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MJ笔神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必备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一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作文450字。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读后感《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作文450字》。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

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二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

五、问题研讨、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三

(一)难点没有突出。

在理解比较这一过程中,即讨论作为前期卓越学者的说和做和作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说和做有什么异同点。这是这课堂的难点,解决它,就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我在实际的课堂上也忽视了一个小细节,每能强化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这是这堂课上的一个较大的遗憾。

(二)缺少对关键词语的鉴赏与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

(三)板书不工整,需注意。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我用一节课去完成,显得有点仓促,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就不够主动积极,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能大胆回答及发言。最明显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诗人,在搞文化学术这方面的说和做的态度,这个环节上显得有些仓促,不少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从而未能发言,这是一个缺憾。

再有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语文课的“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同时,自己也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实践。力争每天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了,加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四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作家作品简介。

1、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2、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我读到了闻一多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闻一多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晰;。

文章的用词很典雅;。

四、速读全文,把握内容: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这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分?

五、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成《楚辞校补》。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古典新文》。

(2)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生命作为代价,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大无畏,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前脚……后脚,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六、探究人物:

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3、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课后习题。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五

在理解比较这一过程中,即讨论作为前期卓越学者的说和做和作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说和做有什么异同点。这是这课堂的难点,解决它,就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我在实际的课堂上也忽视了一个小细节,每能强化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这是这堂课上的一个较大的遗憾。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我用一节课去完成,显得有点仓促,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就不够主动积极,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能大胆回答及发言。最明显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诗人,在搞文化学术这方面的说和做的态度,这个环节上显得有些仓促,不少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从而未能发言,这是一个缺憾。

再有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语文课的“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同时,自己也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实践。力争每天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了,加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写古今中外的名人,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人物的生平事迹,表现出人物崇高的品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本节课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但是,学生可能会存在掉以轻心的学习心态,再者这个阶段正是各种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兴趣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是非观。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兀兀穷年,气冲斗牛”等词语的含义,可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能够说出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说和做的关系,树立言行一致的原则,拥有热爱祖国和为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止的品质。

四、说重点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即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赏析写人叙事的这种文学作品。但由于感性思维主导,理性思维有待发展,学生往往只能分析出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发掘不出其深层的涵义。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了解决重点,突出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次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提问对话法,引导点拨法,圈点勾画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以上所有的环节都是为了更好地上好一节课。下面我主要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做法是: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我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比较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及对生字词的预习,这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兀兀穷年气冲斗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等这些词语的写法和意思,特别是“兀兀穷年”的“兀兀的写法要规范,”“气冲斗牛”的意思是指气势或怒气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等。以此巩固学生的预习情况,再让学生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进行简短介绍,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和字词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程改革主张的教学方法归结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主体”。在导入新课之后,进入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会请全班同学带着以下问题思考,齐读课文: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这一环节,以学习课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组织材料的方法,解决分析闻一多形象问题为核心。考虑到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我把这个问题化为三个小问题,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最后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样通过学生与教师合作逐步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仔细地听,并且能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一个理清文章脉络的目的,我会提出以下问题:

1、作为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2、作为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3、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由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可以得出闻一多先生的身份,知道了文章写作的重点是“学者”和“革命家”。作者从《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这三个典型材料说明了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原则,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严谨刻苦,孜孜不倦,日夜不懈的研究精神;从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这三件事说明了闻一多说了就做的原则,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勇敢坚定、高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从这两个方面学生就很容易将文章分为两部分了,并且也能准确地找到文中1-7自然段是写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8-20自然段是写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分总的结构,文章思路一目了然了。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五)精读课文,明确主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设计了精读课文,明确文章主旨的环节。在此环节,我会设计以下问题:

比如我听到有的学生会找“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还有的同学会找“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觜,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等。

2、请学生找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学生知道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有的学生会找“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等这些句子,作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的诗人和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是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极高的赞誉。。

这样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文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六)小结作业。

在课堂的收尾环节,我将设置了小结作业部分,我将有请学生概括板书做出总结,我会问“同学们,你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呢?”通过学生总结,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将布置以下作业:掌握字词,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七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八

师:大家知道哪些和这次演讲有关的知识,背景、内容都可以说一说。

生1:演讲者是闻一多。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闻一多”

生2:背景是在1946年,发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3:演讲者的背后有照片、有花圈,演讲者带着黑袖章。

师:对,背后的照片是死者的?

