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

时间:2023-10-29 作者:BW笔侠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

利用范文范本进行模仿和仿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速度。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它们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一

雾霾治理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雾霾治理的主体虽然是政府,但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其所有权归属应当属于全体公民,因此,基于公民环境权保障角度对雾霾治理进行行政法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从公民环境权保障角度探讨雾霾治理时,可以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首先可以对公民环境权进行法理基础分析,其次对公民环境权的学界观点进行总结,最后对雾霾治理的行政法建设提出建议:一要对公民环境实体性权利进行行政法保障,二要对公民环境程序性权力进行行政法保障。

对于雾霾治理的行政法分析,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而现代社会是公民意识觉醒的时代从公民主体角度对雾霾治理进行行政法分析更能突出公民权力的重要性,体现公共利益和公共物品的所有权归属问题。环境权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已经由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环境权的提出也是为了明确公民对作为公共财产的环境所享有的正当的权益。因此,构建和完善公民环境权的行政法体系对于雾霾治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公民环境权的法理基础分析——“公共信托理论”

有学者认为公共信托理论来源于英国的“信托制度”。按照这种制度的规定,信托财产的受托人享有该特定财产普通法上的所有权,而信托财产的受益人享有该特定财产衡平法上的所有权,将信托财产上的权力一分为二。这种信托制度的实质在于受托人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对信托财产进行随意的处置,而只能根据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的目的对其进行管理;受益人则拥有对受托财产的收益权。这种信托制度的设立最初是为了解决土地继承当中的收益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托制度开始扩展到不动产、动产、金融等等社会领域当中。而当这种信托制度扩展到公共领域当中,就形成了公共信托理论。公共信托理论的核心是国家是一切公共物品,包括空气、水、环境等的受托人,国家只拥有基于公共物品的特定权力,即国家必须根据公民的意志和公共利益对公共物品进行管理,而公民则是公共物品的受益人,享有对公共物品的收益权。基于此,公民对公共物品具有实质上的所有权,是公共物品的所有者,公民享有环境权;作为受公民委托授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应保护公民的公共财产所有权和收益。环境作为公共物品的一部分,其所有权属于公民,并且基于公民意志由国家代为处置。

二、公民环境权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于环境权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法律也没有针对环境权的特定法律解释。针对环境权定义的分歧,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环境权主体的讨论。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权的主体是公民个人,而不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或法人组织;另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权的主体是多元的,应广泛的包括公民个人、国家机关、法人组织等个人和单位的总和。二是针对环境权内容的讨论。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权的内容仅包括环境主体能够针对环境本身所享有的权利,即实体性权利;另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权除了包括实体性权利之外,还包括保护环境主体针对环境本身获取权益的权利。

三、基于公民环境权保障角度的雾霾治理行政法建设建议。

目前,中国对公民环境权的行政法保障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也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对这一权利进行系统的保障。而正因为现在缺乏对公民环境权的具体法律制度保障,政府对雾霾治理的责任才没有法理基础作为支撑,政府的行政不作为以及不积极的行政作为才难以真正遏制,公民对政府环境治理的监督以及公民正当权益的维护才没有可靠的法律根据。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政府“有法可依”,现在社会面临的严峻现实倒逼立法机关对公民环境权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

(一)公民环境实体性权利的行政法保障。

对雾霾的治理无论从法律角度来看还是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政府都应是治理的主体,在治理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因此,从行政立法角度来看,保护公民环境实体权利首先应该完善行政法规当中对政府行政行为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府治理雾霾的行政行为,明确政府不当行政行为的责任,明确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政府的责任与义务能够使促进政府积极行政、合法行政,从而在实质上维护公民对环境的实体性权利。

(二)公民环境程序性权力的行政法保障。

公民环境程序权力应当是行政法保障公民环境权的核心。只有对公民参与政府环境治理的正当权利、途径、有效性等进行明确的法律确认,公民的`行为才能够以法律为出发点,得到真正的保障,公民作为的积极性才能够被激发出来。

1.完善行政法对公民环境知情权的保障。

目前公民对所处环境的质量好坏并没有准确认知的途径,同样,公民对政府环境治理的方向、手段、效果也缺乏正当的途径进行了解和把握。公民的环境知情权是公民程序性环境权利的重要内容,保证公民知情权是公民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法理和实践基础。

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必须保证公民拥有畅通的知情渠道。因此,立法机构应当完善行政法中对公民知情权的渠道建设,要尽量拓宽公民的知情渠道。同时,需要以法律来保障政府行政的结果对公众公示,透明结果使知情权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2.建立行政法对公民环境参与权的保障。

公民环境参与权是公民作为治理主体主动与政府互动,参与到环境治理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因此,行政法应当保障公民参与治理的范围,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参与的领域,同时规范参与的方式、途径,明确参与的内容,约束政府对公民参与的过分制约。最重要的是规范公民参与的程序,如对公民的诉讼制度、奖励制度、复议制度,对政府的处罚制度、赔偿制度等,加强程序性的保障,同时完善对公民参与方式的行政法保障,拓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从而从实质上保障公民的环境参与权。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二

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根据国际顶级流行病学期刊《美国流行病学》发表的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员环境与健康中心研究员黄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学成分。也最好不好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减少pm2.5做贡献。

对策二:少抽烟。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属于pm2.5范畴的细颗粒物,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抽烟者本身和吸入“二手烟”受众的身体健康,在这种灰霾天气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抽烟者近几日不论是外出还是呆在室内,应当尽量少抽烟。

