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纸韵

教学工作计划要与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相衔接,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有所帮助。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一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注重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来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旨趣,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培植,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种和谐丰满、蕴涵人生大智慧的教育。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主要阵地,更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文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能充分抓住这些作文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也就充分发挥了作文教学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较好发展的作用。

(一)、在作文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以生命问题为题材作文,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教师可以通过关注这些问题来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让学生在完成有关生命问题的作文中,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人类生命的意义。这样,我们既实现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题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二)、可以在作文讲评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讲评中也可以渗透声明,根据对学生所写的作文的批阅,提取其中有生命教育意义的语言与材料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要注意在讲评中与学生真诚交流,坦诚相见,要创设随意中流露真情的气氛,就如聊天。应该让作文讲评成为师生间的心灵的对话,成为师生间的互动的舞台,让师生互相汲取清亮的生命汁液,使自己的生命之树也勃发生机。

(三)、坚持写观察日记,关注周围的生命状态。写观察日记是作文训练的常用的手段,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现在的学生每天只是埋头读书,对身边的世界和周围的生命关注太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写有关生命问题的观察日记,可以是对自然植物的观察,也可以是对家中动物的观察,还可以是对一般生物的生命过程的观察,并把观察所得的过程和感受诉诸文字。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较好的生命教育。

三、拓展课外阅读,加强生命教育。

[1][2]下一页。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文档为doc格式。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二

社会的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生活趋势。因此,社会往往容易对人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多,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在这一阶段接受的社会信息会对他们以后的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契合起来,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造成小学生的扭曲心理,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一)改良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并没有认真思考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教师在学生犯错后多采用说服式的教育方法,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要怎么做,或者把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告诉犯错误的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种事后教育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树立是非观,但是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来讲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在课堂教学时,小学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对自己心理品质的教育。

(二)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在班集体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数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视,然而这种做法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站在每一位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关心与爱护,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会到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赞扬,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也会带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积极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学习,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环境,从而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其目的是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并且能够发展成为我国的高素质、全方面的人才。因此,小学班主任不能把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看做一门简单的说教学科。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是非观,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远离来自各方面的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因此从以上两方面讲,小学班主任只有把心理教育深入生活实践,才能解决问题,使小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多组织一些实践训练,给小学生机会,让小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深知自己的重任,要用爱心、真心、责任心去教育学生,并且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是非观;帮助学生防御心理问题的产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深刻理解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积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三

做课文《小调查》的题目。

一起来分析答案。

二、说一说。

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从这里你学到了什么?

三、想一想。

你的身边有能“自律”的榜样吗?

四、写一写。

把你认为好的“自律”的榜样写出来,并且写出自己的看法。

五、议一议。

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作息时间表》。看看谁的作息时间安排的最恰当!

其次,修改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坚持一个学期。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四

4.鼓励学生情侣写下对彼此的承诺,提高对感情的责任感。

1.“心愿”表达用语文明,内容将健康,积极向上;

2.不要求必须现场写,可以让同学自行写好交给我们再做安排。

桌椅、信纸、彩笔、游戏测量量表。

xxx。

心理健康周开始的第四和第五天,持续一天。

两组人员,每组7——8人。

大学心理健康教案: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五

当今社会在多元化的观念冲击下,青少年的思想心理日益复杂,负面影响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需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依靠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就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为基础,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氛围,并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从而优化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

二、以数学内在的美陶冶学生心灵。

正如人们所说,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因此教师应当努力挖掘数学教材美的蕴意,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愉悦的心理刺激,丰富的学生情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教师在讲有关图形时,应当积极找资料,展示数学美和生活美的作品,并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并在课上展示,然后评出创意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美的目的。

三、重视激励性评价作用,为学生提供心理自由环境。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浓厚兴趣、正确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适时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感知到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就应正确地使用表扬与批评,对优秀生表扬要适度,不能捧上天,当有了错误时,要实事求是地指出缺点和错误不能迁就;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当作业错误多或完不成学习任务时,老师不要一个劲地批评、讽刺、嘲笑,而应热情帮助,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建立起自信心。教师情感的天平,不能只向优等生倾斜,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地给予信任、期待和爱护。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每一个儿童身上最能发挥其创造力的`方面,因势利导,促其进步并得到提高。