生齐声:遗像。

生4:两边还有白色的对联。

生:他从容就义的表现。

生:非常愤怒的。

师:对,事实上在这之前,大家已经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一样。都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李先生遭暗杀,有人已经暗示了闻一多先生要注意保护自己,但他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李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之后在随即的游行中,只听到两声枪响,闻一多和他的儿子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儿子受了伤,闻先生牺牲了,所以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讲演》。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板书:的说和做。)。

师:诸老师有没有漏掉什么?

生5:“先生”二字(教师补充板书)。

师:我们把有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

生(七嘴八舌):没有先生就少了崇敬的意味。

师:为什么要加先生?

生6: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

师:对,高足是什么意思?

生6:得意的弟子。

师:那么诸老师来写,是不是就不用加先生了,我可不可以写同志(在先生下面板书同志)?或者我换个人,能不能这样说,敬爱的冰心先生已经溘然长逝了。

学生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有人说冰心是女的。有人说可以的,因为冰心很有名。

生7:我觉得著名的人…可以说先生。

师:谬!赵薇先生?周迅先生?我可以这么说吗?有人说,我们不是喊鲁迅作先生吗?但是我们要明确,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可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称呼,表示尊敬。所以说冰心先生是正确的。

我们再读一读题目,还有什么信息?

生(齐声):说和做。

师:什么结构?

生(不确定的):并列短语。

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之前预习过了是吧!文章到底怎么写的?

生(七嘴八舌):穿插写。

师:那我们再来好好看一看,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提醒:芮佳伟很好,最先找到,芮佳伟,请你把诸老师看书的要求表述为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

生8:嗯,我们要看文章到底分了怎么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写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师:方面?

生8:角度。

师:对,从哪些角度,或者说哪些身份来写?

生再读课文。

师:有没有这种关键的句子啊,在哪儿找到没有。

生9:第7段。

生10:第8段。

师:为什么第8段也是,哪一个字提示你的?

生11:“另”字。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类似的句子也是这样的用法的。

生疑惑。

师:第9段,第一课。

大家翻书到相应的段落,齐声朗读。

师总结:对,文章要有过渡的句子,曹倩这次的周记写得很好,模仿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而这篇文章过渡就很自然,爸爸对我说,不要再迟到了。“我又何尝迟到过,除了那一次”自然过渡到那一次,老师说,你要长大,对,我正在长大,就写到我是怎样成长的了。这些过渡的句子就好像是我们衣服上那些缝合线一样,我们不能只穿几块布在身上,就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就要天衣无缝。对这篇文章而言,事实上是分了闻一多的两个身份或者说两个阶段来写的。

生(齐声):学者和革命家。

师赞许并板书。

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生12: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肯定并板书:他做了哪些,说了哪些?大家找一找。

生13: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师:对,这是他在写《唐诗杂论》(板书),我们集体读一读。

学生朗读文段。

师:还有哪些?

生14: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师:好的,我们继续读一读。

学生朗读。

生(齐声):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师: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

生(齐声):贬义,一种炫耀。

生15:“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生16: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师:对,闻一多一开始是诗人,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家都知道,《七子之歌》。

学生都很惊奇,表现的很兴奋。

师:有很多同学已经在自读课本里找到这首诗了,我们齐声读一读吧。

学生齐声朗读。

师:这里确实是写他做的,还有没有了?

生17:“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暇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空闲的时间。

师:这里还有一个沥字,什么意思?我们说呕心沥血,呕--。

生18:吐。

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把心吐出来了,求贤若渴。沥就是滴的意思。

我们集体把第3段读一读。

学生集体朗读。

师: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没有多少作品,但却大肆宣扬,这样的差别,可能是两个字:名和利。

学生纷纷点头。

师:闻一多又是为了什么?