对策三:少开窗。

同时,家中以空调取暖的居民,要注意开窗透气,确保室内氧气充足。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对策四:选对口罩。

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阻挡pm2.5需要医用n95口罩,其对0.3微米的颗粒能抵挡95%,在pm2.5爆表的.天气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要购买正规合格、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后要等到里面干燥后对折起来以防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对策五:做好个人卫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沾水反复清洗,或者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同时要避免呛咳。除了面部清理外,身体裸露的部分也要清洗。

对策六:清淡饮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够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还可以多吃点豆腐、牛奶等食品。除此之外,自制润喉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解决嗓子干燥、咳嗽的问题,同时减少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危害。原料为: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用法:加开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冲泡2-3次。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三

我国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文章总结归纳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四个主要政策阶段,将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相结合,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应坚持的策略。

[]。

经济政策;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农业方面率先成了我国进行改革的重要领域和试点路线。在国家经济飞速腾飞的过程中,我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又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最为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施行,推动了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之后的经济改革之路累积了改革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要想走出一条独属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所推行的一系列策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的浪潮开始在全国掀起,1950年6月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让农民开始当家做主,说明了农业发展应当遵循其生产规律,要协调好生产与人民群众相互之间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成功,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到了1952年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大幅递增,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当时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稳定了物价和社会民心,为我国之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标志着改革的春风由此吹遍了全国,我国开始将改革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由于当时的人民公社制度作风浮夸严重违背了客观实际的发展,所以在被废除后迎来了由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试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这是我国人民基于现状而进行的一次飞跃。激发了农民积极参与的热情由农民自己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明确了劳动者的责任,消除了农民的恐慌心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产品供给量的全面增长,解决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的农村人口贫困难题,稳定了人心,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

(3)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中国开始从发展集体经济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在农业方面放宽力度,农产品供求开始由市场调节,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取消,以粮为纲的农业单一结构被打破,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化、经营化转变。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拉动国家工业产值,活跃市场经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活跃了中国的农业经济,使得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4)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高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可以结合农村各个地区实际特点,建设专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和绿色农产品,既宣扬了民族特色文化又可以带动当地旅游观光收入。利用互联网与我国农产品产销进行完美结合,完善“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物流链和周边的基础设施,充分借助国际合作平台,节约农产品进出口时间和成本,提升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我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我国农业与国际接轨的大好时机,应积极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立足于当下国情,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底蕴丰富,农耕技术水平高,劳作经验丰富,且中国国土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广阔,有着各个方面适宜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条件。但同时我国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清洁能源日益减少、森林植被破坏等农业污染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农业发展目前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在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情况结合的基础上,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现阶段应坚持以下策略。

3.1、完善土地政策。

社会在进步,形势在发展,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应当与不同时期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相适应,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适应中国形势的新变化。应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等,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为实现城镇化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合理利用土地,适度控制土地开发。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推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3.2、扶持经营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政府想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保障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深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小康目标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完善扶持政策,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继续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经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3.3、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经济模式逐渐显现出了不足,逐渐跟不上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农业经济在遭遇瓶颈之际及时转变了发展思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提出了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及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化”同步发展策略以我党的“三农”政策为指导思想,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着力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在城镇互动中实现同步和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提出,既是我党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促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社会转型的重要机遇。

3.4、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于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别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科学化手段、集约化方法、产业化目标、商品化特征,广泛运用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经营方式来发展的新型农业。目前是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构建新型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的过渡期,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建设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加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以科技兴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才能始终保持决策的科学性、高瞻性、前沿性,达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1]胡跃高.农业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传云.2017年中央1号文件解读[j].农机科技推广,2017(2):10.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四

摘要:立足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主要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高效建设;园林建设;绿化管理。

1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资源。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规划好自然土壤的应用,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科学性。自然土壤表面的10~25cm是适合植物根系生长的土壤,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结合当地的土壤特性制定合理方案,才能在建设绿化园林时,尽可能少地破坏土壤的原样。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工作,还要考虑各种植物成长过程中对于土壤的需求,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力求生物多样性,能够保证园林绿化工作的效果。在必要之地实施改造,并尽最大可能利用原土回填,让土壤保护当地的生物物种,不仅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还极大地节约了园林绿化建设的资源消耗。

2科学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

能否科学选择园林绿化所用的植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能否实现低碳化目标。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低碳高效园林绿化工作的支持。科学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固碳能力强的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固碳能力因此成为衡量植物是否低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夹竹桃与垂柳等是较为常见的植物。

2.2选择科学方式搭配植物。

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需要开发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方案。将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讲究颜色搭配,都是做好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技巧。在选择植物时,彩色植物的比重较大,这是因为彩色植物中的花青苷色素能够更好地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美观度。除此之外,彩色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能够保证园林内部环境的合理性。一般来讲,彩色植物中落叶植物较多,考虑到秋冬季节彩色植物绿叶脱落,美化环境与平衡环境的作用难以发挥,园林会出现空白期,还需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做好彩色植物与常绿植物的搭配,使园林一年四季都可以处于固碳释氧的良性循环中。

3积极选用低碳环保的园林绿化材料。

除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绿色植物外,园林绿化建设还包括配套建筑物的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安装。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在建设城市园林时,应当选择环保性材料,例如石材与竹制品。利用这些环保材料代替钢材、水泥与玻璃,能够有效落实低碳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看台建设中应用圆木,用石材打造园林中的桌椅,用碎石铺设小路等手段,都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化。积极落实低碳思想,从园林绿化建设的材料入手,提高园林的节能性,有利于拉近园林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距离,更能激发城市居民对于园林的情感。

