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

时间:2023-11-29 作者:琴心月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一

本学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县教育局决定在学期初举行期末考试,经过一个漫长的寒假,大部分学生们对所学知识都有所遗忘,所以本次考试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

本套试题考查了八年级下册整本书的知识点:分式、全等三角形、实数、二次根式、特殊三角形。试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题型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内容覆盖范围很广。

(一)选择题

1-10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学生失分较少,11,12题难度系数大点,失分较多。

(二)填空题

13-18题学生掌握的较好,失分较少,第19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这一知识点,20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两道题学生失分较多。

(三)解答题

21题考查实数运算,学生掌握较好,22题考查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讲二次根式进行开方化简,学生失分较多。23题考查分式化简,给一个不完整的运算,让你推算其中的一个因式,学生们一时不知从何下手,致使计算出错。第二问不少同学分式没有化简。24题应用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掌握较好。25,26题这两道题难度系数大,只有个别同学得了全分。25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证两个三角形全等。26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两道题恰恰反映出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

1、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夯实基础。

3、力求改善班内两级分化的现象,多关注学困生。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体验点: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及它们的组合进行的图案设计。

难点:分析典型图案的设计意图。

疑点:在设计的图案中清晰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具学具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图案、图标的剪贴、临摹以及。多种常见的图案及其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中,逐个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图案,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种图案标志的对象。(展示课本图3—23)。

明确在欣赏了图案后,简单地复习旋转的概念,为下面图案的设计作好理论准备。对教材给出的六个图案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议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案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方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指明方向。其中图(1)、(2)、(3)、(4)、(5)、(6)都可以通过旋转适合角度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每个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次数及旋转中心的位置),另外图(2)、(3)、(5)也可以通过轴对称变换形成(可以让学生指出对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条数),而图(2)可以通过平移形成。

2、课本。

1欣赏课本75页图3—24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成过程。

评注:图案是密铺图案的代表,旨在通过对典型图案的分析欣赏,使学生逐步能够进行图案设计,同时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是图案制作的基本手段。例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基本图案”,然后再运用平移、旋转关系加以说明,注意旋转中心可以为图形上某一特征的点。

评注:可以取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基本图案,然后通过变换得到。而且变化方式也可以是:左下角的图案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左上图和右下图。

(二)课内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由每组指定一个同学展示该组搜集得到的图案,并在全班交流。

(2)利用下面提供的基本图形,用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方法进行图案设计,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三)议一议。

生活中还有那些图案用到了平移或旋转?分析其中的一个,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课时小结。

本课时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是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图案的设计又增加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多种方法来设计,而且设计的图案要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再就是图案的设计一定要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人过目不忘,达到标志的效果。)。

进一步搜集身边的各种标志性图案,尝试着重新设计它,并结合实际背景分析它的设计意图。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三

《正方形》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初中教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大纲要求,本节课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

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

3、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

该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特意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培养说理能力,让学生们能逐步提高。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构造出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正方形性质定理,最后以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定理,并通过一道拔高题对定义、性质理解、巩固加以升华。

本节课重点是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着重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相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第一环节:相关知识回顾。

以提问的形式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引导学生发现矩形、菱形的实质是由平行四边形角度、边长的变化得到的。并启发学生考虑,若这两种变化同时发生在平行四边形上,则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们通过手上的学具演示以上两种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通过学生们的发现引出课题“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变化出正方形的过程,并再次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出由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变化演变出正方形的过程。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归纳总结出正方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再由此定义启发学生们发现正方形的三个必要条件,并且由这三个条件通过重新组合即一组邻边相等与平行四边形组成菱形再加上一个角是直角可得到正方形的另两个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此内容借助课件演示其变化过程,进一步启发学生发现,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

2、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以上是对正方形定义和性质的学习,之后是进行例题讲解。

4、课堂练习:第一部分采用三道有关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对角线、边长计算的填空题,目的是对正方形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并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选择题,通过体现生活中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加以综合练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实质是来源于生活并要服务于生活。

5、课堂小结:此环节我是通过图框的形式小结正方形和前阶段所学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所学几种四边形内在联系体现正方形完美的本质,渲染学生们应追求象正方形一样方正的品质,从而要努力学习以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达到理想中的完美。

6、作业设计:作业是教材159页,第12、14两小道证明题,通过此作业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有关正方形的知识。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四

1.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 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人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 生努力寻找 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 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 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 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 公顷 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分组交流)

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 每公顷的产量为 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 km的普通 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 车在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 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 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 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 所需的时间为 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列出方程.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

(3)根据分式方程 编一道应用题,然后同组交流,看谁编得好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五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较两段时间气温的高低,求平均气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呢?