四、发挥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心理疏导。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与非认知两种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因素是主体的加工操作系统,非认知因素则是主体的动力调控系统,学生学习的成功取决于两个系统的协同活动。两者密切配合,缺一不可。也就是说认知操作系统是没有积极性的,非认知系统是产生积极性的动力系统,我们可以想象没有动力调控系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更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成果。那么构成这个动力调控系统的又是什么呢?这就是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心理成份。这些心理成份无一不包含着人的情感。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许多家庭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许多同学自幼被娇生惯养,吃苦精神差,独立能力低,有的没有自信心,心理素质差;有的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有的自制力差,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一遇到困难,便怕了,不愿前进了。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就会关生焦虑,甚至颓废的情绪,可能发展到以后在各个方面也会出现小小的挫折就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产生忧郁的心理,阻碍学生健康发展。增强耐挫意识,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一生中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和适应遭到反对和不成功,学会接受有益的批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其人格的优化发展,更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六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由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总结许多教师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概括出以下几条原则。

(一)积极情绪原则。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对其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吸收率高,从长远看,会获得教师和同学更多的尊重与接纳。在这一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

创设积极教学环境积极的教学环境,指良好的课堂气氛。它是教学的软情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和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焦虑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创设安全的教学环境安全的教学环境,指的是教师要接纳学生,并设法使学生之间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接纳,形成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接纳的社会心理气氛,进而使每个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形象,以调动他们的成就动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避免使用惩罚性的控制技巧,不挖苦、讽刺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人格。

(二)体验成功原则·。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i下列做法可供参考:

贯彻成功原则,要求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应因人而异,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目标,要求教师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发现每一个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培植。如果要求过低,缺乏挑战意味,会失去目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相反,如果要求过高,学生也会因失败而却步,并导致自暴自弃的消极的自我观,导致学生发展性心理障碍的出现。

避免考试压力造成的不良后果。学校常常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甚至人格优劣的惟一标准,这种标准,不一定与学生的真实情况相符,但却影响学生的自我行动。如果学生考不好,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怕同学看不起,觉得没面子,感到一切不如别人,故而逐渐对考试形成恐惧,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合乎心理健康要求的考试,应重视学生的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为此,教师应强化考试的诊断功能,弱化考试的价值评价功能,应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而不要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拿考试分数来讽刺、挖苦学生,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

(三)民主自治原则、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体现为民主自治原则。要求教师克服对课堂管理所持有的“压、训、罚”的错误观念,实行民主化管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以积极的指导为主,消极的限制为辅;标明恰当行为在先,奖惩在后。一旦学生发生课堂行为问题,在处理时,也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惩罚应就事论事,切忌把惩罚作为教师报复泄愤的手段,切忌滥施体罚。其目的是透过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强、自律的能力,尽量消除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的各种因素,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合理负担原则。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重的学习负担,带给学生的直接后果是疲于奔命地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及家长留的课外辅导作业,学生用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有限,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去与人交往,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就课堂教学来讲,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限制课外作业量。有的教师在课内完不成教学任务,靠占用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靠大量课后练习去提高学习效果,有的学校不是引导教师们去比谁的教学效率高,而是比谁能加班加点,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些做法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个别辅导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会表现出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表面的行为问题捕捉和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七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小学生团体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城市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着充分发挥教师主动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愉悦情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1、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

了解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操作法(游戏、绘画)、角色扮演法

情景体验

40分钟。

小学六年级学生

一、游戏热身----盲人取物

盲人取物:要求戴上眼罩在规定的时间内穿越障碍取到物体

师:好,老师为你找个合作伙伴,可以用语言进行提示。谁愿意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很好,你们都是很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孩子。

师: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你觉得自己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师:有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位同学刚才有了与别人的合作,任务就容易完成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靠大家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团结合作很重要。那么怎样团结合作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来议一议团结合作这个话题。

二、活动----逃离险境

师:同学们,生活并不是风平浪静的,有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危险。这里有老人,小孩,病人、青壮年。出现险情,大家要迅速逃离,紧急疏散到安全场所。

(第二次逃离险境)

三、活动分享----诗配画

诗配画全组同学根据一首诗共同完成一幅画。

四、总结

同学们有什么悄悄话要对老师说的,可以给老师写信塞进我们学校的心语小屋的心语信箱,也可以当面找老师交谈,老师们会很乐意和你们交流的。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八

1.增添了教育工作的新形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健康教育效果较差,这就使得教师必须探究出一条新的教育路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固定模式,使教师们的工作开展更顺利。