4积极使用节能型园林绿化技术。

在各类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建设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期待。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多,使得城市的用水需求不断提高,节约水资源是建设低碳园林的关键环节。将节水型技术推广于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环境和谐度。在选择园林种植的植物时,应当选择一定比例的耐旱植物,减少植物自身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要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与养护过程中的用水情况,结合园林内所用植物的用水情况,制定园林灌溉的方案。在灌溉园林植物时,要利用多样化的灌溉技术,像渗灌、滴灌与微喷都是节水灌溉的先进方法,不仅能够节约园林绿化建设所用水资源,还能形成良好的园林绿化建设氛围。除了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节流工作,还要做好水资源的开源工作。所谓开源,就是通过建设集雨池,利用雨水的收集与循环使用,大大减少灌溉用水量,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低碳高效的目标,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向城市居民传达正确的资源使用观念,让园林绿化工程发挥出多样化的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使得各行各业都开始调整生产与运行的标准。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要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入手,在考虑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研究力度,让园林绿化建设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一致。

参考文献:。

1敖盛林.论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现代园艺,2013(22)。

2徐蕾.浅谈低碳模式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山西林业,2012(4)。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五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全国各地与雾霾的斗争就一直进行着,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本来就严峻的环境问题上又多了一个难题。要从根源上治理雾霾,并非短时间内能完成,也不是单单靠政府能做到,更不只能给企业清洁生产的压力,而应该成为一项长期的全民行动。笔者从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环境保护在治理雾霾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词:雾霾;全民行动;持久战。

目前,空气质量不断降低,产生雾霾频率增高,是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许多气象台也会为大家预报雾霾天气。因其有2大安全隐患:(1)雾霾导致空气压强降低,不断变湿,致使人体不易排汗,长期待在雾霾环境下,容易诱发一系列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排气系统疾病、心脏疾病、脑部疾病、传染病等。(2)因为可见度低,经常产生交通问题,如车辆追尾,危及生活交通运行。除此之外,雾霾会导致空气质量不断降低,破坏大自然生态系统,极大地影响了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生产等方面。

1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

一是气候,二是人类活动。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生产生活密度加大,大量排放可吸入颗粒,一旦大自然无法处理过多的可吸入颗粒时,可吸入颗粒会累积,此时,再结合气候条件的影响,便会产生雾霾。

2雾霾天气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云南和东北的冬天对人民生活影响为例,可直观地看出加强环境保护对雾霾的重要性。目前的东北地区,沙漠化严重,大面积草原退化,森林因砍伐过度数量急减,大气污染程度高。雾霾天,出行的市民都戴上了口罩,脚步匆忙,不愿在室外多加停留。在城区主干道,大部分车辆都亮起了急行灯,由于雾霾天气道路可见度很低,此外,高速路上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大多数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因天气恶劣放假。一层灰色雾霾笼罩着整个城市,阻挡了太阳的光线,只能见到方圆500m的人和建筑物。对比同一时期的云南,仍然能看到色彩分明的蓝天白云,阳光温暖可人,正风和日丽美如画。人们生活与夏天无异,由于重视保护旅游环境,轻工业发展,pm2.5年均值为30,优于国家水平,昆明离雾霾还很远。希望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环境保护,不能只专注于眼前利益,却失去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3应对雾霾天气的策略分析。

3.1“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保护环境,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责任。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全民建立环保意识,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如城市尽可能少开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用一次性物品等,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产生雾霾的因素。

3.2加强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城市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加快增长,虽然城市的经济文化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大自然自我循环的能力有限,过快地城市化发展会对其产生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不能牺牲有限的.资源与自然环境来推动城市化。

3.3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如果要牺牲生态环境来提高经济的发展,就是在走令大自然毁灭的不归路。所以,要结合城市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好的环境资源才能吸引投资和提高生产力,保护环境资源才能可持续发展,保持长远的竞争力。

3.4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政府工作是否安排得当是治理雾霾行动的关键,之所以会产生雾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的眼光不够长远,不够重视保护环境。所以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治理工作,如开展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做好空气污染预报工作和防护,及时处理和反思严重雾霾情况。

3.5开展pm2.5监测和监督。

目前,最直接、方便的监测pm2.5含量的工具是pm2.5空气质量检测仪,还可直接读出粉尘质量浓度。通过建设监测网来分析雾霾天气诱发附近民众相关疾病的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掌握雾霾天气高发期,并制定相关防护措施。

4结语。

雾霾天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雾霾的治理应该全社会共同努力,环境保护的工作利及全世界和子孙后代,不仅要发展全民行动,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政府和环保机构如何坚持进行工作是重中之重。重视高gdp的城市建设方式已是过去式,政府工作的重心更应转移到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秋兰,马回,郑颖.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鄱阳湖学刊,(2)。

2段振东.内部行政问责的合理性基础及制度完善[j].学术探索,(12)。

3杨小阳,白志鹏.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法律层面应对状况与操作层面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3(4)。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六

1、树立绿色低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低炭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耗,减少污染。

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能源、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树立绿色低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创建城市发展模式,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提高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临的污染问题。

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生态功能区。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程。

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发展低炭生态经济城市更要注重实践操作。

低炭生态城市发展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技术的支持。

工业文明形式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辉煌的文明形式,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但是,工业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人类开始重新考虑工业文明。