生19: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对,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

生大悟:鲁迅。

师: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的启示。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或者做了不说,现在有写人做了一点学问就骄傲的不得了,这是要不得的。

好,我们下课。

附板书:

同志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

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

生(齐声):作为学者的,作为革命家的。

师:围绕什么来写?

生(齐声):说和做。

师:对,围绕说和做来写,换句话说,说和做是本文叙事的线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

生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对,着重表现他从不夸耀自己。作者写了哪些事?

生2:《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8-18段。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师:大家读的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

生3:说了就做。

生4:言行一致。

生5: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生(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大,呼喊。

师:支持他说的,说的原因是这八个字。说了还要做,他做了什么?

生6:13、14段“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师:闻一多如果写了本学术著作,会不会四处炫耀?

生(齐声):不会。

师:他做了什么?

生(齐声):四处传观。

生15: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

师:说得很好,不过要加先生。诸老师过几天也要去给初三同学演讲,讲中考作文怎么写,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

生(七嘴八舌):当时有特务在场,情况非常危险。

生(齐声):大无畏。

师:对,我们把15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15段,教师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师:还有没有了?

生16:18段,参加游行示威的前头。

师:不是参加前头。

生16: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

师:(板书)神态如何?

生(齐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生(齐声,很肯定):不矛盾。

生17:以前。

生18: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为了钻研学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为了国家奉献。

生19: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

师赞许,并板书。

师: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

学生齐声朗读20段。

师: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

生20:也许是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

师:说得很好,你把诸老师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为什么要加也许呢?要对自己有信心。

生21: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

师: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我觉得19段读得不好,有几个词没有突出出来,我看看大家能不能像某某同学一样,知道诸老师说的是哪些词。把这段读完美了。

学生再读课文。

生22:我觉得男孩子就不能扭扭捏捏,要写得慷慨激昂,读得铿锵有力。

生23: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

生24: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

师:很好。

生25:句子都短小精悍。

师:这是语言,我们先写下来。

生26: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学生很疑惑。

师:是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生(齐声):议论。

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生2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生28:他做了自己没有说。

生29:16段,是议论。

师:在那儿叙述了?

生29:15段。

生(齐声):革命家。

师:为什么这样?

生30:感觉短句能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

师:对,换句话说,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有哪些长句呢?

生3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生3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我们再来找找短句,哪儿最多?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还是用声音来体会其好处。

大家齐声朗读。

师:短句果然有气势。文章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呢?既然谈到了,我们就说的透彻一点。

生33:语言很凝练。

师:举个例子。

生34:16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生35∶“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6:还有对偶的句子。

师:对,这是整句。举例。

生36:“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7:“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不仅用对偶句,还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吧。

学生纷纷点头。

师:还有一些是成语,很有表现力,描写他很合适,对不对?因为他是学者嘛!还有词语用得很生动,很好的,自己要去体会,比如“长须飘飘”地飘飘,钻之弥坚的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学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内容上是这样,结构上两相对照,用芮佳伟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和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后自己要多读多体会。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

附板书:

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写政治传单。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说了就做最后一次讲演。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言行一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九

思路综述:

1.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2.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

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

1、学习本课之前,学生的预习尤为重要,对闻一多,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在课前查找大量相关资料,可以使学生对闻一多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直观的印象。但大多数学生查找资料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对于像闻一多这样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的伟人仅能初步感知其主要事迹、文学成就、作品名称等一些空泛的印象,如此就很难真正体会到本文写作角度切入的独特深意,难以落实“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单元学习目标。为此,从学习本单元伊始,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就要求学生不仅查作家资料,还要查找文中所记述人物的相关资料,并且依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写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2、创意说明:本课是一篇教读课文,处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二篇。全文写作角度独特,结构精妙,语言典雅而富有诗意,感情真挚热烈,体现了一个诗人笔下同样跳动着爱国赤子心的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对此,初一的学生要想好好品读是需要深入研读才可以实现的,仅靠教师的讲授是难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的。因此,本课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旨在以本文的学习阅读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会读写人一类的文章,并学会总结阅读和写作的点滴体会。蒋本课设计为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即认识闻一多--走近闻一多--评说闻一多,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巧妙的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文本、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评说文本,从而完成与文本的对话、与伟人的对话、甚至完成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一系列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语文,学会相互学习。

