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文锋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引导和控制的基础。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一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学生摆的现状又是什么呢?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学生可能多摆2个三角形;可能多摆2个3;也可能就摆2个2……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认为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倍的认识》其设计是从学生的原始学习状态入手,“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抓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二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学具操作突破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研讨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说一说把“谁平均分”

师:(看到大屏幕)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吗?

生:平均分。

师:很有观察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那你们了解平均分吗?

出示“平均分”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平均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生:感觉很漂亮、很整齐。

师:那你们从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啊?

生1:分的都是一样的。

生2: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二)观察图片,理解“平均分”形成表象。

出示棋盘。

师:这幅图有没有平均分?

生:有,黑棋占的空间和白棋占的空间是一样的。

出示足球场。

师:这足球场,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分的?

生:左右是平均分的。

师:我如果让左边的场地(门)大一些,右边的场地(门)小一些行不行呢?

生:不行,因为这样不公平。

生:不行。

师:所以说“平均分“是非常公平的。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分一分探究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6的平均分。——理解定义。

师:如果让你们自己分一分,会平均分吗?

生:会。

出示6个苹果。

师:请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你所看到的。

生:我看到了6个苹果。

师:我们手中没有苹果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

生:扣子。

师:好,(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在学具袋里每人拿出6个扣子。拿出之后迅速做好。

动手操作。

师:表现的真好。那就用自己手中的6个苹果来分一分吧!

学生开始操作。

师:想一想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都摆出来之后让学生说一说)。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

师:老师也想分一分,

学生产生质疑?

生:分成的两份应该是同样多的。

出示定义:

师: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谁能帮老师分一分呢?(重新让学生整理。)。

说说分得过程。

师:这是谁分得?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生:……。

(学生边说边板书: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小练习:

做一做。

1、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把9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3)个草莓。

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

1、2、3、4、

探究15的平均分。——找到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个的分)。

试一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怎样分?

要求:不能重复,并且一个不漏的摆出来。

师:请同位两人准备15个扣子,自己试着分一分。

动手操作:两人一组。并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分的啊?几个几个的分的?你怎么想到一个盘子分2个?(分3个?)。

师:你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分3个)分得正好。

生1:我想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所以每盘3个的分。

生2:我想到除法:15除以5等于3。所以,每盘是3个。

师:你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的孩子。我们下一步就会学到有关于除法知识。今天我们所学的平均分就会与我们将要学的除法有关,所以请同学们认真听。

把12平均分。——区分:1、分成两份。2、每份两个。

师:好。现在快速的.把12平均分成2份。

师:看这幅图,谁能说一说,它是怎么平均分的?

生: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二)探究“把6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师:那现在想一想,如果“有6个苹果,每2个苹果分一份,可以分()份。”

师:拿出练习纸,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画一画。

师:你有没有发现你摆的图形和前面摆的哪一个是一样的?

生: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这幅图是一样的。

师:这两幅图的分法都是平均分。那看来一幅图可以有两种说法。

(再让学生说一说,看着一幅图说两个意思。把其他的分法也说一说,然后最后只剩一幅图和两句话。)。

小练习:画一画,圈一圈。理解每份分成几个的题。(两个题圈一圈)。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课件演示:

12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12个果冻,每份3个,分成了4份。

练习:

1、看图说一说。

(1)有6盆花,每3盆一份,分成了()份.

(2)有6盆花,平均分成2份,每份()盆.

2、填一填。

(1)10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2)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

3、

(1)10个气球,每()个一束,分成了()束。

(2)10个气球,平均分成()束,每束有()个。

三、课后总结。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生:平均分)。

什么样的分法才叫平均分呢?(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生:可以一个一个地分,这样比较准确;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这样比较快一些。)。

像“每几个一分”的说法。说几个一分我们就几个为一份。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东西可真不少,都学会了吗?其实我们生活中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做出很多精美的东西。大家仔细看有没有平均分的知识,在看的同时也想一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平均分的例子。

(播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师:看到了这些图有没有启发呢?下课之后与你的同学一块交流交流。下课。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法。

学习方法:

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生日歌。你能听出这是什么歌曲吗?这是生日歌。什么时候会唱起这熟悉的旋律呢?庆祝生日。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我们的祖国也有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吗?(10月1日)是的,我们马上就要迎来祖国妈妈的第66个生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来历?(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欢庆国庆节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

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你欢庆过什么节日或活动?

