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曼珠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

在职场中,撰写一份完整、清晰的报告范文对于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至关重要。最后,希望大家善于总结和归纳,用报告范文书写出精彩的学习和工作成果。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一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二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

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

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水文学

沿贯城河考察:

地点:玉碗村污水处理厂宁谷

水温:15.05度15.73度15.64度

ph值:888

透明度:22.2厘米28厘米26厘米

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气降水

(2)农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业废水

(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龙宫风景区

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

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

第7小组测量结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

地质学

实习地点: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

试验方法: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红点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灵敏的磁针,磁针有一端是有一个小孔的。使用罗盘时,双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盘,双脚略为分开,将罗盘放在胸腹之间的位置上,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为坐,面对为向,开始立向。这个时候,罗盘上的十字鱼丝线应该与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线立的向不准,那么,所测的坐向就会出现偏差的了。固定了十字鱼丝的位置之后,用双手的大拇指动内盘,当内盘转动时,天池会随之而转动。一直将内盘转动至磁针静止下来,与天池内的红线重叠在 一起为止。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针有小孔的一端必须与红线上的两个小红点重合,位置不能互掉。这时显示坐向方的鱼丝线(是横的那一条)与内盘各层相交。我们要找寻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就显示在这条鱼丝线所穿越和涵盖的区域上。然而,罗盘上有十多二十层,究竟那一层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层了。它就在天池附近。鱼线向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向,鱼丝坐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坐。譬如说,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们便称之为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将罗盘放在全屋的中心点,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宫位)。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顺以西100公里,花江大峡谷北岸新铺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普遍出露的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埋藏有2.2亿年前古生物海百合、菊石、蚌类、海龙、鱼龙、楯齿龙等化石,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统。出土化石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大,体形完整,形态精美,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首次用“中国龙”、“关岭鱼龙”、“瓦窑龙”、“新铺鱼龙”、“贵州鱼龙”等地名命名龙的种属。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更重要的是罗盘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实习打好了基础。

土壤学

实习地点:花江大峡谷板贵乡

实习内容:板贵乡土壤的测定与取样

土壤的容重:1,用环刀取土,两边用刀削平。

2,用天平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404.5克

3,用天平称出环刀和石子的质量,67.5克

4,算出环刀的体积,石子体积,201.816立方厘米

最终算出结果为:1.8克/立方厘米

土壤质地:成细条,易断裂,为中壤土

酸碱度:8

土壤含水量:取一块土,先称出其质量(15克),再把其烘干,再称其质量(12克),算出水分的质量(3克),然后用水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即为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总结:经过为期五天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建议:1,希望每个学年都能有这样的实习考察机会。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

展望:1,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识。

2,希望能够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料。

3,希望能和别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三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陕西省西安市。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迹。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4-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xx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xx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四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

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五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一)实习任务。

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

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

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时间:

8月29日—9月3日。

路线地点:

幕府山——燕子矶。

汤泉湖——阳山碑材。

火石峰——棒槌山。

黄山。

六合方山南采场。

南京地质地貌概况。

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米。如钟山、孔山等。这里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

实习路线一:幕府山——燕子矶。

实习内容:

1、观察沿江南岸呈直线状延伸的悬崖峭壁,断层三角面地貌及断层崖壁上的擦痕,构造岩等特征。

2、观察幕府山小背斜。

3、观察燕子矶地貌特征。

4、观察白垩纪上统浦口组岩性特征。

5、观察生物风化和化学风化现象。

幕府山地区位于南京北郊,频临长江,本区发育有自震旦系上统至下中三叠统地层。

地层:

1、震旦系灯影组。灰,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产有藻类化石.。

2、寒武纪下统幕府山组。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浅灰,灰白色硅质页岩,黑色含碳质页岩为主,夹有石煤层;上部以浅灰,粉红及黄褐色中厚层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

3、白垩纪上统浦口组。为棕红色,灰红色砂砾岩夹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实习路线二:汤泉湖——阳山碑材。

实习内容:

1、观察本区志留系,泥盆系岩性及其特征,并根据岩性特征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分析古地理沉积环境。

2、观察大石碑断层。

3、观察大石碑周围的地貌,分析其与构造,地层之间的关系。

地层:

