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HT书生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有效的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四年级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期待能够为你的备课提供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一

一、计算题(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40÷6=。

120÷30=。

24×5=。

90÷18=。

560÷70=。

6×15=。

2、用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0分)。

627÷33=。

224÷28=。

720÷68=。

966÷42=。

3、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2)38×(480÷16)。

(3)130+70×16。

(4)(240+760)÷40。

二、填空题(共18分)。

1、754÷63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位数。

2、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3、一个数除以16,商是20,余数是10,这个数是()。

4、40×□161,□最大填()。

5、15商是(),商是最大的()位数。

6、一个数除以5,商是12,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7、()÷40=14……39。

483÷()=9……6。

文档为doc格式。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二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材35页—36页)。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媒体。

视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三、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教材36页“练一练”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三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的两边分别是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求: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四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对容易一些。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的定位。

1、旧知铺垫:

引导学生回忆两位、三位数、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做铺垫。

2、点出例题:

“145×12”知道这是一个新内容。先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三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处“145×12”时,问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根据什么列竖式计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数两位数的算理和积的定位。

3、巩固练习

当学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时,这一内容还不够扎实,所以及时给出练习,学生思维得到更深刻的认真!

给出四道练习题,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分小组上台版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集体订正,加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再巩固

我设计了三道:“小马虎”做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小马虎”的计算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中容易犯的错误,这样为我们的学生提了醒,当学生找出了“小马虎”的错误时,是快乐的,可能有类似的学生得到了提醒。

4、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回顾,叙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感受所学的知识价值。

本节课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意了学生的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在这里教师创设情意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索的能力。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五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3课时左右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左右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六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1.读出下面各数。

56900读作:( )

40080500读作:( )

370600读作:( )

1459032700读作:( )

你能说出这些数的读数方法吗?

2.说一说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九千零五十

讨论:这些数是写法是什么样儿的?把数的写法写下来。

(一)整万数的写法。

1.问题:结合刚才写数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再试着写一写。

七万 写作: ()

七十万 写作:()

七百零八万 写作:()

九千零五十万 写作:()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 的数,所以把数写在 级上,然后在 级写 就可以了。

(二)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

1.刚才是整万的数,如果你已经会写了,再试试下面的数你能不能写出来。

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写作:()

仔细听听别人方法呀。

的方法来写。

(三)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七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已知角,教学的难点是类似五角星等基本图形的画法.熟练掌握角的画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进一步学平面几何图形画法的基础.

画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用量角器画角或用三角板画角.

1.用量角器画角。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

画两个角的和、差,或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差、几倍、几分之一,再按照结果所得的度数画角.

2.用三角板画角。

一特殊角,如30°、45°、60°、90°的角,可以直接利用三角板来画,画其他特殊角,关键在于设法把它写成上述特殊角的和或差,例如,凡是15°的整数倍的角,都可用三角板画出,因为15的角,可以写成60°角与45°角的差,或45°角与30°角的差.但若写成30°角的一半,则仍不能画出,因为只用三角板,不能二等分角.能用三角板画出的,只限于上述各种角及其和、差、倍所成的角.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掌握量角器以及三角尺的用法,并初步探索类似五角星的图形的画法.

2.教材里有画五角星的题目,它的本质是等分周角或者说是将圆周n等分,有了作五角星的基础,就可以告诉学生以上这是一类等分圆周的问题,如果将周角进行n等分,就可以将圆周n等分,连结这n个等分点,就可以得到正多边形.这种举一反三的思路会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

3.本节可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在解决应用性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将本章的知识贯穿起来,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画两个角的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方法.

2.掌握用量角器画两个角的和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画法.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的画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画角的和、差、倍、分,三角板和量角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利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的方法,说明几何知识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几何学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简单几何图形组合的多样性,领会几何图形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以学生操作为主.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参与,认真思考领会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及用三角板画特殊角.

(二)难点。

准确使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几分之一.

(三)疑点。

量角器的正确使用.

(四)解决办法。

通过正确指导,规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画法要领,并以练习加以巩固,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教师设,学生动手及思考创设出情境,引出课题.

2.通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把握几何语言美的方法,放手由学生自己解决有关角的画法.

