧疚”的意思理解上。)。

3.整体感知情感差异。

a、“抱”的动作。

(1)谁找到了直接描写作者抱母亲的动作的句子、请你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着。

(3)指名说。第一处是怎么样的抱?第二处呢?(板书:使劲、轻轻)。

b.“抱”的感受。

(1)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使劲”一抱到后来发自内心的“轻轻”地抱。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的心情怎样呢?(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理解:“竟然”。

细细读这个句子,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你看,抓住重点词语好好品味,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出乎意料、难过后悔的心情,请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三、品——咬文嚼字,体会母爱、1、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还看不准母亲的体重呢?为什么还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我为什么会一直认为母亲“力大无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用上(课件出示)“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的句式来说说理由。

3、汇报。

预设一: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1)从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她力大无穷?

(3)“总是”“年复一年”——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的翻山越岭,仅仅是一次吗?哪些词告诉了我们。(年复一年、总是)。

(4)指导朗读:是啊,无论是细雨绵绵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她总是---无论是枫叶浸染的秋天,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她总是---如果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呢!

预设二: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在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1)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力大无穷?

(2)“总是”——不管我们二十岁,还是三十岁,但逢有重担(引读)——。

(3)“重担”——什么是“重担”?同学们,想象一下,生活在山区农村的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课件出示句式:在儿子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同学们想得真好,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这位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无论是轻松的家务,还是繁重的农活,她都不会让孩子们干,她都是这样说了一句“儿呀,快放下,让我来!”就把活接了过去!孩子当然就以为自己的母亲是——力大无穷!

(4)刚才同学们想到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看得见的重担,但是,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重担,比如繁琐的杂事,甚至是困难和磨难。面对这些,你想母亲会怎么说?(课件出示:面对生活的繁琐杂事、困难和磨难,母亲会说:“”)。

坚强的母亲把战胜困难的信心传递给她的孩子。年复一年,母亲就这样默默承受这些重担过了几十年!

4、母亲真的是力大无穷的吗?是什么让母亲这弱小的身体支撑起了这么沉重的担子?(板书:爱)。

(1)(出示两幅插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同学们,你们看,承受了这么多苦和累的母亲,有哪些变化?(出示句式:昔日的母亲,如今的母亲。)。

(2)看到母亲这样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想说什么?这种难过,后悔,内疚的心情,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表达出来!(板书:愧疚)。

(3)带着这份难过,带着这份愧疚,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5、面对母亲的付出,我很难过,更是愧疚。就连边一旁的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却只是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2)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大妈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确,作者的母亲、我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和大妈一样了不起!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为儿女付出,毫无怨言,她们坚强、无所不能、她们伟大!

四.悟——以情促读,感悟母子情深。

1、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表达自已爱的方式是什么?——抱母亲。请同学们想象着画面,深情地读读这轻轻地抱。

3、指导朗读:这轻轻的一抱,是孩子对母亲爱的回应,是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和热爱!让我们再次回味这动人的时刻!

五、说——真情表达,述说感恩。

六.拓——课外延伸,表达感恩。

(mtv《母亲》)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品得完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身份读这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在歌声中重温母爱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歌声中延续孝子那深深的感动,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节课,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三

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探究。

1、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2、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3、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4、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5、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6、所以作者很愧疚,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

7、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此时的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让我们一起去抱母亲吧: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听着音乐,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5)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

拓展训练。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四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探究。

1、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2.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1)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3.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4.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5.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6所以作者很愧疚,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随机出示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田世国的颁奖辞,教师配乐朗诵)。

7.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此时的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让我们一起去抱母亲吧: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听着音乐,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5)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拓展训练。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我”难过、愧疚的心情。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和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二、理解“重担”,体会我的“难过”“愧疚”

1.抱母亲,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变得很不平静,抱起了母亲,“我”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圈出描写我心情的两个词语。

2.交流。    。

板书:难过愧疚  理解“愧疚”。

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读。“竟然”是什么意思?(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板书:没想到。

3.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有三处地方写到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把句子找出来。(指名说)。

(1)出示:(三段“没想到”)指名读。 。

(2)我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我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