根据两段时间的气温情况可绘成的折线图、

观察一下,它们有区别吗?说说你观察得到的结果、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52习题分析。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举实例说明对称的重要性和生活充满着对称。

2.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

3.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探索它的秘密吧!

二.导入新课。

1.观察: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强调: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

练习:从学生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

3.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4.动手操作: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

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5.练习: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分小组讨论.

思考:大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得出:.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三.随堂练习。

1、课本60练习1、2。

四.课时小结。

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五.课后作业。

习题13.1.1、2、6题.

六.教后记。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七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其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容易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具体说明如下:

学生前面,学习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这样由复习概念入手,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相等”.然后学生完成证明,找一名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总结.最后,由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即得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都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一节的难点仍然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对照,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八

全卷共有三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选择题有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填空题有5个小题,每题3分,共15分;解答题有7个大题,共69分,全卷合计24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

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30%、中档题约占45%,拔高题约占25%.主要考查了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但偏难,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等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学生出错率较高.

2、填空:总共五小题.第16题主要考察了菱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及菱形的面积等.此题来源于课本又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有很多方法可以求出来.此题出得很好.第17题是结合实际问题考察学生对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等知识的掌握,但这题学生缺乏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所以导致失分.由于这类型的题平时接触较少,所以得分率较低.

3、解答题:总共六小题,总分69分.这七小题主要考察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勾股定理和二次根式的综合应用、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这块学生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其一,学生刚分析能力差,比较生疏,无从下手,不知从哪分析起.其二,学生书写计算能力差,计算失误较多.其三,20-24题每一题都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数学思想.比如20题第1小问,很多同学不知如何下手,仅有几个分析出来了,也算错了.究其原因对于二次根式的计算没掌握好.而第2小问,又因为单位换算错误失分很多.21题出题者意图引导关注课本习题,可惜很多因为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不能灵活运用而十失分!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差!23题是一道条件探索几何题,24题是一道代数几何综合题,我们认为这两题应该换一下位置是不是好些?23题出自2013宁夏的一道中考题,此题的2小问,很多同学不知如何下手,做了的也是方法复杂.若能将图形改变一下,将等腰三角形画标准,可能学生容易解决些.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夯实“四基”.

讲深、讲透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锤炼学生扎实熟练的基本功;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有些内容的难度有所下降,但能力的要求没有下降,需要通过一定的综合培养进行提升.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严谨、严密,不要漏掉重要的得分点,否则即使答案正确,也会被阅卷老师视为理由不够充分而扣分.二是书写、作图要整洁规范.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几何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重视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该让学生动手的就得让学生动手,重视操作过程,培养实践探究的习惯.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九

20xx—20xx学年度春季学期已经结束。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3)班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我始终以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学习习惯为抓手,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为主要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这次的全县数学抽考检验了我本学期的工作。全县成绩排名,给我敲响了警钟,使我意识到自身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更好的进行以后工作,现对本次考试情况、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深刻分析,以明确我今后教学的目标,督导我今后的工作。

八年级(3)班共有学生53人,本次参加考试44人,参考率83%,及格27人,及格率为50.9%,优秀21人,优秀率为39.6%,总分3220分,平均分60.75分。各分数段成绩分布如下:120—100分的7人,99.5—90分的5人,89.5—80分的9人,79.5—70分的2人,69.5—60分的4人,59.5—50分的10人,49.5—40分的2人,40分以下的5人。

从成极段分布可以看出:

1、优秀及高分人数很少,直接影响平均分;