2.转变了以教师为本的教育重心。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明确了教师并不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堂的重点,更不是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人。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里的教师仅在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学习中起着管理作用。作为引导涉世未深的儿童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思维接受能力的教育模式来开展工作,着眼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为小学生个性形成保驾护航。

3.提高了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现如今计划生育政策已开展了多年,家里这一根独苗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长对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也有了新要求,这就表示教师得严格要求自己来提高教育的工作能力。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教育模式,它融于教师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课堂上一句话,说深了就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说浅了达不到教育效果。这时,教师就要背负起培养学生坚强、塑造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育实践者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营造渗透式教学环境。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营造出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的环境。以往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多采用说服教育、树立名人榜样、确立行为规范等传统教育模式,其授课内容的传达主要是以教师为本的。营造以学生为本的环境更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比如,校园走廊设置宣传板报、开展国旗下讲话选拔,中午的校园广播也可以通过一些寓言故事、学生优秀事迹等正能量内容,使学生们不仅仅在课堂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净化学生们的心灵。积极向上的校风油然而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学生们心理健康成长。

2.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渗透。针对小学生自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普遍特点,可以开展课间活动,以使同学们团结向上、勇于进步的思想品质得到锻炼。比如,不定期开展各年级间的拔河比赛。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参加,既增加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又触发了每个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这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爬山远足等户外运动,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培养其坚持、耐心、克制、勇于挑战以及正视失败的心理素质。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老一辈革命者的不屈精神,既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还为其提供了众多坚毅精神的'榜样。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益的知识不间断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们在教育活动中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3.丰富课堂上的渗透方式。通过互动的形式使课堂上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更好地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举出一个案例,把学生们分组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问题出现在哪里?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此类情况,都是怎样处理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有什么收获?下次遇到这类问题要如何处理等等。以抛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并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理解教育内容,使学生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4.重视家庭资源渗透。学校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回到家里,在不同家庭背景下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就出现了问题。以某小学四年级一名女同学为例。一节数学考试课上她趁同座女生不注意把人家文具盒扔出了窗外,当女生发现文具盒不见了,只能借别人的笔来答题。文具盒丢失事件结果调查出来,原来是这名女同学嫉妒同座数学成绩好,所以把其文具盒扔出了窗外,不想让她答题。教师通知了这名女同学的父亲,随之就招来了一顿毒打。仔细分析,这名女同学只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教师可以通过和女生的交谈了解情况后,悉心指导,再告知家长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说明孩子只是好胜心强才用错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家长就不会对孩子进行体罚等极端教育方式,小女孩也会通过努力学习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在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家庭资源的利用。因为学校并不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家庭才是伴其一生的成长环境。小学教育是一个需要把各方面资源利用起来的阶段,它需要学校、家庭、教师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在学校方面要建立起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真正展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九

摘要: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的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增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积极措施。

一、创造优质课堂氛围,使学生心中充满期待。

优质的课堂氛围是一节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指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情愉悦时,更容易接受事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也正说明只有使学生身心畅快地进入学习,形成师生彼此接纳的心理进而调动他们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里状态如何,心理积极愉悦,则效果倍增,相反则效果甚微。”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不难看出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先从自身做起:热爱学生,鼓励学生,然后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煞有介事地对一所小学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名单并没有什么依据。但几个月后再次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名单上的具有“学业冲刺”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名单上的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期盼还是通过语言、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这个实验也再告诉我们热爱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所以,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自始至终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用愉快的心情的对待学生,用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将枯燥的数学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虽然“润物细无声”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不良情绪,让学生对数学教师和数学课堂产生亲近感,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就像教师对他们充满期待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动力。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和不能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障碍,时间长了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无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不良的情绪。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要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我们在平时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生活中的数学等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们有了学习动机和兴趣之后,我们就要运用智慧使数学课堂变得简而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这样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压力,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让课堂探究更愉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心理学也有研究表明:人的学习结果受感官参与的制约,多种感官的参与还有利于人的心情开朗。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既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些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对千米有更直观的认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去实际测量一千米,教师只提供测量工具和负责学生安全。在这一活动中既促使他们自己动脑思考如何完成任务,也锻炼了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还让他们走出课堂,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探索体会和掌握数学知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了数学课堂。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种方法和途径,但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挖掘整合教材资源,发挥教师的各种能力,三者结合起来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才能使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让健康的心理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研究方案[a].探索创新发展[c],.