因此,有学者指出:“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

自然环境的衰落,也必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

而工业文明是当前城市建设陷入高污染、高能耗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城市是掠夺性的,城市的发展与地球空间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走向生态文明是当下世界的大势所趋。

所有这些是实现低炭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模式选择,在实践中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我国对于低炭生态经济城市研究、开发和改进低炭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技术手段,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开展推广运用低炭技术,为城市化进程中低炭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而实现这些就要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一是要大力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研究。

二是要不断进行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引导,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区域性部分自给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

采用高效、安全的能源利用模式。

三是要采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再生水利用、海水利用、雨水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一批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形式。

运用绿色科技,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供给两项核心问题。

四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我国城市交通耗能之所以长期居高不下,而且从最近些年的发展情况看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不仅会消耗能源,而且还会的环境污染。

因此要实践中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构建和运营维护,要采取相应的技术经济政策。

五是要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维护和建设。

促进低炭生态经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自然生态效益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文化效益。

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农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生态理念的进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保护原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七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国家或地区关于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按照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不同的。

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中,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基础上。在社会发展初期阶段,由于资金技术等制约,导致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不能高效的开采和使用。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以烟尘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大量污染物。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加上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开采,造成全国大中城市的悬浮微粒和烟尘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往往选择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过分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期望迅速积累经济资本,而忽略了快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城市人民的健康安全造成重大损害。

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则是一种高层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率,它强调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生产要素的投资,新技术的投入,以期望提高资金、设备、原料的利用率。这种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同样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它强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技术进步来换取对环境的保护,对城市的大气环境影响小。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增长速度和环境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情主要还是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主,也是造成城市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我国城市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的规模扩张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化为集约型的效率提高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地从根源治理雾霾。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能源的生产和消耗始终是城市污染源中最为突出和严重的。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从各地区的主要能源生产情况来看,原油、煤炭等化石资源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山东等地,由于技术限制和生产要素的缺陷,煤炭和原油的开采还属于高污染高排放工业,因此也导致了上述地区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中国“多煤、少油、贫气”的资源条件,造成了我国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低门槛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成就能源大国和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在能源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天然气也是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属于高污染过程,尤其对于新疆盆地环境容量有限,自净能力相对较差,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造成的污染物和有害气体不易排出,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天然气能源生产重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且近年来日趋严重。

从能源消耗角度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到20,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已经从33.6万吨标准煤增长至42.6万吨标准煤。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严重不合理。首先,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有比例大约80%,占据主导地位。其次,高能耗和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比重不断上升。世界范围内,受到雾霾影响严重的国家中,雾霾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如果要从根源上治理雾霾,我国必须及时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投资,将高能耗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向集约式的,可持续发展的低污染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2较低的能源利用率加重城市雾霾天气状况。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耗受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消费构成、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技术管理水平和自然条件影响,能够直接反应国家对能源的利用程度、经济结构和能源效用效率的变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的单位gdp能耗自以来逐步降低,但是最近几年的降低幅度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以传统的、旧的'经济增长方向来寻求降低能耗的能力在逐渐降低,也就是我们应该将能源利用率低的、高投入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集约型为主的效率提高型经济发展方式。

2.3城市工业污染排放是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源头。

工业污染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源头。根据计划经济产业布局的影响,我国的重工业布局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和沿海地区。同时,集中的重工业企业也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大气水文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往往可以主要由水泥、生铁和粗钢等基本工业原料作为评价标准。仅以年各省市的水泥、生铁以及粗钢的产出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工业产业分布密集的地区往往受到雾霾影响严重巨大。此外,长三角经济区工业布局较为密集,也是造成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雾霾天气的高频发区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重工业企业是大量投资下旧型“工业化路线”的产物,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的排放总量占总污染的60%以上。因此,原有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局势来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城市雾霾产生和日益严重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在城市雾霾的控制和治理过程中,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方法,将粗放型的资源投入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效率提升发展方式转变。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城市雾霾天气治理的唯一选择。资源投入驱动型的增长无法持久,从长期看将会导致经济增长的缓慢并最终导致崩溃。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获得的,而非通过技术进步获得的。这种方式使得经济增长率很高,但是资源利用效率却不高。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产业结果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治理雾霾天气的根本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对待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在城市雾霾现象已经刻不容缓的时刻,城市必须转变原有对环境影响巨大的经济发展方式,采取创新驱动,依靠技术革新和效率提升的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将高新技术产业转化为高效生产力,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驾齐驱,从根本、源头上控制雾霾天气的发展。

(2)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路线。我国城市雾霾的根源性因素就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过分强调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对环境造成的重大影响。我国雾霾严重地区多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也说明了城市应该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原有的工业化发展思维,坚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强其他产业与工业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配合,使经济发展更多的建立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排放。

(3)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在进行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积极的行动和有效的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善自然环境,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创造金山银山,又要保存绿水青山,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专注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治理的投入,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才是目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式。

参考文献:

[1]李伟娜。中国城市雾霾治理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研究[j].理论探讨,(1)。

[2]茹少峰,雷振宇。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2):90~93.

[3]王雨田,李卫东。城市中雾霾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3):30~32.

[4]张孝德,梁洁。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3):51~63.

[5]任保平,宋文月。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7~84.