2、79.5—70分的学生太少,可看出优秀的发展空间太小。

3、40分以下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大,也影响平均分的提高。不过60分—50分之间的人数比较多,临及格学生较多,有足够的发展提高空间。

本套试题全面合理科学,涉及面较广,题型灵活多样。既有探索归纳,又有复习巩固。符合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

本套试卷共有三道大题,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其中选择题10道填空题10道,简答题6道。内容涉及《分式》、《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数据分析》五章内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解情况,题目的思想性和应用星性较强,能更好的检测各校的课改情况。

选择题和填空题属基础知识考查,也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重点,所以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得满分的人数较多,得分率较高。

简答题包括化简计算、解分式方程、数据分析、函数综合和材料分析题,是本套试题的重头戏。题型广,由易到难,考查本册内容的重点知识,分值分配和理科学。从学生答卷来看,本大题学生失分严重,存在问题较多。出现分式方程不检验、分母若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或式子,就找不出最简公分母、化简求值不化简直接代值等诸多问题。

探索题是本套试题的特色,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寻求突破口,虽说分值不高,但题目的含金量很高。这道题,平时经常训练,并且都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规律,但只有少数学生做出正确答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观察、归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要加强巩固力度。

本套试题暴露出好多问题,现小结如下:

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选择题第2小题是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形式的考查,只要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即可,但仍有学生做错。

2、对知识的理解不深

选择题第5小题中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其中,必须认识到“在同一象限内”y随x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在任何象限。本道题有35%的学生选错。

3、分析判断能力不强

4、基本的解题过程不规范

在解分式方程时,不检验;化简求值题,格式错误不规范,有些学生不化简直接代值,导致计算量过大,卷面胡写乱画。

5、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够

在本学期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但思维训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于一些探索和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困难很大。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工作急需改进

1、加强学生解题过程和解题步骤规范训练。

2、重视“双基”教学。紧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定律、定义等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数学习惯。

4、加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和基本数学方法的引导。

5、在抓优生的同时抓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困生和临界生进行重点训练和培养。

6、课堂上注意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对知识进行类比和归纳,以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1、全县抽考要注意试题的规范性。本套试题错误较多,导致部分学生因再三改题而出现厌考情绪。

2、本套试题直接计算题太多,适当减少一或两道直接计算,增加一道分式方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现分式方程的解法会更全面些。

3、试题命制能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原则。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十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阅读教材p44至p45。

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画出图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十一

2、范例讲解。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评)。

例1:解方程例2:解方程例3:解方程讲评时强调:

1、怎样确定最简公分母?(先将各分母因式分解)。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巩固练习:p1471t,2t、

课堂小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十二

有以下几个题型:一:填空二:仔细选一选三:解答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检测一学期的数学知识。

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问题出在第12题,我们学校有不多的学生完成。这个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做出成2的比较多。

2、选择题的问题有个别优生想的比较多,导致把第一个选择选错。而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完成。选择的10题也很基础。它类似于填空的12题。属于一个类型知识点。

3、对于解答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比如4题,好多学生因为不看题目要求少写了依据,这个的确体现了出题人的高明之处。让他们个别学生狠狠的摔了一跤。5题是共性问题,尤其是第三问,大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出错了。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7题8题问题较多,有待于我们下来多做巩固。加强训练!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操作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操作题到喜欢操作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提炼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十三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内容解析。

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是初中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也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函数,要通过对正比例函数内容的学习,为后续类比学习一般一次函数打好基础,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和方法,积累研究一般一次函数乃至其他各种函数的基本经验。

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既要借助具体的函数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是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核心;也要加强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即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的函数模型中,函数和自变量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是一定的,等于比例系数,反映在函数解析式上,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这是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概括出这些函数关系式具有的共同特征,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用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具体函数进行辨析,对实际事例进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1、目标。

(1)经历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正比例的特征,能概括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变量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正比例函数是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初等函数,由于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函数基本概念理解未必深刻,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进一步强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关键是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要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函数具有的共同特征,即函数与自变量的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一定,都等于自变量前的常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再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学生有一定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十四