二、导学设计活动。

第一板块认识闻一多。

1、同学结合自己预习查找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要求不能念自己查到的资料,必须用自己的话结合资料说说自己眼中的闻一多。)。

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资料形成个性评价的能力。

2、学生自己介绍作者臧克家与闻一多先生的关系,初步预测课文会向读者展现一个与史料中有所不同的人物形象。

第二板块走近进闻一多。

老师和同学们一人读一部分,看谁读得好,那么大家看看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比较合适?(此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快速理清课文的两大部分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采用此种设计轻松的让学生掌握了重点内容)。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相互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生1: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生2:他是一个潜心钻研的学者。

生3:他是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

生:文中两部分是通过过渡段衔接的。

3以竞赛形式对课文进行研读品析写法。(课件出示竞赛环节)三读--赏读。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细细研读第一部分内容,另一组研读第二部分。每一组竞相夸奖本组这部分内容写得好写得妙的地方,然后互相就对方组的内容提问考考对方(这一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式阅读,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均为体会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因此,应让学生在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反应很积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以从字词的品味、句子的表达、表现人物形象手法等三方面来分析。为了训练学生进行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师还要求学生用“我认为------处写的好,因为它用了-------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接下来学生竞相发言。

生1: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很好,因为他住住了人物特征,用了四字短语“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的展现了一个无畏的革命者的形象。

4、当学生品读赏析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深入的理解。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再一次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热情,那就是让学生互相质疑提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5、(多媒体显示: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要求学生为闻先生写一句墓志铭,来表达学生学过本文之后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及时动笔进行创造性表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本课典雅形象的词语。)学生作品展示:(生1):“写写写,写出累累硕果;做做做,做出惊天伟业;说说说,说的痛痛快快,行行行,行的人中高标!”

(生2):|“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大声疾呼,为民请命,言行一致,名垂青史。”(生3)“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学生对闻先生的崇敬之情在这一教学环节达到了高潮,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文本取得了很好的对话过程。

第三板块评说闻一多。

2、学生讨论。

3、总结收获: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学习收获。

我学到了以下阅读方法。

(1)查找课外资料,了解人物生活背景及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2)抓住标题,把握文章写作角度.

(3)抓住文章关键语句,理清写作思路.

我学到了以下写作手法。

一个角度-----闻一多的说和做(角度独特)。

两个方面-----学者和革命者(结构严谨)。

三个事例-----三本著作和三件事(选材精当)。

四种精神-----默默无闻苦心钻研大勇无畏言行一致)(人格魅力)。

五个特点----引用对比夹叙夹议形象描写用词典雅。

我感悟了以下做人真谛:。

(本节课因为时间关系,将这一环节设置为学生作业。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过一课之后及时反思总结,并且整理其他同学的精彩发言,使学生不仅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取知识,还要从学生之间学得经验,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的多角度多元化)。

教后反思。

1、本课的几个教学高潮都是由学生交流讨论而掀起的,说明教学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驾驭课堂。本课在学生分组赏读课文时就有学生相互竞赛争相发言找出文中写得妙的地方,气氛非常热烈,讨论深入的程度也超过了我的估计,以至于下课后有学生找我埋怨给他们发言的时间太少,没有叫到他发言。

2、因为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发言时间设置显得不够充分,发言内容也有些散乱,我觉得在写法上还应给学生更加明确的一个方向,否则,学生在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方面找得过多,事例概括方面理解不够。

3、课件的设计还是让自己不满意,总觉得只是把问题显示出来,而且限制了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的利用。此外我也有一个设想:能否当堂让学生把自己为闻先生写的墓志铭打到课件上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4、让学生为闻一多写墓志铭这一设计很好,突破了以往单纯积累优美词语的模式,将积累与写话巧妙地结合起来,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落到了实处。