1、奥陶系。

下奥陶统——昆山组。

主要岩性: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灰岩,中部为深灰至灰黑色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少量球粒灰岩,有时含少量石条带或结核,下部为灰至浅灰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与灰质互层,局部含石结核。在此地区溶洞较为发育,侵蚀严重。如燕子矶三台洞。三台洞同燕子矶附近沿江的头台洞,二台洞一样,发育在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溶洞大致分为三层,是地下水溶蚀的结果。

2、志留系。

(1)、上中志留系——坟头群。

主要岩性:灰黄、褐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砂岩,岩相为海相,主要在汤山地区。泥盆系。

(2)、上泥盆统——五通组。

岩性:上部为黄褐色薄层细粒砂岩,夹粉砂岩,有时还夹白色粘土岩,局部含煤线。中部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粗粒含砾石英砂岩。代表地区汤山北坡。从这里还可以看到五通组的中上部。中部为细粒石英砂岩,上部石英砂岩夹页岩。该地区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

3、石炭系。

下石炭统——高骊山组。

岩性:杂色砂页岩及泥岩。层面波纹构造。海陆过渡相,主要在汤山北坡。

中石炭纪——黄龙组。

岩性:浅灰略带肉红色的纯质灰岩。岩层致密,底部为浅灰色白云岩,含肉红色结核。主要在汤山北坡背斜倾伏端下山处。

4、二叠系。

下二叠统——栖霞组。

实习路线三:火石峰——棒槌山。

实习内容:

1、观察本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岩性特征,根据其岩性特征等分析其古地理沉积环境。

2、观察火石峰背斜,测量各要素产状。

3、观察棒槌山三叠系青龙群地层及岩性。

地层:

1、泥盆系上统五通组。

下段:灰黄,灰白色厚层粗粒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夹绿色页岩。上段:灰白,灰黄,灰黑色石英细砂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夹黏土岩,含铁砂岩,炭质泥岩。

2、石炭系下统金陵组。

岩性比较稳定,下部为黄褐色铁质粉砂岩,含铁石英砂岩,页岩:上部为灰黑色结晶灰岩,含白云质岩和泥质灰岩。含珊瑚和腕足类化石。

3、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

下部为灰黄,黄绿色薄—中薄层钙质泥岩,泥岩与泥灰岩,泥质灰岩互层。上部为灰黄,灰色泥质灰岩,灰岩与钙质泥岩,泥岩互层,夹泥灰岩。

4、上二叠统—龙潭组。

岩性:灰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底部有一层厚约20米的长石石英砂岩。如棒槌山东北部。

从地质构造来看,汤山位于汤仑复背斜的中段,为一穹状短轴背斜。核部由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构成,北翼由上奥陶统—中三叠统地层构成,岩层较陡或倒转,并发育次级褶皱;南翼不完整,仅有奥陶系及志留系底部地层出露,产状相对平缓。

岩性和地质构造对汤山地区的地貌发育起着主控作用,汤山地区地层岩性分可溶岩和非可溶岩两大类。可溶岩主要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种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非可溶岩分布在汤山外围,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和白垩系的沉积岩,有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等。

实习地点四:黄山-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岩浆岩、地貌特征。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黄山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许多岩浆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不同时期的岩浆岩成分不同,加上产状各异,使其岩浆岩不论从化学成分到矿物组成上,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浆岩。

1、侵入岩。

根据岩体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对岩浆岩的控制因素、岩体的变质程度等可将北京地区的岩浆侵入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早元古代。

本期的侵入岩主要为超基性岩类和变质基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中包括橄榄岩和辉石岩,多呈北东向小型岩体沿断裂带活片麻理侵入太古代的片麻岩中。

(2)中、晚元古代。

本期的岩浆活动有侵入和喷出两类。侵入岩体只发现有斜长环斑花岗岩体、四合村辉岩和红石湾辉石岩等。

斜长石斑花岗岩体沿东西向基底断裂侵入密云群沙厂组的片麻岩中,与片麻理斜切。岩体东西向延长,为一北陡南缓,向南倾斜的不对陈岩脊。岩石的特点是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为卵形,外面包围一圈更长石或中长石。岩体内有棱角状片岩捕虏体。岩体被三次侵入。第一次是斜长环斑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岩体的西部,岩石呈灰色或暗灰色。第二次是斜长环斑黑云母花岗岩,为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石呈红色。第三次是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呈红色;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呈米黄色;细粒花岗岩,呈浅色。

