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琉璃最新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优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篇一

案例呈现: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

二、新授

1.出示例l: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1)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个别答)

(2)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3)请一个同学完整读一次题目。

(4)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5)你会给这道题列式吗?

(6)怎样口算80÷2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7)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20×4=8080÷20=4

归纳:想乘法,算除法

或8÷2=480÷20=4

归纳:想表内除法

(8)写结果并验算:80里面有4个20,对吗?答:……。

(过渡语:我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学校还买了彩旗装扮教室。)

2.出示例2:学校买有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齐读题目,你会解决这道题吗?

(2)谁来列式?(个别答)

(3)怎样口算120÷30呢?请同桌互相讨论想法。

(4)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30×40=1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谁能用另一种方法来想?

12÷3=4120÷30=4

(你用的是哪种口算方法呢?)

(5)那么这道题的结果是,写结果并检验。答:……

3.对比例1、例2,归纳并点课题。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

归纳:齐读课题,那么今天学习的口算除法有几种口算方法呢?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总结,这两种口算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下面

我们来听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好。请准备作业本和笔,好,开始。

4.听算巩固例1、例2(说算理)

60÷20=90÷30=

180÷30=240÷40=

案例评析:

1.生活情境的创设

本来数学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邹巧凌老师在新课一开始就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到元旦时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你们喜欢吗?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就买了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口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合理开发教材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把教学的过程看作是忠实地复制与实践教材,而应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开发教材,创生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案。邹巧凌老师在出示例l教学内容时就没有直接照搬课本:“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而是改为这样出示例题:“学校买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使学生更为积极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又该怎样解答。邹老师这一不经意创造,让学生学习思维更连贯。

3.包容处理算法多样化

在探索两种口算方法时,我们可以看到邹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最可贵的是,在探索计算方法与口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算理、算法,以说促思,让学生亲身经历探寻数学本质的活动历程。而对于学生“数学的思考”以及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言,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本身,这就是本堂课所呈现给我们最瑰丽的色彩。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篇二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教科书p49—50页的例1和相关练习。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1、重点: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2、难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49页的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主题图的教学

1、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篮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几个同学为一组?

在跑道上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参加跳绳的每组有多少人?

黑板报下的花盆几盆摆一组?

两棵树之间插了几面小旗?

3、谁能根据这个画面,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

二、探究体验:教学例题1

1、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让学生计算。

2、教学竖式。

教学后要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法乘积的写法。

3、练习:

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4、在具体情景中,感受除法的存在,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5、表内除法的商都是一位数,所以商写在个位上。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和计算

教科书p51—52页的例2和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

2、理解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前准备: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通过真实的情景。自己算一算,然后汇报结果,观察这些算式,发现被除数不变,变化除数,商和余数也在变化。

2、通过观察算式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例3并进行观察。进行归纳,总结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4、验证,进一步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除了检查商对不对之外,还要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页的例4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会解决一些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应用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创设情境:以分组做游戏为引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探究体验:

1、可以口算,可以笔算。

2、体会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计算的难度和自己的计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解决例题。

4、要有问题意识,同时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5、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练习十三的第1题、第2题。

四、总结。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篇三

口算除法分为三个部分: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

60÷3=20

解析:60里面有6个十,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就是20.

600÷3=200

解析:600里面有6个百,把6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百,就是200.

6000÷3=

解析:6000里面有6个千,把6个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千,就是2000.

先用一位数除被除数0前面的数,在得数末尾添上和被除数同样多的0.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千几百数

120÷3=40

解析:120里面有12个十,把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十,就是40.

1200÷3=400

解析:1200里面有12个百,把12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百,就是400.

先用一位数除被除数0前面的两位数,在得数末尾添上和被除数同样多的0.