4、投入的教过本课后,我对闻一多先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对其伟大的人格也油然而生敬意。这或许是“教学相长”的一种体现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夹叙夹议。

前后照应。

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等。

总结:2004年2月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课下收集阅读臧克家的事迹和作品,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作业:

1、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2、阅读闻一多诗集。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二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做法是: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我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比较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及对生字词的预习,这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兀兀穷年气冲斗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等这些词语的写法和意思,特别是“兀兀穷年”的“兀兀的写法要规范,”“气冲斗牛”的意思是指气势或怒气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等。以此巩固学生的预习情况,再让学生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进行简短介绍,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和字词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程改革主张的教学方法归结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主体”。在导入新课之后,进入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会请全班同学带着以下问题思考,齐读课文: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这一环节,以学习课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组织材料的方法,解决分析闻一多形象问题为核心。考虑到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我把这个问题化为三个小问题,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最后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样通过学生与教师合作逐步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仔细地听,并且能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一个理清文章脉络的目的,我会提出以下问题:

1、作为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2、作为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3、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由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可以得出闻一多先生的身份,知道了文章写作的重点是“学者”和“革命家”。作者从《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这三个典型材料说明了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原则,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严谨刻苦,孜孜不倦,日夜不懈的研究精神;从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这三件事说明了闻一多说了就做的原则,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勇敢坚定、高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从这两个方面学生就很容易将文章分为两部分了,并且也能准确地找到文中1―7自然段是写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8―20自然段是写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分总的结构,文章思路一目了然了。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五)精读课文,明确主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设计了精读课文,明确文章主旨的环节。在此环节,我会设计以下问题:

比如我听到有的学生会找“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还有的同学会找“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觜,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等等。

2、请学生找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学生知道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有的学生会找“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等这些句子,作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的诗人和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是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极高的赞誉。。

这样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文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六)小结作业。

在课堂的收尾环节,我将设置了小结作业部分,我将有请学生概括板书做出总结,我会问“同学们,你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呢?”通过学生总结,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将布置以下作业:掌握字词,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感。

(七)说板书:

最后,请各位评委老师给我点时间,我将完整呈现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识记并运用文中生字词;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理解生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

2、根据教师提示理清文章结构。

3、深入思考:】。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四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2.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

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

20xx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五

1. 第三单元所选的题材均和历史人物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所以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单元提示指出,“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实际上这一课也确实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载体。

3. 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积累字词,诵读文句。

(2)过程和方法: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

品味本文典雅和文白夹杂的语句,探究其内涵。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1. 使用多媒体演示,但仅限于出示需要大量口述的背景材料和难以转述的内容。

2.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予以适度地点拨和引导。

3. 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相对清晰,因此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应该作为这一课的一个要点比较适当;同时通过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能够对一篇文章理清思路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对于我们理解所有文章有极大的好处。

4.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是单一的,但文章的语言运用形式却是与文章的内在形式需求是和谐共生的:写作“古典学者的闻一多先生”部分的语言是典雅的,文白夹杂的;写作“大勇的革命烈士”部分的语言是豪放的,充满激情的。这些都体现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这个基本认知。

1.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们意识到发现问题其实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能针对文章的内容或形式设定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提出的问题能正中文章的“穴位”甚至是软肋,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就更是难能可贵。

2. 尽可能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推断出合情合理的结论,以期有更多的思维发散拓展空间。

3. 教师预设问题的外延和内涵要有更大的包容性,这样能够吸引“待进步”学生和其他同学一同步入生成空间,而不仅是把问题只留给“优秀”学生。

环节1:导入  :在1999年12月20日,那个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大家都在唱着那首《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歌的作者是谁吗?对,是闻一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学生、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并且出示闻一多的画像)。