四合村辉石岩体:呈脉状侵入太古代密云群大漕组花岗片麻岩中。岩体主要由二辉岩和橄榄岩两个岩相带组成,但分异不好。岩石蚀变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滑石、蛭石化和绿泥石化等。

红石湾辉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花岗质片麻岩中的超基性岩体。岩体可分为角闪单斜辉石岩、角闪二辉岩、角闪斜方辉石岩及橄榄辉石岩四个岩相。

2、喷出岩。

(1)元古代的喷发岩体。

属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呈古火山颈相及海底喷发组产出,以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及凝灰岩为主。

(2)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

是一套经多次喷溢活动形成的玄武质熔岩流。每一喷发层厚度5米至15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构造带、中部致密块状带和顶部大杏仁构造带等,杏仁体主要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绿帘石等。柱状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

(3)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

由一系列中性火山物质构成的砾岩、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火山岩系得岩性和厚度变化都很大,岩石组成也较复杂,主要的有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等。

(4)晚侏罗世东岭台组火山岩。

本组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酸性岩类组成,主要以流纹岩、英安岩及粗面岩为主,并形成相应成分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实习地点五:六合方山南采场。

实习内容:

1、观察上新统六合组砂砾石层岩性特征,;砾石成分,磨圆度,分选情况以及沉积构造,对一定范围内的砾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

2、观察地层产状和层理类型。

3、观察六合组与方山组玄武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1)六合组。

岩性:下部为棕黄色,灰黄色砾卵石,含砂砾卵石,夹含砾细砂扁豆体。中部为棕黄,灰黄色含砂砾石,含砾细砂,细砂等呈韵律互层,交错层,为=微节理发育。上部为细粉砂,粉砂质泥岩,含砂量不均匀。顶部为砖红色含粉砂泥岩。

2)尖山玄武岩组。

该组下部为灰黑色致密块状橄榄玄武岩,斑状结构,裂隙发育。上部为褐灰色玄武质角砾溶岩与灰黑色橄榄岩互层。

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其中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地层剖面,识别主要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动力地质现象,加之老师的讲解,我把书本所学知识很好的和实际相结合。同时我学会了使用罗盘测量产状,测量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以及如何判断地层、褶皱、断层,进行基本的地质观察,锻炼收集资料和采集必要标本食物的技能。现在我对地质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对地理学的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实习时,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合理分工,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六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实习任务。

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

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

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

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时间:8月29日—9月3日。

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

汤泉湖——阳山碑材。

火石峰——棒槌山。

黄山。

六合方山南采场。

第2页/共15页。

让知识带有温度。

南京地质地貌概况。

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米。如钟山、孔山等。这里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晰典型,岩浆岩、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

实习路线一:幕府山——燕子矶。

实习内容:

1.观看沿江南岸呈直线状延长的悬崖峭壁,断层三角面地貌及断层崖壁上的擦痕,构造岩等特征。

2.观看幕府山小背斜。

3.观看燕子矶地貌特征。

4.观看白垩纪上统浦口组岩性特征。

5.观看生物风化和化学风化现象。

幕府山地区位于南京北郊,频临长江,本区发育有自震旦系上统至下中三叠统地层。

地层:

1.震旦系灯影组。灰,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产有藻类化石、

2.寒武纪下统幕府山组。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浅灰,灰白色硅质页岩,黑色含碳质页岩为主,夹有石煤层;上部以浅灰,粉红及黄褐色中厚层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

3.白垩纪上统浦口组。为棕红色,灰红色砂砾岩夹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实习路线二:汤泉湖——阳山碑材。

实习内容:

1.观看本区志留系,泥盆系岩性及其特征,并依据。

岩性特征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分析古地理沉积环境。

2.观看大石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碑断层。

3.观看大石碑四周的地貌,分析其与构造,地层之间的关系。

地层:

1.奥陶系。

下奥陶统——昆山组。

主要岩性: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灰岩,中部为深灰至灰黑色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少量球粒灰岩,有时含少量石条带或结核,下部为灰至浅灰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与灰质互层,局部含石结核。在此地区溶洞较为发育,侵蚀严峻。如燕子矶三台洞。三台洞同燕子矶四周沿江的头台洞,二台洞一样,发育在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溶洞大致分为三层,是地下水溶蚀的结果。

