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笔尘

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资源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二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一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师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计数器。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二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三

(2)5个2相加是多少?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四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读、写万以内的数。

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计数器。

计数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五个学生分别戴着头盔(头盔上写着计数单位)入场,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五个是亲兄弟,谁能帮助我们排排队?让学生到上面排一排并说一说自己排列的理由。(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表排列)。

2、个位上出现数字8、十位上出现数字9、百位上出现数字1,并按照数位顺序排成一行,一生说:我们三人站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读出这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

3、老师:你能接着读出五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重点让学生说读到199时,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一个一个数数。

1、老师读数:二百九十八,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借助计数器读一读。

2、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并把它写出来。

学生先借助计数器独立完成,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可以在计数器上边拨数,边读数,并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其余小组进行质疑。

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读数、写数的,对于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数又是怎样读写的。

4、老师小结:读数时,数的中间有一个0,要读出来,数的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数的中间和末尾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二)一百一百地数数。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八百,学生试着读一读。

2、一百一百地数,边拨边数,数到四千一百。(学生先自己拨一拨,数一数,再同位之间一人拨珠,一人读数)。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人拨珠,分别拨出三千八百、三千九百、四千、四千一百,指定学生读出来。

4、写数。

老师拨出上面的几个数,学生独立写出来,反馈时让学生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5、老师小结:读数时,数末尾的0一个也不读,写数时,哪一位的末尾一个数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五

玩??调查与记录??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1、第一单元?除法?。、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五单元?加和减?、第七单元?时、分、秒?。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了加减、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第二单元?方向和位臵?。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臵;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3.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4.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六

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口算35+324+945+3028+7。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3页。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

(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

(二)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五、六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3、例4。“做一做”1、2两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1、2题有关加法。

(一)学习例4。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2、9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312405819。

2.口算。

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10、11。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2.估算。

792+186587+412。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180360450340。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4页-10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磅秤、盘秤、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二.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署作业。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七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10岁左右,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虽然村籍不同,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思想方面:本班这些同学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通过学习课本的有关文章,受到一定的教育:如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奋发向上,关心他人,做事一丝不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等。多数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落后,就没有本领,将来就无法建设自己的家园。但个别同学认识不够,纯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

纪律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定时上好早读,遵守《教室规则》和《小学生守则》,同学之间不打架,不骂人,尊敬师长,文明守纪。

学习方面: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方法,数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他们不需要教师监督,就指导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上课时,他们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自觉的预习功课,是些优秀学生,像韩啸林、刘蒙蒙、韩英胜等同学。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思考问题较慢,作业需老师叮咛才能完成,有凌日盛、韩凤云等同学。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缺乏稳定性,自立意识不强,懒于动脑,有韩超、张鑫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特不好,虽然干劲比较大,但成绩总是提不高,有张倩倩等。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个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单元。

章节。

课时。

位置与方向。

4课时。

口算除法。

3课时。

笔算除法。

9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课时。

平均数。

2课时。

年、月、日的认识。

2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制作年历。

1课时。

口算乘法。

3课时。

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

3课时。

小数的简单计算。

3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八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练一练第四题。

板书设计:

数一数(二)。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就是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一

一、引言加法和减法我们已经复习了一遍,还有一种生活中常用的计算,也是这期新学的计算,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开始复习乘法。

二、兴趣导入出示挂图(p44)同学们去过游乐园或者公园吗?你最喜欢什么?请看图中的小朋友都在玩些什么?每种有多少人?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对又多?小结:注意观察顺序,比如从上至下。然后按这个顺序写出算式。

三、扫描本单元内容。

1、依次出示以下挂图(p45、47、51、54、55)(知识点:乘法的意义、乘法各部分名称、2-5的乘法口诀)。

2、出示挂图(p55)(知识点:乘加乘减)把下部分的算式遮盖说题意后问:“你有几种列式?”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3、出示挂图(p58)(知识点:乘法应用)出示挂图上部分。谁能说说图意?谁能列式计算?出示挂图下部分。小组讨论,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和算式最多而且正确。

4、出示挂图(p61、72、80、84)(6-9的口诀)。

5、出示挂图(p75、77)(倍的认识)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正方形呢?边摆边回答。

依次板书:1个42个43个44的1倍4的.2倍4的3倍说倍的意义。完成“做一做”。在草稿纸上按要求画,并列出乘法算式弄清题意和问题。认识线段图。表述题意。列式。

6、出示挂图(九九表)快速回答。齐背。

四、巩固。

五、本单元测试,测试题见楼。

六、评讲。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二

要说起数学王老师,他可是我们班的“名人”。他衣衫朴素整洁,富于修养,面容严肃而和蔼,一双知识的海洋似的眼睛发出严厉而期望的目光,仿佛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复制给每一个孩子;他讲话十分的幽默、有趣,几乎每句话都会引起大家阵阵的笑声,但要是发起火来,告诉你,可不是好惹的!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三

1、计算。

6吨200千克=千克1米-3分米=()分米。

7千米—5000米=()米8毫米+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3厘米+2毫米=()毫米。