[2]李遂宠.浅析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j].甘肃科技,(1).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

摘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融入体育教育教学之中,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

前言。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1创设成功体验,使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被压抑的心理就象一把久未开启的锁,如何才能把锁打开呢?这就要求老师给他加点“润滑剂”或“去锈剂”然后选准钥匙对准锁孔把他打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看做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学生跑的速度素质较好,而有的学生弹跳较好,有的学生技巧性动作学的较快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体验,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的增强,内部动机加强;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既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和维持了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压力,使之紧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并享受体育活动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又如:50米练习中,设定二条起跑线,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跑速较慢的学生在前面,同时起跑,一方面可以让跑速较慢的学生获得比别人快的成功体验的心情,另一方面,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追,增加其运动量,又增加了比赛气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

2谈话诱导,认识自我,克服自卑感。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个别性和气质类型的不同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学生体育学习环境中去,了解情况,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对待各种问题。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个子较矮或体形较胖和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跑不快的学生,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是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促进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同时给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合格。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

3创造条件,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欲表现自己的特点,作为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充分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同学们交待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编自导地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比如:让那些个子较矮和体胖的学生或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先练习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给他们提供练习的器械和场地,在课中就让这些学生出来做示范,如在沙包掷远教学中,让臂力强的大胖子来示范,在技巧课练习中,让那些个子较小但技术动作掌握的好的同学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快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比如,在换物接力赛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所换的物体都必须立起来,不得倒下,否则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队伍时,一定要从右边归队,一次错就扣该队一分,这时,各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学生之间关系也很融洽,抛弃了那种不愉快的情绪。又如,让体育素质较差、但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担任裁判,通过他秉公执法,同学也不会轻视他,让学生养成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的习惯。使这些学生不会因为体育素质较差而有自卑感心理。在这些活动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

6课后开展个别咨询,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小学生中的个别学生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个别咨询是指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开门见山,学生有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只要双方的谈话建立在相互依赖、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就可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他们,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加给予关心帮助。在课外,我们积极地和学生多接触,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关系。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也逐一进行认真细致地给他们分析比较,使他们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使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以上是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做法,还在不断地摸索中,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们指正,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而努力,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的国家栋梁。

7小结。

8参考文献。

2颜军体育教学心理学(m).神州出版社,1986.

3耿培新等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m).人民教育工作出版社..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一

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健康;人格;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而课堂教学活动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采取适当、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数学只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时候,它是枯燥的;当数学只能用一堆概念原理公式呈现时,它是抽象的;当把学习数学变成了做不完的练习题时,它肯定又是乏味的。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社会和学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与期望变为学生自己内在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避免使用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要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进行对话交流,以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身心轻松,思维也就开放,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因此,教师应主动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放松的时间,使身心愉悦,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二、合作交流、善于交际,加强责任感的培养。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他也能被他人所理解,被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性格上也很自私和好强,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相反意见,而合作交流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对学生来说,能在游戏、学习、生活中,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学习的顺利进行,每个人都从互相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接受他人,善于交际,也让他们在与人相处中明白自己的责任。比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样小组成员为了争先会全力合作,积极探究讨论,量的量,记数的记数,算的算,很快达成了共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理解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人际交往,使性格孤僻、胆小的.学生在与同伴交流、沟通中,既学会与他人交流,又弄清所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现在很多学生自信心不足,总是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不敢和别人接触。心理学认为:这是自卑心理所产生的一种孤独状态,所以教师应该从点滴中树立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

1.正确评价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了解学生,充分相信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这两个工具。

2.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就要从发现、表扬学生的长处和优点着手。尤其是后进生,批评多了,会使之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会自暴自弃,所以教师要设法挖掘、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真诚地予以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

3.要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任何人只有制订合理期望值和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能不断地体验成功,自卑心理就会慢慢消除。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快乐才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才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不断增强。当学生有了新的进步,教师就一定要不吝鼓励、溢美之词,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使大家备受鼓舞、情绪高涨、信心大增,向新的目标进取、超越。

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渗透、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苍溪县东青镇中心小学校)。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二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结合小学生乱花零钱、乱投纸片的现象,可针对学生中的浪费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使学生知道聚少成多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等。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三

1、抄写本课生字:“颗、存、误、况、丝、奋、实”7个生字。

2、熟读课文。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付诸行动,付出心血,才能是理想变为现实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礼仪教育、预习检查:

1、检查课前准备。

2、小组长检查家作。

二、趣味导入,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导入:

1、我们继续学习《两颗种子》,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课件,巩固已学过的生字。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自主提问,探究体验:

(一)文章,深入学习。

1、教师范读课文。

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什么是理想?