2.志留系。

1.上中志留系——坟头群。

主要岩性:灰黄、褐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砂岩,岩相为海相,主要在汤山地区。泥盆系。

上泥盆统——五通组。

岩性:上部为黄褐色薄层细粒砂岩,夹粉砂岩,有时还夹白色粘土岩,局部含煤线。中部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粗粒含砾石英砂岩。代表地区汤山北坡。从这里还可以看到五通组的中上部。中部为细粒石英砂岩,上部石英砂岩夹页岩。该地区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

3.石炭系。

下石炭统——高骊山组。

岩性:杂色砂页岩及泥岩。层面波纹构造。海陆过渡相,主要在汤山北坡。

中石炭纪——黄龙组。

岩性:浅灰略带肉红色的纯质灰岩。岩层致密,底部为浅灰色白。

让知识带有温度。

云岩,含肉红色结核。主要在汤山北坡背斜倾伏端下山处。

4.二叠系。

下二叠统——栖霞组。

实习路线三:火石峰——棒槌山。

实习内容:

1.观看本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岩性特征,依据其岩性特征等分析其古地理沉积环境。

2.观看火石峰背斜,测量各要素产状。

3.观看棒槌山三叠系青龙群地层及岩性。

地层:

1.泥盆系上统五通组。

下段:灰黄,灰白色厚层粗粒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夹绿色页岩。上段:灰白,灰黄,灰黑色石英细砂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夹黏土岩,含铁砂岩,炭质泥岩。

2.石炭系下统金陵组。

岩性比较稳定,下部为黄褐色铁质粉砂岩,含铁石英砂岩,页岩:上部为灰黑色结晶灰岩,含白云质岩和泥质灰岩。含珊瑚和腕足类化石。

3.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

下部为灰黄,黄绿色薄-中薄层钙质泥岩,泥岩与泥灰岩,泥质灰岩互层。上部为灰黄,灰色泥质灰岩,灰岩与钙质泥岩,泥岩互层,夹泥灰岩。

4.上二叠统。

-龙潭组。

岩性:灰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底部有一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厚约20米的长石石英砂岩。如棒槌山东北部。

从地质构造来看,汤山位于汤仑复背斜的中段,为一穹状短轴背斜。核部由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构成,北翼由上奥陶统-中三叠统地层构成,岩层较陡或倒转,并发育次级褶皱;南翼不完整,仅有奥陶系及志留系底部地层出露,产状相对平缓。

岩性和地质构造对汤山地区的地貌发育起着主控作用,汤山地区地层岩性分可溶岩和非可溶岩两大类。可溶岩主要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种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非可溶岩分布在汤山外围,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和白垩系的沉积岩,有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等。

实习地点四:黄山【地质地貌】。

黄山经受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四周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概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剧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叉,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地窖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到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丽;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宏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积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让知识带有温度。

黄山岩浆岩、地貌特征。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黄山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很多岩浆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不同时期的岩浆岩成分不同,加上产状各异,使其岩浆岩不论从化学成分到矿物组成上,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浆岩。

1、侵入岩。

依据岩体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对岩浆岩的掌握因素、岩体的变质程度等可将北京地区的岩浆侵入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早元古代。

本期的侵入岩主要为超基性岩类和变质基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中包括橄榄岩和辉石岩,多呈北东向小型岩体沿断裂带活片麻理侵入太古代的片麻岩中。

(2)中、晚元古代。

本期的岩浆活动有侵入和喷出两类。侵入岩体只发觉有斜长环斑花岗岩体、四合村辉岩和红石湾辉石岩等。

斜长石斑花岗岩体沿东西向基底断裂侵入密云群沙厂组的.片麻岩中,与片麻理斜切。岩体东西向延长,为一北陡南缓,向南倾斜的不对陈岩脊。岩石的特点是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为卵形,外面包围一圈更长石或中长石。岩体内有棱角状片岩捕虏体。岩体被三次侵入。第一次是斜长环斑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岩体的西部,岩石呈灰色或暗灰色。其次次是斜长环斑黑云母花岗岩,为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石呈红色。第三次是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呈红色;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呈米黄色;细粒花岗岩,呈浅色。

四合村辉石岩体:呈脉状侵入太古代密云群大漕组花岗片麻岩中。

第7页/共15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岩体主要由二辉岩和橄榄岩两个岩相带组成,但分异不好。岩石蚀变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滑石、蛭石化和绿泥石化等。

