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笔舞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考虑学科的理论体系,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和研究优秀的教师教学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例一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0.5+0.30.8+0.61.5-0.50.9-0.6。

二、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讲义夹和笔记本。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试一试。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纠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

请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阅读以上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围绕“有效课堂”这一主题,从校本实际出发,结合“研学案”的设计模式,以胡老师的这节课为中心,谈谈“如何把研学案的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二

本节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分式的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它是代数运算的基础,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及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学习过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将为《分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以及《分式方程》的学习做好必备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分式的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中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重点,运用法则计算分式的加减是难点,掌握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是解决问题是关键。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具有一定解决问题计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其价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载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设计思路。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与手段:本课我主要以”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例题讲解,拓展延伸“为主线,启发和引导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观察思考、猜想归纳、例题学习和巩固提高“四个层次的学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过程是:观察导入、例题示范、习题巩固、归纳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观察导入。

观察:从下面的两种运算中,你能发现什么?

老师活动:提出问题,促进思考。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发言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两组运算,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这为引入分式的加减运算作铺垫,由已知到未知,有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与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相似,分式的加减也分为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和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类比猜测:

(1)同分母的分式如何加减?

如,怎样计算:b/a+c/a=?;b/a―c/a=?

(2)异分母的分式如何加减?

如,怎样计算:b/a+c/d=?;b/a―c/d=?

老师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并大胆猜想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进行类比,而后发表意见,说明自己的推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由学生的类比猜想的结论,给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给以定义: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后加减。

第二环节:例题示范。

老师活动:讲解两个例题,演示分式的加减的步骤,教会学生法则的运用,同时也强调计算过程的注意点(结果要化为最简)。

学生活动:通过例题示范,领悟规律,学会法则的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和异分母分式相加减两种运算的主要步骤,给出分数的加减运算的具体过程,同时突出法则重点,步骤是关键。例题示范让学生不仅熟悉了分式的加减法则,也了解了分式加减的具体运算步骤。

第三环节:习题巩固。

我将板书四个习题让学生自主解答,这四个题包含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分式的加减法则在计算中的应用这一难点设计,设置的习题也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让学生在计算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及时巩固已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抓住运算步骤之一关键,体验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今天学习了分式的加减,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提示:

设计意图:我将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强调分式的加减运算的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计算分式的加减的一般解题步骤,突出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式的小结,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第五环节:分层作业。

必做题:第45页,习题8。3第1题。

选做题:第45页,习题8.3第2、3题。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精神,”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在作业时给出有梯度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通过选作题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分式加减运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为下节课分式的加减的第二课时奠定基础。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三

本课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会碰到分式加减法运算,这就有必要掌握分式加减运算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由于分数与分式有着很多类似的性质,因而从直观的分数加减法运算开始。先探究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有数的运算引出式的运算规律,体现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后,同样利用类比的方法,安排了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学习,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有助于知识的层层落实与掌握,并且通过通分将异分母分式加减化为同分母分式加减的运算,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学中转化的思想方法,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从课堂学生做习题的情况来看,知识握比较好,知识已落实到位。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四

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会运用它们进行分式加减运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做两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同分母分式运算法则及注意事项,然后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先讲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比较容易,它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基础。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与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相比要因难一些。这里主要是做好“转化”工作,即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转化”的关键是通分,而最简公分母的寻找是通分的关键,因此可先通过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方法,与异分母分式的加减相类比,找出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乘积作为最简公分母,然后再通分。

另外,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列式,从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类比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从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类比出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时引导了学生把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低起点,顺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阶递式的设置台阶,使学生自然的归纳出法则,在运用法则的重点环节上,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题的落实,都以学生为中心,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暴露问题,再指出问题所在,为后一步的教学提供较好的对比分析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多种解题技巧,并比较优劣,通过分析题目的显著特点,来灵活运用方法技巧解决问题,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习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六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整理计算方法。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七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要求:先读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34加20,再加5等于几?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哪里?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

根据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的不多,师引导)。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多了几人?(3人)。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多了3人,如果老师想问你,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个别学生回答,用28+25,其余学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还少一个信息,还不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对,现在把这个信息告诉你,车上原来有67人,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3、探究算法。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书写方面,画横线用尺子,别忘写横式得数)。

把书翻到28页做一做选你喜欢的题目,笔算在练习本上。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二)笔算。

(三)拓展题谁来当大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本节课最大的的特点是“老师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解算法。效果还可以。练习有坡度。我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感觉不足的有: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参与教学,但是有个别学生走神,而且学生还有拉长腔的毛病。总是觉得学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资奖励了,看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时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点感触,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在活动中体验靴子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对口令。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板书:6+4=。

4+6=。

(3)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把书上59页算式的结果填完整。

(4)交流汇报:任选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小红在玩抛花片的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动画。

