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

时间:2023-11-11 作者:笔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

最后,编写计划书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计划的执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常见任务和项目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一

创意说明:

《雪》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对中国南北方不同雪景的描写,表现了张扬个性和勇于斗争的主题。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达到了非凡的表达效果。学生主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每位同学都见过雪景,都曾被它的纯洁所陶醉,也因它的漫天洁白、天地一色的气势所震撼。你们可曾想过面对同一雪景,不同人物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乞丐感到渺茫;诗人却会动情;游子身觉寂寞,孩子却感到快乐。为救国救民而弃医从文、以文章作武器而勇斗黑暗的鲁迅,面对雪景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描写的《雪》景世界。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速渎课文并完成:

1.圈出并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凛冽  脂粉奁。

2.文中写了哪些地方的雪景?这样安排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3.理解“暖国”“朔方”的含义。

三、细读品味。

1.学生自己找出优美的语句,并朗读体会。

2.小组内朗读比赛。

3.班中交流朗读并评价。

四、语言赏析。

1.学生组内交流语句、词语的优美之处。

2.教师点评。

五、研读探微。

1.请同学们体会: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暖国”“朔方”的雪中分别去找)。

2.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

六、师生小结本课收获。

(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小结)。

七、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任选或另选一项活动:

1.搜集有关描写雪景的诗文,并朗读体会。

2.阅读鲁迅的野草一书。

3.看电视剧林海雪原。

七雷电颂。

创意说明: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心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典型。

本文课标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主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等理解指导,将教学目标定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抒情、主人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大体介绍〈〈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字: 嵇。

词:目卑目麋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肆虐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2.再读课文,概括全文表达的思想内容。

三、研读赏析。

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资料整合平台:

历史剧《屈原》光碟。

八、短文两篇。

创意说明:

这是两首很富有感情的散文诗,要加强朗读,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精妙所在。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并鼓励学生表达出对课文的不同理解。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搜集并了解“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二

一首好诗,不仅可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还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这一单元四篇课文共选取了五首诗歌,有近代的,也有当代的;有国内的,亦有国外的。虽然作者时代国籍不一,形式旨趣也各个相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抒情。每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思,体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因而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诗歌意蕴的关键听在。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对其保姆大堰河(大叶荷)以及大堰河生平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乳母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席慕蓉的《长城谣》和纪弦的《一片槐树叶》均是表达对家园故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致空气》、《樵夫,别砍那棵树》两诗题材、主题也新颖独特。这些都易于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和丰富文学艺术,培养他们纯正的文学趣味。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单元训练中“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以及“写作”的试写一首诗,都是为了巩固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树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观念,多诵读学会自己理解体味诗歌。

2.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欣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3.引导学生进人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提高审美能力。

4.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5.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难点。

1.提高学生朗读以及鉴赏诗歌的能。

力。

1.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熟知作品、作者及诗文的内涵。

3.了解诗歌此类文学体裁的基本写。

法,学习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来抒发。

情感。

2.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技巧。

单元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三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

2、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5、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6、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l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l 《枣核》                        (1课时)。

l 《最后一课》                    (2课时)。

l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l 《古诗四首》                    (1课时)。

l 《晏子使楚》                    (2课时)。

l 诵读欣赏                        (1课时)。

l 写作                            (3课时)。

l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l 单元专题总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 畅谈。

2 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巡视。 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巡视,参与讨论。 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枣核》。

学习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

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

课前学习: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设置悬念的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五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重点: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较练习,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以及怎样修改错句。

难点:

修改错句和看图补写句子。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拼读音节,指名拼,评议正音。

2、填写,

3、指名板书,校对。

4、同桌批改。

1、自由说说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

3、划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对。

1、自己比较每组字的相同点、不同点。

2、反馈,得出结论: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来的,说说这个偏旁与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3、口头组词。

4、书面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1、读例句,比较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具体在哪里?。

2、指名说,

3、口头填空,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4、书面完成。

5、小结:我们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在“什么”的前面加上“怎么样”的词语。

作业1——4。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2、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听写本单元词语。

1、读第一句,理解题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词——句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第一句。

a、读一读。

b、说说“明亮”是有哪几个字组成的,“明亮”是什么意思?它在句子中说明什么?

c、抄写第一句。

3、按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句。

1、读三句话,想想错在哪里。

2、指名说,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怎么说?