[6]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4):19~31.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八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

它是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人们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

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程,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就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它为资源型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煤炭企业将逐步摈弃传统的以生产、销售煤炭等基本产品为主的运营模式,将注意力转移至不断改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加大回采率,以此来扩大产业范围、拉长煤炭产业链条,进而寻求新的、更具支撑力的收入增长点。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时期经济的重点和关注的热点。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煤炭企业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特殊意义。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取得经济和社会两重效益。

2.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煤炭是不可再生性能源。

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煤炭市场经济各种体系不规范,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企业竞争激烈,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全国煤矿企业资源回收率平均水平只有30%-35%的水平,有的小煤矿只有10%-15%的水平。

通过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可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希望的高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循环经济理念不够深入一些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认识不够,只从狭义上理解和认识循环经济,没有真正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和作用不甚了解,同时对这种能同时取得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模式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技术、人才、投入、知识等符合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要素缺乏各个煤炭企业缺乏专业循环经济的人才,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技术人员缺乏创新能力,企业没有自主的先进核心技术,技术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3.企业之间循环发展各自为阵,小、中、大三循环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4.缺乏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法规、机制和政策各级政府、煤炭企业缺乏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更没有能指导循环经济的比如:投入机制、生态环境机制、价格形成、补偿机制、企业资源再生利用机制和节约使用资源等高效能激励机制来指导循环经济的有序、良性发展。

四、发展煤炭循环煤炭企业的应对措施。

要实现煤炭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府和企业应相互理解、配合采取以下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实现煤炭的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要求煤炭企业构建绿色煤炭体系,实现可持续;煤炭企业要速度与效益并重,这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1.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

(1)首先政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为煤炭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同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及扶助等支持,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煤炭企业自愿、主动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2)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构造一个有利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他们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来规范煤炭企业的行为。

政府应该严格制定煤炭企业在生产、废弃物排放、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科学标准,同时运用财政补贴、行政处罚或是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循环再使用率,降低对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消耗。

2.煤炭企业的主体攻坚作用。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四新”原则即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新方式的要求,遵循循环经济的流程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走深度开采、高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1)企业要牢固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营造一个使企业员工能牢固树立循环经济、使得循环经济工作能顺利开展的环境基础。

(2)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对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开采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积极构建以资源节约和环境无害化为核心的煤炭技术支撑体系。

(3)企业间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合理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通过更新煤炭开采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并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通过改进煤炭生产和使用方式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实现污染物微排放或零排放。

(4)煤炭企业要在当前煤炭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应该在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上下功夫。

要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的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大力发展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提高经济效益。

(5)企业要认真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好生态家园。

企业要做好废弃矿井的无污染处理要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塌陷区回填等措施。

对恢复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陈军工作单位:同煤集团企划部。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九

东莞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总体上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今后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现在东莞市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分析东莞市的发展模式人手,对东莞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在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模式及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东莞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东莞经济的发展模式(简称“东莞模式”)及其特点和成就。

1“东莞模式”的概念。

“东莞模式”是对东莞经济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主要指东莞充分发挥人缘、地缘、政策优势,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迅速实现农村工业化、产业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三赢模式,它不仅使东莞赢得了在国际经济中的一席之地,而且使国际资本寻找到了一个低风险、高回报、较稳定的投资场所,同时,更为重要的,这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成功尝试。

2“东莞模式”的特点。

第一,台商高度集中,在一个三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里,有三千多家台商企业。

第二,传统劳力密集产业逐步被资讯科技产业所替代,高科技成分不断提升。

第三,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产品全部出口的经营方式,提升了台湾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使东莞成为大陆的出口重镇。

第四,地方当局主动为台商排忧解难,而台商也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形成台商与地方的良性互动。

第五,台商以东莞为家,把家眷也带到东莞来落户。

3“东莞模式”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多年,东莞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一个知名的工业制造重镇,东莞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其核心要素是外向型经济主导、区外劳动力支撑、合作共赢的营商文化、务实有效的政府管理和发展创新的主动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向前推进,东莞的城市化水平也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社会各个方面均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村改居”工作的深入,东莞真正以农业为生的传统农民已寥寥无几。东莞的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几年来东莞还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典范品牌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综合竞争力第一名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30年来,东莞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自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东莞进入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时期。面对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东莞市政府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双转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管理、惠民生,初步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经济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发展。20xx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37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人均生产总值56500元,增长10%。以来虽然世界经济有所复苏,外部需求有所上升,但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东莞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从东莞目前来看,经济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出口订单仍以短单、小单为主,实现出口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66344元,增长14.6%。工业生产和出口均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9%;进出口总额1213亿美元,增长28.8%,其中出口696亿美元,增长26.1%。从今年年初开始,东莞又出现了用工紧缺的情况,加之企业成本增加、贸易摩擦、利润较低等问题凸显,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多的困难。外商投资出现下降的趋势,民间投资未有效释放,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未恢复,经济整体态势仍将面临一段调整时期。

1发展方式粗放。

众所周知,东莞模式主要是靠资本、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在这三大要素中,除了资本外,土地、劳动力供给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与粗放式发展方式相伴随的是高排放、高污染。东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极高的环境代价。相关资料表明,东莞的环境承受力也接近了极限。

2资源制约明显。

受国内、国际市场供应的影响以及重工业化的加速,东莞资源、环境双约束和经济增长矛盾不断加剧,近年几番遭遇的“油荒”无不向东莞地区拉响了能源警报。

3对外来资本和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

“三来一补”的主要特征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其优点是可以克服技术、管理和资金的不足迅速发展起来,缺点就是弱化了本地竞争力。一方面,研发、销售在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自己的销售渠道,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赚取廉价的加工费,附加值较低,产业体系落后;另一方面,这一模式导致本地经济对外依存度高,经济受外部形势影响较大,存在较大的风险。