(2)两位少年提出了一个什么疑问?

(3)他们怎么去解决的?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老人是怎么回答他们的?

(2)请学生用课文中的原文回答。

4、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第一个少年是生怎样保存种子的?

(2)把第一个少年说的话全班齐读出来。

(3)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第二个少年是怎样保存种子的?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全体齐读第六自然段。

(7)全班读第七自然段,议一议:老人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评价检测,拓展延伸:

1、讨论: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试用“只有……才……”来表达。

2、写一段话:我的理想。

练习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四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讨论题为:

a、路娜怎样把快乐带给别人?

b、你向李素丽阿姨学习什么?

c、你想做一个把快乐带给大家的人吗?

目的是让同学们知道向李素丽阿姨和路娜同学学习什么,鼓励学生做一个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

2、想想说说。

目的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把快乐带给自己周围的人。

3、观察论谈。

教师将一件事的两种做法编为“情景一”和“情景二”,并写在纸板上挂到黑板上。

教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扮演红红,请一位同学扮演妈妈,我旁白,我们三上人把纸板上的故事念一遍。

目的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红红的做法对与不对。

4、想想谈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a、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最高兴?

b、你何时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c、被你帮助的同学为取得成功而快乐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请大家想一分钟后,再谈谈上面三个问题。

目的是让同学谈谈自己帮助别人后的情感体验。

5、想想填填。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先默读一遍,然后在空白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字。

通过填字游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实践指导。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五

进入初中以后,许多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显著的变化,例如,第二性特征开始发育,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初中生的最大心理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状态,在这样“半成熟”的阶段,他们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叛逆。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把自己看成是“小大人”,开始崇尚所谓的“自由”,追寻无拘无束的生活。而这与家长要求的中规中矩有着天壤之别,初中生因此认为家长扼杀了自己的青春活力,从而与家长产生代沟,越来越抗拒家长对自己的管教。

(二)早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身体出现显著的变化,面对异性,他们会下意识的想要吸引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目光,或者下意识的关注某个异性。初中生处于性懵懂的阶段,对于“恋爱”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认识,往往容易将这这些简单的相互吸引当做是爱情,从而陷入早恋的泥淖。

(三)厌学。初中阶段的学习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具有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高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一)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初中生处在健康心理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学生学识与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我国专业心理教师师资匮乏。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学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但中国的现状是,有将近2亿的中小学生,却只有6000余人的专业心理学人员。而语文学科,作为学生人文教育的阵地之一,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一)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点拨者,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为人师表,首先应当对自身严格要求,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语文老师还应具备过硬的语文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注重人文渗透,推动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很多学生喜欢一个学科往往是从喜欢教授该科目的老师开始的,初中生也不例外。初中生处在一个心理“半成熟”的状态,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又充满戒备,学生会因教师比自己拥有很多的见识和更丰富的阅历而自然而然与教师亲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善用榜样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孟母不辞劳苦三次搬迁只是为了让孟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也应当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教学中多宣传健康、正面、积极向上的好人好事。例如可以宣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白方礼及其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榜样人物用自身的行动向青年传递出的正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无言的教育和循循善诱一样给人巨大的力量。

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见解,意在依托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六

摘要:通过多年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探究,针对目前学生面临实际问题,结合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现状,综合论述了化学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成就动机情感。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型时期。面对严峻的升学、就业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注重群体正面引导,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化学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心理健康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如果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对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疏导,用治疗取向代替预防、发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医学化的倾向,就会忽略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咨询仅仅面向个别学生,它只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误将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代替心理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内容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首先,学校这方面工作者大多为半路出家,专业性不是很强,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需要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身体验的方式才能实现,而且心理课程只能解决一些共性的或一般性的问题,很难能解决个性的或特殊性的问题。常常因措施不当以致公开结果,人为分类,结果无意中伤害了学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疾病。

文档为doc格式。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七

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语文,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中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创造。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应该是宽松与严谨、严肃与活泼、热烈与深沉的有机统一,这种情境氛围的创设,可以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文本的距离,丰富与活跃学生思想,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份活气,增一份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喜欢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对文本的内容、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评价。尽管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很肤浅,甚至可能很“怪异”,使人一下子感到不可思议。但是,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立场上,抱着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不应该轻视学生的感受,应该热情地鼓励、引导。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学生还得有一颗细腻的心,从细处入手,让学生的心与我们贴近。比如批改作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批改作业只限于打打分数、划划等级等片面机械的评价方法,不仅起不到鼓励和鞭策的作用,反而抹杀学生的个性,甚至扼杀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而一个简单的评语,能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使他们不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而且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评语可以采用一颗星,一个笑脸;也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段心与心的交流……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不可能使学生一步到位,我们要擦亮我们的眼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不断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找到作文的乐趣,把握作文的诀窍,提高作文的水平。