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角及角的和、差、倍、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对画图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掌握.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八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平行线及其判定。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移。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初一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学好初一数学的六大方法技巧。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5、学会总结:

冯老师说:“数学一环扣一环,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

6、学会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笔记本,作业本,纠错本,还有做过的所有练习卷和测试卷。冯老师称,这可是大考复习时最有用的资料,千万不可疏忽。

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重视阅读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提高听课质量要培养会听课,听懂课的习惯。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有疑必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抓紧时间问老师和同学,把没有弄懂,没有学明白的知识,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建立自己的错题本,经常翻阅,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九

在备课时,我思考并确定了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不仅仅要体现分数解决问题的特点,更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基于上面的基本目标,在设计教学时,确定了:“淡化分类,强化对分数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分数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的能力”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

1、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学中,教师在简单的复习铺垫后,马上进入新课。例题教学时充分的相信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达,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解决问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资料得到显性和隐性的信息,然后借助线段图表示这些信息,接着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最后再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突出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一种理念,而应是我们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设计中,通过解决“降低噪音问题”、“心跳问题”等,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在“奖牌数问题”这组练习题中,不仅有刚学的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还有简单的分数解决问题题和整数解决问题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交叉练习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加深了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有待改进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比较上,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的时,不能及时地根据课堂的教学实际,改变教学策略,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手段,帮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十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沏茶问题”是常见的待客之礼,也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师灵活地调整了教材的设计顺序,精心地设计了先请客人喝茶,再请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浓郁的生活气氛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整节课以一个个具体的事例,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体会优化思想。从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沏茶问题到探索烙饼的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究、操作、试验、交流、比较,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一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是本单元的重难点,相比只认识整万数和只认识整亿数来说困难一些。但学生有了认识整万数和整亿数的基础,在写法和读法上道理相通。教学时通过引入生活的中数,让学生应用数位顺序表去读写中认识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同时在想想做做中呈现我国近几年发展的一些数据,通过的对数据的读写与说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我们经济的发展。

首先通过对整亿数和整万数的复习,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读写时应注意什么。把学生读写时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生活中的.大数,体会到含有亿级和个级的大数的读写方法与前面的读写方法有很大相似之处,最后通过交流得出多位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学生多层次的交流体会与经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读写多位数的方法。

教材提供了生活中很多大数,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写一写掌握进一步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大数的意义,感受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实这几课的教学目标中都出现了培养学生数感,相当于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来说,这是一个隐性的教学目标,如何在完成显性目标(如掌握多位数的读写)同时也能达成隐性的教学目标。我就结合这几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是应在估计、想象、类推等活动中发展数感。如在认识3万这个数时,让学生根据我校学生在操场上做操时的情景(我校3000人左右)估计3万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在读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时,让学生结合我们教室和学校的面积去想象天安门广场的大小。当学生难以估计和想象时,也可以用类推的方法理解大数的意义,如在练习[已知100张白纸的厚度,让学生说说100000000张的厚度]让学生用类推出1000张、10000张的厚度。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具体感知这些大数的意义。

在交流与表达中发展数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数据后,让学生说说体会,在学生在情境中去体会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让收集相关信息后进行相关交流,在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学习,认识到数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体会数学的价值。如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后来交流有关我国在校学生的人数、我们身体的确一些数据,以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

本单元难点是学生对于数的改写的掌握,错误较多的就是这部分知识,还有个别学生不会进行数的改写和取近似数。往往不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或是把改写成用万或是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最高位上的数相混,通过加强练习后情况明显有好转。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计算以及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的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直切主题。

学生畅所欲言。(出示课件)。

师:看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遇到小数,而且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呢!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教学例1。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本第71页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两个同学到图书大厦去买书,女同学想要买两本图书;小男孩要买1本词典。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由主题图过渡到例1中的情境图,分别呈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

师:这里是两本书的价钱,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你们读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这两个问题。

(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

师:这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小数加减法)。

师:先来看6.45+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预设:想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

师:转化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请同学们运用转化的方法,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独立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板演竖式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6.45元=645分。

6.454.29元=429分。

6456.456.4510.74。

107410.641074。

1074分=10.74元。

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逐一观察每种算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

预设学生几种回答情况:

(1)认为第。

种、第。

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师:我们先来看第。

种算法,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师:根据你们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有的可能会说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个位就不是和个位相加了;有的可能会说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表示元的数、表示角的数、表示分的数分别对齐。

师:如果我们擦掉元、角、分这些单位,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导学生尝试举出1~2个反例来说明把小数的末位对齐是不对的,讲清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道理,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生:第3种方法对,但是计算错了,百分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却忘了向十分位上进1。第4种列式和计算过程都对,但是结果忘记点小数点。

师:那你们觉得在计算进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不要忘了写小数点,并且小数点也要对齐。

师:那第2种方法对不对呢?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进行转化的,讲清算理。4.讨论比较,优化算法。

师:比较第1种和第2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优化方法。

教学例2。

师:看来小数加减法同学们都会了,老师下面考考你们。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师:这里是小林买的两本书的价钱,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你们读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这两个问题。

(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1.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8.3和8.3-6.45这两个式子。

6.45+8.3=。

学生列竖式解答,选取代表性的不同做法板演。

学生讨论汇报:小数加减法,怎样能快速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何不同?(小数加法最后要在得数上对齐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3-6.45=。

学生列竖式解答,选取不同的做法板演。

订正教师提示:百分位怎样计算?不够减怎么办?

