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雅蕊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优秀8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下面是一些三年级语文教案的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学生作品等,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篇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所用班级:济源一中高一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实录整理、反思:卢新军

教学目标:

1.感受本文与一般新闻写作的不同之处。

2.学会新闻写作,并能在文中恰如其分地融入感情。

反思: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新闻史上的一篇优秀作品,曾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要求学生要了解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取主要信息。

鉴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一篇新闻作品,有一定的新闻知识积淀,初步具备了从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我将目标定为:通过概括比较,体会本文与一般新闻写作的不同之处,并能学以致用。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导入新课,感知文本

1、导入新课

学生:日本。

老师:为什么是日本?

学生:因为它侵略过我们中国,屠杀我们中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老师:那么,对于欧洲人尤其是犹太人而言,他们会永远记住谁?

学生:德国,纳粹德国。

学生:布热金卡、奥斯维辛

老师:奥斯维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这是纳粹德国的一个集中营,是一个杀人工厂。

反思:

为什么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出话题呢?因为这场战争浩劫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日本,我们刻骨铭心。同样,欧洲人民也一定记得纳粹德国。很快,学生就把镜头对准了德国,对准了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

老师:很好。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看课本并调动一切课内课外可知的知识去描述一下这个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两分钟后,学生回答。

学生甲:这里有毒气室、鞭刑柱、执行绞刑的地下室、还有以活人为对象的实验室。

学生乙:这里有种.种酷刑,至少有400万人死在这里。

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各种酷刑、各种场景展现出来,让人们记住它,谴责它,控诉它。

反思:

已经进入正题,为什么我还要引导学生尽一切所能地描述德军当年种.种骇人听闻的暴行呢?这里面我有几个考虑:1、让学生熟悉课文,进而筛选概括有效信息。2、调动学生运用积累的相关知识,激发思维热情。3、为下面分析本文与众不同的写法做铺垫。

我个人对这个设计是比较满意的,但这个导语按常规的标准来衡量是不是显得太长了呢?

2、思考品味

反思:

这个问题设计是最关键的,抓住了这堂课的核心。可以这么说,我这一堂课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搞明白这一点。但设计这个问题时我就有所顾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大太笼统了,学生能够顺利回答吗?另外,我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是让一个优秀学生或几个优秀学生回答呢,还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回答呢?如果是前者,显然,那就是失败。

老师朗读文章,学生聆听。(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课本,课前我观察有课本的学生不超过10人)

二、核心问题,重点突破

老师:同学们,这篇新闻与一般新闻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回答。

反思:

果然不出所料,面对这个问题,学生茫然的眼神告诉我:你的顾虑不是多余的。于是,我只好迅速转变,把问题化大为小,加强引导。

学生:是。

老师:那么,按照我们正常的思维,如果要写访问奥斯维辛的新闻,我们要按我们的视角去写我们看到的事物吧?写纳粹德国的种.种暴行吧?(学生点头回应: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却用了许多参观者怎么样参观者怎么样的句子,应该说这就是本文与一般新闻不同的地方。

反思:

老师引导的多了,学生得出的就少。生成和预设是敌对的双方,这是课堂教学中永恒不变的矛盾。同时,我发现即使加强引导,也是很费劲的事儿,因为学生需要真正走进文本,用自己全部的情感去体悟,才会有真正的所得。

老师:一般的新闻有什么特点?

学生:注重客观事实。

老师:注重客观事实的话,那就体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真实性。(学生的回答是真正原生态的回答、朴素的回答,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使其理论化。)

老师:要强调真实性,那么新闻里面主观感受应不应该多啊?

学生:不应该多。

老师:然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不是融入了许多主观感情啊?

学生:是。

反思: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更明白,也为了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我安排了新闻的真实性这个问题来作对比。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基于此,我又临时安排了下面一个问题,相信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前面我所说的顾虑就会最大程度地不再成为顾虑。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篇二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也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当然也包括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就本课而言,暴露出了我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由于自己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所以课上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就显得比较浅,诚如有些老师所言,人文性体现得较突出,工具性就显得有些薄弱;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和学识的浅薄,对于学生的评价还缺少精当的点评;作为一堂课,如何把用多媒体调动起来的学生的情感转移到文本本身来等问题解决得并不够理想,这些“缺憾”同“亮点”一样,也是我作这堂课的收获,更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其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赶上新课改的大潮是我的荣幸。感谢新课改敦促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篇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人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新闻写作,这篇新闻稿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整篇新闻稿突破了以往新闻写作所采用的零度语言,在语言风格上更具有文学色彩。本文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等诸多表现手法,一方面表现出纳粹杀人无数的残酷罪行,一方面又暗示和平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希望仍然会笼罩在世界上空,人们的生活将幸福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寻找作者在文章中交代的有效信息。观看图片,身临其境地感受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氛围。分析文章中侧面描写的句子,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深刻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崇尚和平维护和平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法西斯的罪恶。