如、过年、欢度“六一”等文中欢庆的是什么?

3、就让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二、学习字词。

课题中出现了一个生字,你们能读出他的名字吗?(读“庆”)能不能给他找些朋友?

其他的生字宝宝也急着和大家见面呢,出示生字词。

1、现在老师就把生字宝宝都请出来了,课件出示生字。指读,(1)指读正音。有哪些生字的字音要提示大家?谁能领读?(指名)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b、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快速指出错误)。

4、打乱顺序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指读。

2、默读课文,

(1)这首诗歌课题是:欢庆。围绕课题,写了谁在欢庆?“()”画出;欢庆什么?怎样欢庆?——画出。郚完小组交流。课件演示画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e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旗帜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f、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在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

仿佛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这十三亿孩子,包括谁?

这十三亿孩子,是怎样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

4、同学们,观看这庄严而热烈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兴奋……)好,那么大家满怀激情的再一次把这首小诗朗读一下,通过朗读把自己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吧。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自豪!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

生读。读最后一句话。

b、为什么说十月一日。

是个“美好的日子”?

四、指导背诵课文。

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五、十月一日,一个美好的日子。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处处都是欢乐的海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呀。那么,让我们全体起立,把高兴表现在脸上,把兴奋体现在声音里,在悠扬的歌声中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您——祖国妈妈!(齐配乐背课文,)(播放背景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

师:祖国妈妈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她祝寿,看你打算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的生日呢?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师:让我们在妈妈的生日贺卡上写上我们最美的祝福,你可以模仿课文写上一段,也可以自己编一首诗歌来为妈妈庆祝。

(生创作诗歌)。

最后,让我们伴随着这首祝福的歌曲下课。伴奏曲目:《生日快乐》。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五

教学内容:

平均分(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学生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指名板演,展示结果。)。

第一种分法:oooooo。

第二种分法:oooooo。

第三种分法:oooooo。

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根?(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检查。)。

一、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呈现租船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

(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4人”,“24人租几条船?”。

(4)分小组讨论:要租几条船呢?(可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

(5)交流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

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

(2)师:有几个小动物准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不够。

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

(3)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

二、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最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5题: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怎样分是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

2、数一数。

师:有多少个小碗?

3、说一说。

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6、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

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

2、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

3、开放练习。

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

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

2、在操作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分析、比较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究意识,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将物品进行“平均分”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12根小棒、12个桃子。

学具准备: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看图让学生回答。

说说图中表示的分别是(   )个(   )。

2.学生摆小棒:3个2,   3个4。

二.展开新课故事导入  。

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6个桃子了。“来,沙师弟你2个,大师兄1个,俺老猪肚子大就3个。”“嗨!凭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孙降的,我该多吃”,孙悟空气愤地说。站在一旁的沙和尚说:“平时重活儿是我做的,重担是我挑的,我该多吃。”“我!”“我!!”“我!!!”他们三兄弟争吵不停。其实他们三个为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桃子,让他们别争吵下去了。

用小棒分一分,交流分法。讨论:为什么每人2个他们就不争吵了呢?

2、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像刚才,把6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2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

练习:填空,把6个桃子______分给3个人,每人______个。

3、教学例1.

独立分一分,指名演示。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4、试一试。

(1)  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子平均分,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四人小组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分的过程。

(3)汇报分的情况,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呢?

5、教学例2.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几只猴子,几只桃子?

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要我们怎么样去分?几个几个的分?

(2)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  6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想一想:老师刚才怎样分的?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一说分的过程。

(4)  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6.试一试。

(1)  教师示范操作分小棒,拿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共分成6堆。

说明,每2根放一堆,也就叫“每2根一份”。

提问: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几个几?说明12里面有几个2?(板书)。

(2)  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12里面有几个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第一幅图上是什么?说明了什么?(5块饼干作为一份,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学生照样子把剩下的饼干每5块一份,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

独立完成第二幅图。

(2)我们在分这些物品时是怎样分的?属不属于“平均分”?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学生分小棒的方法来分一分,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

四.全课小结:怎样分是平均分?在生活中你把东西平均分过吗?举个例子。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九