红石湾辉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花岗质片麻岩中的超基性岩体。岩体可分为角闪单斜辉石岩、角闪二辉岩、角闪斜方辉石岩及橄榄辉石岩四个岩相。

2、喷出岩。

(1)元古代的喷发岩体。

属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呈古火山颈相及海底喷发组产出,以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及凝灰岩为主。

(2)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

是一套经多次喷溢活动形成的玄武质熔岩流。每一喷发层厚度5米至15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构造带、中部致密块状带和顶部大杏仁构造带等,杏仁体主要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绿帘石等。柱状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

(3)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

本组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酸性岩类组成,主要以流纹岩、英安岩及粗面岩为主,并形成相应成分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实习地点五:六合方山南采场。

实习内容:

让知识带有温度。

分析,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

2.观看地层产状和层理类型。

3.观看六合组与方山组玄武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1)六合组岩性:下部为棕黄色,灰黄色砾卵石,含砂砾卵石,夹含砾细砂扁豆体。中部为棕黄,灰黄色含砂砾石,含砾细砂,细砂等呈韵律互层,交叉层,为=微节理发育。上部为细粉砂,粉砂质泥岩,含砂量不匀称。顶部为砖红色含粉砂泥岩。

2)尖山玄武岩组该组下部为灰黑色致密块状橄榄玄武岩,斑状结构,裂隙发育。上部为褐灰色玄武质角砾溶岩与灰黑色橄榄岩互层。

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熟悉,其中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熟悉地层剖面,识别主要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动力地质现象,加之老师的讲解,我把书本所学学问很好的和实际相结合。同时我学会了使用罗盘测量产状,测量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以及如何推断地层褶皱断层,进行基本的地质观看,锻炼收集资料和采集必要标本食物的技能。现在我对地质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对地理学的爱好,巩固了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实习时,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关心,合理分工,增进了友情,增加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七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八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文由本站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本站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九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文由本站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本站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

姓名:

学号:

地点: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实验名称: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动态分区分配的算法。

2、熟悉并掌握动态分区中分区回收的各种情况,并能够实现分区合并。

二、实验内容:用高级语言模拟实现动态分区存储管理,要求:

1、分区分配算法至少实现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中的至少一种。熟悉并掌握各种算法的空闲区组织方式。

2、分区的初始化——可以由用户输入初始分区的大小。(初始化后只有一个空闲分区,起始地址为0,大小是用户输入的大小)。

3、分区的动态分配过程:由用户输入作业号和作业的大小,实现分区过程。

4、分区的回收:用户输入作业号,实现分区回收,同时,分区的合并要体现出来。(注意:不存在的作业号要给出错误提示!)。

5、分区的显示:任何时刻,可以查看当前内存的情况(起始地址是什么,大小多大的分区时空闲的,或者占用的,能够显示出来)。

三、实验代码。

1、选择操作界面。

2、选择操作分配内存。

3、查看内存分配情况。

4、释放内存。

注意:1.标题格式黑体4号加粗,正文宋体小四。

2.实验结果给出你程序运行时的截图。

3.实验总结是通过这次实验你学到的及不足的等方面的内容。

4.检查过的实验不交实验报告,但要提交程序代码文件。四个实验全部检查过的至少交一份实验报告。

4.实验报告的文件名就是实验一/实验二等,所有自己的实验报告和程序放到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的名称是“学好姓名”,将文件夹压缩后发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建立本班实验报告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就是“专业班级”,压缩后于13周周二下午将实验报告发给我。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一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二

混沌通信实验仪。

非线性电阻模块。

图1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原理框图。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插上跳线j01、j02,并将可调电压源处电位器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头,在混沌单元1中插上非线性电阻nr1。

第二步:连接混沌通讯实验仪电源,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面板上的电流表应有电流显示,电压表也应有显示值。

第三步:按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可调电压源上电位器,并观察混沌面板上的电压表上的读数,每隔0.2v记录面板上电压表和电流表上的读数,直到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四步: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用第三步所记录的数据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图2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图。