4特殊的人口构成制约了经济社会转型。

东莞模式造成的'东莞人口构成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严重倒挂。东莞的产业大军主要由非户籍的外来人口构成,这个庞大的群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游移性,对东莞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十分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离开,这势必会影响产业的稳定性。东莞人口构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东莞低端产业所吸引的人口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务工者,统计资料显示,在东莞的就业人口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69.4%。总体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口构成,极大地制约了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升级。

1产业调整。

从存量调整方面看,对传统产业,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实现升级换代,要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并果断淘汰少量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甚至完全只能靠违规排放才能生存的企业。产业增量调整方面,要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把重点放在大项目引进上,并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起东莞的现代产业体系。

2坚持科学的经济发展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区内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的协调,对涉及和影响整个区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应当通过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组织和与之相对应的基金及机制来加以协调解决。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产业产品结构,使资源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布局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人口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产业整体竞争力领先珠三角,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对于改善东莞经济的依存度,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水平;第三,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第四,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拓展内需;第五,加强营销,实施品牌战略;第六,建立完善的外贸指标体系。

4协调人口的发展。

把游民变移民。要立足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调整户籍政策,吸引一部分有意在东莞长期工作生活、素质较高的人口群体入户东莞,协调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比例。

5走智慧发展的道路。

智慧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经济产业,由互联网和物联网相结合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可以借助虚拟经济的翅膀再次腾飞。金融危机中东莞表现令人欣喜,而今后东莞经济转型升级要走向何方关系到东莞未来30年能否继续引领中国的经济发展。东莞有很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如果能够在智慧经济发展上抢占先机,就可以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从而实现成功转型。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十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过去那种高强度开采、高资源能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被反省,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等都是有限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绿色消费,应该被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美国、日本、欧洲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界大多认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有2个:一是生态学,二是经济学。

“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既是一种与地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涉及广泛的大文化现象,即广义的生态文化现象,既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经济模式是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开环式、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高开采、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其结果是极大地破坏和浪费了自然资源,一方面导致资源快速消耗殆尽,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大量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为基础,由传统的“开环式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反馈式、闭环式循环过程,是一种最大化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互相和谐,在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与传统经济理念相比,循环经济的特征在于“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也有学者以“4个可”或“4r原则”概括,即“可回用(reuse)、可循环(recycle)、可回收(re-covery)、可再生(renewable)”,我国循环经济理论还坚持了减量化优先的原则。

我国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过程当中,资源约束趋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铁、锰、铬、钒、铜、铅、锌、铝、钾、镉等严重短缺,对外依存度很高。

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从的2.22亿t增长到13.1亿t,进口铁矿石产量从20的0.6997亿t增长到的8.19亿t。

我国自产铁矿石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0%左右,铜精矿对外依存度高达80%,铅锌矿已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我国锰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大部分含铁、磷高,优质锰矿约占总储量6%,20我国锰矿进口量1349万t,比上年增长20%。

钒、铬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及社会的发展,对钒、铬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2012年我国钒产量(折合v2o5)约为6.8万t,约占世界产量的52%。

目前我国铬盐产能已达35万t/a,约占全世界的1/4,但我国铬矿资源极为紧缺,90%的铬资源依赖进口。

我国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煤炭等战略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17%、28%、67%。

金属矿产资源禀赋复杂,埋藏深、品位低,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赋存环境恶劣、复杂难处理,许多大型露天矿山逐渐进入极深部开采阶段,开采深度高达1000m。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消耗和枯竭,我国已开始向地下深部获取资源。

深部资源开采条件复杂,选矿难度大,导致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总回收率比世界先进国家低10~15个百分点。

铁矿采选综合回收率不足60%,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率不足35%,大量境界外矿、残留矿、驻留矿尚未被充分利用[2]。

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矿业开发产生的大量尾矿、废石及渣、尘、泥、灰等固体废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目前仅金属矿山堆存的尾矿就高达100余亿t,并以每年10亿t以上的排放量剧增。

大量固体废物排放与堆存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矿业固体废物污染生活用水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大量矿业固体废物的排放也造成大量有价金属与非金属资源的流失,成为矿山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大部分建成于20世纪50—60年代、部分70—80年代的国有矿山多数面临着资源危机[3]。

据不完全统计,有3/5的矿山因资源枯竭而接近尾声或已闭坑,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保障能力。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已有69个资源枯竭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我国矿业及其加工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少循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是,大量开发、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导致土地、空气、地下水等严重污染的事件频发。

我国资源产出率只及日本的1/7~1/5,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耗量却占全球的20%左右,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1.6%,但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日本的4.5倍、美国的2.9倍,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以上。

我国矿业城市万元gdp碳排放强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至少20%[4]。

因此,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通过节约资源和提高生态效率,推行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发展绿色矿山,推进矿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是解决资源紧缺、能源紧张、污染加剧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工业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日益成为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瓶颈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自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初,开始重视循环经济工作。

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正式施行;201月23日国务院还颁发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工业领域的各项任务。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

“十一五”时期,我国矿业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进展,由表2可见能源的产出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水资源产出率提高了59个百分点,工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主要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率提高了7.4个百分点。