3、一位数除两位数

66÷3=22

60÷3=20

6÷3=2

20+2=22

先用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分别用一位数去除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把得到的商相加,算出得数。

660÷3=220

600÷3=200

60÷3=20

200+20=220

先用把几百和几十,分别用一位数去除百位上和十位上的数,把得到的商相加,算出得数。

总而言之,就是把口算除法就是要把一位数除整百整千数、几百几十数、几千几百数的算式变成能够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

三年级数学练习题

348÷3=507÷6=2100÷7=

486÷4=375÷5=405÷7=

396÷3=975÷3=497÷8=

6015÷5=874÷5=740÷8=

121÷4=765÷8=823÷3=

744÷9=1352÷5=296÷4=

860÷2=3025÷4=155÷4=

220÷9=618÷4=654÷5=

6202÷8=451÷3=900÷6=

677÷6=1092÷7=220÷9=

1053÷5=8701÷6=357÷6=

640÷2=128÷8=654÷5=

4046÷2=807÷6=906÷3=

783÷3=2804÷2=748÷8=

870÷4=716÷5=246÷7=

750÷5=911÷9=2103÷3=

718÷6=350÷8=120÷4=

755÷5=425÷3=529÷4=

392÷3=6308÷8=627÷3=

441÷5=412÷3=6204÷4=

260÷4=375÷5=608÷6=

4068÷5=357÷6=510÷3=

194÷2=5160÷6=100÷2=

439÷8=125÷5=4150÷4=

453÷6=705÷3=921÷3=

8740÷5=870÷3=352÷5=

429÷3=5240÷8=594÷7=

797÷3=876÷4=4120÷3=

512÷8=103÷3=444÷6=

1210÷4=645÷3=966÷7=

728÷8=3150÷7=720÷6=

919÷6=883÷4=7506÷9=

254÷3=728÷8=832÷5=

9190÷6=698÷8=269÷6=

196÷2=432÷8=368÷5=

682÷4=479÷6=496÷4=

308÷7=427÷5=346÷6=

536÷7=692÷7=391÷4=

931÷8=451÷3=804÷2=

941÷9=157÷2=873÷5=

315÷3=458÷3=826÷4=

654÷3=800÷6=980÷7=

267÷7=716÷4=825÷5=

132÷2=285÷6=267÷3=

408÷2=890÷6=48÷2=

368÷5=708÷6=980÷4=

692÷4=796÷9=148÷4=

500÷3=147÷9=960÷5=

347÷5=490÷5=873÷3=

507÷3=516÷5=284÷7=

137÷4=718÷5=937÷4=

96÷8=480÷4=128÷5=

486÷9=306÷3=517÷5=

783÷6=420÷3=209÷3=

676÷4=584÷4=708÷6=

800÷5=306÷3=566÷7=

6018÷6=205÷4=729÷9=

2594÷5=÷3=2087÷4=

524÷8=436÷6=909÷9=

5540÷8=6420÷3=308÷7=

927÷3=6018÷6=816÷4=

345÷3=832÷4=4029÷3=

3502÷5=8023÷3=4104÷6=

7210÷4=3645÷6=364÷9=

728÷7=648÷6=427÷7=

654÷6=1802÷8=7052÷5=

570÷7=408÷5=303÷7=

947÷9=465÷5=906÷3=

1870÷4=7016÷5=396÷3=

480÷6=1783÷3=2804÷2=

348÷3=1048÷8=2446÷7=

347÷5=2750÷5=147÷9=

960÷5=2103÷3=952÷4=

486÷9=1023÷3=128÷5=

1344÷9=480÷4=297÷3=

3052÷5=596÷8=2096÷4=

486÷4=1860÷2=497÷8=

937÷4=÷9=490÷5=

718÷5=1053÷5=3057÷6=

604÷2=1208÷8=873÷3=

137÷4=4406÷2=507÷3=

284÷7=9101÷9=760÷8=

434÷8=375÷2=4015÷7=

3025÷4=516÷5=1505÷4=

267÷3=2718÷6=3501÷8=

567÷6=500÷3=8071÷6=

2200÷9=569÷4=6018÷4=

148÷4=6054÷5=498÷7=

6022÷8=796÷9=4501÷3=

197÷2=692÷4=6177÷6=

974÷5=9070÷6=980÷4=

1902÷7=483÷8=1200÷4=

708÷6=2750÷5=4025÷3=

320÷2=368÷5=6105÷5=

148÷2=8704÷5=408÷2=

890÷6=7040÷8=500÷6=

2080÷7=719÷2=432÷8=

1021÷4=368÷5=1375÷5=

451÷3=3902÷3=804÷2=

6308÷8=941÷9=4041÷5=

157÷2=4120÷3=873÷5=

6240÷4=315÷3=2060÷4=

3075÷5=745÷3=690÷6=

4680÷5=826÷4=3057÷6=

654÷3=5010÷3=804÷6=

1904÷2=198÷7=5160÷6=

267÷7=1002÷2=430÷8=

1250÷5=716÷4=4015÷4=

825÷5=4503÷6=132÷2=

7005÷3=285÷6=9210÷3=

267÷3=1627÷3=103÷3=

8074÷5=444÷6=8070÷3=

121÷4=4209÷3=645÷3=

3520÷5=966÷7=5094÷7=

728÷8=315÷7=5102÷8=

720÷6=5204÷8=907÷3=

807÷4=4120÷3=919÷6=

1103÷3=388÷4=1201÷4=

756÷9=1645÷3=254÷3=

9606÷7=728÷8=7208÷8=