实践证明,在语文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语文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建成。数百篇课文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教师要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资料来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以帮助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无疑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强和自信心。如学习《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教育学生学习华罗庚在困境中,对生活充满信心,镇定、乐观迎接生活的挑战,自尊自强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写读后感,深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培养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

由于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问题尤为突出。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当惯了“小皇帝”,自我意识太强,太自我,这与时代的要求是有很大距离的。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群体的品质,进行心理渗透。例如《斑羚飞渡》中动物为了生存而作出的生死抉择,这是给人心灵带来震颤的美文。

3.锻造坚定的意志品质。

要实现理想,就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就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就要有不怕失败的耐性力。这方面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进行心理渗透是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认为坚韧的品质,挖掘主人公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的决心和勇气。例如《登山》一文中,列宁依靠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战胜了自然环境的险恶,终于走过了登山路途中最危险的一段,取得了成功。

4.具有爱心、积极向上的情感。

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我们应该能注意到由于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一些因素造成一些孩子的心理不健康,他们孤僻、消极、游离于集体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更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从而获得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难忘的一课》中炽热的爱国热情与《珍珠岛》中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其感人事迹都给学生以启发。事实上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孩子。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只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发挥其综合效应,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统一起来,让我们用心去染绿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享受语文的旅程中健康成长,让他们生活好每一天,都成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八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主要是因为:

适应不良问题是不可能的。

2.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活动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所占时间最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表现出他们的各种心理品质,心理状态,适应能力,人际关系,而且,他们的不适应行为,心理障碍也会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表露出来,这使得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更广泛、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这是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员所不能做到的。倘若能彻底实施,,则全体学生无时不在全体教师的关注协助引导之下,符合教师人人参与心理辅导的基本精神。

3.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或对学生已有的轻微的心理障碍、征候行为起着负强化作用的显在或潜在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净化教学情境,任其蔓延,将会危害学生心理健康,即使在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中取得的成效,也会被削弱或抵消。

4.就学生成长发展而育,中小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快速变化的时期,而且个别差异很大。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应随时随地进行,不可能预期某个学生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发生某种行为,以等待专门心理辅导教师去辅导,实有赖于全体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给与学生及时的辅导。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精选19篇)篇十九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三幅画:

第一幅画:小丽手里拿来起50分的成绩单哭了。

第二幅画:一位老奶奶摔倒了。

第三幅画:壮壮生病躺在床上。

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遍。

教师讲李素丽阿姨“肋人”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路娜同学和李素丽阿姨且人的故事中,已经看到并认识到,只要你把快乐带给了人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发现老人、残疾人行走时有困难,就立刻去帮且;发现同学学习有困难,主动去帮助;发现爸爸妈妈身体不舒服,要关心、疼爱和照顾他们。

三、课堂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总结(模板23篇)

    教师总结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关教师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结合龙潭区教育

    教育教学书籍读书心得(热门21篇)

    3.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领悟,提升阅读的收获和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激发起大家对读书的热爱和思辨

    幼儿园中班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热门22篇)

    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基础数学、语言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时期。以下是幼儿园中班的亲子活动策划方案,供大家参考和执行。活动目标:1、认识红、黄、绿色,了解基本的交

    医学专业学生自我鉴定(实用19篇)

    范文是对某种文字表达形式的典型样例,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文字表达方式。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和参考的材料

    物初中集合(热门17篇)

    优秀作文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借鉴。这些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语言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优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预设教学活动的步骤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最后,祝愿大家能够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认识“所、牧

    幼儿园语言母亲节教案(通用16篇)

    幼儿园教案需要灵活调整,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变动和调整。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编写教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

    冬天的雪三年级写景(优秀19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来引起读者共鸣的作文。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中汲取灵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乞丐的衣服一定穿了很久

    护士节活动教案(通用24篇)

    护士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医疗帮助。以下是一些优秀护士的事迹,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节目规则:每科室出10位选手,在两分钟的时间

    于中秋节活动方案(优质14篇)

    活动方案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安排和措施。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成功活动的方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讨。x超市在这美好的秋季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