在黑色、有色、黄金、煤炭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并涌现了一批典型。

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在推进矿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5]。

该公司对下辖小官庄铁矿表外矿进行回收,每年多回收原矿9万t,可选出tfe品位64%的铁精矿2.28万t,不仅提高了铁矿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对下辖的张家洼铁矿残留矿体进行开采,每年增加铁矿石原矿产量15万t,采用细筛分级—强磁选—浮选—再磨—强磁选—重选工艺,以强磁选代替原来的重选作业,将尾矿品位由14.5%降低至11.79%,回收率由76%提高到80%以上,同时铁精矿品位也由63%提高到65%以上。

原工艺选铁尾矿中丢弃了大量的铜、钴资源,为回收这部分铜、钴精矿,对选矿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

改造后,按选矿厂年处理原矿230万t计算,铜精矿品位可提高至20%、回收率达到13.5%,钴精矿品位0.38%、回收率53.54%,每年可增加品位20%的铜精矿800t,钴精矿5.07万t。

此外,还对矿山废水、浓缩池回水、尾矿库回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约了用水量,仅此1项,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高开采、低产出、高排放—环保末端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5个阶段。

“十五”期间,该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3大挑战:一是资源严重短缺,到,已有4座矿山因资源枯竭关闭停产;二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以及国内先进矿山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三是环境问题,该企业是铜陵市大型企业,但污染贡献值也位于第一。

在挑战面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将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步入“主业内循环”、“改造提升现有系统与建设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相结合”的发展轨道。

为了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公司利用下辖的冬瓜山铜矿矿石中蕴含有丰富的硫、铁等资源,新建了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园区功能配置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延伸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使上游生产的副产品或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利用产业间的代谢和共伴生关系,达到资源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的目的。

园区综合回收利用伴生硫铁资源,相当于开发一座年产硫铁矿石150万t的大型矿山,利用余热每年发电约2.4亿kw;sio2转化率提高到99.8%以上,每年可减排sio21260t;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96.67%。

地处河南省中部的灵宝市,有着丰富的金、铜、铅、硫、铁等矿产资源,盛产黄金。

但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高度依赖,灵宝市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产业单一、环境污染、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为了摆脱陷入的困境,当地政府和企业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使该市由单一的黄金采选业发展成为黄金采选—深加工—多金属回收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链条,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从而逐步扭转因黄金资源枯竭,黄金企业经营困难的不利局面。

年,灵宝市又通过综合开发利用,拉长壮大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以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为平台,形成了四大矿业循环经济产业链[6]:黄金产业链、铅业产业链、硫铁化工产业链、铜产业链,形成了金、铜、铅、硫铁等矿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方式的转型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克服积重难返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困难,挑战巨大,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

这对于矿业而言,更具有针对性。

(1)紧紧围绕“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为目标,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为重点,把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作为中心任务,高效开发、循环利用矿产资源,推动矿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立足我国国情及矿产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的特点,把握资源勘查、采矿、选矿、烧结、冶炼产业链条工艺中的资源走向和能源利用。

从源头做起,贫富兼采、综合回收、清洁生产、保护生态、循环利用,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冶综合回收率。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十一

在人们还未对环境资源有充分认识之前,过度的浪费各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加剧,人们随意的抛弃所谓的废物,根本没有循环再利用的意识。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逐步意识到“废物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到了90年代,环境污染程度的再度加深,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循环经济也随之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到。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循环利用与节约为发展核心,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的目的,是一种新兴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我国当前情形下的必然选择。

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三个r”原则:首先是资源利用的减量化,称为reduce原则,是指在生产投入的时候尽量避免输入有限的自然资源;其次是产品的再使用,称为reuse原则,是指尽可能多的利用产品,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最后是废物的再循环,称为recycle原则,是指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废弃物的乱丢乱扔,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从目前我国的形态来看,推行循环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再提出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之后,相继出台了众多的法律法规,比如《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但是由于国家政府没有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法律制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没有很好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导致企业常常钻法律的空子,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同时我国的循环发展思路不明确,虽然近几年在示范试点的循环经济实践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都很笼统原则,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归结和提升到政治制度层面,引起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法律间不协调、没有建立后效评估体制,所以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我国的法律规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循环经济的概念刚刚才在我国提出,发展还不够全面完善,因此对循环经济的核心认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首先是有些人认为循环经济这一概念只适用于某些领域,而并不涉及到全部方面;其次是有些人认为这一概念不符合我国的现状,是一种超前的思想;还有就是有些人认为循环经济是对产生污染之后再进行治理。

所有这些误解都是因为对循环经济的内涵没有全面的认识而导致的。

因此,对于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3.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作为支撑。

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它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先进技术作为支撑。

而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所以效益不高,科技落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要发展循环经济,对开采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的装备水平都要求较高,而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并不能给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由此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以我国相应的关键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一直都比较注重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甚至是更加倾向于重工业的发展,这就导致产业结构比例的严重失调,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的发展比例不断上升,这无疑给实施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难题。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引起了资源浪费现象的进一步加剧,环境负担更加的沉重,从而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开展和实施。

另一方面来说,我国也并没有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只是在全国建立了一些示范区、示范点,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热情不高,阻碍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必须加强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规范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就显得十分必然。

通过立法这一措施,可以将循环经济的“三个r”原则纳入到法律程序中,从而实现“少浪费、无污染”的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要加强建立循环经济的后效评估体制,提高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把先前得来的宝贵经验加以总结提升,促进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化,真正做到循环发展。