269÷6=4044÷6=683÷5=

3150÷7=198÷8=2720÷6=

919÷6=7506÷9=880÷4=

1254÷3=496÷4=7208÷8=

308÷7=1496÷4=427÷5=

9019÷6=803÷5=9109÷6=

510÷3=1918÷8=194÷2=

2269÷6=516÷6=1009÷2=

100÷2=4320÷8=243÷8=

2368÷5=4051÷3=125÷5=

8004÷2=415÷4=4027÷5=

453÷6=9041÷9=705÷3=

2157÷2=921÷3=8073÷5=

874÷5=1315÷3=870÷3=

8002÷6=352÷5=9008÷7=

429÷3=524÷8=6504÷3=

594÷7=2805÷6=397÷3=

2607÷3=512÷8=3008÷7=

450÷3=8026÷4=687÷4=

2267÷7=825÷5=1302÷2=

412÷3=6007÷3=475÷5=

1034÷8=425÷3=5067÷6=

615÷5=5609÷4=874÷5=

1498÷7=375÷5=1375÷2=

740÷8=5197÷2=121÷4=

9174÷5=483÷8=1320÷2=

200÷7=4008÷2=850÷6=

8090÷6=392÷3=4008÷2=

638÷8=2608÷5=627÷3=

2708÷6=441÷5=6092÷4=

412÷3=7196÷9=624÷4=

1048÷4=260÷4=5001÷3=

375÷5=1047÷9=760÷6=

9060÷5=468÷5=3047÷5=

357÷6=1980÷4=864÷2=

5002÷4=128÷8=3048÷3=

446÷2=1486÷4=911÷9=

1396÷3=405÷7=4907÷8=

325÷4=4090÷5=155÷4=

8073÷3=718÷6=5007÷3=

376÷8=350÷8=5016÷5=

871÷6=2084÷7=220÷9=

7008÷6=8005÷5=3006÷3=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篇四

核心提示: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二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二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目标,也是两个重点学习内容,而“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个重要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这一规律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则是一个难点,所以我着重对这一个内容进行反思。

1、整节课我都以小猴子的故事贯穿始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由故事导入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一数学规律,然后创设小猴子不会做家庭作业请求帮助这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知识点:探索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由0的除法计算并能正确计算。在处理“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这一难点时,我采取了“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对错例进行及时纠正)——巩固练习”这一流程,首先我以小猴子遇到难题切入,利用学生的挑战欲望和表现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先让学生结合“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一数学规律,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算法,以同龄人的'思维帮助彼此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计算方法,并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对商进行估算。对于错例,我在黑板上板出过程,然后将正确答案也板出,先让学生估算商是几位数,然后将两个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教师着重强调0的占位作用,绝对不可以漏写。最后出几道同一类型的题进行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整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这一难点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出错率不高,并且大部分学生还能很好的用简便竖式来计算。不足的是:在讲“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点时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很紧张,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有很多同学在做题前还是不能很好的估算,一遇到题马上就列竖式进行计算,估算意识不强,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要对学生强调估算的重要性,不断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篇五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让学生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课件出示:2组练习题,每组5道)