教学。

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设置依据教学目标。

1、了解多面体、直棱柱的有关概念.2、会认直棱柱的侧棱、侧面、底面.。

3、了解直棱柱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侧面是长方形(含正方形)等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简明设计意图二度备课(即时反思与纠正)。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析: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更多的答案。

师:(继续补充)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美国的迪思尼乐园、德国的古堡风光,中国北京的西客站,它们也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那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广泛的应用呢?瞧,食物中的冰激凌、樱桃、端午节的粽子等。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多面体、棱、顶点概念:

2.合作交流。

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何体。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些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

述其特征。)。

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说明: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师:请大家找出与长方体,立方体类似的物体或模型。

析:举出实例。(找出区别)。

师:(总结)棱柱分为之直棱柱和斜棱柱。(根据其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而分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

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直四棱柱。

3.反馈巩固。

完成“做一做”

析:由第(3)小题可以得到:

直棱柱的相邻两条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4.学以至用。

出示例题。(先请学生单独考虑,再作讲解)。

析:引导学生着重观察首饰盒的侧面是什么图形,上底面是什么图形,然后与直棱柱的特征作比较。(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最后完成例题中的“想一想”

5.巩固练习(学生练习)。

完成“课内练习”

三、小结回顾,反思提高。

师: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些地方比较难学呢?

合作交流后得到:重点直棱柱的有关概念。

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

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

例题中的把首饰盒看成是由两个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的组合,或着是两个直四棱柱的组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一点比较难。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或设计作业本及课时特训。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通用15篇)篇十五

调查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例如,某班10名女生的考试成绩是总体,每一名女生的考试成绩是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例如,要调查全县农村中学生学生平均每周每人的零花钱数,由于人数较多(一般涉及几万人),我们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就是抽样调查,这500名学生平均每周每人的零花钱数,就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求一组数据3,2,3,5,3,1的众数。

解:这组数据中3出现3次,2,5,1均出现1次。所以3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又如:求一组数据2,3,5,2,3,6的众数。

解:这组数据中2出现2次,3出现2次,5,6各出现1次。

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和3。

【规律方法小结】。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是最为重要的量。

(3)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它来描述集中趋势。

(4)众数只与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统计数据。

探究交流。

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解析:不对,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当这组数据有偶数个时,中位数由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决定,若中间两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这组数据之中,反之,中位数不在这组数据之中。

总结:

(1)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是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2)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或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最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则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3)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4)中位数与数据排序有关。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课堂检测。

基本概念题。

1、填空题。

(1)数据15,23,17,18,22的平均数是;

(4)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

基础知识应用题。

2、某公交线路总站设在一居民小区附近,为了了解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车出行的人数,随机抽查了10个班次的乘车人数,结果如下:20,23,26,25,29,28,30,25,21,23。

(1)计算这10个班次乘车人数的平均数;

(2)如果在高峰时段从总站共发车60个班次,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估计在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该路车出行的乘客共有多少。

相关范文推荐

    社团见面会策划书内容(实用16篇)

    通过编写策划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下面是一些精选的策划书模板,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此次交流会主要目的有

    新年汇演主持词(优质23篇)

    今天,我们将共同探讨一个全新的议题,希望能够有所启发和收获。下面是一些备受称赞的主持人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开场白:小b:巍巍西樵,南粤暖冬辞旧岁,小a

    报关行工作总结大全(19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要注意突出自己的亮点和取得的成就,增强自信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样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报关员年终工作总结怎么写呢?今天

    报关年终总结个人(优质17篇)

    通过个人总结,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能够找出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潜力。——槛外人青春是

    保安部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实用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更多的写作灵感和思路。

    会计认知实训报告心得范文(15篇)

    最后,写报告需要勤于反思和改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报告写作能力。小编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报告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写出优

    入户门安装协议(模板18篇)

    合同协议通常包括合同主体、合同条款、法律条款、履行方式等要素,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这些合同协议样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合同的写作方法。协议单位:甲方:乙方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树林和雪大全(15篇)

    教案模板不仅仅是一份教学指导书,更是教师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重要工具。以下教案模板的作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

    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个人教师(优秀12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了解不同教师在总结中的写作风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书(汇总16篇)

    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