想要真正做到循环发展,首要工作就是要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就必须先加大循环经济内涵的宣传力度。

要改变人们的旧思想旧观念,让人们站在长远利益的角度上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循环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人们对循环经济有了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循环经济带来的绿色化效益之后,人们才会以身作则,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和生态,营造出绿色化环境的良好氛围。

3.提升先进技术的支撑力度。

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先进技术作为基础支撑,因此就必须要提升我国的先进技术含量。

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开采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这些环境无害化技术,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是十分关键的。

所以我国就必须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加强和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合作,以创新为理念,市场为导向,鼓励支持企业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先进技术的占有率和使用率,从相关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入手,从而增强我国的先进技术含量,为循环经济做好技术支撑。

4.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对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对其进行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国在注重重工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环境生态的保护。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观,统筹各领域各行业的同步发展,引导发展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合理安排产业结构比例,加快促成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使循环经济发展观深入到各行各业,全面做到各行业的绿色化统筹发展。

四、结语。

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而言是一种创新,对我国的影响和价值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十二

由于消化规模巨大的房地产存量和制造业库存,充分淘汰过剩产能和恢复民间资本活力都需要时间,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将经历一个相对艰难的“u”形调整过程。在中国社科院昨日公布的《城市蓝皮书》认为,伴随着20xx年以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失衡,客观上需要一定的经济调整来解决各种体制的、结构的和发展的矛盾。而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调整,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周期性调整的压力。但总体上,20xx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经济发展基本面依然较好。

报告认为,始于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城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中国经济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足够的外汇储备,市场空间广阔,发展动力强劲,且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所以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

但同时报告也强调,中国的城市经济在今年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将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加大。上半年,受外需市场低迷、产品出口受阻、工业增长下滑等因素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将处于较低水平。下半年,随着中央和地方各项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增加,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消化规模巨大的房地产存量和制造业库存,充分淘汰过剩产能和恢复民间资本活力都需要时间,城市经济发展将经历一个相对艰难的“u”形调整过程。

《城市蓝皮书》还指出,尽管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并且在国家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信贷市场紧缩和需求下降等困境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外部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城市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外贸出口下滑、工业增长放缓、消费拉动乏力、就业压力加大等诸多问题与挑战。

实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大全(13篇)篇十三

2013年度,街道农业人口为2461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1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3%;总费用23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95%;农民人均纯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长1420元,增幅为20.14%。第一产业总收入2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8%;第二产业总收入6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6%;第三产业总收入141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48%。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36%,14.52%,34.11%,因此,小街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街道。

2.1、产业结构单一,后续产业不足。

小街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增加,比上年增长20.14%,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农民增收难。由于小街街道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农业是我街道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街道办2013年农业收入较上年增长缓慢,而且农业收入主要是烤烟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传统产业仍占一定比例;品牌意识和产业意识不强,农户缺乏敢闯、敢创、敢试、敢担风险的意识,小农思想、保守思想依然存在,难以把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大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经营上难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深加工等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小街街道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为此,我街道应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巩固和提升烤烟这一传统农业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和科技服务,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2、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事业亟待发展。

从集体收入来看,街道村组集体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可以看出我街道村组运转主要靠上级部门扶持。如此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既不利于集体发挥应有的统一经营的作用,又难以开展水、电、科教、卫生、交通等公益事业。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村委会)自主创业,积极争一取上级财政部门扶持资金,发展适合本村委会项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农民和基层十部双向互动,为集体的事业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整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增强可操作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长远规划,使农村公益事业扎实推进。

2.3、经济结构调整亟待加强。

坚持发展生产、广辟财源、增强实力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巩固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地位,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继续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4、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待加强。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思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好科普村建设。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加强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引导、扶持和改造,努力开创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为使我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建议采取的措施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围绕市场调结构,促增收。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结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一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补助,在科技上给予示范、带动,集体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群众的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吊。

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禽结构,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街道工业园区的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把增加就业渠道和创业门路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街道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民在土地上取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变就业增收为创业增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村镇”的思路,强化领导,加快发展,实现街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第一次主持的心得(模板15篇)

    首先,我代表组织委员会向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在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主持词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最热租金还款协议范文(18篇)

    在签订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详细商议和协商合同的条款和细则,确保合同具有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合同协议范文的收集和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合同的结构和内容,避

    热门救助申请报告大全(16篇)

    报告范文的行文应准确表达研究思路和观点,避免使用模糊和难懂的文字。我们精选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报告范文,以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尊敬的上级领导:您好!我叫葛正春,现年4

    实用起诉离婚协议书(模板21篇)

    离婚协议的签署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并进行合法、公正的操作。在起草离婚协议时,以下是一些示例供您参考,帮助您更好地完成协议的起草。诉讼请求:___________

    实用论生逢其时解析范文(20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文采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让读者理解和赞赏。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以下这些优秀作品

    专业车间总结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3篇)

    工作计划范文的写作要注重实事求是,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避免夸大和虚假陈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几个月来的压力也释

    优质参观古镇的心得和收获(汇总21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分享经验,帮助他人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最近,我参观了一家大型药厂。这次参观给

    精选给校长的一封信建议书格式大全(23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提炼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如何通过文字影响他人。尊敬的校长:您好

    精选网络贷款诈骗心得大全(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动力,让我们更加有目标和明确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你们的创作灵感,

    优质商业人格体会(模板18篇)

    撰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为以后的改进提供参考。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约200字