环节2:针对学生们英语学习中的特殊疑问句形式,引出特殊疑问词:who、what、why、how,请学生用这些词语对题目提出合理的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清楚课题中“闻一多先生”的身份,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大体情况(what),把握文章写作的重点是“学者”和“革命家(民主战士)”方面,以此为提纲去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教学目标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环节3(顺延环节2):请学生找出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民主战士)”的评价性语言。此一环节目的在于:一是环节2中学生已经弄清楚了文章的分总结构,容易利用分总结构快速找出结论性的语言——是,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黑体板书);二是利用作者的评价进而让学生弄清楚这个评价的原因(why、how):“卓越的学者”——学术研究古籍方面成绩卓著——;“大勇的民主战士”——(板书)至此完成了课题中的“做”。

环节4(顺延环节3):截至目前,课题上的“说”尚未弄清楚。我要求学生找出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

a.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b.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d.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e.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f.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针对这六句话进行分类,就能够“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民主战士)”身份的“说”和“做”区分开来。

ab(学者方面的“说”)。

cf(民主战士方面的“说”)。

de(民主战士方面的“做”)。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个难点,题目中的“说”和“做”并非简单地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来直接判断,它需要通过学生判断语言自身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来断定。

环节5(顺延环节4):进一步解决“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卓越“,作为“革命家(民主战士)”“大勇”的原因。

前者实际是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即志趣、研究目的、勤奋与刻苦(写作《唐诗杂论》的过程);后者实际上“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一致。后者为了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大勇”,大量叙述当时的白色恐怖,拿“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言行与之进行对比。我的用意是想借此解决文章详略安排的真实目的。

这个环节主要是解决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文章从两个侧面来表现闻一多的形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实有着同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这个环节也是为了解决教学目标 2。

环节6: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闻一多先生”的“话”,读出语气,并加以背诵;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将其合理地嵌入一段话中。这个环节意在积累名人名言,是对当前河北省中招考试的一种题型的练习,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1。

至此,学习目标基本完成。

环节7:材料补充:

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1年4月2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诗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一多画像》: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学生朗诵《最后一次讲演》。

环节8:结束语。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可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在做人的过程中就要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等。

板书:

卓越的学者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

大勇的革命烈士           “说”了就“做”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六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2课时。

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导入:

20xx年4月29日,xx在清华大学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xx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七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八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m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十九

第一题本题旨在把握文章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第二题本题旨在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1.“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的《静夜》一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第三题本题旨在让大家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

4、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6、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一

做了再说《唐诗杂论》(详写)。

——卓越的学者《楚辞校补》(略写)。

做了不说《古典新义》(略写)。

口的巨人。

言行一致。

行的高标。

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大无畏的革命家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二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相关范文推荐

    动漫社团个人简历(模板14篇)

    通过制作个人简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机会。以下是一些完整的个人简历样本,可以为大家提供实际的参考和借鉴。民族:汉。出生年月:198

    初中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优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和教学准备,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一、指导思想:根据学

    电梯安全讲座主持稿范文(16篇)

    主持词需要具备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这里,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活动宣传语句,供大家参考。各位领导、同志们:晚上好!

    开学会议主持稿结束语(优质16篇)

    作为主持人,我将竭尽全力,确保今天的活动进行顺利、精彩。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通过参考这些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总结。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代表

    婚礼感人致辞新郎范文(15篇)

    致辞是在官方或正式场合下,对特定对象或某一事件的公开演讲或文本,用以表达对特定对象或事件的敬意、祝贺、感谢等情感或态度。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会议开幕式、庆典、

    团建工作计划(优质21篇)

    工作计划书应该具有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工作的完成情况。在编写工作计划书时,也可以参考以下这些工作计划书的经验和教训,以避免常见的错误和

    村委卫生工作方案(优质17篇)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分配工作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接下来是一些创新和实用性很高的工作方案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绿城代建合同(优秀15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起着保证权益和明确责任的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作为起草的参考。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

    学校改厕工作方案(精选16篇)

    工作方案可以为团队业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支持和保障,确保工作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优秀工作方案,希望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我校共有9个班,

    婚礼的发言稿(汇总18篇)

    在现代社会中,发言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境,例如会议、论坛、演讲比赛等,具有指导性、煽动性和鼓舞性等特点。阅读一些精彩的发言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