(3)交流小红抛花片的结果。

(4)在书上写填一填把这个结果用四道算式记下来。

(5)请你想一想,小红再抛一次结果会怎样呢?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按照你的想法可以列哪些算式呢?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和同桌一起找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等于10,交流后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谈话:小兔子也想来参加小朋友们的活动,请你用小兔子伞上的数字减其他伞上的数字。同桌活动后全班交流。

3、开火车口算卡片。

4、想想做做第4题。

比一比,谁说得多。

同桌相互说以后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观看动画。

(2)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独立完成。

(4)交流订正。

6、想想做做6。

(1)读懂文字。

(2)观看动画。

(3)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4)独立完成。

(5)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第3题。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九

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开着车去动物园逛逛,先来看看哪些小朋友能上车?能回答出老师提问的就能上车。

2+3=5,5+2=7,7—3=4·····。

师:小朋友们真棒,有这么多孩子能上车,来看看第一站是哪里?

二、新授。

(一)理解“4+3—2=5”的含义。

师:哦,是猴山,一群美猴在山上玩,从第一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山中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

师:后来有什么情况发生呢?(老师打开图片上遮住的3只猴子)。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后来来了3只猴子。

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猴子?

学生回答:有7只,4+3=7只。

生:5只,7—2=5只。

谁能看着这幅图,说一个数学故事。

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来了3只猴子后因为2只猴子有事就走了。所以就剩下了5只猴子在这里玩。

生:先算4+3=7,再用7—2=5(板书)。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二)说“4+3—2=5”的算理。

生:先算4+3=7,在用7—2=5(师在此强调中间想的那个数7),并板演算的过程。

(三)理解“4—2+3”的含义。

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2只猴子因为有事出去了,就剩下2只猴子。4—2=2。

生:2+3=5只,师:谁能把2个算式合起来,引导出“4—2+3=5”并引导出算理。

(四)小结。

在猴山里我们学习了重要的“加减混合”,好!我们继续开着车来看看还会带来怎样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孔雀开屏。

2、小马过河。

3、看图列式(美丽的小湖)。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1.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三关:我会应用。(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一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

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

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根据上面的关系式,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方法一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三个小数连加,可以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2:三个小数连加,还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列一个竖式来计算。计算时,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生3:小数连加的运算跟整数连加的运算顺序相同,可以一次相加,也可以两次相加。

师:计算小数的连减,需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连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还可以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类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

生2:计算小数的连减时,可以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求差。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二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 吃了3天 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 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 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 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三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列分式计算:

112215112+103+88或+103215303215+88303(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第三关: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文档为doc格式。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四

1.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竖式计算。

46+25+1775-28-19。

二探究体验。

1课件出示公共汽车停在站点情景图。(有乘客上车,有乘客下车)。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有关数据)。

3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思考:要想知道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67-25+2867+28-255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让学生弄清楚要求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就是要从原来车上的67人去掉下车的25人,还要把上车的28人加上)揭示本节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5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师指导竖式计算。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第28页“做一做”

2、小动物做对了吗?80-46+18=6254+26-48=22。

3、二(2)班共39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夺红旗游戏(分小组每个成员依次按顺序计算出结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对又快)。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三关:我会应用。

(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吃了3天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分式加减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七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检查: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4.7-0.50.56-0.461.2+0.8。

1-0.40.39+0.157.7+0.63.6-0.8。

4.8-35.7+0.23.6-1.67+2.3。

学生独立。

完成并验。

揭示课题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环节二。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环节三。

练习。

1、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2、抽生板演检测。

学生认真看书。

教师巡视。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级我的学校范文(19篇)

    在学校里,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学校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成长的梦幻翅膀带领着我们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的教案(模板23篇)

    五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搭建。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

    学校校长廉洁自律方面个人总结(专业15篇)

    在写个人总结时,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内容,以便准确地表达个人的体会和收获。这些个人总结范文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观点,适合不同程度和不同需求的读者。

    铁路安全隐患演讲稿(优质19篇)

    撰写一份精心设计的安全演讲稿可以提高听众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安全演讲稿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安全,对于铁路这个行业来

    乘务员年终工作总结(专业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范围内对工作表现加以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工作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

    会计助理阶段个人总结(热门17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自己的总结。

    行政人事部年度工作总结(优质20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工作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分析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和改进的方向。

    实习生单位鉴定评语范文(17篇)

    实习鉴定是实习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环节,也是实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撰写实习鉴定时,可以借鉴一些范文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

    两分钟我的梦想演讲稿(精选21篇)

    梦想是我们心中闪耀的星星,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给予我们勇气和希望。在下面的范例中,您可以看到不同人们实现梦想的种种方法和经验,或许对您有所启发。敬爱的的老师,亲

    设计思维心得体会(优秀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过程,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