2、总结计算方法。

师:我们一块儿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示:列竖式时……,计算时……,末尾的0……)而后用课件出示,让生真正理解。笔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提醒: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鸟巢和水立方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吗?

(1)鸟巢和水立方一共能容纳多少万人?

(2)鸟巢比水立方多容纳多少万人?

附答案:

(1)9.10+1.70=10.80(万人)。

(2)9.10-1.70=7.40(万人)。

2.雅典奥运会中国队选手劳丽诗、李婷获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冠军的场景。课件展示决赛成绩表。

答案见课件。

3.改错题。

课件出示错例,让学生判断错误原因并改正。

答案见课件。

课后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三

本课《平移与平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又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设计了六个环节,首先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再通过实际操作“移一移”“折一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征;通过后面的:“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一画”,学会画平行线,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最后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学会在立体图形中如何找平行线,达到对知识的巩固认识的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大胆开放自主探索空间,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线、画平行线。而画平行线,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认识平行。2、观察思考,寻找平行。3、动手操作,创造平行。4、观察感悟,画出平行。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画平行线的方法,再通过任意画一组平行线,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过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三个层次,让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5、归纳收获,总结平行。)。

课堂教学中,总体感觉时间非常紧张,在学习画平行线时显得太仓促了。教学怎样画平行线比较费时,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并掌握。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为何不能较快地掌握呢?照着书上一模一样地画,怎么也这么难呢?看着一些同学在画平行线时,不知道尺到底该怎么放,真为他们着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的成败。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教学方法的问题。学生虽然会模仿书上的画法,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来画,所以只要线条换了个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了。看来问题出在平移,怎样才能让尺平移。只要让物体沿着某条直线移动,就能实现平移。有了以上的铺垫,此时,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让三角板平移,学生就不难想到再用一把直尺就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它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就能让三角板沿着直尺的一条边平移了。而且方法也不止书上的一种。对于没有想到办法的同学,也可以让他们在书上寻找答案,自学课本上的内容。

学生有了平移的体验,在画平行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也节省了不少时间,更让人惊喜的是,有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画出平行线。有同学想到了用另一块三角板或量角器代替直尺,起到沿这一条直线平移的作用,只要是直的都可以利用。还有的同学发现用直尺靠在三角板的第三条边,同样也能让它平移。更有同学把直尺与三角板交换位置,让直尺沿着三角板的任意一条边平移。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的方法,还能灵活地运用它。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更多有关平行线的知识。比如:能画出无数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但是过直线外一点却只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以及如何检验所画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创设情境,架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再平移铅笔、观看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的图片,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

《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原有平移知识来平移铅笔,从中发现平移与平行关系。再让学生通过“移一移”“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的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行与平移关系和平行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十四

本节课是一节探究型课型,教学中,不仅应关注数学知识与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因此,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本节课我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堂课中解决,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我们不光是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

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师生互动,同时还注重用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十五

《正负数(一)》是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中去感受正负数互相抵销的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有以下两个成功之处。

创设刚结束的亚运会中国与韩国女排决赛的鲜活情境,负一局记-1分,胜一局,记1分,中国队先负两局该怎么记分,得分是多少?如果要赢得比赛,至少还需胜多少局?由于比赛的结果扣人心弦,反败为胜。有观看比赛的同学那种兴奋劲还意犹未尽,因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伊始学生的积极性就非常高,参与气氛浓厚。接着充分利用班级开展的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实际来统计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现+1和-1,+2和-2等可以互相抵消,方便快捷的算出最后的结果。

教学中尽可能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如在“试一试”求五袋味精总质量时,我分三个步骤让学生逐步感受正负数的含义及用抵销思想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首先估算五袋味精的总重量,使学生体验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及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然后让学生通过看表中记录的数据,思考“实际总重量应该比估算的结果多还是少?”,这个问题就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抵销的数学思想”在生活的运用。最后问“实际重量是多少克?”就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去运用抵销的思想来帮助计算。经过这样有层次的体验与思考,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正负数的含义与估算与抵销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与好处,而且还在思考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种运用抵销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闪出了智慧的火花。又如在“太空游戏”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懂时间表并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负数表示发射前,正数表示发射后,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进而懂得进行相隔时间的计算。

纵观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果还不错。但由于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是正负可以互相抵消,因此在解决温差问题时,一些中下生也使用这种方法,如-5~5℃温差错算为0℃。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讨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我想如果在解决“太空游戏”的第三个问题:太空人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之后,立刻引入温差的练习题的话,学生定能很快的把学到的新知识迁移到练习上去,就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了。因此,合理安排练习的顺序及使练习更有针对性,是我今后教学要改进的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具学具:课件、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威海市的刘公岛吗?刘公岛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了方便游客,市政府决定从合庆修一条通往刘公岛的大桥。小明的爸爸担任了此项工程的设计工作,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叔叔设计的大桥图。学生认真观看情景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情感。

(一)学习探究线段、射线、直线。

1、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弄清图中包含的信息。

2、小组汇报交流整理的结果。

3、师生总结:这幅设计图,就是通过画出许多条不同的线来设计的。

4、请学生观察,这些线还有什么特点?