第五步:找出曲线拐点,分别计算五个区间的等效电阻值。

调节并观察非线性电路振荡周期分岔现象和混沌现象。

混沌通信实验仪、数字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图3混沌波形发生实验原理框图。

第一步:拔除跳线j01、j02,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的混沌单元1中插上电位器w1、电容c1、电容c2、非线性电阻nr1,并将电位器w1上的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二步:用两根q9线分别连接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口到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标号q8和q7处。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

4)、双周期分岔(见图5)、四周期分岔(见图6)、多周期分岔(见图7)、单吸引子(见图8)、双吸引子(见图9)现象。

图4单周期分岔。

图5双周期分岔图6四周期分岔。

第3页(共9页)。

图7多周期分岔图8单吸引子。

图9双吸引子。

注:在调试出双吸引子图形时,注意感觉调节电位器的可变范围。即在某一范围内变化,双吸引子都会存在。最终应该将调节电位器调节到这一范围的中间点,这时双吸引子最为稳定,并易于观察清楚。

.混沌通信实验仪、双通道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图10混沌同步原理框图。

1),由于混沌单元2与混沌单元3的电路参数基本一致,它们自身的振荡周期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因为它们的相位不一致,所以看起来都杂乱无章。看不出它们的相似性。

第4页(共9页)。

适当调整,会发现它们的振荡波形不仅周期非常相似,幅度也基本一致。整个波形具有相当大的等同性。

3),让它们相位同步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其中一个单元接受另一个单元的影响,受影响大,则能较快同步。受影响小,则同步较慢,或不能同步。为此,在两个混沌单元之间加入了“信道一”。

4),“信道一”由一个射随器和一只电位器及一个信号观测口组成。

射随器的作用是单向隔离,它让前级(混沌单元2)的信号通过,再经w4后去影响后级(混沌单元3)的工作状态,而后级的信号却不能影响前级的工作状态。

混沌单元2信号经射随器后,其信号特性基本可认为没发生改变,等于原来混沌单元2的信号。即w4左方的信号为混沌单元2的信号。右方的为混沌单元3的信号。

电位器的作用:调整它的阻值可以改变混沌单元2对混沌单元3的影响程度。

第一步:插上面板上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的所有电路模块。按照实验二的方法将混。

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分别调节到混沌状态,即双吸引子状态。电位器调到保持双吸引子状态的中点。

调试混沌单元2时示波器接到q5、q6座处。

调试混沌单元3时示波器接到q3、q4座处。

第二步:插上“信道一”和键控器,键控器上的开关置“1”。用电缆线连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调节示波器ch1和ch2的电压档位到0.5v。

第三步:细心微调混沌单元2的w2和混沌单元3的w3直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成为过中点约45度的细斜线。如图11:

图11混沌同步调节好后示波器上波形状态示意图。

这幅图形表达的含义是:如果两路波形完全相等,这条线将是一条45度的非常干净的直线。45度表示两路波形的幅度基本一致。线的长度表达了波形的振幅,线的粗细代表两路波形的幅度和相位在细节上的差异。所以这条线的优劣表达出了两路波形的同步程度。所以,应尽可能的将这条线调细,但同时必须保证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处于混沌状态。

第四步:用电缆线将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别连接q6和q5,观察示波器上是否存在混沌波形,如不存在混沌波形,调节w2使混沌单元2处于混沌状态。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混沌单元3,确保混沌单元3也处于混沌状态,显示出双吸引子。

第五步:用电缆线连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检查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为过中点约45度的细斜线。

将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别接q3和q6,也应显示混沌状态的双吸引子。

用混沌电路方式传输键控信号。

混沌通信实验仪、双通道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图12混沌键控实验原理框图。

键控器说明:键控器主要由三个部份组成:

1)、控制信号部份:控制信号有三个来原。

a,手动按键产生的键控信号。低电平0v,高电平5v。

b,电路自身产生的方波信号,周期哟40ms。低电平0v,高电平5v。

c,外部输入的数字信号。要求最高频率小于100hz,低电平0v,高电平5v。

2)、控制信号选择开关:开关拨到“1”时,选择手动按键产生的键控信号。按键不按。

时输出低电平,按下时输出高电平。

开关拨到“2”时,选择电路自身产生的方波信号。

开关拨到“3”时,选择外部输入的数字信号。

3)、切换器:利用选择开关送来的信号来控制切换器的输出选通状态。当到来的控制。

信号为高电平时,选通混沌单元1,低电平选通混沌单元2。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实验仪的面板上插上混沌单元1、2和3的所有电路模块。按照实验二的方法分别将混沌单元1、2和3调节到混沌状态。