3、反馈: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删去“和白杨树”,在“梨树”前加个“和”

第三句:删去“月亮和”

4、书面完成。

1、读题,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3、想想每句话应补写什么,才能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4、补写。

地方飞过海酿母菌,没,那么点忐忑后飞过海发挥。

5、交流反馈。

作业本作业5——7。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六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识字与写字。

三课时。

我能自己识字啦。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学挂图与生字卡片。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开展活动。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的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泸州()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七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另外本课和前一课《棉花姑娘》体裁相似,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感悟自学理解。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八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小、少,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大小、多少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韵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红星贴纸。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去作客。(课件出示一幅图)。

你们瞧,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随机在图上出示带拼音词卡)鼓励说怎么样的什么,说得好给予表扬。

2、谁能当小老师来给大家领读这些词语?(请一生领读)。

哪些音要注意,请你给大家提个醒。

3、同桌互相读词卡,读得不好请你帮助他,教会他。

4、开火车,读词语(词语全下来在图下排队,去拼音)。

5、(生字变红)说说怎么记住它?(同桌互说,每人三个)。

为什么桃、苹、杏是草字头或木字旁?(都是植物的果实)。

6、齐读8个词语。

1、认识了小院里的动物和果实,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题目是---(出示课题)抽读,齐读。

师巡回表扬读得认真的小朋友。)。

(每人一句接读)。

(评价表扬)请大家再象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读读儿歌,读好了请举手。

4、读了儿歌,你知道了谁和谁比?比什么?(随意说,说到哪组老师就用箭头在课件图中标出)。

()和()比()。句式训练。

学生说到哪句,就请他找出儿歌中的这句话读一读。(以下几步随机进行)。

*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

一头(),一只(),还能说吗?

*你从哪个字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哪些东西也能用颗来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堆和群有什么不同?学习提土旁。

一堆()一群()口头练说。

5、比完大小和多少,让我们连起来把儿歌读一读。

6、喜欢这首儿歌的小朋友给它配上动作来读好吗?(四人小组配动作)师生一起配动作读全文。

转)师报幕生表演。

1、练习(出示四个苹果,两只梨)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少)。

苹果比梨大,梨比苹果(小)。

(生口头填空后出示小,少两字。)。

星)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3、连一连(见同步练习第40页,手拉手,找朋友)。

4、游戏:找朋友(10人玩,数量词和名词搭配)。

一朵白云。

一条小河。

一棵小树。

一片叶子。

一只小船。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块西瓜。

一双鞋子。

一辆汽车。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九

理解“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树立伟大的志向,把握现在的的美好时光。

理解对现实的把握是“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

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课时计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从未有人去认真想过,因为同学们都知道,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或者说,人是能用大脑进行思维并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高等动物。不过,这都是从生物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回答的。如果从哲学的角度问人是什么,又该怎样回答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赵鑫珊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

二、解题。

赵鑫珊,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有《赵鑫珊文集》《哲学与当代世界》等多种著作。

三、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开头到“……”处为第一部分,余下的为第二部分。

不要把前后两个部分看成互不相关的两种回答。前一部分的中心点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这一部分实质上就是把握现时,后一部分进一步向过去与未来展开,实质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动方面展开,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在于把握现时,不断工作。

对前一部分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领会前后的联系:为什么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工作,他们不畏劳苦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一问,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第二部分根据“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分为三层。

四、学生质疑思辨。

让学生自己质疑思考,在课文旁边打问号,并写下思考结果。然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

解题指导。

一、本题要求把握课文前一部分内容。采用列表形式,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结构,也便于前后比较。语言要求精要,就要注意提取要点。

回答评论。

爱因斯坦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使自己坚强起来。/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异的光彩。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能为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雨果。

生命是短暂的。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孔子。

生无所息。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

二、本题把握课文后一部分几个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作者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现时的把握之所以“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为把握现时是实现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来美景的可靠保证,否则,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就会丧失自我,不成其为人。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追忆往事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憧憬未来、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动力,去牢牢地把握现时。一旦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三、本题引导学生消化课文内容。学以致用,是一个优良传统。古人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吸收精华,思考消化,正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摘抄示例。