分析作者采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的意图。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感悟作者对和平的歌颂和对战争的控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图文情景创设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通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5秒)

有这样一个地方,叫做布热津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暖和,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四周的草地上,儿童在追逐游戏。但这里曾是最恐怖的杀人工厂,见证者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奥斯维辛,作者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

整体感知(一分钟)

点拨: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和绞刑室。

品语言、悟情感(三分半)

思考,作者采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的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写作背景分析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篇四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

教学重点

参观者参观的地方及参观者的反应,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奥斯维辛是一个什么地方?(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这是我们整体的一个感知,哪位同学补充一下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更详细的一些材料?(生根据查找资料补充)

2、1000多座集中营,400万遇难者,这么惨绝人寰,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呢,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用文中语句回答)

没有新闻:“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还要写的原因:“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3、作者罗森塔尔源于一种内心的不安和记者的使命感,跟随着参观者走进了集中营,那参观者参观了哪些地方?他们又有哪些反应呢?(在文中找一找)

参观地方: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房、女牢房、实验室、照片墙、绞刑室

参观者反应:毒气室:特别恐怖、终生难忘

焚尸炉:表情茫然

死囚牢房: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女牢房:惊惧万分、张大嘴巴想叫叫不出来

实验室:庆幸、羞红了脸

照片墙: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绞刑室:窒息、跪下祷告、“够了”

同学们找的很好,那从第一个地方到最后绞刑室,参观者的反应比较一下,我们发现越来越怎么样?(生答强烈)。文中直接描写毒气室什么样子了吗?直接写死囚牢房和绞刑室的样子了吗?(生答没有)那通过什么让我们感觉到它们的阴森、恐怖了呢?(生答参观者的反应,)对也就是参观者的神态和动作,这种通过描写彼事物来反应此事物的特点属于什么描写?(生答侧面描写)

三、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找的情况,先让学生说为什么这个句子有亮色,蕴藏希望,然后一起分析句子)

重点理解:“在德国人撤退布热金卡炸毁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对比:毒气室和焚尸炉是戕害生命,怒放的雏菊花是勃勃生命的象征,将两种反差极大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

讽刺:任凭纳粹多么罪恶,依然阻挡不了生命的绽放

控诉:多少如花一样的生命被纳粹戕害毒杀

反思:不能再让如花一样的生命成长在罪恶和战争的环境里,不能再让如此的悲剧重演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这是一幅祥和欢乐的画面,这个句子和文中哪一段相似呢?(生找第一段)我们具体来看看,它们的意思一样吗?第一段有“居然”两个字,难道“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白杨树婆娑起舞、孩子追逐游戏”这些画面不美吗?为什么作者说“不该”呢?哦,因为如今的画面与奥斯维辛沉重的历史不相匹配,因为大家对奥斯维辛过去的惨绝人寰早就有所耳闻,看到如今画面感觉有点不搭调。

那最后一段是作者参观完出来,看到孩子们追逐游戏,是真的希望奥斯维辛不要再有历史上类似的新闻,孩子们可以在自由的天空下奔跑追逐。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从结构上我们说他们是?(生齐答首尾呼应),更突出了主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找的非常好,二十多岁美丽的姑娘,她温和地笑着。这是希望和梦想的象征,至于她为什么笑,我们这里暂且搁置,待会讨论。

在奥斯维辛天空不应该都是灰暗的,空气也不该都是沉闷的,生活也不该都是绝望的,那一丝亮色,总让我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

文档为doc格式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篇五

一、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意义,二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过去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也许“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人们应该永远牢记那段悲惨的历史,不要使悲剧重演,这正是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如何让学生深深体会这一点呢?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以自己的体验感染自己,然后我课上借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节选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两个片段,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我觉得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当然前期的选择过程时一定要做细的。

二、关注学习的过程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我反对把课堂沦为学生对“标准达案”的记忆,所以体现在课堂时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参与必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学习过程,就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正如本班学生在评课时说:“这堂课上,老师不像过去的老师那样满堂灌了,而是让我们学生自己查资料、展示成果、自己读课文、自己提问、互相解答,老师只在关键时候引导点评,我们整堂课既紧张又充实,我喜欢这样的课。”我想对学生讲,我也喜欢这样的课,这也是老师所追求的。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篇六