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分层次逐一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感知到操作,再到理解,最后过渡到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具体来说,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为主,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3.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通过操作发现平均分的特点。

4.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

《平均分》教学反思《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与不足倶在:本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圆形纸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从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在分小棒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在进行叙述“平均分”的过程中,运用这样的语言:“每份是几根?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分的方法,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突出了学生的三次实际操作。

第一次,小组同学互相分水果,重视学生分的结果,注重让学生体会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在课的始终,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圆形纸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再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应该返回头来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第二次,重视分法: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体现了学生对物品的不同分法,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应该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应该追问学生:“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使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优化分法。

第三次,分香蕉,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不过值得自己思考的是: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如何做到收放自如。如何让自己提问时的语言更加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思考、回答更明确,清晰,学习的更加轻松,愉快,这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一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二年级1班去春游,同学们分发食物),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发铅笔,如3个人分9支笔如何做到公平;或12本作业分给4名同学等等。学生在我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了平均分的初步概念,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我认为本教学有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生动手分发实物的过程中建立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平均分”,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如“把15支粉笔、或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

3、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铅笔,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 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桃树画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

一、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4枝粉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枝  另一人3枝。

其中一人2枝  另一人也2枝。

教师拿出6枝粉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二、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1、 示图片(8个桃)。

如果把这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8个图片,动手试一试,分完后,给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集体交流。

(1)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子,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页)。

2、第2页“试一试”

教师说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

4、“想想做做”第三题。

指明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还继续学习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三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设计理念: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雷雨前的段落时,先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在读的基础上谈感受,学生的感受会更多。整堂课力求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压、乱、垂、沉、阵、蝉”;并能正确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通过学习生字,使学生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3、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并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2.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

请大家齐读课题。18:雷雨。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请打开书本八十页,听老师读读课文,从课文中你能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简单交流)。

2.你们真能干,听了一遍就知道了那么多!下面请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出段落序号。相信你会知道更多。

3.课件出示词语(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下来、压下来)认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板书:前、时、后。

四、研读课文,感悟情景。

(一)读通1-3自然段。

2.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呢?请自由地读一读,在书上圈一圈,圈完后和同桌讨论讨论。

3.谁来说一说?(板书: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二)交流句子、指导朗读。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黑沉沉”写出了云层很厚,从“压”中体会到乌云来势凶猛。“满天”乌云多。

“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满天你重读了,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这会儿乌云已经铺天盖地了。让人有些怕怕的。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

谁能再读读?我感觉天真闷啊,快喘不过气来了。---齐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瞧----“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天又闷又热,蝉一声也不叫。)。

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种静、闷的感觉读出来——齐读。

乌云向我们直压下来,这时谁又来了呀?它是怎么样的呢?指名说。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哪个词表明天气很快变化了?“忽然”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对呀,你们刚才东倒西歪的样子就好象是“树枝在乱摆”,“乱摆”说明风很大。

谁再来读一读?谁也想试一试?

(4)引读:风太大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垂”是什么意思?(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能换个词说说吗?(挂、滚、跳、吊、荡…)。

感觉到“垂”更显出蜘蛛的害怕,用最快的速度逃跑。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这么响的雷,这么亮的闪电,该怎么读?(读得稍微快一点)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这么响的雷,这么亮的闪电,小朋友可千万不要到外面去,要注意安全。

用“要下雨了,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2、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要下雨了---满天的乌云---(教师引读)。

3、要下雨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我们的生字宝宝也躲进了他们的家中。

五、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指导书写“垂”a.怎么记b.看笔顺c.书空d.师范写e.生写一个f.比较g.在写一个,评价。

3.全班交流“压、乱、沉、阵、蝉”的记字方法,师范写,生学写。

板书设计:

前 1-3  乌云、叶子、蝉、

18、雷雨              大风、树枝、蜘蛛、

闪电、雷。

三水湾小学 邹莹。

教材分析:今天我上的课文《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压、乱、垂、沉、阵、蝉”;并能正确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通过学习生字,使学生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3、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并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雷雨呢?你在雷雨前、后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进入文本,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本课时安排了品读雷雨前的段落。