5、师:谁能说说怎样画出这些不同的线?学生板演。

7、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引出射线(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直线(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学习。

(二)学习探究相交与不相交。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说:(课件演示)。

4.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板书)的两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起来研究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5.在数学上,把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就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三)观察思考,寻找平行。

1.生活中的平行现象随处可见,你能从这几幅图中找到互相平行的线吗?

(课件演示)。

2.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互相平行的例子吗?(学生说)。

3.看来平行与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只要同学们平时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当中,也藏着平行线呢,你能找到它们吗?课件出示相关平面图形:

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的哪条边与哪条边是互相平行的?

4.师小结: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平行,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平行现象。

(四)动手操作,画出平行。

2.(课件演示)。

4.自己画一画,师巡视,对部分学生给予指导。

5.请个别学生上来展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6.展示一个同学画的,生介绍画法。

三、归纳总结,回顾知识。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互相平行四、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弄清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由于这节课数学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老师确定了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体验,从而掌握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整节课,以学生的观察、分类,动手创作,画平行线为主,使学生透过现象寻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

1、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学习从画面中找红色直线入手,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进行空间想象,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将图片上的几组直线进行分类,通过小组交流、汇报、辩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精细化的“预设”,成就了精彩的“生成”。

细节成就课堂的完美,只有充分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我在处理“两条直线看似不相交实为相交”的情况时,通过让学生讨论、分类、调整、延长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实这样的两条直线也是相交的,只不过没有把它相交的部分画出来;在突破“同一平面”这一难点时,追问的细节使学生对难点的理解水到渠成,“把两根小棒想象成两条直线,让它们无限延长,会相交吗?”意在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当学生确认不相交时,又追问:“那它们就是互相平行了?”意在进一步理解平行,学生认为也不是互相平行时,反问:“这是怎么回事呢?”意在克服思维定势,使学生对“同一平面”的认识更为深刻。

3、精心设计的练习,把握了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

除了从几何图形中找,我还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平行的现象。生动的实例伴随着教师的介绍,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概念的理解,拓展了知识面,使学生克服了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的枯燥感。

综观整节课,我非常重视与学生之间真诚地交流,悉心地倾听,积极地引导,合理地调控,学生的劲头很足,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励,精彩表现不断出现,可以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七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对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实现教材价值的潜在因素,用活、活用教材。

教材p65页例题采用了小明、小华、小军3人买笔记本现实情境呈现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一个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由于学生已有熟练地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知识经验,对于这个问题很难使学生产生整理的需求,因此教学时,我对例题增添了一个条件:“小明带了50元”一起呈现,从而学生感受到条件较多,信息比较复杂。这时,教师引导:“看来要解决问题我们先得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找找看,哪些是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列表整理,并解答。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使他们产生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强烈欲望中,产生了寻找解题策略的需要,培养了策略意识。

相关范文推荐

    暑假心得体会写法及收获(通用14篇)

    在工作中,我的心得体会是要善于沟通和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文章,欣赏他人的思考和总结。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参加培训后所形成的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个人收获等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些

    恢复户口的申请书(模板23篇)

    通过申请书的撰写,我们可以更好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愿和诚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成功的申请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父姓名:________,身份证号:。其

    行事政治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自我反馈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值得我们认真品味。政治国培是一项旨在提升全

    国际商务谈判策划书大全(19篇)

    编写策划书需要对相关行业的背景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通过阅读策划书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一个较为完美的策划书应该具备的要素和结构。在酷暑中,我迎来了作为大

    孩子诚实心得体会(热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所学所悟与他人交流,互相促进成长。在下面的心得体会分享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对你有启发和帮助的结论和观点。作为一个家长或教育者,我们总是希

    小学美术社团申请书(优秀16篇)

    在现代社会中,申请书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机会、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申请书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

    班长管理班级的发言稿(实用15篇)

    不同的场合和目的需要不同类型的发言稿,所以在撰写发言稿之前,要明确目标和受众需求。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将看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发言稿,希望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演讲者和

    教师入编申请书(通用23篇)

    更多申请书的撰写需要考虑申请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组织和结构化内容,使之具备时效性和说服力。范文是一个优秀的参照标准,通过研究范文,可以了解各种写作套路和亮点。

    桩基申请书如何写好(通用20篇)

    无论是求学、就业还是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我们都需要写一份精准、有针对性的申请书。如果您正为写申请书而烦恼,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您一些灵感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