1吨—700千克=()千克6吨-千克=()千克。

5200千克—3200千克=()吨200千克+1800千克=()吨。

2、在()里填上“=”、“”、“”。

2吨()960千克1000克()3千克45克()3千克2050克()2049千克。

4千米()4200米100毫米()1分米15吨()15千克5000千克()5吨。

3、生活多彩园。

(3)用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四

数学课,是一门很优惠的课,什么满四十分钟送十分钟,满两节送一节,周末狂欢送三节晚自习,促销策略简直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促销手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如果数学老师去开网店,一定会累死送货大叔的。

其实数学课挺好玩,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过人的胆识。当然,还要有无视数学成绩的勇气。如果你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体验一下数学课也无妨。每次上数学课,我都仿佛看到了披坚执锐的大将军(哦不,是数学老师),左手握着虎符(哦不,是黑板刷),右手挥舞着三尺宝剑(哦不,是木制教鞭),带领我们杀向敌国军队(哦不,是三角函数),左冲右杀,血流成河(哦不,是粉笔灰飘扬),最后以一道华丽丽的数学公式斩敌方将领于马下(哦不,是笔下),只剩下我们一群小兵目瞪口呆满脸茫然,然后看着数学老师(哦不,是大将军),奔向下一个题目(哦不,是敌酋)。

总之,数学知识的艰深、数学题目的难做以及数学成绩的低迷,让我深深地觉得自己是来自其他星球的。每次的数学课对我来说,是三角函数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怎么解我依然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智商下限又一次被刷新了。所谓的狂想只能是疯狂地想啊,否则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老师说的话,而周围的一大群人都齐声应道“嗯,明白了”时,你会有且只有一种感觉:自己是不是昨天没有来上课而是被外星人抓走洗了脑啊!

但是如果你觉得数学课只是这种程度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有一次有个很“奇葩”的同学,擦黑板的时候擦出了一个“奇葩”的骷髅头,满脸狰狞痛苦怒视前方就差对月狼嚎了。偏偏那节课最难的题目写在了它的脑门上,然后,老师扬鞭东指,不怒自威,一遍一遍地敲着骷髅的脑门提醒我们注意那个题目。那节课我忍笑忍到了内伤,什么都没听,而是幻想了整整一节课的数学老师大战骷髅王,结果就是回家之后对着作业苦思冥想了半天,怎么看那题目怎么像贱笑的骷髅王……可惜我不是勇士,最后只能被虐得遍体鳞伤。

我还是默默地掉头回去吧,地球果然不适合我。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五

1、初步认识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初步体会竖式中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的基本规则。

直尺、竖式卡片。

2、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吗?

3、点名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4指出: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乘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1、教学2×4的竖式。

2

×48。

尝试:你会列式计算2×4吗?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列看,点名板演。

确认:肯定板演正确的竖式,表扬写对的学生,并让他们说说怎么想到这样写竖式的。

辨析:你认为哪一种写法是正确的?先跟同学讨论,再在班里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得出正确的格式。

指出:积的个位应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3、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乘法,你们觉得乘法的竖式好写吗?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1、“想想做做”第1题。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点名板演,集体纠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通过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的比较,使学生明确:他们的相同点是,横线上方都是参与运算的数,横线下方都是得数,相同数位上的数都要对齐。让学生用竖式独立完成。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么问题,再鼓励学生各自解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乘法竖式了解了多少?你自己会列乘法竖式计算了吗?

完成补充练习相应的题目。

板书设计:

2×4=。

2

×48。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通用16篇)篇十六

在数学课上二年级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二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二年级数学青岛教案设计”,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计算:

40+6×870-5×4。

2.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及时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5-8÷4。

72÷8-336+81÷9。

45+8×4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的房子教案大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个学期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计划,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常重要。想要写出一份出色

    幼儿青蛙教案(热门16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分工和明确责任,形成团队合作,共同推进教学工作。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1、练习双脚并拢轻轻往

    儿童文学小王子读后感(模板19篇)

    读完一本书,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真谛和内涵。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心挑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拓宽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幼儿园举办元宵节活动的通知(精选18篇)

    元宵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赏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每个活动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乐趣。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元宵节总结范文,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个节日的魅力。

    政治高一学期教学计划大全(21篇)

    学期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实现学业和生活的平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学期计划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指导。

    捉蜜蜂六年级(优质14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写作的灵感。有人会说我们现在的孩子不懂团结、不会团结

    贫困学生补贴申请书(通用17篇)

    贫困申请书是一种向相关机构或组织阐述贫困状况并寻求帮助的书面材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贫困申请书,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范文供参考。尊敬的老师各位领导:我是会计xx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有趣的易拉罐含反思(精选19篇)

    幼儿园大班里的游戏和活动设计都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为目标。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的最后一年,是孩子们培养社交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幼儿园大

    冬天雪的景色冬天雪的景色三年级(优秀19篇)

    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和思考,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才能。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过,

    身边的美景身边的美景(通用15篇)

    拥有良好的写作技巧和灵感创造力是写一篇优秀作文的关键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作文示范,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人工湖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走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