在品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时借助图片声音。并且以“要下雨了    。

越来越          。”的进行语言训练,并借此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

四)识字教学。

在生字教学中,重点教学”垂”字,先说说记字方法,再看笔顺、书空,师范写然后生学写一个,比较再写一个,评价。教学尽量有层次,到位。

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是一堂课经过精心准备的课,感谢全程关注我帮助我的所有老师。但因为本人水平有限,没有将课上得如预期那样好。自己觉得1.上课时没有放开,有些拘谨。甚至还说错了话2.教学过程中的衔接有些生硬。3.评价语匮乏,对孩子们如此优秀的表现,竟吝啬表扬。还有很多不足,请大家指出,我一定虚心接受,以后让自己多加锻炼,上出更好的课。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四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课堂向有效课堂、智慧课堂迈进。《认识平均分(一)》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层次性突出。

教学时从生活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生活中分桃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无序的分;然后聚焦生成的基础性资源,让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在认识了平均分后,让学生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例二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

2、重视了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代替实物,分6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堆1个,另一堆5个;一堆2个,另一堆4个;一堆3个,另一堆3个。然后引导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3、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挖掘教材资源。

学生平均分意义理解比较到位,我抓住例二的试一试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在按要求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分完全部汇报完成后,我及时追问:如果给你12根小棒,你还能每几根一份的平均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在学生的发言补充中,更加完善了12平均分的方法,此时,我并没有作罢,把几种方法集中放到了一起,问道:观察一下几种平均分的方法,你发现什么?随着提问,几种分法的小棒图清晰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此问不但要让学生总结不管怎么分都是平均分,因为每份根数一样的本质,更看学生能不能发现总根数与份数、每份根数之间的关系,课堂证明,学生是能做到的,两点学生总结的非常好。为除法的渗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

2.数一数。

师:有多少个小碗?

3.说一说。

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6.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

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

2.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

3.开放练习。

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

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平均分”的教学内容与九义教材相比是加强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根据本班实际,改变主题图的情境,因春节刚过,学生在新年里会到处串门做客,主人就要准备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题图,主题图分步展示,出现一定的坡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多”。

(2)通过例l的教学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里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让学生体验原始含义的平均分,体现出人们认识平均分的过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的卢江主任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例2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种方法,而没有经历原始的平均分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总数不给学生,大碗里装的乒乓球(代替汤圆,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学生一下子也看不出来,这样容易使学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个1个地分)进行探索,经过探索后,有学生发现了总数(15),决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识直接解出答案。因为3x5=15,所以每份应该是3个乒乓球。

这样就使学生经历了从原始平均分到最优平均分的过程。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通过教师发奖品,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捆铅笔,而不是发给每一个人,这可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今天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先数出总数12枝铅笔,再看看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到几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开放练习。这里设计的是12个“汤圆”准备请多少人来吃能够平均分,有多种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比例思想,“汤圆”总数不变,吃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就多。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学生的心智活动起到一定的启迪、激励、挑战的作用。

(3)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5根小棒、长方形纸一张。

教师: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学生尝试分。

交流。

小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学生操作。

反馈学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巩固延伸1、举例。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把12个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练习。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象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四、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入党申请书标准及(精选20篇)

    入党申请书是对个人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的自我检查和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

    学生网课学习心得(优质13篇)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与体会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我的同学李扬(优秀19篇)

    优秀作文的观点独到而鲜明,既能平实自然地描写生活,又能深入发掘内心的真实感受。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柳林风声初中读后感(实用22篇)

    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展示自己与书中人物的共鸣,以及对书中事件的反思与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还我一片蓝天(热门20篇)

    优秀作文具备深入思考的思维能力,能够以独特的视角触动读者的心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每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色,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创新实验心得感想(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总结。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凭着一股执着的信念,抱

    工厂员工最简洁的述职报告(热门14篇)

    述职报告是对一段时间内个人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提升空间。梳理思维,我觉得写一份述职报告是十分必要的。在撰写述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模板14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教案模板,供教师们在备课时参考使用。1.使学生通过浏览报刊,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

    对老婆发脾气的检讨书(专业16篇)

    通过写检讨书,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下方,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有关写检讨书的参考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灵感。亲爱的老婆:对于周五晚上

    小白兔和小灰兔想象(专业20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教学目标:1、认识"翻、浇"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