本课正是一篇新闻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新闻,这篇新闻的语言及写作方式都与一般的新闻不同,它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做了大尺度的突破,那就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写下了这样一篇“不客观”的新闻。

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章不止是一篇普通的教学材料,它还是一篇历史教育材料,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我设定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两个方面。知识目标主要在於认识本文的特殊写作方式和语言特点;而情感目标则是让学生通过奥斯维辛的事件联系到南京大屠杀,记住历史,并学会正确地看待日本。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奥斯维辛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真实的记录图片,用形象的图片来让他们在脑海中对奥斯维辛有个具体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此外,我还找了一些关於南京大屠杀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还有两篇与奥斯维辛解放六十周年有关的新闻报导,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两篇课外新闻的内容分别针对这次纪念活动中德国的态度以及日本媒体的态度,都是学生平时接触得不多但是容易展开讨论的话题,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扭转现在学生们哈日哈韩的心态,正确对待日本人,牢记历史。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

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

提示:一、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

二、背景: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4~6)。

三、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

四、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

2、这篇新闻有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新的事件呢?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提示:本新闻并没有写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新的.事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3、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作者还要去报道?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4、那么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5、找出本新闻描述参观者行动、神态的语句,体验他们的心中感受。

四、精读课文

提示:不协调的事物叠合在一起。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1.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

2.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

3.内容上:突出文章主题,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

提示: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4.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提示: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写法指导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5.从分析艺术手法入手。

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

五、深层分析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比较的方面一般报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最新发生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已发生的事件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客观个人情感浓厚

2、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成为新闻史佳作?

(1)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原则。

(2)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3)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六、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火烧南京城7周之久,遇难者达30万以上。

(图片展示)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施罗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教案篇八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我设计了学案配合教学,主要抓住奥斯维辛给游客的感受来牵出整篇课文重点。课件根据设想的课堂情形设计调整了好几次,教学思路更是在脑海中过了无数遍,可是上课时因为太过紧张,教学思路被打乱了些许,原本制作好的幻灯片没有在合适的时候播放出来,原本设计好的板书也没能按照预想完整地写在黑板上。尤其是一紧张,我的教学语言也变得很枯燥呆板,所以上完课我自己感觉并不是太好。好在组里的同事们都对我给予了极大的鼓励,让我宽慰了很多。

但是我觉得本堂课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第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仍然不够灵活,所以在设计被打乱之后,不能很好地进行调整,另外有些问题的处理过於片面,可以适当地进行扩展,让学生尝试著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课文。另外,可以逐步让学生自主研究课文并提出问题,而不是一贯由老师提问,学生根据课文解答,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经过这次公开课,我还意识到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常规在课堂中落实得还不够到位,教学语言不够简练,课堂应变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逐步规范和提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力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港台校的教学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项目管理心得总结(模板9篇)

    军训总结是对军训期间收获和成长的总结和概括,它能够鼓励我们继续努力,为实现强军梦而奋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项目管理

    最新船的教学目标 摆的研究的教学反思(模板8篇)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很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这场精彩的演讲。一个好的总结应该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如何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来提高自

    最新中医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秀8篇)

    读书心得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写学习心得时,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自信和坚持力量,需要

    最新金工铸造实训心得体会 金工铸造实习总结(优秀8篇)

    军训心得是对参加军训活动后的个人感悟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和反思这段特殊经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军训心得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提供一些实用和有

    早安发朋友圈超级秒赞 一发就会被秒赞的句子(优质17篇)

    文明礼仪是一种美德,它展示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尽量使用简练的语句和常用词汇,避免使用复杂的表达和长句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

    2023年大班恐龙世界教案(实用8篇)

    教案是一份有条理、有逻辑、有重点的教学计划,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的一年级教案范文。大班恐

    大班动物的教案 动物园大班教案(通用12篇)

    在四年级教案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大班动物的教案篇一1.观察并描述

    最新小王子八百字 小学生小王子读后感(大全20篇)

    运动会是学校重要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宣传可以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和活动知名度。在编写宣传语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运动会宣传案例,值

    最新遇到困难鼓励的名言警句(优质5篇)

    环保标语的内容应该直观、简明,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行动起来。接下来是一些政府宣传标语的集合,它们传递出了积极向上的社会声音。遇到困难鼓励的名言警句篇一1.只有创造

    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稿分钟 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大全20篇)

    公司宣传语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公司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重点突出,突出关键词,让宣传语快速传达核心信息。以下是一些备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欢迎的公司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