第二步:在面板上插上键控单元,信道一和信号处理单元。将键控器上的拨动开关拨到。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三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__年__月__日至20__年__月__日。

三、实习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四、实习工具。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__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__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四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关键词是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五

一:实验目的: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

四:实验过程: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润洗,也不需烘干。

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锥形瓶中。

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

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

c(待)=c(标)×v(标)/v(待)注意取几次平均值。

六、实验评价与改进:

[根据:c(h+)×v(酸)=c(oh-)×v(碱)分析]。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六

今天老师给我们开了演示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这节课里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好多实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锥体上滚。当我看到这个实验时,眼看着一个椎体从低处滚到高处并且不会在滚回来,感觉好神奇。这个设备是两根钢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个板子上,低的那边间距小,高的那端间距大,一个锥体架在两杆中间,将椎体移到钢管低的那一端之后,锥体就自动的滚到高处去了。

这个实验一开始让我看的目瞪口呆,还以为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这个轨道一头高一头低,椎就会从低的一端滚向高的一头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滚,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能量定理。首先这是一个椎而不是一个圆柱体,其次这不是一个斜面而是两条轨道,而且轨道是成八字形状摆开的,并且高处张得开。这样的设计会使椎处于高处时重心降低,而在低处时由于轨道变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处时的,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就变成重心有高处向低处走的正常现象了,也就没有违背能量定理了。

能源。建筑工地可以用来运东西,医院里可以用来运伤员,游乐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想到有些东西表面上的东西可以把我们蒙蔽到,但是我们如果认真的去对待就很容易把他们识破,我们不能总相信自己的眼睛。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规律运动。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本实验演示锥体在斜双杠上自由滚动的现象,巧妙地利用锥体的形状,将支撑点在锥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横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同斜双杠的倾斜(纵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结合起来,当横向作用占主导时,甚至表现为出人意料的反常运动,即锥体会自动滚向斜双杠较高的一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锥体质心保持水平)时锥体的位置,如图1。aa1端较高,但aa1处两横杆向外测倾斜,较高的支撑有使锥体质心向上移的趋势,而支撑点较宽又使锥体因其中间粗两端细而使质心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两种趋势互相抵消可使锥体在图4所示任何位置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此时使aa1稍变宽或使bb1稍变窄,会使锥体在aa1端比在bb1端时质心位置更低,它将总往aa1(高端)滚动,从b端向a端看,如图2所示。

1锥体放在最低端。

2锥体应该放平。

3手放开时要轻轻的放,不要让锥体掉在地上。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七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八

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1.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自然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19篇)篇十九

学号:

姓名:

教师:

年6月28日。

实验一去塑胶芯片的封装。

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电路封装知识,集成电路封装类型。

2.了解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3.掌握化学去封装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烧杯,镊子,电炉。

2:发烟硝酸,弄硫酸,芯片。

3:超纯水等其他设备。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1..传统封装:塑料封装、陶瓷封装。

(1)塑料封装(环氧树脂聚合物)。

(2)陶瓷封装。

具有气密性好,高可靠性或者大功率。

a.耐熔陶瓷(三氧化二铝和适当玻璃浆料):针栅阵列pga、陶瓷扁平封装fpg。

b.薄层陶瓷:无引线陶瓷封装lccc。

2..集成电路工艺。

(1)标准双极性工艺。

(2)cmos工艺。

(3)bicmos工艺。

3.去封装。

1.陶瓷封装。

一般用刀片划开。

2.塑料封装。

化学方法腐蚀,沸煮。

(1)发烟硝酸煮(小火)20~30分钟。

(2)浓硫酸沸煮30~50分钟。

1.打开抽风柜电源,打开抽风柜。

2.将要去封装的芯片(去掉引脚)放入有柄石英烧杯中。

3.带上塑胶手套,在药品台上去浓硝酸。向石英烧杯中注入适量浓硝酸。(操作时一定注意安全)。

4.将石英烧杯放到电炉上加热,记录加热时间。(注意:火不要太大)。

5.观察烧杯中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6.取出去封装的芯片并清洗芯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腐蚀效果。