56÷974÷825÷436÷841÷6

80÷963÷813÷727÷566÷7

学生练习

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横竖式都写),评出优胜组。

应用:指名学生板演第121页第4题,并根据这一题要学生了解列式及单位名称写的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篇六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练习十三的部分题。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本、笔。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聪聪的图片),聪聪要完成一项任务,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三(一)班的这节体育课上老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出示课件)

1、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1)、请学生到展示台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进行解释。

(2)、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余数2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规范的解答格式,提醒学生计算细心,并注意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还要写上答语。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请1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3、对比:仔细看一下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课件展示)

32÷6=5(组)……2(人)

32÷6=5(人)……2(人)

师:为什么算式一样结果也一样,单位会不一样?(帮助学生进一步一理解)

小结: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所以平时我们在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问题,弄清商和余数的单位。

1、看大屏幕,解决读书节中的问题(57页,4题)。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元?25元呢?”

学生独立解答,反馈。

2、课件出示:

a、航模小组用25个车轮组装四驱车,

最多能装几辆?

b、一辆货车载重量4吨,要运25吨货物,至少需要几辆?

(1)同学们自己先想想,再小组交流。

(2)列算式并解答。

(3)全班展示说明。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篇七

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习使用6-9乘法口诀求商。在动手操作和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应用6-9乘法口诀来计算商数,领会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除法的书写格式。

选择正确的口诀用于商数计算,做出估算并解释其过程,从多个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

使用手工制作的42只小鸟和6座小房子。

动手操作法。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故事引入新课:森林里有一只长颈鹿和一群小鸟是好朋友,一天,4只小鸟来长颈鹿家做客,后来又先后来了5群,问:一共来了多少只小鸟?继续提问:这20只小鸟现在需要长颈鹿帮忙建造房子,每个房子能住4只小鸟,你们知道长颈鹿需要建造几个房子吗?继续引导提问:现在长颈鹿家共有42只小鸟,它们都需要长颈鹿帮忙建房子,每个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同学们知道长颈鹿需要建造几个房子吗?长颈鹿和小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42只小鸟,每个房子住6只,长颈鹿需要建造几个房子?(板书主题:“长颈鹿和小鸟”)在讲台上演示42只小鸟被分配到6个小房子里。并请学生思考:每个房子里有几只小鸟?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42个小圆片分别放在6个小纸盒里。请学生回顾:42的乘法口诀是什么。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时介绍除法的书写格式,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数字的'含义。出示“想一想”,请学生进行练习。练习。

1.将第一题抄写到黑板上,要求学生上来做。

2.纠正学生错误的答案并讲解正确答案。

3.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独立完成第二题,并讨论使用哪句口诀。

4.展示"小动物回家"的第三题。请学生解释题意并使用连线将答案呈现出来。

5.通过启发学生,让他们计算64÷8,并建议给小动物建造新的家。

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四题"猫捉老鼠"并使用连线将答案呈现出来。

7.让学生讲述数学故事。

8.展示图例"平均每人吃几个",并列出计算式。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虽然数字增大了,但除法和乘法是息息相关的。

长颈鹿和小鸟

如果每栋房子住6只鸟,42只小鸟需要准备多少栋房子?

42÷6=7(栋)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

答案:需要准备7栋房子。

三年级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篇八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课件

一、新授引入

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

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探究二

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

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17÷5=3……2

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师:算得对不对呢?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27÷7呢?

生:27÷7=3……6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出示大雁图片

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飞过,每5只一圈,能圈几次?

师:请你说出算式。

生:32÷5

师:谁能算一算?

生:32÷5=6……2

师: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出示企鹅图片

师:这幅图呢?

生回答。

师:谁来列式?

生:52÷6=8……4

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小鱼图片

师:可以怎样圈?算式:

生回答。多种算式。

练习二

师:谁知道余数最大能填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最大填5,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来说说除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

多种算式。

练习三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青春的演讲 青春演讲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

    2023年青春演讲比赛主持词开场白结束语(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最新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

    2023年保护牙齿教案 幼儿园保护牙齿教案中班(优秀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

    项目劳务管理方案(优质8篇)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

    最新大二军训心得体会 大一军训心得一千字(优秀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

    最新劳动卫生教育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

    酒店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优质5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

    2023年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讲文明讲礼貌演讲稿(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2023年出纳会计实务总结(优质5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