[追忆往事]。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

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意识活动。

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弗洛伊德说,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

[憧憬未来]。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就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人。人一天也不能没有希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

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地追求,是追求的过程。充满希望的旅行(过程),要比到达目的地好。

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

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把握现时]。

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否则,就会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十

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2课时。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再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自行解决)。

(二)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文意简析。

提问: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问三答。

提问: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为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确: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

第三、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三问。

缘起三答。

邹忌进谏内容三比。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十一

为促进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活动宗旨,开展语文组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教法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一年级语文全体老师。

1、选题要求: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空白课时进行比赛,本次比赛课题定为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比尾巴》。

2、内容要求。

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选教材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选择该教材的依据和实际教学效果;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体系;本课时所讲授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课时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第三、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分析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说明依据。

第四、教法和学法。说明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依据。

第五、教学过程安排。

3、其他要求。

(1)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说明所设计教学环节的意图及理论依据。

(2)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观点。

4、截止时间。

20xx年11月6日。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必须是本人认真设计的真实成果。在设计中要求做到《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符合学生及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

1.特色教学设计应以课堂活动事实为基础,贴近学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学设计应对课堂活动作出具体叙述,能够体现出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学原则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报送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设计,稿件文责自负,严禁抄袭,一经举报或被发现抄袭者,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并进行通报。

4.教学设计封面页请提供以下信息:课题、年级、作者姓名、工作单位、

5.内容格式不作统一规定,但一般应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教学准备。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十二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二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十三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课时。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指名说)。

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

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1、自由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

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

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1、师配乐读古诗:

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1、出示挂图:

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1、自由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1、看图:

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1、个别读。

2、评读。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所见。

骑振捕闭。

小池。

泉眼树阴。

小荷蜻蜓。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十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拎、桶”2个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人物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呀?

你们可真能干!那你还记得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

你们的确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妈妈夸奖儿子的故事。请看老师板书(23、三个儿子)齐读。文中的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你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讨论讨论: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自学课文,识字。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看他们字音是否准确。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大屏幕逐个出示生字)。

既、嗓、拎、桶、晃、甸、(指名读、组词,相机正音)。

生字宝宝们重新排队了,你还认识吗?(指名读)。

4、写字:

(1)观察“拎、桶”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呀?

(2)提醒同学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你画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

3、想想妈妈平时怎么夸你的,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三个妈妈的话,要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自由练读)。

4、(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他读得像个妈妈吗?想一想你们在夸自己儿子时心里想了些什么?(齐读)。

5、(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其他同学看看他读出了骄傲、自豪的语气了吗?(指名读、评议)老师指导适当加上妈妈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学生练读)指名读。

6、(课件第三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前两个妈妈都夸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个妈妈却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这是为什么呢?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如果三个儿子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呀?

师总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大,却没能孝敬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什么特别的,但其实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知道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

仿照文中的句式,用“一个(一只)说一段话。

9、文中的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句对话,同桌两个,一人当妈妈,一人当老爷爷,分角色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名读。

老师提问:奇怪了,文中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小组内讨论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学生汇报)。

学生思考后汇报。

那你们猜猜前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如果这样,他们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了。

12、学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三字经》中的一句话,把它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四、回顾课文,总结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后把你的想法写入日记,老师希望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能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通用15篇)篇十五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团队拓展训练心得感悟(汇总21篇)

    通过心得体会的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早解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上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在这里,每个项目都离

    机关单位个人述职报告(专业19篇)

    机关单位是国家行政机构的基本组织单元,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关单位管理实践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安排,村级

    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总结(通用21篇)

    每个月写一份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总结和评估工作成果,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保持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如果你对月工作总结不知如何下手,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些范文,相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好范文(19篇)

    通过撰写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回顾并梳理过去的工作进展,分析已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工作计划范文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

    大班科学活动美丽的水仙花教案(专业18篇)

    大班教案是教师在教学前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整理的教学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模板,供教师们在设计教案时参考使用。

    高中食品安全工作计划(精选17篇)

    安全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该有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以下是一些安全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和要点,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科学家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夏季防汛应急预案(专业21篇)

    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掌握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是每个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表(通用19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促使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科技强警工作总结大全(20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工作内容和要求的理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是一些优秀员工的月工作总结,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灵感。今年来,我县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