7.等完成腐蚀后,对废液进行处理。

五、实验数据。

1:开始放入芯片,煮大约2分钟,发烟硝酸即与塑胶封转起反应,

此时溶液颜色开始变黑。

2:继续煮芯片,发现塑胶封装开始大量溶解,溶液颜色变浑浊。

3:大约二十五分钟,芯片塑胶部分已经基本去除。

4:取下烧杯,看到闪亮的芯片伴有反光,此时芯片塑胶已经基本去除。

六、结果及分析。

1:加热芯片前要事先用钳子把芯片的金属引脚去除,因为此时如果不去除,它会与酸反应,消耗酸液。

2:在芯片去塑胶封装的时候,加热一定要小火加热,因为发烟盐酸是易挥发物质,如果采用大火加热,其中的酸累物质变会分解挥发,引起容易浓度变低,进而可能照成芯片去封装不完全,或者去封装速度较慢的情况。

3:通过实验,了解了去塑胶封装的基本方法,和去封装的一般步骤。

实验二金属层芯片拍照。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芯片拍照的方法。

2.掌握拍照主要操作。

3.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电动平台。

二、实验仪器设备。

1:去封装后的芯片。

2:芯片图像采集电子显微镜和电动平台。

3:实验用pc,和图像采集软件。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1:实验原理。

采集去封装后金属层照片。

1.打开拍照电脑、显微镜、电动平台。

2.将载物台粗调焦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底(即载物台最低),小心取下载物台四英寸硅片平方在桌上,用塑料镊子小心翼翼的将裸片放到硅片靠中心的位置上,将硅片放到载物台。

3.小心移动硅片尽量将芯片平整。

4.打开拍照软件,建立新拍照任务,选择适当倍数,并调整到显示图像。(此处选择20倍物镜,即拍200倍照片)。

5.将显微镜物镜旋转到最低倍5x,慢慢载物台粗调整旋钮使载物台慢慢上升,直到有模糊图像,这时需要小心调整载物台位置,直至看到图像最清晰。

6.观察图像,将芯片调平(方法认真听取指导老师讲解)。

10.观测整体效果,观察是否有严重错位现象。如果有严重错位,要进行重拍。

11.保存图像,关闭拍照工程。

12.将显微镜物镜顺时针跳到最低倍(即:5x)。

13.逆时针旋转粗调焦旋钮,使载物台下降到最低。

14.用手柄调节载物台,到居中位置。

15.关闭显微镜、电动平台和pc机。

五、实验数据。

采集后的芯片金属层图片如下:

六、结果及分析。

1:实验掌握了芯片金属层拍照的方法,电动平台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熟悉了图像采集软件的使用方法。

2:在拍摄金属层图像时,每拍完一行照片要进行检查,因为芯片有余曝光和聚焦的差异,可能会使某些照片不清晰,对后面的金属层拼接照成困难。所以拍完一行后要对其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照片进行重新拍照。

3:拍照是要保证芯片全部在采集视野里,根据四点确定一个四边形平面,要确定芯片的四个角在采集视野里,就可以保证整个芯片都在采集视野里。

4:拍照时的倍数选择要与工程分辨率保持一致,过大或过小会引起芯片在整个视野里的分辨率,不能达到合适的效果,所以采用相同的倍数,保证芯片的在视野图像大小合适。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过程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11月8日,举世瞩目

    网络综合实践心得体会篇范文(13篇)

    综合实践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训练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的分享

    残联专职心得体会(专业22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通过思考和总结后形成的一种体验与感悟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

    物理现象的论文题目(实用19篇)

    阅读和学习范文范本可以开拓我们的写作思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之路上的指南,为我们规划了写作的思路和方向。xh_2分子激发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优质18篇)

    公司通常会制定一些制度和规定,以确保各项业务运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司发展规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为了更好地树立公司的形象,促进公司各

    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优质20篇)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级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五(3)中队。一、

    工作的感受心得体会(优秀17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一种总结和思考。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工作中所经历和学到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写工作心得体会时,可以逐步

    前台接待辞职报告(汇总17篇)

    辞职报告是员工向公司申请辞离职位的一种书面材料,需要包括辞职原因和希望的离职日期。希望你在阅读辞职报告范文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祝你离职

    教研员个人总结范文(16篇)

    总结范文是对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归纳和概括的文本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精选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学习的过程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我们

    房地产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决策。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第一段:引言(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