(3)母亲承受的是怎样的重担呢?课文第二小节有一段话进行了描写,读第二小节,找出句子。

4.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指名读,在这段话中重担是指什么?(指名说,背上、手里、肩上的货物)。

(2)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学生交流,再出示填空:

春天,青黄不接,家里的粮食没有了,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夏天,酷暑难挨,蚊虫肆虐,母亲就在床边……。

秋天,为了抢收丰收的果实,母亲在地里……。

冬天,寒风凛冽,我和妹妹不住地颤抖,母亲……(师点评)。

生:一个个困难。

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5.现在你能说说我为什么难过、愧疚了吗?

a.“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体重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我”的心里很难过。

b.“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

c.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的重担,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的心里很难过。

6.把你的体会融入到这些文字中,读出我的难过、愧疚。

7.(换成第二人称读)把你想到的告诉母亲吧,“在我的记忆中,您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你总是叫我们放下,让你来挑。我一直以为你力大无穷,没想到你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指名读。师点评。

三.感悟亲情(指导读好第5小节)。

1.接上文,……我难过,我愧疚,当护士夸母亲的时候,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的呢?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读好母亲的话,为什么这样读?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付出毫不在意,你让我感受到一位无私的母亲,你的语气让人觉得母亲认为自己的付出不值一提。。。。。。)。

指名读1个。

3.配乐读。出示: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就这样,我抱着母亲,就像小时候她无数次抱我一样。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2---3个。

(出示图)看着躺在怀里的母亲,我又会想到……想到……。

在我的记忆中,一直以为你力大无穷,没想到你是用80多斤的身体,挑起了那么重的担子。如今望着你瘦小的脸,难过 愧疚涌上心头……此时此刻就让我轻轻地抱着你,轻轻地摇你入睡。”

5、齐读5。

7小时候母亲曾无数次这样抱着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静静地写一写)。

8、交流。

三.拓展延伸。

1、是啊,我第一次抱母亲,竟会让母亲如此激动,母亲的心这样容易得到抚慰,母亲对子女的要求竟是如此的简单!无私无悔、厚重绵延的母爱——给予的多,要求的少;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和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再多的诗篇都无法歌颂这厚重、博大的母爱,让我们把语言化作行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回报母亲吧!前段时间同学们响应学校的号召,也为母亲做过许多事情,请你也来说一说吧。

3、交流。

4、是啊,同学们,就应该这样,用我们的爱心、孝心让这么多的“没想到”变成“想到”,让“第一次”变成“无数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大全(16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

总结。

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委托书年(实用16篇)

    通过阅读好的范文,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该写作类型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些范本是经过精选和编辑的,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劳动保障相关部门受理工伤申

    食品安全自查情况报告范文(16篇)

    通过撰写自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在学术、职业或者个人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根据《**县统计局关于

    班级心理活动的策划书(优质20篇)

    班级活动是学生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场所,同学们可以通过参与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一起达成共识。我们整理了一些成功的班级活动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的加减法教案(实用15篇)

    幼儿园大班的总结是对孩子们在幼儿园度过的一年时光的回忆和纪念,具有特殊的意义。请看以下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或许可以给您一些写作的灵感。活动目标:1、复习2、3的

    仓储物流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汇总19篇)

    计划书的编写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以确保我们在制定计划时具备准确的信息和合理的预期。不知道如何下笔写计划书?看看以下的范文吧,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

    度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材料(通用20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应该注重实事求是,尽量避免主观评价和夸张修饰。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些事迹材料范文,相信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工作上的不足:。作为宣传部的成员,就自身

    竞聘营销经理的演讲稿(通用16篇)

    竞聘活动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下是一些经过筛选和编辑的优秀竞聘材料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社区单位下一步工作计划(实用16篇)

    社区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计划的执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社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精选13篇)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逐渐建立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时期,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兴趣进行总结。以下是幼儿园大班的考核评价标准,让我们了解如何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季节变化及主体的确

    汽车美容合同(热门18篇)

    汽车的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关注环保。通过阅读以下的汽车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趋势,为自己选购合适的汽车提供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