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汇总9篇)

时间:2024-01-21 作者:储xy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一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在发光时进行着其他形式的能与光能之间的转化。

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称为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在研究光的行为时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有向直线,称为光线。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如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

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

(1)本影,光线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2)半影,只有部分光线照射到的区域。

如果是点光源,只形成本影。如果不是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当地球上在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时,这个地区的人就可看到日全食。

在月球半影区里的人,只能看见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

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只能看到周围的环形表面,这就是日环食。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当月球有一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

需要注意的是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只是月亮的亮度有些减弱。

(3)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无论日食还是月食,都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但是,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全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可以同时看到。这是因为月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57~59倍,而地球和月球的距离约等于地球半径的55~67倍,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发生月食时,地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216倍,远远超过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所以,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

光传播得很快,但光速是有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0×108/s。由于光速很大,要测定光速,就必须利用很大的距离,或者准确地测出很短的时间间隔。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是光年,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则1光年等于9.46×1012/s。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二

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三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1、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有一定的难度。

3、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可以画草图,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4、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四

下面是老师对物理中欧姆定律知识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知识。

1. 欧姆定律:会用实验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能进行有关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知道实验原理,知道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3.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根据欧姆定律的知识进一步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

1. 本章知识是中考中的重点,也是电功率的基础,所以要掌握好。

2.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核心,应当在明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掌握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

3. 在复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其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基础分类训练

研习例题

[例1](20xx·陕西)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三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 v1示数减小,v2示数增大,a示数减小

b. v1示数增大,v2示数减小,a示数增大

c. v1示数不变,v2示数减小,a示数不变

d. v1示数不变,v2示数增大,a示数不变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五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3)物体在焦距之内(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用尺规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人的眼睛像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7、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六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七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5)排队看齐;

(6)射击瞄准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面镜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9.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感。

10.紫外线的应用:

(1)杀菌;

(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八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十篇九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写自己和学校的一封信 写自己和学校的故事作文题目(实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医学科普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优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

    最新叉车司机个人工作总结三篇(实用)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

    2023年单位司机个人工作总结(优质7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2023年成长作文字(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最新开学感想初中生作文字 开学的感想初中汇总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开学感想初中生作文字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最新读书倡议书字 读书倡议书(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读书倡议书字实用(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知识竞赛策划书注意事项实用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